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地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施工工地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施工工地管理

施工工地管理范文1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管理

1概述

工地试验室是现场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前哨,是保证施工质量、促进施工进度的重要环节,工地试验室作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评判的重要基础数据来源,承担着工程施工中各种原材料试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试验及现场检测等试验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为现场质量控制提供专业的检测数据,同时参与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工程验收、编写项目试验总结以及本项目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工作,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工地试验室的精细化管理,使其检测水平不断提高,为现场提供更为精准的检测数据,对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2工地试验室简介

渝广高速公路土建第二分部工地试验室设立在重庆市合川区,驻地面积约800平方米,设立有土工室、集料室、水泥室、混凝土室、石料加工室、力学室、标准养护室、现场检测室、样品室、留样室、资料室、办公室(4间),试验仪器设备共计131件(套)。试验室于2013年7月正式通过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验收合格并颁发了《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备案通知书》,试验室共有试验检测人员11人,其中试验检测工程师4人,试验检测员7人,11人均持有交通部试验检测证书且证书均在母体试验室注册登记,另外根据工作需要还配备辅助人员4人,满足《重庆市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中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的要求。

3工地试验室管理

3.1管理体系。渝广高速公路土建第二分部工地试验室是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电七局)试验检测研究院的外派检测机构,试验检测研究院是水电七局的二级下辖机构,具备公路水运工程综合乙级资质,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在工程建设中试验检测研究院受水电七局委托组建工地试验室,配合土建单位完成本工程的试验检测任务。在项目运行中试验检测研究院具备财务独立核算职能,保证了检测工作不受行政干扰,为试验检测数据的客观、公正性提供了基础。

3.2人员管理。3.2.1工地试验室检测人员均持有交通部试验检测证书,并在母体试验室注册登记;建立了检测人员档案,做到了一人一档,内容包括人员身份证、学历证、职称证、检测证、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从业信息卡及劳动合同复印件;推行工装上岗、挂牌上岗制度。3.2.2组织试验人员培训学习,提高人员业务水平。工地试验室在每年1月份制定本年度检测人员培训计划,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按培训计划组织检测人员培训学习,日常人员培训计划中列入试验规范、规程、试验方法、试验数据的处理、新颁布规范等。使检测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每次培训都组织以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检测人员熟悉相关试验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3.2.3设立质量监督员岗位,确保试验检测活动的科学、客观、公平、公正性。我工地试验室设立了质量监督员岗位,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检测师担任,进行日常的自我监督检查工作,自我监督检查的内容有:(1)设备有无增减和损坏情况,是否符合试验检测需要,是否按规定及时进行了校准或检定,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设备使用维护状况是否满足要求,设备使用记录是否及时;(2)原材料及现场检测是否按照现行有效的试验规程进行检测,试验记录、报告是否按照《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及释义手册要求进行编写,相关信息是否记录完整,是否做到四个对应———试验台帐、仪器使用记录、试验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相互对应,试验记录、报告签字、盖章是否齐全,试验依据和判定依据是否准确规范;(3)标准养护室(箱)的管理情况,温湿度监控记录是否按要求记录;(4)不合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不合格材料清除出场的相关影像资料;(5)周报、月报中自检或抽检项目、频率是否满足要求,外委检测频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3.2.4制定质量监督计划,从而有效的对试验检测工作计划、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督促施工过程中事前、事中控制,使试验工作做到及时性、准确性,从而使试验工作对现场施工起到指导性作用。

3.3设备管理。工地试验室建立了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试验仪器设备台帐、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试验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标准物质台帐、高频率使用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对试验仪器设备建立了档案,做到一机一档,内容包括出厂合格证、说明书、设备转移记录、启用/封存记录、验收记录、校准/检定证书等;所有仪器设备均实行了标识管理(包括管理标识及使用状态标识);为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对试验仪器设备进行了定期检校,勤检查、勤维护,制定了期间核查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有效的期间核查。

3.4样品管理。工地试验室建立了严格的样品管理制度,对样品的取样、运输、标识、流转、留样与处置实施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标识、流转、留样及处置销毁工作,同时负责样品室及留样室样品存贮环境的监控及记录工作。工地材料进场后检测人员及时对材料进行取样,取样数量及取样方法均按照相关现行有效的规范/规程规定检测及留样数量来确定,同时填写《抽样登记表》后交样品管理员,样品管理员对样品进行(数量、外貌特征等)验收、登记《样品管理台帐》、进行唯一性状态标识后将样品放入样品室规定的区域(相应种类待检区),样品管理员根据《检测任务通知单》将样品发放至相关监测组,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人员对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对样品状态进行标识(在检、检毕),对已检剩余样品应交由样品管理员进行留样/处置,样品管理员填写《样品留样登记表》并对样品状态进行标识(留样);样品的处置与销毁应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3.5资料管理。内业资料管理上做到了抽检检验及时、台帐清晰明确、记录完整、归档整齐,同时在每个试验检测项目中都做到了记录、报告、台帐、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的统一性和对应性。其中在内业资料管理上既满足了重庆市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及业主的相关要求同时也严格执行母体试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定期自查,加强对现场原材料检测资料的检查,使各项原始记录做到真实完整、清楚及时。对已完工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竣工资料编制要求进行整理组卷、评定,对不规范或不符合竣工资料要求的及时改正。

3.6规程规范管理。工地试验室建立了规范/标准、文件管理制度,按照母体试验室授权项目和参数以及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备案通知书批准的检测范围配备了齐全的标准、规范、规程和设计文件等技术资料,并进行了确认和受控管理,建立《标准(规范、规程)一览表》、《标准(规范、规程)借阅登记表》;根据母体试验室每月/季度的《标准(规范、规程)更新目录》及时更新标准(规范、规程)并及时组织试验室检测人员进行新规范的培训学习,确保在用规范现行有效。

