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技能范例

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范文1

 

进入21世纪,北京联合大学坚持“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努力实践“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统筹学科专业布局与发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1]。面对北京市大众化高等教育以及建设国际大都市英语人才市场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外语系提出了建设一个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以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应用性本科英语专业;坚持面向首都社会经济建设,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掌握国际商务、文化交流、英语教育、外事文秘等基本技能并能娴熟地用英语服务于首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高级应用性英语人才。   一、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   “应用型大学必须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来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科要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专业发展要对学科提出明确的要求”[2]。学科以发展科学研究为目标,而专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两者侧重点不同,因为两者的构成要素、设立原则以及划分方法不同[3]。北京联合大学应该“以为地方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原则,主动适应首都产业结构变化,建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专业和面向应用的专业。贯彻面向应用、依托学科的专业建设理念,以应用为向导、以学科为支撑,带动专业发展”[4]。   英语语言文学是属于“文学”学科门类中“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在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中外文化思潮相互渗透、交流、碰撞和融合,社会市场对英语人才规格的要求已经从“岗位稳定型”向“岗位适应型”[5]过渡。英语专业过分单调、传统和强调模仿记忆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然北京联合大学已经明确了“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为首都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原则,与时俱进地调整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建构一个融传统学科优势与应用性专业特色为一体的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最大限度地培养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建设的高级应用性英语人才。   二、应用性英语学科建设   应用性英语学科建设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建设一支具有应用性英语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解决好应用性英语学科的研究方向与方法问题。2005年末,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确立为院级重点建设学科。三年多的学科建设有效推动了外语系教学科研工作,提高了教师对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职责的认识。然而,我们的学科建设带有较大的专业属性,尚未形成自己的应用性特色。因此,它仍然是在为英语专业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持,还谈不上以学科建设拉动或者带动专业建设。尽管如此,我们十分注重挖掘传统学科建设中的创新意识,既与时俱进,又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去培育自己的科研特色和优势。“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所谓优势就是人有我强”[6]。   2008年,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对英语语言文学院级重点建设学科的研究方向做了微调,下设“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和“第二语言习得与专门用途英语”两个研究方向。   1.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   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属于英语语言文学的基础性学科研究方向。我们强调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解读和影响研究,为建设一个应用性英语专业提供基础性学科支撑。   我们首先强调认真研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挖掘其中的西方文化元素,强化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在《“从放弃中得到拯救”———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彻底的奉献>》一文中,黄宗英用史实证实了这首诗歌不愧为“一部用十几行无韵诗写成的美国历史”。当弗罗斯特在这首诗中说美国人“拥有着当时不被[他们]拥有的东西”时,他一方面指当时他们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被英国所剥夺,而另外一方面他指当时的美国人并没有真正爱上这块土地。这种“软弱”只有当美国人真正意识到他们必须像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爱自己的国家时才能够被克服。   为了“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他们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奉献”,因此“立刻从放弃中得到拯救”[7]。这一研究体现了文学文本文化释读的应用性文学研究价值。   由于英语专业学生最核心的能力是文本的解读能力,因此如何通过貌似简单的文本语言外壳去解读深邃的文化意义,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国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与文化类课程的目的所在。外语系近年有不少毕业论文得益于学生在“高级英语”和“英美文学”等课程上的文本释读。比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02级英语专业徐文静同学的《<女勇士>:一首由女性复仇走向自我歌唱的赞歌》(2006)、2003级张睿靖的《〈瓦尔登湖〉中的朴素意义》(2007年)和2006级侯蕾的《心灵的旅行: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象征意义解读》(2010年)等校级优秀一等奖毕业论文,都是学生在认真研读经典原著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看到了中西文化差异或者西方文化精髓给现代人生命意义所带来的启示。   其次,我们加强翻译实践研究,打造学术著作翻译优势。近年来,外语系连续翻译出版了几部学术译著:《筑就我们的国家———20世纪美国左派思想》(三联出版社,2006)、《圣经文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和《罗蒂自选集———哲学、文学和政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这些学术译著起点高、难度大,颇有影响,为打造外语系英语学术著作翻译的优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外语系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和质量。  #p#分页标题#e# 第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黄宗英主持完成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汉英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常用词语手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外语系多位教师参与了这项任务。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先生认为它“必将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8]。以上这些科研成果都说明北京联合大学在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英语学术著作翻译等方面的进步和实力,为探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性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2.第二语言习得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方向属于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之下的应用性交叉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主要涉及对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过程的观察、描写和解释,人们通常从语言学、社会、心理、认知等角度去研究它。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指导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外语教师的教学、外语能力的评价有直接而显著的作用。专门用途英语是指在某一社会领域中使用的、用于实现某些特定交际功能的英语。   目前北京联合大学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有旅游英语、秘书英语、商务技能(商贸英语)等。这些课程着重于培养学习者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手段的能力。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周明、王洪主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收录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外语系教师撰写的19篇论文,为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200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黄宗英主编的《传统与创新的契合———英语语言文学研究论文集》,收录外语系教师教学与研究论文27篇,充分展示了北京联合大学在探索应用型大学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建设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是建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于2007、2008年两次联合举办“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之上。