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念范例

文化理念

文化理念范文1

关键词:企业文化理念;船员管理;以人为本;文化宣传;竞争力

引言

船员是决定航运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船员队伍成为许多航运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如何稳定好船员队伍,让船员队伍在良性轨道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构建从岸基到船舶的文化理念体系,增加船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船员队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企业文化理念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

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包含了企业的精神、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最高目标、行为规范、形象意识、产品品牌等基本内容和功能。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2.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员工管理过程中应用,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取向起到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避免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所以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指导员工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其次,企业文化理念能够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利用企业文化理念及道德规范约束员工各项行为。这种约束是一种软约束,产生于企业文化氛围,群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使个人产生从众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最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工作有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所以,积极向上的理念及行为准则会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促使员工自觉发挥潜能,为企业更加高效、努力的工作。

二、船员管理的特殊性及现状

1.特殊性

首先是船员的流动性大,船员在船6-9个后,通常都会离船休假,等下一次再上船工作,很可能会服务于不同的航运企业,这样对企业就没有归属感。其次船员生活空间的局限性,不管是多大的船舶,生活区的空间都是被压缩在一个比较小的空间里,平时接触的人都是那么几个,很难接触到公司的管理层,更不会了解公司的整体经营。还有船员长期的远离亲人和较高的工作强度容易产生对职业的厌恶心理,不利于船舶的生产和管理。

2.我国船员管理现状

目前航运市场竞争激烈,大多数的航运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进而减少船舶配员。而且船员的派遣很多都通过招标的方式承包给专门的船员派遣单位,船员派遣单位又多数采取临时市场寻找船员的方式,这就使企业的文化理念无法实时贯彻到船舶基层。由于船员不理会公司的经营思路,不认同企业的文化,这样整个企业缺少团队意识,工作上积极性不足,不利于船舶的安全运营和公司的健康发展。

三、航运企业文化建设和坚持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航运企业的人员管理往往是少数的岸基人员管理多数的船舶基层员工。平时船舶和岸基交流较少,各条船舶之间沟通也少。要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要保持文化的系统性。企业的经营宗旨、目标、价值理念等都是由岸基经营者发出,要使各条船舶都能及时的融入到企业的文化氛围,保持统一的理念,公司出台的经营策略,规章制度就必须有系统性,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相互矛盾,不然下面很难及时适应。

2.实效性原则

企业的所有文化理念建设最终都是为企业的经营服务的,要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现在不少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只重视对外宣传,而忽视在员工中的应用,使得员工只关心技术生产,而对企业文化充耳不闻。而真要为生产服务,更多的应该是对内部的宣传和熏陶。在船员管理中,完全可以通过思想汇报和业绩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让船员反映自己的想法,也评论别人的思想和工作业绩,加上公司的表扬评比,就会让船员不自觉的参与到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中来。

3.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船员管理中就要以船员为本,岸基管理人员要培养以船员为主的思想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机关员工应具有为船员着想、为船员办事的服务意识,主动问候船员,尽可能为其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航运企业都有自己的船员管理制度,建立相对应的人性化管理制度既能约束船员,又能保持船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4.坚持与时俱进原则

市场的变化,法规的更新迫使很多企业都会调整战略。在文化建设方面也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必须随着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外部的环境变化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在现在的企业中,多数的辞职员工并不是因为报酬太低而提交辞呈的,公司缺乏灵活的文化氛围,不能满足职工的职业文化需求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只有企业员工的崇高理想和实际的工作相结合,通过自身努力和创新,使文化理念成为发展动力,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航运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办法

1.建立相对稳定的船员队伍

这是贯彻企业文化理念的基础,国有大企业自然不必说,都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固定船员。不少民营企业在招聘船员时都希望用有国企经历的船员,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船员已经经历过国企文化理念的熏陶,有一些比较固定的思想和做法。同样民营企业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船员资料库,给再次回聘的船员一定的鼓励措施,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回流船员,形成比较稳定的船员队伍,企业的文化理念也可以很好的传承。

2.增加船员的娱乐活动,建立较牢靠的人际关系气氛

船员在船上能否呆得住,除了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外,很大一部分因素都是船上的生活环境,能否有知己说话,能否有人一起活动等,这些企业仿佛很难掌握,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主导作用的。比如说提供文化娱乐的硬件设施,合理的调配船员等。船员中也有很多是多才多艺的,公司管理者要通过交流掌握好船员的特长,合理的搭配船员能取长补短,保持船上气氛,也保持船员的稳定,利于公司的管理。

3.渗透责任理念,合理规划职业道路

职业发展管理作为企业员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发展管理能够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促使员工发挥最大积极性。船员公司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用制度来确定办事原则,用程序来确定做事细节,尽可能避免各种人为情感因素的影响,努力为广大船员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和发展环境。在船员调配、换证、晋升等过程中制定透明的办事程序船员的实际工作态度、资历、能力成为晋升依据,让船员获得认同感。

4.加强船员培训,提升船队的业务素质

各企业除了按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规定的内容对船员进行培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船员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与就业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船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另外,由于船舶的新技术,新规定不断涌现,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适时举办一些相关讲座,让休假在家的船员参加,了解行业动态。对于想学习而没条件参加的,公司可以制作相关视频提供给船上。让每个船员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让每一个船员都有机会提高技能水平,让每一个船员都能看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就会使船员对企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5.加强文化宣传,提高船员对职业的认同感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航海历史的国家,也形成了自己的航海文化,对历史上的航海探险一直广为赞誉。企业可以通过制作标语,举办讲座、论坛、发行公司内部刊物等各种宣传航海文化,宣传企业精神。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宗旨、方针、共同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基层船员,使船员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和挖掘本企业文化的同时,使船员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目标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其归属感、成就感、责任感。

6.开展活动,组织评比,宣传典型

开展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开展征文、书画比赛,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或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技能大比武。优秀者都能得到一定的荣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是在无形中融入了整个企业的文化。每年还可以进行年度优秀员工评比。而对航海的正面人物加以宣传,就成为船员们心中的榜样,使船员从参加工作开始就会有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加主动。企业应总结宣传推广典型,培养和发展新典型,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用典型的先进事迹教育职工,凝聚人心,稳定队伍。

7.选择和培养好的船舶领导

这一点尤为重要,无论企业是怎么样的文化理念,最终都要通过船舶领导向全体船员推广。船舶领导素质的高低,对船舶安全运输、经济效益、双文明建设起着主导作用。现在有不少船员抱怨情绪比较大,作为船舶领导要做好安抚和引导,而有些船舶领导还跟着抱怨,这样既不利于日常工作,也不利于年轻船员自身的发展。所以企业在选择船舶领导时除了技术能力之外,也要考虑理念的统一,这样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保证船舶的安全运营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企业文化理念在船员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将企业文化理念与船员管理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通过加强对航海事业的正面宣扬,合理规划职业发展道路、构建良好学习工作氛围等措施,可以激发船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提升航运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淋.航运企业船员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7,(6):24-26.

