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财经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项目财经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项目财经管理

项目财经管理范文1

关键词:财经管理;制造业;数据智能;管理转型;体系构建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产能日趋过剩,同构同质的产品日益充斥着市场,经济发展日趋疲态,以往的高投资、高增长的态势难以延续,这种高增长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旧常态,如何让我国经济发展从旧常态“换档”进入新常态,也就是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在经济结构上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节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通过全面、深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有利于创业和创新的各种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认识到宏观经济发展从旧常态到新常态是一种历史发展必然,微观经济层面下的实体经济个体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历史必然。以前那种靠政府放水(量化宽松)、海量投资、野蛮式增长“赚快钱”的日子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在现如今经济普遍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企业家需要在战略层面高瞻远瞩、洞察未来、开拓新赛道,在战术上精耕细作、力出一孔、赢得竞争力,企业只有通过高质量的精细化管理,拓宽挖深自身的护城河,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赢得未来。谈到制造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财经管理。当前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财经管理来推进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或者说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都在围绕着财经管理为核心来展开。一个企业财经管理顶层设计的高度,决定着这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度和宽度,而经营管理的深度和宽度,将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和成长性。因此,企业中财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核心部分。

一、构建制造业财经管理运营体系的关键基础和前提条件

随着IT信息化深入和大数据的出现,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在许多方面发生颠覆式变化,一些原本不属于财务范畴的工作进入到财务管理视野,财经管理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数据时代,必须要构建强大的IT系统架构和BI智能平台。另外,财务组织架构再造、财务人员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以及企业考核体系的配套等,都是财经管理运营体系构建的关键基础和前提条件。

(一)企业大数据智能系统的构建。集团层面的大数据智能系统围绕着财经管理思路进行构建。它可以让企业的数据更及时、更准确、更有效率,包括常用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费控(费用控制系统)、BI(商务智能平台)、SCM(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叠加和关联,通过整理后数据输出共同形成集团层面的大数据池,也就是企业的“食材库”,可以按照“客户”要求,“炒”出任何想要的“菜品”(可能是某一分析报表,也可能项目决策的数据模型),企业的绝大部分经济行为或活动,都可以通过系统实施记录或系统内的流程或制度达成控制,让传统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全面、更立体、更有效,极大的提升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数据的亿万组合,可以最大化的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

(二)财务中心的组织架构变革。传统的财务组织设立基本上仅满足于基本核算、决算的职能,财务管理人员是没有时间、职责、意识具体参与到业务的运营,并促进业务的发展的。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对组织架构作变革,将财务重复的、基本的、附加值低的工作分离并集中起来,成立核算服务小组或者是共享服务中心,解决日常财务核算、财务收付运营等,包括费用审核、收付款、记账、资产管理、税务统计等基础模块工作,集中人员集中办公,以提高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将更专业、更有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成立商业分析支持小组,主要对业务板块作相应的服务和支持,履行的是财经BP的职责,为业务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和支持。架构变革的目的,就是让初级财务人员从事基本的、职能性的、低附加值的会计活动,而富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则侧重于数据的价值分析,脱离烦琐单调的重复性工作,更多的渗入业务活动中,成为其主要的工作职责,并深度融入业务,实现业财一体化,为业务发展和企业高层谋篇布局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财务人员配置的问题也值得重视,将合适人员匹配到合适的岗位,人员定期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成本浪费,提高运营效率。加强企业内外专业培训和各种岗位职责培训,定期引入和宣导先进的财经管理思想,以老带新,通过帮、扶、拉方式,提高整体的作战水平和能力,使整个财经管理运营体系形成一个积极主动、开放、自驱的作战机器,每一组成部分的缺失和不作为,都会极大影响到企业整个运营体系的最佳状态。

(四)管理通道和考核体系的预设。海量数据资源的提炼能力与先进的财经管理思想的融合,使财务人员加速从核算层面向管理、支持、战略层面升跃转型,但具体落实到执行层面,就必须预设好管理的通道和机制,以保证各部门执行或配合畅通和可行。另外,企业考核体系的护航,确保执行的力度和法度,奖罚分明,公开公正。

二、财经管理运营体系四大管理要素

财经管理运营体系的四大管理要素,是财经管理最核心、最基本的管理思想,包括财务管理、经营管理、预算管理、财经BP,旨在将企业中的各种痛点、盲点、控点全部集中起来按某种意义进行分类,基本上全部可以数据化表达呈现,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滤化添加,将运营好的控点滤化掉,将新的发现控点添进来,让运营过程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不断地净化。在强大的、成熟的IT体系和先进的财经管理理念下,财务部门处于核心位置,设计出一系列的财经管理工具和通道,成为改善财经管理的驱动器,让企业在一段时间后,从基本的核算财务,实现升级至经营财务,再跳至战略财务这样的财经管理标杆模式。

(一)财务管理,简称“财管”。财管是一种账务管理形式,是对月末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各科目余额作明细拆分,只有清晰的明细化,才可能发现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财务人员以财务专业的角度分析、归纳企业在运营中暴露出的各种痛点、问题点,以特定的表格和数据分析结果展示出来,比如应收账款账龄表、存货账龄表、资产管理分析表、相关往来账明细表、资金运营分析表等,强大的IT体系为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作服务和支撑,事前某种顶层设计对各种数据价值的有效性作保证。财务人员每月对各种表格的大量数据做分析后,透视出企业运营中的各种问题点并及时汇报管理层,针对这些问题点,企业要协调各方资源共同解决和改善,对企业的各种制度和流程作补漏或打补丁,划出相应的责任分工和负责人,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机制作指导,以及相应的奖罚制度作护航等,以形成完整的财管运营机制。判断一家公司的财务部门是否合格,就看其是否能保持企业账务的基本准确和清晰,这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职责,如果一家企业的财务账不清晰,甚至错误百出,那原则上讲财务部是不合格的。在本文定义的财管所起的作用就是保持账务的清晰和准确,以及为了保证账务的清晰和准确,从财务专业的角度对账务的明细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做必要的基础财务管理,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将财管的体系讲明白,下面将具体的做法分成几个步骤来阐述:(1)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各科目余额表为参照,将各余额还原整理成各自清晰的明细表,并汇成有一系列子表的套表,比如,应收账款余额整理成应收账款账龄明细子表的形式等;(2)IT信息技术与数据运用的深度结合,尽量避免手工输出这些报表的生成,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3)月初出财务报表后,通过IT信息技术尽快生成财管套表,召开集团本部和各子公司财务负责人会议,各部的财务负责人对账务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问题点进行述职;(4)述职会议原则上每月一次,产生的问题点、控点、盲点以会议记录的形式存档,集团本部有专人协作跟进,直至问题的解决或回复;(5)报表呈现相关问题的解决效果作为各部财务负责人考核依据,而考核的结果评分作为其年底的奖金、日后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6)关注问题点解决的同时,也要重视风控管理,尤其是往来账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的安全性等,比如,预付款项是否有收到货或者税票,风险是否可控,资金是否能满足企业近期的运营,记账原则是否满足国家会计法规等;(7)原则上这种财管会议每月召开,但日后如果问题点日趋减少,进入良性循环阶级,可以每季定期召开,保持一种监督状态即可。

