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论文范例

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论文范文1

(一)幼儿家长对德育不重视

在传统教育观念及升学、就业压力影响下,家长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思想,幼儿德育观念淡薄忽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

(二)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绝大多数幼儿园和家庭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甚至个别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的管教问题上存在矛盾。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沟通、协调、配合不足,使得幼儿德育工作缺乏连续性。

(三)社会消极心理因素负面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对幼儿德育工作缺乏广泛的支持,社会幼儿德育氛围不够浓厚,社会群体对幼儿德育态度淡漠等。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创造良好的幼儿德育环境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社家园联动“三位一体”幼儿德育体系,形成园内教育主导、家庭积极配合、家园密切联系、社会广泛支持的幼儿德育新格局。

(一)加强幼教队伍建设,创新幼儿德育方法,强化幼儿品德教育

要合理调整幼教队伍的结构设置,加快提高幼教队伍内在素质。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刚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以园本教育为主,开展多元化、有针对性的幼儿教师培训,强化幼儿德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提升业务素养,促进幼教队伍专业化成长。要以幼儿社会化培养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品德教育。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日常教育与情景体验相结合,耐心细致说教与合理强制管教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幼儿德育载体,注重幼儿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要建立健全幼儿品德教育奖励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广大幼教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幼儿品德教育工作,激发幼儿德育工作内动力。

(二)紧密家园沟通配合,增强家长德育观念,保持德育连续性

要建立健全家园沟通协调长效机制。新《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家长会、定期家访、开展家园活动周等工作措施,增强幼儿园同家庭之间的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主动与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德育任务。要将园内教育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杜绝出现幼儿只在园内受教育,在家里放任自流的现象,使幼儿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得到连续的、同步的品德教育。

(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营造幼儿德育氛围,创造德育大环境

要大力宣传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儿德育工作真正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德智并重,以德为先”的幼儿教育理念,重视社会价值取向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消除社会上对幼儿德育的消极心理因素,营造良好的幼儿德育氛围,努力开创幼儿德育工作新局面,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总结

幼儿园论文范文2

1.1由来。

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劳动力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还要求这些产业工人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劳动者。因此,社会上大规模兴建学校,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发展,然而学校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学场地和设施不足、教师短缺等问题。这种社会背景是导生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些教育问题,英国牧师贝尔和教师兰卡斯特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验和教学改革探索,开创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即导生制。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

1.2特点

。①导生制是采取“教师-导生-其他学生”两级教育传播模式。②导生是教师选拔的班级中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承担教学和成绩评价的任务。③导生制教学通常在导生的指导下进行分组学习,学习小组一般为4-6人组成,学生不仅可以在组内协作学习,还可以在组间开展竞争,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④导生制的教学效率很高,教师能够同时教授上百名甚至更多的学生。

2导生制在幼儿园大班运用的现实意义

2.1有利于保证幼儿的安全。

面对“教师少、幼儿多”的现状,幼儿的安全是老师头上的紧箍咒。导生制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老师减轻一些负担,同时可以将幼儿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为幼儿创设一种安全、自主的心理氛围。对于班里特殊的孩子我们鼓励班里的孩子都来关心照顾她。欣欣是个自闭症的孩子,年龄已经满六岁,但外在行为表现出的心理年龄最多也就一岁左右,是一个生活在自我世界里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刻也不能离开老师的视线,但班里还有其他的孩子,还要组织正常的活动,这时我们就让几个热心的孩子当老师的小助手,有时间就领着欣欣玩,发现欣欣做危险的事情及时制止并告诉老师。

2.2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老师要组织好每一个活动,在大班超额的情况下,集体教学是最多的选择,虽然因材施教一直是我们理想的教学方法,但理想总会在现实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幼儿多也给班级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如幼儿间的冲突增多,纠纷增多,老师每天在应对这些琐事时忙得焦头烂额。导生制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减轻这些问题,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学着帮助教师管理班级。在一些活动中我们也采取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的组长全面负责本小组的活动开展情况。多了许多个助手,既提高了活动效率,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互动中共同提高。

2.3有利于减少班级中的消极等待现象。

在小组长的帮助下,班级中的各项活动更加有序地进行,减少了许多消极等待现象。又到了喝奶时间,如果大家都排队去拿,需要他们都放下手里的“工作”。五十多个孩子排的队伍会很长,前面的急切地等着拿奶,而后面则相互聊天或推搡,前进缓慢。如果每桌选一名“小组长”负责为大家拿奶,其他孩子继续自己的“工作”,八九个小组长,不需要排队,每人取6盒奶分发给自己桌的小伙伴,分奶时间大大缩短。

2.4有助于幼儿班级责任感的培养。

对于每个“导生”———小组长,老师首先明确他的职责和服务对象,要做什么,怎么做,然后根据他的“工作”情况及时反馈,指导和改进“工作”。例如“饮水小组长”要及时提醒没有喝水的孩子按时喝水;“椅子小组长”负责监督提醒小伙伴们起立后及时把小椅子推进桌子底下等。在“导生”工作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班里工作井然有序,就像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唱到的一样“小桌子谁擦的?小椅子谁摆的?一排排手绢谁洗的,一件一件好事谁做的?你不说呀我不说,你不说呀我不说,大家看了,笑呵呵!你不说呀我不说,你不说呀我不说,幼儿园里好事多,好事多!”孩子们越来越像班级的小主人啦!

2.5有助于幼儿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能力的提高。

在做的过程中锻炼了幼儿的自我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增强了幼儿的班级责任感和凝聚力,争做班级小主人。每当有小朋友摔倒受伤时,总会有那么多孩子帮着扶起,帮忙找老师和不停地安慰受伤的孩子;当老师需要帮助时,孩子总会义不容辞地伸出稚嫩的小手,爱心可贵呀!