它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建设的新路径,既体现了继承英语语言文学的学科传统,又体现了外语系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创新精神。   三、应用性英语专业建设   1.专业基础教育   外语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许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计已经从原来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要目标转变为以培养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比如,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网站介绍,该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主要培养能够“适合在跨国公司从事商务管理实践”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其办学特点是实施“英语+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是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将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扎实的商务理论基础,较强的商务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实现两种能力结合;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听、说、读、写、译等专业基础课以外,增加了涉及管理、经济、贸易、金融、会计、营销等方面的“主干方向课程”,最重要的变化在于原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概论”等高年级核心课程被列入“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然而,这种培养模式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李赋宁教授在他的自传中说“:我国的外语系首先要满足国家对于各方面外语人才的需要。最重要的一点是打好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这虽是老生常谈,但一定要保证做到。课程设置应是多方面的,但不可能很深,因为不可能使外语教师专业化”[9]。当然,许多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整合多学科教育资源优势来解决外语教师专业化问题,但是如何保证外语专业的教学质量问题却经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应用文理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入学总成绩并不理想,且英语单科成绩总体偏低。显然,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教学质量,确保我们的学生能够享受一个英语专业学生所应该享受的高等教育学习过程。   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之后,我们尊重外语教育的规律,研究教学对象,注重因材施教,重视英语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想方设法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认真实施教学质量工程。2008年,应用文理学院英语专业2004级全体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58.33%,超过全国一次性平均通过率13.05个百分点,超过其他同类院校一次性通过率16.84个百分点[10]。   2008年,外语系英语专业2006级全体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72.22%,超过全国一次性平均通过率10.39个百分点,超过其他同类院校一次性通过率16.08个百分点,取得了优异成绩。   2.理论联系实践   目前,应用文理学院在英语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英语专业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接触社会机会较少,理论与实践基本脱节,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不能体现应用性教育的特点。第二,重语言能力轻素质培养。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忽视创新素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炼。第三,学习方法陈旧。在学习上主要还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资源,开拓第二课堂进行个性化自主式学习,学生的知识面不宽,难以适应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新形势的要求。第四,专业特色不明显。   大部分课程仍然以语言技能为主,虽然在高年级开设了商务文秘技能类课程,但没有形成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2009年建成了联合大学“同声传译实验室”,加强了商务文秘技能类实践教学环节和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初步构建了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拓展校外就业实习基地,增强学生接触与服务社会的机会,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第二,狠抓教学六个基本环节:朗读、课外阅读、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考试,保证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增强素质教育意识,强调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挖掘英语语言外壳之下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语言世界观。第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学习方法,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第五,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提高“出国率”,2010年英语专业共毕业51名学生,其中12人已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士攻读硕士学位。#p#分页标题#e#   3.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性英语专业特色,英语专业已经在逐步实施一个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以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英语基础课、商务技能课、人文素质课。4.实践教学随着发展应用性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北京联合大学英语专业积极挖掘社会资源潜力,同时充分利用校内良好的实践教学硬件环境,切实有效地开展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008年春季,应用文理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署了协议,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了解了国内外英语教材的发展态势,外语教材编写、编辑、出版的过程,编辑的职责与能力要求;通过调研全国高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所开设的课程及使用教材情况,学生更加明确了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不同院校对英语教学的不同要求、所开设的课程及其教学效果等。这些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明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思考就业出路和充分认识英语语言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结合北京联合大学“部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英语专业利用同声传译实验室开发了“新闻听译”、“秘书英语”、“商务技能”等实践教学课程,培养了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比如,“英语新闻听译综合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教学步骤包括以下六个环节:新闻听写、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新闻口译、新闻笔译和评论写作。教师首先将录制的BBC/VOA/CNN/CRI等权威英语电台新闻节目分句播放,学生进行听写;然后是“分组讨论”和“代表发言”;接着进行“新闻口译”,即每4人一批分别进入1~4号译员间,对教师播放的新闻同时进行口译训练;之后,是“新闻笔译”,即用新闻体中文将所听写的新闻译成中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最后是“评论写作”课外作业环节,即根据所听写的新闻内容,自拟题目并进行调研,然后用英文写出400字以上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这项练习融听力、阅读、翻译、作文为一体,不仅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听力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新闻文体的认识、口译能力、笔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我们提出了建设“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应用性英语本科专业的设想,并且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做了许多扎实工作。目前,应用文理学院外语系教师不但能够注意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而且能够自觉地将文化意识融入应用性英语学科和专业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创建一个适应培养首都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级应用性英语人才的基地而努力奋斗!

