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预算论文范例

项目预算论文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1

1.确定项目

教师根据计算机课程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演示确定的项目作品,在演示过程中务必要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以及精心详细的讲解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认识掌握分析。

2.制定计划

在讲解完一个项目之后就要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项目,规定任务所需的资料、时间等,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感。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规模在2-3人为佳。可按学生学习层次划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验中完成不同层次的掌握和提高。当然也可按任务分组,选举组长然后确定组员,进而对任务进行分工明细。

3.实施项目

在明确任务和分组之后就要开始对任务项目进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完成任务。而老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点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熟练掌握学习情况。此外,老师还要在学生进行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情景预设,或者采取分组竞争的手段,使学生积极发现问题。

4.学习评价

中职计算机项目教学法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是任务的评价,可以是工作创新性的评价,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情况的评价,讲求评价考核的多样性。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也要带动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从而分别让学生进行展示讲解,获得应得的成就感,再进行交流以拓展认识,开阔思路,以刺激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查漏补缺,针对部分难点和疑点进行剖析,使学生都能够在同一进度上。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的策略

1.选择合适的项目

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选取项目时,一定要注意项目的层次性。也就是在设计项目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项目训练。同时还要注意项目的情境性,教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选用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项目。再者,还要注意项目的链接性,即教师所选用的项目与之前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联系,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最后还要注重项目的参与性,也就是说教师能够通过所选的项目,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进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

2.完善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制度

中职计算机教育以往的考核制度只是单纯侧重于某一项技能的评价,这种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累以及自我教育的培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项目考核制度的实施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十分具有必要性了,它应该被纳入中职计算机考核制度当中,考核的内容设计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考核模式也要实现多元化,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的作用

现如今,计算机应用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在不断发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显然是十分明智的选择,它能够把生活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项目教学法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各自不同要求,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主要起到示范作用,并且针对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出现的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不断扎实,进而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自主独立地解决问题,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通过项目教学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加强了他们的合作,发扬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社会活动能力。

四、总结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2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是指以学生的探索性、自主性为基础,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及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研究某种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知识建构,为最终目的,把教学过程分解为多个项目,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围绕学生,由学生分工协作完成整个项目,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中心论”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片面注重传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操作步骤,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这样学生只会操作,却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更不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的目的。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计算机教学中,它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通过技能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交往沟通的能力、敢于创新的能力,项目教学法能够满足职校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等一系列学习理论基础知识。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仍对当今教学中的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项目学习法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协作,甚至是将原有的知识和问题进行重组,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变更、经验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知识。

2.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经验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中心论。他主张教学应注重儿童的情绪与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还应注重儿童的活动性和主动性、必须贯彻落实“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而项目教学法其实就是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并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杜威的理论是一致的。

3.多元智能理论。

智力作为一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等,它是由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师应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背景、智能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制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得到智力上充分的发展。第四,发现学习理论。发现法主张学生通过自身的发现学习,并把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进行组合,达到发展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的提高。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取知识。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方法,亲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到解决问题。项目教学法采用发现学习的方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相关的探究活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职校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设计的原则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想要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发挥优势,就必须在项目教学法中,坚持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项目教学法设计的原则主要表现如下:

1.中心性原则。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过一些有关计算机的知识,但学习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对软硬件知识知之甚少,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不感兴趣。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确定以学生为中心,并且贴近现实社会,可以说,整个项目的实施都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成为项目任务完成的主体,教师则是起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组装一台电脑,首先明确这个项目的中心是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各个部件的功能,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所有的准备工作和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

2.实践性原则。

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项目内容的实践性等特点。在项目教学法中,通过选择一些实践性强的项目任务,使学生自己探究、相互协作,并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生实践机很少的缺点。在实施组装电脑的项目教学法时,先让学生明确实施的基础知识准备,教师提供电脑的主板、电源、CPU、硬盘(带有操作系统)、内存条、显卡等硬件等硬件准备和工具,学生在互助中互相探讨和研究,共同组装电脑并试运行,这样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竞争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放性原则。

项目的开发过程是开放的、多元的。它是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家长多方参与的过程,这样可提高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教学效率。另外,项目的开发不具有完美性和答案唯一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有充分的发挥余地。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ord字处理软件”时,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word文档的输入、编辑和排版、文字效果的制作,各种图形、对象的插入方法,以及图形、对象与文字的混合排版,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绿色家园”的电子板报作为核心的内容,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研究如何将形成一份融文字、图片、色彩为一体的彩色电子板报。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word编辑的许多知识。

四、职校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开展的策略

实行项目教学法,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学习、协作能力。因此,职校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开展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作为一种学习空间、场所,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项目教学法有着灵活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把课程看作一个整体,用问题和主题组织学生学习。师生之间应形成学习共同体,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项目探究。

2.正确的师生角色定位。

教学中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只有两者紧密配合,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指导者、协作者。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控。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自主学习。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双向的、交互的师生关系。

3.建立适合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指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按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探究活动的结构。建立适合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分组教学按学生的能力、成绩分组并进行教学,它突出了小组在教学组织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

4.注意小组管理的合理性。

在项目教学法中,小组效能发挥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分组和管理。小组的管理策略主要有:

(1)设计可行项目,确立小组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来设计项目,在确定项目的同时还要考虑知识的整体性、顺序性、学生的情绪和兴趣。

(2)组中合理分工,建立个人责任。根据特长要对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进行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承担部分责任,使学生对小组的荣誉负责。

(3)监控学生行为,提供技能指导。在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多跟学生交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对学生进行监控指导,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纠正。

(4)评选优秀组长,形成积极互助关系。在学习小组中选出一个优秀能干的组长,这样可使小组处于有序状态,并提高活动的效率。

(5)确定标准,合理评价与奖励。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合适的评价,并及时对各组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项目管理;预算绩效;创新研究

一、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长期以来,由于其非营利性特征和政府出资的背景,事业单位项目运行普遍以会计核算职能为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健全。新时期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积极开展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这对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其不足

1.项目单位缺乏预算绩效理念和机制保障

(1)管理人员绩效意识不强。长期以来,项目管理人员和单位管理人员习惯认为只要钱没进自己腰包即可,项目完成就好,而对项目的质量和效果重视不够。主管单位对单位管理人员以及单位对项目管理人员也缺乏必要的绩效考核和监督,多种因素导致管理人员预算绩效意识普遍不强。(2)预算绩效管理部门和人员难以保障。财务部门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部门,但其机构建制不受重视,一般是设在办公室下的一个科(室),而且核算工作量很大,没有更多时间参与管理,在预算绩效等重要事项上根本没有话语权。有的单位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上相对随意,一些非会计专业人员被安排到财务岗,导致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而且财务岗位设置上也难以不相容。因此,财务管理体制上难以保障预算绩效管理。(3)内控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很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的内控体系并不健全,或者建立了相应机制,但不能有效地实施。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普遍缺乏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也未能在体制机制方面和专业人才方面提供足够保障,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重视资金投入而忽视预算绩效