(二)经营管理,简称“经管”。经管是财务人员以业务管理的角度全面参与经营管理,归纳和收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控点、痛点,以特定的数据指标方式呈现,形成一系列的经营指标体系,用于规范和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在每月的月初,由企业的IT报表体系自动高效输出,用数据“说话”,向管理层做出相应的预警和经营建议,并构建业财一体化互动经管机制。该机制是否高效以实现业财一体化,主要取决于事前对经营数据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机制的执行力,用数据指标衡量业务的进度情况、经营水平的高低、经营质量的好坏等,尽可能将经营过程用数据化全覆盖,比如:集团层面各KPI执行情况、采购成本控制指标、客户回款进度分析、存货动态明细、费用异常监控、制造效率能力分析、品质成本提升控制,项目盈利能力分析以及研发成本的性价比分析等,都是经管控制的核心内容。因此,财务人员要有业财一体的高度,用财经管理的理念,数据指标化的布局,和IT报表体系作为工具和通道,与管理层、业务部门共同努力打造企业经管机制的全过程。通常我们总是讲企业财务要从传统的核算型财务向经营型财务转变,以服务和支撑业务的发展,经管体系就是这种转变的顶层设计最重要部分。财务人员要习惯跳出财务思维看经营问题,与财务专业、风控角度、客户需求、业务特性相融合,用数据作为工具和抓手,以数据指标全覆盖的方式,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作顶层设计和布局。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将经管体系讲明白,下面将具体做法分成几个步骤来阐述:(1)年初已确定的KPI指标,以及在经营过程包括生产、销售、品质、采购、研发等各环节发现的控点、痛点作一系列的指标量化收集,形成一系列完整套表体系的构建;(2)深度利用IT信息技术,使指标的生成、发送,以及报表体系构建、预警的驱动等实现智能化、平台化、自动化;(3)每月的月初,由财务部门主导召开集团经营管理会议,各责任部门或子公司负责人围绕经管报表的各种指标数据做述职报告,分析异常点,拟采取的措施,人事部门或总裁办做会议记录,全程对指标的完成质量和完成进度负责跟进;(4)财务部主导各部门共同构建经管机制,让数据“说话”,对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负责,而人事部门或总裁办形成考核制度,奖罚分明,优胜劣汰,让数据结果和制度的合力形成市场化的决策,并作为各负责人的奖金和晋升的重要依据;(5)在日常经营中,企业的BI智能平台能够实现自动发送相关问题点以示预警,系统也同样能实现以“剥洋葱”的方式,将问题点一层层往下剥,直至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6)原则上经管会议每月定期召开,时间尽量往前,以保证时效性,经营过程的各种痛点需定期不断地循环净化,退出已改善的,添加新的痛点,以确保经营质量不断地提升。

(三)预算管理,简称“预管”。通常企业在每年的三季度末开始启动全面预算,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各业务板块和职能部门共同制定未来一年或三年的预算目标,包括销售收入、毛利率、费用明细、资本支出、存货的周转率和资金收支等关键的经营目标。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预算编制缺乏基础数据和严密的逻辑作支撑,大多依靠简单的数据处理和简单的分析,缺乏系统化的控制机制和信息化的处理手段,导致控制的范围及力度不到位,形式主义居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引入和搭建大数据智能平台以及先进的预管机制,通过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让企业的各部门随时对集团和本部预算目标的差距和原因都能产生认知,对经营目标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已拟定的预管机制下,产生相互促进和战略协同效应。全面预算体系要行之有效,不但要有强大的IT信息化平台,更重要的还必须要构建严密和可行的预算机制,下面将其分成几个主要的步骤作具体说明:(1)以财务为主导,在公司范围内宣导全面预算理念,为各部门日后在管理理念、战略政策和步伐执行上保持一致;(2)以预算为主题,在数据报表体系的预算模块中构设出所有的相关数据指标,并形成预管体系一系列报表,作为预算管理机制的通道和抓手;(3)预算目标制定完成后,相关管理部门(通常是人事部或总裁办)要出台适用的考核奖罚评估细则,奖励先进或达成目标的,处罚和淘汰落后或未达成目标的,强化其执行力;(4)按照报表的特点和事前的设计,以日、周、月、季度等时间为单位,将业绩完成进度情况自动推送给各业务单元,财务部和各管理部门跟进结果分析,及共同沟通、商讨并制定纠偏措施;(5)如何将各种数据转变为有价值和活的数据,这是很考验企业管理层的智慧,结合行业的水平、宏观经济发展、自身经营能力等情况,将企业现实情况提供管理层做相应的管理决策和未来的战略调整,以及未来资源的引入和优化配置等。

(四)财经BP。以上谈到的三个财经管理的要素,基本上是在既定事实的财务结果下做相应的分析、预警以及战略调整,这样的视角、高度以及时效性显然是不够的。财经BP(BusinessPartner),是财务部下设的一支侧重助力于业务发展的小分队,作为连接财务与业务部的纽带,既要精通财务,又要谙熟业务,梳理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需要重度深入到业务,主要是在财务结果产生之前或过程中,能站在财经管理的高度,结合投资、项目、风控等专业角度,输出财务有价值建议以提升业务运营能力和质量。财经BP参与到业务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参与会议、参与客户的商务谈判、合同评审、项目的跟进分析、对业务流程或制度的梳理、培训业务人员、构建业务板块的报表体系、KPI构建和实现的全程跟进等。通过多角度、多纬度、全方位的财经BP服务,最大化支持业务体系高质量的发展。每位财经BP要具备全方位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要懂会计专业,还要懂绩效、懂项目运营、懂产品知识、懂合同法规、懂生产管理等,这需要执着的理念,长时间的专注、深根于企业业务运营才可能成长起来,当企业拥有一支高素养能打硬仗的财经BP团队时,企业的运营体系就会因财经管理的卓越而逐渐强大。财经BP的工作具高度的灵活性,因企业文化或产品或业务不同而不同,目的就是有高度、全方位参与到业务运营中,用深厚的知识和能力支撑企业从财务管理升跃至财经管理,凡是涉及经济活动的,财务部传统职责大部分是账务核算,未来职责则更多是监督和管控,甚至升至服务支持和战略阶段。华为CFO孟晚舟曾关于“财务能力”升级有过精彩的发言:“当我们财务站在新的高度,此时此刻的超然,是下一段雄关漫道的开始。”

