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游戏学前体育教育

民间体育游戏学前体育教育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论述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重点研究如何将民间体育游戏按不同年龄层(大、中、小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选用。研究认为: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能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在体能、智能、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将民间体育游戏按不同年龄层(大、中、小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选用,能更有效促进不同年龄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育;学前体育教育;民间体育游戏

1研究依据与意义

学前教育作为人终身发展的起点,已经成为我国关注的话题。2006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学前教育—人的终身发展的起点”为主题的教育论坛;2010年11月,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专门研究了学前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在2010年12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召开了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提出了三点建议。这表明学前教育越来越被我国高度重视。学前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体育在学前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它同样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从世界各国来看,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儿童体育,他们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且教育部门还编写了包括幼儿园在内的体育教学大纲。他们认为“人的协调、灵敏能力在幼儿园、小学时期发展最为显著,因而体育锻炼的效果也最好”[1]。我国对学前体育也十分重视,我国在2001年6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健康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首,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2];在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也提出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学前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总理提出的要求中也可以看出,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同样应“坚持以游戏为基础”,足见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体育游戏是一种融合了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于一体的身体练习;在幼儿园中,体育游戏不仅是身体锻炼的主要手段,也是幼儿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民间体育游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它是由劳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自发创编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娱乐活动;它既有体育的色彩,又有游戏的味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娱乐性,且贴近儿童的生活。它完全符合学前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儿童的个性要求,满足儿童好动、交往、自我表现和自我放松的需要,有助于儿童体能、智能、感知、语言、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发展”[4]。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教授指出:“就我国专业研究的实际情况而言,学前儿童体育是指在幼儿园中对3-6岁幼儿所进行的体育实践。”[5]通过网络搜索和期刊网查找发现,我国专家学者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学前体育这个处于学前教育和学校体育的边沿问题上,并没有多少文献资料。从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对学前体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我国的专家学者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学前体育进行相关研究。在实践应用方面,在我国上海、南京、深圳、汕头已经有部分幼儿园意识到民间体育游戏对于学前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已经在实施中;但是很少按照幼儿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安排体育活动。就目前现状看,采用地方特色民间体育游戏,根据不同年龄层(大、中、小班)学前儿童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对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尚未发现。为此,本研究将以潮汕民间体育游戏为例,并根据不同年龄层(大、中、小班)学前儿童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对这些游戏进行选用。为学前儿童提供更为科学、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民间体育游戏,为学前体育教育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使潮汕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学前体育教育提供参考。

2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学前阶段的儿童正是长身体、长智力、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语言、情感、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学前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情感丰富,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和游戏,追求新奇、趣味性较强的事物。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取材方便、简单易行、随机性较强,特别是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娱乐性,且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的特征完全符合学前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儿童的个性要求,满足儿童好动、交往、自我表现和自我放松的需要,有助于儿童体能、智能、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6]。

2.1有效促进幼儿体能健康发展

学前阶段的幼儿是生长发育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促进儿童身体和动作的发展。但是,如果用一般体育活动的动作让他们机械地反复练习,势必会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则能吸引他们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他们同样能对各种动作进行反复练习,且乐此不疲。这样,既使儿童享受到游戏带给他们的欢乐,又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根据李玉峰[7]和李向宇[8]的实验研究表明,他们一致认为,民间体育游戏与一般体育活动对发展幼儿身体形态的效果是相同的,且对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李向宇的深入研究表明,民间体育游戏同一般体育活动相比,民间体育游戏对提高幼儿体质的作用更加显著,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跑、跳、投、平衡、协调等方面的运动技能[9]。我国学者曹中平的研究同样指出,民间体育游戏同一般体育活动相比,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体质、运动技能的发展[10]。由此可见,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能更有效促进幼儿体质和运动技能的健康发展。

2.2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因为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且贴近儿童的生活,所以深受儿童的喜爱。民间体育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动、社会交往、情感体验、成功体验、表现欲等方面的需要。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抛开一切心事,敞开胸怀尽情地玩耍。在这种完全放松的环境下,能有效地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使幼儿得到良好的情感享受,对幼儿心理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根据李玉峰的实验研究表明,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中,比一般体育活动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11]。

