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审美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儿审美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儿审美教育

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摘要:结合钢琴启蒙教育对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本文对目前钢琴启蒙教育中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问题展开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幼儿音乐感知、审美感受和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对策,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钢琴启蒙教育;音乐审美能力

在钢琴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琴童”年龄日渐低幼儿,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幼儿接受钢琴启蒙教育。但实际上在幼儿阶段,钢琴仅仅是音乐教育的媒介,并非注重技艺传授,而是要加强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还要对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展开分析,以便有效开展幼儿的启蒙音乐教育。

一、钢琴启蒙教育对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幼儿阶段,人处在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时期,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情操陶冶,并在艺术修养上得到培养。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包含不同风格、织体、音色和节奏,需要幼儿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体会音乐这种非语义性语言的魅力。因此,需要加强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确保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开展钢琴启蒙教育,幼儿需要学会如何用眼读谱、用手弹琴、用耳辨音、用脚踏板和用脑思考,这一切不仅能够促使幼儿智力得到开发,也能使幼儿充分运用视知觉开展综合性形象思维活动,因此能够加强幼儿对音乐的认知。实践证明,4到6岁为人的最佳听觉期,开展钢琴启蒙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节奏感,引导幼儿完成正确声音观念的建立,深入体会音乐的魅力,因此能够使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培养[1]。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

现阶段,受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幼儿综合教育水平依然较低。而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一些教师难以将钢琴学习与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联系在一起,一味进行钢琴演奏技巧的教授,导致幼儿产生了畏惧心理,无法体会音乐之美。在幼儿园钢琴课程上,部分出身于专业师范学校的教师本身并不精通钢琴,缺乏对钢琴音乐美中自然美的感受,所以无法达到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要求[2]。在教学中,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幼儿强行记住各种音色,使得幼儿只能被动跟随教师节奏完成钢琴训练,无法对音乐美进行有效的感知训练。此外,部分教师在钢琴启蒙教育中尽管认识到需要对幼儿音乐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但是仅仅通过播放优美钢琴曲对幼儿进行教育,未能通过动作、表情等各方面加深幼儿体会。对于幼儿来讲,由于经历有限,单凭听觉是很难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因此,难以达到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阅读全文

幼儿体育游戏设计现状调查

摘要:为了解当前美育视域下幼儿体育游戏设计的现状,自编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针对幼儿园一线幼儿教师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美育知识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对幼儿体育游戏具有的审美特性认识不足;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美育理论基础,但缺乏渗透意识。

关键词:美育;体育游戏;游戏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应当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美育应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并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游戏本身就是审美存在的方式,而幼儿体育游戏是融体、德、美于一体的有效形式,可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黑格尔说过:通过体育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幼儿体育游戏蕴含了丰富的美育内容,是培养幼儿形体美、姿态美、健康美的主要教育途径,是发展幼儿身体之美、线条之美、力量之美的重要载体。幼儿体育游戏中的艺术精神能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和审美体验。为充分了解幼儿体育游戏中美育价值的体现、美育内容的挖掘、美育目标的实现情况,探究当前幼儿体育游戏设计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围绕幼儿园体育游戏设计理念自编问卷,向幼儿园一线幼儿教师发放问卷309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7.1%。最后,采用SPSS22.0对有效答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育教学研究

