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模式下护理论文

生命周期模式下护理论文

1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临床课程的教学工作长期以来都是由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的专业课教师承担,她们基本都是传统学科体系下的学习者,对临床分科课程教学已非常熟悉,而整合后的临床护理课程则是按系统编写,很多疾病同时涉及到内、外、妇、儿科护理,要求教师突破原有的分科界限,将临床各科护理内容灵活、流畅地连接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整体,这对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广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教学技能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虽然目前护理专业临床课程的教学师资队伍学历层次总体有所提高,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真正具备整合教学能力的教师为数太少,再加上学生人数多,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往往出现教研室到处聘请兼职教师授课的情况。许多外聘老师都是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和护士,一般按照自己从事临床专业而并非生命周期模式要求进行授课,由于缺乏相应教学经验,不仅教学质量无法保障,而且经常出现处理急诊不能授课而临时更换老师的情况,也给教研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小困难。

2教材质量难以保证

生命周期课程模式是部分高职院校近几年尝试进行的改革探索,使用的教材基本为自编教材,是将原内、外、妇、儿科护理中的相关内容改变顺序后重新组合而成,经常出现不同版本教材各课程间内容重复,错误或缺失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教学安排困难

整合后的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相关教学资源配套。受师资教学场地和操作设施限制,部分学校采取不同系统疾病由不同专业老师轮转任教的方式授课,学生常因不适应这种“走马灯”式的换人方式,很快失去学习兴趣;也有部分学校选择固定某些教师固定上某门课程,但存在对自己原来专业熟悉的内容重点讲授,不熟悉的其他专业整合内容选择性忽略的现象,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与课程整合的初衷相去甚远。

4与临床实践岗位存在矛盾

生命周期课程模式最大的硬伤就是和医院多年来形成的临床体系格格不入。因为目前国内多数医院仍都是以内、外、妇、儿等专业设置临床专科,护理也是以疾病为中心,以专科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和实习都要求必须分别到内、外、妇、儿等科才能完成,而且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可能出现相同的疾病,因此常会碰到同学问“成年人和老年人患甲状腺疾病、溃疡病、胰腺炎等疾病到底该按照哪种模式护理,为什么临床实际与学校课堂学习的内容不一致”之类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原已形成的知识系统性和整体性在临床现实中被分割肢解,这不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今后就业也会受其影响。

5临床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有调查显示,按生命周期课程模式培养的学生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技能相对较弱,专业理论不够扎实,开展健康教育能力亟待提高。而专业理论是临床实践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对胜任护理岗位工作存在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护理队伍建设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6与国家考试脱轨

许多同学都希望获得更高文凭,因此在校期间和参加工作后都有同学参加全国护理本科或研究生考试,但是国家相关考试的命题和教材仍然是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体系的不兼容给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形成了很大阻碍。

7讨论

不同国家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会因为理念不同而有所区别,美国等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护理专业课程按照生命周期模式设置与其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和教育体制密切相关。在我国现有的卫生和教育体制下,以生命周期为轴心的西方护理理念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医院的运行模式。WHO世界医学教育大会报告中指出:医学教育的最高标准在于最好地满足当地的卫生需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医院就是医疗护理服务的前沿阵地和落脚点。从生命周期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水土不服现象提示我们,不能脱离我国实际国情而全面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应冷静客观地对待“前卫经验”,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依据自身不同的情况特点,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地制定相关计划和政策,培养医院真正所需的高级护理人才。

作者:夏岚 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