文化理念范文2

关键词:色彩;文化理念;清代官式建筑;仿古建筑启示

色彩是中国传统建筑表现形式中较为突出的标志性元素。随着物质技术、文化审美等因素的影响,色彩在古代建筑发展的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虽然传统建筑色彩经过漫长的历史更迭,但整体上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我国古代建筑色彩的风格,不仅由于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文化理念影响的结果。清代建筑是距今最近、保存最为完整且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古代传统建筑。因此本文对清代官式建筑的色彩进行研究,主要探讨色彩背后的文化理念是如何作用于此。

一、清代官式建筑色彩的文化理念

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深深的影响着清朝官式建筑色彩的应用。建筑色彩受到审美及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笔者通过整理清朝官式建筑色彩特点,进而提炼出其背后的文化理念。将清朝官式建筑色彩特点归纳为四大文化理念对建筑色彩的影响,即:象征文化、礼制文化、实用主义和中和思想。

(一)立象尽意的象征文化理念

在清朝官式建筑中,色彩的象征意义表现的非常明显。以故宫博物院中的建筑色彩为例,故宫建筑群的色彩搭配完全符合五行学说的特点。故宫最常用的建筑色彩便是红、黄二色,这两种颜色所具有的代表性意义与五行学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黄色居五行中央,属土,象征大地的色彩,有支配四方的象征意义,同时也表示帝王的尊严和恩泽向四方延伸,因此被定为最高级别色彩,宫殿的屋顶大都采用了黄色的琉璃瓦。红色,作为建筑中所占面积最大的颜色,按五行学说红色属火,有蓬勃向上、正大光明之意。因此,故宫的宫墙、建筑的门、柱子等颜色都采用了红色。可见,色彩在传统建筑中启到一定的象征性作用。

(二)尊卑有序的礼制文化理念

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礼制文化一直是历代所推崇的传统文化精髓。中国的封建社会也是在这种以“礼”治天下的体系下发展的。清朝官式建筑中色彩的运用便体现出了浓厚的礼制文化,最为突出的礼制文化表现的载体便是建筑中的彩画。彩画作为常见的建筑体的装饰元素,在绘制图样式上要严格遵守秩序标准,即根据建筑拥有者身份高低、建筑功能用途等特性,享有不同样式的使用权限。宫廷彩画主要以和玺彩画为主,主要用于皇家有关的建筑上,绘制图案为金龙、金凤等皇家象征性纹样;民间建筑使用的彩画以苏式彩画为主,主要用于民间私家住宅及园林当中,绘制图案以山水、花鸟及人物为主。在这种礼制文化理念的发展下,使得建筑色彩具有辨尊卑、明贵贱的特点。古代人们依照建筑的等级对建筑色彩及样式施以绘制,不敢轻易僭越。

(三)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观念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体,建筑的色彩在木结构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兼顾实用和审美两个功能。最初,在建筑上绘制色彩是由于木质材料自身特点。虽然木材在建筑构造中被大量使用,但木质材质却有着很多不足,比如易腐蚀、易引起火灾、病虫害等缺点。为增强木质材料的使用寿命,人们使用油漆在木材上施色弥补木质材料的诸多不足。之后,这种处理做法在建筑发展中被保留下来。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直至清朝时期,宫廷建筑虽然是为了彰显其至高无上的皇权将建筑色彩以华丽明亮为主,但其最初主要目的也是以实用这一基本需求为出发点。

(四)至中尚和的中和思想观念

所谓的“中和”是指整体的一种和谐,所包含的是多样或者对立事物之间达到的平衡统一。中和思想贯穿于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之中,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以故宫为例,从建筑色彩与环境整体来看,故宫是以红、黄为主基调,虽然颜色艳丽明快,但它却与周围的绿色的树木植被(春夏)或青砖黑瓦的民居(秋冬)相呼应,使其与周围的环境相调和,所以整体并不会显得很突兀;进一步看,红色与黄色作为主色调,都是高明度的颜色,但古代人将这两种颜色的明度调和统一,使得红色与黄色相互融合,看上去非常柔和并不会不舒服。就算到了最为细节的彩画上,中和思想的理念也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文化理念对商业古建色彩的启示

(一)商业仿古建筑色彩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为了迎合现代都市商业化,并且更好地表达城市的文化底蕴,很多城市的商业街都开始按照古代风格进行仿古制建造。仿古商业街现已在各个城市中逐渐兴起,但很少能成为标志性的建筑风格,部分原因是由于仿古建筑只是在外观上进行模仿和复制,却不能从文化理念和文化内涵等深层方面考虑,导致仿古建筑成为了没有文化底蕴的批量仿制的躯壳。大多商业仿古建筑为凸显高贵恢弘的气势,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筑都主要以明清时期的官式建筑作为仿建的形式。但如果仔细观察这些仿古建筑会发现这些建筑无论是在色彩搭配还是建造形式中都会存在许多缺陷。部分仿古建筑虽然外表非常华美,但是整体风格与周围地域的建筑风格格格不入,甚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仿古建筑无法与周围的环境想融合,这一点与我们传统的文化理念中和思想背道而驰。除了建筑与周围环境无法做到调和统一,有些已经形成气候的仿古建筑群也做不到相互融合。位于前门商业街中街道两侧相对的两座大型仿古建筑左面为大北照相馆、右侧为星巴克咖啡,这两座建筑一个以红色为主色调另一个以绿色为主。建筑师在设计时只考虑到了品牌固有的属性,但去没有根据环境的变化规划建筑色彩,以中和的思想在环境协调角度上进行深入的思考。此外,还有很多仿古建在建筑色彩搭配时并不按照传统搭配而来,而是随性而为,在某种程度上混淆了历史,破坏了历史的真实性,从而影响后辈人对古代建筑风格的认知。仿古建筑商业化过重,使得建筑只有外表而没了内涵,缺乏本土文化和历史底蕴的仿古建筑,反而并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二)仿古建筑色彩的基础文化内涵

