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儿科学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1

1.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在农村,家长和社会评价学生关注的是其学习成绩,对于幼儿来讲同样如此,幼儿科学启蒙方面的教育被忽略。

2.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关系到其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成效,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二、发展农村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对策

“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0-6岁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远低于OECD国家11%的平均水平。”从数据中我们应该看到,对于国家的人力资源来说,每一个幼儿的良好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多数幼儿生活在农村的事实,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的幼儿教育,提升农村幼儿的整体素质。科学启蒙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大力倡导要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今天,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幼儿园要把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1.转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要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摆脱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教育目标要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科学素养为中心转变。

2.设置合理的农村幼儿园课程。农村幼儿园在设置课程上要认真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规定。明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什么?幼儿身心发展的阻碍是什么?摒弃传统的以“小学课程”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供时间和空间。此外,还要在正式活动外随时随地渗透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努力营造崇尚科学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幼儿科学的、健康的生活。

3.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不但是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更会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上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教师文化水平和专业修养之外,还要提升其信息素养,如今,人们的生活早已进入信息化,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

(二)家长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参与者

1.家长要转变传统观念。家长的认识和偏见是造成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识不到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家长的错误观念和择园标准给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带来巨大压力。

2.家庭应当成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承担者之一,那么家长顺理成章要成为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支持者和合作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与父母度过的,家庭教育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家庭要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创造轻松的氛围,在观念上,家庭成员达成一致;在行动上,家庭成员通力合作;在方法上,家庭成员各显其能。3.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包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深受其父母的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打着家庭的烙印。为此,幼儿家长在提高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认识的基础上,还要身体力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2

一、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相关概述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是指对相关现象或者事物观察、质疑、探索的技能,在幼儿阶段,此能力实际属于一种萌芽式的研究能力,对幼儿日后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包含多方面,具体如下:其一,在对周围事物观察过程中所产生的质疑。其二,通过自身感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其三,以行动为基础对事物的探索能力。其四,结合观察的特征,对事物的分类、描述等。在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人们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幼儿科学研究能力逐渐成为学前教育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一)材料的直观化

幼儿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通常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因此,要想促使科学探究活动良好开展,教师应该结合其特点进行材料的投放,明确材料呈现直观形象的特征。在实际活动中,尽可能运用真实的材料,以降低其理解难度。

(二)过程的操作化

在幼儿探究活动中,操作化是比较显著的特点,幼儿比较喜欢动手操作,操作过程可使其体会到快乐,感知世界,全面观察与了解相关事物,有助于促使其科学探究能力发展。

三、学前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不断丰富并提升指导方法和技巧

首先,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了解幼儿活动整体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促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探索。其次,教师需要加强与幼儿的互动,与幼儿相处应该做到平易近人,有效融入幼儿活动中,以便近距离和幼儿接触,了解其真正的需求,促使科学教育活动高效进行。再次,教师需要主动和幼儿交流,以促使幼儿积极接受教师的指导,充分锻炼其科学探究能力,增强活动开展效果。最后,教师需要明确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应该不断总结指导技巧,注重指导方法的优化,做好相关反思工作,以促使活动目标早日实现。

(二)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学前教育中,为了使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产生兴趣,可将其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并引导其将科学和技术应用到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可让幼儿产生亲切感,并调动起积极性,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增强其对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视度。科学教育活动既促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密切交流,增进感情,又可让幼儿产生自豪感、成就感,在与其他幼儿分享中体会喜悦,并从中发现创造的乐趣,点燃幼儿热爱科学的火种,为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三)保护好好奇心,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欲望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对身边新鲜事物都充满着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有效发现并把握相关的科学现象,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开放式的环境,使其能够在相关的科技活动探索中放飞自我,自由翱翔在科学的世界中,从而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趣味性,树立探究意识。

(四)寻找切入点,做好导入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中,活动的导入是初始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对后续的活动开展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了解科学教育活动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寻找切入点,进行有趣的导入,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对科学活动探索的兴趣。这就需要把握导入契机,并使导入活动形式多元化,如情景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等,以促使幼儿快速进入活动探究状态,使活动有序开展,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全面锻炼其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其科学精神。导入环节,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的科学活动内容和特点进行选择,为接下来活动的开展打造良好环境。

(五)将故事渗透于科学活动,营造浓厚的科学探究氛围

为了确保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良好运行,活动设计方案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幼儿对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运用故事将相关科学知识渗入其中,以使幼儿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其探索兴趣,优化活动开展的效果。幼儿年龄较小,对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形式可激发幼儿的热情,使科学探究氛围更加浓厚,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深入探讨和研究,从整体上提升幼儿的探究水平。