【摘要】在物质生活得到丰富的现今社会,对于审美人类有了全面的追求,美作为普遍意义中形而上的认知,充分发挥着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学前教育中,对学前儿童的审美培养占有重要地位。从学前阶段培养儿童审美能力,除过对社会文艺发展起到铺垫的贡献以外,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审美能力还是推动社会和谐文明发展的助力。并且,在信息发达的社会中,各式审美流派大量充斥,没得客观存在性角度分析,“美”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由于美存在于人类认知的领域,故而,“美”的存在,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积极意义的影响,可以称之为正确,反之,产生消极意义的,则为错误。如何在幼儿发展初期从各种美学形式中奠定鉴别正确与错误基础,是学前儿童美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幼儿美育教学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于幼儿教学之间的区分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从文字结构上与幼儿教学相似,所表达意义并非一致,本文中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可以笼统的认为是在高校中存在的对学前幼师培养的教学,授教者为高校教师,学习者为高校在校生;幼儿教学可以笼统的的认为是在幼儿园(保育院、幼稚园等)中存在的对幼儿进行的教学,授教者为幼师,学习者为学前儿童。存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学习者主体在理想理论中,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学前教育理论、技能会成为幼儿教学中的授教者主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教学中的幼师,使其在幼儿教学中更加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成熟,在幼儿教育培养中,更为完善的培养幼儿。

二、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美育课程现状

(一)审美课程分布

根据对典型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设进行统计,可以看到全专业各年级开设课程全貌:共开设《学前儿童行为分析》、《声乐基础与儿童演唱技巧》、《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育哲学》(人性美分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教育思想研究》、《幼儿舞蹈与技法》、《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造》(手工)、《舞蹈技能》、《音乐技能声乐》、《儿童感觉综合训练》(略有)、《儿童文学》、《教师语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统计与测量》、《律动与体操》(美感)、《蒙台梭利教学法实训》、《琴法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课程》(道德美感)、《教育原理》(道德美)、《美术技能心理学概论幼儿认知与学习》共23个课程。

阅读全文

谈席勒游戏说与幼儿舞蹈教育游戏化

内容摘要:席勒最早提出关于艺术与游戏之间关系的“游戏说”,即游戏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质,当审美被理解为自由的时候,游戏便成为美的规定。文章以此为基础,明晰“游戏理论”在审美教育上的价值,进而拓展到以幼儿舞蹈教育为出发点展开探讨,认为舞蹈教育应该是一种活的形式,指引幼儿进入游戏追求自由、启发感受。舞蹈教师也应延展自己的感性与理性,在欣赏中创造、在创造中欣赏,引导幼儿的创造性与对美的追求,以及创新意识和适应性。

关键词:席勒“游戏说”幼儿舞蹈

教育西方近代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席勒提出的“游戏”是指人性的“游戏”,它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质。当人们将审美理解为自由的时候,游戏便成为美的规定。艺术应该是自由的、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目的。笔者认为,幼儿舞蹈的整个教育活动应体现“自由游戏”的性质。在游戏状态中,没有认识某种事物的迫切需要,整个身心都处于自由状态,以游戏的态度对待舞蹈。幼儿舞蹈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功能,对培养幼儿肢体创造能力有重要影响,而舞蹈审美的熏陶是丰富幼儿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运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和丰富幼儿个体生命,能使其更加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欲望,并以高度灵敏的创造力为思维和实践等方面提供源头活水。

一、“游戏说”在审美教育上的启示

最早提出“艺术与游戏之间关系”的是席勒,其所处的时代是启蒙运动以及紧随其后的工业革命时代。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他看到现代人人性分裂的现实问题。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指出,只有通过审美教育和在游戏冲动中,人性才能得到完整的实现。正是从席勒开始,审美教育才真正确立其独立的地位。席勒提出的“审美游戏”正是追求让人性恢复到最高层次的道德阶段,从人性出发,探寻美和艺术的可能,为审美教育奠定理论基础。将游戏从毫无意义的行为变成具有哲学内容的概念,深刻影响着西方美学界,其对主体性精神的张扬和对人性的关怀,揭示在审美经验中起重要决定作用的不是对象,而是欣赏主体本身。游戏只是审美教育的出发点。这里的“游戏”不只是自由的游戏,而是审美的游戏。当进行审美教育时,进入游戏,通过想象力自由地进行创造,表达自己的情感,摆脱外在实用目的,无需为生存需求而烦恼,单纯为了行动而行动、为了游戏而游戏时,才能达成从“物质游戏”到“审美游戏”的超越,获得自由与美。