仿古商业建筑,仿建的不仅仅是其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够再现仿古建筑的文化氛围,才能真正地吸引消费者。传统官式建筑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的应用于现代,我们需要对传统的文化理念进行筛选,将有益于进一步传承至今的文化理念进行弘扬,违背当今世界价值观的理念我们可以规避掉。譬如,将实用主义、中和思想以及象征文化这三种文化理念应用在仿古建筑色彩当中进一步发扬。首先,实用主义指的是从实际需求出发,可以对建筑有选择性的用色。这种实用的设计理念会使得人们不会在建筑上滥用色彩。在能满足实用的前提下,对建筑物进行恰到好处的装饰。现代的仿古建筑中,实用性一定是所有仿古建的基础,但在其基础之上增添的色彩一定要适度,避免夸张的装饰色彩滥用,不仅使仿古建筑形式过而不及,其传统的文化理念也得不到恰当的体现。清朝时期的建筑色彩最显著的特点即统一调和。除了主体颜色重复出现之外,传统色彩中的这种调和手法还表现在颜色用量上的调和,通过色彩在建筑上的用色面积来使色彩达到统一。而当代的仿古建筑的色彩大多以吸引眼球顾客为目的,使用大量艳丽的颜色并不注重色彩的统一,进而缺乏传统建筑特有的文化底蕴。传统古代建筑色彩的体系与五行、五方等象征性概念相联系,从而建立起的“立象尽意”象征性色彩体系。传统建筑色彩的象征性特征影响深远,贯穿在整个古代建筑设计外观的发展过程之中。虽然象征文化对于现代的仿古建筑色彩中并不是很重要的方面,但这种传统的文化如果依然可以延续到现代,使现代的仿古建文化底蕴更加丰满。

三、总结

文化理念对清代官式建筑的色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立象尽意的象征文化理念、尊卑有序的礼制文化还是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或中和思想,都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演变形成的,其中有我们现代人去学习并继续传承下去的优秀价值观念。因此对于仿古建筑的色彩的应用,从设计到施工都应该充分体现出建筑的文化性,思考仿古建筑传递的文化价值。文化通过建筑色彩的表现形式向世人展示他的独特性、传承性。通过借鉴清朝时期官式建筑色彩的所体现的文化理念,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应用于仿古建筑当中,使其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传递相应的文化气息。

参考文献:

[1]吕英霞.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的文化理念与文化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2]胡燕,郭华栋.北京旧城的建筑色彩[C].2006中国科协年会,2006.

[3]崔思佳,陈茹.实用性在中国传统建筑色彩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8).

[4]赵玉宏.影视产品的编码解码与文化传播效果分析[J].芒种,2013(13).

文化理念范文3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只注重语法讲解,忽视对承载语言的文化意识的合理渗透,学生掌握的只是一些呆板枯燥的语言组合规则,缺乏对语言的传承历史、演变过程的清晰认识,进而影响了对英语这门语言文化内涵的全面理解。我校英语教研组以课题研究形式,积极构建大英语文化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使学生真正获得英语知识,有效地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现把取得的一些教研成果阐述出来与各位同仁交流和共享。

一、大英语文化意识的内涵

大英语文化意识是指对目标语文化的本源历史、演变过程、社会环境、社会规约、价值观、信念的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文化意识”提出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高中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应该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性,以及在运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自觉性。

二、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基础英语教学中大文化意识的培养情况,以便更好地分析研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课题组成员对周边多所中学的一百余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座谈了解,调查结果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从调查结果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基础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对自身的文化素养建设重视不够。一是他们长期受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依然沿用旧的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二是大多数中学英语教师本身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学思维、理念滞后,对英语教学的文化因素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课堂文化教学挖掘拓展不够充分。课堂教学是文化教学的主渠道,亦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场所。但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内的文化教学显得不够充分,主要表现有:其一,文化因素挖掘拓展不够;其二,文化比较侧重不当;其三,学生课堂语言交流活动不足。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多收集一些跨文化交际的背景资料,设计一些语言交际的模拟练习,精心搜集制作一些有关充满英美英语“原生态”的教学课件,积极营造英语交际会话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锻炼中增强跨文化意识,以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

3.第二课堂学生文化体验贫乏。课堂教学的时间极为有限,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一些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话剧、英语歌曲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外国文化的新奇和优美,建立大英语环境的理念,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而现今的许多学校,学生的英语文化活动贫乏、形式单一,教师对组织英语课外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对参加英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学校仅限于英语广播而已。

三、实施大文化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1.合理利用新编教材,加强大文化意识的科学渗透。高中英语新编教材的编排已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的渗透与融入,并配有同步教材《阅读理解与表达》,融合了英语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涉及艺术、教育、人文、地理、宗教以及日常生活、社会习俗等多种内容。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还要有较高的外国文化素养,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创新能力。