(六)打造创新性的探索环境,鼓励幼儿探索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科学教育活动的环境能够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将科学教育活动作用最大化,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优化,营造创新性的探索氛围,可促进幼儿创新意识形成。例如,可设置科学活动区,粘贴形象的科技挂图,并放置相关的科学设备与工具,如温度计、量杯、放大镜等,可让幼儿逐渐形成探索意识,使其在充满浓浓科技气息的环境中,主动发现科学知识、探索科学知识。幼儿在喜欢的环境中,更有助于发挥潜力,获得收获,实现进步和成长。另外,教师还需要做好相关的鼓励工作,使幼儿能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以便不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如可以采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小玩具的奖励,并在全班对其进行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感受到探究的收获,并继续努力。

(七)精心设计探究材料,引导幼儿探究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探究材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在确保探究材料具有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材料的直观性、安全性、环保性和多样性,为科学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主动构建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在整体上提升幼儿认知水平,使其进行有效的探究。另外,在探究材料方面,教师还应该了解材料的投放主题,确保其能够满足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求,科学合理地将材料投放给幼儿。为了促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可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材料投放,提升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八)鼓励幼儿大胆质疑

1.创设质疑氛围,确保幼儿敢于提问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了促使幼儿做到多思考、多提问,教师需要注重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其发现问题,并鼓励其多提问,在长期的指导与激励中,使得幼儿形成主动提问的意识,使其多动脑思考,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进而培养其积极探究的精神。此外,还需要为幼儿创造提问的机会,使其能够在探究中有意识地提出质疑,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对于幼儿而言,质疑也是探究的起点,当幼儿有了质疑时,其探究的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2.加强科学训练,让幼儿善于提出问题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职责要求更加全面,教师不仅要到“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中,重视激励幼儿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培养其质疑的精神。为了促使幼儿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应该做好相关的科学训练工作,对幼儿进行启发,使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探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促使幼儿的质疑由易到难,逐渐增强幼儿提出问题的质量,使其能够由浅入深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要想促使幼儿勇敢提出问题,教师应该为其打造开放、轻松的环境。当幼儿有质疑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回应,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九)及时做好科学教育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开展中,活动的总结与反思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对最终的活动开展成果具有直接影响。及时有效的活动总结与反思能够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为此,应该对科学教育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工作加以重视。每次科学教育活动之后,教师都需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并明确活动开展的问题和优势,以正确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制订完善的策略,为以后的科学教育活动提供依据,减少不必要的问题,早日实现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

四、结语

在学前教育中,科学教育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最佳路径,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将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作为目标,并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策略,如合理安排探究时间,实施小组合作模式;打造创新性的探索环境,鼓励幼儿探索;借助科学现象设置悬念,丰富幼儿科学知识;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等,促进科学教育活动持续性进行,发展幼儿综合能力,满足素质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妍.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黄朋.基于STEM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9.

[3]党爱娣.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实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

[4]沈欣.从“方案”到“实践”:幼儿园科学集教活动的现实与反思[D].四川师范大学,2018.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学前启蒙;幼儿科学教育;区角游戏支撑;教与学相长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3~6岁的幼儿群体就像一张“有待描绘的大白纸”,不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力和可塑性也很强。在这种“嗷嗷待哺”的认知状态下,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和能力素养上的启蒙教育,不仅作用很大、机不可失,而且效果优良、影响深远,能够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注入无限活力。本文试从区角游戏角度,简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善于在丰富的感知中培养幼儿科学观察技能“观察”

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初始化途径和最基本技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尤其对于幼儿群体来说,通过各类感官认真学习并逐步学会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这是实现科学认知目标的客观前提和根本需要。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善于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元的感知活动机会,这是走好“学会观察与科学教育”的第一步。以“认识苹果”为例:教师在科学区角内提供如下苹果材料,有整个苹果,有削皮苹果;有横切苹果,有竖切苹果;有普通苹果,有畸形苹果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切实感知苹果的形状与组成、感觉与味道、变化与发现等。

二、善于在自主体验中培养幼儿比较分类意识

“与其坐而言,莫如起而行”这一俗语深刻地揭示了“言与行、学与用”的客观辩证关系,与宋代陆游倡导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幼儿区角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类途径,善于引导幼儿开展喜闻乐见的自主体验活动,不仅有利于迎合“求趣、求新、求异、求动”的活泼心态,激发他们学习与体验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手眼口脑”互动下科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以“宝宝找家”游戏为例,教师为孩子们发放图案,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圆形的,有月牙形的;设计两个通道,并在入口处摆上两种标记———红色和蓝色,让幼儿根据图案自找“家门”。然后,在出口处设计两个通道,摆上不同形状的标记———圆形和月牙形,让幼儿再次找一找“家”。他们从中学会了“比较”和“分类”。