(1)立项程序和决策机制不够完善。由于调研不深入、需求不清晰、时间不充裕、考核不健全、资金不严控等各种原因,单位立项较为随意,内部流程监管往往流于形式。(2)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准确。事业单位普遍采用增量预算法,只在基期预算上考虑当年因素变动制定预算,未能真正细化地测算经费列支的实际需求,时常与业务脱节割裂,很容易掩盖低效率和浪费,最后形成的项目预算往往超过其实际的需要,变相鼓励了延续低效项目。“向主管部门多要经费”的预算编制思想仍然普遍存在。多方面因素共振导致事业单位预算松弛、资金闲置浪费。尽管“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日趋减少,但导致预算松弛的预算体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3)忽视项目产出和效果。除了重视资金投入,事业单位还倾向于重视项目产出数量,而忽视产出质量和效果,对项目投入资金是否花完和是否产出数量更为关注,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则不加重视。比如,很多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机构花钱不少,论文报告数量很大,而质量不高,精品力作更少。

3.预算绩效评价尚未有效应用

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由制定目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价、绩效应用等多个环节构成的闭环系统,只有良性循环的运行系统才能实现项目实施目标。其中,对绩效评价结果合理有效地加以应用,可以将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约束和激励作用发挥出来,但事实上仍然存在着诸如评价结果形同虚设、评价指标不完善、评价约束和激励作用不强、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的挂钩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

三、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案例分析

1.某事业单位项目绩效评价概况

2018年3月,中央某科研事业单位对其2017年某网络信息化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该项目预算资金738万元,实际支出413.25万元,结余资金324.75万元,预算执行率为56%。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采用公众评判法和比较法进行绩效评价。评价专家采用集中评议和独立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对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值为100分。综合绩效评价89.30分,级别为“良”。

2.项目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

(1)绩效目标与预算对应性不足,绩效目标未能覆盖项目所有内容。建议加强对绩效目标的管理,提高绩效目标的约束力。(2)该项目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执行存在较大差异,预算执行率为56%,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在预算编制时,加强项目工作内容的论证调查,充分考虑年度工作任务、工作方法等因素,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及手段,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3)其中一个子项目未能按计划完成,建议项目单位加强项目进度管理,合理确定项目进度,如遇到临时情况应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3.绩效评价报告的后续影响

该评价报告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及其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仅仅成为完成一项任务的形式而已。项目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和项目组没有专门分析研究此报告并加以改进,未与项目管理人员的激励和责任挂钩,尤其在预算编制和审核审批方面没有应用。该项目作为长期持续运行项目,在编制2019年预算时,项目管理人员未考虑绩效评价指出的预算执行率低的情况,不减预算反而净增加了149万元。在主管部门审核审批时也未能根据绩效评价提出相关修改建议,最终审批通过了该项目预算并拨款,结果造成更多结余资金,资源配置错配严重。

4.案例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总结分析

上述案例显示,该项目单位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准确、绩效指标欠缺、预算执行和项目进度缺乏有效控制、满意度有待加强等问题,主管部门也存在立项和预算审核审批不严格的问题,而且相关管理人员绩效理念淡薄,只重视资金投入而忽视预算绩效,没有充分应用评价结果,也没有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来考核。因此,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和闭环运行,亟待完善。

四、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对策

1.构建事前预算绩效评估机制,加强项目立项管理

(1)制定完善的项目决策机制。首先业务部门提出业务立项需求,编制项目预算,设定绩效目标,形成方案,再由专业部门或者第三方机构论证,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严格审核预算,经“三重一大”会议审议通过正式立项,最后报经主管部门审批或者备案后纳入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库,并付诸实施。(2)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格审核。在立项过程中由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编制,细化经费支出项目,深入调研了解市场价格,据实测算,相关部门严格审核。(3)强化绩效目标和指标管理。绩效目标是项目的总体预期目标,绩效指标是其目标的具体化,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一级指标,产出指标再细化为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二级绩效指标。效益指标再细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等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再细分至三级指标。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应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财政部门将其与预算同步批复下达,严格执行。(4)建立事前预算绩效评估机制。在正式立项前,应由专业部门或者第三方机构论证,进行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等,评估其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指标科学性以及预算适当性,形成项目论证评估报告。建立事前预算绩效评估机制,作为立项前置条件,并与后续的预算执行监控和最后的绩效评价首尾呼应,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形成体系。

2.严格资金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和绩效指标双监控

在项目运行和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资金管理,实时追踪和监督项目进展情况,具体掌握预算执行率和绩效指标完成值,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定期进行比对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期实现绩效目标。

3.健全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机制,完善全过程项目管理流程

首先,要完善绩效评价、反馈和应用机制,将高质量的评价结果应用至预算绩效管理中,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效用。对于评价结果良好的项目,原则上应给予优先支持;有些项目虽然总体良好,但是个别方面较差,应针对性地整改优化;对于评价结果一般的项目应予改进;对于低效无效资金的项目应削减或停止。其次,公开绩效信息和绩效评价。适度公开绩效目标、绩效报告以及评价结果等绩效管理信息,规范管理,提升全员绩效意识,树立全员绩效理念。同时,也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

4.加强责任人考核,责任和激励并举

事业单位应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要求加强对责任人的考核,单位管理人员对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根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追究相应责任。既要责任约束,还要激励机制,激励办法可与事业单位特有的编制人员管理体制相结合,同时,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相应给予表彰或者批评。

参考文献

1.陈秋红.基于战略预算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

2.孟晓颖.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部门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研究.内蒙古财经大学,2017.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4

文章对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制度进行介绍,结合国内物流项目的实际情况,将直接编制法以及间接编制法作为构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制度的切入点,并从基于弹性预算法的编制、基于零基预算法的编制、基于滚动预算法的编制以及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编制四方面入手,设计一套适合国情的成本预算制度,旨在为物流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体系;编制模式;编制方法

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体系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者可据此掌握物流成本的变化趋势,并了解企业物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对物流管理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如果缺乏科学的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制度,就会在物流环节中造成资金损失。本文参照国家规定的物流成本计算法则以及物流成本组成要求,对构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体系进行探讨。

