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财务范例

项目财务

项目财务范文1

1.效益与费用计算的一致性原则。采取旅游项目的效益与费用计算的一致性原则能够正确评价旅游投资项目。如果在某旅游项目投资估算中包含了一项工程,那么因建设该工程而获得的增加效益就应该予以考虑,否则就低估了项目的总体效益;反之,如果起初考虑了该工程对某旅游项目效益的总体贡献,但投资成本却未计算在内,那么该旅游投资项目的效益就可能被高估。所以,只有将收益与投入的估算限定在同一范围内,计算出来的净效益才是投入的真实回报。

2.基础数据准确可靠原则。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对于财务评价结果的准确有着决定性作用。财务评价的大部分基础数据都是通过估算和预测得来的,具有不确定性。基础数据准确可靠原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稳妥地确定和选取基础数据,使财务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实现最大化,避免过度乐观估算带来的巨大风险,更好地满足旅游投资决策的需要。

3.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为主原则。世界上比较通行的财务评价是以基于资金时间价值理论的动态分析法为主,估算某一项目全部计算期内每年的费用和效益,同时采取现金流量分析的静态分析方法,计算净现值和收益率评价指标。

(二)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作用

1.旅游投资项目财务评价可以说是旅游投资项目决策分析与整体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项目评价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从旅游项目的前评价、中间评价到后评价,贯穿始终,旅游项目的财务评价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旅游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机会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评价都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旅游项目或方案选取比对时,旅游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案比选可以说是旅游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精髓。通过方案的比选,适当优化工程、技术、规模等各方面内容,最后的财务分析结果反馈到方案的建设中,以优化旅游项目整体。

3.在旅游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旅游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结论是该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某一旅游项目中,该项目的发起人决策、权益投资人决策、债权人决策、审批人决策等等,都要依据财务评价的结论。对于需要政府审核的项目,审核部门在决策时,也都要以相关财务数据为该旅游项目经济与社会影响力的判断基础。

二、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内容与步骤

由于旅游项目的目标和性质不同,旅游投资项目财务评价内容也有所不同。对以经营为目的的旅游项目而言,旅游项目财务评价内容应包括财务费用与效益的估算、偿债能力分析、营利能力评价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等;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经营性项目,财务评价有其专门的体系。

(一)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内客

1.明确旅游项目评价范围,根据旅游投资项目的融资方式和性质选取适宜的评价方法。

2.通过基础数据对财务费用与效益进行估算,主要包括成本费用、营业收入和相关税金的估算等,并制作相关辅助财务报表。这些估算是旅游项目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准备工作,即对旅游项目财务分析基础数据的确定、分析与估算。

3.进行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即计算财务分析指标并编制财务分析报表,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营利能力分析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4.在对某旅游项目初期方案进行财务评价后,还需要进行不确定性的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这需要将财务分析的结果进行反馈,优化原方案,甚至进行重大调整。

(二)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步骤

财务评价的步骤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财务评价与融资方案、投资估算之间的关系。财务分析的基础是融资方案和投资估算,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三者互有关联,相互影响,这可以体现在财务评价的指标体系设置与方法上。首先要分析融资前的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结果可以体现出项目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以用于未来投资决策或项目方案的比选。这是考察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对项目发起人、债权人、投资者和政府部门有很大用处。假设财务评价的第一步分析结论为“可行”,然后才能继续考虑融资方案,进行该项目的融资后分析,其主要包括项目偿债能力分析、资本金现金流量分析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等,它是融资方案必选、融资决策和投资者出资的重要依据。

三、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指标计算

1.基础数据的估算基础数据的估算是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整个项目的财务评价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础数据的估算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旅游项目总投资的估算、项目经营期的确定、总成本费用的估算、销售收入及销售附加的估算、总利润及分配的估算、借款的本金与利息的估算。2.财务报表的编制财务报表是旅游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基础数据源和核心。财务报表一般可分为基础报表和辅助报表两个类别,二者层次不同,互为补充,在编制报表栏目时要充分考虑到二者之间的关联。基础报表是依据辅助报表提供的各要素资料编制而成,用来计算或分析旅游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主要包含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金负债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和外汇平衡表等。基础报表是旅游项目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完整报表,并可以通用,适应于各类其他项目的需要。辅助报表则是在调研考察而确定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对旅游项目的资产、权益、负债、成本、费用和收入等基本组成部分进行汇总计算而编制出的基本数据估算表,其包括流动资金估算表、建设投资估算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销售收入和税金估算表等。辅助报表可以因旅游项目的特点和性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编制与计算方法。

项目财务范文2

1.科研项目核算不规范

目前,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的来源渠道较多,有些资金来自企业上级单位,有些资金来自地方政府,有些资金来自国家,有些资金则是来自其它合作企业,这些资金在使用时均有严格要求,对经费支出的限制也很多。如有些来自国家的研发资金就不允许列支人工费和业务招待费,科研经费支出仅限定在购买设备、材料、研究费用等方面。但在实际核算中,常常出现生产和科研费用相互挪用现象,即本身是科研项目发生的费用,如津贴、招待费等却被放到了生产项目的费用中,而生产项目发生的费用,如差旅费、材料费等又被放到了科研项目中,以致使科研经费的核算不准确。

2.科研经费监管难度大

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单位。其科研经费投入也是为了将来能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因此,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都是把经营生产放在第一位,生产经营项目与科技研发项目同时开展,而科研项目多为不完全成本核算,当多个项目并行推进时,难免会出现设备共享、人员交叉的现象,这样就很难分清科研项目的真实成本,加大了经费监管的难度。

3.自筹资金不到位

科研项目来源多样,立项单位众多。但这些项目绝大多数都对经费来源中的自筹资金部分有明确的要求。而不少企业常常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保证自筹资金的如实到位。

二、加强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一些思路

1.强化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基础依据是该项目的研发任务和研发目标,编制工作必须按照各类项目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应努力使项目资金的利用效益尽量提高。一是科学策划,统筹兼顾。在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过程中,一定要按照量入为出、保障重点、统筹安排和留有余地的原则进行,经费预算方案应明确各项支出的比例及费用,做到预算编制科学化合理化。二是加强沟通,通力合作。编制科研项目预算要求编制人员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知识,既要有科研领域的知识,也要有财务方面的知识,单独的依靠科研人员或单独的依靠财务人员将很难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协助预算编制人员编制真实、合理、有效的经费预算。尽管研发项目主要由科研人员完成,他们是责任的主体,但他们在财务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明显不足。目前,科研项目的支出科目繁多,在预算定额方面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编制科学、准确且可行的项目预算对长期从事具体研发工作的科研人员来讲,难度很大;另一方面,虽然财务人员熟知财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相关规则,但缺乏科技领域专业知识,很难全面掌握编制预算时所需的各类专业资料与数据。因此,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应该相互配合、勤于沟通、同心协力的完成项目预算编制工作。三是认真测算,科学组织。按照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要求,全面收集、整理和预算编制的相关信息,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对项目上各类支出的测算应做到有理有据,负责项目预算编制的人员要确保所编制预算的可执行性。

