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顶岗实习方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前教育顶岗实习方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前教育顶岗实习方案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初探

摘要:到教育工作岗位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它既能够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促进他们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完美融合。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而在此过程中不难发现,实习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顶岗实习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又能够在为他们积攒工作经验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就业保驾护航,还能够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充满动力地投入到新一轮的考验中去。虽然如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顶岗实习准备阶段的问题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以顶岗实习为策略的实践教学逐渐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开展顶岗实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准备工作,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顶岗实习并为其做好能力储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三至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然而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幼儿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缺乏进行幼儿教育的实际经验和方法,实践操作能力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他们要想快速地完成角色转变并适应幼儿教师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顶岗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即将开始实习生活的学生更快地适应环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多的高校岗前培训都是在学生实习前几天才开始的,仓促之间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部分高等院校组织的各种动员大会等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收效有限。另外,由于顶岗实习的岗位会根据实习生去往实习基地的时间而发生变化,所以岗前培训的方法和策略也需要做出及时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和过程,培训质量可想而知。

1.2顶岗实习进行阶段的问题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探究

摘要:

我国幼儿教师教育发展现状相对落后,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幼儿教师教育的培养培训实行职前职后一体化。设置一体化的课程,必须充分整合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培训的优势,扬长避短。幼儿教师教育培养一体化要遵循连续性、开放性、活泼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应构建一体化的职前职后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一体化的“产教”结合师资队伍,搭建一体化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平台,同时校、园、政共育,资源共享、终身学习。

关键词:

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

一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培养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幼儿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需以课程设置与实施作基础保证。我国目前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任务主要有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和本科院校的师范专业承担。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主要采用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一般包括“三学五大领域”,即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为“三学”、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教学活动设计为“五大领域”的设计;专业技能课程一般包括钢琴、舞蹈、美工、声乐等课程。除此之外还包括实践课程,即保育员和教养员见习、顶岗实习[1]。从走访多个具备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条件的院校来看,多数院校的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出现两级分化、缺乏联系、脱节的状况,这势必造成幼儿教师在任职后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

阅读全文

幼师高专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

摘要:幼师高专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割裂、缺乏实践能力、非智力品质有待提升等“短板”。通过改善专业课教学、建立有效的实习指导基地、加强校园合作、多渠道开展院校毕业生职后继续教育等措施,可推动幼专院校职业教育模式创新,提高毕业生从业素质。

关键词:幼师高专;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策略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学前教育的发展,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其中,提升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是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关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关键性举措。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分步普及学前一年、两年、三年教育的宏图大略。同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正是在这样的改革洪流之下,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使得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由原来的中专快步向大专层次迈进。招生起点的改变,学历层次的提升,使得幼师高专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较之前有了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与岗位不能完美匹配的现象,需要各院校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培养途径,创新培养模式。

1幼师高专院校毕业生的“短板”

1.1专业知识割裂,难以自行整合运用

幼师高专类院校为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由4部分构成:通识性课程、学前教育类专业课程、文化艺术技能类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专业课程是形成学生专业素养的关键性课程,这类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必修课如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五大领域的教学法或综合教法、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与指导、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等,专业选修课如家庭教育学、蒙台梭利教学法等。初看来,课程的确十分丰富,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陷入了难以自行整合专业知识的困境。如心理学中的幼儿心理特点是以卫生学中所学的幼儿生理特点为基础的;教育学中的理念、原则又是植根于卫生学和心理学;教法中的具体教学方法、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班级管理方法、幼儿游戏与指导中的环境创设及游戏观察与指导,均植根于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基本理论;各领域的教法、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游戏与指导,又是可以统整在主题活动之下的等等。然而很多学生在浩瀚的专业课学习中,难以提取出其中的联系,割裂地学习这些专业课,出现“学蒙了”“学混了”的现象。自然,在工作岗位中,也难以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1.2实践能力有所欠缺,实操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不能完全实现“无缝对接”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效果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较高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又需要有实用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能力,而要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上岗快、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来巩固课堂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实训基地可以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仿真实训的需要,将幼儿园实践教学环境与课程教学环境有机地整合起来,缩短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与幼教岗位用人需求的对接。同时,学校也可以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在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笔者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训基地设备齐全。在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扩建了幼儿模拟实训室、美工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室,新建了校内仿真实训幼儿园、微格录播室等实训基地,不仅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技能实训的需要,而且能够满足教学技能、游戏指导技能、环境创设技能、科研技能、婴幼儿照护技能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的需求,为“校•园合作,四•三”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发挥了校园合作的优势。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展实训实践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实训效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成效。