3.7环境管理。工地试验室建立了环境管理制度,对各功能室的采光、卫生、温度、湿度、噪声、振动、污染等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具体措施如下:(1)对标准养护室(箱)进行了周期标定,建立了《标准养护室(箱)温、湿度监控记录》,按规定的时间、频次进行监控记录。(2)按制定的《环境管理制度》要求各功能室责任人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整齐、有序,辅助工具布置摆放整齐,不允许在功能室存放与试验检测工作无关的杂物。(3)对化学药品的管理制定了《化学药品管理制度》,要求相应责任人严格管理,实行双人管理(双人双锁),同时对化学药品的出入库台帐严格管理,试验室负责人定期检查,确保化学危险品不泄露、不流失、不扩散、不会对试验检测人员和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3.8安全管理。为保护试验检测人员(包括辅助人员)在检测活动中的安全健康、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检测环境,保障检测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工地试验室制定有《安全管理制度》。工地试验室负责人为本室安全第一责任人,同时指定一名兼职安全员来实施日常检测活动中的安全监督与检查,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了《试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室内检测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测安全技术交底》《员工宿舍用电及生活安全技术交底》等。(2)制定《试验室人员安全培训计划》并按期组织学习,深化检测人员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3)每月试验负责人组织兼职安全员进行月度安全检查,并将安全月报报母体试验室备案;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安全检查并将季度安全总结报母体试验室备案。

4结束语

工地试验室建设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涉及内容多的工作。工地试验室的建立健全能够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科学指导,能使施工单位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红霞.浅议工地试验室检测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2009,025(014):153-154.

[2]沈虹.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项目试验室管理工作浅议[J].青海交通科技,2009,000(002):25-26.

[3]蔺学贤.浅谈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的管理[J].山西建筑,2008,034(027):240-241.

[4]李培俊.浅谈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的组建与管理[J].山西交通科技,2014(5):50-51.

施工工地管理范文2

综合“六城同创”、扬尘污染防治对建筑工地提出的要求主要有:1.施工现场实行围挡封闭。主干道围挡不低于2.5米,一半路段不低于1.8米,有“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2.施工现场出入口、道路、加工区实施混凝土硬化并配备车辆冲洗设施及沉淀池,对驶出车辆冲洗干净方可上路。裸露场地及土方应当采取覆盖或绿化措施。3.施工现场设置洒水降尘防尘设施,并有专人负责。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搅拌混凝土和砂浆采取封闭、降尘措施。建筑材料堆放有序,渣土等建筑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密覆盖,及时清运,严禁高处抛洒。生活区整洁有序,垃圾及时收集、清运。4.外脚手架应当设置悬挂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并保持严密整洁,无不带安全帽施工现象。5.施工现场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6.运进或运出工地的土方、砂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应采取封闭运输。7.职工食堂卫生清洁且设置防鼠板、纱窗等设施。食堂必须办理餐饮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职工宿舍、洗浴间卫生清洁且有防蝇防蚊设施。施工现场是否设置扑鼠笼、毒饵站、灭蝇灯等灭四害设施。对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对以上要求都有相关条文规定。如果建筑施工现场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评分达到优良标准,一定能满足“六城同创”及扬尘污染防治对建筑工地的各项要求,而各项工作达到合格要求,再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工地也就是标化工地了。因此抓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以下简称标化工地)创建工作是抓好“六城同创”和扬尘污染防治等工作,同时实现安全生产的最有效途径。

2主要做法

2.1严把工程入口关

自2008年以来,市住建委要求工程开工前必须做到施工现场设置封闭围挡、主干道硬化、设置大门、门卫、八牌一图等,办公用房等临时设施必须符合要求,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自查合格后,由安全监督员现场查验合格后出具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审查表,建设单位携带审查表到行政审批窗口办理安全报监手续后再办理施工许可证。

2.2严格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支付使用

办理安全报监手续时,施工单位要在指定银行设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专用账户,建设单位必须将工程中标书中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支付至该账户,该账户由建设、施工单位、安全监督部门及银行四方共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在工程相应节点,由安全监督员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进行检查,达到合格要求后,由施工单位按照一定比例支取该费用。具体节点和比例如下:当工期为12个月以内时,基础结构完工支付50%,工程主体结构完工支付至80%,工程竣工支付至100%。工期为12个月以上时,基础结构完工支付30%,工程主体结构完工支付至70%,工程竣工支付至100%。

2.3大力推进标化工地创建工作

市住建委于2009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工程创优的意见》,2010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筑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两文件对推动省、市标化工地创建工作起到关键作用。主要措施有:一是对省、市标化工地发文通报表彰,授予铜牌,项目经理授予“优秀项目经理”称号;二是对省、市标化工地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三是凡创建了省、市标化工地的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给予投标加分;四是要求建设单位按照工程造价一定比例奖励创建省、市标化工地的施工企业;五是主管部门加强指导服务,定期召开标化工地现场会,组织企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008-2013年,我市创建省、市标化工地呈阶梯状增长,2011、2012年,我市创省标化工地分别为38项、59项,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二名,2013年,我市创建省级标化工地65项居全省第三名。2013年,全市创建市标化工地达100余项。通过标化工地创建,极大提高了我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水平。

3下一步工作建议

由于省级标化工地的取消和各地争先采用最低价中标法以及管理工作的不连续性,造成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开展标化工地创建的积极性急剧下降。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有力工作措施加强标化工地创建工作,确保全面我市“六城同创”及扬尘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3.1继续严把工程入口关

除原要求外,工程开工前,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就该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等工作与安全监督部门签订责任状。明确安全不出事故、文明创建、扬尘污染防治等工作达到合格标准、必须创建市级标化工地等要求,并明确奖惩措施。

3.2增加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费

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除将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支付至四方共管账户外,另按照《安徽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关于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费计取的通知》要求将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费也打入四方共管账户,并做到专款专用,同时严格支取条件:一是施工现场达不到安全、文明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等要求,一律不得支取安全文明施工及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费;二是工程施工过程中达不到相关要求,工程完工后相关措施费退还建设单位。

3.3加大标化工地奖励力度

为从源头提高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开展市标化工地创建的积极性,市住建委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给予施工单位工程总价一定比例的奖励,同时市住建委利用建筑安全罚没款及建筑施工技术服务费设立奖励基金,对创建市标化工地的施工单位提高奖励标准(每工地奖励5000-10000元)。同时,通过安徽省工程建设监管与信用平台对施工、监理单位记良好记录,提高施工、监理单位信用评分,从而实现企业现场与市场的联动。

3.4实施质量安全联动,进行动态监管

市建管局已根据工作需要,对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职能进行了整合。每名监督员既监督工程质量也监督安全,实现了“一岗双责”,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为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监管提供了手段:一是基础结构验收监督时,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等相关措施必须符合要求,否则重新组织验收。主体结构验收监督也同样。二是同一建设和施工单位的工程,实施联动,如1#楼安全文明施工不符合要求,则2#楼质量验收监督停止。