语言技能范文2

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业务人才(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应该具备的技能,包括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外贸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国际商务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据此,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业务岗位所需专业技能需要由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泛读、外贸函电英语、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英语谈判课程联合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外贸业务岗位所需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国际商务沟通交流能力以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泛读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为基础贯穿课程群始终,整个岗位任务培养以商务活动为背景,外贸业务流程操作能力以及国际市场营销业务能力主要通过外贸函电英语、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培养,商务英语谈判课程是课程群综合实践技能训练,是外贸业务岗位任务的综合实践。

二、明确课程群内各课程之间的关系

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泛读、商务英语翻译三门课程是课程群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为外贸业务岗位提供一定的商务活动背景,培养学生从事外贸业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外贸函电英语和外贸单证实务是课程群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从事外贸业务岗位所需的外贸业务与函电撰写知识,外贸单证的缮制与审定。商务英语谈判是国际贸易业务综合实践训练课程。在课程群中,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贯穿岗位培训始终,整个岗位任务培训以商务活动为背景。

三、课程群之间的优化整合

1.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整合前,各课程内容之间存在重复、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明显等问题,课程整合时,认真调查研究岗位需求,根据岗位任务培养要求和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侧重课程内容与外贸业务人才岗位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围绕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整合中省略或删除与岗位培养无关的内容,排查整合各课程内容存在重复、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明显等问题,将课程群内各课程进行整合,使教学目标、岗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和突出。

2.岗位实践技能训练整合,整合前,各课程内容训练主要包括各门课程的单项技能训练。整合后,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主要对六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实践训练。

四、联合申报课程整合优化后的教学效果

1.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岗位的培养需求。课程整合删除了和岗位培养目标无关的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衔接以及课程内容之间的彼此依托,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内容层次更明显,更贴近岗位需求,实际授课效果更加突出。

2.课程群岗位培养以“英语语言能力+商务知识背景+外贸业务实践技能”为主线,更加突出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3.整合后的课程群教学更加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加强了学生对外贸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任务更加突出。

语言技能范文3

201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版本对高中英语的英语语言技能内容目标做了新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新增设了一项语言技能“看”,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主要关注如何在理解这一语言技能标准,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更高,效果更好。

关键词: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看;文图;文表;文动画

201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版本对高中英语的英语语言技能内容目标做了新的改革和创新,其中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特别是新增设了语言技能“看”,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一、语言技能“看”的教学概念思考

2016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版本高中英语的英语语言技能内容目标高中阶段英语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和选修n(提高类)课程的语言技能标准都做了新的规定,特别是新增设了“看”的语言技能内容目标,其中的理念诠释如下:语言技能中的“看”(viewing)是指理解多模态语篇的技能。多模态语篇指那些包括文字、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的语篇。理解这类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符号和动画的意义等。鉴于这种技能在新媒体时代日趋重要,在语言技能中增加“看”的技能。发展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就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口语和书面语形式,理解意义、传递信息和观点,表达个人观点、情感、态度;利用所学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通过口头和书面等形式创造新语篇的活动。这些活动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语言技能“看”的教学意义思考

2016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版本高中英语的英语语言技能内容目标从以往的4大基本技能扩充为“4+”模式,突出体现了语言发展的需求,英语语言教学不断改革完善的结果,有创新才有发展,课堂教学才会质量和效能能高更优,意义重大,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彰显多模态语篇形式的过程体验

模态是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以往传统的语篇分析多关注对语言文字本身,而忽略了其他符号如图像、声音或表格的教学深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普遍被语言学家们研究使用,将语篇教学的研究宽度延伸到包括文字以外的其它领域,即把单模式的语篇教学法扩展到多模式来进行教学多模态中。单一模态的语篇在日常交际中不是很普遍,多模态语篇才是人们日常交际时所使用的语篇交际模式。如:人们交际语言时常伴随手势或表情等;我们也可以在同一页面或网页上既能看到文字也能看到图片,而且还能听到背景音乐或视频文件也能看到。2016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版本高中英语语言技能内容目标所设置的语言技能中的“看”(viewing)的内容目标,是在原有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的外延;也是赶超和跨越。在高中英语语言教学中彰显了多模态语篇形式的过程,从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多重语言数据渠道构架新型的课堂师生交互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形式不再单一,更能够开发学生的大脑的潜能和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更会显著。

2.是课堂深度教学的过程体验

深度师生关系倡导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与“相遇”。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自身修养和渊博的知识内力伴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职业观,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更要有灵慧的教学机智,这样才能把自己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转化成具体行动实施的能力。引领学生步入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的智慧之旅伴随在课堂上舞蹈的思维,使得这一“看”的语言技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更好,质量更高,是每一个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3.是表达性技能的保障

2016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版本高中英语的英语语言技能内容目标高中阶段英语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和选修n(提高类)课程的语言技能标准都做了新的规定,特别其高中英语必修表达性技能目标内容。如果说理解性技能是指语言输入能力的一个体现,那么表达性技能是围绕说和写的技能教学,归属输入语言输出环节。语言技能“看”的添加,使得学生把这一对知识的沉淀和累积推向了新的高度和升华,使得理解性技能的教学环节更见实效,更上一层楼,同时也为学生参加高考写作水平测试拿高分保驾护航,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语言技能中的“看”(viewing)是指理解多模态语篇的技能,是指那些包括文字、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的语篇的理解能力。在语言技能中增加“看”的技能。发展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就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口语和书面语形式,理解意义、传递信息和观点,表达个人观点、情感、态度;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必会伴随新理论高中课程标准浪潮的来临,教师舞动其中新的理念,超越传统的对词法、句法等语言形式的机械性教学,对核心素养下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更新,更进一步的理解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贯彻实施,伴随更深层次、更智慧的思维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特别是关注并思考语言技能“看”内容目标的智慧教学活动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和完善,使得核心素养下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作者:任丽燕 单位:长春教育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M].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2016(9):4-6.

