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年轻化探析

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年轻化探析

[摘要]微纪录片以单集时长短、制作门槛低、传播渠道多样、内容丰富为特点,向大众呈现另一种传播样态。2018年央视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弘扬传统历史文化为导向,在内容表达与叙事策略上建构出一套独特的叙事话语体系,实现文本扩容与意义加工的媒介内外呼应。本文从媒介文本的内容表达、叙事策略、意义生产等方面着手,探析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年轻化表达。

[关键词]微纪录片;内容表达;叙事策略;意义生产

随着数字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发展势头强劲,并拉动短视频成为传播新形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淑萍提出“微纪录片”概念,指制作时间迅速、传播速度快、一般时长在4~10分钟以内的纪录片。比起传统纪录片关注宏大叙事、整体叙事,微纪录片更关注观众共鸣的小叙事、细节叙事,叙事方式也更精致、有新意。2018年元旦,央视一部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宝类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横空出世,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勾勒国宝的前世今生。与传统纪录片相比,《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时长平均在5分钟左右,更符合“微纪录片”概念。截至2020年10月7日,该纪录片的三季节目在豆瓣评分达到9.4分、9.6分与9.5分,而在B站的三季节目评分更是达到9.9分,深受年轻观众认可。本文从《如果国宝会说话》(以下简称《国宝》)内容表达、叙事策略与意义产生等方面着手,探析《国宝》的年轻化表达策略。

一、内容表达:古老国宝的当代新解读

作为百集纪录片,《国宝》分成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五代宋辽金夏和元明清四季,跨越8000年时光,通过历史回溯将100件“大国重器”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娓娓道来。将每件文物厚重的历史积淀感转化为年轻化的内容表达,与年轻受众建构起良好的互动体系,是《国宝》年轻化的一大成功因素。首先,《国宝》将有厚重历史的国宝人格化,并运用时下流行的表达方式吸引年轻人关注。开篇第一句话“叮,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这类微信式的语音符合现代媒介传播短平快的特点,拟人化的角度使国宝仿佛在话筒的另一侧诉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不再是冷冰冰的器物,而是具有血肉的鲜活个体。在正文解说词文本中,创作者同样频繁使用拟人修辞,如在《击鼓说唱俑》一集中,通篇以击鼓说唱俑为第一人称“自卖自夸”,让观众快速进入想象中,跟着“夸赞自己”的击鼓说唱俑回望那东汉时期。此外,每一集出现的国宝都经过精心挑选,各具风格,再经过节目的展现,国宝的特质常与时下的流行事物相结合,让观众发现国宝的“可爱”之处。例如《鸮尊》一集中,为了形容鸮尊长相奇特,解说词联系起流行事物“愤怒的小鸟”:“有网友调侃,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愤怒的小鸟。”这一比喻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鸮尊。此外,狸猫纹漆食盘被比作漆盘上的喵星人,再次唤醒现代观众对国宝的喜爱和新鲜感;体态圆圆胖胖的陶鹰鼎,被观众戏称萌胖萌胖的、仿佛是凝望着远方的人头壶;将中国文化遗产的官方标志“太阳神鸟”比作化妆品美瞳、将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打趣作战国“黑科技”等。这样轻松幽默的解说词符合当代年轻人自由、轻松、幽默的观剧习惯,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还使年轻观众从被动灌输历史知识转换为主动传承历史文化传统。

二、叙事策略:多元视角下的悬念叙事

1.多元叙事视角。著名学者托罗多夫提出了叙事学上的三分法,即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国宝》主要采取了全知视角和内视角两种叙事视角,并在一些情节中穿插使用外视角叙事。如在《太阳神鸟金箔》中,“它是四川金沙遗址中最令人惊艳的形象,这是一张外径12.5厘米、厚仅0.02厘米、含金量高达94.2%的金箔,它是人类的生命之光”。运用第三人称从全知角度对太阳神鸟金箔进行介绍,让观众更客观地了解该文物。而《玉组佩》则直接采用内视角的叙事方法,有情感温度地去重温历史:“你现在看到的我,来自3000年前的西周,我在地下行走了3000年,我和时光一起行走,穿着我的绳子已经腐朽,我的二百零四块碎片,被光线连接,二百零四个不同的象征,串接成闪光的句子,在身体上被佩戴成段落,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以毫厘的薄片,象征巅峰。以静止不动比喻河流,流经了生死与朝代更替。”带有散文意味的唯美风解说词,将玉制品晶莹剔透的视觉感官与听觉打通,通过这样极富感染力的叙事方式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

