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改革创新与融合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改革创新与融合发展

【摘要】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文化产业体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的载体和窗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根基不扎实、分布不均衡、创新不足、融合不深入等问题。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速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向产业集聚化、园区开放化、融合多元化和治理现代化等方向发展。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下一步的重要趋向。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体系;改革创新;融合发展

党的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完善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机制。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1]。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文化产业体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的载体和窗口。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但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十四五”期间,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与文化创意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经济功能区和文化综合体。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以来,中央出台了若干关于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如《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2019年12月,司法部官网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教科文卫委已促请有关部门加快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进程,尽早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着力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2]。在政策扶持的背景下,作为朝阳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超过2500家。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20—202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表明,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和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在内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3]。但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进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产业发展不平衡、文化企业实力偏弱、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4]。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程度不够,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乏力,加之文化创意产业自身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影响到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对GDP的贡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基不扎实

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以来,国家各类开发区、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更得益于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不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虽然搭上了政策红利的便车,但是因自身根基不扎实而难以在这个领域立稳脚跟。一是部分入园企业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文化企业不懂文化、创意企业不做创意和科技企业不搞科技的现象。这也是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文化企业实力偏弱的原因。二是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单纯售卖概念,没有扎实的产业支撑和稳健的融资渠道,更有个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优惠政策下去拿地,却从事房地产开发。从长远来看,这类不专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也很难立足,更谈不上长远发展。此外,交通及文化创意产业配套、公共文化服务和消费型园区治理水平等,都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立足和发展产生影响。

2.布局不均衡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包括部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地理空间上分布还不均衡,产业发展也不平衡。一是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与经济板块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部城市群和成渝西三角等重点区域城市群相对应,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大致形成了几大重点区域。二是从城市形态分布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较少出现在地级及以下城市。

3.创新不足

无论是文化,还是创意,都是传承与创新的产物。特别是创新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流。目前,不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新不足。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和现代经营理念的缺失,不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健全,文化企业实力偏弱,开发的文创精品少,不少产业或项目同质化严重,导致严重的无序竞争,创新驱动力有待增强。二是协同创新能力较弱。不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各自为政,搞区域藩篱或区域壁垒,相对封闭,与外界联系较少,特别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文化创意产业共同体未能有效形成。

4.融合不深入

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在文化强国战略和知识服务战略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不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融合还不深入。一是文化与创意融合不深入。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只有文化,没有创意;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只有创意,不谈文化。文化智库的功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知识服务的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二是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深入。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科技与金融是重要支撑,科技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源泉。但目前不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科技的支撑作用体现得不明显。一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也有待加强。三是文化与旅游融合不深入。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资源未实现有效整合,文旅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有待提升。四是文化创意与数字化、智能化融合不深入。数字化、智能化已深刻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不够,产业也有待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活力不足,对数字经济的贡献有待提升。五是文化与国际需求融合不深入。“一带一路”建设给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国际化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走出去”意识淡薄,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党的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形势有利于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治理水平,并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

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治理水平具有新空间

党的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5]。全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体现了我国最大的制度优势。我们要把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提高统筹推进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具体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治理,肺炎疫情防控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复工复产考量了地方施政智慧、治理能力和专业水平。肺炎疫情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急响应体系、危机管理、决策方式及现代企业治理等方面的一次“大考”,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变革创新,有利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具有新效能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以及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健全进程。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态更丰富。一批文化产业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与此同时,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增长之势。线上消费规模扩大,衍生出多样化的内容形态。2020年3月11日,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的意见》。这引发线上城市建设加速发力,线上文化创意产业日趋红火,必将成为影响深远的朝阳产业。二是文化创意产业优胜劣汰更明显。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剧了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整合、资本流动和人才集聚,竞争解放了生产力,让文化创意产业优胜劣汰更明显。三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转型升级中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有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园区要提升质量,走市场化和专业化道路;以创新为驱动力,让金融科技助力;在知识服务战略牵引下,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进程中,数字经济为融合发展增添了活力,创新型、智能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融合发展中占据先机。

三、“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走向判断

党的确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十四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黄金五年。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走向,科学研判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布局,对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大有裨益。“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有产业集聚化、园区开放化、融合多元化和治理现代化等走向。

1.产业集聚化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是建立在集聚理论基础上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包括企业集聚、项目集聚和要素集聚等。“十四五”时期,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部级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虹吸效应将更加突出。文化创意方面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政策,将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政策扶持和倾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将重点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并引导其融合发展。

2.园区开放化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开放窗口。“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放化将是重要趋势。开放化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园区开放化构筑了新的开放高地,也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增强国际竞争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3.融合多元化