语言技能范文4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语言技能培养体系;探索

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培养教育双创高素质人才青年教师是骨干,青年教师同时也是地方综合性大学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和希望。探索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语言技能培养体系及策略,对提高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是世界上各民族人民交际最重要工具,是世界上各民族人民之间交流勾通主要表达方式。各民族人民借助语言符号系统保存和传承本民族各种人类文明成果。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言功能传授科学文化知识,青年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中语言技能程度关系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效果。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快速提升自已的课堂教学语言修养和技能,圆满完成所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同时也是提升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水平必然保障之一。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基础理论概述

(一)语言概念界定内涵

1.语言内涵:人类社会中人们交际最重要工具,人类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采用各种符号表达交流沟通,人类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取得文明成果通过语言传递和保存。2.乔姆斯基语言内涵:乔姆斯基认为是由有、无限句子构成语言,每个句子具有一定长度,并且句子构成成分是一定。3.萨丕尔语言内涵:萨丕尔认为语言是社会习俗非本能行为,并且是可以进行愿望与思想及感情表达工具。4.韩礼德语言内涵:韩礼德认为语言是符号资源,语言应用不是结构而是系统,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进行意义表达。

(二)语言特性概述

一是指向性。是指对人、事、物进行某种含义描述语言。如儿童、苹果;二是描述性。是指某种描述含义交流具体表现语言。如幼儿、大苹果;三是逻辑性。是指有规则和结构指向描述系统。如我是黑龙江人;四是交际性。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交流建立联系。如生产、生活中人们勾通交流;五是传播性。是指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人类学习获得音像系统。如幼儿学习语言过程;六是传承性。是指异时、空、地人通过同一套编码解码标准保存传播能力。如语言传播;七是物种性。是指不同民族进化出独有交际行为有差异。如黑龙江赫哲族语言。

(三)语言特征

1.符号性和系统性。语言是社会契约公认表示事物名称符号;必须要通过声音表达。任意性和线条性。语言符号与文字他们的能及所指二者之间是可以进行任意连接。语言能指必须通过声音完成不可能突破,也就是说语言线性不能清除。3.不变性和可变性。语言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具有稳定和变动性,语言社会发展进步同时也影响语言不断发展,随语言社会发展进步语言向简捷、明了、实用方向发展。4.传承性和交际性。语言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具有将人类文化保存与传承作用,语言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直、间接影响使用人群及相关地域,同时承载人类文明发展桥梁作用。

(四)语言表达方式

1.体态行为表达。人类通过肢体行为表达语言方式有以下三种:口述声音、手势、表情,口语是人类交流最主要形式。2.符号表达。人类通过符号表达语言主要是文字,文字是人类应用最大、广语言应用形式,广义语言同时包括图画、音符、数学符号等,计算机语言就是0与1二进制。

(五)语言学

1.语言学概念界定。是指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作为基础并与社会、文化、思维密切联系的科学。2.语言学研究范围。语言学主要研究以下六方面: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历史发展、与语言有关内容。3.语言学分类。语言学主要包括: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等。4.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应用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医疗领域、司法领域、教学领域、语言本体等。

(六)课堂教学语言

1.口头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发音器官发出声音形式符号系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口头语言是在面对学生的环境中直接进行科学知识传授及相关信息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口头语言具有平时、简明、通俗易懂的特点,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内容充分展开、重复强调加深印象理解深刻,口头语言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应用非常广的传授科学知识的工具。2.书面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文字形式书写记录所讲授的科学知识符号系统,书面语言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在文字产生后发展而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书面语言符合课堂这种正式场合,教师进行科学知识传授也严谨准确无误,书面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板书记录工具。3.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身的手势、形态、面部表情、姿势和眼睛运动等来辅助表达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加强学生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体态语言可以形象直观与逼真生动辅助表达科学知识,体态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辅助工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体态语言分类如下:(1)情态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身目光、微笑语言等传递大量授课学习信息。(2)身势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身手、足等身体部位动作传递授课学习信息。(3)空间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身(亲密、个人、礼交、公共)空间语言传递授课学习信息,无声的空间语言表明教师对学生态度和关系。

二、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类型及要素分析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按功能分类

1.教育语言。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在教育学生过程进行:表扬、批评、评论和指示使用语言。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教育语言特点:纯净性、客观性、准确性、平等性、情感性、激励性、幽默性。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教育语言禁忌:侮辱性、恐吓性、讽刺性、指责性、贬低性、武断性、欺骗性、揭短性。2.教授语言。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在教育学生过程进行:讲课和提问使用语言。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教授语言基本要求:规范正确、逻辑严谨、诱导启发、亲切诚恳、幽默生动、顿挫抑扬。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教育语言语气、语调、语速控制与运用及调整:语调控制(变频)、语气运用(信任、尊重、商量、赞赏、鼓励)、语速调整(一般规律、习惯性听音速度极限、理解能力、情绪色彩)。

(二)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按教学流程分类

1.导入语。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采用(直入、谈话、谜语、故事、悬念、表演、演示、实验、游戏、观察、挂图、提问)语言形式,导入语体现思想与情境及逻辑美。2.讲授语。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讲授新课采用(叙述、阐释、分析、抒发)语言形式,讲授语必须遵循严谨科学、循序渐进、生动传神、因材施教四个原则。3.发问语。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发问互动采用(判断、叙述、述理、扩散)语言形式,发问语必须遵循简单明确、坡度和层次、启发性、保护学生积极性原则。4.结束语。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结束课程采用(概括、激情、导习、延伸、悬念)语言形式,结束语必须遵循含概重、难、疑点原则,浓缩、概括整节课内容。

三、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培养体系及策略探索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培养体系