三、结语

财经管理运营体系的构建,是如今制造业发展到一个阶段必须要深思和应对的。淘汰旧的或已不合时宜的运营体系“顶层设计”,思考和重构未来有强竞争力的顶层设计已是时代之共识和选择。从系统的方法论讲,就是要以全局的视角,结合当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工具,从源头进行规划,从高层实施谋略,对产业布局,对业务拉升、对运营效率、成本控制等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针对制定的战略目标,追根溯源,总揽全局,在最高层面上思考和构建整个企业的财经管理运营体系。当下,制造业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宏观层面上看,制造业面临经济形势“向下”与“向上”并存的格局。“向下”指的是下行周期的四大因素:去产能、讲环保、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大衰退,“向上”则是新经济、二次城镇化、大消费、大通信、大金融等促使经济结构迭代升级。两种力量相互交织,企业也随之跌宕起伏。在现今新老经济交替之时,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做支撑,稍不留意就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一家优秀的企业不仅要有好的产品,还要有卓越的经营管理体系,通过修炼内功和内部的主动变革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同时,新技术、新形势也将倒逼企业运营升级换代。而财经管理占据着企业管理最核心的位置,未来任重且道远。

参考文献

[1]张奇.大数据财务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30-31.

[2]王德培.中国经济2020[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20:278-284.

[3]吴敬琏,等.经济大变局,中国怎么办?[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3-9.

项目财经管理范文2

1.1医院党委领导重视

从目前状况看,院党委均已认识到了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其目的意义有较深的理解,都有想把该工作抓好建好的思想。经过与院领导的探讨,对经济管理科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把院科两级效益算清楚的愿望非常强烈。

1.2全成本核算意义得到普遍认可

经过当面了解与交流,无论是院领导还是经管财务部门,都认为实行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大趋势,也十分必要,可以解决目前没有一个部门能自信准确说出院科两级利润的问题。

1.3医院财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初步成型

“十二五”期间是军队医院数字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时期,某战区医院数字化建设进程虽说还参差不齐,但基础模块已完成或正在完成。经了解,医院普遍打算在财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加大经费投入,提高财经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1.4人才队伍梯次有了一定的改善

6个医院有专职从事卫生经济管理的人员,3个医院具有从事该专业5年以上人员,取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从业人员对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在认识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参与了医院管理与决策,如大型设备购买前的效益论证、工程建设资金或偿还能力论证等。

2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2.1成本核算规范性不够

2.1.1院级成本核算准确度不高

院级核算一般由院财务负责,但财务因科目设置与记账归类不规范或明细度不够,造成医疗成本核算不准确;有些成本由于军地无法分开而随意记账,没有按科学的军地比例进行合理分别记账,造成只能提供准确的毛收入,而不能给出准确的利润。

2.1.2科级成本核算规范性有待提高

在医院科级核算中,存在成本列支项目不全和成本数额不准确现象。一方面是偏远地区小医院,像营房折旧、设备折旧、聘用人员工资等项目未列入成本;另一方面是科级核算成本项目齐全,但列支数额不准,导致科级核算不能够准确反映科室真实效益;第三是科室效益核算有多科重复核算现象,同一收入多次核算到不同科室,导致科室利润率虚高。

2.2成本核算数据采集方法有待改善

有4所医院收入统计还处于财务经管手工累计发票,各科室手工统计上报各种工作量与收入进行核对后核算的模式。由于统计误差造成数据一致性较差,有些收入只能按比例估算。没能很好地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取数据,主要经管人员对信息系统功能了解不够深入,掌握不够熟练。

3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1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人员的构成目前既有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也有护师、技师或其他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懂财会的不懂医疗,懂医疗的不懂财会,这与经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财会知识、电算技能和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的素质要求差距较大,经管人员的配备亟待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某战区经管人员都是由其他专业改行而来,又缺乏专业系统培训学习,对经济管理专业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掌握不够系统,对成本核算的目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20%人员还停留在“成本核算就是为了核算科室超劳务补助”的层面,没有把经济管理上升到医院管理、医院绩效分析、医院运营决策分析的高度去理解。

3.2信息系统对经济管理数据采集方面支持力度不够

3.2.1部分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不够准确

在调研中发现,有3个医院因收费流程不规范,造成收入统计数据与发票数据无法核对或出入较大,导致经管、财务无法从信息系统中直接提取数据。

3.2.2多数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

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质管理等涉及医院成本归集的相关系统还未建设或正在筹划建设中。另一方面是部分医院虽然已开始使用上述系统,但由于未对资产进行完全清理或对日常业务中的入出管理不规范,造成系统数据的正确性大打折扣,在真正的成本核算中只能作为参考。

3.2.3信息部门从业人员缺乏医院业务管理与业务流程相关知识

信息从业人员大多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如果在系统建设前期只考虑技术层面而未与业务部门做深入沟通,在细节的设置上未能全面考虑业务部门的需求,造成部分功能与日常业务脱节,数据归集出现偏差,无法满足经济管理部门需求。

3.2.4财经方面人员对信息系统功能了解不够

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约80%财务经管人员对统计数据的来源与走向不完全清楚,不知道不同的数据代表的各自内涵,甚至错误地认为数据对不上而怀疑数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有些财务经管人员思想上比较依赖传统的手工统计方法,认为更可靠,也能更灵活地适应多变的核算方法,宁愿多花人力成本也不愿使用信息系统,不了解信息系统能把哪些收入分开,能怎么分,分到什么程度。第三是由于对信息系统流程不了解而造成有些流程没走完,导致有些统计数据无法得到或不全。特别是涉及财务及物资出入账方面,系统中的流程与实际规范的记账报账环节是一致的,一个环节疏漏就会造成下一环节没有数据。

4几点建议

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把手”工程,也是一个需持续建设与逐步完善的工程,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重点在各职能部门。针对某战区经管工作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医院要建立人员培训机制

经济管理人员流动较快,使业务水平多年未能提高。虽说目前某战区与发展较快的地区在整体上有一定的差距,但区内外均有业务较强的单位,应增强岗前与岗中学习培训。一是学习先进单位的管理理念,只有理念更新了,工作方法上才会上新台阶。二是从基础学起,掌握基本的成本核算规章制度与规范的核算流程。

4.2规范医院成本核算方法

在不违反上级规定的前提下,医院超劳务补助的核算与发放要结合自身实际,但成本核算应把握一个原则,先让成本核算走上规范之路,把院科两级的效益算清楚。至于要对那些方面进行扶持或倾斜,可以通过补充办法进行,不可把成本核算与补助发放等同起来,效益核算仅是补助中的一部分。

