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培训范例

风险防控培训

风险防控培训范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种基础设施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与建筑行业相关联的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速度也不容小觑。很多勘察设计大型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在各个地区设立了下属的分支机构。由于分支机构数量的持续增加,勘察设计企业在管理上所面临的风险就越来越大,分支机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勘察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的财务风险,对其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财务风险;风险防控

勘察设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时,大多都选择设立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这种类型的分支机构与法人分支机构相比,可以使企业避免一些复杂的程序,但由于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是勘察设计企业的下设机构,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其经营活动包含的相关财务风险都将对企业造成重要的影响,即勘察设计企业担负着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的所有相关责任,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对分支机构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长期有效的防控成为勘察设计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更多的关注,只重视勘察设计项目的争取和完成,忽略了分支机构财务风险方面的内容,因此,大多数的企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都相当滞后。在人员方面,缺乏专业技能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相关财务工作人才;在制度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这对企业的效益提升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阻力;另外,勘察设计企业没有很好的结合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对集权式和分权式这两种财务管理模式没有灵活运用。集权可以有效降低财税风险,但却会让总公司的管理成本增加且使分支机构处理相关问题的效率不高;分权确实可以使分支机构能灵活自主的管理,但却让总公司不能及时掌控与监督。

二、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财务管理队伍思想水平和执行力低

分支机构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低下,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具体的财务人员都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都达不到总公司的要求,在日常财务基本核算、报税等工作中频频出错,更谈不上成本核算、预决算、资金计划等复杂财务工作的进行,甚至还有对基础工作规范都不熟悉的人员。分支机构整体管理工作的执行力低,对相关财务制度不履行或执行不到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总公司整体战略相差甚远,对要向总公司上交的财务资料应付了事,上报不及时且质量不高。

(二)资金活动与资产管理风险

在资金活动方面,一些分支机构资金管理非常混乱,对专职岗位没有设立相对应的专职人员,也没有形成合理规范的货币资金管控制度,对现有制度不严格执行,这直接导致了一系列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如资金挪用、侵占或受到欺诈、单位资金账户违规出租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在资产管理方面,目前,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比如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暂付款项不能及时提醒催收;没有建立对固定资产及低值易品的收、发、存台账等。

(三)会计核算与财务控制风险

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的业务模式一般比较灵活,这就对相应的人员、制度、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的人员数量和专业知识都很不足,具体工作环节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使会计核算及财务控制面临着新的困难,如现有财务人员缺乏相关的从业经验和工作技能,对会计核算工作操作不规范,无法为整个财务工作提供全面正确的核算结果。而且,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存在很明显的财务管理漏洞,会计凭证及财务控制手续不仅不符合相关规定,还不够全面细致,对原始凭证及审签流程的要求不严格,落实不到位,这都造成了企业资产的流失。除此以外,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还存在连带责任风险、发票及涉税风险、对相关工作监管不到位等风险,这些都需要引起企业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寻求更好的分支机构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三、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相关防控措施

(一)切实提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和执行效率

要全面提高财务工作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必须从两方面来进行:首先,从管理层方面入手,企业管理层人员是整个企业的领路人,是对企业有决定作用的人,只有先切实提高他们的风险防控意识,才能更好的开展其他的工作,而且,市场经济具有多变性,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管理者必须让自己的思想走在发展的最前沿,深刻认识到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使财务风险防控的措施紧跟时代的脚步;其次,从具体财务工作人员方面入手,对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的管控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高,而最基本的就是意识的提高,意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行动,所以,只有对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增强了,才能在实际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表现出来,进而更好的使企业规避风险。要做好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的相关防控工作,就必须切实的提升执行力度,分支机构虽然是勘察设计企业的下属机构,但由于不在一个地区,企业对其管理力度和具体事务的执行率不够,这就需要公司总部从分支机构设立之初就要对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做好全面的考虑,比如在确定分支机构负责人时要对其进行充分考察,对其所要担负的责任签订相关的书面协议;还可以对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的确定采取直接招聘、委派的形式等,这些具体措施都能有效的促进分支机构和总部的沟通与工作环节的衔接,进而使执行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加强对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相关技能培训

财会人员是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相关防控工作的主体,因此,在分支机构建立专业化财务管理队伍成为企业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建立专业化财务管理队伍就要把积极招聘相关人才和对在岗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在招聘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而定:第一,由总公司直接进行招聘,进行培训后到分支机构工作,考核由总公司进行;第二,由分支机构依照总公司对相关财务人员的具体要求进行自主招聘,由总公司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对其考核放入对分支机构的整体考核体系中;第三,对于具有一定规模且在总公司有一定影响力的分公司,主要财务负责人可由总公司人事部门直接招聘并委派至分公司,对其单独考核;其他财务人员由分公司当地招聘,属地化管理,考核纳入分公司考核体系中。在培训学习方面,我们应从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三个方面开展:充分重视入职培训,这将决定一切工作是否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加强在岗培训,这将促进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深化继续教育培训,使员工对自我价值和企业价值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总之,这些措施对建设专业财务管理队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是分支机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规范运行的指向灯,它使分支机构在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可以有据可依。首先,要统一细化财务核算制度,依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并结合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考虑分支机构对总公司当前及以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直接影响,并根据相关预测和分析的结果来对分公司的财务管理政策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制定与调整。其次,建立分支机构财务管理风险责任制度,不仅对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总机构相关负责人明确责任,也要对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中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操作人明确责任。再次,在符合国家财税政策和勘察设计行业实际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各分支机构共同遵守的审计监察制度。最后,根据分支机构自主经营和权限方面的情况,对其在日常运行中的具体财务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

(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控的监督体系

为了更有效的落实财务风险管控制度,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控的监督体系。首先,对分支机构的行为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对分支机构生产经营和财务报表等业务和财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对已经存在或可能面临的问题能够及时的防控和处理;其次,事后审计方面,企业必须定期进行审计工作,对分支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如资金运作方面和发票税务管理方面等,在审计工作进行中,如果发现分支机构各项财务制度存在违反制度和其他责任的事项,应该及时进行调查并追究责任,而对发现的新增风险也不能忽视,一定要使分支机构对其足够重视并及时进行探讨与解决,使财务风险管控的监督体系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保障作用。

(五)其他相关防控措施

防止财务风险发生、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水平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防控措施,如关于连带风险的防范措施、对分支机构前期财务规划的关注以及监管方面的新方法。在连带风险的防范措施方面,企业可以限制分支机构的亏损金额,并要求分公司不能与任何非关联企业有借款往来,企业还要配备足够专业的内审专员执行相应的审查程序;在监管方法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现今经济信息联网互通发达的便利,随时对分支机构的资金动向进行远程监控;此外,我们还要多注重对分支机构前期的财务规划,对分支机构环境进行详细考察,在设计财务管理模式的相关制度和流程时,要充分结合当地特点。

四、结语

随着我国勘察设计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不得不对其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状况都进行详细掌握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而勘察设计企业的分支机构是其附属机构,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关注,其中,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是重要部分,勘察设计企业必须要不断完善对各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控制,尽量规避风险,为整个企业的经济规模效益和长远发展起到更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崔蘅.勘察设计企业财务管理探析[J].财会学习,2015(11).