2.加强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监管力度

科研项目的资金应专门用于项目研发工作,不得用作其它用途。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通常具有周期性强、数量大的特点,切实做好项目经费的财务监管工作,将对经费的有效利用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费支出管理是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只有做好经费支出管理,才既能保证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保证项目的经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一是要强化项目核算管理,严格审核把关,确保财务行为规范。要使财务管理规范化,通过制度约束是最有效的办法。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制度要先行,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相关部门要建立明确的科研经费审批权限制度,避免出现盲目报账、随意报账,以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支出与使用。财会部门要严把财务审核关,要按照科研项目合同的规定,对科研项目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审核;对资金支出原始单据的合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要认真审核,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管家的职能,使企业财务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加强沟通交流,树立科研财务管理与科研计划管理有机统一的观念,确保财务管理与项目执行不脱节,建立预算、执行、验收、评价“四位一体”的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及财务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项目支出的跟踪管理。要对研发项目的成本支出范围进行分析与预测,减少科研项目预决算的偏差,保证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财务人员要根据项目的支出预算对财务支出状况进行监管,切实履行对经费开支的审批职责,要了解项目的实施内容、计划进度、实际进度等信息,保证科研项目从申报、审批、实施与验收的全过程有财务人员参与;同时科研项目负责人及相关研发人员也要主动及时的获取财务信息,实时掌控项目支出的情况。三是要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严防科研经费被挪用。对于已经结题的科研项目,不得再支出相关费用,对于项目资金的审批权限、资金使用范围企业应严格控制。

3.强化内部审计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该兼顾社会、公益效益。实践证明,内部审计监督是发现管理漏洞、违纪行为以及检查制度执行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应该积极加强内部审计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应建立健全审计工作体系,使科研经费的使用始终处于被监督被监控状态,促使管理部门有效的利用资源,确保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

4.确保落实项目的配套资金

对国家立项的科研项目来说,通常要求项目承担单位有自筹配套资金是科研立项的基本条件,项目申报过程中对项目单位自筹资金的额度也有明确规定,不能达到要求比例的项目很难获得批准。在对科研项目进行财政审计时,往往审计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检查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因此以往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财政资金,轻配套资金”的现象必须加以改变。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按照科研项目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确保项目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配套资金的筹措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横向合作,通过与科研力量雄厚且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企业合作,实现费用分担,成果共享;二是广开渠道,从地方财政争取支持。通过争取地方政府财政的资金的资助,来补充科研项目经费的缺口;三是积极筹集单位自有资金,如加大科研项目的人工成本投入,按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从企业工资总额中给予人工成本配套;再如可通过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的力度,由科研成果转化中筹措资金,以返补科研项目经费,从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项目财务范文3

关键词:PPP项目;财务分析;收益率指标

1引言

截至2020年6月,根据财政部PPP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入库项目共计9574个,投资额14.66万亿元。而财务分析作为PPP项目最主要的分析,一直在项目中扮演者即为重要的角色,但是在财政部已出台的各类指导文件中,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PPP项目成体系的财务分析方法规定,因此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在对项目进行投资测算分析时,会因为对财务分析方法体系及收益率指标的选择和理解不同,进而影响投资决策。本文基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及现有财税政策法规对PPP项目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和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推进PPP项目高质量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PPP项目财务分析常见的问题

2.1财务分析方法体系不统一。财政部2014年《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后,PPP模式得到推广,并衍生了许多具体的运作方式和财务分析方法体系,如部分项目为减少政府方补贴,设定政府方出资代表不参与分红,所以在财务分析时,咨询机构调整分析方法体系,选择将建设投资中政府方资本金出资予以扣除,并据此测算项目投资收益率。由于财务分析方法体系的不统一导致项目分析结论个体差异极大,针对同一个项目,不同的咨询机构测算的结果也不一致,使政府方和社会投资人无法准确了解项目的真实收益水平,无法对项目的优良进行评判。案例A:某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20亿元(其中政府方资本金出资9.5亿元,社会资本方资本金出资10.5亿元),政府方给予建设期补助10亿元,项目合作期34年(其中建设期4年),合作期内政府方参股但不获取利润分配。政府方聘请甲咨询公司开展项目咨询工作,甲咨询公司认为政府出资但不享受利润分配,可以认定该股权投资等同于建设期补贴资金,因此项目建设投资应扣除政府方股权投资和建设期政府补贴合计20.5亿元,之后通过分析计算得出项目投资收益率税后5.8%。随后潜在社会资本方聘请乙咨询公司对项目财务分析结果进行复测,乙咨询公司认为政府出资虽不享受利润分配,但仍为股权投资,且建设投资有明确的定义,不应随意调整,通过乙咨询公司复测,得出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为3.18%。且双方无法就此达成一致,导致项目无法顺利推进。

2.2财务分析收益率指标使用不统一。当前,《方法与参数》中定义的各种收益率指标已广泛应用于PPP项目收益水平确定、项目交易结构设置、项目回报机制设置、PPP招标控制价制定等方面;但另一方面,在具体指标的选择应用方面,因认识上的差异以及其他因素影响,PPP项目方案设计中收益率指标选用方法“因人而异”“因机构而异”“因项目而已”,不同的咨询机构、不同的地方政府和不同的项目存在使用不同收益率指标现象。案例B:某项目基础信息同上述案例A。为计算项目社会资本方的投资获利能力,政府方聘请的甲咨询公司通过计算给出了“社会资本方投资内部收益率”为5.8%的结论,随后潜在社会资本方聘请乙咨询公司对项目收益水平进行复测,通过复测,乙咨询公司认为甲咨询公司给出的“社会资本方投资内部收益率”属于自行设计的指标,非《方法与参数》给定的评价指标,乙咨询公司建议使用《方法与参数》中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中“投资各方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作为项目社会投资人获利能力的评价指标,通过计算,项目“投资各方(社会资本方)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2%,且双方无法就此达成一致,导致项目无法顺利推进。案例C:某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其中社会资本方资本金出资4亿元,为某国有企业独自中标,目前项目已经进入执行阶段。在项目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测算发现项目在内部决策时提供的项目收益水平与实际核算结果差距极大,经查,主要原因是项目咨询机构为替政府方降低可行性缺口补贴,将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中“项目资本金”替换为“社会资本方资本金”后,将得出的收益率命名为“社会资本方投资内部收益率”,而社会资本方内部决策时没有做好复核工作,直接将该指标当作“投资各方(社会资本方)财务内部收益率”,进而导致该问题产生。

