在线课程建设范例

在线课程建设

在线课程建设范文1

关键词:MOOC;大学语文;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建设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大规模在线教育的井喷式发展将人们带入MOOC时代。这不仅重新定义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甚至给全球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MOOC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变轨超车”的重大机遇。作为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的大学语文应如何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则显得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语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实际,尝试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一、在线开放课程是从共享课程资源向分享优质教学的升级

课程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我国自2003年4月教育部启动和实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以来,已经先后经历了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贡献两个重要的阶段,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精品课程是具有示范性和一定辐射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高职大学语文在各级精品课程中均有优秀成果。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建设历练了教学队伍,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收效明显,有助于服务高职人文素养培育。但是,精品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在此阶段却没有得到充分共享,示范和辐射作用不足。另外,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分散、重复,相对封闭,效率不高。“十二五”期间,教育部提出将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原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共享课程资源。国内部分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借势发展,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是从共享课程资源向分享优质教学的一次跨越式升级。在线开放课程不仅仅是共享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服务和支持。这不仅拓展了教学时空,扩大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还有力促进了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的变革,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线开放课程依靠了网络的广泛传播、自由参与和互动交流,构建了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同时,推进了教学过程创新,延伸了有效教学空间,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增强了教育教学趣味,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线开放课程不是短期速成的结果,它应以已有的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主发展建设,对其教学资源进行更新、优化和重组。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语文在线课程建设依托于原有的省级、部级精品课程、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多年建设成果,在课程主持人蒋雪艳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本着“全资源建设,小颗粒切入,多形态呈现”的建设思路合力打造。目前,大学语文在线课程在智慧职教MOOC学院已开设2期,每期教学周数为10周,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全程参与,形成了授课短视频、作业练习、答疑讨论、论坛互动、测验考试、学习评价等教学元素健全的在线课程体系。

二、高职大学语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根据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经验与问题不足,结合MOOC理念和当前大学语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本文就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推动和促进其高效建设和科学发展。

(一)课程整体设计:立足课程改革

信息时代给教育形态带来了变革。办学模式更为多元化,培养模式更加开放化,课程模式更为即时化,评价模式也更加社会化。在线开放课程借助现代技术使得课程面向社会开放,课程社会服务功能强大,教学资源也更为丰富。但是,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最终是服务于教学的,要坚持以解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落脚点。所以,在线开放课程的整体设计要结合课程特点,立足课程改革。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团队在全国高职院校中较早进行了大学语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建设初期,就拟定了课程的“大语文”课程理念,课程团队以全资源建设开发为主要着力点,细化知识点和技能点,以小颗粒切入,以多形态形式呈现教学。在传统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课程内容主要以经典文学篇目的赏析为主进行构架,所涉及的写作、口语等汉语母语运用内容很少。在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专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或选择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或选择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或选择开设普通话课程。虽然以上各门课程在高职类院校普遍开设,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相对割裂的单一选择不利于高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综合提升,汉语母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难以得到综合性训练,更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之初,课程团队将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首先进行了重构。蒋雪艳教授指导课程组的老师们将原来以文学欣赏为主的大学语文课程重构为三个部分:阅读欣赏部分包括了经典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篇目赏析;口语表达部分包括了发音技巧、朗读、态势语、演讲与辩论、解说与介绍、说服与拒绝等内容;写作技能部分包括了文学写作和应用写作。这样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可以摒弃以往大学语文只学习文学篇目的弊端,将“应用文写作”和“普通话课程”有机融入。这种“大语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理念,是课程改革的指引,符合高职院校的学情,符合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需求,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改革趋势,在全国高职类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

(二)课程资源制作:全资源小颗粒

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程资源包括微课视频、课程PPT、练习题库、要点讨论、拓展资源等。“全资源”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的。这些课程资源形式全面,为学习者自学、复习、拓展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线课程的资源可以大致分为动态和静态两大类别。静态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微课视频、课程PPT等。动态资源包括课程的公告和通知、答疑讨论、拓展资源等。在课程建设中,课程团队多普遍重视静态资源的建设。需要提出的是,与静态资源相比较,动态资源在课程建设中受重视程度则远远不够。在大学语文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课程团队全力做好在线开放课程的“全资源”建设开发。通过上线职教云、智慧职教等平台,建设云课堂APP,教学资源得以立体、丰富,有效满足了教与学的需求,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提供了资源平台。教学团队依据课程特点,将知识点和技能点小颗粒呈现,并根据其情况制作微课、课件,并整理相关图片、视频、电子文献资源,编辑作业、习题、试题等。目前,大学语文在线课程共有授课视频149个,总时长937分钟,非视频资源244个,测验与作业总次数116个,习题总数256个。资源的丰富呈现,改变了以往以文本欣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动态化的教学内容增强了语言文学教学的感官性和实践性,增强了教育教学趣味,也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体验感悟,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三)课程搭建上线:甄选在线平台