三、善于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幼儿科学推理能力

幼儿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性”为主导的初始化发展状态。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能力,更快地走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科学化发展道路,教师应在培养观察与发现等基本能力基础上,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更好地去思考一些具体问题,并能在学习与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形成更具科学性的思维意识和实际能力。以“沉浮游戏”活动为例,教师提供一盆水以及竹筷、火柴梗、小木块、塑料盖、玻璃球等材料,通过多人活动小组形式,让幼儿自己去玩“物体沉浮”游戏。他们发现有些物体浮在水面上,有些物体则沉到水底下。经过再次启发,他们得出了“轻的浮、重的沉”的结论。“怎么做能让轻的物体下沉呢?”经过更进一步“激励、唤醒和鼓舞”,有些幼儿成功地完成了“在木块上压石头下沉”实验。

四、善于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拐杖”,两者还是科学活动的“一体两翼”。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语言能力培养,并善于以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为支撑,引领孩子们积极开展相互之间的合作互动和交流探究,不仅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赢得令人期待的“1+1>2”效益,而且有利于不断地放大科学教育效应。比如,在区角科学活动过程中或者结束后,让孩子们讲述亲身体验的活动过程和结果,与老师、同伴或家长进行分享。教师在旁进行适时适量地引导、启发和纠正。再如,围绕“怎样才能让鸡蛋落下来不破碎”等问题,引导幼儿在科学实验基础上进行交流和辩论,以此引导他们在“失败与成功”中反复地体验与讨论、总结与提炼。“真理越辩越明”,如此丰富的争辩与讨论,有利于培养并发展幼儿的科学语言和思辨能力。总之,生活是科学的发源地和摇篮,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科学活动又是引领幼儿热爱学习、走向发展的活力源泉。教师要善于借助生活元素和大自然现象等优质资源,积极有效地开展“学用结合”下的科学教育活动,有利于在善教乐学中把幼儿逐步引向热爱科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朱海彦,黄晓雯,李莉.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核心价值及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0(4).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

幼儿时期教育成效的高低与否会对其日后各个阶段的学习态势产生重要影响,不仅能影响幼儿对学习的探索欲望,也会进一步影响学习质量。科学教育学科要求以实际生活作为依托,鉴于此,学校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策略推行刻不容缓。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其教育内容应该贴近实际生活,开展形式也应倾向于生活化,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必要性

学校把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可以让幼儿在充分感受客观环境事物中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开阔科学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学科的探索欲望,并参与相关科学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对科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可以以生活作为科学教育活动承载体,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在与幼儿进行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了解程度,促进同幼儿之间的感情交流。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改善科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一)科学教育活动来源于生活

科学学科中的理论所得,均建立在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实验之上。因此,科学学科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此价值观念,秉持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时刻对幼儿进行引导,提高他们对科学学习生活化的重视程度。例如,让幼儿在对植物环境进行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探析到周围大自然之间的奥妙之处,继而深度感受不同事物带来的神奇力量,也能给幼儿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学校可以打造提高幼儿探究欲望的外观环境。教师应结合班级中幼儿实际成长的需求,积极打造科学探索区、自然角以及科学发现区等具有探索价值的外观环境。同时,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创设多元化科学主题,带领幼儿围绕主题自由创作黑板报和墙饰,在墙面上张贴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或卡通贴纸,并在晨间早读或午休时间为幼儿播放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内容。教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幼儿喜爱卡通图纸的性格特征,激发幼儿探究科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以更直观立体的方式加深幼儿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印象,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其次,营造和谐平等的情感探究环境。教师应基于平等互动原则,为幼儿塑造友好亲切的沟通交流环境。这样,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在科学调研活动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寻找激发幼儿表达欲望的手段和方法,可以采用亲密接触的方式提高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感和认同感,通过抚摸幼儿的头部、背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尽可能用眼神鼓励幼儿勇敢表达自身的想法和需求,从而促使幼儿在温馨有爱的情感环境下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在教学“声音从哪里来”这一章节时,可以引领幼儿回忆周围各类事物以及动物的发声音色和状态,风声、水流声、人说话的声音都能作为其教学的导入内容,继而让学生探究声音得以发出的具体位置,寓教于乐的同时,幼儿不会感觉到任何的学习紧张感,压力也随之削弱。教师通过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导入的方式,可以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从而强化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知力,也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优良习惯,提升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1]