3.5加大对安全文明施工非法违法行为的处罚

施工工地管理范文3

关键词:智慧工地系统;建筑工程管理;绿色施工;周界防范红外对射

智慧工地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具体表现,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进行精密的设计与模拟,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与质量。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关键在于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及传感技术等植入建筑、施工人员携带的设备及机械设备中,通过网络将其连接,整合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1智慧工地系统

“智慧工地系统”是在智慧地球理念基础上诞生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其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传感技术、物联网等,实现了建筑工程的互联协同、科学管理以及智能生产,逐步实现了绿色施工及生态建造[1]。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确设计及施工模拟,围绕建筑工程施工开展全过程管理,提高管理实效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绩。将智慧工地系统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可通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快速、准确处理建筑工程施工大数据,提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应用效率,提高施工规范性。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有助于排查施工质量隐患,及时发现施工管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发挥更好的管理作用[2]。在智慧工地系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间的沟通更直接和流畅,可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具体问题和管理过程进行有效对接,确保施工项目顺利开展,落实各项施工管理手段与制度,提高整体管理效果。

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建筑工程施工数据监控。施工安全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需要引起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工程中,实时监控施工数据是主要工作内容,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有助于提高施工数据监控效率,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实际应用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施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效率,且获得数据更加完整、准确,不会受到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的影响,整体工作效果较好。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管理时,相关管理人员可通过对比、分析智慧工地系统收集的施工数据,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数据监控,一旦施工数据出现异常情况,须及时停工,排查安全隐患。

3.2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项目多、施工人员与设备多等特点,给施工管理造成了较大困难。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可推动建筑工程施工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施工材料、工程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等[4]。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可将人工智能设备、传感器等,装置在工程机械设备或施工人员穿戴的衣服和防护设备上,整合建筑工程施工全程,及时发现施工人员使用操作、工程机械设备运转等问题,及时预警并加以处置,以降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减少工程维修成本。智慧工地系统在施工材料使用和工程进度方面有较好应用,可准确获得计算结果,且可长时间监测,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利用率。

3.3周界防范红外对射。建筑工程施工的范围普遍较大,且施工周围环境复杂,可能影响周围的住宅区、公路及生态环境等。因此,需要做好周界防范,避免非施工人员误入施工现场或有目的地进入施工现场,破坏建筑工程,妨碍施工的正常进行,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区域的安全性,同时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区域、设备及材料存放区域、生活区域及办公区域是四个重点管理区域,需要做好周界防范,避免出现入侵行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可在施工现场的边界(围挡)处装置全方位、无死角的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通过红外电子技术自动探测布防范区域内的全部入侵行为,且及时报警提示入侵行为的发生位置,以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入侵人员或生物,并将其驱除,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安全,避免丢失或损坏。

3.4电气配电无功补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大量的工程机械设备,其中有较多的设备使用时间均较长,存在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且设备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易导致功率下降,造成电能浪费。全新的工程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由于操作不当或空转,导致用电效率下降,增加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因此,电气配电无功补偿设备的应用较为关键,有助于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用电效率,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良。电气配电无功补偿系统主要结构包括隔离开关、智能控制器,是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的具体表现之一。在实际应用时,施工管理人员需要设定一个智能控制器功率因素目标,在工程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采集功率因素,如果功率因素低于设定目标值,系统就自动发出信号,使电容器组按照设定的顺序依次投入,促使系统功率因素逐渐接近设定目标,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功率[5]。不同的工程机械设备具有不同的功率因素,且电气配电无功补偿系统负荷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工作时,系统需要在智能控制器的控制下,及时采集和反馈功率因素,调节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各种参数,确保系统有序运行,提高电气配电无功补偿效果。

3.5绿色施工在线监测。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施工污染控制方面,提出了绿色施工的全新理念,并应用在多个建筑工程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可在智慧工地系统的支持下,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污染监测,确保施工噪声污染、灰尘污染、垃圾污染等符合相关标准,减少建筑工程施工对周边居民区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经济性与环保性[6]。例如,在建筑工程区域的边界处设置装配式冲孔围挡,封闭建筑工程施工区域,在围挡上方间隔一段距离,安装一个雾化喷头,在施工灰尘较大时进行雾化喷雾,防止灰尘扩散。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特定的位置,安装施工噪声和扬尘监测系统,对重点施工区域内的扬尘、噪声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反馈到智慧工地系统控制平台,施工管理人员通过分析各种污染数据,及时发现污染超标问题,并自动触发喷淋设备进行降尘,在扬尘数据降低到预先设置的数值范围内后,可以自动停止降尘设备工作。

3.6日常管理系统优化。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提高建筑工程日常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优化日常管理系统,如人员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等。首先,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督各个施工环节,汇总所有施工项目的操作行为,以供施工管理人员分析、处理,以此合理分工和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闲置或浪费劳动力。其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可提高物料管理系统应用水平,在物料管理系统中导入智慧工地系统模型,通过BIM技术进行三维成图,以此准确计算工程施工量,快速生成物料清单,促使物料采购人员可提前获得准确的物料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施工管理人员可利用智慧工地系统管理施工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和劳务考核,提高施工人员管理工作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可以在系统上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智慧工地系统不断完善,功能越来越丰富,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起到的作用不断增加,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率、质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助于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因此,在建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与管理人员应正确对待智慧工地系统,明确系统应用重要性与特点,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际,灵活运用智慧工地系统,从多个方面给予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支持,提高整体管理实效,确保工程施工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罗吉国.研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9):177-178.

[2]晋晓梅.浅谈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20,6(12):136-137.

[3]苗泽惠,张京.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6):25-26.

[4]谢坤坤.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122.

[5]柏艳玲.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0(10):188-189.