一、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体系

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体系是在成本核算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手段揭示物流成本的变动,并对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揭露企业物流环节中所面临的问题,便于管理者对各物流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因此,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体系应和物流项目活动的核算体系保持一致。

(一)成本类型

就成本类型来讲,其主要有运输成本、装卸成本、包装成本、加工成本、仓管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多种类型。对此,企业在对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进行预算时,可将物流成本进行细化,以便对物流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将成本类型作为物流项目成本预算的立脚点,将物流部门以及管理人员相结合,提高员工对物流管理的积极性,并将预算成本与物流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可了解各物流部门的执行情况,以便明确各物流部门的实施责任,从而降低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

(二)成本范围

如果将成本范围作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立脚点,就应对物流项目的整个活动环节进行考虑,包括销售物流、供应物流、废弃物流以及回收物流等环节。因此,准确计算出销售物流、供应物流、废弃物流以及回收物流等环节的预算数额,可便于管理者了解不同范围下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情况,并将各环节的预算数额作为评价依据,以此对不同范围内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支出情况进行评价。与此同时,企业在得知哪些物流范围是成本支出的集聚点后,可将分析结果与其它企业进行横向对比,以此掌握物流成本的改善途径。除此之外,预算人员还需了解企业内供、内产以及内销链条上各单位的职责,为实现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三)成本形态

如果将成本形态作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立脚点,就应将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形态加以分类,从人力成本、普通经费、维护成本、材料成本以及特别经费等方面进行考虑。从成本形态的角度进行预算,有利于预算人员准确分析某一阶段内物流项目的财务情况,但不利于管理者对物流项目进行管理。

(四)成本对象

如果将成本对象作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立脚点,就应从销售地区、主要客户以及主要商品等方面进行考虑。从主要商品的角度对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进行预算,可便于管理者对主要商品的活动成本支出进行控制,并对主要商品进行有效管理,以此降低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从销售地区的角度对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进行预算,可便于管理者对销售地区的活动成本支出进行控制,并对这片销售地区进行有效管理,以此降低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从主要客户的角度对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进行预算时,可便于管理者对企业、产品服务以及物流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效调整,以此实现产品服务以及物流成本的平衡,有利于节省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因此,将成本对象作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立脚点,可引导管理者从销售地区、主要产品以及主要客户三方面进行考虑,以此加强对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控制。

二、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主要编制模式

在对物流项目的成本进行预算时,重点在于对预算数额进行合理安排。通常来讲,不同企业的会计水平、核算水平以及物流管理要求都存在差距。因此,预算人员应结合物流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编制模式。

(一)直接编制法

就直接编制法来讲,这是一种将企业预算阶段中各项物流项目估测业务量以及定额指标作为预算基础的编制方法,并直接依照支付形态来确定物流项目成本的预算数额,再将预算数额依照物流项目的成本范围以及成本功能进行评估,以此计算物流项目范围成本以及功能成本的预算数额。但由于直接编制法存在较多缺陷,通常不选用直接编制法对物流项目的成本进行预算。

(二)间接编制法

就间接编制法来讲,间接编制法主要用于具备全面预算管理能力的企业。在间接编制法的运用中,企业将物流项目的成本范围、成本功能以及支付形态作为预算基础,并依照以下思路进行考虑:第一,在对管理成本、销售成本、制造成本、生产成本以及财务费用等各项成本进行预算时,应将各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预算数额进行有效分解,并计入至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预算制度中。第二,在对直接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进行预算时,应将直接物流项目归纳至对应的预算项目中;在对间接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进行预算时,应将特定参数作为物流项目成本分配的依据,并在不同项目间进行有效分配。就成本分配依据来讲,这是与物流成本有着密切联系的参数。企业可在遵循收益原则的基础上,选取可满足企业需求以及便于对成本预算进行考核的分配方案。通常来讲,可供企业选择的分配基础主要有:物流项目的工作量比例、物流项目的资金比例、物流项目的设施面积以及物流项目的人员比例。在实际成本分配过程中,以上分配方法各有优劣。因此,作业成本法是分配间接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最佳方法。第三,将以下分析结果作为基础,编制科学的项目成本预算表。

三、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主要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不仅是一个计划环节,也是构建控制标准的环节。而预算执行则是依照预算对物流过程进行控制的环节,也称为预算控制。因此,管理者在对物流预算进行编制时,应有效结合预算控制的具体要求,对不同的物流项目进行严格控制。

(一)基于弹性预算法的编制

在固定预算法的运用中,预算人员往往将预算期内业务量的水平作为预算基础,以此来确定物流项目的预计金额。但固定预算法存在较多缺陷,如果实际业务量以及预算所依照的业务量之间存在差异,就会导致物流项目的实际数无法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与此同时,在市场行情以及季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各月的业务量往往与预算所依照的业务量产生较大差异,预算人员也难以对成本预算的具体执行内容进行准确考核,这也就无法对物流项目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因此,要想对物流项目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就应选用弹性预算法进行预算。就弹性预算法来讲,这是一种根据物流经营能力、经营费用以及经营收入之间数量关系进行预算的方法。具体来讲,弹性预算法实质上就是在预算过程中,预先对预算期内各种业务量可能产生的变动进行预测,并制定一套可适应不同业务量的预算方案,以便真实反映出不同业务量需开支的实际费用。在弹性预算法的运用中,即便企业的规模以及业务量不断产生变动,预算人员依然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变动对预算数额进行机动调整,保证预算数额可真实反映出不同阶段下业务量需消耗的成本费用以及可获得的经营收入。因此,当预算阶段中实际业务量和之前所预计的业务量出现差异时,依靠弹性预算法也能准确计算出与实际业务量相符的预算数额,保证在将实际业绩以及预算指标进行对比时,能够正确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由于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包括固定成本以及变动成本,预算人员在运用弹性预算法时,需将总成本按照使用性质分为固定成本以及变动成本,保证固定成本不会随着业务量变化而产生变动。例如,原先物流项目所需的活动成本为1500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9500元,变动成本为5500元。当业务量减少时,且现有物流项目所需的活动成本减少至13500元,这时物流项目所需的固定成本仍为9500元,只需将变动成本减至4000元。因此,当业务量发生变化时,固定成本依然是原先设置的预算数,只需对变动成本做出相应调整,即可准确得出固定成本数额以及变动成本数额。事实上,弹性预算法可适用于任何预算项目,是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常用方法。