2.构建大英语文化的理念,突出英语的实际运用。语言的主要功能是充当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英语也不例外。要构建大英语文化的理念,创设一个充满浓郁异国情调的英语交际环境,首先,教师的英语文化素养和富有欧美风格的英语会话水平是重要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到国外深造学习,即使是短期的深造学习,其影响意义也很大,或聘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给其他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真实了解和交流英语文化的“窗口”,以辐射影响带动全校。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视听媒体和互联网信息量大、时代性强、视听效果显著的优势,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语电视节目,了解、掌握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异国文化。第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英语原著。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富含英美文化的报刊杂志、网上下载的英语文章、各类小故事,以及一些简易的英文原著,做好读书笔记并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接受英语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品尝其中的乐趣。第四,加强课外跨文化交际的训练。如:校园里可设计各式英文或中英双语标语、指示牌,并定期作适当更新。使学生在校内随处可见英语成语、谚语,并定期组织英语朗颂、英语演讲、英语晚会、英语短剧表演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充分利用拓展性教材进行文化意识的合理渗透。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充分开发学生的语言潜力,积极利用英语的学科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科学地利用新编教材的编排特色,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的原貌、发展和走向,逐步理解英语文化的深厚底蕴,提高灵活运用英语交际和阅读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日常用语(问候语、称呼语、常用英语口语、妙语佳句等)的准确运用。日常用语在英语教学中一般只要求学生作口头掌握,所以一些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对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底蕴的挖掘和整理。而有许多日常用语,如:Areyoucomingwithme?(你跟我一起去吗?)Canyouspeakslowly?(请您说得慢些好吗?)等表示问候、礼貌的句子,只要在教学及日常交往中反复使用,既能起到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目的,又能形成良好的英语文化的交流氛围。

其二,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的合理运用。它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把握和合理运用其必须建立在对多元文化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其所蕴涵的哲理以及幽默所在。为此,笔者通过大量收集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其三,体态语、幽默与笑话的恰当使用。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体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教师首先要训练学生能够对一般的赞扬、请求、询问等做出适当的反应,这种反应有的来自于英语语言,有的少不了生动夸张的体态、表情和动作的辅助配合。如: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来召唤的表达方式“Comehere.”学生要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OK”;受到别人的赞赏“Youarereallyniceto-day.”学生要习惯用西方人的反应方式“Thankyou.”其次,幽默与笑话中蕴涵着民族的智慧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在教学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各种幽默与笑话材料,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西方文化。#p#分页标题#e#

文化理念范文4

关键词: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日本茶文化;千宗室

茶文化思想是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研究以中日两国最为悠久、水平最高。由于中国学者认为“道”是一切真理的至高集合,因此很少使用“茶道”一词,多使用“茶艺”或“茶学”。而日本学者多认为“道”为专一之意,故将日本茶文化称为“茶道”。在笔者就职院校所开设的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的调查问卷中,近一半学生在“你最喜欢的日本文化”一栏填入了“茶道”或“茶文化”。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日本茶道以及中日茶文化交流史加深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对当代日本茶道大师———里千家第十五代千宗室(以下简称千宗室)(1923—)的茶文化理念的介绍。

一、茶文化历史简介

陆羽与千利休是中日两国茶文化史中的杰出人物。中国唐朝的陆羽(733—804)因《茶经》而被尊称为“茶圣”,成了世界茶学研究的始祖。日本战国时代的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1522—1591)著有《南方録》,开创了日本千家茶道。笔者在日本文化概论课程中介绍的千宗室正是千利休后人中的优秀代表,为当今日本最大茶道流派里千家的第十五代家元。千宗室著书颇丰,出版的日文书籍中有《学生的茶道》《茶的精神》《茶道须知》《茶的面貌》等。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是千宗室南开大学博士论文的中文译本,近二十万字的著作中用确切的史料在积极肯定陆羽《茶经》的意义的同时对中日茶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证。

二、茶文化思想传承对概论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1.陆羽与《茶经》诞生前后的中国茶。笔者布置选课学生对著作中的第一章《茶经》进行课前预习并提出三个思考问题:“陆羽之前的中国茶是怎样的?”“陆羽其人特点及《茶经》中描述了怎样的‘茶的世界’?”“《茶经》之后的中国茶是怎样的?”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找出答案:早在陆羽之前就有“饮茶始于开天辟地的神农氏”之传说,嗜茶之俗在陆羽之前已经出现,但很难断定茶是否野生于中国,而相关的史料中的论述也较为含糊。陆羽其人具有很强的超脱世俗的孤傲性格,身世不明、其貌不扬,口吃却善辩,所交之友皆为文人、诗人,去世的时间及地点不详,评价陆羽的特点可以用三个词:“人格高雅”“抱负远大”“自信强大”。虽然陆羽未曾提及编写《茶经》的动机和意图就离开了人世,而且著作中可能还含有后人补笔,但《茶经》仍不愧为茶书中最高且最古老的经典之作。陆羽大胆地将佛教的“地、水、火、风、空”的五大思想与易经中的“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世界观融为一体,精神基调中包含了一种力图从一碗茶中感受到通向自然根源的意志。陆羽将《茶经》中的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炊、之事、之出、之略描绘成《茶之图》,悬挂于坐席处,使茶之一切一目了然。陆羽去世后受到世人的尊敬与崇拜,称之为“茶仙”或者“茶博士”,宋代蔡襄(1012—1067)等茶人在陆羽之后也为中国茶文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2.平安时代的饮茶与日本茶道的成立。笔者布置选课学生对著作中的第二章第一节到第六节进行预习并思考六个问题:“平安时代的饮茶对中国茶文化思想有怎样的继承?”“《吃茶养生记》中描述了怎样的茶的世界?”“镰仓时期的寺院茶有怎样的特点?”“斗茶是如何形成的?”“村田珠光为日本茶道的产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武野绍鸥为日本茶道的成立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和学生也在著作中找到了对应的答案:日本饮茶风俗的兴起虽难以确定,但至少可以追溯至弘仁年间,而将茶种传入日本的茶人并非空海。平安时代的日本茶文化是使节和僧侣们为了移植中国文化所传入,由陆羽首次集大成的茶学思想被正式传播到日本,并被当时的上流社会完整地继承下来。到了中国宋代,僧人荣西两次来中国学习,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将中国宋代的喝茶风气推广到了日本。荣西并未继承陆羽茶思想中的他界观念,而认为茶是挽救末世人民的药物,其茶文化思想中强化了要救济生存在被逼向末世时代的人们的观念。进入镰仓时期后,茶文化渐渐渗入贵族武士阶层,但茶人中仍以僧人为主,他们在推广茶的药用价值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寺院茶礼。斗茶是通过品茶后看谁能说出其产地、质量及水质的好坏,以此决出胜负的一种品茶游戏,流行于南北朝至室町中期,随着将茶汤发展为茶道的先驱者能阿弥(1397—1471)的出现,使当时属于玩兴之物的茶有了仪式之形。室町时代的茶人村田珠光(1423—1502)师从于京都大德寺一休(1394—1481),从禅宗的世界里发现了茶的最终理想,确信一味清净与禅悦之境正是茶的理想所在,同时珠光也将儒家思想视为理想,在其茶礼仪式中加入了儒家礼仪。在室町后期出现的茶人武野绍鸥(1502—1555)师从于村田珠光的弟子宗悟,创造出侘茶并将其具体化,成立了不同于陆羽也不同于日本禅院的茶礼,更不同于室町中期斗茶的日本茶道,其哲学性的内容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加深,茶的理想逐渐被完全新的美的价值体系化了。3.千利休与茶道的大成。笔者布置选课学生对著作中的第二章第七节进行预习并思考三个问题:“千利休其人其事有哪些?”“千利休后人建立的日本当代三大茶道流派是哪些?”“千利休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经过对著作的阅读和相关资料的查找,得出了答案:千利休用高超的茶艺以及“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等茶道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作为一名茶人兼商人,千利休悲壮的切腹之死也令其名留史册。千利休的切腹原因至今未能完全解开,被称为战国时代之谜,研究学者多认为是因为其“和”的思想有悖于丰臣秀吉的黩武之路而被勒令切腹。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当代日本三大茶道派别的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正是千利休的后人。在千利休死后,丰臣秀吉再次召见其子,允许恢复千家。当由崇尚“茶禅一体”的千利休的次子将千家茶道传至千宗旦的时候,千家茶道被发展得更为出色。千宗旦一生拒绝仕途,在全心发展茶道艺术的同时培养其子精于茶道,其子修建的“今日庵”“不审庵”“官休庵”是当代日本茶道三大流派的发源地。千宗室是最大流派里千家的第十五代家元,可以说他的“道实学”与“一碗茶中出和平”的茶文化理念正是在继承与发展中日茶文化思想结晶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将茶文化中“和”的传统理念与时代相结合,走出国门积极向世界宣传和平理念,力图促进世界和平。