施工工地管理范文4

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修复自然生态、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文明程度、彰显文化特色,努力将浮梁打造成瓷都“后花园”。以“整洁、整齐、整治”为目标,以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为考核标准,通过开展全县在建工程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塑造我县建筑工地新面貌。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在建工程扬尘治理整治行动,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建立健全扬尘治理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突出问题,努力打造作业规范、管理有序、安全文明、整洁干净、绿色环保的建筑工地。

具体目标为:

2019年底前,县中心城区建筑工地全部达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要求。

到2020年底,全县所有建筑工地全部达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构建过程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责任全链条的扬尘治理体系,坚决遏制城市建筑工地扬尘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落实参建各方工作职责。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必须编制完成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细化管控措施和管理责任,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公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责任人及监督电话等信息。监理单位应将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工程监理细则,加强施工现场检查,对发现的扬尘污染行为,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对不立即整改的,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二)制定施工扬尘治理细化标准。在建工地严格执行《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工作的通知》和《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有关要求,做好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施工现场严格按

照“六个百分之百”“两个禁止”来执行。

具体考评标准为:

1.施工现场临时设施、临时道路设置科学合理,公益广告达到百分之三十面积比例,图文并茂,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文明风尚有机融入并有关爱未成年等方面内容。施工区、材料加工及存放区与办公区、生活区划分清晰。

2.建筑工地(含待建、拆迁)工地应实行封闭管理并采用硬质围挡主要路段应不低于2.5m,一般路段不低于1.8m,工期一个月以上的,围挡顶部必须安装高压雾化喷淋设备。企业门楼和企业标识,封闭钢制大门,安全制度健全并上墙悬挂。

3.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裸露场地和堆放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无卫生死角,并开展病媒生物防治。

4.施工现场出口处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并应对驶出车辆进行清洗。

5.建筑物内垃圾应采用容器或搭设专用封闭式拉圾道的方式清运,严禁凌空抛掷。

6.施工现场无黑臭水体,应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应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7.待建工地管理到位,规范围挡,无乱倒垃圾和乱搭乱建现象。

8.在建工地安装视频监控,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

9.市政、园林工程道路施工建设连续封闭围挡,围挡完好无损。其它零星工程渣土及时清运,裸露部分全覆盖。

10.上述未涉及到但会造成污染源的情况严控严管。

(三)打造扬尘治理示范工地。按照质量安全生产标准要求,本年度建设1-2个扬尘治理示范工地,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建设各方主体相关人员深入现场一线,学习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规范,提升一线操作人员的意识和技能,加强示范引领。

(四)强化施工扬尘前期监督。从严把关,加强监督,在建设项目招标时,应把达到施工扬尘治理标准作为要约条件写入招标文件,投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承诺。项目开工前,各地应对现场扬尘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加强监督。

(五)严控施工过程扬尘污染。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施工过程扬尘监管。规模以上施工工地要安装视频在线监控设施,实施远程监管。各地要建立施工工地管理清单,明确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分片负责建筑工地扬

尘治理督导工作。开展建筑扬尘治理“零点夜查”行动,重点督查夜间施工未达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的项目。按照《建筑施工扬尘检查评分汇总表》、《建筑施工扬尘分项检查评分表》进行评分,分值不足70分的,一律停工整改。

(六)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扬尘治理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扬尘治理违法违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从严处理,并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加

强动态监管,增加监督抽查频次,并进行现场核验。同一施工现场在一个年度内因扬尘治理问题受到两次及两次以上处罚的,取消施工单位评选省、市优质工程资格,并将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对建设单位采取约谈告诫、通报批评、公示违规行为等措施;对监理单位给予通报批评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扬尘治理专项行动中工作迟缓、推进不力、责任不到位、扬尘污染问题严重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通报批评、警示、公开约谈等措施,依法问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考核全县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推动本地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公室、巡查执法办公室。

综合办公室:主任由兼任,成员,负责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整治日常协调工作,并与环保部门对接相关事宜,加强宣传报道力度。

巡查执法办公室:主任由兼任,成员:负责建立健全建筑工地管理整治巡查机制,每日巡查组织,巡查月报公告,建立台账,督办整改,处罚等事宜。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调度排查、季督查、年考核的工作制度,按照分级监管的原则,县建设主管部门在每月20日前报送本地区上月扬尘治理进展情况,梳理有关问题,提出工作措施。市建筑工作扬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巡查办公室每季度对各地扬尘治理工作开展监督抽查,不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和经验做法,推动扬尘防治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每年12月底钱,对各地扬尘治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施工工地管理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

1引言

随着物联网与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智慧工地也应运而生。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应用产业,可以有效整合系统内部所有可用资源,达到满足各种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为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中,试图构建智能、高效、绿色的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平台,从而有效提高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2基于物联网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

“智慧工地”是智慧城市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具体体现,其内涵是一种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智慧工地”综合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支持对人和物的全面感知,以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节为核心,实现了信息协同共享、全面智能管理、科学决策管理等基本功能,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工程建设生产效率、工地管理效率、项目决策能力等关键要素,从而实现建筑工地的科学化、流程化、精细化和数字化。物联网技术利用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GPS等技术,实时采集物体的变化信息,实现对物料、物体、人的网络访问,实现动态智能识别、自动管理控制。智慧工地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是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的必然趋势。

3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现状

近几年来,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大力支持下,智慧工地迅速崛起,并且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智慧工地实践项目也开始涌现。目前,我国智慧工地主要应用在重点工程项目上,这些项目工程量大,历时较长,环境复杂,参与主体众多,协调难度非常大。为了提高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国家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智慧工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有效地提高了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但是,智慧工地起步较晚,还面临诸多的问题,特别是传统的工地管理模式和施工仪器,已然无法满足智慧工地的基本需求,阻碍了智慧工地效能的发挥。物联网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将其应用到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首先,物联网技术可进行大范围、全球定位系统的精确定位,可实现红外传感器等设备传感功能,并依托相关技术人员建立相应的现场施工信息数据,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配和高度整合,方便相关人员对后期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其次,物联网技术能智能化收集数据信息,有效地跟踪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流程,科学、细致地进行权责划分,实现对责任的跟踪落实,不仅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而且可为工程质量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涉及建设的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掌握具体施工情况,并对工程提出相关建议,为工程施工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需求。

4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问题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慧工地的安全质量管理中,能使工地建设科学化、智能化、数字化,不仅能对工地上的人员、物料和设备进行科学化管理与监控,还能清楚掌握工地建设的全过程,对于大型工程能够获得足够的控制能力,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但是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4.1人员管理设备缺失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中,大多数产品都将人员信息集成到手机端APP上,各种报警器和流程信息都将在手机端上显示和处理,这些功能都需要手机的智能化。但是施工现场基层作业人员未必都能拥有经济实力购置智能手机,因此手机的智能化也将大大影响业务流程的处理和信息的接收,从而降低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效率。