(二)基于零基预算法的编制

在传统预算法的运用中,通常将基期阶段中各种业务的实际开支数作为预算基础,再对预算阶段中能够给费用项目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考虑,包括业务量规模以及业务量增减等因素,以此确定预算阶段中应变动的数额。但传统预算法容易受到基期的限制,往往难以达到精打细算的预算要求,从而降低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而在零基预算法的运用中,企业在对物流项目进行预算时,无需考虑基期阶段内物流项目的开支水平,只需将零作为起点,对物流项目的开支数目进行考虑。通常来讲,零基预算法有三个步骤:第一,制定合理的物流预算任务。预算人员应结合企业在预算阶段中指定的经营目标以及各部门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明确物流项目,并对各项物流项目制定一套合理的开支方案,以此明确各项目的开支费用。第二,对成本效益进行合理分析。预算人员应对各项物流项目的支出费用以及所得费用进行对比,并通过对比结果去评价各项目的实施价值,在此基础上对物流项目的开展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第三,落实预算。在确定物流项目开展次序的基础上,并将企业在预算阶段中能够调动的经济来源进行分配,不仅要保证优先项目的费用需求,还要保证在预算阶段中各项业务能够协调发展。例如,当企业现有流动资金150000元,并要将农产品、工业产品以及生活用品进行运输,预算人员可分别将这三种产品的物流成本以及所得效益进行预估。如果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为35000元,预估的所得费用为45000元;工业产品的物流成本为25000元,预估的所得费用为30000元;生活用品的物流成本为15000元,预估的所得费用为30000元。通过对比,我们能发现生活用品的所得费用与支出成本比例最大,由此可将大部分资金分配在生活用品的运输中。因此,基于零基预算法的编制方法,可解决基期的限制问题,并达到精打细算的预算要求,从而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三)基于滚动预算法的编制

一般来讲,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预算周期为一年,这是为了与会计年度进行配合,以便对执行结果进行合理评价,但固定周期法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在无法预测年度末期月份物流项目的开展情况时,企业只能通过大致估计来确定项目的开展金额,导致预算数无法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在预算周期的限制下,预算人员通常只对年度剩余月份的项目进行考虑,而缺乏长远考虑。对此,要想解决周期限制的问题,企业可选取滚动预算法对物流成本进行预算。在滚动预算法的运用中,可将一年内前期月份的项目预算进行详细分析,而一年内后期月份的项目预算可笼统概括。每结束一个月或一个季度时,可结合新情况将后期月份的项目预算进行细化。滚动预算法与固定周期预算法最大差异就是滚动预算法是连续不断地进行预算,而不是固定在某一时期内。例如,企业可将预算周期设置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企业可先对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的物流项目进行预算,当4月至7月期间的物流项目完成后,可将预算周期延伸至2015年7月。如此一来,可保证每个月物流项目活动的成本预算工作有序开展。因此,滚动预算法能够满足企业持续开展业务的假设,使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预算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以及较强的连续性。预算人员可参照动态的预算条件对企业未来的物流项目进行全面考虑。与此同时,滚动预算法能够允许企业对项目预算做出修正以适应外界实际情况,以此增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的合理性。

(四)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编制

作业成本法的预算理念是以作业为核心,对作业情况进行动态以及实时的追踪反映,以此对资源使用情况以及作业业绩进行评价。在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中,以作业为核心的预算方式取代了以实体为核心的预算方式。在作为成本法的预算理念中,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即为业务活动中所有作业所使用的全部成本。就作业成本法的预算实质来讲,就是将作业作为分配费用的理论基础,并引导预算人员关注成本发生的本质原因,避免预算人员过于注重成本结果。对此,将作业成本法与物流项目活动的成本预算相结合,能够帮助预算人员对预算差异的形成本质进行客观分析,也极大增强了物流项目的成本预算效果。与此同时,在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中,作业是联系业务费用投入与业务费用产出的桥梁,业务资源可通过作业实现商品价值,企业物流项目的开展过程则是一种作业链的形式。因此,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项目活动预算体系的编制中,并通过作业中心来制定责任中心,避免出现经济责任以及责任不清等情况,以便于预算人员对间接费用进行详细预算。在具体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应把过程以及团队作为物流项目成本预算的控制点,并选取正确的预算方法。总而言之,作业成本法是一项现代成本计算法,可为弹性预算法的体系构建提供重要依据,并具有对作业计量变化所导致成本变动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结语

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可从成本类型、成本范围、成本形态以及成本对象入手,并结合物流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编制方式。依靠弹性预算法可准确计算出与实际业务量相符的预算数额,提高对物流项目的预算控制;依靠零基预算法可解决基期的限制问题,并达到精打细算的预算要求;依靠滚动预算法能够满足企业持续开展业务的假设,使物流项目的活动成本预算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作者:吴舒涵 林美萍 牟辉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新利,毛祖兰.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体系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6):142-144,148.

[2]毛祖兰.农产品物流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苏雪.基于精益管理的烟草商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周蕾.卷烟物流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纪小平.农业物流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143-144.

[6]高崇钧.一汽物流有限公司预算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张伟.基于项目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李文华.基于TD-ABC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D].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马志远.顺达物流公司作业成本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0]李进.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讨[D].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农业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

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一般指用于科研项目的研究、试验和新产品、新成果推广示范的经费,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直接经费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会议/差旅/国际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9个方面的预算。其中,设备费包括本项目研究的专用设备,不支持电脑、打印机等日常使用的通用设备。材料费在项目预算中占的比重大,不支持日常办公使用的耗材如碳粉纸张和生产、基建材料。测试化验加工费指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加工的费用,不包括自己生产试验加工所产生的费用。会议/差旅/国际合作交流费支出预算不超过直接预算的10%,不需要编制测算依据,超过10%的应分类分别进行测算说明。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指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文献检索费、申请专利及知识产权事务费,不包括日常办公网络费、通信费、通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广告费及与项目研究无关的论文、专利。劳务费应据实报销,不设比例限制,不得支付项目承担单位有工资收入的干部职工。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研究及管理的相关人员,预算时列出需要聘请专家的人次、原因,咨询费的标准按相关规定执行。间接费用是无法在直接费用开支的房屋占用、水电气暧、补助及科研项目绩效,项目绩效在间接费用中无比例限制。间接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500万元以下的20%,500-1000万元的15%,1000万元以上的13%。

二、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

农业科研周期长、季节性、复杂性等特点,项目申报时科研项目负责人凭自身工作经验粗略计算,从而容易导致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专业、不科学、不合理,实际支出与预算差距较大,预算计划没有起到约束作用。