建立或甄选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是课程提供在线开放的基础。目前国内有影响力的在线课程平台不少,比如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MOOC中国、万门大学等。在选择专业的教学平台时,功能模块是否强大、流程操作是否简单、研发经验是否丰富、技术支持是否有力都是考量的要素。我们大学语文在线课程团队选择了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该“中心”亦称“智慧职教”,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之所以选择这个平台,一是源于多年与高教社亲密合作,对其信任;二是因为该平台致力于服务职业教育课程,专业性强;三是因为智慧职教平台是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面向全社会共享的指定平台,影响面广。大学语文在线开放课程在该平台上传资源、搭建标准化的课程,利用“职教云”可以一键调用中心平台标准化课程,利用“云课堂APP”实现“云端资源”在线下传统课堂一键调用。2018年,智慧职教建立了MOOC学院在线开放课程支持体系,课程团队于第一时间加入,与高教社高职事业部的编辑们、强大的技术支持团队、智慧职教发展研究中心携手合作,开设大学语文MOOC课程。目前,课程开设2期,约有6000名学习者。良好的在线平台给予开课教师全方位的专业服务,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开设。从课程设计、拍摄录制、后期制作到上线审核,从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出版到数字课程出版,推动了课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四)课程应用实践:教与学新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由任课教师个体面对某一或某些学生学习群体,完成教学任务。在线开放课程是“没有围墙的教育”,当学习者由“有限”变为“无限”,由“当面”转为“隐身”,由“熟悉”成为“陌生”,如何重构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建设时期,就要为课程后期应用、实践做准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中,是由几名教师共同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完成。课程团队成员在主持人带领下分解任务,共同对教学资源进行维护和更新,完成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在知识点梳理、课程视频录制、课程PPT制作、习题编辑测试、讨论组的创建与维护等方面,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合力完成。在建设中,应注意弱化教师在课程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发学习。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合理、有力设计讨论区和答疑区,这样利于师生之间互动答疑,也利于学生之间分享学习,以提高学习者积极性,挖掘其学习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结语

在高职教学中,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着教学边缘化、课时紧张、投入不足、课时量少等困境。课堂教学存在着授课人数多、有效互动贫乏、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对于侧重思想交流、文化感染的大学语文教学来说,十分不利。大学语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有力弥补了当前的不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模式,由中心发散型变成了点对点网状模式,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意愿、专业、基础,按照自己的意愿寻找并获得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更为平等。大学语文在线开放课程符合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方法,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应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函〔2017〕40号).2017/7/28.

[2]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Z](教高〔2015〕3号).2015/4/13.

[3]吴彦春,胡业发.基于爱课程和移动互联网+慕课建设的实践研究——以我校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8,(9):89-91.

在线课程建设范文2

关键词:新工科;农业物联网;在线课程

1建设意义

农业物联网课程以培养学生农业物联网应用能力为目标,包括物联网产品开发和运行与维护能力,对我国数字农业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物联网课程具有“工农融合”的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关注课程的农业化特征,还要注重学生工科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人才缺口和新冠疫情的双重考验,精品在线课程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促进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的开展,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面对数字农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精品在线课程通过融入数字化、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重构课程体系,有利于推动涉农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对深化产教融合和提升农业创新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数字农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设现状

2.1建设目标不清晰

当前在线课程种类繁多,包括中国慕课、职教云、泛雅、智慧树等平台有很多精品在线课程。但从现有的网站资源看,很多精品在线课程都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模式,课程资源趋于模板化。在线课程在建设中没有分清具体的地位,不清楚在线课程是用于学生自学还是辅助教师教学。目标不清晰严重影响了在线课程的应用效果,导致很多课程资源出现建而不用或者利用效率低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教师建设在线课程的积极性,还严重制约了在线课程的发展推广。

2.2课程资源内容陈旧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农业物联网在线开放课程还无法体现课程的“精品”特性,多是将原有的课堂内容采用信息化手段加以呈现,存在理论性较强、全而不精、学科课程模式固定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更新速度慢等问题。课程资源内容不能对接农业物联网技术技能岗位,多注重理论教学,无法实现学生农业物联网运行与维护能力的培养。很多课程资源没有融入真实的企业生产案例,与企业需求脱节严重。在线课程虽然突破了时空限制,但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资源内容陈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制约了学生应用型技能培养。

2.3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当前大部分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仍然延续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性。相比于线下课程教学,在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直接与学生接触,更多的依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控制,但无法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师生互动缺乏导致教师不易于实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根据学情分析动态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4课程利用率有待增强

精品在线课程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当前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但当前很多在线课程访问率较低,课程资源没有真正融入教学实践中。同时,有些课程建设目标不明确,教师对在线课程的使用积极性不高,有些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进行建设。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在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制约了在线课程的使用效率。

2.5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精品在线课程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而提升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技术手段是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当前很多在线课程中教师专注于讲解PPT,对动画、案例视频、虚拟仿真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重难点讲解不够形象生动,且普遍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实践训练的情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

2.6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课程评价机制是精品在线课程学习效果的体现。当前有些依托于职教云、泛雅等教学平台的在线课程已经建立了基于课堂活动、课程资源学习、章节测验、作业和考试等的综合评价系统,但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于农业物联网课程来说,单纯的理论学习无法真正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建立更为精细的实践过程评价体系,包括技能点的评价和反馈,才能真正对接农业物联网岗位和技能标准。

