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信息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民族文化信息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一、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融合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1、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建设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独特的文化信息资源,但长期以来这一事关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资源却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国内对于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文化产业的研究始于1990年左右。其研究状况,从研究对象看,有的侧重于探讨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有的侧重于探讨开发区域文化资源,有的侧重于探讨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无可否认,这些研究都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人们对于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路。但由于研究视角、研究范围和学科知识的局限性,这些研究都未能从如何保障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完整性、持续性,使文化创意产业获得用之不绝发展源泉方面,系统研究基于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视角的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如何建设问题。

2、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创意

产业发展可带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需要兼收国际、国内其它文化的有益成分,实现与国际文化、国内主流文化接轨,并需要运用现代表现形式,融入现代观念与情感,才能适应市场需求,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由于其地域性特征更应该与“创意”、“科技”相结合,借助原有的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发展。民族文化一旦实现了经济价值,插上了产业发展的翅膀,市场机制就会自动地盘活民族文化资源,使其得到最有效地保护,可持续发展。创意文化产品作为文化产业的成果,它既有市场属性和消费属性,又有政治属性、道德属性、价值属性、伦理属性等特点,必然会作为文化的积累,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可以极大地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性。不断涌现的文学艺术、人文社科、科学技术等原创作品,终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事业繁荣的基础,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创建融入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传统文化信息资源保障系统,正是用文化事业的繁荣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二、基于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民族文化信息资源

保障体系建设途径探索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将建立以元数据、对象数据为基础,以资源库和资源目录为内容,以版权转让为保障,实现数字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整合、存储、检索、和维护等功能的资源建设体系以及元数据统一维护、对象数据分布存储、优质数据集中管理、创意资源统一开发的开放性、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建设平台。该平台应包括管理系统、结构系统、组织系统及开发系统。

1、坚持系统性原则创建管理系统

所谓管理系统也就是系统的协调管理联盟组织,由中心圈层、中间圈层及圈层组成。处于中心圈层的是地州级图书馆以及各县市图书馆,地州级图书馆负责保障体系各项具体工作的规划、协调和管理,其中包括制定保障体系正常运行的章程、准则、标准,规定体系内各成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探讨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活力与动力,建立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评价机制以及将文化信息资源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激励机制。各县市图书馆负责各县市文化信息资源分系统管理。中间圈层主要包括区域内各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相关机构及相关个人,如各级企事业单位、各级非物资文化管理机构以及地方文献私人收藏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中间圈层主要负责向保障体系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相关文化信息资源,确保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圈层为协调管理权威机构,该机构由地区政府牵头,有地区科委、教委、文化厅、财政厅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具体负责保障体系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和经费管理,并负责协调保障体系中没有隶属关系的各圈层联盟成员协同完成信息资源传输任务以及将信息资源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种努力。黔南州图书馆创建的“黔南地方民族文献数字化管理体系”,在建设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区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做了有益尝试。该系统通过黔南州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和黔南州民宗局的统一协调,建立起以黔南州图书馆为中心,以黔南州12县市图书馆为纽带,以黔南州12县市地方文献相关单位及广大私人收藏者为基础的黔南州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平台,不仅创建了“黔南民族地方文献相关单位联合书目数据库”、黔南民族地方文献私家藏书联合书目数据库”,“黔南州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研究文献数据库”及“黔南州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数据库”等具有导航功能的数据库,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的查询系统,而且还为13个地、市、县图书馆创建了数字化管理工作分平台,使全州每年新增地方文献数字资源能够通过13个工作平台源源不断汇入管理系统,确保了黔南地方民族文献数字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该系统中13个地市县地方民族文献数字管理分系统均能实现与贵州数字图书馆中相应文献电子全文的直接衔接,读者在“黔南地方民族文献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任何一个分系统中均可通过点击相应书目信息中的“贵州数字图书馆电子全文”字样,直接阅读贵州数字图书馆电子全文,不仅实现了黔南地方民族文献一站式高效便捷服务,而且有效避免了黔南地方民族文献电子全文的重复建设。