(二)项目实施与经费下达的时间矛盾日益突出

往往今年申报的项目经费年底已经到位,项目还没有开始实施,到次年的2-3月份,因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要求对上年及以前年度下达的结余结转资金予以冻结,单位要根据政府会议纪要等确需实行、客观原因等未能如期执行的情况由主管部门据实向财政申报并提供相关依据,业务科室审核后填报结转结余指标解冻审批表,经预算科复核,业务科室分管局领导、局长审批后才可以解冻,程序繁杂、花费时间多、落实慢。

(三)项目经费支出管理不严

项目经费超范围、超额开支,资金使用随意性大,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相互挤占和挪用,不能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的要求、进度和预算科目使用资金,间接经费没有按规定的标准提取,导致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及结题验收。财务人员没有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督,农业科研财务管理的职能未能充分利用。

三、对策建议

(一)合理编制项目预算

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科学、合理、真实,做到与政策相符,与目标相关以及经济合理的原则。申报项目时,单位在明确项目研究目的,主要内容、起止时间和经费预算等基础上,需重点说明单位原有的仪器设备、承担单位的资质,同时对现有的科研条件及以后有可能从单位外部获得的共享服务进行说明。项目资金预算编制,承担单位不得将前期投入列入预算,同时还要对项目研发的前期投入情况和已经具备的相关科研条件进行说明,如为项目研发所提供的对项目实施起到的支撑保障作用的相关科研条件,主要包括一些场地、仪器设备、装置、软件、数据库、测试化验加工条件和研究团队等。项目单位应按照“谁申报项目、谁承担研究任务、谁管理使用资金”的原则,组织项目实施并管理资金使用。承担单位对直接费用各项支出不得简单按比例编列,必须在遵循项目合法合规、内容全面完整、数字真实准确的总体要求下合理列支,同时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项目资金预算要对每个科目的预算金额进行详细说明,再加以反复论证,可操作性强。

(二)合理安排年度支出预算

项目预算时间应与项目实施周期同步,项目实施周期内,每年年底,对于已批复的预算资金但还没有列支的部分,作为结转资金,结转到下年继续使用。单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便获得更科学、准确的预算编制。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实际支出的需求来编制年度预算,合理安排年度支出预算,控制结转资金规模。相关人员应当及时跟踪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定期统计,并且分析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使得各项程序正常运转。财政部门会收回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财务部门应根据单位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工作安排,做好分月分年度用款计划,对项目经费做好统筹安排,从资金使用的角度参与管理,促进项目经费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近几年,本市的项目资金基本上是一年没用完财政就冻结了,资金解冻手续繁多。项目实施期一般都有几年时间,单位可以向财政申请按年度下拨项目经费,如一个项目的实施期3年,经费有30万元,根据实际需要申请第一年15万元,第二年10万元,第三年5万元,这样就避免了集中用款或无款可用的现象及冻结项目资金解冻的麻烦。

(三)规范项目经费支出管理

单位应根据国家或地方财政的标准,规范项目经费支出管理,对各项支出及其明细进行界定:1.加强项目经费支出事前申请控制。年初由各科室或项目负责人提出本年度项目的实施方案和项目经费开支明细,经审核通过后再开展相关活动。2.加强支出审批。科研项目财务助理在接到相关批复文件后,负责跟踪专项资金到位情况,完善划拨和使用手续,明确资金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的权限和级别。3.加强支付环节控制。财务部门依据项目合同、协作单位的有关凭证办理财务手续,根据科研项目进程支付课题经费,在付款前应当全面审核各类原始凭证,审核其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等。支付凭证不能仅凭一张发票,应附上能反映出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凭证,由经办人签字,之后由财会部门按规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涉及合同签订的,应要求业务部门提供相关合同作为依据,避免支出申请不符合预算管理要求、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之间相互挤占,“三重一大”项目应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或合同)的预算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任务(合同)内容使用资金。4.专项资金严格按项目的计划书执行,科研人员凭项目计划任务书到科研管理科登记立项,财务部门根据统计的各项目的年初预算数核算,监督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准确掌握项目进度,对不合法、手续不全、虚假列支,应杜绝支付,对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出现的偏差,核对相关票据合同,确保支出情况属实,按项目预算分类明细录入,实际支付时核减,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经费支出控制管理体系,同时应建立项目经费辅助账,对项目资金支出情况分项目分类别进行备案登记,以便实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合理合法。5.创新项目财务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完善项目经费使用绩效目标考核,努力提升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社会经济效益。单位监察室及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完善的意见,并对项目进行专项评价及结算,保证资金专款专用,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语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是单位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存在,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结合有关国家财经法律的规定,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提升科研能力,拓宽项目经费筹集渠道,完善项目经费核算监督基本职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促使单位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琼娥.如何做好农业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J].财会学习,2019(31):54-55.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6

1.1项目管理

1.1.1纵向项目管理

纵向项目是指从国家、部委、省(市)政府等拨款资助的研究项目.系统的纵向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登记、过程管理、项目变更管理、结题管理等.由于科研人员需要在各级政府科研管理部门的不同系统中申请纵向项目,因此无需在本系统申报.获得政府批准立项的项目需要在本系统中立项登记,纳入学校科研管理流程.纵向项目信息录入采用个人登记—院系审核—科研院/文科处审核的流程.也允许院系或科研院/文科处直接录入立项登记信息.

1.1.2横向项目管理

横向项目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项目.系统的横向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登记、结题管理等.横向项目管理的特点是要记录比较丰富的委托单位(甲方)信息,系统满足了对甲方单位信息的规范性、完整性要求.横向项目信息录入采用与纵向项目管理相同的流程.

1.1.3校级项目管理

校级项目的管理流程与纵向项目类似,所不同的是增加了申报流程.校级项目申报采用在线填写申报书的模式,通过OFFICE控件以及申报书的预先配置,减少了教师录入信息的量,科研院/文科处可以同时收集到可供统计的校级项目信息和WORD申报书材料.通过专家评审模块,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项目申请书的评审工作.被批准的项目,其申报信息直接纳入立项登记,无需重复填写。

1.1.4项目预算管理

科研人员在填写项目信息时,可以一并填写项目预算,通过学校数据交换平台将预算信息连同项目信息同步到财务系统中.