3建设路径

3.1课程内容对接岗位需求

为满足农业物联网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课程内容上,应该以“互联网+”等环境下的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对接岗位技能需求。我院在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中,结合农业物联网运维岗位技能及传感网应用开发“1+X”(中级)考证需求,确定农业物联网运维岗位的核心技能以及人才培养路径,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探索以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创新,提高在线课程的“精品”特性,满足现代农业环境下的农业物联网技能型人才需求。

3.2教学模式对接学情分析

教学模式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在线课程设计方案的探究,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产学研”教学实践模式,利用情景任务、微课视频、在线测试等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完成课程活动设计和内容设计,完善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中心的精品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我院在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中,通过学情图谱分析学生学情,充分运用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虚拟仿真软件,以成果为导向,重现真实生产场景,通过难易程度和项目规范程度,将项目分成初识、加强、巩固、创新4个类别,难度阶梯式上升,实现知技点实践循环训练,并采用智慧农业虚拟仿真技术,形成每个教学任务的物化成果,零距离实现农业物联网工程实践。

3.3课程资源对接现场实践

课程资源上,应基于企业职业技能需求对接企业现场实践,利用虚拟仿真软件、企业项目实践演示等信息化手段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院在农业物联网在线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现代农林仿真资源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发数字化农业设施三维模型等一系列虚拟仿真素材库,并自主开发了智慧农业虚实耦合仿真软件。仿真软件1∶1模拟实际的温室草莓大棚生长环境,并与实验室的实物设备实现信息耦合和数据共享,让学生在线仿真中体验到实际农业物联网温室的生长环境。课程资源依托智慧农业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建设,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软件锤炼农业物联网实践技能。同时,学生课后可以依托虚拟仿真平台完成课外创新实践项目训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实践能力。

3.4课程评价对接技能标准

现有的精品在线课程大都存在“重建设、轻评价”的问题,课程建设结束后缺乏课程反馈评价和后续更新。农业物联网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物联网运行与维护技能培养,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我院在农业物联网课程建设中,采用四维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考核、素质考核、结果考核和创新考核。通过自主开发虚拟仿真软件实时记录学生的技能完成情况,并将任务实施情况技能竞排结果作为过程考核成绩,课后创新实践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完成任务获得附加分。通过建立基于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仿真平台为基础的四维综合评价机制,突出精品在线课程对高职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在线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3.5在线比赛对接创新能力

我院在农业物联网在线课程建设中,坚持“以赛促创”,依托在线课程资源,由我院和南京柯姆威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一届全国智慧农业虚拟仿真创新设计大赛—农业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大赛顺利举行,近50所学校参与,997名学生报名参赛,加强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慧农业行业的实践应用,强化了学生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开发与维护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在线课程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6课程思政对接“一懂两爱”

虽然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之中,但很多学生对农业的印象仍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对投身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我院在农业物联网在线课程建设过程中,依托亚夫实践教学基地,借助智慧农业领域省级劳模现身讲解等方式提升学生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农业大有可为”的职业理想,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型人才。

4结束语

在线课程建设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在我国社会和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各行业领域都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对于现代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主动承担起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培养现代化创新型专业技术一线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结合时展特征,将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在线开放课程是“互联网 + 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和研究,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特征和需求,开发出更多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采取相应的推广举措,让广大师生积极应用这些课程资源,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一、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被广泛运用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在线开放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多数高职学生都知道在线开放课程,并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过程中,多数学生会将智能手机作为主要的设备,另外也有部分学生会使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从在线开放课程的使用时间上来看,多数学生会选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因而很多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对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选择上,多数学生会表示主要以教师推荐为主,自己很少会主动搜寻其他的网络课程资源[1]。通过对这些调查情况的分析后,不难发现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不过在开放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推广过程中,必须要思考以下问题:1.建设怎样的开放课程资源;2.如何健全在线开放学习系统;3.如何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应用到专业教学中;4.如何保证学生的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效果。将这些问题理清和解决后,则可以明显改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应用效果,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二、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效率不高的因素分析

(一)教师创新思维不足

相较于传统课程教学资源,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有着很大的不同,要想将该课程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高职专业教师必须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并对课程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进行重新调整[2]。另外,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相对较弱,一时间难以适应在线开放课程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必须要摒弃以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应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但是,就当前高职专业教学情况来看,仍有很多专业教师尚未意识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教学创新意识,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甚至还会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工作抱着消极和抵触的态度,影响到在线开放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门槛相对较低,高职学生也多在高考中经历了失利。因此,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论是在文化知识基础上,还是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3]。而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线上教学的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知觉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显然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不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再加上没有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导致他们在在线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例如聊天、打游戏、看电视等,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三)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匮乏

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匮乏是影响高职学生在线开放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在线开放课程多以网络课程资源为主,院校教师自主设计和开发的课程资源相对较少,导致开放课程资源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4]。另外,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信息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都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能够胜任日常教学工作,但是他们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难以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转化成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导致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学生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有待完善