3幼儿园大班“导生”的选择与职责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的限制,我们将幼儿园导生的职责简化。根据幼儿年龄大小、男女比例、能力强弱等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其分为六人一组,选择组内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当本小组的导生,负责本小组内的一些简单事情,以及在一些操作活动中帮助老师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孩子。一旦幼儿被“任命”为导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老师”或“小组长”或“小助手”,他们会感觉无比神圣和光荣,所以会“尽职尽责”地完成老师交代的各项任务。但也有些小组长因陶醉于自己的活动,或因为“业务不甚熟练”,而常常忘记自己的职责。为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我们在活动室的醒目位置设计了“我是小组长”墙饰,内容包括一张所有小组长的集体合影和小组长要做的事。从早上入园到晚上离园,小组长在老师和墙饰的提示下,顺利而又积极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为鼓励小组长的工作,我们每周评选一次“最棒小组长”,对表现积极,认真履行职责的小组长给以表扬。在第一批导生的带动下,幼儿之间互相学习,会有更多幼儿学做导生,争做导生,出现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导生不是“终身制”,第一批导生“任期”较长,一个月左右,让幼儿清晰地明白导生要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21天养成一个习惯。导生要不断练习巩固自己要做的工作,对其他幼儿来说也是一种观察学习的过程。但为了给每个幼儿体验锻炼的机会,其他五个幼儿每人“任职”两周,这样一学期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为了得到这一“神圣职位”,个别随意自由散漫的孩子都会自觉约束自己的不好行为,努力争取大家的支持,并愿意为大家服务。在帮助老师的同时,这些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大的锻炼和提升。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负责某一专项任务的导生。昊宇是个非常热心,但自控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我们选他做我们的“书包小组长”,督促和帮助小朋友摆放书包。自从“上岗”的第一天,我们再也看不到他和小朋友之间频发的“战争”,而是看到他认认真真地整理大家的书包。每天小书包都排得整整齐齐。小伙伴们对他投来越来越多赞许的目光。

4小结

幼儿园论文范文3

(一)主题墙饰缺少统筹,随意性强

幼儿园的创设环境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主题墙创设作为幼儿园创设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存在着不足。首先,主题墙的墙饰缺少统筹规划,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随意性太强,没有从全局出发。主题墙的设计在保证与教育活动相适应的前提下,还应该注重去宏观掌握,不能太过分散不成一体。而现在幼儿园主题墙创设就太过随意,没有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全面考虑,整体上把握主题墙饰的设计。

(二)主题墙饰缺少持续性设计

幼儿园在主题墙创设的时候,总是缺少持续性。主题墙的设计关系到能否吸引幼儿学习与娱乐身心的兴趣,因而设计不能显得固定与死板。主题墙的设计缺少阶段性的设计与变换,教师在课程准备的时候,可能某一个阶段的内容能够连贯表现出来,可是这些也只能让幼儿学习比较单一的东西,缺少变化,不能丰富幼儿的思维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教师进行主题内容讲解的方式是以提供图片的形式供幼儿观看为主导的,这样或许会因为图片的设计漂亮形成亮点,但却不能实质地提供具体的东西让幼儿收获知识。而在具体的主体开展过程中,又往往忽视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与认知特点,将主题墙设置成了不会变化的墙,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中学习。另外,主题墙创设活动一旦结束,教师就把“主题墙饰”的创设活动当做已经过去的东西匆匆略过,没有体现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三)主题墙饰设计单一,教师主导性过强

主题墙饰在设计的过程中,容易陷入设计单一的困境。教师的主导性过强,幼儿与家长反倒只是参与的角色,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无法得到体现。这样就不利于幼儿与教师、家长之间更好地交流与互动,从而将幼儿的参与流于形式。主题墙饰的主题单一,就不利于幼儿从中学习更丰富的内容,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解决幼儿园主题墙创设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主题墙创设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规划

每个班级都设有自己的主题墙,将主题墙饰分为两个板块:上板块和下板块。上板块就是上位墙饰,这一板块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内容作品等的展示和具体的主题内容的介绍;而下板块也就是下位墙饰,主要是师生之间互动使用的,可以设置一些互帮互助墙、探索之旅墙以及各个区域墙等具体的墙饰,让幼儿在不同的墙饰环境下自己动手,实现幼儿之间实质上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达到了环境与幼儿之间交流的目的。这两个板块中,上位墙饰是偏于固定的,而下位墙饰是需要随时变换的。在不同的时刻,下位墙饰就需要随时跟着变换更改。比如,按照不同的节日或季节进行主题内容的调整就是其中的表现形式,具体的节日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节日之时,我们在感受节日的同时,对相关节日的知识进行收集增加幼儿的课外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另外,主题墙的创设需有明确的要求,必须将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发展的内容包括进去,使得幼儿可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主题墙创设需随时变化,保证阶段性设计

主题墙的创设需要随时变化的,不能太固定,这样无法给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主题墙的创设需要与幼儿所需要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相适应相协调,体现幼儿在环境设计中的主动性。环境创设需紧跟时代的变换脚步,随着主题的不断变化而随之不断地调整变化。首先,随着幼儿的兴趣而变化;由于主题墙的创设还需要幼儿的参与,并非教师独立去完成,所以就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散与开拓。这其中,教师就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具体动手与操作情况,了解并掌握幼儿的兴趣点。然后在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兴趣的平台。幼儿在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引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使得幼儿愿意主动去操作,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随着设计的具体课程安排的展开而变化;通过课程的展开,与教学课程主题相结合,紧密配合主题进行主题墙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前期准备之时主要是介绍课程并进行资料的收集。课程进行的时候则是对幼儿作品进行展示设计主题墙,要密切把握幼儿学习的内容,将活动的设定与幼儿所学的东西保持一致。通过主题墙的设计来实现幼儿课程的前期准备、后期总结的效果,从而提高幼儿在此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三)主题墙创设以引导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论文范文4