2.3有效促进幼儿智能健康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研究表明,8岁前儿童的智力获得已能达到人全部智力的80%[12]。而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一般处于3-6岁之间,所以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是人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学者施小菊的研究指出“幼儿时期的智力开发主要是靠做游戏实现的,儿童是在形形色色的游戏活动中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形成性格,促进智能的发展”[13]。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集体能、技能和智能于一体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需要对各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判断、采取行动等一系列反应。通过游戏,对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进行良好刺激,有效地发展幼儿各种感官的敏锐性,活跃其思维,使幼儿的语言、身体动作、人际交往等多元智能全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2.4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是多人游戏,一般需要多人合作进行,聚集在一起玩游戏的小伙伴们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小伙伴们随时都必需进行语言交流,在这过程中他们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也要理解他人的意愿并作出应答,从而使他们的社会语言和交往技能得到不断发展。每一种民间体育游戏都有其自身的规则,只有大家都遵守其规则,游戏才能顺利地、更好地玩下去。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尊重同伴和对手、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逐步摆脱自我为中心,从而促进幼儿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使幼儿的社会性日趋成熟。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规则理解不一致、人员分配不均等问题;幼儿通过对游戏存在问题的协调和处理,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绝大部分的幼儿需要扮演某一角色,承当一定的职责,且要与同伴齐心协力争取胜利;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习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民间体育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功能上已得到我国学者曹中平的证明,曹中平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14]。总之,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的玩耍中,通过游戏角色扮演、问题的解决以及同玩伴之间的接触、沟通等,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了有效发展。

2.5有效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民间体育游戏作为民间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携带着中华民族遗传信息的“文化基因”,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体育游戏反映了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内人们的生活常态、文化意识和民俗风尚,蕴含着某一地区人民所积累的智慧。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然而,让民间体育游戏参透在幼儿园每天的体育活动中,经过长期的熏陶,将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悟和认同感。所以,将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既是传承和保护民间体育游戏的有效保障,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也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幼儿喜欢的校本教材。

3民间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育中的选用

民间体育游戏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而流传至今,是因为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娱乐性,完全符合人们游戏的心理。而且,民间体育游戏取材方便、简单易行,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失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选择。同时,民间体育游戏在促进幼儿体能、智能、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将民间体育游戏更好地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使民间体育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不同年龄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本研究将以潮汕民间体育游戏为例,以学前儿童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为视角,重点研究不同年龄层(大、中、小班)学前儿童对民间体育游戏的选用。

3.1潮汕民间体育游戏的挖掘与整理

潮汕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且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民间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民间体育游戏便是其中的一种。通过走访和资料查找,挖掘、搜集了大量的潮汕民间体育游戏。经过仔细筛选和整理,整理出了最经典、最流行、最具潮汕文化特色以及那些频临消失的潮汕民间体育游戏,具体有:撬寸杆、拥军掠贼、走掠、“盲人”捉“鱼”、“拔河”、掠水鬼、拾子儿(潮汕方言:掉科)、转瓦饼、揭火柴棍、拍安仔、转荔枝核、转“盲人”(潮汕方言:挨青夜人)、铅铜铁锡、跳房子、钩脚击掌(潮汕方言:钩脚拍噗)、蛇剥壳、一鼠二牛、孵鸡仔、捉“蜻蜓”、掷“死老鼠”、滚铁环、丢手绢、厕棋、行龟、放直等。

3.2潮汕民间体育游戏的选用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速度比较快,不同年龄在动作发展、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上都存在着差异性,不同年龄所表现出来的水平有所不同。所以在游戏的选择中,应该根据儿童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在动作发展、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用。使他们能够“跳一跳,摸得着”,从而更好地发展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使学前儿童的身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学前教育的班级划分方法,学前儿童一般分为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

3.2.1小班民间体育游戏选用

小班儿童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有所发展,骨骼硬度小而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该年龄儿童的大肌肉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脑功能的发展日趋完善以及小肌肉的开始发展,手部小肌肉已发展得比较好,手部动作逐渐精细化,手指变得灵活起来。该年龄儿童的神经细胞还比较脆弱,容易产生疲劳,且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对同一事物坚持的时间短,一般只能坚持十几分钟[15]。小班儿童已能掌握简单、单一的几乎全部基本动作,但对于复杂的技巧性动作他们仍难以完成。他们已能到处任意活动,能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能双脚交替上下楼梯。一般能掌握双腿向上、向前的跳跃动作,单腿站立能坚持5秒左右,有部分儿童已出现单腿跳跃动作[16]。他们已有进行简单游戏的能力,但理解能力、情绪控制、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还比较差。因此,我们所选择的游戏应适应小班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动作技能发展特点,使用那些方法简单、涉及动作单一、持续时间短的游戏。根据小班儿童的特点,在潮汕民间体育游戏中应选择捉“蜻蜓”、蛇剥壳、拍安仔、转荔枝核、掠水鬼等游戏。这些游戏的方法、规则比较简单,且游戏中所涉及的动作比较单一,只要求参与者能做出基本动作,符合小班儿童的理解力和执行能力。

