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范例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范文1

愉快情景教学法是李吉林老师无数次课堂实证中总结出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与理论积淀的学说方法。她通过对语文语言的学习,擅长在教学的整体活动中去挖掘与开展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学习策略,以进一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与沟通。教师通过对语文教材的有机提取来升华学生所能运用的有效知识,所有的场景都具有积极向上并且愉悦的氛围。所谓愉快情景教学法很容易理解,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双方的互动更是积极与融洽的。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被我国多个学科所移植与采纳。笔者将愉快情景教学法引入钢琴教学中既是一种创新,也是具有一定实际教育意义的。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愉快情景教学法在国外也有过类似的学说思想,在英国有一位教育家赫•斯宾塞就提出了类似的愉快情景的教学思想,被称为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在今天看来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具有一定指导性与前瞻性。这种快乐教育与愉快情景教学法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很多的教学方法都是广泛适用于所有学生的,但同时又缺少了个别性与移植性。笔者认为一种教学方法不仅仅是用来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更是一种育人心智与品行的有效手段。接下来笔者简单介绍一下钢琴的学习。学习钢琴应具备基本的乐感与听感,因为学习乐器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耐心,所以往往钢琴课是较为枯燥的,愉快情景教学法可以有效避免之前传统教学法产生的不足而保留其精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用有趣的、学生喜欢的方法,或者说是设定一些和课堂内容相联系的场景,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书本上枯燥的内容能够主动地去了解,也就是说要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懂得自己去了解、去欣赏,最后获得到自己在情感上的升华。而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使他们消极地被动地去接受。那么愉快的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一些技巧,比如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来改变现有的沉闷的课堂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来说,我们的愉快情景教学法面对的是一个班级,也就是非常多的学生,而不是单独的“一对一”的传授,当然,这是情景愉快教学法的特点,同样也是它的一种优势。

在钢琴的教学方面,用愉快情景教学法进行授课,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其中的关键在于“调”字。也就是说教师的指引是极为重要的,简而言之,情景教学法就是只有教师主导学生的意图和方向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称为成功的愉快情景教学法。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善于发现美的、全面发展、积极向上的人为目的,让学生在很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当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对自己曾经不敢兴趣的东西通过教师的指引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才可以称为愉快情景教学。

二、教学策略

1.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的引导方式,并多加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融入其中。在学生眼中,长年累月的进行乐器练习是非常乏味且枯燥的,尤其对初学者而言,往往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却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好多初学者就自暴自弃了。但是,怎样能帮助这些初学者坚持下去呢?我们都知道,要想把一门功课学好,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喜欢他才能坚持下去。乐器学习也是如此,对于初学者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帮助下,学生才能坚持下去,并轻松地走过乏味的初学阶段。刚开始学习钢琴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采用一些能提起学生兴趣的方式,多引导、多鼓励,让学生自己融入钢琴的乐声之中,感受钢琴乐曲带给他们的快乐。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信一点,教师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弹琴,更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兴趣浓厚地主动投入学习之中才是关键。愉快情景教学正是针对这一情形而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情在探索的乐趣中投入学习,能够自己主动地学习并探究问题的答案与结果。而在接下来的连续的情境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与鼓励学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让学生因为好奇心和探索欲及自信心的满足自己要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高涨的情绪主动地进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2.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当学生融入到老师所营造的情境中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幅度提升,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教材的选择,既要注重技法的训练也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即使是针对初学者的教材,也要加入一些旋律优美、带点情感的教材,要求教师在语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引导,要让学生在演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创建情境时,要带领学生用耳朵、用心灵去领悟自己所演奏出来的旋律,给学生们的心灵插上一双翅膀,让他们在想像中飞翔,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动机以及兴趣。

3.适当地运用情境

把别人经历过的事情当做经验融入自己的思想,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在学生可以应用一些适当的演奏技法或能恰当地处理一些表情色彩之后,对情感体验的升华,就成为了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如何提高学生对乐谱的理解,提高情感体验的深度就得凭借教师的指引,在教师的带动之下完成更进一步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这个教学阶段,要凭借自己对曲子的理解和以及情感的体验来带动学生,用合适的语言指引学生,让他们能全身心地进入情境。学生依据教师的情感经验再融合自己的情感经验并达到一种思想上的升华,在自己的思维里勾画出另一个画面,从而增强对生活的领悟力,丰富自己的情感。

4.运用教师自己的情感体验拓宽教学情境

教师要让学生在所营造的情境当中,更好地理解琴谱。教育本身是以美育为中心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能造福社会,并很好地为人民服务。钢琴音乐是通过美妙的乐音与流畅的旋律来丰富人类的情感与净化情操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人们对待美的认知,是通过各自的社会阅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学生对待审美通常缘于家长、周边社会以及教师的感知,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与审美感知,对待社会中的善美与丑恶都能够具有分辨的能力。当然在教师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的这种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是教师传授的一个目标,亦是一个转换站,将教师的信息转为己用。钢琴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扩宽心境,并且最终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而通过怎样的具体模式去创建适合学生情景的方法,首先应该真正熟悉钢琴作品。如巴赫的钢琴曲PartitaforSoloViolinNo.3,名字为无伴奏小提琴独奏组曲第三部,而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和大提琴都是由三首奏鸣曲和三首帕蒂塔(partita)组成的,是他为他的学生写的教学作品,也可以说是他世俗音乐的一部分。几首曲子都是分散写的,没有具体的写作纪录,其心境一般都是虔诚的,但也有因为生活所迫写就的。巴赫此时的作品表达的却是生活的快乐、丰富与充实。所以对待每一部钢琴作品,教师都应该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完成丰富并且快乐的学习过程。

三、运用原则

透过一些确切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和之前最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愉快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在整体上都有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还仍有上升的空间,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段摸索前进,尤其是在表情的处理上。表情,可以说是在交流、沟通中的最主要的一种手段,将其恰当地融合到愉快情景教学中能让人在思想情感的表达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对于愉快情景教学法在西洋管乐中的教育原则,我们应该遵循一下两点原则:

1.教师并不是主体

每一个教师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掌握的基础技巧和基础知识水准都不一样,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拥有更多的、更加成熟的演奏经验和技能,可以称为是专业人士,但在专业上的专业,并不代表在教学法上的专业,教师应该在愉快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之下,把讲解变成是一次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而不是枯燥的照着教材中的乐曲进行排练。如果我们国家将都是一样的音乐家,只会弹奏一样风格的乐器,演绎一样的表情,那么将永远都不会出现像贝多芬、莫扎特一样的音乐奇才了。