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需要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作为有力支撑,同时还需要有配套的信息设备、网络环境作为重要保障。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的建设情况来看,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在线学习平台的交互性不足、网络环境有待优化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应用效率和水平。

三、提升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效率的策略

(一)优化整合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为了提升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应用效率,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视,并通过对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提升课程资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等,做好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规划,并通过分类建设的方式,根据各专业学科的特征和教学需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开发出更多具有专业特色的在线课程资源[5]。其次,在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高职院校应选择具有优势的课程,并对其进行分层处理,以此来满足不同专业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对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当地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标准,开发特色课程,保证在线课程的针对性。再次,在开放课程的分类建设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最后,在开放课程的结构设计上,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并根据本专业今后的岗位要求,明确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实现对课程结构的优化。

(二)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

高职院校应为院校师生在线开放课程的使用提供良好课程平台,这样才能保证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效率和水平[6]。首先,高职院校应对内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开发出相应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并构建起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库,保证开放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其次,高职院校应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为师生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使用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保证在线课程平台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再次,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师生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应用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平台的功能,提升平台的交互性,为师生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最后,高职院校应做好相关教育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相关人员的信息素养,保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水平。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的方式,就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不断完善课程平台,提升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水平。

(三)优化在线课程设计

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对课程学习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征,设计出更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课程资源。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开发一些微课资源,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在线开放学习,保证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高职院校可以要求专业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保障学生的在线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程平台上的互动功能,与学生就课程资源中的内容进行在线探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高职院校的师生是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信息素养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获取和应用能力。因此,为了提升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应用效率,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7]。首先,高职院校应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对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他们的绩效考核、薪酬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发专业教师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热情;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与在线开放课程相关专题讲座,或组织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比赛活动,为师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应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机会,并对其中表现优异的师生进行奖励,提升师生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水平;最后,高职院校可以与校图书馆合作,建设和开发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平台,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可以灵活运用在线课程平台中的各项功能,提升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水平。

四、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

在线课程建设范文4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机械设计;课程资源

一、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理念正在全球兴起。网络教育因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地域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等特点,正逐渐成为现有及未来教育模式的重要方式。大规模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即MOOC课程,正是网络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MOOC课程集合了课程网络资源、课程管理、课程服务等功能,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传播和分享功能,有助于优质教学资源的普及共享,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工程综合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围绕《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环节,遵循“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的指导思想,依托江苏省“十三五”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江苏省教学改革项目“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转型升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经过3年的建设,在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中进行了有效实践。

二、在线开放课程的体系结构

结合《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综合考虑课程网络资源、课程管理、课程服务等功能,构建以优质教学资源为核心,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机械设计》在线开放课程体系结构,涵盖的内容有课程介绍、课程资源、课程管理和课程服务,如图1所示。

三、在线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在线课程的特点,以知识点为组织单元,将整个课程划分为25讲,每讲涵盖3个左右知识点。在知识点资源建设中,撰写视频脚本,联系专业公司拍摄,协同编辑视频,控制每个知识点视频时间在8-15分钟,共计完成76个知识点视频资源。对于每个知识点视频,规范统一模板,以导学内容为切入点,力求图表清晰,字体、大小写、上下标规范统一,设置必要的动画设计。每讲资源除知识点视频,还包括课件、随堂测试、讨论题、单元作业、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教学资源,如表1所示。表2为知识点视频资源清单。为了扩展在线学习者的专业知识面,在相关单元还可通过视频、图片集、文章、网站链接等形式提供拓展资源。对于每个学习单元,布置有单元作业,并配有详细的作业答案,涵盖解题步骤、设置分值、评分标准等,如表3所举例题。作业批改方式设置有教师批改和学生互评两种方式。提供详细的作业答案、解题步骤和评分标准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对作业的互评。

四、在线开发课程上线使用

《机械设计》在线开放课程于2017年6月上线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2017年9月第一期开课,选课学习学生近1800人,2018年9月第二期开课,目前选课学习学生近2100人。

(一)课程作业管理

为了推广机械设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使用,在机械工程2015级和2016级改革平时作业提交及平时成绩管理办法,推行平时作业提交电子稿于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作业成绩登记和审核也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管理,每个教学班配有一名研究生助教协助完成教学管理,学生通过在线平台也很方便管理自己的作业和查看成绩。

(二)课程考核

在线开放课程的考核要求学生完成课程所有单元测试题、单元作业和期末考试,并参与课后讨论。单元作业的评价,由老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组成。具体各部分比例为:课程总成绩=单元测试占20%+单元作业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30%+课后讨论占20%。课程综合总成绩达60分,获及格等级,总成绩达85分以上,获优秀等级。