幼儿舞蹈教学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它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在节奏、动作以及娱乐中提高了模仿的能力,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得到加深。第二,舞蹈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当众表演的锻炼,很多幼儿渐渐克服本身内向的性格,增强了自信心,也开阔了眼界。第三,舞蹈教学有助于幼儿健康发育、塑造良好体形以及提升整体气质,舞蹈有促进幼儿骨骼发育、帮助消化等作用,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第四,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一般都是结合经典童话故事和典故进行的,潜移默化中使幼儿接受并热爱美好事物,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使他们渐渐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绥化市幼儿园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幼儿舞蹈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对幼儿园舞蹈教育目标的认识上,有许多教师认为就是为了参加舞蹈考级或比赛,可见在实际的幼儿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幼儿舞蹈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没有深刻认识到幼儿舞蹈教学的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只是一味地鼓励幼儿参加考级或比赛,忽略了对幼儿人格、身心健康的培养。

(二)幼儿舞蹈教学途径单一

在绥化市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以课堂教授形式为主进行舞蹈教学;只有少数教师会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舞蹈教学,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和使用电化教学的模式进行舞蹈教学的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大部分舞蹈教师受限于课堂教学,和其他课程并没有差别,发挥不出舞蹈教学的特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他们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舞蹈教学,不同水平的幼儿并没有选择的机会,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幼儿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幼儿舞蹈教学的设备较差

在舞蹈教学设备的调查中,10%的教师所在的班级有电子琴或钢琴,3.3%的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电视,83.3%的教师所在班级有录音机;而只有3.3%的班级在舞蹈教学课中有多媒体的使用。专业化舞蹈教学设备的缺乏使得舞蹈教师在授课时受到局限,幼儿对舞蹈课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幼儿舞蹈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对幼儿舞蹈教师的调查发现,绥化市幼儿舞蹈教师在学历方面,37%的教师是本科学历,43%的教师是专科学历,还有20%的教师是中专及以下学历。因此,绥化市幼儿舞蹈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有很大上升的空间。教师的专业构成比例如下:56.7%的教师是幼教专业毕业的,而舞蹈专业的教师占30%,另外,13.3%的教师是其他专业毕业的,其中部分幼教专业的教师在工作后参加了舞蹈专业的继续教育。因此,绥化市的幼儿舞蹈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绥化市幼儿园很多舞蹈教师都是外聘的,他们即使经过专业的舞蹈教育和训练,但在幼儿教育和幼儿心理等方面和专业幼教教师还有一定的差异。

三、提升绥化市幼儿园舞蹈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幼儿舞蹈教学的目标

舞蹈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幼儿舞蹈教学的目标,舞蹈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更是为了幼儿的健康发展,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教师不应该只从考级、比赛的出发点去进行舞蹈教学,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要注意观察不同幼儿的兴趣方向,针对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等因素,给幼儿选择不同的艺术类别,让他们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天赋。另外,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将重点放在幼儿舞蹈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上。

(二)多种途径开展幼儿舞蹈教学

在幼儿园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教学,避免单一的方式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舞蹈欣赏、舞蹈示范、音乐欣赏、模仿和想象、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运用,让幼儿的大脑高度集中来支配自己的身体,表达丰富的动作和情感,集体舞中各种队形的变化也帮助幼儿提高记忆力。例如在幼儿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听到节奏明快的音乐会随之舞动的天性,在唱到“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地抱抱我”这句歌词时,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表情和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出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使幼儿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

(三)改善幼儿舞蹈的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园应提高对幼儿舞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教学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幼儿园自身应该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出舞蹈气氛,利用吃饭、课间娱乐、午睡后等时间为幼儿播放音乐,有条件的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经常为幼儿播放舞蹈类的视频,在生活中随时去引导、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幼儿园还可以设置专门的舞蹈区域,通过增加对不同风格舞蹈服饰、道具的投放等,鼓励幼儿穿上自己喜欢的舞蹈服饰,大胆自由地表演快乐的舞蹈,给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四)加强幼儿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

幼儿园论文范文5

一、首先要彻底摒弃“小学化”倾向,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近几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一些农村,特别是在一些农村民办私立幼儿园,这种现象可以说是越演越烈,三岁多的孩子,每天学习拼音、汉字和数学,游戏活动的时间完全被剥夺了。面对如此现状,我深感痛心。所以,我呼吁: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走在幼教改革的前沿阵地,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彻底摒弃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坚决杜绝“小学化”倾向,把游戏活动的时间归还给幼儿。并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其次,课前教师要备课充分,要提前预设材料,准备充分,为指导游戏做好必要的前提条件。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幼儿的游戏活动材料存在于农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颗小石子、一枚杏核、一粒豌豆、几片大小不同的落叶、废旧的易拉罐、牛奶箱都是她们游戏的材料,是孩子眼中的“宝贝”,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玩起来饶有兴趣,不知疲倦。