2.学生是教学的本体

愉快情景教学法不是囫囵吞枣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循序渐进、分层递进的,以学生的认知为主要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这是不变的,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思维去教学,要紧贴学生的主观意识,每个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背景不同,所以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我们应采用有效的、符合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的教学,使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过程与不一样的教学评价。

四、总结

教学策略范文2

随着现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更多的人逐渐从物质追求迈向精神层面的追求,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愈发强烈。加之现代教育观念的变化,更多的家长不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更关注孩子的精神文化、艺术修养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孩子身心的均衡发展。基于此,我国儿童钢琴教育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钢琴。为促进儿童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探讨儿童钢琴教学策略尤为必要。本文就儿童钢琴教学的价值和具体策略加以论述,期于儿童钢琴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

儿童;钢琴教学;策略;审美

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教育观念转变提升的同时,更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幼儿早期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随之更多的儿童进入艺术培训课堂,儿童钢琴学习亦为选择热门。然而,鉴于儿童尚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而钢琴弹奏无疑是极具专业性且复杂度较高的艺术表演形式,不少儿童对此产生畏难兴趣,更难以保持钢琴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成效较低。因此,教师钢琴教学的策略至关重要。

一、儿童钢琴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儿童记忆力提升

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乐谱的识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1]。而乐谱识读要求儿童在识谱的同时进行钢琴弹奏,这一过程对儿童而言无疑较为繁复,稍有疏忽则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在乐谱识读的过程中对儿童的记忆力有一定要求。实际上,识谱的过程,本即是一个儿童记忆力开发的过程,尚处于成长之初的儿童,通过对乐谱的识读和判断,逐渐在脑海中形成符号化认识,且逐步将这些具有抽象意义的符号转换为记忆[2]。此外,儿童在钢琴的演奏过程中,不难发现不少钢琴作品中存在结构重复的部分,这些相似部分的内容往往只有微小调整,这就需要儿童通过自身的记忆力进行有选择的甄别、记忆。通过对不同旋律特征、乐句、力度速度的思考,逐渐形成记忆,进而能够在演奏过程中依循自身记忆和感知对这些相似内容实施正确的处理。钢琴教育是对儿童直觉、视觉等感官的全面调动,而各个环节的练习和进步,无疑均对儿童记忆力提升有极好效用[3]。

(二)有利于儿童创造思维培养

音乐是充满魅力和创造的艺术,通过音乐学习,能够逐步实现儿童审美能力、想象力的提升,进而激发其创造力。儿童钢琴的学习过程,实质上也是欣赏音乐、体验音乐的过程,他们在音乐中收获情感体验,激发对音乐的联想。优美的旋律入耳,抽象的音乐符号呈现出形象的画面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丰富的想象力恰是学生创造的动力。具体在儿童钢琴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的领悟乐曲情感和思想,提升弹奏水平,儿童会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体验对音乐内容进行想象,在此基础上竭力呈现钢琴作品的内涵,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思维均得到了良好锻炼。

(三)有利益儿童智力开发

科学结果研究显示,人类左右两侧的大脑,分别由身体的左右侧器官支配,且分别负责理性思维、感性思维[4]。钢琴演奏过程,也是儿童大脑、全身肢体的协调运动过程。钢琴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儿童双手弹奏能力的训练,在提升儿童手指灵活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两侧大脑的同步发展,有利于儿童智力开发。此外,识谱以及各种演奏处理方式,有利于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演奏过程中音乐美和意境的领略及感受,能够增进儿童的感性思维体验,有利于儿童左右两侧大脑的均衡发展。经相关研究统计呈现,学过钢琴的儿童,在入学后,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会高于一般的学生。因此,钢琴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开发作用是非常显著的[5]。

二、儿童钢琴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激发儿童的钢琴学习兴趣

儿童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对某项事物和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且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6]。他们好奇、多动、这固然是儿童天性的体现,然而却加大了教育管理的难度,不利于钢琴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用契合儿童身心的方式激发儿童的钢琴学习兴趣。此外,此外,钢琴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关注科学的教学用语和心理学知识,以之逐步引导儿童的学琴兴趣。对儿童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应以积极、肯定的语言予以激励,使之对钢琴学习具有信心。还应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同儿童的兴趣特点和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个性的儿童,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耐心督导,通过游戏教学、作品鉴赏等各种途径挖掘儿童内心的钢琴学习动力,进而促进其对钢琴的持久热情,并逐步将这种兴趣爱好内化为终生习惯,利于儿童成长。

(二)科学的选择儿童钢琴教材

纵观现今市面上的各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我们很难在繁多的教材中甄别出哪些教材更为适合儿童钢琴教学。不同的教材各有侧重,如何选择科学、适宜的儿童钢琴教材同样是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儿童钢琴教材的选择应充分突出儿童兴趣爱好、生理特征,而后才是对技术性的考虑,违背儿童身心特点的钢琴教材,和儿童的心理特点背离,儿童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果自然事倍功半。选择科学、适宜的教材,契合儿童身心特点,能够让儿童在接受钢琴专业训练的同时,得以音乐知识、品味的逐步升华,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钢琴学习和演奏的欲望,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此外,教材的选择上还应关注教材内容的逻辑性,对儿童的教材内容应是由简而繁,从易到难,逐步提升,让儿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提升钢琴水平,教材内容上应具有一定规律,兼顾儿童的兴趣和技巧型,内容编排上尽可能的具有多元化特色[7]。选择适宜、科学的教材对儿童钢琴教学,乃至今后的学琴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拓展丰富的艺术实践平台

实践是对学习成果检验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促进儿童钢琴水平提升不可或缺的环节。儿童的钢琴教学,课堂教学对于儿童是隐性的提升,而将之呈现到舞台,展现儿童的钢琴水平,既能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儿童的经验积累,并在演奏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努力构建和拓展丰富的艺术实践平台,儿童能够有尽可能多的展现机会,通过舞台表扬展现学习成果、丰富经验,而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更是促进幼儿坚定钢琴学习目标和动力的关键。此外,还可以是通过钢琴演奏比赛的形式,让儿童公平的平台中展示自身钢琴演奏水平的同时,观摩其他学生的演奏,总结优点,相互学习。也可以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钢琴艺术展演,使之领略钢琴的魅力,提升他们的艺术品位和体验。实际教育中并不限于上述形式,教师应注重艺术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反馈的过程中不断得以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和学习热情增加,奠定扎实的钢琴学习基础。

三、结语

儿童的钢琴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感知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审美心理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儿童钢琴教师应当在基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合同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的教学方式,竭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之在快乐的体验中收获知识经验,而这也有待于广大该领域人士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沙莎.浅议儿童钢琴教学中家长的陪练观念及方法[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02:102-104.