1.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寻找并形成具有自已特色教学语言风格。(1)严谨型。准确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术语表达课堂教学内容。(2)简洁型。课堂教学科学技术知识内容用简练语言表述。(3)生形型。准确运用生动形象语言表述课堂教学科学技术知识内容。(4)节奏型。课堂教学科学技术知识用简练节奏感语言与内容对应表述。(5)幽默型。准确运用幽默语言表述课堂教学科学技术知识内容。2.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形成自已特色教学语言技能。(1)教学语言技能要素。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技能要素主要包括:发音、节奏、语气、语法四方面。(2)教学语言技能形成方法。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形成方法主要包括:音量控制、节奏把握、语气使用、语法注意、提高学识月、语言变换六方面。(3)青年教师形成特色教学语言体系。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形成自已特色体系主要包括:寻找适合自己教学语言风格、形成适合自己发展教学语言、优化适合自己教学语言、完善适合自己教学语言体系四方面。(4)青年教师传承特色教学语言体系。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传承特色课堂教学语言技能体系主要包括: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继续发展自己教学风格、传承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形成经验三方面。

(二)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培养策略探索

1.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语言修养方法。(1)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语言是在其正确教育理念指导下实施语言的实际应用。(2)加强语言规范和逻辑性。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加强课堂语言规范和逻辑性。(3)加强语言艺术性。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加强课堂语言艺术性。(4)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杜绝讽刺挖苦。2.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技能提升策略探索。(1)综合素质提高扩大课程知识面。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必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并且扩大讲授课程相关内容知识面。(2)努力加强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要努力提高并加强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3)强化课堂教学语言说服及感染力。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语言说服及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生动形象提高教学效果。(4)网络等多渠道观摩优秀精品课程。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通过网络等多渠道观摩优秀精品课程,学习消化理解并运用优秀教师语言艺术和表达能力,形成自己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1]田继英.基于语言学的化学青年教师教学语言技能培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2]何文,杨克钊,王军.谈青年教师的语言技能[J].药学教育,2005(4)

[3]吕益萍.青年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J].高教探索,2013(5)

语言技能范文5

[关键词]英语演讲能力;思辨能力;现状;存在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英语演讲和思辨能力的发展。提升大学本科生的英语演讲能力和思辨能力,对国内外语的发展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大学本科生的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但是,学生的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学校有效的重视,教师们指定的训练计划也是局限于与等级考试相关的语言技能的训练,以等级考试作为衡量语言的指标。导致学生们只专注语言技能的训练,甚至只注重加强词汇的记忆,一切为通过等级考试而服务。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缺乏逻辑性和创新性。并且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缺少上台演讲的机会,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也并未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调查目前人文社科类本科生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1国际视阈下培养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意义

在国际化视野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日益渗透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国际化社会越来越重视个人英语综合能力,由此加强了对英语行业人才水平的要求,尤其体现在对人文社科类本科生的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英语演讲能力的高低能体现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灵活的应对能力以及高超的表达能力。而有无思辨能力则能体现一个人是否具备抽象思维、辩证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这两者均是大学本科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考核标准。演讲能力与思辨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也有利于大学生更积极更有利地参与到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中去,了解西方多元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活等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中国要想提升国际地位,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就必须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顺应国际化的潮流和响应时代的要求,国家对于培养具有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主要体现在社会需求以及职业需求上。中国教育在语言作为载体的帮助下,日益国际化,大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的提升能够改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促进他们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的积极性,激发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热情,从而更为熟练地参与到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中去。同时,在职业竞争中,良好的英语演讲能力与思辨能力是重要的技能,颇受专业领域雇主的青睐。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演讲能力与思辨能力可以在未来职业中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提升的机会。思辨能力是评估现代优秀人才的素质标准,在生活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大学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温室和摇篮,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目标,科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第一,思辨能力辅助学习和生活;第二,思辨能力可以推动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帮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倘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辨别事物的对错、不能分析事物的本质、不能提出质疑,那么所接收的知识也只是肤浅的,不利于更深入的学习;第三,思辨能力与智力水平相互联系。智力与人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有关。从智力的构成要素中可以看出,思辨能力正是智力水平的核心要素,思辨能力的发展推动着智力水平的提高,同时思辨能力对口语能力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国际视阈下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现状

英语演讲能力与思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育重点培养的素质,前者对于个人心理素质与沟通表达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建设作用,后者则可作为一种“可迁移能力”,在拓展其他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度。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更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学生如果缺乏思辨能力,将无法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反馈情况,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许多环节中都存在着相当明显的问题。早期就有外语专业领域的学者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强调模仿记忆,弱化了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种模式导致了以下问题:学生在需要说理、论述、发表提问的时候,常常感到毫无头绪或思绪混乱,这种现象被黄源深教授定义为“思辨缺席”。“思辨缺席”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学外语的学习中,有碍于学生提升创新、分析、研究和解决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具体体现在逻辑思维混乱,不善于说理和辩驳,在学习中遇到科研问题时无法分析判断,做出创新性的见解。经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导致“思辨缺席”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

(一)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影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都是从大量的背诵与记忆开始,这固然能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但影响了自身的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只能输入,不能输出;

(二)教学方法不当、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往往重语言轻内容,重模仿轻创造。无论是课堂的口语练习,还是课后的书面作业,教学老师一般注重于词汇与语法,而忽视了对语言逻辑的培养和对创新意识的重视。教学形式大多以重复性、替代性、浅层次的对话居多,激发学生思维逻辑的辩论式对话较少,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思辨能力处于理解但极少应用的程度;