二、充分挖掘农村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室内外游戏环境

大自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游戏材料,像丝瓜藤、胶泥、沙土、麦秆、杏核、小石子等,这些东西天然、无毒、无菌,孩子们可以用丝瓜藤做跳绳、用小碗蒸沙土馒头、摔胶泥、弹杏核和编织麦秆等,从中获得无穷的游戏乐趣。我们可以从大自然采摘植物的叶子教孩子做树叶标本,做树叶拓印画,或用树叶粘出老鼠、粮仓、小天鹅等各种造型奇异的实物,用于布置室内外环境。用植物的果实布置主题墙。如在《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在枝头挂上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紫色的“葡萄”和橘黄色的“柿子”。树下几只小刺猬忙着背果子,小动物们有的推车、有的提篮、有的爬树,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为幼儿呈现了秋天果园的美丽景色。用植物的种子创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区角游戏。如在种植角,可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红豆、花生、玉米、小麦、蚕豆等,把它们种在装有泥土的废旧饮料瓶中,浇上水,观察他们发芽、生长。我们还可以把种子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进行种子粘贴画活动。大自然是天然的游戏场所,农村幼儿园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确保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比如,在春天,可带幼儿到田野地头去看油菜花开了,去挖野菜,到草地上放风筝;夏天,可以带孩子们在院子里捕蝴蝶、捉蜻蜓、挖蚯蚓、听蝉鸣;秋天,可以带幼儿去果园摘葡萄、到田野里捡稻穗、收集落叶做标本;冬天,带幼儿到校园里堆雪人、打雪仗。我想,这些游戏活动和农村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一定是幼儿既熟悉又特别感兴趣的事情。

三、利用农村废旧物品开展游戏活动

我们还可以动员家长和幼儿收集各种废旧物品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材料,如生活中的瓶瓶罐罐、龟壳、毛线、蛋壳、轮胎、旧纯净水桶等。可以利用废旧毛线,做传统的翻绳游戏。在废旧的轮胎上刷上各种颜色的油漆,小朋友用它可以玩滚、钻、爬、跳的游戏。用谷壳做沙包填充料,用鸡毛做成毽子,这些玩具既实用又漂亮,孩子们百玩不厌。

四、巧用民间传统游戏开展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中国有许多民间传统的游戏活动,极具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它具有简便性、实用性和随意性的特点,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给我们祖辈父辈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因为民间传统游戏不受人数、时间、地点、材料的限制,也应成为农村幼儿园选择游戏的活动之一。如《翻绳》游戏、《推小车》《炒黄豆》等。《推小车》只要两个幼儿一个扮小车,另一个扮推车的人,就可以玩起来,不需任何游戏材料。在这些传统的民间游戏活动组织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本年龄段的幼儿,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氛围,让幼儿无拘无束地游戏,从游戏中获得满足。总之,只要我们广大农村幼教工作者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充分利用农村有利乡土资源,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实践,就能把农村幼儿游戏活动带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让农村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作者:张玉 单位:沛县大屯镇中心幼儿园

第二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实施探析

一、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

1.区域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儿童的快乐成长

幼儿学习的方式与成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幼儿以生活经验的积累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各种感官的有效调动作为主要的学习形式,以感官的有效参与来提升能力、增长智力。区域游戏活动更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接触,以及与各个玩伴的互动,真切地感受到不同角色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快乐成长。

2.区域活动的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开展区域活动都与诸多的因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包括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背景、教师具备的儿童观、活动室相关空间的设置情况、区域材料的提供情况、教师的指导等许多的因素。一些幼儿教师为了搞好区域活动,经常动员家人,将一些废旧的物品,共同制作区域活动要用到的器具。与此同时,还鼓励幼儿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区域活动的用具收集与制作上。这样的措施使区域活动的用具和材料变得极其丰富,并且这些用具的选择与制作使乡土特色更加地突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在活动中观察儿童的能力与意识不断的增强,通过活动过程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发现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在此活动的开展中教师撰写区域活动的案例能力,以及分析案例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些都对教师专业成长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

1.加强相关的理论学习

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都是以集体教学的形式为主体的,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缺乏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和儿童观。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引导广大的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要让广大教师充分地认识到搞好区域活动的价值和作用,认识区域活动开展的现实意义。加强教师培训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要加强教师有关区域活动的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区域活动的实践,以此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

2.以教师的互助交流促进活动的有效实施

要实施好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在重视对教师个体培训与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区域活动开展的现场观摩活动,经常搞一些观察案例的交流、讨论活动,及时地组织集体的研究与讨论,并且引导教师依靠集体的合作探寻解决这些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探索区域活动开展的热情,调动起教师实施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之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在合交流作中教师也提升了开展区域活动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

三、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幼儿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承认,现阶段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施情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相关问题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刘丽翠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一幼儿园

第三篇: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应用

一、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的意义

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是要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幼儿在小时候对于未知的世界和领域都有着比较强烈的好奇,但是,因为家长的知识能力有限度,还有幼师在讲解的时候因为语言表达和幼儿的知识储备有限,所以,不能让孩子清晰地明白。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能培养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幼儿对于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游戏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措施

1.观察类游戏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

科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观察生活的能力,所以,老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如,老师让幼儿仔细观察生活中带近视镜和老花镜的人在带上眼镜以后眼睛有什么样的变化,孩子在观察的时候发现,带老花镜的人眼睛看起来格外大,但是近视镜的人眼睛看起来比较小,老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家里的放大镜带到幼儿园观察一下,在距离不一样的情况下有哪些变化,可以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让幼儿把自己小组的变化总结出来,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让幼儿的活动顺利开展,寓教于乐。

2.实践类游戏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很好奇,比如,幼儿对于彩虹的形成很好奇,那么,老师在活动中带领学生探究彩虹的形成,老师先告诉学生如果谁能看见彩虹就说明他是一个幸运的孩子,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幸运的孩子,所以,要给幼儿创设彩虹。在幼儿好奇下幼师在阳光充足的下午,拿一盆水,调整镜子的角度,把光影呈现在白纸上面就能够看见彩虹,孩子感觉很兴奋,幼师让孩子自己调整角度创设彩虹,同时,给孩子讲解彩虹形成的原理,让孩子回家给家庭成员创设彩虹,带去祝愿。