[2]姚丹.儿童钢琴教学刍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4:148-149.

[3]马丽丽.试论幼儿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J].歌海,2008,06:98-99.

[4]李红梅.提高儿童钢琴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析——基于儿童心理学的视角[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97-98.

[5]骞舟.浅析儿童钢琴教学中的“视、唱、听”[J].艺术教育,2009,07:87+97.

[6]张晓瑶,李涛.浅谈当代儿童钢琴教学[J].亚太教育,2016,13:271.

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问题分析

现阶段,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有效地将该种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但是诸多教职人员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发现仍然有诸多阻碍问题存在于其中,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很难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难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无法保证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音乐素养差距越来越明显。其二,难以落实现代化教学方法,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音乐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审美的素养、想象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地提升,进而致使音乐教学偏离的既定轨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将很难得到有效地提升。其三,难以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无法充分地彰显出音乐的趣味性以及艺术性,进而导致学生普遍认为音乐学习过于枯燥乏味,很难对该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1.仔细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之中,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小学音乐教学的成效,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是否能够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只有在科学合理且适用的小学目标支持下,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才能够顺利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进而保证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地养成。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重教材的解读,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目标。为此,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准确有效地了解到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地解读教材当中的核心内容,以此来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其次,必须要设置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保证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提升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动画城》时,在备课阶段教师必须要准确有效地搜集到班级内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然后解读出在这一课时中,《快乐的小木匠》以及《大风车》为学生必须要学会的曲目,《三个和尚》以及《蓝皮鼠和大脸猫》为学生需要赏析的曲目,然后将学习能力较强且具有音乐基础能力的学生划分到A组,为其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为:在熟练的掌握《快乐的小木匠》以及《大风车》两篇曲目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学会《三个和尚》以及《蓝皮鼠与大连猫》的唱法,同时还要了解到每一篇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核心内容。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划分到B组,然后组织这些学生进行《跟着队长走》活动,激发该组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之后再引导该组学生以学习好《快乐的小木匠》以及《蓝皮鼠与大脸猫》的唱法为目标,进行具体的音乐学习活动。实践证明,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创设良好环境,提升教学趣味

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基础条。只有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小学生的音乐天赋才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进而提升其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为此,首先小学音乐教教师必须要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由原来的教育决策者转变为教育引导者,并尊重学生所提出的意见以及见解,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实际教学工作。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创设出轻松幽默的教学氛围,在讲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延伸,以幽默的风格将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以及重点内容告知给每一位学生,以此来缓解课堂教学气氛的紧张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最后,教职人员必须要定期的开展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2~3个课时举办“班级歌唱大赛”,并引导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在课下准备好教材中的歌唱曲目,并在课上进行表演。教师作为评审嘉宾的一员,对每一位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尽可能地找出学生在演唱过程当中的突出点,之后在引导学生对该名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打分。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评价素养,进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感知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

3.多种模式并进,注重综合素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诸多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逐渐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在教育领域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要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过中。为此,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落实审美素养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赏析歌曲《小放牛》这篇曲目之前,必须引导学生将歌曲三段当中所阐述的人物,景物以及鸟类提取出来,并分析歌词语句的优美之处在哪。其次,要落实实践教学模式,重视学生音乐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快乐的do re mi》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这一曲目播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自行改写歌词,并进行全班表演,当学生表演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并尽可能地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太棒了”“很厉害”等。最后,必须要落实想象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其思维模式并不固定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因此,教职人员必须要将想象教学模式落实到实际音乐教学工作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想象力强的优势,进而保证学生的音乐创作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童谣曲目的特点时,第一步,要将童谣歌曲思想单纯,结构单一,语言活泼,节奏明快的特点告知给学生。第二步,要做好示范教学工作,自行编写一篇简单的童谣歌曲,供学生进行赏析,并将童谣歌曲创作的小技巧告知给每一位学生。第三步,要引导学生自行创作童谣歌曲,并将一些想象元素,融入到歌词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曲目创作水平,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保证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部门以及小学教育机构的领导者已经极为重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情况,并且正在大力倡导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这种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将工作重心放到小学音乐教学研究上,结并合小学音乐的教学需求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策略,以此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继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01).

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教学模式

以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的颁布为标志的课程改革,拉开了课程改革工作的大幕。作为教学一线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新理念,运用教学新方法,唯有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才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得好,就必须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在这方面,小学音乐课有独特的优势,学生都喜欢唱歌跳舞,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很容易就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歌曲视频,感受新疆音乐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产生喜欢、学习这首乐曲的愿望;在教唱歌曲时,教师一边教学生唱歌曲,一边教学生几个新疆舞蹈的动作,让学生多个器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然后让学生载歌载舞进行练习,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学效果才会改善。一位好的教师,一定善于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运用时,应当把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作标准和目的。

二、优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结构、程序、框架等。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使课堂模式或结构符合学生成为主人的条件。新课改后,大批的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教师,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其中,课改专家李镇西主张“情境导入,活动推进”的二元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推崇。如在教学歌曲《童年》时,上课伊始,教师就必须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学习环境当中,创设使学生能轻松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结合教师谈话、播放视频、教师示范歌曲和舞蹈等方式进行。活动推进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学习方法。以小组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能最大限度地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培养目标。

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做到知识的迁移,从形式上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练习学唱歌曲,在小组中练习舞蹈,并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表演。这样就能很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施这一教学策略时,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树立教学新理念,转变自身角色,由传统的教授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服务者与管理者,与学生是合作者的关系。

四、评价时体现激励性原则

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全方位的,不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改,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也要进行改革。教学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活动,对话就必须要有评价,对对话活动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一般来讲,课堂评价分为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两种。那怎样进行评价呢?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享受学习生活的快乐,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在进行个体评价时,教师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只要学生参与小组学习活动中,就应当予以肯定,给予表扬,央视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渴望得到尊重,希望成功,喜欢听好话,是人的本性,教师要充分尊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充分体现激励性、鼓励性评价原则,要多把尺子量学生,树立新课改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还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先后快慢等问题。另外,教师还要构建新的评价体系,除变革以前的重视个体评价外,还要重视对集体和整体的评价。在进行集体评价时在体现上述原则时可以适当指出不足和缺点,这样,就能更加符合新课改理念,更能体现新课改精神,让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快乐。总之,教学改革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教师只有用百倍的决心与勇气,不断地探索实践,才能完成这一使命。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只有树立新课改理念,运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才能达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教育目标[1]。