[2]林运发.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0).

[3]解岚.勘察设计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之实践研究——SJY公司财务状况案例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7(04).

[4]王彩云.浅议勘察设计单位财务内部控制[J].会计师,2012(06).

风险防控培训范文2

(一)风险防控的认识不到位。

1.网点负责人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不到位。

网点负责人作为营业机构的“当家人”,日常事务非常繁忙,对外要拓展业务,对内要协调管理,在时间、精力分配不过来时,难免会产生“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思想,在现实工作中未能真正做到将业务发展与制度执行、风险防范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采取积极措施严控风险意识不够,对于上级行的检查被动应付的多,进行深层次剖析、主动查找问题的少,欠缺主观能动性,纠错改偏的力度以及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明显不足。

2.网点运营主管防范风险的管理意识不到位。

运营主管是风险防控的“主力军”,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传达、防控措施的落实起到最关键的作用,是所在网点操作风险点的实际把控人。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运营主管对柜员操作失范管理督导不力,存在“老好人”思想,怕得罪员工,对个别营销人员违规行为不能及时、严肃地制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具体操作时予以配合。对于各级检查中下达的监管底稿,对所发现的问题不能逐条排查,切实整改,对存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甚至一味地掩盖问题。

3.柜员防范风险的主体意识不到位。

柜面是防控各类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柜员是合规操作防控风险的责任主体。近年来随着营业网点自助机具的不断投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逐渐普及,传统的存、取、汇款业务不断减少,柜面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向客户营销众多产品上,再加上基层行对柜面销售功能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陆续开发了零售业务“日日清”、“终端精灵”等系统,不断加大柜面营销考核推动力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点柜员就是各类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员,部分柜员受利益驱动一味围着考核指标转,风险防范的主体意识有所削弱,满足于日常账实相符,对制度要求理解不深,对违规操作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有侥幸心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甚至有些柜员为了做成某项业务,在资料的填写、收集上放松对客户的要求,在产品的宣传上与客户沟通不到位,极易形成风险点,引发客户投诉纠纷。

(二)风险防控能力不强。

1.运营主管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基层网点运营主管一方面忙于内部会计事务、日常运营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柜面营销的组织者,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到日常运营管理、风险防范方面明显不足。

2.柜员防范外部风险的能力与经验不足。

当前针对金融机构的各类诈骗案件大幅增加,手段不断翻新且科技含量很高,电信诈骗、电子银行诈骗、各类假存单、假票据、假证件、假印鉴混杂在海量的正常业务中,防范的难度明显加大。柜员在防控外部欺诈风险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内部监管有时流于形式。

针对基层行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条线部门常常组织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自查和检查,但由于缺乏积极有效的激励制度,一味地查找问题,只有批评,没有表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引发抵触情绪。而网点员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普遍关心是否扣考核分值,是否进行经济处罚,而不是认真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不能够充分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屡查屡犯,得不到有效整改。

二、加强基层网点运营管理工作主要措施

(一)促进网点负责人履职尽责。

建立有效考核评价机制,促进网点负责人提高认识,认真履职尽责,正确处理好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全面了解各项风险防范制度的具体情况,知晓业务流程中的重要风险点和防范措施,扎扎实实地推动各项操作风险防范制度的落实。从日常小事做起,以身作则做好柜员钱箱检查工作,并在相关系统中做好登记,每季度会同运营主管按照“三化三铁”创建标准对本网点创建情况开展一次自查,提高自身控险能力,为员工做出表率。

(二)提升运营主管履职能力。

基层行及网点负责人应充分发挥运营主管的职能作用,为运营主管认真履职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全力支持运营主管的工作,对那些坚持原则、敢于管理、严把风险的运营主管,及时予以鼓励,当好他们的坚强后盾。运营主管应清楚自身的工作职责所在,正确处理好规范经营与业务发展的关系。面对千头万绪的日常工作,运营主管应制定周密详细的工作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将工作重点放在柜面风险防控和规范柜员操作上。

(三)提高柜员综合业务水平。

首先,熟悉自身岗位的职责要求,真正理解并切实掌握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风险点,比如对公业务的风险点主要有:每天收取的票据的真伪,所收取票据与进账单或者电汇单的收汇款人和金额是否一致,客户票据印章与预留印章是否相符等;个人业务的风险点主要有替客户代签单据、违规查询、泄露客户信息等。只有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才能正确地理解掌握这些风险点,并做到时时防范。其次,对于外部风险的防范,柜员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办理业务做到多观察多思考,特别对于年龄偏大、急于汇款又说不清汇款去向的客户,应及时给予提醒,有效防范诈骗风险。

(四)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和风险教育。

一是强化业务培训。运营管理条线部门可以通过培训让主管与柜员真正掌握不同业务的风险点。有些基层员工有很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但是业务水平有限,对某些特殊业务不知道风险点在哪里,对不熟悉的业务不知道如何操作,这些都可能造成风险隐患。因此,必须根据各岗位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进行系统培训,逐步提升基层员工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业务技能,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众多的业务品种时能够有效甄别,从容应对。二是强化合规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学制度、守制度、用制度”活动,加强全员职业操守和职业纪律教育,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规范。对于近来频发的外部欺诈案件,应利用运营主管例会、网点晨会、夕会,将上级行下达的《运营风险案例汇编》中相关风险案例传达到每名主管、柜员,使“要我合规”变为“我要合规”,将合规理念渗透到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使合规操作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逐步得以固化。

(五)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加强人文关怀。

风险防控培训范文3

关键词:法律风险;合同管理;企业;现实意义

一、企业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的现实意义

1.帮助企业维权,实现企业自我保护目标

合同作为企业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或者单位沟通的桥梁,其具有法律效应,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如果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漏洞,则容易使企业在市场竞争、市场交易以及谈判磋商中处于不利地位。立足于法律风险防控的角度开展合同管理工作,一是可以为企业未来维权提供凭证[1]。例如,企业合同管理专责立足于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企业利益对合同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审核,可以及时发现合同中对企业不利的条款,进而帮助企业维护自身权益。除此之外,合同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在仲裁诉讼中举证。企业与其他主体产生法律纠纷并引发仲裁、诉讼活动时,可以通过合同中的条款为证明自身所述事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我保护目标。企业合同管理专责从民法、刑法等角度对企业合同内容进行把控,可以避免出现违法违规合同,防止企业或者管理者、经营者陷入刑事犯罪。三是可以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当企业在谈判磋商中处于强势地位时,企业可以在依法合规的情况下,通过对合同条款进行精妙化设计,使企业在合同中处于优势地位。