三、总结

幼儿科学活动让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的趣味性增强。通过观察类游戏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实践类游戏培养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学习方法相互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作者:米德格布仁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塔秀乡中心小学

第四篇: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优化策略探究

一、优化教师素养结构

教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如何上好一堂教学活动课,亦或说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教师起了最关键的作用。那么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教师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观应该是以幼儿为本为出发点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而非只关注结果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宗麟先生指出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是作为幼儿教师应挖掘音乐教育价值。例如:中班歌唱活动《小鼓手》,第一课时(20分钟左右),重在引导幼儿感知作品,理解歌词含义。

(二)提升教师自身音乐教学能力

在树立了良好的教育观念的同时,教师自身的音乐教学素质和音乐修养也是导致音乐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中班阶段,幼儿以模仿唱为主。若教师的演唱水平较高的话,建议可以多采用亲身范唱。因为教师现场演唱比较直观,也可以即兴表演,能让幼儿和教师产生互动与交流,激发他们模仿的欲望,感染幼儿。除了模仿教师的范唱,也可以让幼儿模仿教师动作,或是能自己随意发挥想象,创编简单的动作辅助歌唱。通过律动的表演,如模仿小动物、工人劳作的样子等等,让幼儿动起来,既能理解词义,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例如歌曲:《孔雀》《小海军》《理发店》等。通过故事的导入,使教学活动富有生活情境,增强趣味性。

二、优化幼儿园歌曲选材

(一)合理把握音乐作品调式调性

3-4岁儿童的自然音域在d1-g1(即C调的2-5),4-5岁儿童的自然音域在c1-b1(即C调的1-7),5-6岁儿童的自然音域在c1-c2(即C调的1-i),这是他们唱起来最舒服和轻松的音域。每一首儿童歌曲都有固定的调式调性,这是编者在谱曲时按音乐审美角度设定的调式,然而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幼儿的接纳性。应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稍作更改,并关注到曲调是否优美、动听或是诙谐、欢快,节奏鲜明等。

(二)音乐作品的内容材料应多元化

教师可以多关注幼儿配乐故事朗诵、经典童谣诵读,充分利用这类素材中的元素,加以改编成为特殊的歌曲演唱教材。例如:《四季儿歌》《唐老鸭快乐童谣》《花仙子童谣》等等。从幼儿生活中相关的一些经验来看,幼儿对于动画片中的歌曲都十分感兴趣,每次播放都会跟着哼,有的还手舞足蹈。哼唱这些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都是幼儿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欲望和需要。结合幼儿最感兴趣的动画片、动漫人物出发,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巧虎》《虹猫蓝兔七侠传》等等。这些关于小动物、有故事情节的幼儿歌曲,往往能激发幼儿演唱的积极性。

(三)音乐作品的选择应发挥创造性

对于作品的选择开放性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要联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给他们发挥创造力的平台。选用一些可以继续创编的歌曲题材,例如小班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中班歌曲《小朋友想一想》,“(问)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答)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只需要抓住某一动物的主要特征,就可以进行创编活动。让幼儿一起参与改编歌词,是激发他们兴趣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加深他们对歌曲的感知程度,丰富了歌曲的演唱表达。

三、优化教学活动

(一)重视幼儿歌唱意识的培养

在开展歌唱活动时,对于儿童的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发育也得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而歌唱活动区别于韵律、打击乐活动,歌唱需要掌握一定科学的方法。提出重视培养歌唱的意识,是要求幼儿一种进入演唱的基本状态。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坐姿、面部表情;吸呼气、咬字吐字;区别说话的声音;换气、停顿旋律性的表达以及音准、节奏感的掌握。只有做到这些,幼儿才能有较好的声音状态来演唱歌曲,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演唱中,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但绝不是提倡单一、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将演唱的方式技巧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快乐的歌唱,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幼儿音乐修养的熏陶。

(二)关注幼儿歌唱前的准备状态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一般采用游戏法根据歌词内容导入一个情景,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化,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能是盲目地,一味地让孩子玩,而忽略对演唱的方法。如提示:让老师看清楚你们大大的眼睛,有没有露出自己的大白牙等等,强调一个演唱的状态。发声曲:1.问好上下行音阶(小朋友们好张老师你好)2.动物的叫声(强调先从开口音开始,再到闭口音)3.吹泡泡(练习吸气)用WO的声音模仿吹泡泡。歌唱活动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教会幼儿唱一首歌,而是一种能力,是他们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歌曲的演唱建立在气息的运用和声音的表达上,对于发声位置,方式方法都有一定的科学要求。

作者:张笑村 单位: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第五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优化途径探索

一、实施适时的直接性指导

《指南》中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教师应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挖掘区域活动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主动引导,抓住时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幼儿遇到一些技巧困难时,教师可适时性指导。如,在中班进行区域活动“给礼物打蝴蝶结”中,每个孩子都存在着思维差异,有的孩子没办法按照教师操作的掌握打蝴蝶结的技巧,这就需要教师适时性地指导学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学生逐渐掌握这一技巧,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学习和游戏的需求。在这种自然状态中,教师的指导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获得更多的活动体验。

二、实施适中的间接性指导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每当过早地教会幼儿应该学会的东西,而不给他们自我发现的机会,这样就抑制了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为幼儿进行适中性指导,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来,指导幼儿自主发现、思考、实践、探索。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如何做的?”等问题,扩展幼儿的思维。教师也可以通过幼儿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来进行适中性指导。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看到其他人玩的很有趣就会吸引自身的兴趣,从一开始的观看到融入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以“一带一”的形式带动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实施适宜的观察性指导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适宜性指导十分重要。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内容,满足幼儿游戏和学习的需求。教师在设计《幼儿进区登记表》时,就引导学生在进区前在表中填写自己的号码,这样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兴趣和活动的实际情况。