参考文献:

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快乐作文;语文教学;教学思路;写作兴趣;想象力;写作素材;点评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已较为成熟,若教师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引导学生写作,会使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产生写作兴趣。快乐作文———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的作文训练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通过科学的手段将快乐写作教学法融入写作教学,使学生乐于写作,享受写作,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作文的主动性及写作水平。

一、快乐作文的含义

单纯对“快乐”一词的含义进行解释,是指“感到幸福或满意”。而“快乐作文”主要指解除课堂严肃气氛的束缚,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下,拥有愉悦的心情,并在这种心情下进行写作。在快乐作文的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能够享受学习和写作过程,不再害怕写作,并且爱上写作。快乐作文的教学内容包括五个板块:收集素材、写作、评价和讨论、修改作文、整理定稿。教师对这五个板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准确、科学的规划,找出可能的各种影响因素并进行纠正和指导。例如,对收集素材这一板块来说,作文素材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学生的学习经验较少,辨识能力不足,在写作训练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规划好某个主题对应的范围,再让学生进行素材的提炼和筛选。因此,学生进行的写作训练是由简到难的,在初始阶段不会面临太大的写作训练压力,能够从中获得写作的快乐和自信心,并且在后续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二、快乐作文教学策略

1.积极改变教学思路

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仍停留在传统教学上,这不利于学生的写作训练。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思路,对学生作文训练的需求、内容、方式等有全新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应当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正确地引导学生,辅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进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例如,开展“通过一件事描述一个人”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事先将写作范围公布出来,然后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切入点进行创作,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写作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无话可说而被迫写作的现象,可以使学生在自己兴趣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写作。

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对社会及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组织他们展开写作训练。写作训练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新鲜事物,教师若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教师需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借助一些事物或技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投入到写作学习中。在众多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中,较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便是多媒体教学法。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视频等,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牢牢抓住学生的目光,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写作学习中。例如,训练写作关于春天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春天的场景,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面对眼前生动的景物,学生便能迅速受到启迪,产生写作灵感,积极投入写作。

3.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学生不只好奇心强,而且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写作。想象力是承载着学生好奇心而自由翱翔的翅膀,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丰富的灵感。例如,高科技创新就是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主题,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主题写作时,可以抛出各种有关未来世界的模样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进行遐想。如此一来,便为学生的写作增添了快乐因子,谁的想象更大胆、更具创新性,谁的作品就定是一篇立意独特、思维新颖的好文章。

4.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若想提高作文的质量,积累写作素材是基础。积累素材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知识等,并将其记录下来,定时翻看,牢记于心。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在脑海中快速搜索出最适合、最有代表性的素材,并游刃有余地写出来,而且写出来的作文有主有次,结构清晰,属于优质文章。与此相反,平时不注重积累素材的学生写的文章则容易空洞乏味。挑选和积累写作素材时,可能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所能接触的课外书籍有限,因此积累素材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途径很多。首先,学生手中的语文书便是一本优质的素材书,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专家们从众多文章中筛选出的最适合学生阅读的。因此,学生可以将语文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进行反复的朗读和精读,将其中的好词、好句、好段等做好标记并摘抄,定时翻看巩固,做到熟记于心。这样,学生的素材库就会得到很好的扩充。其次,学生要将素材积累的眼光放到日常生活中。每个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生活现象也不同,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体会自己的生活,并从中筛选出值得记录的生活素材。再次,社会新闻和热点问题也是素材积累的来源之一。学生在平时要通过电视、纸质报刊、电子媒介等关注社会新闻和当前的热点问题,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向教师咨询。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优秀作文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向学生传授优秀的写作方法,等等。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不仅可以极大丰富自己的素材库,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而且能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写作水平。

5.重视作文点评环节

要想让快乐作文教学法发挥最大的作用,最后的作文点评环节尤为关键。在作文点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写作成果和写作思维,让学生先阐述一下自己的写作思路,并将作文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进行自评和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及不足。对于优点,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对于不足之处,教师要通过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认识,并在下一次写作中予以避免。

三、结束语

作文教学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写作学习的心态。因此,“快乐作文”对于作文教学而言可以说是对症下药,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产生更强烈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写作训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积极践行快乐作文教学法,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学情,采取相应的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慢慢学会写作,享受写作,爱上写作,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在快乐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重视作文点评环节。

参考文献:

[1]焦娜.快乐教育思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刘立.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7.

[3]高玉.小学高年级快乐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6(12).

[4]姜海燕.天高任鹏飞海阔凭龙跃———试议小学快乐作文教学之良策[J].语文天地,2013(07).

教学策略范文6

一、营造氛围

学校首先要重视美术教育,营造美术教育氛围,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开展美术展示活动,教师辅导学生自己设计版面和内容,定期分组更换,使学生在设计板报和橱窗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美术知识应用,从而使美术教学与实践能力有力地结合起来。教室的园地布置上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利用教室的墙报,展示学生的美术特长,发挥学生的奇思妙想,真正把每一个班级都办成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的班级风采,有自己创意组合的学习园地。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主题,组织各种展示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团队热情。

二、转变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生活特点,编入乡土教学内容。在美术课程上,结合学校的师资、学生素质基础、教学设施等具体实际,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主要目标,对美术知识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在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体验与尝试。教师要利用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知识,综合扩充美术教育的领域,并且积极开发乡土教材,结合新课标的目标与地方实际,补充乡土美术教学内容,如泥塑、剪纸等,增强学生感受与爱护生活环境的美感。

三、优化结构

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美术课堂教学力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非智力潜能发挥出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课上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看、做、画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要有内在的成功体验,教师要精心的对学生的美术创作进行指导,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制作一幅美的作品,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能够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发展特长

组建活动小组,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在美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学校可分年级组、年龄段建美术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要趣味与娱乐并重,通过开展绘画、手工、素描、速写兴趣小组,张扬学生个性,展现兴趣特色。小组活动通过讲座、体验、交流、欣赏、展示等方式,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发学生的艺术天性,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艺术素质。

