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探究

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探究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国内教育领域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要求,幼儿科学教育是其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科学教育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关联比较密切的学科,幼儿时期的思维认知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学校把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目标势在必行,需要探究相应的实施策略,并高效落实。以此,深化推进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

幼儿时期教育成效的高低与否会对其日后各个阶段的学习态势产生重要影响,不仅能影响幼儿对学习的探索欲望,也会进一步影响学习质量。科学教育学科要求以实际生活作为依托,鉴于此,学校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策略推行刻不容缓。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其教育内容应该贴近实际生活,开展形式也应倾向于生活化,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必要性

学校把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可以让幼儿在充分感受客观环境事物中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开阔科学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学科的探索欲望,并参与相关科学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对科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可以以生活作为科学教育活动承载体,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在与幼儿进行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了解程度,促进同幼儿之间的感情交流。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改善科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一)科学教育活动来源于生活

科学学科中的理论所得,均建立在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实验之上。因此,科学学科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此价值观念,秉持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时刻对幼儿进行引导,提高他们对科学学习生活化的重视程度。例如,让幼儿在对植物环境进行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探析到周围大自然之间的奥妙之处,继而深度感受不同事物带来的神奇力量,也能给幼儿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学校可以打造提高幼儿探究欲望的外观环境。教师应结合班级中幼儿实际成长的需求,积极打造科学探索区、自然角以及科学发现区等具有探索价值的外观环境。同时,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创设多元化科学主题,带领幼儿围绕主题自由创作黑板报和墙饰,在墙面上张贴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或卡通贴纸,并在晨间早读或午休时间为幼儿播放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内容。教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幼儿喜爱卡通图纸的性格特征,激发幼儿探究科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以更直观立体的方式加深幼儿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印象,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其次,营造和谐平等的情感探究环境。教师应基于平等互动原则,为幼儿塑造友好亲切的沟通交流环境。这样,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在科学调研活动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寻找激发幼儿表达欲望的手段和方法,可以采用亲密接触的方式提高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感和认同感,通过抚摸幼儿的头部、背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尽可能用眼神鼓励幼儿勇敢表达自身的想法和需求,从而促使幼儿在温馨有爱的情感环境下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在教学“声音从哪里来”这一章节时,可以引领幼儿回忆周围各类事物以及动物的发声音色和状态,风声、水流声、人说话的声音都能作为其教学的导入内容,继而让学生探究声音得以发出的具体位置,寓教于乐的同时,幼儿不会感觉到任何的学习紧张感,压力也随之削弱。教师通过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导入的方式,可以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从而强化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知力,也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优良习惯,提升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1]

(二)科学教育内容选材于生活

教师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同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利联结,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思维认知能力较为薄弱、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在此基础上,教师的科学教育内容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其理应从以课本知识内容为主转变为理论同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因此,教师把实际生活经验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可以让幼儿对于科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一定改善。首先,教师应尽可能选取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科学教育内容,真正从幼儿生活服务角度出发,将科学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幼儿积累生活中的情感经验,为幼儿创设具体的科学教育情境,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相关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内在构造,并将某个特定物体进行拆解,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动手操作完成物品组装。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在旁边加以指导,及时解答幼儿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从而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其次,教师应选择反映生活常见现象的科学教育内容,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潜藏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现象的感知力,进而调动幼儿探究生活中各种新鲜事物的自主能动性。在科学教育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育内容在课堂上为幼儿展现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并根据幼儿年龄层段有针对性设计科学教育内容。对于年龄层次较低的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观察生活中植物的生长状态、蚂蚁搬家、燃烧的蜡烛等常见科学内容,而年龄层段相对较高的幼儿则可以学习电流、力的作用、雨的形成等常见内容,进而促使幼儿深入了解并掌握生活中各种科学现象的基本原理。例如,教师在教学“影子真有趣”这一章节时,可以引领幼儿对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回看,继而与他们进行互动,一同探究影子产生的主要因素,并组织幼儿展开围绕影子为主的激烈讨论,提出各种问题,便会发出“为什么影子总是跟着我,连在我的脚上?为什么影子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我的左右,有时又消失了”之类的各种疑问。接下来,在教师逐步对幼儿解疑答惑的过程中,谜团一一解开,他们的各种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解决,光源与影子之间的关联大家心里也都有了答案,也能够对光源的远近和方向与影子之间的关联进行明确的了解。由于影子对于幼儿是最容易看见的事物,也较为熟悉,教师在将其与教学内容发生交集时,能够让幼儿易于接受所讲授的教学内容,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科学学科的积极性。[2]