3.2.2中班民间体育游戏选用

中班儿童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大肌肉继续发展,小肌肉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该年龄儿童的有意性行为已开始发展,责任感已初步出现,他们已开始学会情绪的控制,对游戏的规则意识开始萌芽,已开始喜欢与他人交往,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步加强[17]。中班儿童已经能熟练、灵活地完成各种基本动作,且动作的质量已得到明显的提高。该年龄的儿童已经可以自如地进行奔跑,能较好地做单腿跳跃动作,能抛接球及抓住跳跃中的球,平衡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脚尖对着脚跟直线向前走,能较熟练地进行钻、攀爬等动作[18]。此时的儿童对各种游戏都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且玩游戏的水平逐渐有所提高。他们对游戏的理解力逐渐增强,已能自己选择、组织简单的游戏。在潮汕民间体育游戏的选择中,根据中班儿童的特点,他们适合进行转瓦饼、“盲人”捉“鱼”、孵鸡仔、揭火柴棍、走掠、滚铁环、铅铜铁锡、丢手绢、厕棋等游戏。这一部分游戏的方法、规则稍有复杂性,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理解力、情绪控制能力、规则意识及完成稍有复杂性动作的运动技能。而该年龄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已能达到参与这些游戏的要求,基本上能胜任这部分游戏的角色扮演。

3.2.3大班民间体育游戏选用

大班儿童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发展得更加完善,“条件反射的形成已比较稳定和巩固,形成动作技能的能力更加提高”[19]。该年龄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好,规则意识逐渐形成;开始喜欢与同伴三五成群一起玩游戏,且合作意识逐步提高。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逐渐发展,能根据事物的属性进行分类,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20]。大班儿童走路的速度基本接近成年人,能迅速自如地奔跑,且跑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较好。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继续发展,动作的力量、控制能力和灵活性明显提高。已能进行有一定复杂性的技巧类运动,能够一边跑一边拍、踢球,能脚尖对着脚跟进行后退走,单腿站立能坚持10秒左右[21]。他们已能坚持较长时间从事同一种活动,一般能坚持40-50分钟,对感兴趣的活动坚持的时间会更长。在潮汕地区民间体育游戏的选择中,根据大班儿童的特点,他们适合进行拾子儿、跳房子、掷“死老鼠”、钩脚拍掌、拥军掠贼、转“盲人”、“拔河”、行龟、放直等游戏。这些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有一定的复杂性,参与者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部分游戏属于集体性角色游戏,需要同伴的团结协作,所以参与者要有一定的角色扮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有部分游戏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参与者需能完成有一定复杂性的技巧性动作。而大班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已能达到这些要求,具备进行这些游戏的能力。

4结束语

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既能有效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传承、保护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其价值作用是显著的。但是,不能盲目地、无选择性地将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体育教育中。为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功能作用,经挖掘整理得到的民间体育游戏应根据不同年龄层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用,再经过教材化处理之后才能进入学前体育教育中应用。在课堂运用上还必需做到以下4点:首先,充分考虑民间体育游戏的应用环境(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控制好游戏的时间、强度及运动量;再次,教师应随时掌握游戏过程,及时排除游戏中的一切安全隐患;最后,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游戏的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并从小班到大班逐渐培养儿童对游戏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作者:沈财利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佚名.发达国家重视儿童体育[J].教师之友,2000(7):47.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1:29.

[3]于秀,矫祯玉.我国学前体育现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47-48,75.

[4][6]梁周全.民间儿童体育游戏教育价值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5):500-501.

[5]许卓娅.学前儿童体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

[7][11]李玉峰.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2):99-102.

[8][9]李向宇.民间体育游戏对3-6岁幼儿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179-180.

[8][10][14]曹中平.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1):35-37.

[12]郭泮溪.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302.

[13]施小菊,徐志诚.论我国民间游戏与民间竞技的社会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3(5):35-36.

[15][17][20]佚名.0-6岁儿童生理和心智发展特点[EB/OL].

[16]解毅飞.论学前体育的特点、年龄分期、内容和分类[J].浙江体育科学,1994,16(2):20-22,14.

[18][21]佚名.3-6岁儿童的动作发展特点[EB/OL].

[19]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