四、实施适体的差异性指导

《指南》中提出:“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性格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身的潜能,并使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性格差异,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引导幼儿,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让幼儿逐渐提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幼儿结束游戏之后,应与幼儿的特点相结合,进行反馈性指导。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提问,充分调动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想出各种玩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五、实施适度的评价性指导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知识,而在于引导、鼓励和支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发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进步。如发现幼儿的新想法、新创意时,应该鼓励表扬学生,正面的评价会让学生逐渐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评价“公共汽车站”的创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活动,许多孩子争着为教师展览自己搭的部分,教师应给予这些孩子积极的表扬和鼓励,也可以将他们的成果拍成照片在班级进行展览,这样做满足了幼儿的需求,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六、总结

幼儿园论文范文6

采用这样的背诵方法,可以转枯燥于兴趣之中,变机械于娱乐之内。幼儿本来就是聪明的,几个过场下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背诵任务,甚至朗朗成诵,抑扬顿挫。而且,他们学得兴味盎然,学得乐此不疲,没有一点点被动,没有丝毫的思想压力。最关键的是,他们爱学爱背,养成了爱学的习惯,学得积极快乐,学得生机勃勃。

二、七嘴八舌锻炼语言能力

让幼儿认识消防,增强防火意识的时候,我是这样开展讨论的。我先提出问题:“大家讨论一下,火灾是怎样发生的。”幼儿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幼儿讨论结束后,我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幼儿甲说:“电气火灾,通常是家用电器自燃,或者电线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造成的。还有就是离开家,电器没有及时切除电源。”幼儿乙说:“燃气火灾,一般是忘记关闭燃气阀门,或者在做饭时人不在现场看管。电视上报道过一位老奶奶炒菜,打着火,倒入油,等油热的过程中,老奶奶看电视去了,结果引起大火。”幼儿丙说:“明火火灾,通常是儿童玩火,或者点蜡烛,或者在家中放烟花。在我们小区,每年都有人放烟花着火的事情。”幼儿丁:“化学品火灾,通常是在家中存放汽油,或者打火机被暴晒。一次我坐公共汽车,一位叔叔拎着一桶油要上车。司机阿姨坚决不让他上车,说公交公司刚刚开过会,严禁携带油脂类上车。”这样,幼儿自由讨论,对语言、思维的发展非常有利。

三、利用信息技术制造精美的课件

学习任何知识都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以避免教学活动干瘪枯燥、了无趣味。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奇思妙想,借助课件,寓教于乐,利用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优势,让幼儿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画面美丽,场景活泼,为幼儿营造了如临其境的情感氛围,带来了其乐融融的感觉,使得幼儿的感官随时保持兴奋状态。而且,信息技术打造了特定情境,开启了幼儿智慧的大门,让他们的思想能够展翅翱翔。学习活动中,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表象冲击着幼儿的眼球,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得幼儿能够感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并和信息技术播放的内容融为一体,就能让幼儿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学习。如教学“认图形”时,传统的教学就是一支笔,一张嘴,上面教师口干舌燥,下面幼儿窃窃私语或者心不在焉云游天外,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只能是徒劳无功或者是事倍功半。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制造精美的课件,使图形翩翩起舞,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变换着颜色。配合优美动听的声音效果,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一个个活泼可爱,展翅“飞来”,展示在了屏幕,落到幼儿的面前。于是,飞来一个,幼儿就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兴奋不已。随后,屏幕上出现字幕,朗读图形的名称。如果喊对了,幼儿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如果有的幼儿喊错了,就害羞地笑起来,不过,就更加认真了。接着,教师可播放其他视频。一会儿车轮飞转,幼儿抢答“圆形”;火车呼啸而过,幼儿惊呼“长方形”;一会儿,出现一本书,幼儿喊“长方形”;一会儿出现一个衣服架,幼儿说“三角形”。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这时,教师可让幼儿根据记忆回答刚才看到的图形都有哪些。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群情踊跃。此外,简单的图形拼组出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不仅使幼儿觉得既新鲜又好奇,还为巩固练习时的拼组图形做好了铺垫。

四、学习科学要重视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生活是知识、科学之本。教学当中,二者形影相随,须臾难离。对生活进行分析,就是对心的修养与反思,对真理的揣摩,对问题的思考。其中,最关键的是问题意识。对于幼儿来说,就是要有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能够主动思考的习惯。这是提高成绩的前提。幼儿园的孩子对于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喜欢提出问题,总是想知道一个为什么。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幼儿提出了问题,不要马上给予解决,而是诱导他们自己去分析,这样就能由一个问题产生另外一个问题。慢慢地,幼儿的思维就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五、培养幼儿的开拓创新能力

学习要讲方法,要明确最终目的。当然,接受新知识、温故知新是主要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重中之重。不具备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好学精神,就学不好任何新知识,即使学习任何东西也会敷衍了事、知难而退。在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多观察幼儿,并关心他们,让他们表现出自己的特长,发现优秀的好苗子。慧人慧语有言:“先要求最不同,再要求最出色。”这句话表达了在社会上,人才济济,而社会需要有个性的人才,欢迎有个性的人才。因为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人非常稀少,因此难能可贵。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对有潜力的幼儿进行独立的打造,鼓励他们不被传统思想束缚。对于有特殊潜质的幼儿,教师都要适当加大学习的难度,使之百炼成钢,脱颖而出。虽然,他们不一定出现优秀的文学家或者科学家,但是胜任一般的责任是绰绰有余的。