(三)科学教育活动材料从生活中进行选择

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增设科学实验环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选取也至为关键,如果与幼儿的实际生活产生严重脱离,幼儿便难以进行有效的操作,也会影响其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财富的进程。鉴于此状,教师应该选取与幼儿实际生活高度贴切的活动材料,从而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内容,也能够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首先,教师应选取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活动材料,深入发掘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潜在价值和科学原理。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可以结合具体活动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物体的结构特征,从表面层次上寻找物体的差异性,并积极为幼儿展示物体的作用原理,促使幼儿对各种常见物体的科学原理有基本认知,在丰富幼儿视野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技能。其次,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避免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正确看待不同幼儿之间在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引导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逐渐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科学教学活动选取材料的层次性,具体可为幼儿提供成品、半成品以及废旧物品等,鼓励幼儿选择感兴趣的物品进行自主研究,指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和操作技巧完成材料实践活动,促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获得充实的满足感。[3]例如,教师在教学“有趣的溶解”这一章节时,可以从幼儿比较熟悉的身边事物出发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奶粉、盐、白糖”等都可以作为选择的对象,继而引导幼儿对以上材料于水中溶解的变化过程进行观察,从而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让幼儿提出各种关于溶解过程的问题,并自行对问题进行解决。最终便会探究到“奶粉在水里会溶解,把水染成白色;白糖会在水里消失不见”这一结论。以此,强化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例如,在教师传授“沙子变变变”这一章节时,可以从幼儿耳熟能详的沙子来引入教学,并且组织与沙子相关性较高的“沙子的秘密、淘沙、沙画”等实验活动,使幼儿围绕沙子来展开小组讨论,并让幼儿分组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后续教师再进行全方位解答,最终也让幼儿通过实验逐渐获悉到了相关理论内容,如掌握沙子的可塑性、流动性、吸水性等特点,从而让幼儿在教育活动材料偏向于生活化的前提之下进行学习,使得教学任务得以优质完成。[4]

(四)科学教育活动形式化

传统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科学教学尤为枯燥,幼儿难以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学习效率也急速下降。因此,教师应该让教育形式灵活生动化,要以生活化的形式开展教学,增设对幼儿的提问环节,以便辅助幼儿形成全面且深化的理论知识体系。如此,才能提高幼儿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也会永葆对于科学教育的教学热情。例如,教师在种植区开展的“给黄瓜秧搭架子”活动中,可以看见幼儿的学习兴趣浓度尤为高涨。在幼儿对“如何搭架子不容易倒、用什么东西固定才最结实”的探析中,教师并没有进行全面介入,而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度的启发,使得幼儿仅凭自身力量找寻出搭架子的高效措施。除此之外,幼儿对植物的生长和生活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把握,即黄瓜秧是依附在架子上向上生长的规律。从一系列的发问中便不难看出,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用心观察和思考了相关事物,并且探究问题答案的能力也逐渐提升。生活即教育,许多科学知识内容及灵感皆源自于生活,而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更为生活化,也会对幼儿的思维认知层面带来无尽启发。

三、结束语

总之,我们探究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策略尤为必要,不但能增强幼儿对于科学学科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也能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对自然环境事物的感知度,提高学习热情。教师在开展生活化的教育活动中,不但能增进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对幼儿的了解程度,也能让幼儿持续关注自身的教学进程,便于科学教育活动的生活化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应该让自身教学内容、形式等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结,以此推动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陈颖.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J].启迪与智慧(中),2020(8).

[2]王飞飞.浅析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7).

[3]任洁琼.尊重幼儿推动幼儿发展—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研究[J].教育界,2020(32).

[4]洪欣慧.胡心月.方智勤.刘丽君,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0(21).

作者:于战营 单位: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