2.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减少企业风控成本

从辩证法的视角来看,无论哪一个企业,其在市场竞争中总会面临着政策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风险,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风险是可控的,是可以有效预防、评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立足于法律风险防控的角度开展合同管理工作,一是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避免法律风险扩大化后产生“蝴蝶效应”,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依法合规目标。除此之外,法律风险的减少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平稳性的增加,会进一步使得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二是可以减少企业风控成本。企业风控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抓好法律风险防控这一环,可以减少整体的风控成本,将成本控制在最低。例如,严格合同审批程序,从不同节点对合同进行审核,可以及时发现不同角度的法律风险,进而要求合同承办人员进一步与对方进行磋商并更改相应的合同条款,实现企业风控效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合同与法律风险防范中存在的常态问题

1.合同签订主体把关不严,事前防控存在漏洞

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可以签订合同,只有具备相关资格以及资质的单位才可以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与企业签订合同[2]。尤其是部分涉及特许经营、特许生产类的合同事项,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关资格以及资质会直接影响合同效力。然而,当前部分企业合同管理专责对于合同主体把关不严,没有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工商执照,难以对对方当事人的纸质以及经营范围进行确认和审核,由此引发对合同效力的争议。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合同管理专责忽视法人主体资格这一硬性要求,看到合同上盖有对方项目部、分公司、职能部门的公章后,直接与其他不具备法人资格的项目部、分公司、职能部门以及其他主体签订合同,导致争议发生。

2.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涉及内容多且复杂,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法律风险的产生以及扩大。然而,部分企业并未搭建系统化的合同管理体系,导致相关员工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性以及科学性不高。一是尚未立足于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组织架构、管理架构来出台规章制度,没有理清财务部门、法律部门以及业务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职责,难以形成全方位管控的模式。例如,财务部门是否需要对财务支付条款进行风险把控?承办人员在进行合同会签程序之前,是否需要遵守部门内部的审批流程?二是对于合同审批的流程、归档流程也未予以明确,难以从事前以及事后的角度对法律风险进行把控。例如,合同审批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哪些节点或者部门;合同退回后应当如何处理;合同签订完后如何归档等等。

3.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是否拥有一批复合型、精干型的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防控的效率和质量[3]。当前,部分企业尚未形成全覆盖、系统化以及长期化的人才培训体系。一是培训对象单一,仅仅是对合同审批节点的人员进行综合培训,忽视从公司整体的层面对合同承办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进行综合培训,无法从不同角度对法律风险进行防控。二是培训内容缺乏新颖性,没有紧密贴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行业特点,单纯从政策法规的角度对员工进行培训,难以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以及行业的角度对法律风险进行全方位把控。三是培训方式缺乏创新,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工具进行培训,难以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以及提升培训实效。

三、企业合同与法律风险防范的有效对策

1.严格把关合同签订主体,防止引发合同效力争议

为了避免合同在履行中以及履行完毕后产生合同效力争议,企业合同管理专责要严格对合同签订主体进行把关。一是要明确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工商执照,将执照上所记录的经营事项与合同签订事项进行对比,避免超出经营范围签订合同。尤其是涉及特许经营、特许生产类的合同事项,更是需要从严把控,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二是要重视对法人主体资格的审查,明确子公司与项目部、分公司、职能部门之间的差别。

2.搭建系统化的合同管理体系,形成网格化管理的模式

从减少法律风险漏洞,提升法律风险防范实效的角度来看,企业必须要搭建系统化的合同管理体系,进一步确保各个管理环节员工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性以及科学性,优化工作流程。一是立足于生产经营现状、组织架构、管理架构来出台规章制度,明确不同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权限和职责。为此,企业可以出台《合同管理办法》以及其他规章制度。同时,在出台规章制度过程中,要做好意见收集工作,确保规章制度的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符。二是明确合同审批流程以及归档流程,出台《合同审批细则》《合同归档细则》,严格要求员工按照细则的规定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以及归档手续。

3.深化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夯实合同管理基础

企业要通过科学高效的培训工具以及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来强化员工的工作能力、专业素养、风险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一是要解决培训对象单一的问题,强化对财务人员、合同承办人员以及其他员工的培训。同时,为了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内容也要有所差异。二是要创新合同管理培训的内容,分别从法律法规、政策、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相关节点的员工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三是创新合同管理培训的方式,举办不同专题的网络课堂,确保培训工作与时俱进。同时,企业也要进一步强化与其他企业、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探索举办不同主题的交流讲座,为员工提供全新的经验交流平台以及学习平台。四是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员工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上的缺陷来自主学习,不断发挥自身在合同管理中的价值,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法律风险。

四、结束语

文章从法律风险防控的角度对合同管理工作予以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法律风险防控视角下的合同管理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复杂度高,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入手。当前,企业合同管理中主要存在合同签订主体把关不严、合同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常态问题。故此,企业一是要严格把关合同签订主体,防止引发合同效力争议;二是要搭建系统化的合同管理体系,形成网格化管理的模式;三是要深化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夯实合同管理基础。相信随着企业管理者依法合规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合同管理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会进一步突出。

参考文献

[1]齐翊希.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控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316,332.

[2]王丹.加大法律风险防控落实全面依法治企[J].交通企业管理,2019,34(4):84-86.

风险防控培训范文4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原因;防范措施

前言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且财务管理也能够直接影响经营活动的发展,企业若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着眼于企业内部管理,重视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但部分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中由于缺乏经验,各类问题无法有效防范。为了使企业能够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需要对财务风险种类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内控制度,为企业经营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

企业若想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应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水平,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战略计划,促进企业财务科学化、精细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效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够使资金高效利用,提高企业对各项财务数据的分析水平,实现资金价值最大化,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作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避免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还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风险防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风险防范能够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办法和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确保企业获得长效利润,通过充分使用企业资金,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三)通过制定合理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制计划,能够减少经营中资金的浪费,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此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种类及原因分析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对企业获利及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不仅会增加负债经营风险,且会增加(是降低还是增加?)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在企业运营中,借入资金的比重越高,企业筹资风险越大,如借入资金的资金成本率大于经营资金投资收益率,将会造成自有资金的收益下降,该情况会导致企业出现综合资金成本率上升的问题,无法满足投资者需求将可能出现资金断裂,使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增大,同时筹资风险也表现在负债增多上,如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

(二)投资风险。投资者总是希望以最小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因此需要在投资前做好预测,事先估计风险值,从而避免出现其他问题。投资风险是多指企业在参与投资过程中,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且所选项目不能产生预期效益,进而导致资金风险问题的出现。投资项目在衡量其风险值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衡量投资项目如期投产,但盈利出现亏损;其次,投资项目虽然未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过低,无法达到收支平衡,出现资金浪费问题;最后,投资项目利润率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的资金应用效益。