融合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内生驱动力。“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呈现多元化融合、多元化发展趋势。产城融合将进一步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功能,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在行业形态、投融资渠道和营销手段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智能创新和金融科技将进一步提升融合多元化的程度、深度和广度。

4.治理现代化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进一步强化,企业对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就要深入推进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1.肺炎疫情后期增强政策扶持实效

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抗击肺炎疫情的后期,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针对如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进一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融资难、融资贵及现金流和债务的问题,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各地要统筹协调,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别要拓展普惠性“输血”,增强政策扶持实效,助力企业克服困难,进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1)加快兑现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笔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召开联席会议,针对之前有关部委和本地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实效进行评估,加快兑现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同时提出优化、完善方案,主动对接,提高精准度和实用度,增强政策实效,让文化创意产业用好用活这些政策措施,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和实惠。

(2)划拨文化创意产业纾困帮扶专项资金。笔者建议各地可以学习杭州市财政专项扶持经验,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纾困基金,做大基金蓄水池规模,精准帮扶文化创意企业。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文化产业企业复工复产期间购买口罩等防护物资、员工绩效奖励、加班补贴、租房补贴和水电气补贴等,维系资金链不断裂。

(3)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笔者建议各地可以继续完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特别要加大协调金融机构力度,统筹整合现有资源,以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地方金融机构也要主动帮助文化创意产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如,地方银行可以主动降低文化创意产业贷款门槛,推出文化创意产业战“役”复产专项无息或贴息贷款;有关银行可以为困难企业减免债务或延缓债务偿还期;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对困难企业较多的地市特事特办等。

(4)构建重点产业协同发展生态链。受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复工复产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全国各地的经济协调发展生态链。笔者建议各地可以统筹协调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商委、市场监管局、物价局、公安局、交通局、物流口岸和文旅委等部门以及相关配套企业,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产业命脉的生态链条上产业链、供应链、交通物流链和消费链等环节的有效协同和务实合作,优化协同发展机制,为重点产业复工复产开辟绿色通道。

2.“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1)集中调研,开展评估

一是加强集中调研。相关部门要加强“十四五”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前期调研,扎实推进,确保调研实效。调研要坚持问题导向,摸清文化创意资源家底,查找发展差距,探求融合发展重点、难点、痛点、亮点;开展比较分析,明晰比较优势,夯实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本着立足“十三五”、前瞻“十四五”的原则,我们要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体制机制、产业集聚、创新驱动、区域合作、治理能力、政策配套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研究,客观理性呈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困惑及下一步诉求。二是开展第三方评估。各地可委托智库对“十三五”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绩效开展第三方评估,如综合评估、政策评估和效果评估等。通过前瞻性、预警性评估,相关部门可以推演走向,研判趋势,实时、动态监测和反馈评估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矫正和纠偏。评估要实现政策措施效果评估结果与政府行政问责的结合,通过责任追究机制倒逼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高治理能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大限度开展文化创意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有利于优化决策机制,从而助推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也为科学编制“十四五”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奠定基础。

(2)战略规划,未雨绸缪

一是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战略体系。我们要科学研判全国经济形势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精准谋划未来,高起点、全方位和多层次构建各地文化创意产业战略体系,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各地要加快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战略研究,探索构建集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骨干企业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战略体系。二是编制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要突出规划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发挥制度优势,编制相关发展规划;要主动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策划一批有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将其纳入相关制度安排并争取有所倾斜。各地要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十四五”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并争取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纳入各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事业发展规划。同时,各地要出台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是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担当作为,建立健全决策、协调、执行层面的三级工作对接机制,分解目标任务,确保涉及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落地和执行到位。“十四五”时期,各地要理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体现制度优势,提高运行效率,有效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融合发展,示范引领

一是重点项目示范。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围绕“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产业集聚化、园区开放化、融合多元化和治理现代化走向,在打造深度融合品牌上加强项目合作,协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从而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手段,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加快大数据文化创意产业载体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抓深度融合形成新业态,优先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实体经济的深入融合。二是区域合作引领。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打破区域藩篱,加强结对共建和融合协同创新,做到抱团取暖,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我们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区域文化治理能力;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全行业一盘棋”的新理念,推进各地在文化创意产业、政企、示范项目、人才成果转化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协同联动和共同发展,实现互补、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2]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建议:加快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进程[N].法制日报,2020-01-14.

[3]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202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EB/OL].东方财富网,2020-02-16.

[4]张玉玲.融合发展激活产业新动能[N].光明日报,2019-12-29.

[5]张贺.文化消费有了更多可能(解码•文化市场新观察)[N].人民日报,2020-03-09.

作者:黄江华 莫远明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编辑部 重庆工商大学《西部论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