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选择在中医药期刊编辑中的价值

文化选择在中医药期刊编辑中的价值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1]。中医药期刊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医药期刊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期刊的主体———编辑,在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编辑者)通过对编辑客体(作品)选择、整理和加工,将先进的思想及科研成果经由文化选择而纳入社会传播体系,从而完成从原创稿件到期刊发表再到文化成果的完整输出。

1编辑活动中的文化选择

1.1编辑活动与文化选择的同一性

编辑主体所面对的客体———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在个体的认识和审美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这使得精神产品的原稿往往数量庞杂、良莠不齐,难以直接传播。从消费维度上看,精神产品的消费是一种群体性消费,重质而不重量,需要的是少数精品。为了解决精神产品原稿数量众多、精芜杂陈和只有少数精品经由选择才能纳入社会传播体系之间的矛盾,需要有人或机构以传播为目的,对精神产品原稿进行比较、鉴别和筛选,这些人或机构从事的活动就是编辑活动[2]。文化选择成为了编辑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因此编辑活动与文化选择具有同一性。

1.2编辑活动中文化选择的方式

编辑活动主要包括策划和审理两项基本内容[3],其中策划的目的主要是发现并得到作品,其主要方式是制定选题和组稿。审理的主要目的是鉴定和提高作品,其主要方式是对稿件的修改、加工和整理。策划和审理在本质上都是文化选择,在策划过程中,编辑基于自身学识经验、价值取向以及外在的文化信息,在数量庞杂的精神产品原稿中,发现并选择潜在价值较高的原稿;而审理则是在策划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质量优劣的鉴定,经过选编、修改、加工等方式进行再次选择。由此可见,编辑活动的基础就是文化选择,也正是通过策划和审理的方式,编辑才能创造出绚丽的文化成果,并使其得到广泛传播。

2编辑文化选择的重要作用

2.1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医药期刊编辑在对稿件的审读和筛选过程中,紧密跟踪中医药研究的新发现、新方法和新知识,通过刊发优秀的科研成果和宝贵的临床经验,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学术界和社会的传播交流和推广应用。经由编辑文化选择的传递和纽带作用,激发作者的创作欲望和读者的阅读欲望,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优秀的编辑善于发现作者的不同价值和潜在能力,通过发掘和培养年轻作者,为中医药文化传承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2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新

编辑活动是文化价值的再创造过程,是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使之更加完善,是作品所凝结的创造性劳动的继续[3]。在策划阶段,基于编辑的主体创造意识和社会文化发展确定选题,选题应反映当前中医药学科研究热点、彰显学科特色、体现期刊特点并吸引读者关注。按照选题方向,编辑从数量庞杂的精神产品原稿中发现并选择高质量的稿件,并按照时间、空间、内容和形式等分门别类进行组稿。在审理阶段,编辑通过对稿件的整理、加工和编排,进一步优化稿件质量,提升期刊质量。通过连续性、周期性刊发中医药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提升中医药学术研究理论体系、思想体系和研究方法的成熟度与完备性,后来学者可以修正、补充、完善前人不系统、不全面的研究,或是综合吸收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4]。

3编辑文化选择的提升途径

3.1编辑文化选择存在的问题

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选择的重要作用,孤立地看待编辑工作,认为编辑就是对送至手头的文稿进行整理加工,弱化编辑文化选择的能力,缩小编辑文化选择的范围。对于中医药期刊的编辑来说,既要具备中医药学科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知识,又要熟悉编辑业务和规律,对于很多,尤其是年轻编辑来说,短期内很难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个人能力素养的短板,一方面会限制其在策划选题和组稿方面的发挥,难以发现优秀文章,另一方面整理加工稿件能力的缺失,也会显著降低期刊的出版质量。笔者尝试从完善管理机制的角度,从建立合理的分工机制、引入带教老师制度和制定考核评价制度三个方面,引导和督促编辑提升文化选择的水平和效率。