(三)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包括两个过程,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但在资金回收的过程中,时间和金额存在不确定性,如时间推移整个市场可能会呈现疲软态势,这样的问题就构成了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与相关政策有着紧密联系,如在财政金融双紧缩时期,部分企业出现了三角债现象,因此资金回收困难,此时企业极其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从另一个角度讲度讲,企业资金回收风险与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需对此加强关注力度。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是企业资金运转的关键环节,其风险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收益确认的风险,环境影响、财会管理等都会影响最后的收益;其次是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的时间,若在企业资金短缺时,以货币资金对外分配,将会降低企业当前的偿还债务能力,如单纯采用配股方式,以股票作股利分配,则不仅会影响企业再生产的规模,且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有效利用债务资本。为规避筹资风险,就必须顺应我国的发展趋势,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并建立起健全、完善、数据化的财务分析管理体系,慎重权衡风险与报酬,以此优化企业财务分析的环境。同时,由于财务杠杆作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以适当利用债务资本,在作出资本结构决策时,需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以此增加一定的自有资金盈余,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如债务增加,需要使风险分散化,因此应选择多渠道筹资方式,以免出现筹资风险。

(二)明确财务风险价值。在投资决策时,企业财务管理应当向“管理及风险控制型”模式转变,以周密的市场调查来减少决策失误。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机制,认真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选择有可能避免风险、分散风险的可行性方案,以此控制投资风险。同时,以市场为核心树立风险价值观念,利用积极有效的财务方法,仔细研究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从而控制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从预防角度来看,需要开展全面预算、内部监控;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看,可以改购固定资产为融资租赁,以此转移风险。

(三)合理应用商业信用。企业资金需要完成从成品资金向结算资金的转变,在此从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的优势利用商业信用的优势,从企业财务状况和本企业催收工作入手作入手,注意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一般来说,企业应首先摸清客户的情况情况,对客户进行资信排队户进行资信排队,对资信度低的单位可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定的防范措施,合理利用折扣手段促进贷款的及时回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销售贷款的催收,必要时可诉诸法律。

(四)制订有效分配政策。企业进行收益分配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需要制订合理的分配政策,保证企业扩大再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在制定有效分配政策时,需要充分调动投资者积极性,首先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企业每年应进行一次收益分配,向投资者支付红利和股息,保证收益的分配不会影响企业发展,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下,收益率一般既不能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不可以单纯采取股票股利的形式进行收益分配,不然对企业发生不利影响。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没有客观的标准,在实际执行中必须找出最佳结合点,从而消除不利影响。

(五)推进实现业财融合。为了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需要推进实现业财融合,在此过程中要求企业首先加强人才培养,可通过培训的方式进行有效指导,并在此基础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使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深刻了解,在培训当中使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内容需要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如针对财务风险识别、防范和职业道德等,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概率,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在推进实现业财融合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要积极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控处理,在此过程中不仅要熟练使用业务系统,且需要对企业当前的发展经营模式进行分析,提高项目经营决策的可行性,将财务管理的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可以在大量的业务数据当中找到最为有效的信息。业财融合能够将收集到的业务经营数据上报给决策人员,发现业务活动当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六)构建风险防控机制。企业管理人员要对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意识到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因此,要加大力度进行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宣传工作,以此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风险防控意识,在工作之余也要积极的参与培训和研讨会,科学构建财务管理风险预警系统,判断出各类风险因素与实际风险相偏离情况,以此及时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企业财务风险注重监控筹资、投资、汇款与分配风险等内容,让相应决策人员自进行风险防范。风险防控机制能够针对当前现状制定评价体系,从而使企业经营中的各种业务能够进行有效记录,避免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财务工作时无章法可循,出现节奏混乱的情况。同时,风险防控机制能够为资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使所有部门在统一的要求下完成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沟通,实现更加密切的配合,通过风险防控机制帮助企业完善各类发展策略措施。

(七)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企业若想要在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取得突破与创新,必须解决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从财务管理人员入手,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应工作规划的内容,重视现代化管理模式,推进财务管理规划的制定,保证企业发展有连绵不断的内在动力。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全面的培训,以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工作当中风险问题出现的概率。另外,还应从企业经营整体出发,基于企业的经营实况,充分发挥财务风险内控职能,作出相应的风险预警,以培训学习不断创新风险防范手段,从而合理规划企业资金,贯彻落实财务管理制度,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培养相关人员的信息化能力,提高现代化风险防控的效果。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应重视财务风险防范,以此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手段,重视财务风险理念更新,以现代化手段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全面把握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席甜甜.基于深度学习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J].金融,2019,9(03):211-216.

风险防控培训范文5

关键词:疫情防控;物业管理;风险管理;建议

2019年12月开始,肺炎在武汉出现并逐步向全国蔓延我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全国各地相继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阻断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断传播途径,减少人群可能的接触或暴露。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社区防控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因素。物业服务人员是业主和使用人家园的守护者,战斗在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江苏、广东、重庆、黑龙江等多个省市相继宣布实施居住小区封闭管理,兰州、南京、昆明等城市发文明确要求小区物业公司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物业服务企业在常规物业服务工作之外,承担了更多的特定防控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1防控期间物业管理工作重点及风险分析

1.1小区封闭管理

主要采取的措施是:要求现场物业管理值班人员对小区人员、车辆、大件物品出入进行检查;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防控卡点,24小时人员值班,无门卫值守的出入口暂时关闭;人员聚集场所如会所、图书馆、室、活动室、运动场所等全部关闭。按照相关省市的规定,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小区出入口必须配备至少1个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所有进入区域范围内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7.3摄氏度的,属于来访人员实施劝返,属于本小区业主或使用人则劝其回家自我隔离观察。物业服务人员必须登记进出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进出原因、进出时间、去向等,发现有发热等疑似症状异常者,不管是来访未入者还是业主、物业使用人,都要及时报告。人员、车辆的出入管理中,风险较大的因素在于值班人员需要频繁提醒进出人员佩戴口罩、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工作。肺炎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值班人员做这些工作一方面有被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有的业主或者使用人在小区公共区域拒不佩戴口罩,或者进出时拒不登记相关信息,甚至近距离殴打谩骂服务人员,给值班人员造成身心伤害。另外,实行封闭管理时,需要物业服务企业要开辟出相关场地,用于放置快递、外卖等物品,这个过程如果处理不当,发生物品损毁、丢失,还可能要承担赔偿责任。

1.2配合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

属地化管理是应急管理的原则之一。属地化、网格化管理中,物业服务企业至关重要。各地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都要求物业服务企业要积极配合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协助镇街、居委会等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特殊群体生活扶助、疫情监测等工作。“拉网式”排查工作对于摸清社区防疫情况、评估未来可能风险以及采取针对性有效防控措施至关重要。社区管理人员、物业服务人员往往是疫情摸排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入户、物业公司app、业主微信群、登记出入信息等,配合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他们积极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政府管控政策,疫区居民隔离等信息,询问相关人员近期活动轨迹,对于体温异常人员信息进行登记上报,敦促及时就医。对外地返回人员,督促其做好居家隔离。对于居家隔离者、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帮助购买、配送生活物资。这些工作会增加物业服务人员的被感染风险和物业服企业人力成本。