(二)科学教育内容选材于生活

教师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同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利联结,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思维认知能力较为薄弱、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在此基础上,教师的科学教育内容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其理应从以课本知识内容为主转变为理论同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因此,教师把实际生活经验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可以让幼儿对于科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一定改善。首先,教师应尽可能选取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科学教育内容,真正从幼儿生活服务角度出发,将科学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幼儿积累生活中的情感经验,为幼儿创设具体的科学教育情境,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相关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内在构造,并将某个特定物体进行拆解,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动手操作完成物品组装。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在旁边加以指导,及时解答幼儿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从而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其次,教师应选择反映生活常见现象的科学教育内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潜藏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现象的感知力,进而调动幼儿探究生活中各种新鲜事物的自主能动性。在科学教育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育内容在课堂上为幼儿展现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并根据幼儿年龄层段有针对性设计科学教育内容。对于年龄层次较低的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观察生活中植物的生长状态、蚂蚁搬家、燃烧的蜡烛等常见科学内容,而年龄层段相对较高的幼儿则可以学习电流、力的作用、雨的形成等常见内容,进而促使幼儿深入了解并掌握生活中各种科学现象的基本原理。例如,教师在教学“影子真有趣”这一章节时,可以引领幼儿对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回看,继而与他们进行互动,一同探究影子产生的主要因素,并组织幼儿展开围绕影子为主的激烈讨论,提出各种问题,便会发出“为什么影子总是跟着我,连在我的脚上?为什么影子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我的左右,有时又消失了”之类的各种疑问。接下来,在教师逐步对幼儿解疑答惑的过程中,谜团一一解开,他们的各种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解决,光源与影子之间的关联大家心里也都有了答案,也能够对光源的远近和方向与影子之间的关联进行明确的了解。由于影子对于幼儿是最容易看见的事物,也较为熟悉,教师在将其与教学内容发生交集时,能够让幼儿易于接受所讲授的教学内容,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科学学科的积极性。[2]

(三)科学教育活动材料从生活中进行选择

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增设科学实验环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选取也至为关键,如果与幼儿的实际生活产生严重脱离,幼儿便难以进行有效的操作,也会影响其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财富的进程。鉴于此状,教师应该选取与幼儿实际生活高度贴切的活动材料,从而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内容,也能够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首先,教师应选取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活动材料,深入发掘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潜在价值和科学原理。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可以结合具体活动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物体的结构特征,从表面层次上寻找物体的差异性,并积极为幼儿展示物体的作用原理,促使幼儿对各种常见物体的科学原理有基本认知,在丰富幼儿视野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技能。其次,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避免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正确看待不同幼儿之间在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引导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逐渐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科学教学活动选取材料的层次性,具体可为幼儿提供成品、半成品以及废旧物品等,鼓励幼儿选择感兴趣的物品进行自主研究,指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和操作技巧完成材料实践活动,促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获得充实的满足感。[3]例如,教师在教学“有趣的溶解”这一章节时,可以从幼儿比较熟悉的身边事物出发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奶粉、盐、白糖”等都可以作为选择的对象,继而引导幼儿对以上材料于水中溶解的变化过程进行观察,从而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让幼儿提出各种关于溶解过程的问题,并自行对问题进行解决。最终便会探究到“奶粉在水里会溶解,把水染成白色;白糖会在水里消失不见”这一结论。以此,强化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例如,在教师传授“沙子变变变”这一章节时,可以从幼儿耳熟能详的沙子来引入教学,并且组织与沙子相关性较高的“沙子的秘密、淘沙、沙画”等实验活动,使幼儿围绕沙子来展开小组讨论,并让幼儿分组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后续教师再进行全方位解答,最终也让幼儿通过实验逐渐获悉到了相关理论内容,如掌握沙子的可塑性、流动性、吸水性等特点,从而让幼儿在教育活动材料偏向于生活化的前提之下进行学习,使得教学任务得以优质完成。[4]

(四)科学教育活动形式化

传统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科学教学尤为枯燥,幼儿难以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学习效率也急速下降。因此,教师应该让教育形式灵活生动化,要以生活化的形式开展教学,增设对幼儿的提问环节,以便辅助幼儿形成全面且深化的理论知识体系。如此,才能提高幼儿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也会永葆对于科学教育的教学热情。例如,教师在种植区开展的“给黄瓜秧搭架子”活动中,可以看见幼儿的学习兴趣浓度尤为高涨。在幼儿对“如何搭架子不容易倒、用什么东西固定才最结实”的探析中,教师并没有进行全面介入,而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度的启发,使得幼儿仅凭自身力量找寻出搭架子的高效措施。除此之外,幼儿对植物的生长和生活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把握,即黄瓜秧是依附在架子上向上生长的规律。从一系列的发问中便不难看出,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用心观察和思考了相关事物,并且探究问题答案的能力也逐渐提升。生活即教育,许多科学知识内容及灵感皆源自于生活,而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更为生活化,也会对幼儿的思维认知层面带来无尽启发。

三、结束语

总之,我们探究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策略尤为必要,不但能增强幼儿对于科学学科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也能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对自然环境事物的感知度,提高学习热情。教师在开展生活化的教育活动中,不但能增进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对幼儿的了解程度,也能让幼儿持续关注自身的教学进程,便于科学教育活动的生活化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应该让自身教学内容、形式等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结,以此推动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陈颖.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J].启迪与智慧(中),2020(8).

[2]王飞飞.浅析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7).

