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人教育古代文学教学思考

高校成人教育古代文学教学思考

[摘要]古代文学是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近些年来,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古代文学课程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效果未尽人意。通过近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当前成教古代文学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深感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庞杂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利用任务驱动法,实现双向互动以调动成教学员的积极性,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重视能力评价等,这是今后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成人教育;古代文学;教学;思考

成人继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师成教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古代文学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古代文学课程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效果也越来越不尽人意。面对这种局面,必须对这一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改革。

一、当前成教古代文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当前高校成人教育整体课程的教学情况来说,古代文学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相对较多。仅从培养目标上来看,古代文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不仅没有彰显成人教育的特色,而且还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诸多模式和弊病。特别是近年来,课程学时不断锐减,教学员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学员的学习兴趣普遍降低等等,都严重影响到了古代文学课的教学效果。通过近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当前成教古代文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教学内容庞杂,学习难度偏大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课程中,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本课程时间跨度大,贯穿上下五千年,覆盖面广,涉及书籍众多,知识容量大。不仅包括对中国从先秦到近代大约三千年的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而且还包括对文学史的梳理和阐释,涉及到文献学、哲学、史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另外,文学史上的作品是千百年前就存在的文本资料,由于时空久远,阅读障碍相对较多,这便造成了今天学习者理解上的种种困难。因而,成教学员们普遍感到本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偏大。

(二)师生间缺乏沟通,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双边互动活动。没有了互动,课堂将会陷入一片沉闷。而正确的互动式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的前提和关键,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改善课堂学习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和效率得到提高。然而,就当前成人教育的状况来看,由于成教学员面授时间非常有限,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彼此缺乏一定的了解,难以形成比较有效的互动关系,从而导致师生之间沟通不畅。

(三)讲授内容偏重文学史,严重脱离作品对成人教育而言,在家自学的时间相对较长,而面授时间很短。特别是近年来,面授时间又一再压缩。在全日制普通教育本、专科的古代文学教学中,就已经存在着教学容量大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而在成人教育中,这一矛盾就更为尖锐和突出了。在课程设置上,中国古代文学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块内容,在极为有限的面授时间内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授课教师也只能一再压缩面授内容,致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人教育古代文学课程演化为单纯的文学史教学,许许多多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难以在课堂上得到呈现,以致于有不少学员误认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就是文学史的教学,作品选是可有可无的。由于对经典作品的忽视,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省去了对具体作品的讲解与分析,往往将一些既成的结论和观点灌输给学生,使得古代文学课的教学严重脱离作品而变为一幅空架子,从而离文学史教学的本然要求越来越远。由于学生不能从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得到真切的文学体验和感受,也就无法透彻理解和真正把握文学史的丰富内容。这样,不仅使文学史的教学流于形式,而且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感受力,更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忽视了成教学生的特点,教学形式单一成人教育是一种针对成年人而实施的特殊的教育形式,在年龄、职业、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受教育对象自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便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相应地对教学方法、方式等进行调整,尽量采取适合成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成人教育忽视了成人学生的特点与具体情况,教学模式也基本上沿袭全日制学生的教学模式,古代文学课程也不例外。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调,教学形式单一,以“填鸭式”、“满堂灌”为主,相互启发、促进不够,不利于教学相长。此外,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何况成教的面授时间非常有限,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不能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更不能发挥大学教育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有的功能。

二、高校成人教育古代文学课教改思考

为了保证古代文学教学的授课效果,切实解决当前成教古代文学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使其尽快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任课教师,我们结合几年来的成人教育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有效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对庞杂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有效整合,利用任务驱动法引领自主学习,实现双向互动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重视能力评价等,这当是今后本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必由之路。

(一)整合教学内容,力求以点带面。古代文学内容丰富庞杂,知识点繁多,如果面面俱到,那么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将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有效整合,以经典作品阅读为核心,使学生掌握每个时期的经典作品,讲授过程力求做到以点带面。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采用个案教学的方法,选取作品选中精彩的有代表性的篇章进行精讲,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不求面面俱到,不求泛泛而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具体感受而生发对史论的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这样,就能将课堂讲授与业余自学结合起来,将启发式教学、研讨性教学等多种方法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另外,通过个案教学的典型示范,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引导学员牢固掌握文本细读的具体方法,从而为其业余时间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旦方法掌握了,就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其它作品的解读。从知识的掌握来看,就能够从具体的一篇篇作品辐射到整部文学史,从而逐渐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需要,打破文学史内容的时代先后顺序,按照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讲授,按照基础知识与重点知识结合,纵向知识和横向知识结合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背诵或阅读经典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师所讲解的文学现象透彻理解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果学生对作品一无所知,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或问题讨论就很难进行下去,教学效果便难以保证。因此,整合教学内容,重视代表性作品的精讲深讲,加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诵、读,是成人教育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二)利用任务驱动,引领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程度的相关任务,并以此任务为中心,围绕它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参与的积极性、思想深度、感悟能力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锻炼和提升,不仅如此,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不同,成人教育的面授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教师的任务不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讲授,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和引导,使他们独立地、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其解决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一般说来,成人学员都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理解力和感悟力更强,对社会、人生有着切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助于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学员们进行引导。对古代文学课程而言,教师在完成一定课时的面授任务之后,可就某一篇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或文学史上某个流派、某种文学现象等设计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指导他们需要参考的资料或线索以及查阅资料的方法,规定好集中讨论的时间和要求。这样,学生学习任务非常明确,且获得了教师的具体指导,就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完成,从而学会自主学习。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传统的基础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基本还是沿用多年来惯用的讲授法。然而,成人学生本身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群体,相对全日制大学生来说,他们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由于年龄增长,识记能力差一些,但他们较为自律,自控力较强,也比较容易沟通,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利用互动教学法、个案教学法、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其学习兴趣。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课件等材料印发给学生,作为教材的补充。当面对难题时,作为教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或教材上既成的观点强加于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创新精神,也可采取具体的激励措施,如在平常表现分中设立“提出问题分”,最后加入总成绩。这样,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将会是一个宽松、平等、弹性较大的学习空间。

(四)改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评价。成人教育学员选择成教之路的目的,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增长知识、提升自己,但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这一途径获取学历证明,为个人的工作增加砝码和提高竞争力。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看重最后的考核成绩。多年来,成人教育古代文学课程的考核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的,不设平时成绩、作业成绩等。从试卷内容上来看,死记硬背的基础性知识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尽管也有一些分值颇大的主观性题目,但这些主观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往往依据教材或授课教师的讲义,阅卷老师也主要依据评分要点给学生赋分,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小。因此,所谓的主观性试题实质上考察的还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往往那些记忆力好,哪怕是平时不认真学习,而靠考试前突击的学生也能考出很好的成绩,反而,那些有自己的思想和独到见解的学生并不沾光。这样的考核方式,对检验他们的真实水平和个人能力,意义并不大。特别是对古代文学课而言,对作品的解读及对文学现象的把握和理解都有较强的主观性,如果完全按评分要点来赋分,那么势必会扼杀一部分优秀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力,这与教育目的、教育培养目标都是相悖的。因此,只有改革考核方式,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去评价学生,才能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保证。作为古代文学课的授课教师,在设计试卷题目时应有意加大对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考察力度。同时,在阅卷过程中,尽量使评分标准和尺度更加弹性化,只要学生的回答能够言之有理,表达准确流畅,就完全可以得高分,根本没有必要仅仅扣住所谓的要点。此外,除了学期末的闭卷考试外,还应设平时表现分、作业分、提出问题分等,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真正遵循成人教育“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好学员自主学习这一重要环节,从而保证学习效果。

作者:杜季芳 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