一、仿真实训幼儿园有效实现“零对接”

笔者学校围绕幼儿园教师标准、人才规格、岗位能力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园合作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深化学校与幼儿园的合作为基本形式,以学生的岗位教育为核心,通过三阶段、三情境、三任务、三内容的校园合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岗位能力,成为有真本领、实用型的准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学校构建了“幼儿园教育项目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借用模拟仿真模式,把课堂搬到“幼儿园”,在仿真幼儿园的情境中,开展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专业课的实效性,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真实”情景下的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科体系、静态的书本知识向行动导向、工作过程、动态性的幼儿教师岗位实践知识技术转变,实现学科知识技能与岗位实际要求的零距离接轨。例如幼儿园活动教程这一课程利用幼儿模拟室,本着以“幼儿园教育项目活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具体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三大项目即生活活动、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出发,将三个项目分解为诸多工作任务,如入园、进餐、五大领域教育内容、区域活动等,并依据以上工作项目和具体工作任务,开发了校本教材。

二、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现“三个阶段转变”

“三个阶段转变”是由教师为主导向学生为主导转变,由基本技能训练为目标向职业岗位技能目标转变,由传统教法向理实一体教学转变。学前专业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任务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与此同时,通过汇报课、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专题讲座、幼儿园实践等形式,加快新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同步提升。奥尔夫音乐室的建设,回归了原本的音乐教育,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教育方法的异同,在体验中摸索适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方法。它融合语言(诗词、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多声部朗诵)、音乐游戏、体态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即兴创作与表演及美术等综合艺术形式,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美工技能训练室,学生通过在教室的实践操作,学习掌握和运用绘画手工的基础知识、色彩基础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理解和表现能力,拓宽其思想、开拓其视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感知及艺术鉴赏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艺术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美术、手工、美术欣赏及一些小型美术技能比赛与展示活动等均可在美工技能训练室内进行,方便任课教师运用教学教具,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创造艺术氛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确保学校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领先地位

利用先进的现代化远程教学系统,进行远程观测、指导、评估,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微格教室,用于学生远程观测与教学观摩,以“远程观测与教学观摩系统”为纽带和桥梁,联结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对不同类型儿童的日常活动开展远程观测与研究,对不同类型教育机构的各类教学活动案例实施观摩教学,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教学革新途径

本文作者:马立杰 单位:河北省玉田县职教中心

课程设置与内容改革

调整专业教学时间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实行学年“2+1”和教学周“4+1”人才培养模式。学年“2+1”指理论学习时间为2年,实践学习为1年。教学周“4+1”是指每四周理论与实践学习之后安排一周技能鉴定。

加强课程建设与内容整合。为实现“2+1”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理论必需、够用,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岗位工作能力”的改革思想,本校构建了科学整合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整合有度。基础课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注重与后续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要求。专业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改进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来整合教学内容。首先,将视唱练耳、乐理、声乐课程整合为音乐综合课,突出特色教育。其次,将健康、语言、数学、艺术、社会课程整合为五大领域综合课,结合幼儿教师口语课,培养学生授课基本素质。再次,将舞蹈课建设成舞蹈系列训练课,开设蒙古舞、傣族舞、藏舞等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及古典舞的教学,结合技能鉴定、文艺演出等活动,培养学生舞蹈表演及创编能力。最后,将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幼儿简笔画、国画、剪刻纸、泥塑整合进大美术课堂,实行项目教学法,普及基础知识,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在教学与实践结合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改革、完善,实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并组织学生到岗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每门课程都配有完整的教学大纲,除大纲中规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外,每年在学生专业见习、实习之际,学校还会对用人单位和就业学生开展跟踪调研,征求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选择内容。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时也会结合行业需求、行业规则进行指导或提出要求;聘请的行业专家在专业讲座、前沿理论与实践课、第二课堂教学中更是结合实际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养成。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教学中积极探索工学交替、课堂与实训场所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展开教学活动,音乐综合等课利用多媒体或实训教室,幼儿英语教法等课约有20%的时间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中也积极探索各种考核方式,舞蹈、音乐综合课实施小组考核;幼儿英语教学、五大领域综合课实行模拟教学;蒙氏教育、亲子教育理论与实践实行现场操作;育婴知识与技能、营养配餐与卫生实行以证代考;Flash动画制作、电脑美术实行无纸化机考。在考核中,针对不同科目,还制定了计算机随时达标考试。教、学、做、练、考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感知、体验、操作中学习,强化了学生能力培养。