[3]任洁琼.尊重幼儿推动幼儿发展—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研究[J].教育界,2020(32).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幼儿;科学教育

STEAM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由高等教育转变为基本教育的改革,通过STEAM教育的普及与推广,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STEAM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也能够对幼儿科学教育进行全面的转化,使得科学教育实现综合化发展。为此要高度注重实际的教育,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从而确保科学教育的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STEAM教育理念的主要特点

STEAM教育包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多个方面能够进一步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通过STEAM教育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实际应用,能够促进跨学科的整合,建立真实的探究情境。对学生开放自由的实践,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完成学习,在传统幼儿教育中,不同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以分科教学为主,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局限,而在实际教育中,不再关注学科的具体界限,而是通过多个学科知识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实情境创建需要对生活中具有趣味性或挑战性的情境进行完善,以探究科学为主题,帮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增强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在实际探究中通过对种子培育的方式方法,进行全面地观测和记录,了解不同植物特性、生长特点,真正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经验,提高对知识的探究水平,强化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STEAM教育包括正式教学和非正式教学两部分,在科学化的教学中,也需要相应地设置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环境,既可以有效拓宽教学的空间和范围,同样也能够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确保课堂教学的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教师可以通过统一的主题和思想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情境目标,提高教学的效果,增强整个STEAM教学的水平。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各种游戏活动,激励幼儿进行深入地探索与实践,提高学习的整体质量。STEAM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倡导五个科目的学习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他们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并在此过程中学习,灵活使用和思考各种主题和跨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侧重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完整性、五大领域和目标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可见STEAM教育哲学和幼儿教育哲学有共同之处。

二、STEAM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加强对学生的探究引导

STEAM教育属于新型的教育方式,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探究引导,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中的各种问题,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通过预设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对生活进行深刻的认知,增强学习的整体效果。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对幼儿的科学引导,帮助幼儿对生活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科学研究的兴趣。例如,在开展造纸术的教学活动中,目前幼儿使用的纸张大部分都以白色为主。利用废旧报纸制成纸浆之后,颜色会变成黄色或黑色。教师可以引领幼儿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讨论,帮助幼儿对脱墨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解决,通过引导幼儿不断提问,寻找最合适的策略,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得问题的答案。教师要根据实际的现象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经验提高科学的认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态度。在真实的项目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

(二)STEAM教育在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目前在幼儿科学活动课程中,需要帮助幼儿掌握探究相关步骤,但受到分科教学的影响,这样也就使得科学探究存在明显的割裂问题,对幼儿的科学素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STEAM教育理念,加强对幼儿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幼儿从小形成复合型思维,增强对学科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手工课程中,教师指导幼儿动手制作小沙包,在传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步骤,首先裁剪布料,学习针线缝制的方式。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的策略。为此,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将分布式科学探究转变为综合式探究活动。在游戏的场景中让幼儿产生制作沙包的想法。教师可以说:“今天我们去玩丢沙包的活动吧。”很多幼儿听到开展游戏活动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教师紧接着提出:“那手上没有沙包怎么办呢?”很多幼儿纷纷拿出各种各样的物品代替沙包,但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明确沙包的具体用途和功能。沙包作为相互玩耍时击打对方的物品,如果重量过大,极易导致疼痛、伤害等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帮助幼儿正确思考相关的材料,动手制作沙包。教师需要让幼儿自主选择沙包的材质,然后教幼儿沙包的制作方式,可以使幼儿正确掌握科学实践活动的策略,增强幼儿学习的效果。

(三)优化教学引导,提高教学品质

在STEAM教学理念中要真正促进学科与知识之间的紧密融合,提高幼儿的正确认知,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必须要为幼儿提供真实准确的参考,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例如通过教学资源优化和教学策略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实际观察、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能够针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灵活探究。只有从小树立科学探究思索理念,才能够真正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科学教育中,通过对土壤中有什么问题的探究,让幼儿对土壤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土壤中的沙子、落叶、草根、蚯蚓、垃圾等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增强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幼儿明确环境土壤的重要性。

(四)利用模拟实验创新

STEAM教育目标在幼儿科学活动开展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学科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活动探究中必须要组织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能增强对科学的正确认知与判断。在实验操作中还要积极引导幼儿做好实验讨论和观察记录,对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全面分析与把握,增强幼儿的科研能力,还能够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帮助幼儿获得更良好的学习体验。幼儿科学教育也被认为是知识教育,所以一直以来受主观教育的影响,导致幼儿教育忽视了对幼儿科学实验的培育,这样也就使得广大幼儿教师对知识灌输过于注重,忽视了对幼儿的能力培养。由于受到知识本位理念的影响,很多幼儿园在教育活动开展中,过早地接受了应试教育的影响,甚至不顾国家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早日适应小学教学,往往会过度强调科学知识的内容,忽视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甚至违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本质,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由于缺乏技术素养和工程素养的培育,没有探究科学的本质,也没有对科学概念、理论态度、价值观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不利于教师培育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STEAM教育中需要高度关注科学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STEAM教学的素养,充分运用STEAM思维和现有的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幼儿教育进行全面分析,自觉地将领域整合,对各种新技术培养幼儿的跨学科思维。幼儿教育涉及多个领域开展跨学科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水平,在科学教育中包括生命科学、自然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工程、空间领域等多个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不同的领域进行整合能够为幼儿提供许多合理化的思考空间,增强幼儿的思维品质。科技活动开展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平板电脑、黑板、磁铁、打印机等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营造真实的场景,促进幼儿深入学习。教师还要充分运用社会教育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为幼儿教育的发展作出强有力的指导,增强对幼儿园的教育能力。通过合理布局,各种活动空间和探究设施,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要重点借鉴STEAM教学培养策略,强化对科学教育学科融合特点的正确认知,不断拓展科学教育的实施途径。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增强科学探究的整体质量。