1.2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登记项目预算,到款经费的确认、分配与统计,各项管理费的提取、预算执行进度管理等.经费管理流程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财务系统实时交互.针对交大科研经费管理的复杂性需求,项目经费管理做了如下流程规范:(1)科研院/文科处可以灵活地设置项目类别、不同学院的经费分配比例;(2)财务系统每天将最新的到款信息同步到科研系统中,供科研人员认领和查询;(3)科研人员在线认领项目经费,只需把来款与本人负责的项目关联即可;(4)院系科研秘书可在线审核认领项目经费,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5)科研院/文科处可以对认领的到帐信息进行经费的分配;(6)科研院/文科处可以打印出经费分配单或分配表,经费认领数据同步至财务系统;(7)系统实现了项目管理费退免/减免申请、经费校内转账审批等科研业务审批流程.

1.3科研成果管理

科研成果管理包括论文、著作、获奖、技术标准和专利等的管理.系统支持期刊库的管理,方便教师准确地找到论文的期刊信息,方便学校对论文等级的评定.交大使用专利事务所的软件管理专利,为使科研管理系统也能实现对专利的管理,系统实现了强大的EXCEL数据导入功能,能根据导入数据的单位、成员姓名等信息,匹配校内单位人员信息,极大地减少了录入工作量.并且对于国内专利、国际专利、PCT专利、软件著作权开发了不同的管理功能.系统还增加了技术标准管理模块.各类成果都能够关联到作者的科研项目上,方便科研项目的结题管理.

1.4科研基地管理

科研基地指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基地管理不仅包含基地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信息,对基地的人、财、物和研究方向等都存在管理需求.本系统实现了对科研基地成员、资源、项目、成果的管理,可以从科研项目、成果模块直接采纳基地成员参与的项目和成果,自动生成基地年报.

1.5查询与统计

在系统的所有管理业务模块都建立了查询功能,还单独设置了主课题查询、子课题查询、科研详情查询等满足不同用户需要的查询模块.例如,科研详情查询满足科研人员查询本人全部科研信息的需求,把个人的科研项目、成果、经费等信息整合在一起.科研统计作为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开展的工作,是为学校科研决策提供支撑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系统的科研统计功能,不仅方便管理员简单地自定义报表,还可以设置常用报表筛选条件,保存设置条件后,今后需要时只需要选择已保存的条件即能生成需要的报表.

1.6系统权限管理

系统设计了数据管理权限-菜单管理权限-子分类(例如项目类别)管理权限三层权限架构,满足不同的权限管理需求,方便科研院管理员对权限的设置.

2系统创新点

2.1科研与财务一体化

通过学校既有的数据交换平台,打通了科研项目-财务经费管理之间的信息孤岛,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重构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实现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一体化,切实方便教师和管理部门.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上,学校研究制订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建立了科研经费管理的专门机构和专职岗位,提供编制项目预算、办理到款经费、经费使用过程监督和决算编制与审核等全过程服务.在信息系统中,重新设计并实现新的科研经费管理流程,通过学校数据交换体系,新建或重建财务系统和科研系统中的相关功能模块,保障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数据的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

2.2校级项目在线申报

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在中央高校全面推广了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用于支持高校的自主科技创新.基本科研业务费已经成为中央高校稳定的政府资助非竞争性科研经费的来源,在学校科研总量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通过申请基本科研业务费开展的科研项目在系统中称为校级项目.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及附属医院医务人员投入科研工作,交大开展了各类校级项目的申报工作,针对校级项目的申报流程系统做了一些创新.校级项目由科研院管理整个流程.项目申报是项目管理的起始点,申报方式既要在数据库中采集到有用的数据,又要生成方便阅读的Word文件,还要让青年教师熟悉纵向项目申报方式,交大采用了类似政府纵向项目申报的模式.既可以填写详细的项目数据,也能将申报书通过线上提交.通过采购一套成熟的Office控件,预先将校级项目的申报书模板配置到系统中,并将基本信息中的字段内容配置到该模板上,科研人员填写完整的项目基本信息后,大部分的项目信息都会直接出现于在线申报书上,包括了成员、预算等扩展表内容.完善申报书上其他信息后,即可提交审核.实现了项目信息的入库、申报书生成提交的统一.

2.3专家评审管理

校级项目是否通过立项,需要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系统开发了在线专家评审功能.首先,丰富了专家库的信息,通过增加专家信息,方便将专家通过校内/外、不同领域、不同研究方向进行划分;其次,在遴选专家方式上,既可以通过领域选择专家,也可以在设定专家数量后随机遴选,达到公平的目的.最后,通过邮件将申报书等材料发送专家,专家只需要通过邮件内的链接,即可登录系统进行评审.评审的结果,可以在科研院管理员的页面进行统计和展示.如果专家比较忙,评审较慢,系统还支持邮件催办功能.

2.4科研机构管理

在数字大学整体架构中,交大按照国家标准GB/T29808《高等学校管理信息》中规定的TB02标准集“校内单位基本数据类”的要求统一管理校内组织机构,建立了包括院系部处、附属医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内的组织机构树.该组织机构树通过SOA架构分发到科研系统中.然而,学校的科研管理业务与其他管理业务一样是复杂的,并不是所有部门在科研系统中都完全按照组织树进行管理.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在已经分发到科研系统中的组织机构树筛选出学院级的科研机构,避免了大量不进行科研活动的单位在系统中出现,同时也解决了某些挂靠学院的机构按学院同等级别进行科研管理的需要.校内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登录科研系统.而对于尚未纳入统一身份管理的校外人员(如附属医院医生、已参与科研活动但尚在办理进校手续的人员),在系统中增加了校外人员维护模块.添加附属医院管理员账号后,附属医院管理员可以维护本院科研人员的登录账号.通过校内统一身份认证和系统后台认证的两种模式,满足校内外人员登录系统的需求.

3建设效果

交大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已存储了1988年至今的全部科研项目,以及科研成果和其他科研信息,通过系统在科研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系统已新生成了28000多个项目、15000多条成果数据.系统的成功应用,有效地改善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推进了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提高了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4结束语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7

关键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高校项目;管理研究

一、高校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一)未按照要求完成项目预算绩效编制及申报工作

近些年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虽然已经采用了预算绩效管理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多数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未采用规范的方式进行预算绩效编制工作。采用预算绩效编制时应落实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项目申报单位应将预算与绩效目标同时上报,合理的绩效目标可以为项目事前评估提供依据。目前多数项目单位为了得到更多的资金充分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为项目立项论证提供了全面、详细的资料,从而为项目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但是在进行绩效目标申报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首先,因人员专业性不高无法保证绩效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多采用文字方式对绩效目标进行描述,缺少有利的数据支持,且无法给后期绩效管理提供依据。其次,为了保证项目可以顺利开展,在预算编制文件中多会出现支付方式不合理、额度过大、口径不清晰等现象,无法满足预算编制要求,给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