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开设舞蹈、声乐、器乐、书法、绘画等活动社团,并定期举办钢琴、舞蹈、手工、英语故事表演、课件制作等职业技能竞赛,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水平,大力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专业技能大赛,评选技能标兵以促进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

规范教学管理,严格监督检查。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专任教师听评课相结合、学生测评与学生座谈会相结合、行业专家检查督导相结合的“三结合”法;教学评价时,坚持课堂内外评价结合、试卷与大赛(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考核结合、课程成绩与资格证书结合的“四结合”举措。除学校制定的实践教学相关制度外,学前教育专业也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方案》、《学前教育见习班主任活动方案》等十余项规章制度,确保了教学基本功训练的落实、见习实习“双师配给制”(行业指导教师与专业带队教师共同指导、检查)的贯彻执行。

阅读全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在“1+X”证书制度下增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势在必行。分析高职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发现还存在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等问题。提出“1+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构建全新教学目标和管理体系,构建实习实践平台,让理论和实践形成合力,强化“X证书”训练,打牢教育基础。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

幼儿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普惠性幼儿园等国家政策的实施,让广大人民感受到了国家对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学前教育作为孩子们的二次启蒙教育,在为其整个学习生涯打下良好基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倒逼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作出改变,提升教育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学前教育人才。“1+X”证书制度的实施给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改革提供了契机,“1+X”证书制度下学生不仅需要取得毕业证书,还需要获得若干职业技能证书。“1+X”证书制度的诞生让学校教育必须重视起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教师身份,为我国学前教育教师团队提供更多有能力的新鲜血液。

一、“1+X”证书制度解读及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影响分析

2019年下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实施“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1+X”证书制度中的“1”代表了毕业证书,“X”代表了若干职业技能证书,毕业证书代表了学校教育质量,而职业技能证书则代表了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二者结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1+X”证书制度的实施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培养职业人才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对高职院校和院校学生带来巨大的改变。对于高职院校来讲,“1+X”证书制度打破了高职院校各专业教育之间的阻隔,X证书中多元化的技能让学生有更丰富的选择,让学前教育更具有多样性和融合性。“1+X”证书制度势必会增加技能实践方面的培训,通过教育专业、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等多组织联合,为学校专业技能培训、测评、实践带来更多的场地和专业人才,有助于建立起学校以人为本的全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除此之外,“1+X”证书制度下必然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做出改变,一方面学校建立起符合自身条件的内训基地,给予学生实践理论知识的场所。一方面加强学校和校外机构或组织的联合,建立起专门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教学的机会外,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对于学生来讲,“1+X”证书制度有助于引导学生认知职业技能对于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专业技能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让学生掌握与教育岗位匹配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还可以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这在学生走向教育岗位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1+X”证书制度给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带来更多变革的机会,注重理论和实践教育并重,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X”证书制度倒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必须重视起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但就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教学情况来看,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

阅读全文

高职学前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一、资源共享,构建园校互动合作机制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建立互动合作机制,首先体现在资源共享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理论资源优势,不仅能够接触最前沿幼儿教育理念,还具有深厚的教师资源,专家学者汇集,为幼儿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撑;而幼儿园方面,具有教育教学最真实实践信息,这些信息自然成为课程开发的实践验证依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形成强强联合,为幼儿课程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是实习合作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实习场所,并通过实习实践经历,总结学前教育经验感知,为幼儿课程开发提供信息支持;幼儿园方面,亟须眉引入新教育理念,强化师资力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进入幼儿园,给幼儿教学带来多元变化,促生幼儿课程开发新诉求。幼儿园自身掌握课程信息有限,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支援。如幼儿课程实施需要凸显课程的活动性和经验性,而幼儿生活实践活动正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对幼儿活动非常了解,但理论支撑不够,难以形成课程改革行动。幼儿园利用网络信息共享技术,将幼儿生活情境活动传递到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方面负责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这样的课程开发呈现高度契合性。