三、结语

在STEAM教育开展中,需要对传统的幼儿科学教育进行反思,帮助幼儿克服各种不良问题,积极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分析,增强游戏活动的教学能力,要高度重视科学活动的参与感和满足感,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激发幼儿的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科水平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学书,范国睿.基于STEAM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变革策略[J].教育科学,2020(01).

[2]吴彦彰.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科学素养的培育路径[J].教育观察,2019(38).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6

【关键词】学前启蒙;幼儿科学教育;区角游戏支撑;教与学相长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3~6岁的幼儿群体就像一张“有待描绘的大白纸”,不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力和可塑性也很强。在这种“嗷嗷待哺”的认知状态下,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和能力素养上的启蒙教育,不仅作用很大、机不可失,而且效果优良、影响深远,能够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注入无限活力。本文试从区角游戏角度,简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善于在丰富的感知中培养幼儿科学观察技能

“观察”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初始化途径和最基本技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尤其对于幼儿群体来说,通过各类感官认真学习并逐步学会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这是实现科学认知目标的客观前提和根本需要。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善于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元的感知活动机会,这是走好“学会观察与科学教育”的第一步。以“认识苹果”为例:教师在科学区角内提供如下苹果材料,有整个苹果,有削皮苹果;有横切苹果,有竖切苹果;有普通苹果,有畸形苹果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切实感知苹果的形状与组成、感觉与味道、变化与发现等。

二、善于在自主体验中培养幼儿比较分类意识

“与其坐而言,莫如起而行”这一俗语深刻地揭示了“言与行、学与用”的客观辩证关系,与宋代陆游倡导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幼儿区角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类途径,善于引导幼儿开展喜闻乐见的自主体验活动,不仅有利于迎合“求趣、求新、求异、求动”的活泼心态,激发他们学习与体验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手眼口脑”互动下科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以“宝宝找家”游戏为例,教师为孩子们发放图案,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圆形的,有月牙形的;设计两个通道,并在入口处摆上两种标记———红色和蓝色,让幼儿根据图案自找“家门”。然后,在出口处设计两个通道,摆上不同形状的标记———圆形和月牙形,让幼儿再次找一找“家”。他们从中学会了“比较”和“分类”。

三、善于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幼儿科学推理能力

幼儿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性”为主导的初始化发展状态。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能力,更快地走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科学化发展道路,教师应在培养观察与发现等基本能力基础上,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更好地去思考一些具体问题,并能在学习与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形成更具科学性的思维意识和实际能力。以“沉浮游戏”活动为例,教师提供一盆水以及竹筷、火柴梗、小木块、塑料盖、玻璃球等材料,通过多人活动小组形式,让幼儿自己去玩“物体沉浮”游戏。他们发现有些物体浮在水面上,有些物体则沉到水底下。经过再次启发,他们得出了“轻的浮、重的沉”的结论。“怎么做能让轻的物体下沉呢?”经过更进一步“激励、唤醒和鼓舞”,有些幼儿成功地完成了“在木块上压石头下沉”实验。

四、善于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拐杖”,两者还是科学活动的“一体两翼”。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语言能力培养,并善于以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为支撑,引领孩子们积极开展相互之间的合作互动和交流探究,不仅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赢得令人期待的“1+1>2”效益,而且有利于不断地放大科学教育效应。比如,在区角科学活动过程中或者结束后,让孩子们讲述亲身体验的活动过程和结果,与老师、同伴或家长进行分享。教师在旁进行适时适量地引导、启发和纠正。再如,围绕“怎样才能让鸡蛋落下来不破碎”等问题,引导幼儿在科学实验基础上进行交流和辩论,以此引导他们在“失败与成功”中反复地体验与讨论、总结与提炼。“真理越辩越明”,如此丰富的争辩与讨论,有利于培养并发展幼儿的科学语言和思辨能力。总之,生活是科学的发源地和摇篮,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科学活动又是引领幼儿热爱学习、走向发展的活力源泉。教师要善于借助生活元素和大自然现象等优质资源,积极有效地开展“学用结合”下的科学教育活动,有利于在善教乐学中把幼儿逐步引向热爱科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朱海彦,黄晓雯,李莉.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核心价值及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0(4).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7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幼儿教师;科学启蒙