五、加强交流

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抓住机会,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有主题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比如:美术展览、美术竞赛、美术讲座、美术墙报、校园美化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增多了学生交流的机会、协作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同时,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美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适时组织学生创作美术作品,参加校外的各种比赛,通过比赛来检验美术教育的成果,这也是对学生成长的充分肯定。从各项材料中显示,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还是相对落后的,但农村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种大自然资源也是城市里的学生无法体验的,如何有效加强农村与城市学校之间的交流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作为农村学校,更要重视美术教育,加大美术教育的投入,探索农村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大力倡导农村美术实践活动,从而使农村美术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的美育教育增添光彩。

作者:倪淑丽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必斯营子总校

第二篇:功利性大学美术教学对策

一、功利性高考美术教学的主要表现

功利性高考美术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罔顾学生兴趣、将美术与其他成绩挂钩。美术作为素质教育课程,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高中阶段,部分学校过于重视高考升学率,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考上大学,甚至强迫部分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改学美术。原因很简单:美术类考生对文化课要求低,只要专业课考试能通过,文化课一般都不成问题。可以说,学校这种严重的功利思想导致了当前大学美术生招考的畸形现象:部分有美术功底、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可能在学校引导下转而考普通大学、普通专业,而部分毫无美术功底或是对美术根本没有兴趣的学生,却因为文化课不过关转而“突击”学习美术。二是培训机构为了经济利益,罔顾美术教学基本原则、错误地诱导学生。由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以及各方面条件限制,当前我国各地真正能够开设专业美术班的高中学校不多。而教育政策也限定了高中学校开办美术考前专项培训的资格。但是,由于市场巨大、利润丰厚、进入门槛较低,全国各地的高考美术培训班层出不穷。这些所谓的培训班不仅良莠不齐、管理混乱,有的甚至完全是业外人士开办,随意雇佣几个大学美术生就可以开班教学,其教学水平可想而知。即使有的培训班师资力量比较强,但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往往也会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美术成绩而牺牲正常的美术教学原则,转而教学生一些机械的应考方式以应对美术高考。有的培训班甚至从一开始就放弃正常的教学,直接诱导学生进行机械地记忆。三是部分家长和学生为了考上大学,罔顾自身兴趣和美术基础、机械地学习美术。前面已经提到,部分文化课较差的高中生,在参加普通高考无望的情况下,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美术类高考。而这部分学生很多对美术毫无兴趣、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天赋,相当一部分人属于“临时抱佛脚”,往往对美术课提出比较功利的要求:只要能提高成绩,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这也导致了考生只学习美术应试技巧而不重视打牢美术基础、只注重临摹而不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但是,“绘画是技巧与审美经验高度结合的精神产物,同时还包含许多可贵的偶然因素而造成的特殊视觉效果,如果不充分接触真实物象,仅靠机械的记忆、默写、编造,是很难画出优秀作品的。”

二、功利性高考美术教学对大学美术教学造成的影响

高考美术教学是应试型教学,而大学的美术基础教学则是系统的、规范的。两者在指导思想、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区别很大、要求迥异。从大学美术教学的角度来看,应试型高考美术教学对前者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习方式针对性强、功利性突出,过于强调死记硬背

作为应试型教学,高考美术教学的内容和绘画的时间相对固定,考试内容历年变化不大。并且,由于考生人数多、考场多,美术高考的命题由以往的写生改为默写、画照片等形式进行。为了提高升学率或通过率,导致高考美术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功利性更突出。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的美术的基本功受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反而更强调临摹和死记硬背的能力。受此影响,学生在基础知识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方面偏弱,写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但是,为了给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基础教学往往是以写生为主,这就需要正确的观察和表现方法,越是死记硬背的学生,往往进入大学后越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有的甚至非常抵触,给大学美术基础教学带来了困扰。

2.美术基础相差较大、风格五花八门,缺乏规范化标准

高考前的美术培训班各自为政,基本没有统一、严格的课程标准,也缺乏统一的教学规划,导致大学新生的美术基础差异十分明显,各自的风格也是五花八门,缺乏规范化的标准,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美术概念都存在问题。这种混乱的教学现实,给大学美术基础课教学提出了挑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在美术基础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计划,根据每位同学的不同水平调整课上帮带和课后辅导。

三、大学美术基础课需要采取的针对性策略

1.强调写生的重要性,抓好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掌握

作为美术基础教学,在面对功底不同、基本概念理解程度差异巨大的大一新生时,首先,教师必须强调写生对于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方法及步骤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写生,才能深刻理解、掌握基本概念与具体写生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眼睛看到的物体是以体积的复杂形式存在于空间之中,也就是说,物体客观存在的形态是立体的、三维的”。同一组静物单就光源而言,光源的远近、高低、强弱及色彩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所以在画面上的表达也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写生,学生才可以真正体会到在不同光线及环境下写生对象的具体呈现。而这些只通过想象或看照片往往体会不全面、不具体。其次,要明确写生的目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学起来有方向、有思路。第三,由于学生很容易会将以前错的方式方法带到写生中,因此,写生过程要时刻提醒、跟踪把握。总而言之,通过写生,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正确地观察和表达,反过来再用基本概念及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具体的写生过程。

2.从素描入手,抓好规范化教学第一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美术基础教学中,首先应当让学生最先了解到正确的绘画方法,只有方法正确,才有可能事半功倍。这里所说的基础当然不仅仅是绘画的基本技巧,而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笔者认为,应当从素描入手,抓好规范化教学第一步。“静物素描是以静物为对象的素描绘画,多以物品为主。用单色或简单的颜色工具描绘对象的轮廓、体积、结构、空间、光线、质感等基本造型,在素描练习中是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前的高考美术培训中,由于不是考试重点,因而素描静物不太受学生的重视。但就其作用而言,静物素描却是大学一年级转型期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对于功底不足的学生来说,这个课题尤为重要,可以从中管窥大学美术基础教学的规范性要求。因此,这一阶段静物素描的教学重点应当是:如何在实践中经过系统的、严谨的基本技能训练,建立起整体的形体观念。通过整体观察、认真比较,从而获得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一个较系统、准确的基础。其次,应当注意的是,入学第一张静物素描作业为了统一教学规范,静物不宜太难、太复杂。之后,画室中可同时摆放几组难易不同的静物,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要。