1.3保洁和消毒等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

在肺炎防控期间,保洁和消毒工作更是遏制病毒传播的重中之重。公共部位和公共设施设备如道路、景观、楼栋大堂、走廊、停车场、楼梯间、电梯间、电梯按键、出入口门把手、可视门禁系统面板、各楼层通道门拉手、楼梯扶手等有可能被肺炎病毒污染,疫情期间,这些区域和部位清洁、消毒工作增加到日常工作的2-4倍。比如广州市普通住宅一级物业服务标准中,电梯厅每日清扫2次,每周拖洗1次;广东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2020年2月4日出台的《住宅物业管理区域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中,建议电梯轿厢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4次。保洁人员每日及时消毒、清理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包含有害垃圾)等,对于小区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这些垃圾中,有可能是潜伏期病人产生的垃圾。居家隔离人员、发烧病人的垃圾,应该投放到定点垃圾桶,保洁人员按时收取,并协助相关部门将垃圾按规定进行统一处理。对确诊病例所产生的垃圾,保洁人员协助疾控部门进行科学处理。保洁人员还要处理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要科学操作,先对其消毒,再统一转交指定的危险废物处置场所进行专门处置。从上述保洁工作可见一线工作的危险性。消毒工作要使用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或者含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等,75%的医用酒精具有刺激性、易燃性,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具有刺激性、腐蚀性、易爆性,不仅消毒工作本身具有危险性,置身相关环境,吸入这些物品气味还会给保洁人员身体造成伤害。此外,疫情防控期间,物业服务企业还面临防疫物资缺乏、人手短缺、用工成本上升、基层员工集体吃住交叉感染可能性增大、工作协调难度增大等多方面困难与风险。

2物业企业风险管理措施

2.1大力加强疫情防控的宣传和引导

在社区公告栏、宣传栏、物业企业APP、业主QQ群、微信群积极传达国家和省市的防控管控政策、疫情防范知识等,及时物业管理区域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安排和物业服务变更通知,广泛宣传物业管理区域范围内的防控要求、疫情通报等信息,号召大家遵守《突发事件应对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及时登记个人健康和活动信息,健康异常要及时上报并且治疗,不故意传播病毒等,讲解相应违法违规行为应付的法律责任。尤其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小区封闭管理和出入的有关规定、有害垃圾的分类投放、疫情人员信息的采集、居家隔离要求、居民疫区行踪报告、就医指引等。公开确诊感染病例数、疑似感染病例数、疫情区往来人员数等,正确引导小区居民科学防控。

2.2科学合理地配合疫情防控、开展社区帮扶

物业服务人员在小区封闭管理、人员和车辆出入管理、收集上报疫情信息、协助人员隔离、扶助特殊群体、协助监测疫情等工作中,要科学防控,一线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防护培训。能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沟通的尽量避免面对面接触。不可避免地面对面摸排和走访、出入口测量体温、信息登记时,做好防护工作,口罩、防护服、眼罩、手套等要穿戴好,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对于居家隔离人员,以及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尽量在电话、微信、QQ中沟通,购买物资后放置在相关人员家门口,垃圾收集也避免直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可能。

2.3积极做好一线员工的健康防护

尽管时间紧,任务重,物业服务企业必须重视并且积极做好员工的健康防护工作。必须多渠道积极购置足量的防护服、口罩、手套、防水工作鞋、帽子、眼罩等防护用品。所有一线员工必须接受相关防疫培训和作业规范指导,能够正确佩戴口罩,按照规范测量体温、清洁和消毒喷洒等作业。当前正值春节期间,物业服务企业普遍存在用工紧张问题。企业要统一调度各岗位人员,管理人员、党员要立足抗疫一线,补充一线操作人员,保证一线人员的充足休息,并对物业服务人员的集体宿舍、食堂进行清洁和消毒。在进行专业大面积消毒时候,消毒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防水工作鞋、帽子、眼罩等防护用品。保洁人员作业时必须配备口罩、手套,特殊情况下,也要穿戴防护服、眼罩等。备有大量医用酒精、含氯消毒液等易燃物资的,应单独在高防火等级的区域隔离存放,独立配置消防器材,注意消防安全。

2.4设立防控资金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物业服务企业要设立疫情防控应急专项资金,结合政府部门提供的疫情防控经费,为疫情的联防联控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疫情防控期间,要运用应急专项资金多渠道筹集口罩、防护服、红外线体温测量仪等防护物资,必要时可求助于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广大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对于物业服务一线人员,他们承担着被感染的风险,工作强度高,心理压力大,有时还会在工作中遭受不理解,必须表彰和奖励他们的英勇行为,并且按照相关规定,为他们发放临时性工作补贴和法律规定的加班工资。要激励员工忠于职守,就不要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心寒,确保疫情联防联控在小区物业管理方面顺利开展。

3疫情期间物业管理防控建议

3.1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当前,我国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区)、镇(街)、居、网格多层级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在社区和网格化管理中,物业管理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了很多公共事务,本次疫情防控期间,天津、兰州、南京、贵阳等城市都明确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但多数城市并没有明确将物业服务企业纳入疫情防控体系,尽管物业服务企业实际上承担了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因此建议各地明确物业服务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让物业服务人员名正言顺、权责明确地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去。不仅能提高联防联控工作的权威性,也能极大地激发物业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社会各界对于物业服务行业的认同。

3.2给予物业服务企业适当资金扶持

建议对于有能力的地区,给与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的微利物业服务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比如深圳、杭州等地,对参与属地疫情防控工作的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按在管面积每平方米0.5元的标准给与两个月财政补助,就是很好的示范。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够给与物业管理行业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优惠,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物业服务企业,返还部分其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帮助企业共度难关。

3.3加强相关部门、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对企业的防疫培训和指导

风险防控培训范文6

关键词:廉政;风险点;教育教学

一、着力加强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原因

(一)实施廉政风险防控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迫切需要

目前,学院作为地方高职院校由原来的多所地方大学或中专改制和并而来,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在内涵提升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在选人用人、学生管理、招标采购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风险点。学院各管理部门及基层系、部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系统的科学制衡设计,导致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不强,监管不严。因此,实施廉政风险防控,以此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有效抓手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可以有效夯实从严格治党的主体责任,强化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

(二)实施廉政风险防控是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选人用人、招生、科研、基建等领域的腐败案件在高校也呈现频发态势,学术不端、师德师风败坏等问题也屡见不鲜,实施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以问题为导向,主要聚焦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的情况,是确保学院风清气正的迫切需要。

(三)实施廉政风险防控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

院系基层党组织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凝聚力、战斗力的核心,必须切实抓好党的组织建设。目前,学院基层党组织还比较普遍地存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传导不够到位,日常管理监督不严,党的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基层组织和党务干部配备不规范,选人用人不规范。