4.3完善经济管理所需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建设

医院财经管理以“人、财、物”管理为主线,医院的建设是以“财”起步,“财”的系统都已使用,需要在应用层面上下功夫。解决信息、经管、财务数据不统一的问题,一是加强3个部门的业务衔接,每月进行对账,查找数据出入原因,经管部门要将收入统计需求与信息部门沟通准确,由信息部门对相关设置进行调整来满足需求。二是财务、经管部门应将医疗收入统计记账统一到权责发生制上来,新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办法中已明确规定,医疗收入按权责发生制记,可以有效解决3个部门统计口径的问题。三是部门之间既要归口管理,又要对相互的业务有大体了解,这样有利于业务配合,提升业务水平,改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4逐步在医疗机构推行财经中心管理模式

项目财经管理范文3

文章解析了云南省就业市场对高职本科经管类学生的“职业人”标准,阐述了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对以“职业人”标准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以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本科院校“现代企业管理”以“职业人”标准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职本科;职业人;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

1就业市场对高职本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人”标准

所谓“职业人”标准是指用人单位对员工在岗位胜任能力方面的标准,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经验等层面。2015年5月至12月期间,笔者分别就云南省83家就业单位发放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人”标准的调查问卷,共收回83家企业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如下分析。1.1用人单位类型本次发放问卷的就业单位83家,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其中大中型国企13家,事业单位3家,大中型民营企业25家,小微型民营企业共42家,单位所在覆盖了文化旅游、生物工程、环境保护、教育教学、银行金融、信息产业、医疗卫生、商业贸易等行业,这些企业均对经管类高职本科毕业生有用人需求,所需专业涉及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相关要求(1)用人时间要求:24.87%的用人单位表示对毕业生的用人计划于次年1至3月确定;47.28%的用人单位用人计划于当年10至12月确定;27.85%的用人单位用人计划于次年4至6月确定。(2)对毕业生个人能力需求:68.6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面试表现、学历层次、实践经验、职业证书非常看重;31.31%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性格特点、自我管理能力非常看重。(3)现有应届毕业生表现最好的能力:83.54%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应届毕业生团队协作能力总体较强;16.46%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应届毕业生创新能力、发展潜力较强。(4)现有应届毕业生表现最差的能力:66.93%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应届毕业生最差的能力是实践能力、业务钻研能力、敬业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33.07%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应届毕业生最差的能力是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5)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意志品质”的要求:用人单位认为诚信、敬业、责任意识、道德品质、团队精神、竞争进取意识、职业操守、价值意识等均是应届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通过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分析,云南省83家用人单位对经管类高职本科的“职业人”标准主要集中在道德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三大方面,其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基础,实践能力为主导。为了更好地按照“职业人”标准培养经管类高职本科应用型管理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一门高职本科经管类专业必修课程应积极探索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2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涉及经管类多门课程,包括物资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诸多领域,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企业运营全流程涉及的管理,对于适应毕业后的岗位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如下。

2.1未以就业市场需求和“职业人”标准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高职本科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未以“职业人”标准来开展教学活动,导致教学实践活动与现实脱节,阻碍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未能全面提升学生满足市场需求的综合素质。

2.2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实训内容缺乏趣味性

目前,高职本科院校的该课程主要有两种教学方法:一种是教师讲解实训教材的内容,课后学生做习题;另一种是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形式。前者相当于理论课程的复习,有可能造成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满足企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需求;后者不能让学生站在企业运营全流程的角度提升企业管理综合素质。

2.3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职业度关注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技能,轻素质培养的现象,另外实践教学中评价方法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忽视了学生对实际工作过程和环境的整体感悟和反思,未能遵循“学—思—练—战—悟”的实践教学过程,阻碍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以“职业人”标准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指导作用,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紧扣就业市场“职业人”标准进行实践教学

从云南省就业市场对高职本科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人”的标准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青睐于道德素质高、知识覆盖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而“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一门覆盖企业运营管理全过程知识点的课程,对学生提升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高职本科院校该课程实践教学应该紧扣“职业人”标准进行实践教学。模拟公司项目教学对基于“职业人”标准的“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促进作用。首先,在班级授课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划分模拟公司,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完成从公司的建立到业务处理全流程,同时要求学生以“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包括遵守上班秩序、穿着职业装上课、小组成员的个人绩效和公司绩效有密切关系、期末的考核依据小组成员的贡献大小进行考核等;其次,为了使模拟公司的业务和授课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该公司定位为管理咨询公司,本课程的每一次作业如企业环境分析、企业战略分析等都是公司的业务,每个小组的成员通过完成公司的业务赚取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以“虚拟货币”的形式记录在每小组的“虚拟银行存折”上,小组成员的表现好坏均与每个公司的“虚拟货币”挂钩,期末,评分教师通过“虚拟货币”的多少进行相应的换算,作为对学生的评分。

3.2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和真实有趣的实训内容进行实践教学

为了更好地改进本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方法与手段单一的问题,在课程目标定位上树立培养应用型管理岗位人才;教学内容安排上强化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企业管理基本思想等;教学方法上运用课堂教学、模拟实践、团队学习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等;教学过程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的教学系统。在实训内容上设计了丰富多彩和真实有趣的教学项目,如学生素质拓展、调查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小组辩论等形式多样的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完成模拟公司业务,不但能够时时以“职业人”标准要求自己,而且学生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得到全面强化,真正达到了就业市场的对学生的要求。

3.3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对职业度的关注

高职本科“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总理对高职教育提出的“三对接”中“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实践教学评分中应该提高学习实践过程在总分中所占的比重。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需要学校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参观走访与见习,这样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涵、企业生存风险与管理环境、企业经营思想与经营战略、企业形象策略系统等,从而引导学生运用企业运营的思维和相关行为准则开展工作,强化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另外,通过学生初步接触社会,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学习企业较新的现代管理理念和创新协作的企业文化精神,从而对职业标准的认识更上了一层台阶。

4高职本科“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效果

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对本课程经过了近三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实践型教材建设,聘请企业管理的专家进行指导等方面,保障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课程方案实施。目前,为紧扣经济管理类人员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学院已经和100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学院,构建了一个融合专业知识、工作过程知识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多层次、多维度的企业管理综合模拟实训平台,为本门课程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学生对公司设立、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流程有了全面体验。该课程每一轮教学结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26份,收回问卷689份,有效率为94.9%,问卷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教学考核等几个方面,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为90.52%,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92.62%,学生对教学组织的满意度为93.16%,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为90.24%,学生对教学考核的满意度为91.65%。问卷显示,85%以上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较大提升,能够达到“职业人”标准,86%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该门课程实践教学,对见习、实习以及今后的就业有较大帮助。

作者:王帧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莉,张刘成,王凤霞.现代企业商务运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35-38.

