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实验法运用

幼儿科学实验法运用

1起因“:梳头”风波引发的小实验

一次孩子午休后,照例用梳子给午休的孩子们梳小辫,看着一个个梳好的小辫子,听着一声声童稚的声音说着:“谢谢赵老师。”我的心情好极了。在给乐乐小朋友梳小辫的时候,突然她大叫起来:“老师,刚才怎么了,我的头皮麻了一下?”我对乐乐说:“因为梳子与小朋友的头发相互摩擦,产生了带电现象,所以你的头皮和老师的手都电了一下,有麻的感觉。”我给乐乐简单说明了一下摩擦起电的原理,但看她瞪着大眼睛望着我,知道她并没有真正明白。毕竟对幼儿来说,这种物理现象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心里就在想:我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孩子来体验这样的科学现象呢?当我看到美工角有小朋友剪好的一条条小纸鱼时,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纸鱼游起来了’。”听我说完所有的小朋友都瞪大了眼,然后认真地看我准备实验。我拿了两本书放在两边当支架,将一块玻璃板搁在上面,把剪好的纸鱼放在玻璃板下面,用丝绸在玻璃板上面摩擦,不一会纸鱼便一条条竖在了玻璃板上,孩子们看到,兴奋地叫道:“纸鱼游起来了,真的!”随后,孩子们也摩拳擦掌,抢着要亲自试试,做一回魔术师。我便让他们亲自动手,孩子们自己动手发现纸鱼一条条向玻璃上跳跃,栩栩如生,都很兴奋。趁此机会,我向他们讲述了纸鱼跳跃是因为摩擦生电的道理,并引申解释了乐乐小朋友梳头头皮发麻的原因,孩子们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满脸的兴奋。实验结束了,可孩子们却意犹未尽,“老师,真有趣,真神奇,什么时候再做实验啊?”看着孩子们对实验这么感兴趣,我想,为何不将它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将它运用到教学中,这样既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科学现象,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可是,如何将一个个小实验融进我的教学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2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寻找教育契机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言,寓乐于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玩耍中学习,能够使他们感到快乐,提高兴趣,而且有利于深刻记忆。《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一次自由活动时,一个孩子在吹泡泡,其他孩子都围在那里观看,泡泡晶莹剔透,在阳光照射下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很是让孩子着迷。看到孩子们对泡泡痴迷的眼神,我想,为什么不教他们自己制作泡泡呢?制作方便经济,而且能满足他们爱玩的天性。提供清水、肥皂、洗衣粉、餐洗净、胶水、彩色墨水各种材料,叫孩子自己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混合制作泡泡水。并用制作好的泡泡水来吹泡泡验证是否成功。孩子们兴致很高,不一会就做出各种泡泡水。看着自己做好的泡泡水,孩子们高兴地手舞足蹈,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吹泡泡,吹着吹着孩子们的问题又来了:“老师,为什么你吹的泡泡小,我吹的泡泡大,月月吹的泡泡是彩色的,瑞瑞吹的泡泡是透明的?”所有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儿童向你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使你几乎无法招架。对于一些从来没有思考过、也无从回答的问题,你可能会说:“你真会动脑筋!不过老师也不知道,下次老师查了书再告诉你好吗?”殊不只,儿童的兴趣和问题是情景性的,很容易转移,今天没有得到满足,明天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了。教师因此丧失了一次良好的机遇。对待孩子这么多问题,我一时也没法解释清楚,不过孩子既然是从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为什么不可以带着问题再去做实验呢?这样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可以让实验更具有教育意义,也可以使得孩子在有问题时会尝试动手解决,提高孩子动手和思维能力。于是我们带着几个问题再次进行了实验:(1)为什么吹出来的泡泡大小不一样;(2)为什么泡泡颜色不同。经过实验,孩子们发现,吹泡泡速度快,会吹出小而密集的泡泡,吹动速度慢。会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在泡泡水中加入适量的彩色墨水,可以吹出不同颜色的泡泡。在这次实验后,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心应手地吹出各色的泡泡,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从教学目标出发,利用小实验辅助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及结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大班下学期主题二科学放大镜中教学活动之“什么东西不见了”,活动目标是让幼儿知道有些物体能溶于水,知道无图的融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为了让幼儿更形象地理解,我组织了小实验,为每个幼儿提供三只小碗、一只食勺,每组三种实验材料(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实验前先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面糖、砂糖、方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知道幼儿从上述三种糖中各取少许,分别放在自己的三个小碗中,再让幼儿取一种糖分别放在两个碗中,一个加凉开水,一个加温开水。通过实验,幼儿得出结论: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融化的越快,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融化得快,懂得了物体的溶解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有关。教学四活动“猴子捞月亮”中,教学目标是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多数幼儿不理解,为此组织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就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4家园携手,共掀实验热潮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的有效互动,能够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巩固和发展,也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1)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家园沟通工作。教师与家长两者之间需要抓住的关键词就是沟通,只有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取得家长的理解并达成教育共识,支持并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真正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我通过宣传栏、家长委员会、家园联系手册、网站、电子邮件、班级博客向家长们介绍科学小实验,有时需要他们准备一些材料,有时需要他们帮着宝宝在家共同实验,有时他们也会给我一些好的建议。慢慢地,家长们也迷上了小实验,隔三差五地就要和老师交流一番。(2)挖掘和开发家园合作资源,建立平行性的家园互动平台。把每个家长的特长作为家园合作教育的重要资源,及时吸纳到教育活动中,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性,让家长成为园本课程的一分子。我们开展了“让家长走进幼儿园”的开放互动活动。睿睿的爸爸是高中物理老师,有时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我都会邀请他来帮小朋友演示实验,而他每次都欣然前往,活动结束后都会感慨:“和孩子们在一起,时间过得真快,当幼儿园的老师真是幸福!”#p#分页标题#e#

5教师在组织科学实验时的指导要点

(1)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和充足的时间,以保证儿童反复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判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2)积极引导,鼓励儿童主动参与活动,让他们积极地去动手操作、去观察、去思考,教师一般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实验活动中,除去必要的演示实验外,不要多干预幼儿的实验过程。(3)引导儿童通过观察,注意实验材料、方法及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和实验对象的差别,必须让儿童明确现在做什么实验,知道简单的器材,能运用提供的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并注意实验的结果,在儿童的知识经验可以接受的基础上,及时给予提示,对实验方法给予适当指导。(4)引导儿童认真观察过程和结果,并指导儿童使用工具和材料,学习操作技能,注意安全事宜。如“磁铁”实验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让儿童用磁铁分别接触每件物品,区别出铁制品和非铁品;设法把非铁制品也吸起来,如在纸船上别针,纸船就被磁铁吸住了。(5)运用适当语言引导儿童理解科学实验揭示的关系,并鼓励儿童用语言表达、交流实验过程、方法、结果,用各种方法记录实验结果。科学实验法能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儿童探索科学的兴趣,由于儿童亲自参与实验,符合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的年龄特点,操作实验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引起兴趣,激发学科学的内部动机,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儿童在操作过程中,既学习了简单的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了观察分析能力,使一些抽象的科学现象变得很直观,很形象。弥补了在自然条件下观察的不足,有益于儿童的思考、发展、细致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培养科学兴趣。总之,实验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