二、全面梳理排查学院廉政风险点情况

学院在去年开展廉政风险点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学院从廉政风险等级、廉政风险点表现形式、风险防控措施等方面对此项工作进行改进,学院为此专门召开党风政风监督员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要求各部门深入查找廉政风险、逐层落实防控措施、全面梳理工作流程,确保工作落实不虚不空。在工作组织实施过程中,强化系统思维,找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与相关工作切入点,并通过与分管领导分确认后,填写了《部门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着力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构建。目前,学院的廉政风险防控风险点主要包括财务管理、资产设备、招标采购、选人用人评优、学生的奖助学金评定等几个方面。经过各部门申报、汇总后学院全部廉政风险点共计142条。其中,一级风险70条,二级风险72条。

三、学院廉政风险点存在的问题

学院在开展廉政风险点查找工作中,总的情况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学院开展廉政风险点查找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的工程,要各部门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不仅仅是部门领导和负责人的工作,更要在全体教职工中广泛开展,通过查找工作漏洞与盲区,建立机制、完善制度,长期坚持,才能够促进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但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敷衍心态,尤其部分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和重点人员。其查找的廉政风险点及表现形式为:1.由于客观上不具备专业技能或主观上缺乏公正责任心无法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作。2.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及时有效安排工作意识不高,有问题不汇报、不解决,不能正确领会上级要求,出现偏差,无法有效开展工作。3.政治理论学习不够,产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素质下降,出现政策理解偏差以致执行不彻底的风险。在查找风险点时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查找不精细,不全面、表述不准确,过多过散过乱泛泛而谈,没有抓住要害和重点无关痛痒,一些深层次的风险未能准确查找,起不到该有的警示和防控作用。

(二)学院易发生廉政风险的人、财、物监控重点方面向教育教学,选人评优,学生管理等方面转移,问题的产生有着多样性、变异性等特点,往往隐蔽性较强。其廉政风险点及表现形式为:学生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比;学生入党;学生干部选拔;学生活动经费使用上,学生竞赛购买奖品等方面个人说了算;私自组织学生从事违规商业活动,私自为学生办理银行卡,私自为外来商业机构进行宣传和办理相关业务;利用学生考试谋利等方面。上述表现形式具有问题“小”,不易被重视、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涉及范围广、不易被鉴别等特点。这就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重视的问题。

(三)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建设滞后,防控针对性不强。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是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是构建科学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学院的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建章立制工作,也围绕着部门的重点工作制定了很多制度办法,但这些制度办法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保障和促进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重心的变化,廉政风险点也在不断变化,部分制度办法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不能因地制宜结合部门情况动态跟进,致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针对性不强,特别是旧的风险已经发生变异、而新增风险却又被遗漏、措施过于滞后,也将导致廉政风险防控措施错位。

四、学院开展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

学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起始于查、立足于防、着眼于控,目的是提升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一)坚持细化量化防控措施

把深入感知、认知廉政风险作为提升防控水平的前提,做到过程和结果并重。学院一方面结合市委巡察整改提出意见,从加强长效建设出发“以察促改”。通过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再排查、再梳理,深入查摆学校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财务、资产、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存在问题,同时,从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完善和执行的角度,切实推进问题整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学院根据实际,印发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专项通知,在组织人事、总务后勤、资产招标等个重点部门开展调研和分析研判工作,突出防控重点并要求各相关部门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对学院所属的二级财务部门资金运行、业务开展、人员专业技能,开展针对性强的监管与培训,并要求对重点部门的资金收支管理、内控管理、账户管理等重点任务进行了开展内部审计,逐步缩小廉政风险防控盲区。

(二)坚持教育与防控并重

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风险认知能力、防险意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做到教育在先、防微杜渐,筑牢思想防线。一是紧跟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落实上级纪律教育学习宣传要求,以要求各党组织全面学习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二是加强对各部门纪检监督员进行培训。开展各部门的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专题辅导相结合,廉政法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遵纪守法意识;三是强化警示教。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的通报为反面教材,围绕学院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环节,通过线索分析通报、观看警示教育片《人生不能悔棋》剖析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现实意义;四是积极践行“四种形态”,通过开展学院党政“一把手”与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一岗双责承诺书”并与关键岗位人员、重点部门负责人的分级分层廉政谈话,增强党员干部风险意识,防微杜渐。

(三)坚持监督检查与考核界定相结合

按照廉政风险分类、等级高低,对职能部门运行实施分级监控,充分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员的作用;不定期开展工作检查、抽查,重点从岗位职责、风险点排查、防控措施,对廉政风险动态研判和预测,提高预防腐败对策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使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腐败现象和责任事故的发生,使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达到保护和爱护干部的目的。全面准确界定廉政风险点,做到全面有效防范,就必须从进一步查找风险点入手,切实打牢基础工作。在查找廉政风险点的过程中,首先要敢于真找、真查,不避重就虚、不遮遮掩掩,做到找准,找全,找实。只有风险点查找的准确到位、不缺不漏,才能实现防范管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是强化工作考核,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之中,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既做定量分析也做定性分析,突出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考核重点,强化各项制度落实和提升工作效果。总之,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中,教育、预防、监督、惩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如何实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远离职务犯罪,是学院纪委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财务管理、资产设备、招标采购、选人用人评优、学生的奖助学金评选等几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廉政风险,以职能为点、以岗位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尚未全部构建,值得我们认真深入探析和全面改进。

参考文献

〔1〕廖光普.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思考〔J〕.党建廉政,2012,07.

〔2〕周红艳.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20.

风险防控培训范文7

关键词:物资管理;廉政风险;供应链

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对铁路物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将防腐措施与改革举措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推进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铁路物资管理作为政策性强、资金密集、资源集中的领域之一,实施有效廉政风险防控至关重要。加强铁路物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深入贯彻落实铁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具体要求,是纵深推进铁路物资管理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铁路物资管理政治生态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加强物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转化成为推动铁路物资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成为铁路物资管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铁路物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主要措施和成效

近年来,按照“大统筹、大平台、大监管”的铁路物资管理改革发展要求,铁路物资系统全面履行专业监督管理职责,立足现场实际,按照“统筹谋划、上下联动、聚焦重点、改革创新、强化监管”的工作思路,坚持解决具体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机统一,坚持廉政风险防控与物资管理改革发展深度融合,系统推进、狠抓落实,通过“制度+阳光+科技”等手段降低管理风险,提高物资管理质量与效率效益。