[2]王晓东.浅析《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法的运用[J].现代营销,2015(2):45-47.

项目财经管理范文4

关键词:“新经管”;公共管理;研究取向;教学方法

对于经管类院校而言,公共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在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公共管理在中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其学科体系建设在我国经历的时间不长,各学派和各高校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差别。长期以来,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移植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由于国情的差异,西方的经验有时在中国情景下的本土实践中存在差异[1]。本文将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进行相关探析。

1公共管理学科本土化危机及“新经管”

理论与方法的“西学东渐”,由于“水土不服”而显得效果甚微。具体表现为,当下的公共管理教材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国外翻译而来;国内许多高校的公共管理类教师(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大多都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国外访学经历,这部分人群热衷于传播西方公共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固然,吸收先进的理念和思想十分重要,但我们要警惕过犹不及的风险,防止因此而带来的学科本土化危机。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西方公共管理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吸收,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变迁为领引,以时展为契机,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新经管”理念融入公共管理的教学中去。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2017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的宏大目标[2]。受其启发,中国共产党安徽财经大学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学校今后五年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打造安财“新经管”,以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学科体系设置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冲击[3]。“新经管”理念的提出是适应新时代里新变化、新发展的需要,通过“互联网+专业”模块的方式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此外,强化教师个人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课堂教学与大数据相结合,真正实现学校传统专业与现代信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2公共管理教学研究的三种基本取向

为了使高校的公共管理教学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公共管理人才,学者们对于公共管理教学研究的价值取向较多。

2.1以教育为本的理论取向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理论应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在教育过程中,其首要条件就是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李欧、樊金娥等人主张推行“动态开放式教育”的可持续实践路径,即在公共管理(尤其是社会工作)教育过程中,使用多元化、多视角的学科理念,注重对学生反思性能力的培养[4];从公共管理整体课程设计来看,董克勇认为公共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并指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设置十个二级学科,还可以设置三级学科的研究方向[5];林闽刚等学者提出“三三制”(即将本科培养过程划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和“专业学术”“交叉复合”“多元培养”三条发展路径),以提高学生的学业兴趣和专业能力[6];除上述学者外,还有一些从事公共管理工作教育的理论专家和一线教师,他们主张公共管理教育应添加人本化教育、过程式教育、研究式教育、批判式教育等教育元素,强调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等[7-10]。

2.2以实践为本的应用取向

公共管理是一门实务学科,其所发挥和介入的范围十分广阔。首先,从公共管理实践专业体系构建来看,应当包括专业实践教学的“三”个重要模块,依次为实验型实践模块、课题制实践模块和教师督导式实践模块[11];其次,从实践的教学途径来看,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相关部门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校内部门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信息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或积极举办实践论坛活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讲座,为学生的学术交流及实践技能培养搭建交流平台[12]。再次,从课堂具体教学安排来看,学者陈蓓丽提出“体验式教育”概念,即运用社会调查、角色扮演、案例教学、课外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操与职业道德[13]。公共管理专业具有社会性很强的特性,因此将“体验式教育”方式引入公共管理学生的培养模式里,综合运用社会调查、角色扮演、案例教学、课外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本学科的实务性。相较于中国,美国的公共管理教学非常注重实务性,除了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手段,重点突出了公共管理教学的实务性,例如,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策略,定期派遣学生去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实习,进行情境体验式教学;同时,邀请公共部门负责人、社会名流等公众人物来校园进行演讲,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以工作者为本的能力取向

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储备,“人”在社会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目的都在于提升人的能力。首先,公共管理人才除了应具备常规能力外,还应具备与专业相对应的能力。以社会工作者为例,马灿采用素质模型研究社会工作者应所具有哪些一级素质要素,发现社会工作者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属于表象素质,而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角色定位、自我形象的认知以及职业道德品德等属于潜性素质,并提出社会工作者的影响力、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源整合力及对自身专业的理解力归属于一级素质要素[14]。众所周知,公共事务具有复杂多变等特性,这要求从事公共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黄晶晶认为社会工作者如果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有助于增强社会工作者的情景适应能力、完善自我及健全人格和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并指出要树立以工作者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促进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3“原经管”发展的主要困境

以前学校在专业设置与教学管理模式上致力于“经济与管理”两大类专业同步发展,与“新经管”发展理念相比,忽视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因此将之前的教学模式称之为“原经管”。在“原经管”的教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要,原有的教学模式弊端日益突显,主要表现为: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匮乏、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不够紧密、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等困境。

3.1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匮乏,教学模式单一

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有效改善了人才队伍结构,但是由于教育体制不健全,录取比例低,竞争压力大,导致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受过高等教育人才匮乏。安徽省历来属于农业大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沿海地区较为滞后。因此,从安徽财贸学院成立之时至21世纪初期,学校教师人数较少,教师受教育水平较低,在教学研究的专业方向多数集中于财务、会计等财经类的专业上,而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公共管理等专业教师人才匮乏。其次,之前的老师在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灌输,以课本知识为主,大量传授西方公共管理理论,采用上课提问、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关于知识点掌握熟练程度的考察,授课模式单一。

3.2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不够紧密,学生自主创新动力不足

在21世纪之前,安徽财经大学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主要服务对象为国家政府机关。在当时,国家对所有大学生实行毕业分配制,之前的安徽财贸学院的毕业生基本被分配至政府部门,学校在新世纪初期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不够紧密。此外,学生没有毕业就业压力,只需完成学校要求的学分即可,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动力。

4“书斋”与“田野”:人才培养途径

“书斋”相当于对“理论知识”,而“田野”相对于“实践技能”,二者相结合的公共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方式,不但要注重公共管理人才的基本知识理论的教育,而且也要侧重于对公共管理人才实践技能的培育。这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更新观念、学习掌握新方法以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同时,再将课堂拓展到校园之外,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战略,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对公共管理教学体系化建设中实践教学的重视[12]。因此,本文所言的“书斋”和“田野”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恰好吻合“新经管”理念的内在逻辑。要想真正实现“书斋”与“田野”“双轮驱动”的公共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有如下三种路径可以实现。