五、实践总结

在线开放课程的核心是课程资源的建设,是需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的,其中尤以知识点视频为重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素材收集、脚本撰写、拍摄和后期编辑。相配套的随堂测试、讨论题、单元作业等教学资源的建设,要考虑到在线课程的特点,尽量以客观题的形式呈现,其中以判断题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为宜,而填空题形式的客观题由于平台功能的限制,常常因为答案关键词不匹配而给学生做题带来困惑,因而尽量不用。拓展资源是拓宽学生视野的有利途径,可以提供机械相关的学科前沿、工程应用、工程技术等资源,课程建设者要重视,并不断随时补充更新。机械设计在线开放课程,自2017年6月上线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于2017年9月第一期开课,目前正在开设第二期,选课学习学生共近4000人,说明除了本校机械工程2015级和2016级约700名同学外,有近3300名全国各地的学习者,可见其服务全国,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从在线开放课程使用效果来看,本校学生学习效果较好,能观看知识点视频,完成单元作业、单元测试和讨论题等任务,外校学习者大多是观看部分知识点视频,完成随堂测试和单元测试,参与提问交流,较少完成单元作业和期末考试,说明这部分学生是为了补缺机械设计的知识点,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在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师答疑区,有许多外校考研的学生来答疑交流,说明学习者学习目的的多样性,也进一步说明在线开放课程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总之,在线开放课程集成了课程网络资源、课程管理、课程服务等功能,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传播和分享功能,也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濮良贵.机械设计[M].第九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14.

[2]敖宏瑞.机械设计教学改革与MOOC建设的探讨[Z].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2016.

在线课程建设范文5

关键词: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SPOC;课程建设;混合教学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是我校机械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包含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两大内容。本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照本宣科”“满堂灌”等已不能适应学生主动、直观、反复、高效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学团队借助“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与资源,研究建设了“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发挥网络大数据资源的优势,构建完善了教学资源库、互动活动库、习题库等教学模块,实现“资源丰富、开放共享、在线互动、实时反馈、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教学目的。

1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与优势

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是能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制定新的在线课程体系标准,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采取模块式设计,更加方便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以“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在线开放课程为例,其依托的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包含10个模块,分别是教学资源库、互动活动库、统计、资料、通知、作业、考试、PBL、讨论和管理等。这10个模块之间互相关联、无缝对接,共同为在线开放教学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支持。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要优势是能够构建真实的师生高效即时互动平台,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不能广泛互动交流的弊端,有效解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遇到的沟通不畅、进度不清、教与学脱节等问题。在线学习采用的是“教师圮学生”双向即时反馈互动的教学模式,而不是“教师→学生”单向输出无反馈或弱反馈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单向式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滞后、创新性不强等问题,实现学生主动反馈、教师在线答疑的目标[1]。

2课程总体设计思路及建设步骤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有效整合了各种线上素材资源,促成教师之间开放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课程整体教学质量[2]。依托超星网络教学平台,采用SPOC在线教学,学生通过线上课件、视频、动画、电子书等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并完成在线讨论、线上作业、测验。教师通过在线平台的实时数据,可以直观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答疑和辅导工作。课程建设步骤具体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确定采用什么形式的微课;二是分析研究阶段,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学习支持等进行综合分析;三是设计阶段,要制订完善的授课计划,确定教学策略,明确教学平台,设计制作脚本;四是实施阶段,进行微课录制、修改和完善,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3课程建设内容

3.1完善课程体系,精选课程内容。“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目前在我校已开设近15年,课程共有5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型号和选用方法,了解掌握如何分析和设计基本电气控制电路,并进一步学会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三菱(FX3U)系列PLC的指令系统和编程设计方法。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建立以微课视频、教学课件为核心资源的“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在线开放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资源、课程管理与课程服务[3]。根据互联网教育和学生在线学习的特点,以课程知识点为教学单元,将每个知识点制作成一个微视频,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

3.2采取项目设计,创新教学手段。在线课程采取项目化设计,将每个知识点都与生活中熟悉的应用项目联系起来,将每一个学习单元都细分为一个个小任务。例如,在PLC指令系统的学习中,通过“交通灯系统的控制”实例,重点讲解互锁、互锁控制以及绘制梯形图的基本原则等知识点;通过“货品分拣系统的控制”实例,重点讲解边沿检测触点、货品分拣程序、ZRST指令等知识点。在导学内容中,使用实际案例吸引学生的兴趣;在知识点讲解中,用生动形象的仿真动画、VR视频等向学生解读枯燥的理论,将难以理解的课程知识用“更直观、更活跃”的方式表现出来[4]。这种知识点讲解采取项目设计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开展混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在线开放课程探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部分:课前教学视频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教学、课后互动评价反馈。其中课前自主学习时,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课堂教学时,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活动,教师进行专题指导、答疑解惑、归纳总结,学生要组建小组开展协作学习,内化知识;课后评价反馈时,教师通过分析在线学习的相关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阶段性评价以指导学生下一步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由教师“教得好”向学生“学得好”转变,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评价反馈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在线交互式学习的兴趣,逐步把课堂变成学堂[5]。

4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成效

4.1将知识细化、碎片化,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课程将教学内容细化、碎片化,围绕知识点制作微课、动画等,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将知识点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模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资源分享。

4.2以互动考核为主,强化教师的考评指导能力。课程的随堂练习、在线作业、章节测验等都是从习题库随机出题,学生在完成在线考核时无法抄袭应付,增强了考核的有效性,为教师优化整体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也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都能根据网络教学平台对学习行为和过程的记录,对学生进行量化的学习评价和考核打分。

5结语

采取SPOC方式进行“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在线教学后,学生普遍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课程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同时,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提高了教师团队的微课制作与处理等能力,也为机电类专业相关课程进行在线教学建设、提高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敏敏.《PLC基础与应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讨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6):144-146.