3.以多种形式的作业为促进,抓好学生能力的衔接和转型

由于不规范和差异化的高考美术培训,导致学生在能力上各有“特色”。因此,大一的美术基础教学应当重视与高考美术培训的衔接、促进学生的转型。(1)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建议采用多种形式的作业。比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以长期作业为主。可以先以一张长期的作业,使其在认真思考、反复体会的过程中完成作业,促进他对美术基础概念的理解、对绘画创作过程的细心感受。这样经历从不正确到正确、从慢到快、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好的、正确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而对于基础较好、天赋较高的同学来说,可以采用长期与中短期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因为“短期作业注重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感受力的培养,能提高准确、生动、概括的造型能力”。所以,基础较好的同学通过长期与中短期作业的结合练习,能够用规范的观察和表达,更快、更准确、更熟练地对写生对象进行表达,从而促进美术基础教学的规范和转型,并在班级起示范带头作用。(2)教学中要对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调控把关,宜少而精,不能为了追求数量、无视作品的质量。尤其第一张作品,最为重要。如果课时允许,学生已适应规范化教学,可适当提高难度增加数量。(3)教学中应搞好课内教学和课外辅导的结合。大学基础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特点,比如,课外作业以短期练习为主,课内作业以长期作业为主、教师跟踪指导和点评。通过长、中、短期作业的结合,分别提高学生的不同能力、增强对美术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促进能力的衔接和转型。

4.以提高欣赏水平为引导,抓好学生协调脑、眼、手的过程

达?芬奇曾经说过:“一个艺术家,如果眼睛走在手的前面,他将会不断进步,如果手走在眼睛前面,那就危险了。”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大一新生由于学习美术时间短、训练不系统,除了基本技能有不足之外,欣赏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学会评价自己作品。通过欣赏和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好的作品、好的作品具备什么特点,自己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只有欣赏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他人,进而提高自己的水平。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强调脑、眼、手的统一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反复练习和总结的过程,更是大学美术基础教学重建学习体系、规范基本概念和思维的过程。

四、在基础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为学生明确规范化教学的特定目标

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度与高考生明显不同。因此,教师应当在从一开始就明确美术基础课的规范化教学目标,使其了解大一美术基础课的学习内容和标准、排除困扰、轻松地投入学习。此外,还应当让学生明白每个学年的具体学习目标,及每个课题的目的与要求。目的明确自然就不迷茫。进而配合教师做好每个阶段的学习。

2.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整状态

从应试学习到专业学习,大一新生要摒弃不正确的习惯和方式,重新建立正确的方法和习惯。这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动,积极干预、合理介入,在了解学生状态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整状态,使其保持思想稳定、心态平和,才能更好、更快地度过调整的过程。美术基础教学要严格遵守教学规范,不应该将个人风格过多地带入美术基础课教学。但也不应当“一刀切”、对学生做出严苛的限制。应当针对基础不同、风格迥异的学生个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和示范。

五、结语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大学一年级的美术基础课若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必须面对现实,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态度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去除功利化影响。这需要美术基础课教师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提建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打牢规范化、系统化教学的基础。

作者:胡彩华 单位:泉州黎明职业大学

第三篇:中小学艺术综合化美术教学策略

一、揭开神秘的面纱——古今中外对艺术融合的认识及启示

艺术综合化的美术教学似乎有些陌生,其实只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浏览一下古今中外对艺术融合方面的认识与实践,那么,我们深切感受到的将不是恐慌和畏惧,而应该是对先驱们卓越眼光的赞叹和艺术教育急待融合的压力。

(一)重新认识“美术“概念后给予的启示

(二)我国古代就注重艺术间的融合

(三)当代学者对综合艺术教学的阐述

二、聆听时代的心声——构建艺术化美术课堂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美术课堂教学不能画地为牢,任何高筑城墙拒优秀的艺术于千里之外而试图搞自我完美的“理想”,最终会演变成偏激、落后与愚昧。

(一)课程综合化是时展的趋势所向,美术教育必然要顺应潮流

(二)孩子迫切需要各种艺术的共同沐浴,美术教学应当与其它艺术整合

(三)艺术化课堂有助于形成整体性的审美效应,具有科学性、现实性。

(四)艺术化课堂强调环境的情感教育,着眼于人的自我长远发展

三、穿越艺术的栅栏——综合化美术课堂的“五化”策略

近年来,笔者对综合艺术教育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表明,推行“五化”并举的践行策略,是有效实施和推进艺术化美术课堂的关键所在,是其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

(一)教育目标综合化

艺术化美术课堂致力于:以美术教育为主体,全方位渗透音乐、文学艺术,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氛围,以情感人,以境育人,引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体验,使音乐、文学艺术融合到美术教育的情境当中,从而使艺术之间相互支持并强化,让多种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中自然融洽地得以沟通并吸收,促进个人的最大限度发展。

(二)教学内容校本化

以浙教版中小学美术教材为主,人美版、苏美版为辅助教材,适时融入音乐、文学等艺术,增加比较容易融合的本土文化内容,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适应艺术化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教学过程艺术化

美术课堂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绘画与创造,在美丽的文学诗篇中想象其中诱人的画面,诗中有画,乐下生境,思中构画,情境交融,最终美不胜收。

(四)教学手段现代化

尽可能地采用微视频、微课教学甚至电脑示例教学,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融合各种艺术一座宽阔的桥梁,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得到更为出色的“享受”。

(五)教学思想多元化

主动关注当前美术教育发展动态,积极关怀每个儿童的生命,让学生在“听”“赏”“议”中发现美、体验美,然后创造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和开放性。

作者:高斌峰 单位:石码中心小学

第四篇:生活化美术教学策略

一、生活化美术教学策略应用与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和选择具体生活路径方面的问题较多。

(一)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这些学生往往较为懒散,缺少良好的自控能力。

这是很不利于生活化美术教育策略的实施的,为此任课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美术学习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或是与专业特点进行糅合,使得美术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直接需要,促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必要性,是内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并变得强烈,极大的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如何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和选择学习路径是他们遇到的问题。

这就需要学科教师能适当的将课本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得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或者给学生留生活化的课堂作业、倡导多维的交流互动等,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效果;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融入自然,并从中找寻艺术的灵感、或是模拟体现专业特色的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构图、色调等抽象的美术概念转变成学生较为熟知的生活中的问题。在此类教学中,教师的课题要出自于学生日常的生活情境中,这样才会给学生美术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感受,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是美术,使得其学习动机得到增强,学习信心得到提高。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并实施

(一)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为引导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要主动创设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情境。