2、坚持完整性原则创建结构系统

结构系统是指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基础结构,它能根据社会对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组织管理的需要,将各种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划分为若干类型和等级,使浩如烟海无从控制、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的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具备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可能。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的种类十分丰富,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可以粗略地划分为有形的物质文化信息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信息资源。

(一)有形文化信息资源

(1)民族歌舞戏剧文化信息资源,如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侗族大歌”、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具有狂放风格的苗族木鼓舞、被誉为“古代戏剧活化石”的布依族傩戏等。(2)民族民间建筑文化信息资源,如侗族鼓楼、布依族石头房、苗族吊脚楼等。(3)民族服饰文化信息资源,如苗族服饰图腾图案、水族马尾绣服饰文化等。(4)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信息资源,如水族马尾绣工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5)生态景观文化信息资源,如苗侗文化生态、绿色喀斯特森林生态等。(6)遗址文物文化信息资源,如有关名胜古迹、陶瓷、器皿、碑刻、历史人物故居及祠墓、各类纪念地等的各类资料。(7)相关单位地方文献资源,如图书馆、高校、档案馆、史志办、政协文研室及企事业资料室等相关地方文献收藏单位收集和保存的信息资源。(8)私家藏书地方文献资源,即区域内私人收藏者收藏的各类地方文献信息资源。(9)公共文化机构信息资源,如博物馆、体育馆、电视台、电影院及各种公共娱乐文化机构所收集和保存的文化信息资源。

(二)无形文化信息资源

(1)精神传统信息资源,如优良精神传统及历史传说故事等信息资料。(2)文化艺术审美信息资源,如有关文化艺术审美研究信息资源。(3)民俗风情信息资源,如有关生活生产习俗、社交礼仪习俗、岁时节令习俗和信仰习俗等信息资料。(4)品牌文化信息资源,如名称、标志、商标等有关品牌文化的信息资料。(5)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如口头文学、口授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料。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创建组织系统

组织系统以结构系统为基础,强化系统工程调控手段,通过建设协调机制、投入机制、运营机制及激励机制等,促进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由理想走向现实。

4、坚持创造性原则创建开发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对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进行反省、改造和创新,激活、吸纳其中优秀的文化因子,提炼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内涵力。开发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首先要弄清楚该文化信息资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其次要考虑开发产品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涵是否能被当代人所接受以及受众面的广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受众面和参与度,而不是简单地对其做静态的保护。例如贵州黔南水族研究文献以充足的论证证实贵州黔南水族的先祖是周朝的王室成员,被称为来自远古的贵族。水族整个历史充满着魔幻的色彩,在我们走进水族历史了解其信仰和文化的渊源时,无疑可以看到一个梦幻般的场景和匪夷所思的视觉奇观,这正是动漫剧创作难能可贵的文化元素。中国的动漫艺术不应让这样珍贵的文化元素沉寂。黔南州图书馆深度开发水族文化信息资源,运用水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作为语言,融合高深莫测的中原古文化,结合时尚的动漫艺术特色,不仅创作出水族研究文献动漫摘要动画片《任睢!任睢!》,引起国家图书馆和黔南州文化产业项目办高度重视,还创作出水族水书宣传创意动漫剧剧本《泐虽!泐虽!》。该剧本已被贵州省水家学会列入水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创意动漫剧的创作,有利于将黔南水族文化创意产品的受众范围拓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使水族文化印象能够走出大山、走进各地人们脑海中,以黔南水族文化印象的支点作用将黔南旅游业强劲撬动起来。

三、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1、国家设立专项建设资金

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巨额资金支持,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会令地方财政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家专项资金的设立对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犹如“授人以渔”,可协助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资本融合,推动民族地区依托自身特色资源拉动民族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比翼腾飞;对加速缩小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差距,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原创力,扶持民族地区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要有高效的地方政府领导保障机制

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一个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区的协调管理联盟组织,必需强化系统建设调控手段,建立能够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完善的领导保障机制。国家专项建设资金的设立有利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领导保障机制的建立。

3、要有完善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建设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需要创立项目申报管理平台,将联机编目、数据库建设、尤其是文化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及文化创意创作等创造性研究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机制中;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申报程序和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筑梦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在各种项目研究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民族文化事业的腾飞作出自己突出贡献。

作者:李纪英 单位:贵州黔南州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