[2]林楠.建筑设计原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3):169-170.

[3]程志红,闫海峰,杨金勇,等.《机械设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43):141-144.

[4]沈扬,吴佳伟,芮笑曦.基于“金课”建设的河海大学土力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1):24-30.

在线课程建设范文6

关键词:《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大部分企业借助网络开展销售和推广活动,网络营销成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经济中重要一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掌握网络营销并加以应用,使企业在市场上发挥最佳的作用,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网络营销平台上,一件交易品就可能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客户群的关注,诸多企业借助网络营销为自身赢得了广阔的升值空间。这样的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培养出适合新时代的行业人才。《网络营销实务》作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材案例更新慢、教学方法滞后、教师职业技能有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实际问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在线教学已成为疫情期间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仅丰富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教学资源,也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本文从《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意义、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实践效果等方面,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实践,培养学生网络营销综合应用能力。

1《网络营销实务》课程简介

《网络营销实务》是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一门面向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知识,熟悉网络营销相关岗位任务,提升职业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开始于2019年11月。2020年秋季学期在职教云平台运用SPOC模式面向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开放。2021年秋季学期在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线,面向社会大众学习者开放。

2《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意义

《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解决学院自身问题的要求,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内容。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对于继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融入网络营销前沿理论,开发优秀教学资源,整合教改成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一支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教师梯队,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营销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体现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3《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路

依据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和《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在研究教师专业化和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基础上,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以“工学结合、学做合一、平台支撑、突出能力”为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主导,以互联网环境为平台支撑,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中,以“紧贴市场、就业导向、岗位为重、技能为长”为课程定位,以企业网络营销工作流程为起点,设计“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内容,以企业工作过程的真实任务为载体,按照市场和岗位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将商业思维融入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设计和规划《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建设,如图1所示。

4《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内容

4.1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

4.2教学内容建设

《网络营销实务》课程通过“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从企业网络营销岗位要求出发,对接企业网络营销人才所需具备的典型岗位职业能力,将教学内容划分为7个项目,21个任务,如表1所示。

4.3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营销实务》课程以掌握知识、提升能力、适应岗位需求为目标,针对“00后”大学生虚拟化生存、视觉控的学习特征,采用依托互联网的SPOC、MOOC线上教学模式,强调自主学习,开发了一套集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案、拓展资料、案例库、习题库等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如表2所示。

5《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实践效果

《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为教师展示科研成果提供了机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目前该课程主要运行于两个平台:(1)职教云平台。主要面向校内学生开放课程,截至2021年秋季学期,在线学习人数282人。(2)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面向社会开放课程,已开设两期,选课人数达375人。平台显示,学生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6结论

后疫情时代,在线开放课程深度建设势在必行。《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使教学改革方向更为明确。《网络营销实务》是一门需持续更新的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后课程团队将继续完善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共同努力,将《网络营销实务》在线开放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吴迎春,徐连强.高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在线课程建设实践研究[J].轻工科技,2021,37(8):139-141.

[2]刘霜霜,杨丽莎,胡庆龙.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J].办公自动化,2021,26(13):58-60.

[3]汪永华,苏程浩,孙玺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重构:“网络营销”课改与实践解耦[J].教育教学论坛,2021,(44):90-93.

[4]孔令奇.“民俗服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J].纺织服装教育,2021,36(3):244-248.

[5]单勤琴.“MOOC+SPOC”融合下全仿真式课堂教学改革———以《网络营销实务》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14-116.

在线课程建设范文7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

1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背景

1.1制定管理制度

2015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有组织地建设一批高校思政课等在线开放课程”[2]。济宁医学院紧跟教育部步伐,积极设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2015年12月,学校制定了《济宁医学院数字课程实施方案》,利用“清华在线教育平台”实施在线开放式课程建设计划,由此济宁医学院在线开放式课程建设拉开序幕。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的领导下,将在线开放课程引入思政课教学中,并创设了“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了课程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完善了课程验收审查制度,规范了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程序,并针对课程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教学视频录制场地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1.2信息化环境的建设

在线开放式课程是基于互联网和平台客户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种服务于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新型教学模式,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微视频是课程传播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同时,对学校的网络和平台的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结合思政课的特点,重视网络信息资源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学校建成了万兆3层汇聚校园网络,实现了万兆双核心交换,楼宇万兆汇聚,百兆/千兆桌面互联,并全面铺设无线宽带网络,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保证学生在校园每个角落网上学习无死角,为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基于在线开放课程运行的需要,学校还加强了教学信息化设备和平台的引入,更换了适合手机APP端的网络教学平台,改造多媒体教室为交互式智慧教室,逐步将适合混合式教学的智能产品引入课堂。这些教学设施集音视频、动画于一体,形成了立体交互的教学情境,增强了思政课课堂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思政课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学生参与率低一直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师照本宣科,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尝试用时事政治和最新的科学理论知识去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