(三)缺乏有关思维训练的教材。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有关思辨的教材数量不多,选择性较少。教材中针对学生演讲与思辨的内容缺乏创新,仍然处于一个浅层次的水平。教材练习不够具有可行性与多样性;

(四)学生知识面狭窄。学生只注重教师课堂上的教学与课本上的内容,重视记忆训练,轻视思维训练,缺乏创新思维,往往对于新的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新的知识和内容不够积极,导致了大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能力水平停留在课本所要求的层面,不利于各项思维能力的发展。

3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起步晚、范围单一、深度不足。西方国家一直对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十分重视,西方国家一流大学都把培养思辨能力放在对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现在西方大学里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并且以及拥有了一套成熟的测评体系。从古至今,西方国家都十分注重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而我国对思辨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之前一直没受到重视,直到近几年才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范围仅限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非英语专业学生存在思辨能力缺失的情况,但是却较少被深入研究。正如有研究者认为,若要深入研究华裔文学中诸如东方主义这样的学术话题,就需要“华裔作家勇于承担历史的责任”,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同样需要学界给予高度重视。

(二)大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的不合理。在课堂上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大多时候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即使有以学生为主的小组讨论环节,大多数学生也对课堂的讨论环节缺乏热情,并且会在课堂上讨论与话题无关的事情,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也难以提升。我国英语教学在知识结构的构建上严重失衡,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其他人文知识却没有得到重视。

(三)学生自身的认识不足,缺乏提高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的意识。根据我们的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各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普遍不高,思辨能力普遍较弱。学生基本上都认为思辨能力在学习英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实际学习中都倾向于锻炼记忆能力而不是思维能力。

(四)应试教育的副作用。根据调查发现,江苏省各高校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思维僵化,只注重在各项能力考试中取得高分,不注重思辨能力的提高。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一个普遍现象,在大学期中、期末等各项测试中,主要还是针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测试,并且大学期间学生都以通过各类语言水平考试为目标,这在无形中进一步强化了以语言技巧为中心的评价标准,从而使得学生们的素质难以全面培养和进一步提高。而在西方国家,教育工作者们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也是我国语言教育与国外的区别之一。另外,通过一些学生了解到,对于学生而言大学英语学习的最大目标就是要通过四六级以及考研英语考试,至于对这门语言的进一步思考及运用则是没有那么重要。

4结语

语言技能范文6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更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目前我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技能教学,并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但是不能否认,数字化技能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本文将针对数字化技能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数字化技能 高校 英语教学 具体措施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在提高教育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我国以此为契机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尤其是将数字化技能应用到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并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但是由于我国信息科技起步较晚,数字化技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改进。

1数字化技能与高校英语教学结合研究的现状

数字化技能就是可以将图、像、声、文犹记得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技术形象生动的在教学过程中表达出来的技术,这其实就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了数字化技能教学,尤其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技能备受推崇。因为英语教学由于缺乏语言训练的环境,因此教学过程往往显得枯燥。但是数字化技能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客观来讲我国高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数字化技能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数字化技能与高校英语教学的进一步结合,也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数字化技能与高校英语教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根据上文我们了解到我国数字化技能与高校英语教学的结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比较落后,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技能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下文就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2.1数字化技能的运用不够科学

据调查研究显示,很多高校的学生反应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字化技能使用过于频繁,使得教学趋于形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知识很多,学生走马观花的看一遍,能吸收的知识甚少。可见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盲目的运用数字化技能不利于学生专心学习英语知识,也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

2.2数字化教学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推广应用的数字化技能还不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数字化技能会降低课堂教学的灵活度,使教学进度趋向形式化。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口头授课,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度的调整教学进度。但是数字化教学忽略了师生交流的重要性,这样不利于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2.3数字化技能与教学内容不符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英语教材与数字化技能并不是很相符,由于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师不方便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数字化技能。因为在英语教学中,视听说固然很重要,但是单纯的利用数字化技能很难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不能与教材的内容相融合。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进一步促进数字化技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数字化技能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下文将针对上文列出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发挥数字化技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3.1提高师生的数字化技能

我国高校应该大力提高师生的数字化技能,这样有利于学生更熟练的使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运用数字化技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2科学的整合教学的课件

我国应该进一步整合高校用英语教学的课件,提高对教学过程中视听说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与数字化技能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技能将相关的教学素材形象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技能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数字化技能还不够完善,因此务必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数字化技能,并结合自身教学特点不断地完善创新,形成自己特有的数字化教学学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能在我国教学中也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但是不能否认,数字化技能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杨海妮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秋.探析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

语言技能范文7

 