4.2设备管理质量欠缺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要求对施工现场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尤其是操作人员使用智能安全帽、塔吊等设备的监控预警信息,以及移动终端安全巡检等都要依靠网络来传递信息。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确保施工现场设备的稳定运行。目前,智慧工地基本上实现了网络的全覆盖,但是网络质量却参差不齐,部分偏僻地区网络环境较差,无法满足安全管理信息化产品功能的正常运行需求,严重影响了智慧工地安全设备的实际运行。

4.3物资管理追踪滞后

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中,对物资管理与追踪是关键,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物资的合理利用与有效监管。但是目前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建设过程中需要垫付大量资金或向银行贷款,限制了物资管理平台的开发与使用。因此,施工企业只有有限的资金支持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导致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较差,无法有效追踪物资的使用情况,导致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效用有限。

5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安全质量管理对策

5.1人员管理信息化

建立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工地人员管理,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有效整合无线通信、数据采集、人脸识别、人员活动状态监测等相关模块,将相关数据传输到工地人员管理系统,实现人员管理和监控。对进入现场的工人进行实名制信息采集,并将相关信息输入系统,随后向工人发放一卡通,详细记录工人的基本信息。施工场地LED显示屏能实时统计出现场员工人数,员工的上班时间,各个工作岗位的人数等等。建筑工人进入施工现场需要佩戴安全帽,并在闸口对建筑工人进行人脸识别,通过安全帽记录建筑工人的基本信息。管理人员借助安全帽中的智能芯片能够对建筑工人的工作状态、安全位置、活动轨迹等进行定位与跟踪,及时掌握建筑工人的安全状态,从而实现对建筑工人的全方位监控。另外,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建筑工人的位置、活动轨迹等数据实时地更新到现场员工管理系统中,并通过现场员工管理系统进行建筑工人统计分析,全面掌握建筑工人的地域分布和工作状况。鉴于此,工地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在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的前提下,抓住建筑工人分布的热点和劳动力的高峰,进一步合理安排现场各工种的劳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窝工损失,实现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综合目标。

5.2设备管理科学化

智能化现场设备管理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利用摄像机和各种传感器进行现场机械设备数据的采集,作为机械设备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源。同时,采用微电子技术、高精度定位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将现场机械设备的数据纳入机械设备管理系统中,并支持设备信息的统计查询,使机械设备操作员、保安人员通过机械设备管理系统了解实时工作信息和运行状态,实现对机械设备安全设备的实时跟踪。此外,机械设备管理系统还能对机械设备的种类、数量、型号、维护、运行、管理、操作人员等信息进行统计、记录、实时汇总,保证机械设备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共享。特别是对于机械设备的寿命以及可靠性等,通过设定指标进行预警,一旦超过阈值就会自动报警,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3物料管理智能化

智慧工地物料管理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构建了工程物资管理系统,实施对物料的全面动态管控。在材料采购环节,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生成材料需求清单,克服了人工统计方法计算速度慢、数据准确性低的缺点。依据材料需求清单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并按计划在平台上完成在线订购,进一步了解工程物资管理系统中物料的状态。在物料验收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整个验收过程进行监控,并将关键材料,如原始单据、质量证等拍照留证;利用工程物资管理系统APP实施非称量物料的接收,如实施非称量物料的进、出等操作,也能快速清点现场物资,克服了传统人工清点效率低、耗时长、数据准确等缺点。对于施工现场监控,将视频监控与工程物资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了对建筑项目物料存放的实时监控。具体地说,根据场地平面图对材料进行存储,在物料存放区域设置电子标识牌,对相关物料进行标记与识别,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更新。与此同时,根据工程物资管理系统反馈的物料出入库数据,进行物料数量及成本的统计。一旦现场抽查或发生突发异常情况,必须马上启动实时监控系统,查看监控录像,对现场物料进行全面控制,确保建筑项目物料的透明化。

6结语

施工工地管理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核电工程;智慧工地

0引言

智慧工地的核心是利用“地理信息(GIS)+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实现在企业总部能够更好了解各核电施工现场建设情况,同时满足项目部对核电施工现场的监控管理而建立的一套大数据管理系统,如现场施工人员位置信息及统计数据的总体监控、施工车辆的跟踪管理、施工安全监控、重要事件录像、事故情况调查等,更高效的管理工地现场人员轨迹、人员工作区域、物的运输途径、物的存放属性、关联事件在活动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本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整合出一套核电工程工地安全智能管理系统,以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融入施工人员、物项、电子围栏功能强化系统管理措施。以推行核心大平台多项目现场统一管理的理念落地,强化8h外安全人员未在场的现场安全管理能力,改善视频数据的利用问题。

1智慧工地的意义与建设目标

核电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如何加强核电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强化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监管、提高工程质量,是各核电施工企业、政府部门、广大学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由智能化支持的核电建设工地管理理念应运而生。智慧工地融合人工智能(AI)、视频AI识别技术、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通过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各类物体中,实现互联形成“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强化核电项目建设期间的人员轨迹区域管理、物资运输路径存放管理、安全保卫管理、全场区速度管理以及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对于违规行为及时警告[1]。搭建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将各子系统进行完美整合的同时,实现项目的所有系统功能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实时展示。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平台的主要功能要求为:(1)具有真实地理空间坐标的、可快速更新的实景三维(3D)模型。以具有真实地理空间坐标的3D实景模型作为系统大场景的数据源。(2)人员、车辆定位信息的管理。构建完整的人员、车辆信息数据库,可将人员、车辆的定位信息实时显示在3D模型中,给用户在真实场景中最直接的视觉感受。(3)高清视频监控与3D模型的无缝融合。将视频监控接入到3D模型场景中,在3D模型大场景中进行浏览、查看,并做出智能分析响应。根据系统预设智能识别相关问题,及时给施工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提高管理水平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作强度。