六、结语

幼儿园论文范文7

1.1色彩

儿童天真活拨,朝气蓬勃。愉快、明朗、积极向上的艺术效果是幼儿园设计者必须追求的构思。“色彩和谐统一的关键最终在于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启示和激发,这是内在需要的指导原则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环境对人的情绪、智力、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色彩设计是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相当重要的环节。从孩子第一步迈进园区,最先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是色彩,其次是图像和文字,色彩对幼儿的影响是最直接、快速的。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要素,幼儿园色彩环境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也关乎幼儿园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色彩是光作用于人的视觉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感觉。色彩包含了红橙黄绿蓝靛紫黑白,以及这些颜色之间的混合。色彩是影响感知系统的重要因素。色彩与形状、明暗、肌理等元素相比,更具有直观性、鲜明性、表现力和冲击力。人们随着年龄的变化,生理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而色彩对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变化。大部分儿童喜欢鲜艳明快的颜色,尤其是对比强烈的色彩。因此,在园林空间的色彩设计中,首先要选择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色彩。

1.2材质

触觉的发展是儿童各种感觉发展的基础,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丰富的触觉刺激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育。儿童可以通过触摸来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轻重、软硬、厚薄等发展自己的触觉认知系统。触摸是儿童认知的开始,同时也是儿童动作发展的第一步,通过触摸活动,儿童学会将自己的触觉与视觉相整合,建立起正确的感官系统。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的感官教育,她认为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因为有了感觉和知觉,人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为进行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打下基础。

2幼儿园绿植物选择

(1)由于儿童年龄偏小,好奇心较强,活泼好动

但缺乏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且抵抗力较弱,为安全起见,还须特别注意要避免采用如下植物:有刺激性、有异味或引起过敏反应的植物,如漆树的漆液有刺激性,会使人产生皮肤过敏反应。有毒植物,如黄蝶的植株乳液有毒、夹竹桃植株有毒、凌霄花粉有毒。有刺植物,如刺槐、玫瑰等。给人体呼吸道带来不良作用的植物,如木棉,由于棉絮较多,飘扬时间较长,所以幼儿园中不易采用。易生病虫害及结果的植物,如:垂柳易生病虫害,葡萄的装果落地不卫生,难以清扫。

(2)依据环境特点选择乡土树种。

适地适树要求充分考虑场地自身条件,除应考虑选取易于种植的乡土植物外,还应注重自然与生态相结合,保证生态群落的稳定性。

(3)选择趣味性强、四季变化明显的树种。

叶花果形状奇特,色彩鲜艳,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植物。

(4)选择生命力强,萌发性强的植物。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釆摘花、果、枝、叶玩耍作为游戏的材料是常事。生命力强的植物,受伤后愈合迅速,以便维持景观效果。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规划出一块生物角,可设计成观赏植物的花、叶、果或香味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角,让大自然千姿百态的叶形、叶色,花型、花色,或不同的果实,还有各种奇异树态,如龙爪槐、炮仗花、蒲桃等让孩子们在观赏中增长对植物学的知识,培养兴趣。也培养他们热爱树木、花草的良好习惯。根据场地选择的特点和自然生态情况,可以开辟以蔬菜水果为重要作物的农作物种植角,种植熟悉的西红棉、草莓、辣椒等小作物培育,把动手和趣味融于一体,专门针对培养儿童的动手、认知等,通过作物的生长过程去认知自然,了解自然。绿色植物,不仅能净化室内空气,增添一抹大自然的颜色,又能使人放松、精神愉悦。幼儿园园林环境应充满绿色,清新宜人。绿色的植物能净化空气,使空气变得清新;绿色植物使空气中有益的负离子增加,吸附害健康的尘埃,这对儿童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幼儿园园林设计中,可采取多种绿化手段,尽一切可能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为解除师生精神及视觉疲劳提供条件。

3结语

幼儿园论文范文8

(一)儿童虐待的原因

在我国,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儿童虐待的原因有很多。据一项调查显示,儿童虐待的原因主要包括儿童自身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几个方面。儿童自身原因主要包括儿童不学习、调皮、不听话等;家庭原因则包括家庭矛盾、父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或教养方式、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精神状况异常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儿童虐待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健全、社会成员整体素质偏低等。国外对儿童虐待原因的分析,则主要包括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类型、儿童虐待代际循环、家庭经济地位低下、家庭关系不够稳定、家庭氛围、家庭结构与大小、同伴影响等。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对儿童虐待原因的研究和分析存在较大程度的一致性。

(二)儿童虐待的危害

儿童虐待对儿童的童年期、青春期以及成年期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严重后果。尤其在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暴力不良行为、情绪不良调节、选择能力、注意偏差、结果预期、智力、认知困难、社会适应不良、饮食障碍等心理和行为有着不良影响。儿童虐待对儿童的影响是长期的,会伴随儿童的一生,甚至会影响到受虐儿童对自己后代的教养方式,从而造成儿童虐待的代际循环。另外,儿童虐待还会对被虐待儿童的生理造成影响。国外有研究表明,儿童期受虐的女性中年时患新陈代谢综合征的几率将会增加。同时,也有研究指出,儿童期虐待会改变受虐儿童的基因组合,从而增加青少年反社会行为或青少年犯罪的几率。儿童虐待不仅发生在家庭内部,学校、社会社区内儿童虐待也屡见不鲜。在学校内部,学校对儿童虐待筛选制度的完善、受虐儿童学习投入的增加、教师对其细心的关注以及同伴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等,都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儿童虐待事件的发生或减轻儿童因被虐待而造成的伤害。而幼儿在儿童虐待事件中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因此,幼儿园在儿童虐待预防、干预过程中处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幼儿园在儿童虐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适龄儿童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幼儿园可以看成是儿童的第二个家,儿童每天和教师、同伴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幼儿园、教师、同伴对儿童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同伴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儿童虐待的预防工作主要是从个人—家庭—幼儿园—社区等方面进行,因此,幼儿园在儿童虐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预防作用、替代作用。