0引言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弹、唱、跳等舞台表演、活动策划和节目排练等基本能力,能从事舞台演出和艺术辅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基于这一培养目标,在音乐表演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学中,弹、唱、跳等专项技能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音乐技能教学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学生学习演唱、演奏等技能都是和老师单独完成的。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脱节。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平时上课以及课下的训练中表演得很好,但一上舞台就会出现上台紧张、身体不适、忘谱忘词、发挥失常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台下的表演判若两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缺乏舞台锻炼,课堂教学没有和舞台表演形成有效的对接。学生不能将课堂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迅速转化为能力与才干。因此,如此现状严重制约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真正培养具备舞台表演实践的能力。因此,本文就在于如何将音乐表演专业课堂核心技能教学进行改革,使其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逐步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环节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教学与表演的无缝对接。从而培养出真正具备音乐表演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1课堂技能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上一直注重教室和琴房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以至于培养出来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不能胜任舞台表演的角色,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   1.1音乐技能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站在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目标的角度,音乐表演专业以为社会和各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舞台表演以及文艺演出活动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组织能力及社会教学能力为目标。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弹、唱、跳”等单项技能,同时还要具备组织活动和节目编排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参加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但在实际的表演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将音乐教学内容局限化和片面化,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一的歌唱、演奏、舞蹈等技能训练,而忽视对与它相关的演唱心理、舞台表演、音乐艺术审美等其他音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这不但在无形中将音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分割开来,提不起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也偏离了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容易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单一、缺乏表演能力和综合素质欠佳等不良后果。   1.2音乐技能教学形式欠妥   声乐和器乐课有单独课和集体课(小组课、大班课)两种教学形式。在高职音乐表演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音乐技能单独课一直是绝大部分高师院校长期沿用的一种固定的教学形式。它具有师生信息交流直接、针对性强、便于教师因材施教等一系列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教学时间、内容和进度随意,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教学效率低等不足。因此,音乐技能课最好能将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便于学生互相观摩和学习,让学生广泛接触音乐曲目量和教学方法多样等一系列优点。然而遗憾的是,音乐技能集体课在教学实践中却一直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近年来,高校迫于扩招的压力而实行声乐、器乐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但许多教师也基本将声乐、器乐集体课压缩成了变相的声乐单独课,以大课的形式上小课的内容,致使声乐、器乐集体课的教学没有任何特色和新鲜感,直接影响了技能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3学生舞台实践机会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与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计划当中就特别强调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师资大多都毕业于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体系很多也是沿用高师的模式。这使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走上台进行舞台艺术实践的机会十分有限,造成他们普遍缺乏舞台表演经验和节目编排能力。音乐表演艺术是表演者在当众情况下控制和把握,而极少登台进行舞台演唱、演奏体验的学生因为不熟悉舞台环境,缺少舞台节目编排的实践锻炼和经验,他们对于舞台上的表现没有客观的印象,所以在真正登台进行音乐表演时往往会出现因为紧张或怯场而使演唱效果不好。因此,对于广大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良好的演唱、演奏和节目编排等艺术实践能力,而仅靠教室和琴房的训练,就想在社会的舞台上表演,那是远远不够的。正是由于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脱节,学生平时训练盲目,缺乏真正的舞台实践。培养的学生不能胜任舞台表演的需要,在舞台演出中出现心理上、状态上、经验上等大量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制约了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实现课堂教学与舞台对接的有效途径   舞台实践对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探寻课堂教学与舞台对接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2.1积极创造舞台艺术实践环境和机会   对于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校应尽量多的为学生提供展现技艺、锻炼能力的舞台艺术实践环境和机会。学校或专业必须把艺术实践作为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真正切实为学生创造一切舞台实践的机会。如固定组织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合唱比赛、音乐单项技能比赛、校园歌手比赛,每学期一次的年级赛歌会、声乐汇报演出,每月一次的班级音乐会等等。这些音乐会的广泛展开,必将为同学们积累大量的舞台实践经验。也许开始他们的舞台表演还显得幼稚,但长此以往,定会走向成熟。此外,教师应对学生的演出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为下次登台作积极的准备。通过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的举行,既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专业学习与竞争氛围,又可以实现表演专业课堂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平衡,也才会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弹、唱、跳”单项技能以及舞台表演组织等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p#分页标题#e#   2.2开创音乐会式课堂教学形式   将音乐会式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当中,专业技能课不一定在普通意义上的教室进行,既可以在传统意义上音乐会所应具有灯光、音响等设备的舞台上进行,也可以在室外、大厅等地方举行。只要有观众、表演者以及专业老师即可。这种形式的音乐会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技能强但上台容易紧张这一教学难题,并且,通过开创音乐会式课堂,实现舞台与课堂的零距离对接。在锻炼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同时,也增多相互学习和交流机会。另外,老师对每一位表演者的表演进行评价和示范,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舞台实践和艺术观摩的机会,实现音乐表演专业课堂技能教学和舞台表演真正无缝对接。   2.3学科性公司在实现教学与舞台实践对接中的作用   高职专业所培养的主要是社会应用型人才。因此具备实际技能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创建学科性公司,以人才培养为立足点,以公司为通向社会的窗口,面向社会搭建舞台,培养师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文化项目服务,从而也为学生寻求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通过学科性公司的运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舞台实践机会,实现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真正对接,从而培养出真正具备音乐表演素质的专业人才,实现课堂技能教学的改革。   3结语   舞台艺术实践与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始终围绕舞台表演进行技能教学。只有当学生在舞台上真正能够准确的、尽善尽美地表现音乐,把平时的教学完美地展现在舞台上,这才是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音乐表演专业,面对社会需求市场的快速发展,只有在实践中面对社会,结合市场,不断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专门人才。

语言技能范文8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研究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在日常中充分的运用语言的多样性进行教学是老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既能为学生使用语文进行一个指导的作用也能够充分发挥其的影响能力。每一个老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对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研究,是提升语文教学能力和质量的重要一点,发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种无法取代的意义有着深刻的作用。