三、结语

正因为茶文化是一门包含艺术性、宗教性、哲学性、社交性的全部因素的稀有综合文化,因此是了解日本茶道和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很好途径。在日本文化概论课程中使用有限的课时,介绍千宗室与他的《〈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也是笔者的一种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2]尉海莹.中日文化对比视域下的日本茶道研究[J].福建茶叶,2018,(02).

文化理念范文5

科学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对于《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的研究、流播与应用,都可以提供清晰的脉络。从这个角度而言,首先加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设计,其意义就在于解决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创新的前提。打牢了这一基础,不但有利于解决《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与创新的方向性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创新的质量与效率。其次,提供《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的总体方法。如何研究《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目前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方法体系。国内《孙子兵法》文化思想研究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研究比较广泛,凡是有关《孙子兵法》思想及其应用性研究,都可以称之为泛化的《孙子兵法》文化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孙子兵法》军事文化思想研究的方法形形色色,并没有较通用的研究方法。二是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已经举办了八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有两届分别是以《孙子兵法》战略文化及《孙子兵法》与和谐世界为主题的。从与会论文情况看,有的是考镜源流,有的是发微阐幽,有的则是某些方面的研究应用,因此也没有反映出研究《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的方法体系。三是山东、江苏等地的孙子研究会,也举办过多届《孙子兵法》文化节,对《孙子兵法》文化思想有一定讨论。但总体而言,对《孙子兵法》文化思想及军事文化理论研究较系统、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不多,而且缺乏科学的研究范式,没有解决好《孙子兵法》文化思想及军事文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推动《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首先从加强理论体系设计入手,不但可以明确《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的基本构架,而且通过理论体系的设计,也可以进一步提出和规范《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的诸多范式,从而为研究者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这一工具,不但应当从其他理论研究中借鉴,从自发的《孙子兵法》兵学理论研究中归纳、概括,更应当从加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设计中来获取。再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提供借鉴。一方面,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不但有益于深化《孙子兵法》研究和繁荣孙子学,进而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军事文化提供有益的文化基因,而且亦有益于改进《孙子兵法》传播理念与方式、为提升《孙子兵法》文化功能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另一方面,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必然要涉及《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在非军事领域中的应用问题,涉及《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在我国文化产业化中的发展模式与应用路径等问题,因而加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设计,提升《孙子兵法》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非军事领域的应用价值,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示范性意义。总之,《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学经典,不但是优秀的军事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科学设计其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深入研究其军事文化思想,对于创新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其意义不言自明。

科学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既要借鉴军事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亦需要有创新思维。首先,科学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可以从我国学者对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认识上寻找借鉴。就目前而言,我国学者对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认识主要包括: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是由军事知识、军事价值观念和军事思维方法构成的复合体,主要包括军事思想文化、军事道德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科技文化、军事谋略文化、军人精神生活文化等[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先进军事文化除了上述方面外,还应当包括军事团队文化、军营文化和军事文学艺术等[2]。显然《孙子兵法》中有这些方面的文化因素,然而并没有较系统的论述,因此可以忽略不计。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按照形态分,有军事观念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行为文化、军事语言文化等。按照学科分,有军事哲学、军事政治学、军事经济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社会学、军事伦理学、军事心理学、军事历史学等[3]。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显然不宜按照现代军事学学科来分类,但确实应当包括军事行为文化、军事心理文化和军事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文化包括军事物化文化、军事精神文化,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军事行为文化[4]。因此,设计和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实际上也应当涵养这三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综合理论界的看法,实际上对于军事文化的认识大致有两种倾向:一是广义文化论,即军事文化应当包括军事物质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精神文化和军事行为文化;二是狭义文化论,即军事文化不包括军事物质文化,应当是纯粹的军事精神文化,这里的军事精神文化包括了上述提到的军事文化构成的主要方面[5]87-88。