2智慧工地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智能门禁管理系统

对于一个核电建设工地来说,子项、参建单位众多,对承包商的管理也至关重要。承包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车辆资源,人和车也是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这些投入与工程结算、工期计算等息息相关,选择合理有效的人力、车辆管控措施,对于核电建设工地中的甲乙双方来说都非常重要。(1)采用成熟技术,健全现场实名制管理。在核电建设工程管理中,人因是最复杂的元素,也是核电建设现场安全管理中主观能动性最强、最灵活的因素。如何能在不增加核电现场管理人员工作量的情况下,加强工程施工人员的监管,对于核电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射频识别(RFID)门禁技术,完成进场工人、车辆的实名制登记,形成人员、车辆信息数据库,投入人力资源按照姓名、年龄、性别、血型、照片、所属单位、职务、岗位/工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工号、工时、部门、劳动关系、体检/职业健康体检情况、意外伤害保险情况并形成月报表及统计数据;根据进出记录统计某区域内人员的数量。投入车辆按照类型、车辆编号、车辆管理者、车牌号、所属单位、驾驶证、车辆保险有效性进行管理并形成月报表及相关数据。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采用统计报表、饼状图或柱状图等方式进行统计输出,提供按照姓名、工种、身份证号码等查询方式。(2)强化应用,促进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分析门禁通行系统记录的人员、车辆进出数据,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数据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及时发现施工瓶颈,从而为所属单位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种有效的工具,并在智慧工地总平台实时展示核电现场各类分析数据信息(含报警信息等)。

2.2高清3D全景视频监控系统

为保障人员和财物等安全,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和快速响应能力,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踪”,在综合考虑后续监控中心扩展的影响下,建立实施周界视频监控系统、施工区监控系统、厂内主要道路监控系统,以确保全厂关键部位都受到有效高清实时监控。对于紧急事件的现场情况,可通过移动摄像满足相关人员查看细节、掌握事故现场的最新状况。在3D实景模型中,面向工程项目现场重点区域监控、工程进度监管、安全监管以及物料监管的现实需求,在工程项目布设鹰眼全景摄像机,形成全景视频鸟瞰图(图1)。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现场重要区域的整体态势的实时掌控。全方位呈现工程项目现场的生产实况,实现工程项目现场的全景监看、细节盯控、全局回溯和信息增强等,通过枪、球联动摄像机实现在大场景融合视频中通过锁定目标,球机可进行自主追踪,实现对目标的联动跟踪。实现了路径巡航、全空间多维关联显示、全空间历史视频回溯功能、全景视频拼接显示功能、电子围栏报警、安全帽未佩戴抓拍等3D实景空间与视频监控的联合管控功能需求。

2.3人员、车辆定位系统

建筑工地上的工作人员与工程车辆多为室外工作,人员与车辆携带北斗定位终端,同时在场区合理的地理位置布设差分基站,通过互联网将差分数据分发给每一个北斗终端,纠正人员、车辆北斗终端的位置精度。通过以上的技术手段,可获知现场施工人员的实时分布情况,所处位置。在遇到责任事故时,回放人员、车辆历史轨迹信息,为责任的判断提供依据。

2.4应急广播系统

建立全场应急广播系统是为保证出现紧急情况或系统预警提醒时能及时将广播信息送到各作业区。平时亦可作为常规广播通知使用,以提升广播系统的利用率。

2.5网络承载平台

为实现高清3D全景视频监控系统、智能门禁系统、人员与车辆北斗定位系统、北斗地面增强基站等数据传输并构建上述系统的信息承载平台,需要在现场建立数据局域网,将上述系统数据进行组网通讯,采用光纤环网+无线传输的模式建立现场数据局域网,做到无缝漫游,并结合工程进展分步建设。

2.5.1网络安全性要求

在网络边缘考虑安全设计、部署防火墙等;安全与网络密不可分,安全设计部署采用与网络分区相同的安全域划分。在核电建设场区外围以稳定的电缆沟为光缆重点施工路径,敷设光纤环网形成外围骨干网。对于重点施工区或者光缆易损地段,采用国产网状网络结构(MESH)组网技术设备实现数据传输,网络设备的选型充分考虑传输速率与带宽容量2个要素。

2.5.2北斗定位数据传输方案

北斗定位数据采用专网传输方案可满足定位数据的完整与安全性保障要求,整个传输系统分为现用的4G网络(LTE)与广域网传输2部分,LTE网络采取用户设备(UE)和网络双向鉴权,通过信令面和用户面加密、隧道技术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广域网传输采用广域网+L2TPVPN专线接入方式实现数据封装,采用CHAP、IPSEC加密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

2.5.3内外网隔离方案

在保证内网和专网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外网定位数据向内网的高效传递,见图2。本隔离网络设计方案的核心是互联网端数据输入由协约电讯运营公司建立数据接口并完成数据向至广域网的转换,通过广域网专线将数据输入智慧工地专用防火墙(相关IP地址不公开、无法测试,以此实现数据与互联网的完全隔离),接着使用单向网闸将数据传输至公司内网边界防火墙,通过内部路由器将数据接入智慧工地管理服务器,在确保网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物联网前端基础数据的完整输入。

3结语

本研究是为了建立以数字驱动智能化为核心支撑的智慧工地大数据管理平台,推动核电建设工地管理升级,提高施工监管人员工作效率;让智慧工地系统在核电项目安全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3DGIS系统为基础平台,将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及视频联动、人车(速度)管理、智能识别、报警管理功能,在真3D平台中融合显示(违规行为LED大屏展示),完成核电工地场区人车物的区域管理、速度管理、行为管理,提升现场监控视频利用效率,改变视频监控事后查询为事前预防的利用方式;补充核电工程现场管理力量,提升项目工地智能化管理水平。由于技术、经费所限,本研究的示范项目仅形成基本管理模型,更多的功能(5G技术、人体识别、自动语言播报、业务系统安全罚款联动等)将在第二期改进中实施,技术的持续进步必将推动更多核电工程现场管理新方案的落地,唯有真融合视频监控、视频联动、人车定位、入侵报警等系统与3DGIS系统管理平台完美融合大数据平台,实现核电工程现场全周期人力资源、车辆数据、单位工时的大数据管理,方可建成项目前后台,多项目支撑的时空大数据管理平台,总部核心平台可实时查看各工地现场数据信息,发挥系统平台大数据管理能力,真正为工地智能化管理“赋能”,促进真“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确实落地。

参考文献:

[1]李霞,吴跃明.物联网+下智慧工地项目发展探索[J].信息化建设,2017(2):37-38.