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对教师的能力与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知识核心时代”将真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教育的任务不再是一味灌输知识,而是给受教者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教师的素养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核心素养能否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实。幼儿科学启蒙阶段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为方向的教学改革,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需要有较大的提升和转变。未来,真正对教育产生最核心影响的,将是老师的综合素养。近年来,幼儿科学启蒙的完整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过去在幼儿科学启蒙教学中化学学科知识缺失的情况,很多的推进化学知识融入幼儿科学启蒙教学的工作迅速开展[1-2]。基于此,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开展了针对幼儿教师的真实课堂情景导向的“幼儿魔幻化学”课程培训,旨在探索提升幼儿教师化学核心素养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化学科学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真正落实。

1幼儿教师化学科学素养现状

随着我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水平的提高,全面和正确的幼儿科学启蒙课程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给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发展变化,体现出多层次、多结构的特征。来自不同层次院校的幼儿教师由于培养的偏重不同,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践能力也差异明显,不过共同特征就是吹拉弹唱能力较强,但整体科学素养欠缺。另外,在物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化学科学素养又最为欠缺,这也导致目前的幼儿科学启蒙课程中化学领域知识的涉及极少[3]。因此,整体上看,我国幼儿教师化学科学素养亟待提升,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幼儿教师的化学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其次,幼儿教师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协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第一位教师,更应具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但是化学类操作难度相对较高,使得很多幼儿科学教师有畏难情绪。再有,幼儿教师缺乏主动提高自身化学素养的意识。良好的发展意识能够有效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就幼儿教师而言,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促进自身的其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教师还应该在学习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最后,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幼儿教师提高化学素养的培养教育体系。我们推出“幼儿魔幻化学”培训课程,也是为了探索新路,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教师化学科学素养提升培训的最优模式

第一,积极对幼儿教师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充实。知识、技能、能力是核心素养不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知识。一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优秀教学设计简历的基础就是学习内容,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才可能完成从内容选择到教学设计,再到课堂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培训的基础部分就是对幼儿教师的化学理论知识的充实。需要强调的是,选择与幼儿科学启蒙密切相关的内容极其重要,“幼儿魔幻化学”培训课程正是系列教学选题的针对性化学知识充实型培训,目的就是适应幼儿科学启蒙教学的实践。第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师化学素养提升培训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泛,在我们对幼儿教师化学素养培训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培训效率,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在我们培训中,有一些需要深度解释的化学原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得到了更好的展示,也更易于基础差的幼儿教师学员理解培训内容,为日后的教育实践打下良好基础。第三,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幼儿教师化学科学启蒙课堂的真实情景。“幼儿魔幻化学”课程培训的最大特色就是为学员提供真实课堂情景下的教学培训。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幼儿阶段的科学启蒙更注重课程对幼儿的关注力的持续吸引,维持幼儿的新鲜感、兴趣感和探究欲是化学科学启蒙课堂的教学关键所在,因此针对不同主题的课程内容,提出对应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另外,由于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幼儿操作的不确定性,课程实践过程中必须做好预案,保障幼儿安全和课程的顺利实施,这些工作更是培训的重点内容。只有真实情景框架下的针对性培训,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第四,搭建内容丰富的学前化学启蒙课程教育网络共享平台。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市的教育部门都建立了学前教育网站,很多幼儿园也有自己的独立网页、班级博客、家园互动平台、幼教主题论坛等一系列的网络资源平台。学前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幼儿教师提供学前教育资源,展示最新的学前教育研究动态和教学理念。在学前专业网络平台共享免费的精品学前化学教育课程、最新的学前化学科研成果及学前化学教育热点,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幼儿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缩小农村幼儿教师和城市幼儿教师之间专业化水平的差距。学前专业网络共享平台旨在打造一个打破时间、地点及距离的空间,以期提高幼儿教师的化学专业化水平。

3结语

随着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真实课堂情景导向与问题设计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幼儿参与课堂的新鲜感、兴趣感、探究欲。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化学素养提升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需要我们勇于创新,合理高效的利用各种最新的方式手段提升幼儿教师的化学核心素养,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科学启蒙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梁艺乔,陈优,高静.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顾与反思[J].学周刊,2016(35):217-218.

[2]董迎春.浅析我国幼儿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J].学周刊,2013(26):207.