因此,设计和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也主要应当从军事精神文化层面来考虑,而不涉及军事物质文化方面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群体———军队在军事领域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军事物质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和军事精神文化,其中军事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军事科技文化、军事观念文化和军事活动文化[6]2-3。借鉴这一看法,《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应当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如果撇开孙子论述较少的物质文化问题及古代物质文化于今天的军事变革没有太大意义,则可以认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应当主要由军事观念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科技文化和军事活动文化构成。虽然从我国学者对于军事文化的认识方面来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很难有较统一的认识,但无疑会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其次,科学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才能解决。上述关于军事文化的认识,笔者仅仅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看法,无疑对于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仅仅参考学界对于军事文化的认识来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也是不够科学的。因为:第一,简单地采用拿来主义显然是行不通的;第二,学界虽然普遍公认军事文化不应当包括军事物质文化,笔者亦赞同这一看法,因为物质只是文化的载体而已,但人类创造的军事物质财富中,显然又内化了人类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因此军事文化构成中应当包括军事物化文化这一重要的要素;第三,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是否应当是军事文化。从上述综述来看,有的学者把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作为军事文化的重要方面,有的则认为军事文化中不包括军事理论或军事思想。而实际上,关于军事伦理、军事道德、军事心理、军事制度等方面的军事认识,无疑都是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的重要方面。所以笔者认为,把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归于军事文化的一个类别,在分类上就交叉重复了,而且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军事知识体系的总体概念,如果军事思想就是军事文化,则军事文化无所不包,也就没有必要专门提出军事文化概念和进行军事文化研究了。另外,军事文化又离不开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因为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是军事文化的载体,军事文化蕴含于军事思想之中。所以研究军事文化必须科学认识军事思想,这是一个重要前提,但总结军事思想本身并不是军事文化研究,挖掘军事思想中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才是军事文化研究。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应当有新的思维。笔者认为应当把握以下方面:第一,可以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p#分页标题#e#

第一个层次是战略文化理论。因为《孙子兵法》主要是一部战略理论著作,它蕴含着科学的战略文化思想,不但构成了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于当今创新与发展中国战略文化亦具有科学的现实指导价值。第二个层次是军事物化文化理论。《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及其以前时代中国古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这些物质财富内化了中国古人的科学技术知识及需求与选择。物质本身即使不能归于文化,但物质的创造包括军事物质财富的创造中,本身是融入了人类的军事文化的,因而军事物化文化是《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个层次是军事方式文化理论。人类对于军事物质财富的创造与运用,对于军事知识体系的创新与运用,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反映了和体现了人类的军事活动方式。《孙子兵法》从许多方面总结了中国古人的军事活动方式。这三个层次,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的科学构成。笔者认为,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既不能简单地从军事物质文化、军事精神文化和军事制度文化等方面来构建和分类,也不能按照现代军事学学科分类来构建,这样做,只能揭示《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而不能科学反映《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层次的军事文化结构,虽然相互之间会有一定的交叉,但总体上共同构成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其中战略文化理论是核心,军事物化文化是基础,军事方式文化是重点。第二,应当依据上述三个层次结构,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设计成三个开放的体系。《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理论,笔者在《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范式、现实意义及传播理念》一文中认为,主要包括《孙子兵法》的战略价值观、战略思维模式和战略行为选择偏向模式,而且随着更多战略文化研究范式的确立与运用,《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理论还可以构建出不同的理论体系[7]。

《孙子兵法》军事物化文化理论,则主要是孙子提出的军事科技文化思想,不仅包括孙子对当时军事物质条件的认识与运用理念,也包括孙子的军事科技哲学思想。《孙子兵法》军事方式文化理论,则主要包括了军事思维方式、军事行为方式和军事制度文化三个大的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可以根据《孙子兵法》本身所揭示的理论以及结合当代军事理论体系来阐释《孙子兵法》的军事文化思想。如《孙子兵法》的军事行为方式文化理论可以包括孙子的军事谋略文化思想、军事心理文化思想、军事伦理文化思想、军事博弈文化思想等。《孙子兵法》的军事制度文化理论主要包括了军队体制编制、将帅选拔任用、军队管理等诸多方面。上述设想,虽然不一定完全科学合理,但以此新思维来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尚没有科学的体系认识的弊端,极大地推动《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孙子兵法》的军事文化理论体系也必将逐步建立起来。

文化理念范文6

基层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提出企业理念,企业理念是企业内部员工普通认同,并共同遵守执行。海尔公司提出“日清日毕”的理念,要求当天的工作,当天必须完成;小天鹅提出“末日管理”理念,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要有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警惕和面对企业与产品的“末日”;有天然气净化厂提出“为企业净气、为自己争气”的企业理念,提出为企业做好工作,就是为了自己,努力实现“双赢”目标,它要求所有员工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以此为准则,很有启发性和教育性。基层石油企业提出“激情飞扬,团结奋进”的团队形象。激情是做好工作的动力和源泉,飞扬是为实现目标而导航,团结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奋进是在工厂目标指引下不断努力的过程。要求全体员工怀着饱满的热情和激情,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追求。基层石油企业有了企业理念,就是有了企业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在此工作和生活的员工会将自己追求的人生价值,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追求。