施工工地管理范文7

【关键词】智慧工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1引言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高。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等监管手段无法及时追踪风险因素,不能有效控制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借助智慧工地,改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环境,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智慧工地是一种全新的建筑工地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互联网与传统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智慧工地”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工地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为施工企业提供了一整套工地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1]。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的优点

2.1劳务实名制度管理的精准化

加强劳务实名制是确保工程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考勤是人力管理最基本的手段,以往都是分包人员手写登记,内容真实性差,没有真实反映实际工作人数,后期出现纠纷难以解决。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和技术平台,可实现管理的实名制数字化“门户”系统,在智能平台的基础上运用人脸识别、无线通信等数字化技术,使施工单位能够密切监控现场,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获取工人的信息,为合理管理和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智能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员工的出勤频率和行踪,极大提高了建筑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2机械设备设施管理的智能化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大型建筑项目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大型机械设备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项目建设中,大型机械和设备是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对脚手架、电梯、升降机等设备,应加强工地现场的安全控制。通过智能化技术的有效使用,可以科学管理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例如,施工中常用的塔式起重机,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风速、重量、振幅等参数。通过在塔架的多个部位配置不同的传感器,对风速、重量、幅度、倾角和回转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结果及时发送给相应人员,以便根据当前情况及时评估起重机的运行状态,发出警报或执行适当的操作指令。如遇声光报警、停电、减速等措施,第一时间发现并有效处理安全隐患,确保塔式起重机安全稳定运行。

2.3安全体验教育培训的生动化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业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专业知识,同时,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应对措施不了解。培训系统的建立对安全管理有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智慧工地可以有效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稳定发展。施工企业可以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建立和完善智能化设施管理系统,提高项目经理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降低施工风险。采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方法和多维技术,可以模拟建筑安全事故,基于建筑工地真实场景的虚拟教学系统,可提高教学经验和效果。例如,虚拟现实系统可以模拟高空坠落、火灾、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风险,这能使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影响,提高工人对各种事故的敏感性,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确保施工的合理性,规范施工过程。同时,在面对新的安全问题时,也有能力对施工中的险情进行积极地自我防范与自救[2]。

2.4安全预警监控的自动化

采用智慧工地平台后,可以实现对现场多区域、多角度的远程安全巡视,通过施工现场视频监控以及在后台搭建危险源数据库、隐患清单等,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远程巡视,通过现场数据上传及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安全巡视人员通过后台可以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与管控。在施工现场进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时,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管理是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智能手段对危险监控区域的数据进行实时收集,系统地综合分析,对超过预警的状况进行报警,对实行危险操作的作业人员发出警报,解除隐患。施工团队也能在警报提示后,加强对安全问题的整治与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做出应对策略。

2.5工人防护设备的智能化

在实际使用中,智能化安全防护工具的使用相较于传统防护措施,其安全性能也相对较高。其中,安全帽、智能手环等的使用能有效减少沟通障碍,提升施工效率,解决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中不必要的奔波游走,安全监控管理更具针对性。当作业人员使用非正规手段进行操作,或者近距离接触危险事物时,智能工程安全系统就会发出警告,作业人员的安全信息将会被及时传递到管理平台终端进行储存,智能工程系统检测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进行危险源位置确认以及人员状态检查,在出现伤亡情况时,系统将即时联系医院进行医疗救助,在预防事故发生的同时,减少人员伤亡情况[3]。

3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应用场景

3.1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

系统需以劳动力资源共享为基础,采取业务统一规划、数据集中管理和分级应用的原则,覆盖劳务管理全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劳务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劳动力资源共享和统一调配、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系统主要组成应包含人员实名制、作业人员考勤、安全教育培训、工资发放监管、工人现场定位等几个模块,系统组成架构如图1所示。通过结合监控系统,可以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定位跟踪,保障工人人身安全;对特殊部位或者危险地域部署定位,对进入区域的人员进行跟踪,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时掌握劳动力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劳务纠纷风险。发生恶意讨薪事件时有据可循,全公司共享恶意讨薪人员或施工班组监控工人培训上岗,对未培训人员预警,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2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塔吊监控是对一台塔吊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全过程监控。用技术防御代替人防,通过塔机监控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实时记录塔机运行数据,提高安全系数,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安装塔机监控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安全管理成本和安全损失。塔吊安全监控系统一般由主控单元、显示器、各种传感器、通信模块、GPRS通信、终端软件等组成。塔吊监控可以通过客户端和主机进行可视化远程监控,全方位保障塔吊的安全使用。引导系统根据实际工况,将吊钩周围的实时视频图像以高清图像实时展现给塔吊司机,让司机快速准确地做出正确操作和判断,解决了塔吊司机在施工现场存在的视觉死角、远距离视线模糊、语音引导容易出错等专业问题。它能够全方位保证塔机的安全运行,包括塔机区域安全防护、塔机防碰撞、塔机超载、塔机防倾翻、吊钩可视化等功能,也能够提供塔机安全状态的实时预警,并进行制动控制,是现代建筑重型机械群的一种安全防护设备[4]。

3.3深基坑监测系统

智慧工地基坑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主要应用于降水和基坑开挖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在深基坑作业现场安装传感器等智能设备,例如,在基坑开挖、支撑保护的全过程中,采用锚杆应力监测基坑周围的稳定状况。同时,采用先进的通信和大数据技术,将现场监测数据上传至监测后台,将后台对数据的动态分析和处理发送至相关责任人,相关人员对数据中的异常越限和告警进行解决,确保基坑作业的安全稳定性。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大数据监测,主要通过以下几步进行:①利用数据服务器和计算服务器组建基坑风险管理系统硬件平台;②将收集到的基坑风险信息上传至风险管理平台;③将基坑相关变形信息上传至数据服务器;④将当前基坑与历史基坑信息相对比,得出分析结果并作为相关数据;⑤将基坑相关风险信息通过三维模型进行展示;⑥判断当前基坑收集到的数据是否出现异常,之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推送,显示基坑大数据技术的利用效果。

3.4设备、材料智能安检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和材料,在施工期间使用前,必须通过安全检查和质量检查。使用智能视频控制与识别方法,可实现材料的快速分类和机械设备的智能安全控制,为确保交付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及安全,可采用移动机械系统,其智能安全控制流程相对简单,软件安装成本低,采用嵌入式系统和内联技术、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使计算机能够及时发现机械系统运行中潜在的安全风险。由于许多工程对施工精度要求较高,对设备的工作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智慧工地系统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全智能安全控制,覆盖潜在的安全操作,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故障概率。

3.5高支模监控系统

建筑行业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建筑结构类型不断丰富,在混凝土浇筑时都需要搭建高大支模。高支模作业施工难度大、作业风险等级高,现场采用高支模监控系统辅助施工作业,进一步提高作业安全系数。主要是在模板或者支撑杆上加装传感器,传感器将现场采集的压力、位移等数据传输至后台,后台可以对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相关人员根据后台发出的告警或者提示信号采取相应对策,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智慧工地系统和技术平台加强建筑施工人员培训、特种设备管控、高危工程作业监测等方面的管理,可以有效解决人工管理的弊端。安全无小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是提高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孙洪磊,刘著国,王帅.智慧工地——建筑业的智慧时代[J].智能建筑,2019(6):15-19.