1.1强化顶层设计,系统开展物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把解决具体问题和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廉政风险。一是强化制度架构研究,梳理物资管理制度体系基本框架,明确制度层级和管理类别,动态调整建设任务目标、进度安排,有序推进物资管理制度建设。二是分类实施查缺补强,结合物资管理改革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制度建设,填补多个物资管理环节的制度空白,细化明确管理要求,进一步强化对物资采购、报废处置等环节各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高制度落实执行效果。三是加强制度宣贯落实,全面、详细解读重点制度和关键条款,利用业务培训、电视电话会议、网络课堂等多种渠道,扩大制度宣贯覆盖范围,提高各级单位贯彻执行制度的能力,筑牢规范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目前,国铁集团与铁路局集团公司已基本形成上下衔接、全面覆盖的物资管理制度体系,为全面规范物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聚焦关键问题,优化创新物资管理机制方法。把性质严重、影响较大的关键问题和风险点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举一反三,“破”“立”并举,以重点问题带动系统创新改革。一是创新物资采购集约化管理模式,组建国铁物资公司,建设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配件中心和区域采购中心,调整物资采购管理目录,不断提高两级集中、联合采购比例,通过管理模式改革,提升采购供应组织效率和保障能力,进一步降低基层单位不规范的零星采购风险。二是优化存量物资管理机制,从源头控制着手,建立以周转率为导向的库存考核方式,组织开展大规模物资清查,指导所属企业加大报废物资处置开发力度,完善物资常态化调剂机制,扩展调剂范围,有效盘活闲置资产,避免产生闲置浪费。三是有效发挥价格调控作用,开展重点物资采购项目限价制定,建设重点物资价格信息库,为维护企业权益、减少价格虚高风险提供有力决策支持。四是深化供应商关系管理,健全完善供应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新增设备故障率评价,有效净化了铁路产品市场,进一步构建“清”“亲”的市场合作关系。

1.3深化技术防控,全面建设应用国铁采购平台。紧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建设并推广运用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国铁采购平台,实现规范经营管理与防控廉洁风险的双赢。一是实现采购信息全面公开,统一信息渠道,全路物资采购信息全部在平台上,实现阳光采购。二是强化采购过程监管,国铁采购平台电子招投标、网上竞价、报废物资竞卖等主要功能如期推广应用,成功实现与中国招标公共服务平台和国铁集团物资采购评标专家库对接,平台客服系统、物流系统、标准化交易基地基本建成,通过采购过程系统留痕和全程可追溯,有效防范廉洁风险、促进降本增效。三是规范通用物资电商采购,研究制定平台运营管理办法,全部取消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电商采购“小平台”,持续推进平台招商引流,通过“三免”等优惠政策和铁路市场规模优势防范价格虚高风险。

1.4加强督导检查,促进铁路物资规范管理。不断完善监管机制,逐步构建“大监管”格局,多措并举促进铁路物资规范管理。一是深入基层强监督,结合巡视反馈问题,组织开展了物资管理专项监督检查、“四电”重要自购物资对标检查、公务用车督导检查、物资专项清查等一系列监督检查活动,组织各单位进行自查自纠,对被巡视单位开展“回头看”,深入基层站段进行现场抽查,在监督过程中促进所属企业落实问题整改,堵塞管理漏洞,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二是严肃追责促落实,组织召开专项监督检查电视电话会议,下发公务用车、柴油、供应商、物资清查审计、物资采购及废旧物资处理典型问题等情况通报,严格按监督检查办法等规定进行通报、问责,纳入物资管理绩效评价,形成有力震慑。

2铁路物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面临的形势

当前铁路物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随着铁路高质量发展,国铁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公司制改革不断深入,物资管理面临新变化与新要求,物资廉政风险防控形势、风险内容和应对措施也将随之变化调整。从近年来国铁集团开展的各类物资管理监督检查活动以及巡视、审计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或执行打折扣的情况仍偶有发生,铁路物资管理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1从业务流程上看。随着公开采购的有效实施,物资采购程序更加透明、规范,可操作空间被极大压缩。物资管理廉政风险点和违规违纪情况易发环节已出现由采购实施向设计、需求源头、合同执行(包括验收、使用)、存量处置等环节转移,违规行为趋向隐蔽化,防控难度增大。

2.2从管理层级上看。随着物资集约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国铁集团承担关键、大宗及战略物资设备采购,铁路局集团公司基层站段采购职能向路局本级集中,铁路局集团公司承担了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大部分物资管理职能,物资廉政风险增大。同时,铁路物资齐抓共管的格局逐步形成,在管理结合部也容易形成管理真空,造成廉政风险。

2.3从内外环境上看。随着铁路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铁路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供应商、评委、机构等要素活跃在物资采购活动各环节、领域,而相关外部市场监管与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外部因素为铁路采购带来的风险不断增大。

3加强铁路物资廉政风险防控的建议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严峻的风险防控形势,要切实提升铁路物资廉政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需要从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技术手段等多个层面进行工作创新,探索构建具有新时代铁路特色的物资廉政风险管理体系。近年来,国内大型企业在物资风险管控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也为国铁企业加强物资廉政风险防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通过对国家电网、中国中铁等企业的工作调研,结合从事铁路物资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加强铁路物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建议。

3.1全面增强廉政风险管理意识。培养风险管理文化,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和技能,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全员参与,把风险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继续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建设,是有效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的基础,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铁集团应继续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融入物资管理全流程,通过案例和理论培训教育的方式加强全体员工的廉政风险意识,通过制定相应的廉政风险管理目标、政策,使系统干部职工明确全面风险管理的各项目标及应对原则,使所有成员都增强利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去规范管理活动的意识和技能。针对国铁集团物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面临的形势,完善出台风险信息报告制度,实现风险信息纵向和横向良好沟通;建立制度监督执行机制,并与绩效评价挂钩,确保有关管理制度得到切实贯彻落实。

3.2逐步构建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进入新时代,铁路物资管理也逐步向供应链专项升级,供应链具有多主体参与、跨地域、多环节的特征,铁路物资管理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链上各实体内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供应链风险。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风险并不相互独立,某一环节管理不当所引发的风险可能会在下一环节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铁路物资的风险管理工作不应局限于某一管理环节,而应从供应链管理全流程的角度进行识别、分析与管理。一是要优化权责结构,深化物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明确供应链各相关主体的管理权力与管理责任,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限,形成权力制约、权责对等的权责结构。二是坚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点,分类制定防控措施,做到防控措施与风险点一一对应,防控重点、要点、难点清晰明了,降低内外部因素对物资管理活动的风险影响。三是建立纵向与横向、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监督机制,采取现场监督、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各相关主体的监督检查,重点监督廉政风险防控、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对发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采取提醒教育、组织整改等方式进行处置,及时化解廉政风险。

3.3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高质量的铁路物资管理发展离不开智能化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通过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廉政风险信息管理、风险监控与评估、风险预警、智能辅助决策等功能,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智能预警、智能应对以及主动输出应对方案,为科学防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在风险管理领域用到的智能技术一般包括大数据技术、BI技术、二维码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等。大数据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能够通过对物资管理数据的提取、处理、分析,发现物资流动整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辅助制定物资管理廉政风险的指标,并能够实时监控这些指标的触发点;BI系统也是在物资管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处理与分析,结合企业管理全过程,建立起风险管理预警系统,辅助企业进行廉政风险监控;二维码技术可以很好地将物资流动的关键节点数据化,为其他智能技术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将上述先进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国铁采购平台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分析与显性展示,完善风险预警能力,利用系统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严格控制绕过系统卡控的不规范操作行为,通过信息系统标准化应用促进业务标准化,提高廉政风险防控能力。

4总结

物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坚持基本原则、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敢于突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开展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新的思路、措施和办法,不断适应新变化,把握新规律,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王琳.铁路运输企业物资供应商关系管理体系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铁路采购与物流,2020,9.