二、安全理念

石油天然气行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是高风险、高危作业,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文化战略,对于这样的企业,安全生产是头等的大事,安全为天,安全连着员工的生命和“票子”,安全也连着领导的“帽子”。重庆开县“12.23”事故发生后,中国石油痛定思痛,下狠心抓安全管理。先后推行HSE管理体系,引入壳牌公司、杜邦公司管理理念,并与杜邦公司签署HSE三年推行协议,提出安全管理九项原则和安全生产“六条禁令”,现在安全经验分享、属地管理、直线责任、安全观察与沟通、目视化管理、个人安全行动计划、作业许可、工作前安全分析、启动前的安全检查、工艺危害分析等,已经深入人心。中国石油提出“安全为天”的理念,说明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天然气净化厂提出“安全为福,幸福安全”的安全理念,它强调安全结果的重要性。对员工而言,安全是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安全能维系人的生命,享受人生,得到幸福。天然气净化厂生产装置具有有毒有害、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性,更需要每一位员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一切按章操作,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既是员工幸福生活的开始,更是幸福生活的延续。对企业而言,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既关系领导者的“帽子”,又牵涉员工的“票子”。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不仅要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追究,企业的KPI考核得分和员工的个人收入,也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更甚者还会严重阻挠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和员工长期以来所做出的辛勤劳动和所取得的各项业绩,在失去安全这个支撑下付之东流。对社会而言,安全环保是首要责任。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企业作为其中一员,有义务、有责任去维持这个大家庭的安全和谐。中国石油主动承担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作为天然气净化厂,只有确保装置安全平稳运行,不发生对周边群众的伤害事故,使他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才能让这个社会更加繁荣昌盛。说明安全对于员工、企业和社会都是最大的幸福,员工要想获得幸福必须首先做到安全,基层领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从娃娃(青年)参加工作到退休时,身体没有一点损伤,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三、责任理念

责任,就是人生成功与事业辉煌的发动机。勇于负责任,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第一素质。企业责任文化是企业各级组织及全体职工共同信奉并实践的以责任理念为核心的价值观,主要包括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责任文化,它具有激发职工潜能、凝心聚力、提高工作质量、抵抗企业风险、推动企业发展等作用。有天然气净化厂提出“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责任理念。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位员工的基本职责。你可以没有一切,唯独不能没有责任。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自己负责,为提升自己储备能量。优秀源于责任,卓越源于要求。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引导和鼓励员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强全体职工的责任意识,必须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深入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川油精神、形势目标任务主题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使职工真正树立“工作就是责任”、“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激发潜能”、“责任成就卓越”等意识,从而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就更辉煌的自我。要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心态到位,端正工作态度。调整心态,建立良好的情绪,将自己调整到有创造力、能不断适应变化的精神状态。学会把职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对自己负责,为自己创造提升机会。二是行动到位,用行动证明一切。做一个敢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把眼光放在最终目标上,关注细节,积极主动,只为问题找办法,做到精益求精。三是制度到位,建起防范责任缺失的“防火墙”。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是企业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遵守制度就是对工作负责,对企业负责。企业要坚持发展成果共享,力求创造更好的业绩满足员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力求创造更好的环境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样员工能在企业实现自我价值,则会更加关心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目标。

四、工作理念

现在,从大学毕业步入职场,开始学生角色向职业生涯转变,单位会让你填上一张职业生涯设计表,从此,就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人们工作的好与坏,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关,与自己形成的工作理念相关。有的单位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有老工人写上四个字:“来不及了”。后来才了解到,该员工马上就要退休了。可以想像,如果在他刚上班时,就有人叫他想一想自己的职业规划,几十年工作下来,日积月累的结果,肯定与现在不一样。不一样目标,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工作理念的指导,更会有不一样的生活。有的石油基层单位提出“平时快半步、人生高厚度”的工作理念。平时快半步,就是要求员工在工作、学习、技术比赛等活动中,要树立比别人快半步的思想,要求员工平时就要建立一种超前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赛中,做到提前准备、提前思考、提前行动。人生高厚度:就是有了平时快半步的准备,人生几十年的日积月累,获得的收获会更大,其人生高度会更高、更精彩。

五、培训理念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重视人才,把人才的培训和培养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有的石油基层企业为加强新员工的培训力度,先后提出操作服务人员“138”和技术管理干部“258”培训规划,以及对考核不合格人员采取不经济处罚、利用部分轮休时间集中学习等方式,收到良好效果。几年后,就有5名新工担任副班长,20多名新工进入中控室操作,也有7名干部担任车间级副主任及以上职务;逐步形成具有工厂特色的员工培训模式。该厂计划再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新老员工的完全交接,有力支撑国内外天然气净化生产的需要,为中国石油建成综合性的国际能源公司打下坚实基础。该厂在成功取得西南油气田公司基层HSE培训试点推广的基础上,提出“轻松、直观、实用、高效”的培训理念,采取以直线责任为主线,以操作技能和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以矩阵编制、能力评估、课件开发、组织实施、效果验证为关键控制节点,以培训师资力量为保障,以形象互动教学为载体,营造“轻松、直观、实用、高效”的培训文化氛围,以期达到以操作技能为主,提高新员工岗位操作技能水平,以危害辨识为主,提高老员工操作风险管控能力的目标。该厂还提出“理想谋划未来,学习助推成功”的学习理念。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是实现员工职业理想的蓝图。要求始终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做到持之以恒,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动力。这个厂还坚持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一篇好文章、一则管理理念、一段生活感受和人生感悟等分享,促进员工之间的学习交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达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创己之新”的效果。

六、廉洁理念

文化理念范文7

首先,导向作用,发展目标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站在科学角度去制定发展目标,具有可行性,基于此,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指导员工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其次,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理念能够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及道德规范约束员工各项行为,督促员工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开展工作,不仅如此,还从伦理道德角度影响企业管理者及员工,一旦出现违背道德的行为,那么必将受到谴责。最后,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综合,在企业文化理念下,员工的付出受到尊重,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激发员工创造力,例如:“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能够在企业内部员工、管理者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管理者了解员工所思所想,帮助员工解决苦难,员工在产生强烈荣誉感的同时,也会更加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除上述积极作用之外,还包括凝聚、辐射、调适等积极作用,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二、企业文化理念在员工管理中运用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理念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思想,在协调员工关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企业管理者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理念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立足于员工角度,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同时,促进企业实现短期和长期发展。企业管理制度具有约束性,但是,单纯的依靠科学管理制度,一旦员工出现违背制度的行为,势必会受到惩罚,这样不仅会挫伤员工积极性,效果也不明显,而相对应的人性化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在员工需求基础之上的,能够有效调节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向心力,才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渗透责任理念,合理规划职业道路。