一、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一个学生的语言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对语言的基本能力的理解能力,还包括许多的其他东西,比如说多角度下的语言学,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如何使用语言从中获得。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交流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具有功能多、获得方式广泛的特点。一个人在社会交际之中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在社会上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一个庞大的朋友圈,否则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将会非常失败。作为一个语文教学老师对与人的交际能力和对一个事物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特别关心,才能加强学生对多种语言的认可能力[1]。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离不开良好的语言素质交流,语言是人之间交流的必备因素,没有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工作与学习就像纸上谈兵无法进行下去。时尚潮流是“90后”大学生的标志,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经常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他人交朋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癖感,不被社会认可,无法立足于社会。责任驱使着老师要注意挖掘每个学生语言在实际上运用能力因材施教,打开他们的心结,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彻底的解放。好的沟通能力是一个大学生所必须拥有的,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在就业与工作上先人一步。面对现在不断增加的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在能够在社会上站住脚跟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合理运用是最起码的保证,现在各大高校提倡个人素质的修养,各大单位需要优秀的服务宗旨与开阔的市场营销方式,每一个毕业生具备广泛的社交能力是构成好习惯的需要。作为学生只有有了好的文采之后,在工作中才能工作顺心,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也就自然会跟着提升,在企业中自然而然的就会被领导所认可,从而得到应有的荣誉感。语言能力的合理运用离不开听、讲、记述等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具体体现在用丰富的资料并把它们加以分析并进行实际运用。一个伟人曾强调一个好的语言感知力对人类发展的作用,一个人自身具备的语言感知能力是人类之间进行日常交流的关键步骤,一个人天生特有的语言感应能力对以后的人际关系培养非常关键[2]。提高语言能力的运用,需作三方面的改善,具体如下:第一,培养个人语言感知能力,增加口语交流。选择优秀语感的方面知识进行预习。评判一本优秀教材的标准是,具备流畅的语言、正规的语法,能够把汉语的规律性直观准确的体现出来。以某高校的教材作为例子,结合历史的发展二者之间分析比较,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较为详细的体现出来,把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体现的神秘而耐人寻味;同时也能表现出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家乡的赞美、使自己陶醉于山水之中、纵观历史进行总结。根据社会的要求选择适用于学生的教材,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作为学生在老师授课过程中宝贵知识进行积累总结、写出读后感,对文字的感官性才能有所提高,优秀的语感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将课本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东西,以达到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作为最终目的。第二,是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作为学校可以进行一场辩论赛,让每个学生都去积极参与,相对应的竞争意识也就随之提高[3]。在辩论过程的时候,老师可以对学生起一个指导性的作用,多进行语文教学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语文教学课程,从另一方面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学校多举办这种活动能极大的增加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得学生在语言交流和写文章时候的能力自然也就随之提升。第三,注意正确书写,提高文字能力。判定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主要体现是文字,文字的创造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里程碑。但是,一些学生在书写文章时错字连篇,有人不把这种现象作为一种耻辱、反而引以为荣,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种现象实在让人担忧。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书写汉字时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监督,对学生错字和别字现象必须坚决制止,决不允许出现一个错别字。对于辩论的内容要求学生使用手写版本而非电子版。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手写能力,使得学生越写越熟练,也不会发现那种只会读不会写的现象。作为学校要从现在的社会现状出发,把语文教学作为一科必备课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能力不但是一种简单的能力,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一篇优秀的文章学生能否写出来,与自身的思维能力的好坏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只要有好的语言组织力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二、创新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理念

第一,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对主导地位的认识。上到大学下到小学教学的套路基本是一样的,作为高校的语文教师在师资力量中的比重相当大,运用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老师写在黑板上,学生在下面被动的接受[4]。被社会所淘汰的这种的教学方法导致的结果是大学生在工作学习之中主动性的几乎没有,像一只被束缚没有自由的小鸟,学生课堂上不会积极的去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但活跃有趣,反而使语文课堂变得一点生动性没有。为避免这样情况的发生,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应该主动学习而不是靠老师的督促监督。作为教师除了讲教材上所规定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课外实践内容,使活动变得丰富性多样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参与。第二,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除了传统教学活动之外,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和宗旨,但也不能死板教条,根据实际情况把文章内容分为远古时代、上世界时代、现世界时代三大主要内容,每一部分让学生进行课上的实践讨论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的进行相互间的讨论。根据每个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写成一篇文章。让学生在讨论的同时对问题进行组织和理顺、提高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表达能力,从另一方面学生口语交流和总结问题方面也随之提高,使学生的家乡术语逐间演变成书本上的语言,增强自身的写作能力。例如老师在讲焦裕禄的事迹后让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有的同学认为焦裕禄这种带领乡亲们治理沙丘走向新生活的事迹值得我们敬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的同学则认为焦裕禄不顾自己身体的好坏,一心扑在事业上,最终导致自己的肝病严重,最终死亡,认为是对自己身体的极度不负责,这样的事迹我们不应该学习,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今社会人们过于孤立,缺乏为人民服务集体归属感的缺失。综上所述,好的语言运用能提高个人的能力对个人今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今后的日常生活乃至踏上社会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使命和任务,时代变化,但我们的国语不能变,要始终把语文教学作为一项重要课程让每个学生去学习,无论走到哪都不要忘记我们的语文语言。对语言运用能力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去提升,自然而然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就进步了所以说语文教学这门课程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罗勇珍.浅谈中职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语境和要求[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0(3):57-58.

[2]蔡远辉.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探讨[J].新课程:上,2016,5(1):188-188.

[3]陈眉眉.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8(3):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