(一)通过游戏,成为懂得欣赏的人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重要活动,其他动物只能通过训练来建立习惯。席勒认为人具有感性驱力和理性驱力,一方面,感性是被动的,这种被动性是一种感受与接受,让人们去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另一方面,理性是主动的,主动培养理性可以成为一个理性思考、具有抽象能力的人,感性则使人透过感官直接或者间接认识这个世界。而游戏是一种统一,让人性的两种驱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展,借用游戏的手段就是追求美,而人与美之间应该通过游戏来互动。游戏消除了一切的强制,当人进入游戏状态时,就完全置身于心中的意象内,虽然在游戏却不自知[1]。席勒提出游戏的价值在于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全神贯注、自得其乐,因此游戏并不是空洞与嬉闹,游戏中蕴含着创造与欣赏,锻炼人的抽象与感受能力,通过游戏把欣赏对象具体化,形成一个具体的情景。在游戏中的人精神极度集中,甚至没有注意到自己正在游戏,仿佛外在事物也被赋予了生命,在有限的世界中开放了无限的可能[2]。这种自由的游戏并不是物质上的玩耍取乐,而是激发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探寻、发散思维与创造。教师可以将游戏作为教育载体,引领幼儿成为学会欣赏美、创造美的人。能够深度地欣赏且能突破既有事物进行创造,学会使用欣赏的眼光就能在这个世界中发现更多美的事物,能更敏锐地感受美、寻找美,对世界充满好奇与热情,激发思维和想象,跟美的事物互动,表现出好奇心和灵活性。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载体,应倡导互动性教学、体验感教学,把趣味与惊喜融入教学中,激发幼儿的感知力、主动性、创造性等,将以刻板规范教学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游戏感知与创造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模式。

阅读全文

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线描画教学

摘要:艺术教育对幼儿终身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线描画由于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更加容易被学龄前儿童接受。本文分析了线描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阐述了线描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

关键词:线描画;幼儿;艺术教育;作用

线描画源于中国传统的白描画,在艺术教育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在绘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就可以通过线描画来简单入手,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和创造想象能力,最终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1线描画教学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1.1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方法。通过绘画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线描画也称之为白描画,就是单纯用线画成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教育中的基本形式。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也是通过审美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线描画教学中,引导幼儿去欣赏美、认识美、创造美,然后逐渐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这些都包含着大量的审美教育行为。在创造思维的激发过程中,就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幼儿每天参与到线描画中,能够逐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线描画教学中,线条不仅是倾诉自身情绪与感觉的方法,还象征着个人的主观情感。线条的变化就能够为人们带来一种形式美,不同的线条表现方式,就会为人们呈现出不同的感觉美。因此线描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就可以让幼儿通过直观感受,来提高审美能力。

1.2培养幼儿创造想象力

阅读全文

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

摘要:针对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幼儿园应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教育,重视幼儿求知欲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审美素养。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阅读;饮食文化;求知欲;审美素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把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语言、社会、健康、科学、艺术等五个方面。针对五大领域,幼儿园教育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阅读是由“看图”逐渐过渡到“识字”的过程,其先决条件并非识字。即使幼儿尚未识字,也可以通过绘本里的图画来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体会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阅读,幼儿可以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认知的发展,提高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水平;幼儿随着故事中出场人物的情绪情感变化或喜或悲,产生移情,丰富情感体验;帮助幼儿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道德品质;增加感性、理性知识,开阔视野,使生活充实而精彩。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方协作,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读物,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让幼儿在阅读中体验愉悦,爱上阅读,一边享受阅读,一边进行思考,在阅读中有所收收获,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成长发展是从自然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最主要的三种因素为:家庭、同伴和幼儿教师。在步入幼儿园之前,幼儿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局限性,所建立的人际关系较为单一,自我中心倾向十分明显。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运动机能急速提高,活动意愿明显增强,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人际交往的对象趋于多样化,人际交往的方式趋于复杂化,而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交往,幼儿园生活恰好能以适当的方式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通过幼儿园生活,幼儿走出家庭的“小圈子”,可以接触到许多的事与物,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社会文化,掌握基本的社会规则秩序,学习穿衣、叠被、吃饭、如厕等基本生活技能,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建立起亲子关系以外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幼儿园集体生活可以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强化幼儿的性别概念、性别意识,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为幼儿提供学习人际交往技能、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自尊心、同情心,促进幼儿分享、互助、合作、谦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基地。