2李智刚,付勇,宋发亮.铁路建设物资管理标准化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9,4.

3段永辉.运用信息技术构筑物资采购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实践和探索[J].铁路采购与物流,2020,1.

风险防控培训范文8

关键词:企业;风险防控要素;必要性;对策

一、企业风险类别

1.战略风险

战略是指重大的、长远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1]。企业战略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战略、投资战略、品牌战略等,受政治、经济、技术环境、行业市场情况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决策者综合素养、企业管理运行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直接关系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发展战略,才能获得并持续强化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增加筹码。企业在战略调整过程中,如果不能够科学地分析、判断外部环境,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就无法对企业进行清晰的战略定位,进而影响有步骤有计划的统筹规划和战略决策,也就是说,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决策者综合素养都是战略决策的潜在风险。

2.财务风险

企业作为从事经营活动的主体,不可避免地直接面临着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集中表现为资金管控风险。企业在运营中,销售回款、存货占用、融资借款、项目投资等各环节与运营资金都有直接联系,资金风险也就相应存在于每一个环节中。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存货占用时间过长、融资借款不到位、投资新项目或购置固定资产而短期内无法形成收益等情况,都会造成企业营运资金不足,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导致一定的坏账而增加财务风险,最终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3.管理风险

安全、环保、质量工作是企业的基础性工作,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是企业要严守的底线。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环保标准的不断趋严,企业因环保不达标面临限产、停产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从企业本身来看,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环保、质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往往停留于思想层面,在执行上没有相应做到位。比如相关培训不够、贯彻质量标准化工作不足,导致从业人员安全、环保、质量的风险意识和操作技能无法有效提升;对安全、环保、质量管理的新形势、新理念、新方法缺乏必要的敏锐性;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缺少学习、了解和应用,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带来隐患。

4.法律风险

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是现实法制社会的需要。在对内管理活动与对外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风险,如因对经营决策的前期论证和决策参与缺乏制度性保障导致的决策法律风险;因合同主体存在问题、合同条款不完善等导致的合同法律风险;因对安全环保法律法规不熟知而导致的法律风险;因账款无法回收导致的法律诉讼风险;因财务、招标、销售等关键岗位人员个人违法行为造成的法律风险等。可以说,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处理不好就会带来不良影响,涉及企业形象和声誉。

二、企业加强风险防控的必要性

1.企业风险防控是实现企业稳定高效发展的内在保障

防控风险可以使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得到有效执行,有利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做出正确决策,从而为企业健康、有序和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2.企业风险防控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趋规范、完善,客观上要求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有必要熟悉掌握并有效运用市场规则,切实从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入手,充分分析各种风险,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企业风险防控是履行企业社会职责的应有之义

一方面,企业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赢得市场空间,创造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企业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责。企业在改革、创新、劳动用工等经营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各方关系、做不好对风险的充分识别、评价及控制,势必会影响员工思想稳定,对维护社会稳定极为不利。

4.企业风险防控是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法治已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企业自身做好风险防控,最大限度规避法律风险,维护发展稳定,不仅是提升企业市场化竞争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必须承担的政治任务。

三、企业加强风险防控的对策

1.强化全员风险防控意识

树立把企业风险防控看作是企业管理常态的理念,把企业风险防控的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在公司范围内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广播、会议、宣传册、演讲等媒体媒介,广泛深入宣传企业风险防控知识。号召全体员工结合自身岗位思考岗位风险点,使每个员工都能理解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并能把风险意识贯穿于具体岗位操作中,变被动的事后补救为主动的事前防范。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对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政治政策、企业竞争优势与劣势均应有清醒、深刻的认知,把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纳入决策变量范围,并且始终将风险思维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及内部管理的全过程,对于重大事项决策应抱持心存敬畏、规避风险的态度,促使企业战略决策行为更加规范、战略决策更加有效。

2.构建风险防控预警机制

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明确风险点分级分类标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预防方案,全面摸清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之下风险防控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找准风险源头,细化防控措施,精准施策、标本兼治,严控风险增量、化解风险存量。健全完善重大风险监测、研判、预警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研究设计有针对性的风险量化指标和预警管理指标体系,实现对重大风险的动态监控、提前应对防范[2]。同时,定期全面排查、梳理各个风险点,建立各专业、各系统、各业务风险管理清单,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风险隐患,强化监督检查,持续动态跟踪和预警重大风险,切实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员工风险防控能力应同步跟进,加强财务、销售、招标、采购等重点岗位人员风险管控能力的培训,加强安全、环保、质量工作人员相关政策、行业标准的培训,以点带面,增强全员防控岗位风险的能力。

3.健全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企业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与每一个部门和每一名员工息息相关,因此,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系统化、全局性规范。针对各专业、各系统、各业务制定全面、系统的规章制度和程序,通过辨识、评估企业各项风险,把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标准固化到每个工作流程,贯穿各层级、各业务、各岗位,形成闭环有效的辨识机制、评估机制和防控机制,构建科学规范、合理有效、重点防控的风险防控体系[3]。尤其在涉及财务、销售、招标、采购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方面要能够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同时,对现有制度要不断进行评估、修订、补充和完善,确保各项制度在各部门、各层次得到贯彻执行,切实筑牢企业风险“防火墙”。

4.完善依法合规经营举措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是企业有效防控风险、实现稳定高效发展的前提。依照依法治企原则,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牢固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明晰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权,厘清企业治理主体职责边界,依法落实管理主体责任,确保公司各项决策部署能够依法合规实现。严格决策程序,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审议、集体决定,做到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全面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应加强公司法治人才培养,建设公司法治队伍,将法律业务与经营管理更好地融合,不断增强公司依法合规经营管理的能力,全面提升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水平。总之,企业风险防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持续和艰巨的课题,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各个方面,处理不好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防控得当则有可能转化为机遇。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对企业来说具有保驾护航的积极意义。企业只有根据各自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构建好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把可能由于战略决策、财务、管理、法律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才能有效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大损失。因此,我们应切切实实重视企业风险防控,从源头抓起,采取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方式,围绕战略目标,全面、有效、准确识别风险,加强风险评估,科学制定预案,采取有力措施,牢牢揪住“源头”,切实做到研究在先、防范在先、处置在先,避免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风险;从过程管控,持续强化对各类不稳定因素的风险排查,把风险防控融入企业管理的各部门、各业务流程,保持不同层级的风险管控体系相衔接;从人员着手,不断增强底线思维、忧患意识、法律思维,全面提升全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做好风险预警、风险防范和风险化解工作,把风险防控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吴秋生.论企业发展战略与内部控制的关系[J].企业经济,2012,(10):5-9.

[2]张晓惠.国有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分析[J].经济师,2019,(10):286-2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