3PPP项目财务分析方法体系的选择

PPP项目财务分析方法体系应按照《方法与参数》的要求执行。

3.1PPP项目属于投资项目,符合《方法与参数》的适用规定。《方法与参数》规定各类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均适用该评价方法体系,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作为投资项目的一种投资方式,必然适用《方法与参数》的方法体系。

3.2采用统一的分析方法体系有助于项目间的比较和项目决策。当所有PPP项目均采用统一的分析方法体系时,对政府、社会投资人乃至咨询机构而言,都能够很好的了解项目收益水平和财务的可行性,对项目决策提供可以比较的基础数据支持。3.3《方法与参数》的指标体系基本能够满足PPP项目的评价要求《方法与参数》设计了一整套项目评价指标,如评价项目融资后盈利能力的动态指标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评价偿债能力的指标利息备付率等,这些指标基本能够满足PPP项目的评价要求,相关收益率指标也能够合理反映项目及社会投资人的获利能力。

4PPP项目财务分析评价指标的选择

选择合理的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事关公正公平和项目可持续健康运营,以下仅对《方法与参数》中相关内部收益率指标的选择提出参考建议。

4.1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又称“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是全部资金可望达到的报酬率,属于融资前指标,该指标根据“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得来,根据是否反映调整所得税,又分为“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前)”“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指标,对于一个既定的投资项目来说,其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完全由项目的净现金流所确定,与资本结构无关,可视为定值。PPP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除要求大于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基准收益率外,一般还应不小于项目债务融资成本(融资成本畸高的除外),否则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将明显低于融资利率,将失去对测试结果同时表明,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受项目融资方案和融资条件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影响体现在调整所得税的影响),因此建议政府方在进行PPP项目方案设计时优先选用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作为项目收益水平的衡量指标。

4.2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只是全部资金中属于项目自有的那部分资金预期达到的报酬率,属于融资后指标,该指标根据“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计算得来,因此,在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则完全取决于贷款比例和贷款利率。贷款比例越大,贷款利率越低,则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越高,相应地项目资本金所承担的风险也越高,随着贷款比例的降低,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也会降低,但承担的风险也随之降低。由于该指标属于融资后指标,因此对项目融资方案的敏感性极高,而融资方案通常特别是融资利率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议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将该指标作为内部决策时的参考,但政府方在项目市场测试和招标阶段不对外正式该指标,具体由社会资本方自行测算即可。对于部分咨询机构设计的“社会资本方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或称之为:社会资本收益率),则是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中将项目资本金替换为社会资本方项目资本金后按照内部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得出该指标,根据其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该指标在指导PPP项目时虽可以作为PPP项目投资的收益参考,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经济含义和理论支持,也缺乏广泛的比较数据,其在实际应用时很难与现有的收益率基准数据进行对比,且该指标对项目股权结构即为敏感,因此在PPP项目实践中不建议采用该指标,如确需使用,则务必说明该指标的计算原则与方法,以防对投资决策者产生误导(如上述案例C)。

4.3投资各方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各方财务内部收益率是站在项目公司股东方角度衡量项目的获利能力的指标,是社会资本方投资PPP项目的真实收益指标,该指标的计算除应关注项目公司的利润分配方式外,还应关注项目到期移交的方式,并将移交方式作为PPP合同的主要内容,然后据此合理确定清算收益后再行计算该指标。因此,建议政府方在方案设计和内部决策阶段使用该指标,防止社会投资人暴利或投资失败,但政府方在项目市场测试和招标阶段不应对外正式该指标。同时建议社会投资人在投资PPP项目时,主要以该指标作为投资项目的决策指标,在社会投资人计算该指标时,还可以将施工利润、管理收益、清算收益等纳入现金流,然后计算投资各方(社会资本方)财务内部收益率。

5结论

(1)由于PPP项目属于投资项目,符合《方法与参数》的适用规定;项目采用统一的分析方法体系有助于进行项目之间的比较和项目决策;《方法与参数》的指标体系能够满足PPP项目的评价要求。因此,为保持评价方法体系的一贯性,建议PPP的评价方法体系按照《方法与参数》的要求执行。(2)建议政府方在进行PPP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和招标阶段优先选用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作为项目收益水平的衡量指标。(3)建议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将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作为内部决策时的参考,但政府方在项目市场测试和招标阶段不对外正式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具体由社会资本方自行测算即可。(4)建议政府方在方案设计和内部决策阶段计算投资各方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防止社会资本方暴利或投资失败,但政府方在项目市场测试和招标阶段不对外正式该指标,同时建议社会资本方在投资PPP项目时,主要以该指标作为投资项目的决策指标,在计算该指标时,可以将施工利润、管理收益、清算收益等均纳入现金流,然后计算投资各方(社会资本方)财务内部收益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R].财金〔2014〕76号,2014.

[2]陈宏能,肖靓.如何正确选用PPP项目收益率指标[J].中国投资,2016(9):66-68.

[3]陈彪.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财务内部收益率与其他财务指标关系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9(6):86-89.