阅读全文

幼儿叙事性美术教育活动新探

【摘要】幼儿时期是幼儿体验生活的美好与培养审美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美术教学活动,能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及叙事性表达能力。本文从引领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作、创设叙事性表达的环境、激发幼儿寻找创作素材、帮助幼儿将生活经验结合美术教育这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活经验与美术活动中叙事性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生活经验;美术活动;美术教育;叙事性表达

随着国内教育制度的改革,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打破了常规理论化教育较为严肃的教学模式,优化了幼儿教育的教学。幼儿教育还处于启蒙阶段,对于各种事物的认知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理论化的说教模式很难激起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因此,幼儿教师要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行学习。

一、对于美术教育,引领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作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所闻所见,都可以激发幼儿的生活体验与情绪感受,都可以为幼儿在美术学习与创作中提供灵感。幼儿在课堂内接收到的美,是经过教师加工后的美,教师要引领幼儿到生活中去发掘美,用五官去感受美,通过记录美积累创作的素材。幼儿的日常生活范围较为狭小,一般都在家里和学校,因此积累的生活经验也十分有限,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下创作出有趣的美术作品。幼儿美术教育回归到生活,并非数学教育重视运算和逻辑推理,只需要按照公式进行推理就可以得出结果,也不同于以往的知识架构,只需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而是对美术现实的不断推敲、提取、加工、检查,从中获得新的发现,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阶段更靠近生活实践的教育方式,有着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教育方式。幼儿在美术活动的启发大多也来自自己的生活区域,教师要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有更为细致的了解,才能引领幼儿在美术创作上放飞想象力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更好的创作,才能更好地为幼儿美术创作实践做出指导。

二、结合幼儿生活教育,创设美术活动中叙事性表达创作环境

(一)利用自然环境,激发幼儿创作灵感。自然环境是发掘幼儿创造力,进行美术教育的最佳环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受到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或吸引,如上学途中颜色鲜艳的植物会对幼儿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幼儿会对其感兴趣,会想要靠近并记住颜色。尤其是色彩对比较为强烈的自然环境,幼儿会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并会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在美术实践中表达出来。同时自然环境也是较为丰富的物质世界,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了天然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源泉。如路边飘落的树叶,地上散落的石头、果壳,堆放的稻草这些事物随处可见,贴近生活,容易唤起幼儿的兴趣与创造激情。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担负着教育学前儿童的重任,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是音乐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从音乐审美视觉出发,来促进教师完成学前音乐教学的目标,以更好的对学前儿童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音乐审美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改革策略,旨在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音乐审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教学改革

音乐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中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及教师的重视。虽然加入学前教育的儿童年龄都偏小,从表面上来看,不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过多的音乐基础知识,然而事实上,学前音乐教学的初衷不在于让幼儿学到多少知识,教学重点是不断地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并养成良好的性格及习惯。因此,这就对学前教育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提升幼儿的认知、审美、性格、意志等作为教学目标[1]。

一、音乐审美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一)学前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审美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俗来件,人的综合能力包涵了人的才能、志趣、道德品质、欣赏、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学前教育在进行音乐审美教学过程中,幼儿作为学前音乐教育的主体,学好学前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审美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由此,便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音乐审美学习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欣赏和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像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日后进行学前音乐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音乐审美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教育水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