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新媒体化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新媒体化思考

[摘要]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紧抓多媒体为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与便利,强化对互联网言论的正确引导,完善网络管理和督导机制,加强线下与线上活动的平衡与统一,利用新媒体的便利环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打造健康、和谐、绿色、开放、共享的互联网交互平台,为校园文化传播注入新鲜活力。

[关键词]校园文化;新媒体;互联网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新媒体化的特征及类型

1.特征。新媒体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过去20年间校园文化的新媒体化主要以QQ群、校内网、论坛、博客、贴吧等形式存在。近年来微信、微博、各大视频、图片分享类手机软件的开发则开辟了新的道路。新媒体化,不仅完善和优化了传统的文化传播路径,自身独有的特征也构成了新的文化体系。[1]首先,校园文化的新媒体化相对于传统的校园文化传播更具有时效性,传播的方式及路径更简单,效率更高,受众范围更广,信息可以准确传送给师生,并随时对的信息进行加工修改,实现文化传播在时间维度上的即时性。[2]其次,新媒体化的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的交互性更强,传播内容更加多元化。师生可以通过新的交流方式分享知识、理论、见闻及问题,沟通与交流更加便捷。最后,新媒体化的文化资源以其下载便利、储存空间小、搜索方式简便、检索快捷等优势,逐渐成为师生获取信息、查阅资料的主要途径。2.类型。随着软件开发行业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化的传播类型日新月异,在校园文化传播中的表现形式更加先进,种类繁多。首先,视频、图片、音频等分享类软件与网站是传播校园文化的主要途径,除了一直以来被师生广泛使用的QQ、博客、微博等,近年来流行的微信以及其他视频及图片分享软件都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主流。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分享类软件快速、高效、精准地将校园文化传递到学生群体中。其次,除了分享类软件及网站,交互类网站与软件在校园文化传播中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校方设立师生双方都可参与的网络论坛系统,让师生双方及时反馈问题并解决问题,双方在这类网络平台中扮演着信息接收者、信息生产者、信息者这三重角色。这种交互类网站或软件强化了师生间的亲和力,也让校内信息交互更便捷公平,使提出来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新媒体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首先,新媒体化是多元的,更具有包容性。在校园内,对不同个体身份认同的不同,形成了各类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的思想、观点、甚至价值观都不同。新媒体化为这种多元文化提供了公平的舞台,让各类群体在校园内通过新媒体的连接更具凝聚力,加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强化了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之间的吸引力。其次,新媒体化丰富了校园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内容。通过数字化的网络通讯技术,让海量的信息被发掘和传播,为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3]文字、数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只要点击一下搜索引擎就会瞬间跃于屏幕,这种高效、迅速的校园文化传播方式,丰富了师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拓宽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再次,新媒体化将大学与社会连接,越来越多的人以新媒体为主要渠道了解世界,不出校园大门便可尽知天下事。同时新媒体的开放性又给社会各界了解大学生活、文化提供了平台。2.挑战。新媒体化的确为校园文化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但也带来诸多挑战。[4]校园文化传播的意义在于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不被干扰,不随波逐流。新媒体化一方面使校园文化的传播更加多元,受众更广泛,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言论的自由度,也为各种极端不良的思想和言论提供了空间。未步入社会的学生社会经验少,思想不稳定,很容易在言论自由的新媒体环境中被不良信息干扰。同时,如何避免大学生过度沉溺于网络,如何把握新媒体与传统媒介之间的平衡,掌控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平衡,都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多媒体化的挑战。

三、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中新媒体化健康发展的对策

1.加强正向引导,完善管理督导机制。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新媒体化虽然为师生的言论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平台,但言论的自由不代表带来的影响是正向的。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意见,分歧往往导致主流文化的话语权被削弱,[4]甚至某些舆论的产生会混淆大众的视听。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多媒体化首先应当把握舆论导向,完善校园网络检测与管理机制,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1]要让学生能在言论自由的多元化信息平台中掌握正确方向,以避免被错误言论混淆视听产生负面影响。2.平衡虚拟现实生活,组织线下文化活动。新媒体化虽然为校园内信息的传播与交互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的大学校园内的师生和生生间的交互产生一定的冲击,导致校园内部人际交往的虚拟化,忽略了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这种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割裂造成的后果不仅是现实中人际交往的减少,更弱化了学生毕业后走向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的实际需求。因此,新媒体化应当注重线上与线下的统一与平衡,重视在校园文化网络化传播的同时,将实际效益与线下活动结合,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校园文化传播活动,避免学生过度沉溺于网络,让新媒体化为学生的社会交往与实践提供平台。3.强化主流价值传播,打造绿色传播平台。新媒体化为大众提供的不仅仅是新颖的信息交互或方式,在便利的信息交互环境中来自社会各界发表的言论及思想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多重的影响。不良信息的传播、舆论的持续发酵、错误言论的不断转发,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校园文化传播时,应当加强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完善新媒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利用新媒体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同时,加强对新媒体化中无政府主义、极端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遏制。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客观性、辩证性,打造健康、绿色、和谐的校园文化传播平台,积极引导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特别是充分调动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为实现校园建设中新媒体化的健康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孙文杰.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构建[J].学习与实践,2013,(1):135-140.

[2]胡晶晶.新媒体下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研究[D].安徽:安徽工程大学,2013:13-15.

[3]吕戎.网络文化下北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3,(8).

[4]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5-130.

作者:樊香麟 苑璞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