(一)预防作用

预防作用是指在儿童未遭受虐待之前,做好一切预防准备,尽量避免儿童虐待事件的发生。预防作用又包括监督作用和引导作用。

1.监督作用

监督作用主要指的是幼儿园对家长的监督,从幼儿园的角度去监督家庭范围内儿童虐待事件的发生。那么,在幼儿园里如何才能做到对儿童虐待事件的监督呢?首先,幼儿园应该建立完整的家校联系手册,做好家园合作,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动态,定期对儿童进行家访,进而对儿童家长、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等作一个简单的评估,并逐一记录在案,以备日后之用。其次,幼儿园应该建立完善的儿童虐待筛查上报制度、对教师进行儿童虐待相关知识的培训,做好对儿童虐待的筛查工作,一经发现儿童虐待现象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做好相应的补救工作。最后,定期对儿童进行情感普查,即让儿童将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不愉快或别扭,以日记的形式呈现,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或定期让儿童画一幅关于家庭成员的家庭画或关于教师同伴的校园画,教师从画中的内容判断儿童是否遭受虐待,从而达到对儿童虐待的筛查作用。

2.引导作用

引导作用是指对于家庭范围内父母或其他照料者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的一种引导。家长的教育、教养方式各式各样,不恰当的教育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儿童遭受虐待,因此对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方式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幼儿园在儿童虐待预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第一,幼儿园要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一方面,可以与家长沟通儿童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增加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做到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向保持一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不同家长的教育教养方式,以便于今后对有不良教育教养方式的家长进行引导干预。第二,定期邀请一些教育专家、优秀家长等给家长做一些教育教养方式的讲座或报告,传递一些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养方式等,改变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纠正家长的不良教育教养方式,从而避免对儿童进行虐待。另外,除以上监督和引导策略外,幼儿园还应该从儿童自身角度出发,开设与儿童虐待相关的课程与活动,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之获得一些预防虐待的应对方式,在遭受虐待之后或即将遭受虐待之前,及时告知身边的家长、老师或同学,从而有效避免遭受虐待。

(二)替代作用

替代作用是指幼儿园替代家庭和儿童福利机构给予儿童相应的保护和心理救助安慰。目前,我国的儿童虐待福利机构设置还不够健全,社会福利惠及的儿童范围相对狭窄。对于那些经常严重虐待儿童的家庭来说,一般性的幼儿园引导和监督已经不起作用,因此幼儿园应起到部分替代作用。替代作用包括生存替代和心理需求替代。

1.生存替代

生存替代是指幼儿园应该承担家庭或儿童福利机构在遭受严重虐待的儿童生命中的部分角色,给其一个生存下去的保护伞,避免一些生理上的二次伤害或者离家出走,以致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幼儿园可以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努力解决遭受虐待儿童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幼儿园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劝说,毕竟家庭是家庭,学校是学校,二者在功能和作用上不能相互混淆。

2.心理需求替代

心理需求替代是指幼儿园应该尽最大努力给予受虐儿童心理上的慰藉。一方面,幼儿园应该营造良好班级和学校氛围,让遭受虐待的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另一方面,幼儿园应该给予遭受虐待的儿童一些心理上的辅导,尽量减轻儿童虐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

三、幼儿园对遭受虐待儿童的干预策略

儿童虐待对于儿童的影响是长期而严重的,但是也有部分儿童虽然遭受了儿童虐待,却依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没有出现异常现象。有研究者对这样的一部分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人的一生中存在着一些保护性因素能够在人们遭受负面生活事件时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减轻或消除负面生活事件的影响。而对于遭受虐待的儿童来说,保护因素主要有个人性格特点、智商、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对虐待的评估、生活满意度、亲子关系、社会支持、信仰、学校投入、心理弹性等。因此,对受虐儿童的干预应从以上保护因素开始入手,增强保护因素的作用,从而减轻或消除儿童虐待的不良影响。不少研究者已经对个人—家庭—社区的干预系统进行了检验,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幼儿园作为儿童生活相对长久的一个地方,幼儿园内部的儿童虐待干预也迫在眉睫。幼儿园在儿童虐待中的干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设幼儿园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定期对受虐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制定出一套家园合作的心理辅导方案。

对受虐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主要有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受虐待相对严重的儿童,利用心理咨询,对其进行一步步的引导和辅导。特别情况下,应移交到心理治疗处进行用药处理。团体心理辅导是经常运用在负面生活事件或灾后心理疏导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通常是具有相同问题的8-12人组成一个新的小团体,根据指导者的要求进行一系列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已经被证实。

2.开设班级温暖一角,改善受虐儿童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有研究已经证实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可以减轻儿童虐待造成的影响。教师应多与受虐儿童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经常给予受虐儿童一些精神上的安慰。如班级经常举办一些集体活动,让受虐儿童参与到集体中去,不断地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不断从教师和同学身上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不断忘却虐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

3.学习结对,提高受虐儿童的学习成绩。

儿童虐待影响儿童的学习表现,一般遭受过儿童虐待的儿童,学习成绩都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受虐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减轻受虐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把受虐儿童与班上成绩较好的同学结成学习对子,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指导下,受虐儿童的成绩会有明显提高。另外,还可以改善受虐儿童的同伴关系,减轻虐待带来的影响。

4.开展亲子活动,改善亲子关系,获得家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