4.1强化高校教师个人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当今社会正存于“数字时代”,“互联网+”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适应“数字智慧”时代的变革,教师须基于“教育+信息技术”“互联网+教育”思维方式进行能力要素的扩充与重组[16]。在实行“书斋”与“田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当注入“新经管”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并熟练地将信息化技术与公共管理课程教学相融合,注重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团队合作与独创性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面对公共管理创新人才培养,高校教师需要有追求卓越的教学意识,在施教过程中由原来专注于公共管理知识的灌输转变为侧重公共管理人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在信息繁杂的互联网下能够辨别是非,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实现教师专业多样化发展,不再限于财务、会计等财经类专业上,使教师不仅能够带领学生进入“田野”接近现实生活,了解现实情况,而且还能够教学生进入“书斋”,成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电子资料检索,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模拟现实情况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解决实际问题。

4.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经管”教学理念

公共管理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较强等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侧重对学生公共管理理论的疏导与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再造。因此,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经管”教学理念,实行“书斋”与“田野”相统一,充分利用“互联网+专业”开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是必由之路。通过互联网来加强校企合作,与涉及公共管理专业全国知名企业联系,签署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毕业生前期社会实习活动,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将“田野”教学融入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努力推行“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培养战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国外知名高校展开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合作,让学生在线参与国外公共管理课程项目学习及参加相关案例分析大赛,扩宽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组织、合作、表达等能力,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来解决现实问题。

4.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学习紧迫感

“书斋”与“田野”并举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时展需求。当前,我们社会存在许多公共问题,如:公共服务均等化、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公共危机治理、社会公平公正问题、人类社会秩序治理等难题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后备军。因此,在培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教学时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斋”里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走进“田野”,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来模拟社会现象,洞察社会问题,发现问题的前因后果,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智慧方案。其次,通过互联网搜集当前社会最严谨棘手的公共问题及案例,例如:大学生就业问题、养老医疗问题、国际贸易战等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及学习压力,促使学生提高自觉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结论与对策

项目财经管理范文5

关键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医疗行业进入快速扩张和集团规模化发展阶段,大型医疗体和航母型医院不断涌现,广大市民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本文从优化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措施出发,分析医院管理存在问题,提出优化对策措施。

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缺乏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医院管理“重医疗轻后勤”的观念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公立医院系统。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在不断改革发展,医院质量管理也逐步提升,但财经管理没有太大的变化,传统财经模式、管理手段不适应发展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医院管理者主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经济增长指标方面,忽视了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医院财务管理存在人员整体能力不足,专业素养较差,导致从管理层到执行层面缺乏对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少医院财务工作停留在数额计算以及项目记录方面,忽视了内控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加了财务风险,不利于资金的合理利用。

(二)医院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起源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大型医院和综合医疗体的发展更凸现了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遇到问题和矛盾少得多,常规纠错机制能发挥作用,现代医院财务管理面向对象从范围、业务、资金额都是几何级增长量。若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管理将形式化、一般化,将影响管理控制的效果,不利于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在所难免。

(三)缺少监督评价机制

在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执行过程中,监督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起到制约监测推进的作用,在缺乏评价以及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大部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无法落实,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再加上,监督机制缺乏统一的标准、评价体系不合理等,导致内部控制制度表面化、指标设定不科学、监督形式过于流程化,影响了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存在违规现象,不利于岗位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预算管理不够重视

预算管理是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加强风险预测,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及时评估调整规划,加强财务管理以及资金管理。近些年,各医院都非常重视预算管理,更多是在争额度指标,对科目和项目设置谋划不够,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预算实施出现亏空、预算执行率偏低、预算管理效果差,导致预算管理风险增加,预算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将影响内部管控工作的开展成效。

二、优化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一)提升财经内部控制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专业性强,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主要是做好医院管理层、基层执行层面财会人员培训。医院管理层多为医疗出身专家,不少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基层财务管理人员面临整体能力不足,专业素养较差困境。随着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建设一支高素质、业务精、有责任担当的财务管理队伍迫在眉睫,是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加强广大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有条件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或咨询机构给予技术支持。医院领导干部要加强财务、审计知识业务培训,应纳入年度领导干部任职考核指标。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以及科学理念,可以使管理者意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形成正确的意识以及观念,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保证内部控制管理效果,实现内部控制过程的优化。

(二)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建立内控制度直接关系到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实。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不仅涉及资金的优化配置、物资的规范管理,还有关成本核算、运营成本管理。一是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工作覆盖医院财经工作全过程,采集设定典型数据指标并科学量化,定期跟踪管理,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要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通过事前监督,事中监管以及事后检查,将监督机制进行落实,避免监督工作形式化。三是设立新问题处理机制。面对出现的新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应对,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应性,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检验完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长久实施。四是建立相互牵制制衡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医院财经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重要事项保持敏感度,进行交叉监管,各司其职,并建立追责机制,确保责任的落实,确保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开展。

(三)提高决策分析能力

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为医院财经工作提供决策,常见工作就是医院成本管理。注重成本核算以及控制,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降低医院支出,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成本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从而有效进行风险预估,建立健全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对财务进行全过程控制,全方位控制,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实现内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有效进行医院成本管理,合理控制医院成本。另一方面,为医院大项决策提供财经数据支撑。医院大项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投入、医疗技术研发项目,都需要科学的市场调研和自身财经数据分析,做好风险评估,为领导层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三是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化的改造和升级,不断优化流程,减少人工环节,有效降低人工环节风险,减少对自身发展的影响。通过信息化改造优化流程,可实现风险的转移,而且,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通过对各个科室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评估,不断优化各个科室的运行流程,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也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帮助。

(四)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抓好医院基础数据收集分析工作,根据收入、成本支出等历史管理数据,了解变动成本以及固定成本的相关情况,提高预算科学编制能力。通过业务预算以及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科学设置预算科目,科学论证医疗、科研、后勤重大项目可行性,减少执行阶段变更。安排专业部门进行预算执行与跟踪工作,为业务考核工作做好准备,将预算与业务考核相联系,促进预算工作的落实,提高医院财经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每年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以及评价,要有制度保障、奖惩分明,提高预算执行率,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管理措施,不仅可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健全改进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加快资金运转速度,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医院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还可以促进医院的综合实力提升。总而言之,研究优化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措施意义重大,不仅促进医院财经管理工作,更有利于提升医院全面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超帆.优化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措施探讨[J].财会学习,2019(23):255.

[2]许晓峰.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9(7):86-88.