职业发展管理作为企业员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发展管理能够为员工提供机会,促使员工发挥最大创造力。因此,企业管理者要立足于共同愿景,兼顾企业发展战略及员工未来职业规划两方面,员工要积极与企业沟通和交流,将自身未来职业规划表达出来,希望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相反,企业也要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组织发展战略及员工管理体系,而后,规划出既符合员工发展,又能够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道路。只有当员工和企业拥有共同发展目标,员工才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自身职责,认真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从而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和谐理念,建立和谐员工关系。

沟通渠道是企业实现信息传递目标的关键,一般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企业从上至下传达的指令,后者则是员工之间自由交流,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在员工管理过程中,要将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其中,引导非正式沟通,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另外,由于员工之间在语言、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和谐员工关系的建立,基于此,企业要立足于员工差异,分析员工沟通障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企业文化理念的渗透进行员工文化素养培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家孩子观念,有效减少沟通不畅问题,并加强对个别沟通障碍进行疏导,从而建立和谐员工关系。

(四)实施柔性管理,构建良好氛围。

工作环境和氛围作为影响员工情绪及人员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涉及企业机制、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相比较而言,良好的工作氛围及环境能够提升员工满意度,促使员工积极发挥作用,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实施柔性管理,为员工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将以人为本、尊重人等管理思想渗透其中,摒弃强制管理,对待员工更加人性化,不仅如此,还需要利用非物质激励方式,促使组织团队发挥创造力,实现良性循环,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管理水平。

三、结论

文化理念范文8

为了递进实现三大和谐,须在客观上明确协合标准,并且在主观上将协合标准转化为正确处理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人与自然系统等诸关系的思路.美化是反映系统和谐实践方略的理念“.美化”是最优化,同时,又旨在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自然美)和人文生态(社会美、心灵美),因而也是生态化[3-4].美化既包括客观世界又包括主观世界.美化客观世界是美化主观世界的前提,美化主观世界是美化客观世界的保证,两者互为前提,无论从何启动,终将两者协同.一提到计算机,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想起软件.的确如此,因为计算机软件与现代人类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就谈一谈和谐、协合和美化三大基本理念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运用.有过软件开发经验的人都知道,进行软件开发之前,首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经济、法律、风险评估等方面,只有利大于弊才有开发的必要.

软件开发出来后若从方方面面因素考虑都十分满意虽然不太现实,但至少该要在大家接受的范围之内,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和谐”.确定开发计划后,就要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明确所要开发的软件去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需要,以便能让使用这套软件的潜在客户群都认为此套软件可用可行.就拿大家现在熟悉的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来说,一般员工、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决策人员的具体需求是不一样的,开发出的MIS要能全部满足上述人员的所有需求,这才算是一套成功的软件.所以有必要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这就是一种“协和”,往往在这上面所用的时间不比软件的真正开发时间短.当软件开发出来后,开发者会让客户试用一下,觉得哪些地方使用不方便,或者是哪些地方应该怎么样才是客户所希望的,这都是非常宝贵的意见,开发者会根据这些反馈来的意见对开发出最初版本软件进行改进,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要求,这就是“美化”.

和生原理及其在人与计算机关系中的运用和生原理概括反映了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人与自然系统中最基本的本然性客观法则———和异生物,即异质冲突的和谐化过程催生万物,并使万物生机勃勃[5].万物因和而生,因为事物本身在和谐中诞生,环境之和是其中事物生生的条件,同时“和”也使万物生机勃勃.和生是异质冲突的解决,并不排斥异质冲突,但也不停留于异质冲突,它强调通过协合来解决异质冲突,生成新生命、新事物.和生是异质冲突、协合、新生这三阶段过程的真理性显现.和生过程中,异质冲突的解决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冲突各方的平等粘接,可能是有关方面的地位颠倒或一方消解另一方,可能是各方共同消亡形成新的异质协合的和谐体.计算机是一个新兴的事物,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功能已涉及到信息处理、数据分析、联机上网、娱乐、绘图等多方面.人类需要计算机去做他们不想做或难以做到的事,但只有人去操作计算机才能实现.计算机和人不能互相取代,只有人和计算机和平共处,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和谐进步.运用和生理论解释,就是异质冲突的解决方式是人和计算机这两个冲突方的平等粘接,而不是有关方面的地位颠倒或一方消解另一方,或者是各方共同消亡形成新的异质协合的和谐体.

和立原理就是指主体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有利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人与自然系统诸要素的同存共生、协同进化,包括共处、和达、智爱三大基本规范[5].人类需要共处,事实上,人与自然、社会、心灵、文明,都处在各种形式的共处之中,并在共处中生产与生活.共处要讲原则,共处规范是生存权平等的体现,其基本原则就是生存权的平等性.共处要有规则,在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中,人是主动的子系统,“游戏规则”是人类去自我设定、自我遵守.针对自然系统而言,和达规范要求人们既承认人类的价值,也发掘大自然的价值,既承认人类的权利,也赋予自然的生态权利,依据“协同性”来约束自己,并根据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反馈信息来设定生态稳态的目标,调控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物之间生态关系的发展方向.共处、和达规范的基础和核心是智爱,即建立在理性思考,把握客观必然性基础之上的对自然、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爱.

和立原理也适用于人与计算机的关系上,下面分别从共处、和达、智爱三大基本规范来具体的谈一谈.首先人与计算机要和平共处,互相不能取代,这点在和立原理中已作了分析.很难想象当今的社会没有电脑人类的生活将倒退到何种地步,但无论如何计算机也取代不了人类的智能决策.其次人与计算机要和达,要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还拿MIS而言,它给其所在行业业务的展开与执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对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全方位的详细分析,挖掘出许多有用的信息,但最终的决策还是由人来决定.因为MIS中的业务数据都是客观的,而社会这一环境下有很多主观因素,要想做出适当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主客观等多种因素,主观方面只有人能知晓,所以最终的决策是由人来决定.但MIS中的业务数据可为人做出正确合适的决策提供客观方面的依据,这就充分发挥了双方的优势,也就是“和达”.智爱方面,就人与计算机关系而言,主要体现在不要排斥对方,不光是计算机,还有其他的新兴事物,要从客观的角度,理性、辩证的来分析某一新事物的利与弊,而不能盲目的说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