(二)监管不到位,未按规范使用资金,工作效率较低

高校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多数管理人员将管理重点放在投入与支出方面并没有认识到项目管理及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未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地监督。此外,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未对项目目标、施工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严格控制。现阶段部分高校项目中资金使用比较随意且无法完全按照规定使用,这样也给绩效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管工作不到位也会导致偏差,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当项目完成后就无法再进行改变,给项目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三)项目评价准确性不高,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高校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绩效评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申报过程中未对各项目指标进行考核,且未按照规范进行评价工作,采用量化或细化方式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指标进行分析,通过有效地分析,可以保证综合评价的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但是在具体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如果项目在立项前没有制定完整的、详细的绩效目标,就无法保证量化满足标准,最终给绩效评价的开展带来影响。同时在进行考核时应将重点放在结果分析方面,效果分析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也给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影响。此外,项目实施过程中监控不足。目前多数高校项目的评价工作多是在项目完成后,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项目考核,通常可以在得到考核结果后的下一周开展预算工作,但是此时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也无法给预算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

二、高校项目管理中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

(一)完善制度,构建高校项目管理库

在高校项目中预算工作是由相关管理部门完成的,应确保各项经费管理工作的完善性;同时在管理制度中标明经费申报、使用情况、项目延后及考核工作,从而转变原有资金使用及管理思路;同时做好申报预算工作,保证此项工作的严谨性,强化预算监督管理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对资金管理责任进行确定,从而提升高校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财务管理部门应强化高校项目管理工作并构建项目库管理体系及预算部门项目管理库。认识到事前绩效评估工作的作用并做好前期论证工作,对入库准入原则进行严格控制并采用动态方式进行调整,在与高校资金量及发展情况进行结合后,根据项目库中的资金分配情况进行管理,采用有效排序方式确保高校资金管理的合理性,提升高校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二)强化培训工作,提升预算编制工作整水平

在高校项目管理中要想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效果,应强化预算编制人员管理,如果预算编制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就无法保证预算编制工作质量。因此在进行预算编制人员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根据高校项目管理要求建立预算管理专业团队并保证预算编制工作可以满足要求,高校财务人员通过有效地学习与沟通,提升自身对财务知识的认知。其次,根据高校项目管理工作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预算编制人员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工作提升预算编制团队整体业务能力,从而保证预算编制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例如某高校在进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时并没有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导致预算编制人员流动性较大,再加之预算编制人员财务管理知识不足且沟通效果不佳等现象,给预算编制质量带来影响;另外,一些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多为本校教师或是办公室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还有自身工作,这样也给预算编制工作带来影响,在执行预算工作时经常会进行调整。同时高校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在时间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会给预算编制人员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无形中也增加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当出现此种情况后,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并保证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当预算编制工作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保证预算编制工作水平与质量。

(三)构建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高校项目采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方式时,应强化绩效考核工作。在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时主要采用平衡积分卡(BSC),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时完成财务管理、客户需求、高校运营及学习与成长方面的评价工作。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并不是将盈利作为主要目标,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管理。主要包括资金投入情况、使用情况、是否可以满足申报要求、项目资金占项目管理资金的比例;高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及社会,满意度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满意度、学生对自身就业情况的满意度、聘用单位的满意度、高校在社会中的知名度、高校中各专业排名、校园环境、教师对自身待遇的满意度及学校硬件设施;高校内部运营环境就是对内部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主要包括项目资金投入量、项目开始时间、施工设备使用效率及后期检修情况、政府采购标准;在评价高校长期发展潜力时可以从学习与成长方面开展。高校可以采用专业学科竞赛、教师职称评定及晋升率、高级人才引进率、科研资金投入量、高校专利增加率及学术率、高校学术交流会议举办数量等作为标准。高校项目关注点不同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也不相同,在进行同类项目评价时,可以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统一并在后期采用横向比较方式。技术的优化可以对项目进行更新并可以对评价指标库进行实时优化,体现出预算绩效管理部门的作用。

(四)通过专业人员做好全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因此应保证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及预算归口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由专业人员完成项目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及绩效评价等工作,做好全过程管理。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应了解项目对预算资金的要求并进行细化,从而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在进行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应采用实时监控方式对支出与预算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与预测,从而保证支出的关联性及预算刚度。在进行预算论证及调整过程中,应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决策工作提供依据。由专人完成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避免管理不到位现象,从而保证资金使用情况,完成绩效管理目标。

(五)明确各阶段预算绩效管理

重点高校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应采用统筹管理方式。高校项目在申报时应确定绩效管理目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部门应保证所制定绩效目标的全面性与合理性,如果有需要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在进行具体执行时,预算绩效管理部门应与归口部门进行合作并定期完成监督工作,保证执行效果,当预选目标出现偏差时应及时进行调整;项目完成后应做好自我评价,有必要时可以采用第三方评价审核机构并与相关院校进行互相评价,从而保证预选绩效管理评价满足标准;项目完成后的追踪阶段是在规定时间内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价,这主要是因为高校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对项目建设时间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例如在进行教学改革时,改革项目中会包括精品课程建设,其与学校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六)提升信息化程度并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完善

目前高校在进行项目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全面落实信息化,因此要想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应强化信息化建设,从而可以避免高校预算管理、归口管理信息偏差现象,保证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的采集及管理效率。在进行项目信息库建设过程中,可以为项目管理提供便利。采用信息技术后可以对项目情况进行及时申报,完成一个申报内容就进行入库处理,实现管理动态化。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项目资金入库及支出情况进行全过程管理,并可以对预算归口管理部门排序进行调整与优化,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确保资金完全应用到高校项目中,从而确保高校项目可以顺利开展。

(七)构建完善的评价及反馈机制并合理应用奖惩制度

目前,高校在进行与教育项目相关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时并没有及时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且奖惩制度不完善,这样也给高校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因此应对评价及反馈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既要做好评价结果审核工作,同时也应对评价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处理。要想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应积极做好反馈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依据,从而保证高校职称评定、人员晋升及预算款应用效果,提升高校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效率。

三、结语

项目预算论文范文8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

一、引言

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是保持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文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措施,激发科研创新活力。精细化管理是提升整体执行能力和管理效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医院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各项科研管理工作,在绩效考核中建立科研奖励机制,协调增加科研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科研创新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医院科研水平的迅速提升。随着医院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获批科研立项数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分析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梳理总结了医院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经验,为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1.预算编制不合理