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美术教学目标,创设的一种与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感氛围或者说是场所,这就是情境创设。因此,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我们这些学科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做的,这些情境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能够很好的符合学生当前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程度,在情境中学习时使得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激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美术学习与生活的密不可分。例如在手工课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所以很难完成相应的操作。此时,教师就能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前作业:课前对课上所要制作的作品进行深入的观察,从作品的构造、形状、质地的等入手,将其与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联系。如此,教师其实就是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体验式的情境,这种情境与生活紧密相连,这样的作业在形式与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的作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可以适当组织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美术。

为此,为了使学生感知美术在生活实际中的真实存在,教师可以在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开展多样的生活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又可以借此使学生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得到加深。比如老师可以借住参观景点、登山等活动形式进行描绘景物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活动中的景点、设施、路线等,并在观察后加以分析是活动的重点,要求学生最终每个人都能独立的完成参观或登山的线路图以及景点的分布图的绘制。如此,学生的独立创作是基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而完成的,既突破了在传统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模式和知识框架对学生的束缚,又提高了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身边事物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学生设计出融入自己生活体验的精彩的美术作品。

(三)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能做到就地取材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创作,这样学生的主要感受完全是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就应在合适的时机,对合适的事物进行就地取材,让学生进行及时的创作,并以此来实现对生活的表现。比如,在校园里百花绽放的春天,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引导他们深入观察这些花,然后进行美术创作。实际上,在生活化的美术策略践行过程中,我们采用“就地取材”并引导学生进行及时创作的形式既在学生创作的绘画内容里加进了新的活力,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总而言之,践行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就是将美术与生活进行结合,是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美术。而从根本上说,美术的学习就是生活经验积累过程的一种,是经历与体验的结合,美术教育者和研究工作者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将美术教学变得和我们的生活一样的丰富多彩。践行生活化策略的美术教学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绘画中只需要体现其真实的生活和内心想法,不必过多的费心思去想。因此,将生活化的美术教学策略贯彻于教学的始终,是未来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实现的。

作者:田哲 单位: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策略

1.学习过程中的“言语”激励

言语,是教师和学生的直接互动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能带给学生无限的影响。在课堂中,经常听见老师们用“说得真好!”“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此类笼统的语言来表扬学生,多而滥,缺乏激励效果。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是建立在学生美术学习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试图找出学生在处理学习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及其缘由,了解每位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会动的线条”教学活动中,我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会动的线条?”学生找到了翻滚的海浪、飘扬的头发、摇摆的小草等,这时有一位学生说:“我在缥缈的烟雾中找到了会动的线条!”“太棒了!你用自己的双眼看到了别人不曾注意到的线条,有这样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老师相信你会发现很多与众不同的美!”这是我对学生由衷的赞赏。之后,全班学生的思维都拓展开来,以寻找生活中更多更奇特的动态线条。美术评价要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的培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大胆观察、敢于表达的良好学习品质。

2.作业呈现中的“星级”奖励

美术教学重视学习过程,但必然也要通过各种媒介将自己的所感所想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也就形成了课堂作业。美术课堂作业一般以绘画、手工作业为主。绘画作业呈现在作业本上,教师应及时批改,给予学生作业相应的反馈。在作业本批改中,我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写上一句简单的评语。如在四年级写生“会说话的手”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写生过程自评:“优加五星,但我觉得自己把手画得有点宽,手指的关节处线条没画好!”还有的学生写道:“优加四星,第一次写生手,还是不错的,就是指甲画得不真实,希望下次能观察仔细一点!”也有的学生在互评同桌的作品中写道:“优加四星,细节还要再刻画详细一些哦!”在此基础上,我再给予评价和星级的奖励,写出我的感受,让学生从自己出发、从他人观点、从老师建议多角度了解、感受、评析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及时反思,更上一层楼。在美术课堂学习中,学生不论是对自己或是对他人的作品展开评价,都可以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评价过程中学会评价的方法、诚恳的待人态度,同时他们的表现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以及批判思维均能获得进步。

3.课后拓展中的“物质”奖赏

我经常会收到学生的“小礼物”,如用紫砂泥捏制而成的大公鸡、用彩纸制作而成的折纸卡片……这些都是学生用课余的时间制作的。作品不一定精美,但稚朴纯真,表现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这时候,我也经常会给学生一些“物质”奖励,如我亲手绘制的卡通漫画、自己制作的橡皮印章等,学生们如获至宝,面容堆满可爱的笑容,似乎得到了很大的荣耀。在每节课的作业安排中,我都会添加一些课外的小延伸。例如,三年级紫砂泥“小泥人”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小泥人的制作方法,下课前,我将把紫砂泥涂色的方法印成“学习卡”发给学生,旨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涂色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给自己捏制的小泥人涂色。有兴趣的学生作品完成后,会带给我拍照留念,有的学生还会作为礼物送给我,我的办公桌上到现在还放着孩子们的作品。课堂中的学习是依课表制订,而课外的自主学习才更加难能可贵!因此,对课外能主动进行美术活动的学生应给予大力的赞赏,以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持久兴趣。课程实施中的评价对象是学生,评价的每一种方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过程或学生作品展现中灵活地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持续进行多元评价,才能够做到真正有效的评价,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

作者:湛娟娟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第六篇:中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注重学生个体感受,提高美术能力

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内在的美术创造潜能。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个体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收获更加真实、深刻的学习体验。

二、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动手能力

中学美术中包括绘画、工艺、雕塑和建筑四大门类,每一个门类的创作,都是一个审美创作的过程,都离不开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双手的灵敏性、准确性和协调性。只有学生掌握了美术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美术动手能力也会相应提高,才能真正地掌握美术实践机会和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美术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一方面,减轻学生课上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备而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赏析、评议一些美术作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这样的小组互动,更加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和探索的兴趣和方向。

三、注重结合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策略范文7

【关键词】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策略;多媒体;小组合作;角色表演

中职学生大部分学习能力欠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主动性,中职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教学时进行灌输式教学,缺乏系统的教学流程,很多中职学生抱着学习一门专业技术的心态到中职学校学习,对英语课程不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自身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视听体验

中职英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多彩的画面,为学生提供音频和视频,使学生听到地道的英语原声,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出英语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职英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提升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助于锻炼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可以交换学习思想和意见,集思广益,教师要合理分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探究中都能得到进步。

三、创设英语情境,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环境

教师要注重创设英语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语言、多媒体等创设相关的情境。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语境,使学生在语境中练习英语,学生可以在语境中开展英语对话,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将本节课学习的交际用语运用到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打电话用语,了解到外国人打电话和中国人打电话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增加学生对打电话用语的了解。学生在语境中更容易习得语言,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相关的语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运用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角色表演活动是中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活动。通过角色表演,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人物的心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角色表演活动将枯燥的英语知识转变为生动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共同完成表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综上所述,中职英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增加课堂互动,使学生多动口说英语,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英语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画.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2018,(09):100.