项目财经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经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作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机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要想迎合市场的需求,摆脱不利的困境,就必须深入查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研究对策,从长计议大胆创新。

1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的是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长期以来受传统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使实践教学有名无实,陷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其一,教学资金投入较少,实践教学的资源和条件相对比较落后。经管类专业属于文科专业,有些学校不太重视实践教学,甚至有的认为建实验室有点奢侈。改革开放前,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实践教学的说法。改革开放至今,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学校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纷纷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但是教学资金的投入力度依然不大。据调查,目前,虽然各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实践教学的课程,但是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场所和配套的实验仪器设备较少,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实际需求;二是实验实训软件资源落后,专业人员不足,难以满足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其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课程设置显得随意松散,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培养应用型的经管类人才,必须以需求和能力为导向科学设置教学课程,从而形成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我们目前的情况与此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一是追求大而全,经管类专业学科门类齐全,课程重复建设;二是课程结构的设置有些脱离实际,实验教学课程少且课时严重不足。该设置实验课程的没有设置,该开设独立实验课的也没有开设,甚至已经淘汰的实验教学软件依然在重复使用。其三,实践教学项目的层次较低,创新性的综合型的实验实训较少。由于种种原因,经管类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一是实验实训项目有不少是简单、初级的项目,以突出基础性为由偏重验证性实验;二是实践教学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脱节,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综合实验实训项目较少。以会计专业为例,有些学校大力开展财务核算、成本核算和电算化处理等技能训练,却鲜有财务报告编制、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等业务强化和综合能力提升的内容。

2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对策

实践教学要想化解面临的难题,突破困境,必须走创新之路。首先,要构建切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促进岗课和课证的深度融合。要结合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需要,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构建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把经管类专业课程学科知识体系结构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岗位要求体系紧密结合起来,针对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职责和素养等方面的要求,重构教学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将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职业岗位的需求;二是把专业课程学科知识体系结构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体系紧密结合,使学生毕业前后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要构建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设置多层次和模块化。一是要构建课内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在课内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相结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消化和吸收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二是构建独立实验教学课程模块,增加实践实验教学课时的比重,增加集综合性、创新性和探究性于一体的实验项目的比重;三是构建校企合作课程模块,将企业的实战资源纳入课程内容、案例素材,推动校企共同授课、联合育人的深入开展;四是构建专业实训课程模块,强化实操技能和业务应用能力的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再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搭建综合性实验教学基地,促进校企深入合作。一是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指导下,给学生提供参与实际业务操作的机会;二是依托“请进来”的模式,把企业引入校园创业园,就近建立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实践机会;三是借助“联合型”模式,实现校企联合育人、定向培养。这样,就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定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华军.地方普通高校转型中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0).

[2]赵艳,韩丽萍,余娟.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给个途径[J].绥化学院学报,2014(6).

项目财经管理范文7

关键词:经管类;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项目化管理

1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论背景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面强调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二者的关系,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国家及各大高校先后开展一些大学生创业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竞赛,为的就是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教育水平。经管类高职生的“创新”特征与理工科的“创新”有所不同,本文就针对经管类的高职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项目化管理展开了分析。

2高职院校经管类学生素质和创新教育的现状

2.1高校教师及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同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及实操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得校领导以及任课教师都不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突出强调的是学生的技术能力,完成了课本的教学或者考试大纲的教学任务,基本学生与老师的课业任务就可以结束了,与当前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而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一味的按部就班,跟随着老师的教学方案走,没有形成独立完成课业,或者创新发展的学习理念,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及创新能力都不及其他的一些本科院校的学生。

2.2院校的投资支持力度不够

经管类学生的创新发展虽不同于理工科的实物创新或者技术的创新,但是与之相同的是都需要有校方的大力支持以及大量的物资的投入。经管类的学生教学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性的知识教育,而在经管类的创新发展项目上形成的创新成果更多的是无形的产品,因此在校方和教师看来,是没有像理工科那样大的技术投入,相应的资金的投入也就更少。理工科一般的创新成果都是关于什么机器的研发或者设备的更新,但是在经管类的创新项目上则更多的是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以及管理方式的创新,都是非实物的存在,这样的观念作用下,导致经管类学生的创新项目都未有较强大的资金支持。

2.3未有完善的组织及制度管理

针对当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要求以及教师的教学任务的变更,在发展初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还未形成一套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大纲的教学方案。面对全新的人才培养战略,未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严谨有效的制度管理方案,笼统地将创新及素质教育归于其他学生工作部门。这样无目的、无规划、盲目的、随意性的组织管理又如何能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发展呢。

2.4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

对于很多高校来说,都有针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以及体育品德成绩的测评机制。成绩优异或者有突出表现的校方会给出相应的激励措施,而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就需要重修本门课程。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上,为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也应该实施相应的考评机制。但由于该项目的不完善,导致未能形成针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考评激励机制,使得高职生在发展中未曾有相应的激励,由此降低了学生的发展积极性。

3项目化管理的内涵

项目化管理是指将各种资源、方法、人员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结合在一起,并在规定的时间、技术、经费以及性能指标的要求范围内完成既定的工作。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化管理,就可以将资源充分整合起来,打破原有的资源结构和教育模式,从而最大效率地实现教育目标。

4经管类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项目化管理对策

4.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师生的重视

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项目化的管理需要校方、教师、学生三者都引起重视,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经管类学生的创新发展有别于理工科的实物性创新,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上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多帮助学生分析和了解其他的经典经管创新项目和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样地学生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发展意识,学会自主学习和创新,与时代接轨,为将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奋斗。

4.2加大院校的投资力度

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不论是硬件支持还是软件支持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经管类高职生的学习内容及创新项目主要都是一些无形的成果。校方及教师不能因此而轻视经管类的创新发展,与理工科创新发展一样,他们的发展也应该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比如经常举办一些经济创新管理大赛,或者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经济理念,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这些活动的策划及支持都应该受到校方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支持。

4.3设置完善的组织及制度管理机制

全新的人才发展战略,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也离不开主体的大力支持。高职经管类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项目化管理更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政策来约束和规范教学任务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在新设立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发展课程上,要设立相应的专门的组织机构去进行管理和研究。比如设立创新小组或者素质拓展部,并确认部门的领导人员及专业实施人员,确保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同样地也要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及制度规范条例,设定最终的培养目标。推动此项教育能够朝专业化目标化的方向发展。既加强对老师教学任务的监督和指导,也培养出更多专业的学生团队,保障该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4完善考评激励机制

项目财经管理范文8

1.继承性原则。

在全面推进军队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过程中,总部和空军非常重视财务法规制度建设,军队财务管理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法规制度的功能作用越来越明显。新形势、新任务背景下,加强军队财务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必须遵循军队后勤建设与保障规律,充分体现继承性原则,通过制度建设,把军队财务保障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的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等,用法规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继承发扬,保持军队财务工作的连续性。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军队财务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灵魂。随着军队财务管理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军队后勤财务保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去化解矛盾、推进改革,为做好财务保障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撑。针对军队财务保障体制、机制、内容要求等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制定与保障需求相适应的新的法规制度,及时填补制度空白,是确保军队财经秩序,落实依法理财要求,提高财务保障实效的重中之重。