2.悬念叙事设置。《国宝》在每一集正标题后安置小标题,一方面对单集主题思想进行提炼升华,另一方面巧妙利用悬念的叙事策略,引发观众兴趣并带动思考。例如《红山玉龙——寻龙珏》。“寻龙珏”一名与大众文化中的流行电影《寻龙诀》片名高度相似,引发了观众对于这件文物的好奇:会不会与影片内容有关呢?正片中,在解说词和影像画面的配合下,谜底揭开。原来此非真龙,而是有着鹿眼、蛇身、猪鼻、马鬃等4种动物特征的墨绿色玉龙。在古代,天子称之为“龙”,红山玉龙中的龙是蜷缩着的,仿佛是婴儿还蜷缩在母体内,代表着生命的孕育。红山玉龙的形象,寓意古代天子,也代表孕育着整个国家。在《国宝》中,标题的悬念设置俯拾皆是,如《凌家滩玉版玉龟——玉中迷藏》《鸮尊——一只猫头鹰的待遇》《龙山蛋壳黑陶杯——0.2毫米的精致》等,光看标题就已让观者好奇。通过标题“先声夺人”,是《国宝》牢牢吸引观众的又一策略。

三、意义生产:弹幕场域下的文本再读解

《国宝》采用台网同播的模式,年轻受众能够通过B站关注节目,并根据观后感受自由发送弹幕,形成一种节目叙事话语体系之外的对话空间,并在对话中再生产文本之外的丰富意涵。费斯克的“生产者式文本”认为,电视节目是大众的作者式文本,是脱离控制、无法规训的商品,激发出文本多义性的潜能。在对每期显示的弹幕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占比最高的三大类弹幕依次为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延伸探讨、地域身份认同、二次元风格表达。可以看出,弹幕内容呈集中化特点,网民基本围绕节目内容进行互动。首先,传统历史文化的延伸主要体现在对于文物历史背景的拓展,如《后母戊鼎:国重之器》,在讲述青铜器主要用于制作祭祀器和武器时,会出现百余条弹幕解读文物历史,这种对历史背景的补充和探讨,使节目传达的知识得以扩展,呈现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趋近。除此之外,另一部分弹幕对传统文化充满溢美之词,如“中华何止上下五千年,我生于中华以他为傲”。每次出现“跟队形”的夸赞,都会掀起表达民族自信的小高峰。其次,地域身份认同主要体现在当文物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时,当地观众为抒发对地域乡土的热爱往往会打出诸如“为我河南博物院疯狂打call”“洛阳的等我”之类的弹幕,简单的报地名形式彰显地域骄傲。最后,二次元风格表达基于B站用户建立的社区调性,出现许多网络用语情绪表达,如“233”“打call”“前方高能”等,当表达强烈情绪的弹幕集中时,也是节目传播效果较好的段落,从而使弹幕与文本形成紧密的捆绑连接关系。节目想表达的深层内涵,由于网友的弹幕参与、阐释、互动和传播得以实现,网友用大量简短的弹幕丰富了节目内容,填充了历史细节背景,用个性化的表达增进了现代化情感认同。除此之外,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群体借助弹幕,掌握了二次生产和传播的主动权,其构成的亚文化圈对传统主流文化发起微弱抵抗,解构了初始文本单向度的权威性。如在《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一集中,对于陶鹰鼎的功能作用,弹幕展开了热烈讨论,运用丰富的联想有的将文物比作炸鸡腿,也有人戏谑称其为夜壶。在《素纱单衣:云想衣裳》中,弹幕将文物戏比马王堆时装秀、轻薄如防晒服等,也有弹幕挖掘影视剧中的资源,称素纱单衣为紫霞仙子的贴身之物且价值连城。弹幕的游戏性与戏谑性解构了传统、满足了青少年强烈的表达诉求,这种调性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不谋而合,“神圣同粗俗、崇高同卑下、伟大同渺小、明智同愚蠢接近起来”。青年群体通过这种网络狂欢,享受着特定圈层壁垒内脱离传统文化规训的欢愉,使《国宝》传递的主流文化意识染上了后现代主义的色彩。

四、结语

媒介环境在不断变化,顺应时代潮流并满足受众文化需求的微纪录片,成为融屏时代纪录片的一种可借鉴形式。《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对历史文物的当代表述、叙事话语体系的新建构与弹幕场域等互动空间的打造,都对媒介文本的年轻化表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为微纪录片创作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安玉青.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发展问题与对策[J].当代电视,2020(02).

[2]约翰·费斯克.电视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5卷)[M].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苏意宏 魏晓琳 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