教学策略范文8

关键词:实践;商务英语;教学策略

商务英语人才不仅需要娴熟的语言技能,而且还要求熟练掌握贸易、经济、财会、法律、管理等商贸方面的知识,属于多功能性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商务英语专业的热门现象持续存在。在教育改革的趋势促动下,结合市场用人需求标准的提升,因此各院校商务英语教学要加大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环节的重视,以不断适应时展,进而向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不断迈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各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优化实践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校内图书馆文献资料,以及在校内网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相关资源,搜索了近年来与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相关的信息、数据与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整合,进而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专家访谈法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影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因素,笔者走访了省内的多位商务英语方面的专家与学者,悉心聆听了专家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同时与其深入探讨。同时认真记录了学者对于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见解及预测,并对所访谈的结果进行细致的整理,以确保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2.3整理归纳法

对所搜集到的资料、数据和访谈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分析、整理,最终形成本研究。

2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本研究旨在优化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质量,并从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与体系的构建,提出解决策略与途径。此外通过本研究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进行体系化的构建,希望对各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2实践意义

我国现有各类高校中,基本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因此,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了学生日后就业和创业的能力与作为。而实践教学实施的好坏是教学效果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新时期背景下,开展实践教学的策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3研究结果

3.1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

3.1.1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发展速度和规模逐渐增大,然而在教学配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尤其是对于实践类课程教学的开发与实施进展缓慢,而且院校的重视程度也有待加强。此外,相关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实训室等教学资源难以保障,对于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也明显不足,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人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形成[1]。最后,目前商务英语专业仍延续传统灌输式教育的模式,在教学中过分地依赖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对于专业课学习明显带有厌烦情绪,因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的下降。在这样单一和固守化的教学模式下,从而造成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需供的矛盾。

3.1.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商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明确,学生实际学习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学生很难提升商务英语的应用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学方法的选用针对性不强,模拟仿真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先进主流教学方式的运用频率较低。因此,学生只能掌握空洞的理论知识,技能型和实践型操作经验较为匮乏[2]。此外,实践课程设置也不合理,顶岗实习实训的机会很少,进而造成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较差,与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并不协调。

3.1.3应用型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培养途径存在短板

目前,各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存在各学科孤立的现象,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缺乏互动性和有机一体化,这一点从实践教学的现状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首先,商学结合的内涵性不强,实践环节与所学课程并不统一,致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这不仅对学生的信心是一种打击,并会造成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大打折扣。其次,在实践和实习教学中,实训项目不具体,实训手段较为老化,学生实际应用十分吃力。而且教师对实践环节缺乏重视,导致实践教学质量和秩序很难把控。最后,学校在与企业构建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对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率还很低,一些项目形同虚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素质很难保证对学生起到及时有效的指导作用[3]。因此实践教学培养途径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足或短板,从而造成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应用技能提升的空间十分有限。

3.2构建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3.2.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实践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确保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把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此外在实践环节的设置和优化中要充分采纳学生的见解或建议,做到对学生尊重的同时,兼具实践教学推动职业技能培养。同时还要重点把握商务英语教学的趋势,注重基础关并力求扎实稳健,进而确保学生在未来就业中保持巨大的竞争力。

3.2.2把握层次性的原则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要善于处理差异化现象,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针有效缩减个体差异。首先,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此,在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考虑好针对处理的策略。其次,商务英语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要注意把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循序渐进,即层次性原则。这样有利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跟得上,并更好地适应实践教学,以便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3.2.3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一定把握好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与分配,确保二者之间的统一与协调。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升华,只有处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关系,才会确保学生学以致用,并融会贯通。此外,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还要善于总结和摸索,这样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3.3对商务英语专业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策略的探究

3.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各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制定教学规划中,一定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企业希望能够招聘到上手快,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并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从而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才。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理念应该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培养下,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所具有的潜力和素质,进而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业务能力。与此同时,商务英语专业院校要与相关企业保持长期的互动,并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走访和调查,以期全方位、立体式地掌握和了解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用人趋势,并结合调查数据和走访分析,进而形成详细的专业化数据报告,进而为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改进实践教学机制做出适应性的推进。

3.3.2加强对技能的应用性训练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优劣,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才能够有效验证。因此,提升实践教学的应用性训练势在必行。一方面,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转变原有陈旧的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同时加强树立学生在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指导与帮助的角色,而不是一味讲解和灌输。另一方面,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还要明确自身的使命,以及肩上的重任,进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实践技巧和技能。而院校还要积极对师资建设不断投入,逐渐完善和优化师资结构,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加强对实践性专业教师的培训。最后,应用性训练还需要学生对实践意识的提高与配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才会确保教学质量的极大提升。因此,实践教学应用性训练一定激发学生的求胜和竞争欲望,并通过公平互助、协作和交流的导向驱使,进而将学生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

3.3.3强化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模式的实效性

近年来,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逐渐成熟,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同样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以提升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果。三位一体模式包括课内实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其中商务英语课内实验的应用可以借助英文电影的方式练习听力和口语,并对电影主题进行集中的讨论和解析,以强化英语的翻译和理解能力。而商务英语校内实训机制的构建需要在教学进行一定阶段后,通过外贸的采购业务和商务证单的制作等方式,提升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处理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还要给学生充分的考虑和专研时间。虽然实训内容是虚拟的,但是一定要让学生全力配合并操作,使职业导向性有效凸显[4]。最后,在校外实习环节,需要商务英语教师全面统筹和部署实习基地或相关公司企业,时间大约要在几个月实践不等,这样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找到自身的薄弱环节,并知晓所面临的挑战,使自己明确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和补强,而且也会为学生带来实际的工作经验。此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的安排必要要科学合理,并且比例得当,进而确保为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持续的优化[5]。总之,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策略要结合就业形势和企业用人需求,不断提升教学机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此外,在教学改革中还要全力拓展学生的综合知识面,并增加商贸知识的比例。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进修科研能力,努力争创双师型教师。最后,商务英语教师还要增加最新和实时实践教学素材的摄入,进而丰富和促进实践教学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尹静,刘凤梅,白桂荣,等.关于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6):150-151.

[2]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16(6):55-60.

[3]侯松,曾美芬.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及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4):43-44.

[4]吴尚义,李华,张娜,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06(10):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