[2]吕军,吴海建,齐国强,鄢团军,吴缙峰,缪泽峰,王君.塔吊在线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8,8(8):68-71.

[3]陈炬锋.施工群塔监测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施工工地管理范文8

关键词:智慧工地系统;ABC分类管理法;项目管理;效果分析

1工程概况

上海奉贤南桥新城15单元35A-05A地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1000m2,共43栋建筑,设1层地下室,基础结构形式均为管桩筏板基础,上部为剪力墙结构,装配率40%。本工程体量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装配率高,施工过程中管理难度大,需监管问题较多,对工程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智慧工地整体方案

针对该项目管理难度大、人员监控不到位的现状,决定采用智慧工地系统的解决方案。根据项目特点及智慧工地系统的优势,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感应设备、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信息技术,同时采用BIM技术,形成BIM+智慧工地的管理模式,对项目施工管理过程及时检查纠偏。通过智能化终端设备,围绕人、机、料、法、环,在安全管理、人员管理、材料管理、绿色施工管理、技术管理、施工计划、工程量统计、进度模拟等方面,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节约成本,提升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本项目在推进BIM+智慧工地信息化施工管理过程中,具体选用了BIM技术、劳务实名制系统、安全帽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扬尘检测联动系统、物料成本管控系统、塔吊安全监测系统、施工电梯安全监测系统、VR安全体验系统、Wi-Fi答题认证系统等10项智慧工地运用项,涵盖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设备[1-2]。

3主要应用点效果评估

3.1BIM+智慧工地系统运用成本分析

为了便于对智慧工地系统的运用成本进行分析,特将智慧工地子项进行分类,按照是否对成本产生额外的影响,将智慧工地子项分为无成本影响项、增量成本项、收益项。无成本影响项主要为管理类措施,不会额外增加成本,不作为成本分析的内容。增量成本项会增加施工成本,但可改善企业形象,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收益项产生的收益大于成本,实现工期、材料、能效上的提升,从而减少资源投入,节约成本,施工企业应积极采用。

3.1.1增量成本分析

利用ABC分类管理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对智慧工地增量成本构成进行分析,其原理如下:累计频率在0~80%区间的因素定为A类,应作为主要因素重点进行管理;累计频率在80%~90%区间的因素定为B类因素,作为次要因素管理;累计频率在90%~100%区间的因素定为C类因素,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一般管理。本项目智慧工地设备增量成本的ABC分类如图1所示。其中:X1代表物料成本管理系统,X2代表劳务实名制系统,X3代表VR安全教育系统,X4代表塔吊安全监测系统,X5代表扬尘监测联动系统,X6代表安全帽定位系统,X7代表施工电梯监测系统。按照ABC分类管理法的原理,在产生增量成本的设备中,采用物料成本管理占总量的22.16%,劳务实名制系统占总量的19.53%,VR安全教育系统占总量的18.55%,塔吊安全监测系统占总量的15.10%,为A类因素,应作为重点成本考虑是否选购使用;扬尘监测联动系统占总量的8.95%,为B类因素,应作为一般成本考虑选购;其余为C类因素,应积极选购投入使用。

3.1.2收益分析

智慧工地收益数据按以下方式获得:按照设备使用过程中较同条件下未使用的项目,进行工期、材料、效率、人工、工艺、安全等相关方面工程量清单计算差额。所统计结果为设备使用至完工的总收益值。本项目智慧工地设备收益构成的ABC分类如图2所示。其中:Y1代表BIM技术,Y2代表劳务实名制系统,Y3代表物料成本管控系统,Y4代表视频监控系统,Y5代表塔吊安全监测系统,Y6代表施工电梯监测系统,Y7代表扬尘监测联动系统,Y8代表安全帽定位系统,Y9代表VR安全教育系统,Y10代表Wi-Fi答题认证系统。按照ABC分类管理法的原理,在产生收益项的设备中,采用BIM技术、劳务实名制系统、物料成本管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塔吊安全监测系统为A类因素,应作为重点收益选购使用;施工电梯安全监测系统为B类因素,应作为一般收益考虑使用;其余为C类因素,一般不考虑使用。综上所述,本工程根据ABC管理分析法,智慧工地设备投入成本为460701元,收益2575000元,净收益为2114299元,收益成果显著。

3.2智慧工地系统评价指标

利用智慧工地系统在工程建设中的管理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手段让现场施工更先进、更透明化。总结来讲,智慧工地系统的评价要素有:提高管理效率、降本减耗、改善性能。根据本工程智慧工地系统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确定智慧工地系统评估指标体系的三大方面:经济性、技术性、社会效益。1)经济性:智慧工地系统设备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后期通过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在项目的各个维度均可运用,收益显著。2)技术性:BIM技术是贯穿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一项技术,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对人员技术要求较高,但具有推广普及价值。智慧工地设备主要依托于设备厂家的安装和维护,操作简单、便捷,减少人工,但使用过程中需要项目人员充分发挥设备价值,将智能设备用于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提升工艺水平,节约工期和成本。3)社会效益:可以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智能提升,实现工地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安全隐患,从而促进企业和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4智慧工地实施难点分析

本项目智慧工地设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安装使用,行业内无统一标准的设备数据接口对接协议,故原有设备与新设备的数据对接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解决方案为:一方面,可对原有设备的数据对接接口程序进行修改,这个需要协调原有设备厂家进行协助;另一方面,对于原有成本较低的设备,可更换新设备,以便于数据对接和采集。

5结语

本工程采用BIM+智慧工地系统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发展建筑信息化的号召。通过BIM+智慧工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综合管理,使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项目在安全、质量、成本、工期等方面的全面改善。

参考文献

[1]毛志兵.从人工智能到智慧工地迎接建造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勘察设计,2017(8):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