3.统筹兼顾原则。

军队财务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系统建设、全面提高。各级后勤财务部门作为军队党委理财的职能机构,掌管的经费来源渠道多、构成复杂、数量巨大、标准严格、管理要求高。法规制度建设必须要充分体现全面性、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通过制度建设牵引军队理财水平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制度设计与安排,统筹好军队的经费与资产、项目经费与标准经费、部门财力与党委财力,聚焦军队能打仗、打胜仗要求,把有限财力转变为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4.突出重点原则。

军队财务管理是针对军队财务工作实施的管理活动,加强财务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涉及到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各个方面、环节和要素。依法实施的财务保障必须聚集保障军队能打胜仗要求,服从和服务军队现代化后勤建设大局的需要。财务法规体系中的法律、法规、规章建设同步推进。同时,还应突出不同层次管理的侧重点。

5.注重实效原则。

可能、可行、可操作,是军队财务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以增强法规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军队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必须从军队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度设计既要考虑健全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也必须充分兼顾创新方法、规范手段,使规章制度中既体现原则目标的宏观要求,也能适应军队财务保障方法、程序的具体要求,增强制度的实用性、有用性、效果性。

二、军队财务管理法规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

1.体系完整。

军队财务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渐进过程。法规体系建设基本目标是,纵向上层次分明,财务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完善,横向上内容结构完整,管理体制机制、经费、资产、资金、预算决算、会计、职业道德、人员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应用制度齐全。随着国家财政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法》《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军事拨款法》等财务法律将更新充实与完善,从宏观上引领军队财务科学规范发展。在微观管理上,应结合军队实际,研究制定《军队预算管理条例》《军队资产管理条例》和《军队资金管理条例》等,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体制、基本任务、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方法与原则要求。

2.特色明显。

军队财务管理与行政企事业财务管理相比,有保障对象的特殊性、经费使用的专用性、事业成果的非可比性等特征。军队财务管理工作经费供应数量大、管理标准制度复杂、保障难度大、管理要求高的特点也非常明显。军队财务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军队财务保障特有属性的内在要求,既要具备法规制度的一般共性,更要体现军队财务管理的特有属性,把军队财务保障的目标原则、体制机制等用制度的形式转化成军队花钱办事的程序、方法、标准和要求。军队财务法规制度还应体现出职责明晰、程序严格、手续严密、监督及时、保障高效、特色发展的基本要求。

3.科学实用。

紧贴实战化训练、紧贴后勤保障、紧贴军队实际,是军队财务管理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遵循。通过制度建设与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现行财务管理体制、优化财务保障运行机制、创新财务保障方法手段、提高财务保障实效。制度建设不是为了故意设门槛、增加程序、繁琐手续,而是为了规范花钱办事的过程、严密财务结算手续、监督经费资产资金的规范使用、提高军事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通过发挥军队财务法规制度规范、保障、监督作用,强化财务服务保障的功能,突出军队财务保障的作用。

4.促进保障。

法规制度建设是过程不是最终目的,健全法规制度是为了用制度规范权力,用制度管钱、管物、管事、管人。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并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逐步实现从制度管理向自我约束管理过度。通过持续的制度建设和科学的制度安排,把有限财力向全面深化拓展军事斗争准备聚焦、向进一步提升军队战斗力聚集,实现依法管财、科学理财、勤俭用财,把财力保障转化为军队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最大限度的提升,保障军队落实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

三、严格依法理财,切实提高法规制度执行力的实践对策

1.认清形势任务,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代战争打的是装备,比的是后勤保障,拼的是财力支撑。军队财务管理是后勤保障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深化拓展军事斗争准备中的地位作用非常重要。依靠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管好用好各项经费,就是要用政治意识重视各项经费,用打仗意识对待各项经费,用大局意识筹划各项经费,用党性意识管控各项经费。如果把武器装备看成推动军队转型建设的“发动机”,经费保障就是“发动机”的“油料”。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军队转型建设经费投入的力度,但与现代化信息化后勤建设需求相比,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各级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必须清醒认识到加强经费管理使命重大,责任重要,唯有改革创新、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效益才是根本出路,最大限度发挥好财务管理在推动后勤转型建设中服务保障的职能作用。

2.健全法规制度,为军队财务科学规范、精细管理提供保障。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厉行节约,严格财经纪律,必须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财务实践中,应注重在两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方面,要抓好现有规章制度的落实。多年来,军委总部和空军为加强军队财经管理,制定颁发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对于加强财务管理、堵塞漏洞,防止各种经济违纪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法规制度的真正落实,要把能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作为衡量一个单位、一个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党性观念强不强,政令军令是否畅通的问题来对待,做到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就必须老老实实地照着去做;凡是明文禁止的,就决不能违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财经管理制度,重点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经费审批权限,严格经费开支范围与标准,严密经费开支使用程序和监管,大力推进阳光财务工程,促进各项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3.学法懂法用法,大力营造依法理财、管财、用财的良好氛围。

许多事实说明,一些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不强,法纪观念淡薄,本位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是财经违规违纪的根本原因。要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抓好政策制度规定、党纪条规和财经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廉洁自律、依法办事;抓好保持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教育,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抓制度落实过程中,党委成员要带头学法用法,自觉把行使财经权力装在制度的笼子里,不搞特殊性。机关部门要为军队树立榜样,坚信“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不好,下必效焉”,自觉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正确行使部门职能赋予的财权。财务部门作为党委理财职能部门,要勇于行使监督权,正确处理确保供应与监督控制的关系,自觉把监督寓于服务保障之中。

4.健全管理机制,切实发挥财务管理法规制度的正能量。

大力倡导和践行“不能为的监管机制、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罚机制”。首先,党委要加大对军队各项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管力度。定期听取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经费资产管理使用情况的汇报,了解财经管理形势,审大经费和资产使用情况,跟踪检查经费使用效益。其次,各级业务部门要合理用财,自觉按照规章制度花钱办事,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由制度管控主动向自我约束转变,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军队战备训练的刀刃上。再次,财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各级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人员,要结合单位各项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突出监督的重点,加大对重点时机、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人员、重点经费项目等监督检查力度,保持军队各项经费预算科学、计划合理、使用正确、效益明显。

5.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发挥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职能作用。

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是关键力量。就严格执行财务管理法规制度而言,各级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集宣传、执法、监督于一体。要充分认清军队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清依法理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军队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文化素质、管理素质,更要提高执法素质。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履行财务保障、监督职能当使命,对于违规违纪问题,要敢于唱黑脸、敢于当包公,大是大非讲原则,真正做到能理财、会理财、善理财,为军队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提供合法、合理、高效的财力保障。

6.加强监督指导,正确引导所属部队能管财、会用财、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