二、多元结合,强化知识实践整合共融

幼儿园课程有自身特点,在具体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幼儿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和启蒙性,课程内容的生活性和浅显性,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课程实施的活动性和经验性,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和人文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实现合作开发幼儿课程,需要针对幼儿课程的具体要求展开。要集合所有积极因素,对幼儿课程进行全面衡量、分析、比对、矫正,形成改革共识。为提升幼儿课程开发维度,掌握更详细幼儿教学实践信息,幼儿园在幼儿入学时,就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进入幼儿园,开始接触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实际需求进行探索,特别是课程实践内容的设置运用,需要校园双方展开多层次调研,从制定教学计划到课程实施效果,从实践活动到理论研究,都需要展开多边设计协商,全面提升双方合作品质,为改革幼儿课程做好铺垫。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高职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交流合作,为幼儿实践课程开发创造良好环境。在教学设计中,高职教师、实习生与幼儿教师展开多元合作,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还要对幼儿教学过程出现的教学生成进行整合评价,为课程改革提供最有价值参考信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提升了实际教育教学水平,在与幼儿教师的合作探索中,也能够获得更多成长的力量,这都为幼儿课程开发提供便利条件。

三、师生合作,建立新型课程开发团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这是幼儿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和力量源泉。幼儿园需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校园”互动实践活动,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到幼儿园开展多种顶岗实践,实习活动、课程调研活动,让幼儿园教师充当指导教师,帮助高职学生建立实践认知体系。高职学生经过实践认知之后,对幼儿课程展开多元研究,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改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也可以聘请幼儿专家到高职学校任教,帮助学生丰富课程改革经验,对学生提出的课程改革意见进行甄别鉴定,给出科学引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形成多元合作,能够弥补幼儿师资欠缺的问题。如幼儿课程结构性调整,需要体现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单凭幼儿教师难以形成有效行动,借助高职院校相关资源,可以有效提升课程结构构建水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进行密切合作,这是双方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成长方向,符合各自的利益诉求。双方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合力开发幼儿教育课程,不仅能够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水平,也可以设置适合度更高的幼儿教育课程,实现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赵辛 单位: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阅读全文

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使用自编问卷对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有待调整,教学设施设备缺乏,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策略: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引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增添学前教育专业设施设备,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学习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教学质量;策略;学前教育

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着眼于供给一方进行的结构性改革。[1]在改革开放40年之后,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过去过于强调通过扩大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带来的生产结构性过剩问题凸显,同志在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的同时,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不断提升社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既包括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的改革,也包括教育领域的结构性调整。[2]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为幼儿园培养合格师资及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质量。经过00年代中期学前教育办学规模扩张至现在,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规模逐渐扩大,到2016年,全国有266所高校举办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专任教师人数达249.9万人,在园幼儿4413.86万人,平均幼师比为17.7:1,城市、县镇和农村幼师比为14:1、19:1和25:1。[3]可见,虽然幼儿教师培养数量迅速增加,但仍未满足办园基本需求,特别是县镇和农村幼师比严重不合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是满足基本学前教育需求,对高质量、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已成为社会共识。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直接影响幼儿园办园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拟以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从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角度探讨如何培养高质量幼儿教育师资。XX学院远离中心城市,地处欠发达地区,升本时间较短(10年左右),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学院发展现状与我国中西部同类别高校类似。本研究可以为我国中西部同类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借鉴,为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建议。本研究以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研究》问卷对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12人,学生216人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教师、学生进行非结构式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该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1XX学院学前教育教学情况调查及发现的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XX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于2009年,分别在2012年、2014年、2016年进行了修订。现行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见表1。从表1可见,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分总数为170分,共2770学时;其中必修课135分,占比79.4,选修课35分,占比20.6%;通识课程为45分,占比26.5%;学科基础课程为31分,占比19.4%;专业课程为55分,占比32.4%。XX学院学分总数相对较高(国内类似院校在150分至170分之间);必修课占比太大而选修课占比较少;通识课程占比太大,专业核心课程占比太少;专业实践课程学分虽然符合国家师范教育基本要求,但相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讲仍然偏少。XX学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适度减少了专业基础课程,增加了专业核心课程,大量增加了专业实践课程,基本符合教育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的基本需求,基本符合国家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的基本要求。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通识性所占的比例太大,而且难以调整,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个别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核心课程没有开设;专业技能型课程虽有开设,但开设课时数不足,如学前音乐类、舞蹈类课程;专业实习时间仅为3个月,与国家标准要求的1年相比太少;专业见习时间充裕,但在实施中缺乏过程监督与评价;专业实践类课程门类繁多,许多类别并不能体现专业特色;课程方案中课程结构体系繁杂,全校各专业均为同一模板下的展现,专业特色体现不突出。

1.2XX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设施设备统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