项目财务范文4

关键词:PPP项目;投资分析;财务管理

引言

目前PPP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为政府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公共服务事业运作质量提供助力。

一、PPP项目模式概述

(一)PPP项目投资分析。1.PPP项目概念PP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中投资合作的一种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政府拟建公共服务性基础设施时,由社会资本介入来承担融资、施工、建设、运营项目全周期工作,政府可以通过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或分期付费的方式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可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从而实现社会公众福利。2.PPP项目投资特征PPP项目具有程序复杂、周期长、规模大等特点,与传统项目建设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政府不再负责项目融资,其建设资金需由社会资本方融资,政府在运营期内逐年支付相应费用。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PPP项目社会资本方需解决较大的融资金额,银行的融资审核条件也较为严格,所投资本短期内很难收回,可能造成社会资本方的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加剧,对于其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二)PPP项目特点。1.合作伙伴PPP模式基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合作目标一致的理念建立的合作关系进行项目运作,更加强调政府与社会资本在目标项目建设上的共同运作、共同分担和风险抵御,二者在确立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形成平等顺畅沟通的工作界面。2.利益共享社会资本以PPP项目实现自身利益追求,政府则是以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为目标,双方利益得以实现的基础是PPP项目的成功。需要指出的是PPP项目多为服务于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型项目,具有公益性,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政府、社会资本在权衡项目收益时,首先要保证项目的质量不受影响,合理制定双方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项目持续的稳定性和收益性。利益共享除了指共享项目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社会资本获取相对合理、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利益共享局面。3.风险分担PPP项目通常投资大、周期长,伴有高风险,执行过程中利益与风险相对应,没有风险分担,健康可持续的项目合作伙伴关系无从谈起。因此要建立以对称性、最优性、上限性、动态性为原则的风险分担机制,各方最大可能承担自身有优势的伴生风险,当每种风险都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项目整体的成本就能最小化。为此政府方要建立健全的评价、管理、监督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前期调研、设计,通过客观合理的风险评估,对项目预期进行精准判断。社会资本方要对项目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降低过程中突发风险,推进项目平稳实施。

二、PPP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一)项目管理风险。PPP项目过程中会面临来自筹备、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移交等各阶段的管理风险。前期筹备阶段由于资金额大、周期长,规划相对复杂,审批程序也相对较长,低效能可能导致项目错失政策机会。建设阶段需要经历设计、概预算及施组方案批复、计量、审计等多个环节,但由于实施主体是政府相关职能机构,过程中因管理权限等问题可能会出现沟通效率低下的情况,同时一些职能机构对相应工作专业能力较弱造成迟滞效应。因此政府与社会资本应共同聘请具备相应能力、规模的独立第三方开展全过程咨询、审计、评价等工作,构筑政府、社会资本、第三方机构稳定三角形工作机制,在互信互惠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建设。

(二)市场环境风险。PPP项目面临的市场环境风险,一是来自宏观政策调整及政府运作机制转变。PPP项目直接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地方政府管理运作机制的影响,项目会因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而改变进度或功能要求,增加了项目时效性风险。合理的政策有助于双方共同降低项目潜在风险,但一些政策调整影响到项目预期收益时,将直接造成项目资金风险,甚至引发社会问题。二是来自社会资本自身融资能力的管控风险。政府通常只负责对应的资本金,不参与项目融资及担保。而银行业对PPP项目融资的准入标准和监管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资本方自身需要有强劲的资金实力和融资渠道,方能保证项目资金周转正常。

(三)超合同造价风险。当前某些PPP项目建设期出现了超合同造价的现象。PPP项目合同正式签订之前通常由政府方提前完成了设计招标,但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经审批的预算超过合同约定的工程造价,如果合同条款没有对该现象做明确约定,一是会直接造成融资方案不能满足建设资金需求,致使项目无法正常实施,二是造成合同双方的信任风险、审计风险进一步放大。

(四)法律风险。随着PPP模式的广泛应用,其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财政监管上的缺失也愈加明显。PPP项目主体的法律结构关系涉及行政、民商较为复杂,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将直接造成项目管理中可能出现行政权力滥用、项目管理权限受限等局面,影响PPP模式长期健康发展。

三、PPP项目财务管理策略

为了实现PPP项目最终目标,确保参与方预期利益,需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目的,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和风险预警机制,针对PPP项目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建议。

(一)建立全过程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PPP项目需要经过一个环节较多且复杂的程序体系实现最终目标,资金自始至终贯穿这一体系。为保证项目全周期内平稳推进,需要政府、社会资本、施工参与方、投资者、金融机构、独立第三方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全过程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对项目周期内可能出现的风险统筹考虑。抓住资金这一管控核心,建立阶段性目标与资金配比关系,以目标锁定资金预控,以资金运动反映过程执行。建立以项目公司为主导的风险识别清单,构建阶段任务、风险事项、资金匹配对应表。设计职责体系和防范措施,加强项目过程中的风险管控,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实时管控现金流情况,对各环节形成监督。通过资金运动情况分析执行过程与客观环境是否相符,及时予以评估形成应对策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让防止项目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加强项目融资管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提升内控机制水平。PPP项目融资是全过程、全方位融资,表现为项目筹备期资本金融资、建设期债权融资、运营期证券化融资等。不同主体融资风险表现为财力强的地方政府风险小、财力弱的风险大;社会资本方自身经济实力强的风险小,自身实力弱的风险就大。不同项目融资风险程度也不一样,重点项目、有补助项目风险相对较小;可行性缺口补助纳入政府支付责任的风险较小,使用者付费存在市场不确定性则风险大。项目的不同阶段同样带来不同的融资风险,建设期受工期、质量、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带来预期不确定性的风险,但运营期项目产出已经形成,收益基本稳定则风险较小。实现对风险点的控制就要以全面预算为抓手,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控,科学、合理进行项目融资,控制资金周转。科学的项目概预算有助于较好控制项目总体投资规模,有助于判断融资方案的底线和可行性。社会资本方要注重与政府各阶段尤其是前期沟通,根据概预算结果指导后期的建设、运营、移交、退出。坚决避免由于融资成本偏离较大,增信条件无法达成等因素造成项目融资难以实现。始终将财务测算和风险预判作为重点,构建各阶段的结构化融资方案确保各阶段的债务支付义务。建立滚动预算,做好成本控制,及时调整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在预算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政策、行业、市场的变化影响合理控制,按照预估规模做好融资比例和渠道的选择,严控融资规模和资金用途,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资金支出,搭建客观、可执行的项目预算执行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流程管理,健全资金收支相关制度,控制好项目资金风险。

(三)项目运营期间财务管理关注的重点(1)注重分析绩效考核对可行性缺口补助实现的影响程度,通过预算执行分析为制定运维方式、评价执行提供决策依据,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2)关注市场因素变化,及时对比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离度,通过分析锁定影响因素,做优使用者付费可控部分,提升资金效能。(3)设计好融资构架,适应政策导向,抓住市场窗口期充分利用REITs等有效工具降低融资成本、保持充沛流动性。