幼儿科学教育范文8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客观要求。我们应从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专家引领、自主学习、社会支持等渠道促进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

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直接会影响到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质量,制约我国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影响国家潜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意义

1.1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客观要求

科学素养是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2015年最新报告显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6.2%,虽然提升率接近90%,但是存在非常明显的年龄差异,青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还有待提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在我国“21世纪国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中发挥奠基作用,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和初步的科学概念,更关键的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能否实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和发挥应有作用,关键还在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纠正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错误认识,把教育的视野转移到儿童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上。这不仅有利于作为公众之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更有利于儿童科学素养的提升,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贡献力量。

1.2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前儿童是小小的科学家,不断地处在好奇、好问和好探索中。随着人们对科学的内涵和外延认识的深化,当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不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科学知识,而转变为“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然而,反观实践会发现幼儿科学教育的情况令人担忧,有些幼儿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方法和资源的认识还受到传统常识教育的影响,存在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认识窄化、方法运用单一、教师主导控制强、对科学核心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幼儿通过“科学”这一领域获得身体、认知、生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实现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性来看,幼儿教师科学素养亟待加强。

1.3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

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必然途径,也是幼儿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在于科学知识的夯实,更重要的在于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和锻炼扎实的科学教育能力。正确的科学教育观,是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看法,这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前提。扎实的科学教育能力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核心支柱,如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的能力、选用科学探究材料的能力、指导幼儿进行记录的能力等。总之,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能直接提高幼儿教师驾驭科学活动的能力,还能提高教师进行多领域整合教学的能力,还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

2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策略

基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意义和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应从教师培养、专家引领、自主学习、社会支持等渠道促进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2.1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

学历是教师素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全面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必须以科学知识的夯实、科学方法的获得和科学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中心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职前教育的培训中,应注重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应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课程类型的多样性,除了开设必修课程,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外,还要开设自然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科学史、科学家的故事等课程,鼓励学生选修,加强文理渗透。另外,还需要改革师范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经历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和方法,在接触科学课程时就能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托科研方法的相关课程,指导大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查阅文献、制订科研计划、运用研究方法收集事实资料等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反思批判的科学态度和情感。在职后教育中,主要针对在职幼儿教师开展培训。首先,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科学素养的培训,避免培训工作形式化,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监控评价,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其次,幼儿园自身应承担起教师培训的重任。如,以教师个人兴趣和承担的教学任务为依据建立科学小组,以小组为中心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可以分别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现代科学技术等相关科学知识的学术沙龙,鼓励教师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借鉴情境教学的形式,围绕生活中常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还可以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案例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积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经验,切实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能力;还可以开展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专题研讨和实践,加强教师对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鼓励教师发现幼儿探究的兴趣点,主动开展科学探究教育活动。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科技制作的活动,如,运用废旧材料制作降落伞、风车、陀螺、不倒翁等,深化教师对科学现象的认识。总之,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在自我反思和学习交流中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

2.2通过专家引领提升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与能力

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和能力是整个科学素养中亟待提高的方面,尤其是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提升,而理念和能力的提升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以专家为引领,在探究性的教育行动研究中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理念和能力。首先,幼儿园和高校应形成教研共同体。高校相关专家或研究者需要积极主动地走进幼儿园,进行教学观摩和案例研讨,帮助幼儿教师从活动设计到活动开展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鼓励幼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在实践中帮助教师澄清教育困惑,提高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技巧。还可以邀请专家为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专项专题报告,依托教学案例提升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改变原有错误的科学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其次,鼓励教师开展关于科学教育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基于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的反思与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检验教师是否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该研究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性活动,需要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事实资料、提出假设并验证、得出结论与记录等,这个过程可以加深教师对幼儿探究性科学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幼儿更好地实践科学探究活动。

2.3教师应注重自我学习,夯实科学知识和能力

基于幼儿教师科学知识不均衡、科学教育能力欠缺等问题,在短时间内补上科学素养,这并非易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自身什么也做不了。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科学简史》的引论中说到:“我们需要本生灯和解剖针去完成复杂、高深的科学实验。可是普通人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欣赏科学、欣赏科学的思维产生的奇迹和科学观点的发展历史。科学是神奇而美妙的,更充满诗意。”当幼儿教师学会欣赏科学时,就一定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首先,幼儿教师应积极进行自主科学阅读。阅读是一种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科学阅读是指教师花费个人时间学习有关科学领域的文本或材料,从而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主要包括科普读物、科学故事、科学文章、科学绘本、科学童话等。科学领域包含的知识浩瀚如烟,幼儿教师的科学阅读需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如可以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阅读,可以围绕自然科学现象、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人体等方面的科学材料进行阅读,也可以阅读一些儿童读物,了解幼儿学习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广度和深度。总之,通过科学阅读能够帮助教师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奠定基础。其次,幼儿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习能力。网络等现代媒体是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幼儿教师应具备收集资料、加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各类信息素材,并运用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

2.4社会应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加强与社区中的科学工作者合作。”这也是有效开展科学活动,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一,地方或社区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大学院校中的理科大学生、幼儿教师共同商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依托幼儿园课程内容,开发生成性的科学活动内容,尤其应注重地方资源或社区资源的呈现。如,可以邀请其他人员为幼儿开展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其二,教师应积极参与地方或社区的各类科普活动,提高自身的科学认识。其三,教师应带着幼儿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依托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科普资源有的放矢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总之,幼儿教师可以在这种多向互动中开阔视野,提升对科学教育的理解。

作者:王月莲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冬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钟晓.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