(1)由于项目立项之前经费预算难以保证准确度,项目实际经费支出与项目预算经费往往不一致,但是项目预算并没有及时调整,造成决算与预算不符。(2)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只有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参与,科研部门或财务部门并未参与,造成预算评审不够专业。(3)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主要包括科技部、教育部和省科技厅、省卫健委等。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也不尽相同,项目负责人难以系统全面地掌握一系列管理制度,无法合理合规地编制经费预算;同时,也没有与财务人员充分交流沟通,造成经费预算过于粗略,缺少科学合理的依据,报销审核时发现经费支出不合规,可能导致项目经费结余过多或严重不足,造成项目完成困难或经费使用效率低。(4)由于项目预算执行周期长,且科研活动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往往需要调整预算方案;同时,由于市场价格变动及项目研究规划调整,也会导致预算方案不适用,影响预算执行率。(5)由于临床科研人员工作繁忙,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预算方案未通过科学论证,缺乏可操作性。(6)预算编制与实际脱节。有些科研项目实施时间长,需要跨越多个年度才能完成,研究经费下拨时间的间隔较长,影响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导致应该支付的经费无法支出,未按时完成核销,影响预算执行率。

2.片面注重预算执行率

因为业务工作繁忙,科研人员开展的科研项目,往往重视项目开展过程,忽视科研经费合理使用。但是,由于医院对预算整体执行率进行考核,以及开展结题验收审计工作,科研人员片面关注预算执行率,缺乏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的正确认识。

3.缺乏监督反馈机制

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造成部分项目的实际支出与经费预算不符,以及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等问题,造成科研项目验收和审计困难。

4.经费使用问题

2018年以来,国家大力支持科研创新,积极下放科研经费管理权限,为科研人员使用科研经费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科研活动存在不确定性,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调整研究方案,或者只重视研究过程,对预算编制和经费支出没有合理规划,认为完成科研任务就可以结题,导致项目结题时突击花钱。科研项目结题而经费不能及时结账,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结余;同时,科研经费使用没有进行有效规划,给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很多医院督促科研人员进行经费结账,部分科研人员在结题前突击花钱,导致科研经费浪费。

5.交流沟通不畅,影响经费使用

科研部门的经费管理工作较为粗放,而财务部门因为需要落实相关要求,所以对项目合同、报销单据较为重视。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在项目实际开展过程中,经费管理相关要求无法落实,项目开展过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导致项目预算与支出决算不一致。

6.缺乏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部分医院的科研部门没有及时更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各项经费使用情况缺少分析,无法对科研经费使用进行绩效评价。另外,财务部门也无法全面掌握科研进展情况,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无章可循。

三、医院加强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医院应该组织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一起优化流程、完善制度、细化经费管理,从而加强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1.加强组织部署,全面推进科研工作

一方面,由于医院肩负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上级部门加大了科研经费投入,为医院推进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此,医院要加强组织部署,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另一方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既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又符合医院科研需求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医院要及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要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形成充满活力的科研经费管理长效机制;同时,严格落实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要求,以及财务审计相关规定,有效地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提升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

2.推进信息化建设

为进一步实现科研经费高效管理,建立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的共享协作机制,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医院财务管理与科研管理的对接,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动态监督,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向科学化、智慧化、透明化方向发展,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一方面,通过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对科研项目申报、立项、验收等各阶段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借助信息化平台对支出经费进行有效控制,转变财务事后介入的管理模式,将财务审查功能前置,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通过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电子化审批流程,建立起高效的经费预算、支出审批等流程,让科研人员少跑路,进一步提升科研服务满意度。

3.加强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

如何将科研人员从繁杂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让科研人员在做好临床治疗工作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投入科研工作,同时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预期目标,是医院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医院可以在各科室,选拔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担任科研财务助理,主要负责科室科研项目管理、上报、经费使用等工作,加强与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的交流沟通,落实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规范。医院应该定期组织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培训,加强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培训;同时,医院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提升科研财务助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项目经费管理效率,为科研人员减轻负担。

4.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

规范科研经费报销流程,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医院要优化科研经费报销流程,加强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的协作,在经费报销流程上实现“一站式”服务,由科研财务助理审核报销资料的合规性,然后转交财务部门,为科研人员减负。定期对项目费用支出和余额进行核对,检查项目经费使用进度,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通过财务、科研双登记制度,避免两个部门财务信息不一致的问题,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

5.完善科研经费预算工作

医院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应该密切联系,加强交流沟通,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验收全过程,为项目负责人提出专业建议;在关注预算执行率的同时,核实课题组编制的决算书与实际支出金额是否一致,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调整,但应避免实际支出与决算金额存在较大偏差的情况,从而有效落实研究方案和合理合规使用科研经费。科研部门总体掌握各个项目的研究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财务部门既要参与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也要及时了解项目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审核项目经费使用是否规范。对于立项经费与下拨经费不一致的,医院要督促项目负责人根据经费获批情况,明确项目任务书并重新编制经费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经费预算额度执行;除设备费外,其他支出科目可在适当范围内调整经费支出金额。

6.建立结余资金管理制度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结题验收后的结余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设置结余资金使用期限,对结余资金的支出类型、支出方式、支出金额、支出途径等提出具体要求,强化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监管。

7.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加强科研经费监管

医院要强化科研经费监管工作,定期进行经费审计及考核,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科研资金使用情况加强审计监督。一方面,医院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加强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的动态监管,规范资金管理。根据科研经费使用规定,检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科研经费是否合规使用,将审查结果反馈给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对相关问题要限期整改。另一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加强项目负责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强化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与项目负责人的长效沟通机制,加强工作审查指导,有效解决“结题不结账”“财务入账不及时”“临近结题突击花钱”等问题。

8.加强医院科研诚信管理

在新形势下,对科研经费使用和防范资金使用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建立医院科研诚信评价体系,强化科研诚信管理,防止经费支出虚开金额、套用科研经费、开假发票、重复立项、骗取科研经费等行为。建立科研诚信评价体系,关联科研项目申报、经费使用等活动;对信用良好的科研人员,适当简化审批程序;对于存在违纪违规、项目不能如期完成等情况的科研人员,要加强项目审核和财务审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问责,从源头上遏制科研失信行为,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

9.加大绩效奖励,释放科研创新活力

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强化科研成果产出考核机制,进一步推进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评价,重视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由于一些科研项目没有科研产出数量、质量等要求,部分医院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还停留在经费执行率、数量、专利数量层面,导致很多科研产出缺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新形势下,如何在防范科研经费管理风险的同时,提高科研产出质量和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成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方向。让优秀的科研人员获得合理回报,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升医院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