(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PPP模式融合了多方利益诉求,需要构建互利共赢基础平台。因此需要各方和环节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政府、社会公众及社会资本方的权益、利益。在PPP模式发展过程中,要建立起符合项目发展、客观、完善的规范性文件,减少因法律缺失、合同纠纷等问题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相关法规的制定,需要协调、明确项目参与主体的权责关系。一是要规范项目运作全流程;二是明确各阶段的监督主体和权责内容;三是要制定好退出机制及纠纷解决途径;四是要做好PPP项目的运营权约定;五是其他关键事项,如预算执行、绩效管理、扶持政策、财税补贴等。

(五)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梯队。PPP项目涉及财务、税务、法律、金融、工程、运营等领域,而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资本,能够适应PPP项目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处于发展适应期。为此各参与方要加强专业化人才梯队的培养,提高专业度和理论储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增强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分析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四、结语

项目财务范文5

医院财务需要深入参与到合同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部门项目前期的计划管理、合同起草、合同执行中的动态管理、合同外设计变更计价与支付、工程索赔、项目结算等管理关键点,提高医院基建项目投资效益。

关键词:

医院财务;基建项目;合同管理

医疗体制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医院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式也跟随市场经济发生了相应变化,由单一投资转变为多元化投资,且由国家投资转变为自筹。同时加强基建项目合同管理,为获得可靠、完整、准确的分析数据及最大投资效益,医院财务部门纷纷介入项目合同管理。

一、加强前期计划管理

为全面掌握基建项目建设与工程进度、专项资金与自筹资金运用等情况,应加强前期的计划管理,关键点在于:一是了解与掌握建设项目的概算投资额或合同投资额;二是预计年度投资完成额;三是工程进度是否与资金支出进度相一致;四是结余资金的数量构成;五是是否具备工程建设所需的其他条件;六是自筹资金项目是否具有妥当的资金来源;七是是否采取专户专存的方式对国家所下达的专项资金进行管存;八是自筹资金涉及的项目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财务部门既要参与制定部门年度基建资金计划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于基建资金计划下达后,依据随时所掌握的变化情况,需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二、把好合同起草关

(一)编制好招标文件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项目招标前,需要先确定下来招标的监理单位,之后由监理方、业主方及设计方三方共同探讨招标文件细节,对图纸进行全面会审,并对关键材料与设备进行市场调研。逐条研究合同附加条款,在招标文件直接体现出来,包括现场用电位置与用水点现状、参与投标单位资质等。财务部门必须认真对待对价格扯皮造成影响的因素。

(二)合同附加条款中载明付款程序

在建设项目中,先由承包方对每一笔支付款提出申请,并附上工程量相关报表,通过监理审核、业主代表把关后,由业主方的项目负责人对其进行审批,最后上报财务完成审核与付款。每一道付款程序都需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执行,避免工程款支付与工程进度不一致问题。

(三)提高工程量清单编写质量

设计文件中所产生的错误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所以在填写工程量清单时,需认真复核设计文件的图纸,并计算出准确工程量,否则很容易因为设计错误造成工程变更量过大情况。之后依据清单细目将图纸工程量进行细化,与清单对应细目相匹配。这项工作的工作量很大,其直接关系到完整工程造价,必须认真计算,且反复核查,保证工程量清单高准确性,才能提升合同的管理效率。

三、加强合同动态管理

医院的财务人员必须主动进入现场了解情况,随时掌握投资变化情况。建设工程的动态投资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承包方进场开始施工的第一个月月底前,需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核对其是否与所支付的预付款相一致。施工开始,对施工组织能力的考察也随之开始,核查其是否与施工组织的设计相一致;监理单位工种是否齐全,执法是否与合同一致,并秉持公正原则。主体工程完成后,对工程进行盘点,找出各方面不足之处,包括投资控制、进度、质量等,制定出修正计划,确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设备在进场安装前,需再次会审图纸,确定安装控制点。竣工验收阶段,做好工程盘点与系统调试。

四、合同外工程变更造价计量与支付控制

影响工程造价变更的方面很多,包括设计与施工条件的变更、技术标准的变更、计划调整变更等。变更工程的审批程序与项目管理的模式、监理工程师权限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会有一定差异,但必须保障其具有健全的变更审批程序。变更工程费用计算应遵循:一是项目必须是工程量清单内所具有的,且细目单价要一致;二是采用合同中既定费用计算方法;三是采用部级或省(市)级相关机构颁布的概预算定额及价格文件;四是采用承包商投标时提交的单价分析表、实际支出证明;五是采用计日工单价。变更工程造价计量与支付要在变更工程单价核定基础上进行,将支付证书中显示的数量与变更后单价作乘积,汇总后确定该项目变更的总造价。这一阶段费用控制的重点在于是否严格按照既定审批程序进行。

五、处理好国家拨款和自筹资金关系

国家基建相关管理部门将基本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筹集资金均纳入到基建管理中,基建管理与国家相关拨款管理机制效益必须相同,从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往来关系有所不同,进行会计记账、核算及资金调配时,需严格依照基建管理相关程序开展。自筹资金也需纳入到医院的财务计划中,将其编入到预算与组织决算中。

六、加强工程索赔方面合同管理

工程索赔也是合同管理中重难点。索赔其实就是履行合同时,合同一方遭受损失,而原因是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造成的,而向对方提出赔偿或补偿要求。工程索赔是一种承包工程相关单位追加造价常用的手段。索赔费用时,需坚持以赔偿的实际损失为依托。方法包括总费用法、分项法两种。一般使用分项法:一是对索赔事件所造成的费用项目进行分析;二是对各类项目的损失值进行计算;三是将涉及到的各类费用相关项目计算值进行列表汇总,最终得到总索赔费用数值。

七、竣工决算阶段合同管理

所建设项目竣工之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在竣工决算相关资料帮助下,对竣工决算进行编制。主要涉及两部分,一部分为工程决算,另一部分为财务决算。竣工决算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竣工工程建设成果、财务支出具体情况,将整个工程建设项目费用全部汇总,以核定新固定资产价值为目的,办理好交付使用相关手续,并对建设成本进行考核,对投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有效提高建设单位整体管理水平,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八、结束语

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其涉及到项目投资控制、项目实施质量保障等,财务部门需要进行较深入的工作。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并提高投资的效益非常重要。所以财务部门必须重视合同前期起草工作,加强合同具体执行中的动态管理,关注设计变更、工程索赔、项目结算,进而完成投资目标,达到预期效益。

作者:季青 单位:山西省中医院

参考文献:

项目财务范文6

对于工程项目的真实和正确审计工作,是审计的必然要求。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对企业的立项工作进行审查,并对立项时的有关企业可行性工作报告进行调查,看其是否进行了市场调研,对市场调研的真实性如何。对于企业的可行性报告进行编制,基本上是对工程的预算、项目的内容以及工程量等的有关计算,审计和查看其是不是完整、正确和真实。同时,还要对工程项目的批复等工作进行查验。针对目前很多的企业都对工程的可行性分析较为简单,并没有对企业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对于其考察的范围及真实性尚缺完整。对于企业可行性报告主要是对项目的有关依据进行审查。对项目的背景和概况,项目的有关市场展望以及投资额度,企业的项目经营财务等各种情况的分析。还要对项目是否可行进行分析,项目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地理等优势,要进行考虑和分析。分析市场的竞争状况以及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等各种情况。注重竞争对手并进行详细分析和了解,避免失去许多市场份额。审计的工作还要对项目的规模进行审查报告,把项目的有关规划、建设的周期、以及财务的有关状况等都要进行审查,针对其经营的有关条件和数据情况,进行验算和假设,对项目的经营成本和收益利润等,以及对灵敏度的有关分析和测算、不确定性因素等都要详细分析。对项目的财务要进行预测,并详细制定有关列表,把项目的投资预测表以及折旧和分销等情况的预测表,项目的利润和收入预测表,对项目的损益预测、现金预测都要进行排列。对于工程项目的有关可行性报告要进行有关专家的评估和报告,并把评估的有关意见和评价以书面的形式写出,上报给企业的董事会进行项目的有关决策意见。

二、工程项目的财务审计的必要性体现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合法性

工程项目的财务审计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审计过程有主导型作用。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以及相关项目进行审核和监督,使其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其主要符合以下有关条件:首先要符合国家有关大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例如对审计工作必须符合国家的设计法等情况。其次,要符合有关行业和各地区行政主管部门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审计工作要符合有关企业的会计准则等。再次,要对国家、各部门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预算编制和计划等相符合。对于招投标以及评定标等经济合同都要符合有关规定。最后,对于有关技术和行业规范等也要符合相应的指标和规则。对于企业的工程项目的财务审计工作,最后还要上报给相关审计单位的高层领导和有关管理阶层,使企业高层和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和评价,同时使企业的有关成本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提高企业的市场经济竞争力。

三、对工程项目财务审计的必要性体现了投入和产出有效比率的过程

对于企业的项目中的经济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是审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经营期内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和分析对于企业的工程项目中经济性和效益性的审计是其关键要点。企业的现金流量和实际的资金运作是一致的,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进行计算。企业项目的经济效益的有关审计工作,需要对企业的项目投资回收有关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投资回收期的的状态主要有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要根据有关回收的指标进行分析和制定。还要对项目经营期的有关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的财务分析和审核,结合现金流的定性分析法,对企业的工程项目财务审计工作进行综合性分析,使得有关使用人员作为较好的参考和判断。

四、结束语

项目财务范文7

1.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偏重公益性,项目建成后实际经济效益无法达到预期

在成立铁路总公司后,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应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当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不是狭义的利润最大化,它不仅仅体现在盈利目标上,而是应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包括公益性和国防需求)。但作为企业,仍应把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放在我们经营管理的首位,只有在自身能够生存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考虑公益性需求。

2.建设资金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十二五”铁路发展规划的基本需求

铁路基本建设投资数额庞大,一般投资者难以独自承受,而且回收期长、风险高、收益不确定,很难吸引私营、个人等社会投资者对其进行投资。事实上,也正是由于上述特点,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长期依赖自身融资和少量的政府支持,融资方式单一。虽然从目前来看,铁路建设资金来源有中央政府投资、铁路自有资金、铁路自身贷款、地方政府投资等方式。但在全部资金来源中铁路自有资金、自身贷款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以某铁路局为例,该局目前管理33个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达到1684亿元,按已落实款源测算,铁路自有资金规模为13.2%、债务性资金规模达到53.8%,而地方出资也仅在13%左右。这种近乎单一的融资方式(债务资金比重过大),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铁路建设资金需求,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剩余的两年多时间里,需要完成投资计划1万多亿元,资金需求巨大。同时还本付息的压力也会使得整个铁路系统不堪重负,若不改变现有的投融资体制,必将影响铁路的长远发展。

3.铁路建设资金筹资进度与项目施工进度不匹配,造成资金效益低下或者影响施工进度

没有资金,项目无法实施;有了资金管理不善,也会使建设项目无法按计划正常实施。如:资金筹集进度超过项目施工进度,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无谓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若资金筹集进度跟不上施工进度,也将严重影响工程按计划施工。建设资金筹资进度与项目施工进度的不匹配,也是当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较大问题。

4.铁路建设资金的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弱,存在资金风险

有了充足的项目资金,若资金监管不到位,必然会有较大的资金损失风险,进而影响建设项目实施。虽然大部分铁路建设项目都实施了“资金归集”和建设项目管理单位、施工单位、银行“三方资金监管”的措施,对建设项目资金专户管理,控制资金流向,确保建设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实现了建设项目资金“闭环控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人员素质、道德观念参差不齐,往往在物资采购、施工计划、验工计价、施工预付款环节出现偏差,存在较大资金风险,若疏于管理,必将造成资金流失,给企业、投资者带来损失。

二、加强铁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建设

(一)加强对铁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的评价分析

1.铁路建设项目在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需要对建设项目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研究,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项目实施可行、投资回收可期、方案设计最优”的原则立项、科研,减少行政手段干预,真正按市场规律进行决策。

2.在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应根据现行的财税政策、运价、合理预期运能运量、开展经济效益评价,编制项目评价财务报表,对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考察项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最终确定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并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综合考虑,提出投资决策建议。

3.在开展财务指标评价分析时,应当作出客观公正评价。对项目风险要尽可能地预计,同时对收益的预测应坚持谨慎性原则,不可盲目乐观,防止人为放大财务收益来达到项目立项的目的,带来后期不可估量的损失。

4.根据不同筹资渠道的特点,提出筹资组合策略。在筹资渠道上主要考虑权益性筹资与债务性筹资比重、社会资本与自有资本比重。在筹资方式上,建设单位可以考虑短期债务性资金与长期债务性资金的结合,适当运用短期借款或理财产品,避免建设项目开工后因资金不到位,严重影响项目施工进度的情况发生,而建设单位应及时筹措长期资金,消除利用短期资金进行项目投资的风险。