2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自2016年起,学校启动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的建设上线工作,并陆续开始使用。

2.1根据课程性质制定教学目标

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旨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提升其政治素养,另一方面注重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表现为各门学科中的事实、观点、概念、原理和问题[4]。在线开放课程包括线上和线下授课方式,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由于教师之前主要是以线下教学为主,因此,对线下教学内容熟悉,所以主要针对线上内容进行设计。

2.2.1分解教学内容

根据原有的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将教学单元划分为知识点,教师需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判断哪些知识点需要进行课堂面授,哪些知识点需要线上呈现,这些知识点既要有独立性,又要相互关联。需要注意的是,线上内容不是传统课程的搬家,线上内容的设计应注重学习者自主学习。

2.2.2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确定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例如文字、幻灯片、视音频、动画等,从而更好地传递教学内容。

2.2.3设计知识点的教学组织形式知识点的教学

组织形式多样(即可以是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使用了专题式教学法,“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用了讨论式教学法。

2.3根据教学形式设置教学功能区

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集合了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结合思政课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形式,划分了4个教学功能区:教师在线教学区、教师课堂教学区、学生在线学习区、学生课堂学习区。教师在线教学区主要包括线上知识点的视频讲解、答疑讨论、批改线上作业等,教师课堂教学区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知识点的讲解、组织讨论,针对线上讨论区的问题进行讲解等;学生线上学习区主要是利用线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参与课程讨论等,学生课堂学习区主要是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4个区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3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

3.1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1.1“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采用了专题式教学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

首先,从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将该门课程的基本信息及重难点内容、学生学习方法、必须参加的教学活动、课程考核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形成基本的认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专题特点给出情境和案例,巧妙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教师需要讲授的知识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会布置观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教学视频,每节视频保持5~8min,视频中嵌入一些小测试,作为学生自我检查的环节,并在论坛区将存在的问题反馈出来。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讲授。每周的专题都会在线上安排一定量的作业,作业一般是根据所学专题知识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发表学生自己的见解。2018年春季学期,2016级临床医学754人学习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开放课程。

3.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相交替的混合式教学

教师提前课程通知,要求学生课前在线预习,在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相关的阅读材料,在课堂中针对重点、难点内容和学生有疑惑的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对于个别学生的疑问进行单独辅导,课后学生完成在线作业和测试。该课程教师一学期组织了8次专题讨论、5次综合的辅导讲座和2次线下的考核。2018年秋季学期,2017级临床医学731人利用混合式教学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2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效果

3.2.1教师反馈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任课教师指出,在线开放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现实需求,教师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活动等环节利用线上教学资源使原本抽象的思想道德观点变成通俗易懂的视频和音频,完善了课堂知识,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使专题内容的传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师认为,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意识形态的引领和教化[5]。目前,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特立独行的“90后”“00后”,身处在网络大环境的他们更在意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交流沟通的平等性。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既发挥了线上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真正解决了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

3.2.2学生反馈

在一项针对在线开放思政课的有效问卷调查中,学生反响极为强烈。56%的学生认为完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并且反馈在线学习的优点:摆脱了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学习时间,并且教学视频短小精炼,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8%的学生认为,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师的讲授,刚开始难以接受线上学习的方式,不会自主学习,通过和教师沟通指导后,能熟练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并且慢慢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只有16%的学生只愿意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

3.2.3形成性评价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成绩来看,其中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的2017级731人为(79.07±10.42)分,而2016级745人期末成绩为(73.79±10.03)分,将考试成绩导入SPSS统计软件,经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t=2.874,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17级平均分高于2016级,2017级优秀率高于2016级,从教学效果看,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4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几点思考

4.1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的运行中,教师是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在线开放课程开发、运行和应用中,教师承担着知识传递和价值构建的任务,课程能否实现最初的教学目标关键在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还需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且有兴趣尝试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课程建设阶段,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在线课程运行阶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课程教学过程需要通过师生互动完成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决定了课程运行的效果,因此,思政课和在线开放课程的融合不能脱离任课教师[6]。

4.2思政课和在线课程的融合要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思政课的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实时的沟通,避免教与学脱节。这种教学模式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检测,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解答,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混合式教学不仅整合了课程的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实践资源,全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弥补了因线下课时不足而产生知识传授受限的问题,并且通过师生在线上的交互反馈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乐于教,让学生愿意学。在形成性评价方面,它更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将学生线上互动过程和卷面成绩相结合,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这种尊重个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更符合思政课教学的本质需求[7]。

参考文献

[1]杨俊峰,刘山山,雷杰如.让青少年学生爱上思政课:网友热议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

[2]封莎,王平.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1):59-62

[3]陈柄运.在线开放课程现状及发展的研究[J].才智,2019(13):203

[4]高建华,朱健.基于MOOC平台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1):32-35,50

[5]李晓丹.思政课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7,27(8):107-111

[6]金小方.高校思政课网络课程建设理念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3,15(4):115-118