3.2建立合理的分工机制

每个人擅长的领域是不同的,术业有专攻,当岗位职责和能力相匹配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对于中医药期刊来说,由具备专业学术背景的编辑来负责策划和组稿,由文字能力较强的编辑来负责稿件的整理加工,有利于发挥各自的长处,提升工作效率。在各自的分工范畴内,通过反复实践和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编辑的业务熟练度和创新意识。实践证明,从初审、送审、返修、再审、终审,再到编校、出版、发行和宣传等全流程和一揽子的期刊编辑模式,既分散编辑的注意力,也容易让编辑陷入疲于应付的境地。明确的分工也为界定工作职责及后期的考核评价打下基础。对于中医药期刊的编辑来说,合理的分工机制应着眼于两个维度。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分工,对于策划或学术编辑,其主要职责应聚焦于期刊的策划选题、组稿约稿、联系作者和读者等,而文字编辑应聚焦于稿件的整理加工,编校和排版。其次是管理模式的变革,将原来全流程或一揽子的管理模式,变革为流水线式的管理模式,比如策划编辑选题和组稿后,得到稿件,经编委会审查、最终定稿后,传递给文字编辑编校出版,形成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的管理模式。

3.3引入带教老师制度

中医药文化自古有师承教育的传统,在中医药期刊编辑活动中引入带教老师,帮助年轻编辑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建立感性认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时带教编辑和年轻编辑之间思想和业务的“碰撞”,也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带教老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和督促年轻编辑,认识到编辑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肩负的使命,激发年轻编辑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帮助年轻编辑在职业生涯的开始阶段,筑牢思想根基,明确职责使命。在“授业”层面,带教老师最大的作用,是帮助年轻编辑获得实时的反馈。优秀运动员身后都会有高水平的教练,教练在比赛和训练中,会及时发现并纠正运动员错误动作,避免错误动作成为习惯。如果没有带教老师的指导,年轻编辑可能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错误就会形成习惯固化下来,在和带教老师一同参与编辑活动中,带教老师能够及时指出其存在的错误,并演示正确的做法,再让年轻编辑按照正确做法,重新做一遍,从而帮助年轻编辑形成正确的工作方法和习惯。

3.4制定考核评价制度

制定精准的考核评价制度,是为了引导编辑强化文化选择认识和能力,提升文化选择绩效。因此,考核评价体系应该重点考核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并结合前期分工,针对不同岗位职责分别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在职业道德方面,无论是策划编辑还是文字编辑,重点考核其能否认识到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创新的使命;能否积极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能否把好作品关,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不同岗位之间能否协作配合等。在业务能力上,对于学术或策划编辑的考核应侧重于专业知识、决策判断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策划编辑要策划选题和组稿约稿,因此应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知识,能够掌握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知识。决策判断能力侧重于考核编辑制定的选题,是否符合读者需求,是否体现期刊特点,送审专家的意见如何采纳、能否见刊等。沟通协调能力侧重于考核编辑横向和纵向协调能力,其中横向包括与审稿专家以及其他期刊之间的沟通协调,而纵向主要包括联系作者和读者,发现优秀的作者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维护读者关系,得到读者的准确反馈等。对于文字编辑的考核,应侧重于编辑业务知识和编辑加工能力。编辑业务知识主要考核编辑是否掌握了编辑出版方面的业务知识、编排规范,以及有关版式设计、绘图、排版、校对、印刷、发行等方面的知识。编辑加工能力就要考查编辑能否运用所掌握的业务知识做好稿件的内容加工、语言文字加工和技术加工。业绩评价主要包括编辑完成工作的质量、数量以及工作效率。对编辑业绩的考核主要考查编辑通过约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等环节后所编排印刷的文章被文摘刊物和数据库转摘收录的数量,编后审读情况,期刊获奖的级别与次数,期刊的影响引子及其他期刊评价指数的提高,以及编辑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等[5]。总之,中医药期刊要发挥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要着力提升编辑的文化选择能力,通过事前合理分工、事中引入带教老师、事后精准考核评价,引导和督促编辑逐步提升文化选择的认识和业务水平,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