(二)转变相应的经营机制,为投融资体制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国务院已明确铁路投融资机制“要按照统筹规划、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此有利条件下,若要破解社会资本进入的体制机制障碍,首先应从自身做起,积极转变相应的经营机制,促进铁路管理运营收益的透明化,提高社会资本进入铁路行业的积极性。

1.争取运价“随行就市”政策支持,一是建立铁路货运运价与其他运输方式运价协调调整的机制。二是客运、军运、农业物资运输等带有公益性运输性质的业务争取相应的公益性补贴。只有做到运输收入弥补运输支出,形成经营积累,才能为铁路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造血”能力,对社会资本具备吸引力。

2.适当放开部分经营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经营。铁路建设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收、风险偏小的特点,对社会资本同样具有吸引力。而社会资本在进入铁路之前,也会对铁路收益分享模式、拥有铁路所有权和经营权后是否拥有与其股份相对等的话语权等问题有所顾虑。因此我们应当对现行的运输组织、运输收入清算、建设项目和设备设施投资决策流程进行改革,真正按市场化规律操作。

(1)适当调整运输组织,特别是对货运支线、地方铁路、城际铁路等,应在运输方案、运力组织上多下功夫,在保证全路运输组织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障地方铁路、合资铁路、货运支线的运力满足运能的需要。任何不利于公平竞争,不利于地方、合资铁路的运输组织行为都会将社会资本拒之门外。

(2)调整现行的清算政策,让社会投资者能看到投资回报。清算政策的调整涉及清算方式方法、清算单价、资金结算等方面,所有的清算政策均应在市场化的基础上确定,确保清算政策公平、公开、透明,这样才会给社会投资者产生良好的投资回报愿景。

(3)吸引社会资本还应创造良好融资环境,使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对地方、企业、社会资本具有吸引力。并不是社会资本、地方、企业资本不愿进入铁路行业,一些地方希望开通连接本地域的城际铁路,或者将铁路支线连接到主干线上,一些企业也希望开通连接本企业的铁路专用线。要提高地方、企业、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使铁路建设项目对地方、企业、社会资本更具吸引力,我们必须创新融资方式,盘活用好现有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开放铁路资本市场。如:在融资方式上,可以尝试将部分国铁干线的经营权出租给投资公司、社会基金等风险投资机构,通过一次性或分期取得租赁收入,融通铁路建设所需大量资金。但前提条件也必须对现有的经营管理进行创新、改革。

(三)完善投资计划和筹融资计划管理,使资金筹集与项目进度尽可能匹配

在现实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筹资进度与投资计划、施工进度相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筹资进度无法保证项目施工进度的需求,造成工程进度延缓;筹资进度超前,容易形成贷款资金沉淀,增加无谓的融资成本。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主要有:项目批复、征地拆迁、投资计划过大、银行头寸等方面。因此,在上报和下达每年度投资计划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各项目批复情况、征地拆迁进度、银行头寸进行详细调研了解,在掌握翔实资料的前提下,上报和下达投资计划。同时各项目也应按投资计划和银行头寸制订合理的融资计划,尽量使银行贷款提款进度适应项目施工进度,降低融资成本。

(四)落实资金管理责任、加强人员素质教育、改变核算模式,从源头控制资金风险

1.落实资金管理责任人,规范资金使用管理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人,只有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内控制度才能得到有效执行。而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好坏,首先应当落实建设资金管理责任人。因此,应当利用会议、文件形式落实相关会计法规中相关规定,明确建设项目管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的建设资金监督、管理、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内部各职能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建设资金的管理、监督负有共同责任。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再完善的制度最终还是需要人去执行、管理,因此也必须提高财务人员基建财务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铁路建设项目开始后,通常从各个运营单位和施工单位抽调人员组成项目管理单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往往对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缺乏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的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经验,难以做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的科学化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因此,一定要加强学习培训和调查研究,不仅要精通财会业务,而且还要熟悉土建工程业务,不断提高建设项目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树立当好家理好财的思想,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探讨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模式,实行资源集中管理

项目财务范文8

关键词:财务风险;基建财政;关键点

引言

在基建项目中,财务风险很可能会发生在各个施工环节[1-2]。在新形势下,为了满足财政在管理基建资金上提出的要求,就应尽量节省建设资金、有效控制好成本投入、逐步增大投资效益,避免流失国有资产。所以,针对基建施工,应从财政对项目财务的基本管理特点出发,深化提出财政对财务风险管控上的常见关键点,并予以加强控制措施。

一、财政对基建项目施工财务风险基础控制

基本建设领域出现的财务风险指的就是在运作基本建设的经费之中,因为种种不确定性影响因素而带给基建项目可能的损失。其中主要就是耽误建设工期、提升基建投入、交付中损失国有资产等表现形式。从基建项目角度来看,用到国家财政性经费的施工项目,往往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而且整个建设周期也会十分长,所需投入经费也很多。就各项基建项目而言,一般均具有用途要求,需要服务于国家,并且与社会建设规划及经济发展相符,有助于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统一及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优化经济格局等。所以,为了顺应财政管理基建经费的新发展需要,进一步节省施工经费、有效控制基建造价、大幅增大投资综合效益、避免流失不必要的国有资产,财政方面就很有必要控制基建项目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在当前的基建施工管理中,财务管理属于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基建项目中,往往会大量投入人物财力[3-4]。所以,针对投资应予以明确的财政管理,以有效确保基建企业得以长久健康地发展壮大。为了充分发挥基建资金的作用,便应有效管理基建财政。在财务方面风险控制指的就是在投资时,常常并存着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并且很可能带给建设风险。而对基建项目施工,通过财政来控制财务风险则指的就是对基建施工财政在管理项目财务中,面临财政可控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有效控制好风险关键点,以大幅规避财务风险,增大基建项目效益。其中的风险可控关键点主要涉及这些方面:①在施工项目进行招投标决策的阶段,为保质保量地按时顺利建设施工打好基础;②施工环节的财务概算,属于施工投入控制的关键所在;③施工经费管理,与整个项目的正常实施紧密相关;④严格监督管理项目财务情况,属于增大投资综合效益、避免流失国有资产的一种关键性手段方式。

二、财务风险关键点常见原因

1.决策招投标中的风险在公正招标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为了达到中标目的,定会按自身实力及承受力,来竞争技术、价格、质量,自然造价也会降低至较真实、科学、合理的水平[5]。但是,在招投标决策过程,却并未暴露某某风险因素。加之很多建设企业没有足够的经验,主管单位也并未周全考量特定项目下的现场作业条件、影响因素、复杂环境等,比如,场地不宽敞、缺失地质条件、水电质量差、气候反常等;又或施工单位存在问题,比如,财务恶化、技术落后、经理素质不够高、装备不够好等,以至于招投标决策过程有风险出现。