在线课程建设范文8

关键词:在线课程;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互联网教学正在逐步的进入学生的学习周期中。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生个体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同时大学生的思想又是活跃的,单一靠课堂上老师讲述的知识往往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传统的线下授课方式往往具有单一性和重复性的弊端,为了解决传统的授课弊端,在“互联网+”大的环境背景下,在线课程应运而生,例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一大批在线课程互联网平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课程的实现的难度成都越来越低;然而,由于信息的高速更新与发展,在线课程也有了本质上的改变,由传统的单一视频录制与回放势的在线课程,逐步拓展为多元化、互动化。例如,利用雨课堂进行扫码签到、PPT预览等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点名,不仅仅节约了课堂的点名时间成本,更是方便了老师对每节课出勤率、答题率等统计以便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笔者从事工程经济学一线教学多年,一直潜心研究在线课程建设,本文就高校工程经济学在线课程建设思想形成、实施、难点等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为同行在线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及指导。

1工程经济学在线课程建设

1.1在线课程思想形成

笔者在讲述工程经济学课程中发现,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及计算问题,例如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资金等值的换算、设备更新、方案的必选过程中,很多同学存在假听懂的现象。比如,资金等值概念课堂上同学势理解,但是仍然处于表面现象,对于运用过程中就存在很大问题。然而,由于课时有限(32课时)如果上课反复进行讲解将导致无法完成大纲内容。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批改问题,学生上交纸质作业老师批改后只能知道大概哪些地方比较薄弱,学生作业也存在一次性,如果能够进行网上作业可以快速的统计出某一个知识点出错率,而且学生可以进行重复性做题。结合现阶段“互联网+”和教育部在线课程建设的大的背景下笔者进行在线课程建设的尝试。首先进行资金时间价值一节课程录制以及利用学校在线课程系统进行网络作业的布置,同时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图1、2分别给出了在线课程视频满意度调查和在线课程网络作业满意度调查柱状图。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视频满意度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视频可以辅助学生重复性温习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特别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弱的一些学生。然而,对于在线题目而言,部分学生不满意,主要是因为题目多为计算题学生需要输入一些公式及计算步骤,倒是学生需要一定时间进行Word编辑,针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让学生写计算步骤的类型题目转化成选择题,节约学生进行Word编辑时间。

1.2在线课程实施

经过长期一线教学的工作技能积累,以及连续多个学期基于学校教务系统的在线网络作业布置的实施,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笔者进行工程经学在线课程建设的实践。对于多年从事工程经济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对于理论知识具有较深入的洞悉,相对而言,理论知识的把握并非在线课程建设的难点;而对于在线课程建设的难点在于如何制作成精美的视频课程。首先,对于工程经学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有别于线下的教学,线下的教学是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过程,而在线课程面对的是摄像机的镜头。在录制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学生环境中,对于语速、语调、音量都有特殊的要求,同时,还要模拟课堂做互动的环节。其次,视频录制的后处理,由于初始录制的视频是粗糙的,例如杂音、卡顿、模糊等因素。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对视频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当然,这项内容可以与相关的后处理公司进行合作;然而,对于懂视频处理技术的工作人员,往往对于视频内容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全程指导,后处理技术人员仅仅按照教师思想进行实现化而已。这一步非常关键,而非录制完视频直接丢给视频后处理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最后,就是成果的,教师将视频在学校教务系统进行,学生在线学习,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线率的统计,分析在线率,同时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例如学生对视频满意程度、需要改进地方、知识点的覆盖率等。通过这样一整套流程,往往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完成在线课程的建设,然而,恰恰相反,这仅仅是本门在线课程的开始,这时候需要在线课程教师与团队成员进行讨论,在前面基础上根据不足,改进在线课程的录制。

1.3在线课程建设意义

虽然在线课程在实施工程中还是具有很大的困难,一门精品的优质在线课程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在线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子终端机的普及,在线课程服务全体已经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几个班级,好的精品课程其辐射范围可以是全国性的,受益的群体基数在逐步扩大,形成只要想学习,就可以尽情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教育方式;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资源更加广泛,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由于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在线课程把全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到互联网平台上,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学习资源;同时对于同一门课中某一个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获得不同老师的讲解,从而达到对知识点深入了解的目的。最后,在线课程对教师也是一种极大的帮助,特别对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较少,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名师的讲课的方式与方法,同时也可以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

2总结

本文通过对工程经济学在线课程建设的探索,从在线课程建设思想形成、实施、优点等几个方面做了深入的剖析,在线课程具有诸多的优点,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巨大的困难,但是在“互联网+”大的时代背景下,将来一定能够成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文益民,易新河,张爱闻,等.MOOC引发的对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6,(04):71-74.

[2]邰杨芳,贺培风,袁永旭,等.基于MOOC构建高校课程教学新模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07):2-7.

[3]刘华.在线课程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系统:障碍及其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05):68-72.

[4]吴德.基于SPOC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初探———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J].电子世界,2016,(24):57-60.

[5]谢子娣.我国在线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的实施现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7,5(01):34-38.

[6]刘刚,裴红蕾.数控车削加工在线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农机,2019,(10):63.

[7]徐红霞,王顺治,刘烨.MOOC课程与校内“大学物理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尝试[J].物理通报,2019,(10):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