2.概算风险。按照初步批准的设计及概算,财政对基建资金展开编制预算、控制、执行、监督、考核等事宜。其中,本着“按年度资金投入计划、预算、合同、进程”的标准化原则,拨付一定量的资金来有效管控概算工作。而基建施工往往会存在概算风险因素,除去原材料供应、价格上涨、不可控因素等正常原因外,还有以下风险原因:(1)按可行性报告,要求法人单位予以委托或推行竞争性模式,来优选出最佳设计单位,详细编制有关文件、做好概算工作。而一些企业却为了通过审核,随便减小总投资额,并可以漏掉概算项目,迫使预算破出概算。(2)各建设单位并不熟悉基建施工流程,漏掉设计、勘察、监理、咨询、评估等的经费项,令基建项目不可预见性经费庞杂,最后将概算突破。(3)在运输、控制工程量或审核中,如果不小心或腐败也会不必要的概算风险等。

3.监管风险。对基建施工,财政具体监管财务活动时,项目单位应落实账证、账账、账实基建财务,控制账表相符。法人单位的日常财务收支的根据如下:早前经费、购置设备费一般会审批必要的合同文件、文本等。其中的施工则需要监理审核运算总的工程量。但基建项目兼具长跨时、强专业性的特征,需要经由发改委、主管单位、建委、审计、财政等管理部统一审批。针对部分合同、文本,还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节地节能、安全实施、作业技术等一致,并注意办好手续。而日常管理节点还存在交叉现象,令文本合同存在风险。通常而言,投资监理需要负责计量工程量,审核施工图、双方认证、有关定额监督、政策方针等。故此针对工程量清单,需要审核工作兼顾科学度、技术性,以至于财政部在投资总监中,便会有一定水平的风险。4.经费风险针对基建工程,经费属于实施项目的一大基础及保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一旦资金管理不到位,则既会增大成本,又会减少效益,还很有可能不利于施工准备乃至整个施工过程,进而延误工期。有时还会进一步断裂掉资金链,甚至造成失败现象。故此,就基建施工而言,要求全面管理好项目总费,大力缓解好经费压力、缩减成本资金额度、增大工程效益。

三、控制财务风险防范关键点的有效措施

1.有效防范招投标决策过程风险。在初步设计项目、概算批准以后,要求财政、施工单位认真分析招标常见风险因素。在具体的招标文件有关合同条款内,应注意这些风险影响因素:(1)要求承包商展开全方位调查、准确预测风险问题,严格调查了解现场气候条件、水文情况、地形地貌、人文习惯、原材料、政府文件等,并归纳划分好风险因素类别,得出最具影响、概率高、损失大的因素,并及时提出有效的防范方法。(2)在投标前承包商应供给真实的财务信息。譬如,出具社会中介一致审核同意的进段负债表、损益表、经费流量表等。通过运算、统一评定承包商具备的总资产值、注册资本、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唯有财务优良,方才可中标。(3)聘请项目经理人才。面临政府投资下的项目,一般风险大。为了防止出现麻烦、控制进度、降低人为风险,就应在施工环节,要求项目经理协调好各方关系,尽量预防、化解风险。针对不一样的项目,要选派对应的项目经理,尽量选派有经验、水平高人员担负项目管理,你严格论证施工方案的整体可行性,通过各职能部严格管理项目。

2.有效防范财务概算风险。财政应与建设方财务部,一起推行定期对账制度,定期统一反馈拨付、应用资金的状况,并共享信息,便要求控制这些关键点,以规避财务概算上的风险:(1)控制设计及概算切实具有法律效力,法人单位要求按批准通过的初步设计,进一步细化概算流程。在设计完施工图后再做好概算。严禁用单一化的施工图,禁止故意漏项或降低总投资额,以免在施工中一边详实施工图一边更改项目,又或增减设备而扩大财务风险。(2)统一规划前段经常性预算各项目录,提供给项目方在统筹前段经费中当做参考资料,并从特定要求出发,预先做好施工前段预算,进一步规范、细化前期预算,以缩小不可预见开支范围,防止常规项目被漏掉。(3)财政部应联合建设企业、建设部、监理企业,一起推行彼此牵制岗位定期交流制,以共享信息、彼此监督、降低概算风险大小。

3.有效防范监管风险。考虑到基建项目特殊化的财务监督工作,要求财政部与投资、监理员的通力配合来顺利完成监管任务。(1)扩充监理投资。就投资准入监理领域,推行竞争制。针对投资监理内容,尤其是项目牵涉的合同文本,要求细化管理规定。提议融合投资监理内容与内审内容,以投资监理所得成果及最终审计部得出审计差额,当作审核投资监理所获成果的根据,并且视考核最终结果为合同下的结果,然后关联上监理费用。(2)建设投资、项目监理,应发挥项目的优势,针对高单价、大用量、无当地信息的关键性设备、原材料、无定额高级装修价的一些分项工程,在开始施工前应做好市场调查,以得出双方认可价。投资监理应亲临现场统一测量、收集充分的证据。在实地统一测量取证时,还应注意依法确保严谨、公正度。在测量环节需要联合各专业监理、建设代表一起出场,且针对结果须通过这三方一致同意签字。针对材料价格提升上报、鱼龙混杂等的现象,投资监理要求深入现场查验,并全面调研市场情况,以获得这类材料的具体价格,控制账实切实一致。

4.有效防范管控资金风险。一方面,针对基建施工,推行项目组资金管控制,以大力规范调度、投入使用资金的机制,严格控制住流动资金走方,以增大资金利用率。另一方面,针对施工环节,加强项目管理工作,避免浪费不必要的资金,增大资金利用率。譬如,在投入使用周期不长、价格高的设备机器时,应尽可能选用租赁模式,节省购置经费,避免占用不必要的资金。同时,准确预测所需资金,详实编制资金计划,合理化筹集经费、大幅提升资金利用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基建施工中,财政可以对项目控制财务的风险关键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出现。所以基建企业欲求从实际情况出发,严格加以防范多样化的影响元素,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逐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更快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安军.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点[J].当代会计,2019(19):86-87.

[2]王宝存.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关键点的探析[J].经贸实践,2018(18):110.

[3]欧阳平.基于财务视角的高校基建内控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4]欧昌平.财务视角下的风电基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