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教学范例

商业模式教学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交互式理论

高等教育领域也把教学改革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从2012年起成为目录内基本专业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为了适应新形势的人才需求,也积极地加强教学改革,力图使得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众多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学者们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展开了研究,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作者以“互联网+商务英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查询,相关文献仅有215篇,这些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宏观上呼吁利用互联网教学,如钟秉林的《互联网教学与高校人才培养》,张忠华等的《“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二是微观上探讨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如翁凤翔的《论商务英语“双轨”发展模式》,吕世生的《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学理依据:研究目标、主题与主体》;三是互联网与商务英语教学的结合,如梁婧的《互联网+外贸背景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熊有生的《基于智能手机的商务英语写作移动学习研究》。然而,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宏观上的互联网+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研究,或微观上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研究,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进行研究的较少。随着互联网+对教育的逐渐深入接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也必将大受影响,因此,本文拟结合教学实际从互联网+背景下对商务英语专业“交互式”教学模式予以探讨。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法是由学者Palincsar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是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延伸,后来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众多的理论研究,使得交互教学法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层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校多元交互教学模式是由教学环境、主体和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是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是在宏观教学背景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话题切入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和老师围绕某一知识点或内容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多元性,师生互动交流性。因此,交互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参与到其中,成为教与学的同样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交互式”教学模式是改变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之一。鉴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特点和知识交叉性,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就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将“交互式”教学法运用到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可以某一知识点或某一实操能力为主题,通过多元化方式,利用各种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沟通中来。

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一)课程模块之间的交互教学(互联网+课程内容)。当前,绝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都是按照传统的以课程为单位各任课教师分开各自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利于单门课程的系统性讲授,可是不利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打造。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当中很多课程在知识点和实操中有众多交叉之处。比如《外贸函电》课程中会利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的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付款、保险等相应的知识,也会交互实操性课程《国际商务单证制作》中的内容,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又可交互商务礼仪、跨文化交际等等,基于课程内容的交互性,我们可以实施教学改革,在传统的各门课程教学中交互其他相关知识,这可以有效解决以往课程教学模式中偏重单一方面的能力锻炼或知识讲授,而达到整到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的锻造。此外,也可以在课程模块内容交互式教学过程当中积极利用“互联网+”,将传统的课本教材交互网络素材教学,如《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在进行某种谈判策略的讲解时,除了利用课本提供的谈判案例素材,还可以交互使用当前互联网截取的国际谈判热点事件进行解读,这样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紧跟时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程内容交互可以让不同课程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学生吸取不同课程背景下教师对同一问题的教学,综合进行超语言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内容和商务英语技能。

(二)课堂内外之间的交互教学(互联网+教学评价)。一般来说,大学课程都是每门课程教师单独教学,而且没有固定的自习和答疑时间,这对于师生关系的培养和教学反馈都带来不利影响。通过教改,可以考虑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微信群、微博和朋友圈等,课堂内教师与学生有面对面的交互,课堂外可以网络交互的形式,从而“下课”不“下线”,“课内”与“课外”同时进行。“师生”关系成为“朋友”关系;而且微信群的多重交互功能,比如可以随意建立不同群组,可以对课堂上布置的不同作业进行不同的课外交流,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布置学生进行商务模拟谈判某一策略演示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将演练主题在微信群,学生自主挑选队伍,并进行课前预练,遇到问题老师可以积极在微信群进行指导解释,课堂的实际演练环节老师可以录制微视频发在朋友圈,激发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也将收获课堂外对实际演练的评价,反馈教学。

(三)信息资源的交互教学(互联网+教学活动)。在多元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交互变得十分便捷。师生均可以把从图书、网络平台获取的与商务英语相关的资源随时通过课堂、移动网络转发和推送给相关的课程群组、班级群组或者朋友圈等与他人进行共享交流。同时,跨境电商平台资源可以让有想法、敢实践的同学在线创业,与相关企业进行网络沟通,实现学以致用,创新创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商务英语交互教学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汲取课堂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交互,尤其是热点话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与市场的接轨度。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变“广播式”教学为“交互式”教学,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当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以往课堂老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吸收的“广播式”教学状况,学生通过课堂模块教学交互,课堂内外教学方式交互,教学资源互联网线上线下交互,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知识的教学掌握,使得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更加接轨,能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参与和应用商务英语技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二)促进学生商务英语知识的提高,全面培养商务英语能力。商务英语是应用型、技能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通过互联网平台,采用“互联网+”及交互式教学模式,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能进一步拓宽教学渠道、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能大幅提升学生实际商务应用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技能型、应用型、专业化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

(三)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平行发展,为学生创新创业打下基础。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移动网络平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运用和在教育领域的普及,现在教育手段和方式突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教与学,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而言,以跨境电商课程为例,现代网络跨境电商平台的运用及各种跨境电商模拟软件的平台构建,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环境中的电商运营,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跨境电商知识,并为学生在校内或离校后实现创新创业铺就道路,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平行发展。总之,在“互联网+”的大环境背景下,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特点,在商务语专业教学中实行交互式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商务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就业途径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钟秉.互联网教学与高校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9):4-8.

[2]张忠华,周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39-43.

[3]翁凤翔.论商务英语“双轨”发展模式[J].外语界,2014(2):10-17.

[4]吕世生.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学理依据:研究目标、主题与主体[J].外语界,2015(3):76-82.

[5]梁婧.互联网+外贸背景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百色学院学报,2016(2):137-139.

[6]熊有生.基于智能手机的商务英语写作移动学习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6(6):153-156.

[7]童俐.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2(3):83-86.

[8]胡小勇.问题导向促进在线学习者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J].远程教育志,2011(4):21-26.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2

关键词:线上教学;飞行技术;农业院校;以学生为中心

0引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全国唯一设有飞行技术专业的农业院校,意在服务垦区,服务龙江,助力农业航化建设。该专业涉及到的课程有航空植保、航化作业、航空领航学、飞行原理及航空英语等,在课程结构上凸显本专业办学特色。新冠疫情的常态化,线上教学将是未来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但与其他专业相比飞行技术属于小众专业,线上平台教学资源较少,特别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飞行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其线上教学资源更加有限。线上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相比,实践教学、课堂监督管理和互动交流氛围受到限制[2],但其又有教学资源可回放性和即时性的优点[3]。因此,怎样融合线上教学的缺点来提高本专业线上教学质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准备和细则规划三个方面对飞行技术专业线上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教学设计

飞行技术专业有飞行原理和航空领航学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也有实操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如航空植保和飞机性能与计划等,还有本专业私照、商照和仪表考试综合训练。疫情之前,该专业主要是面对面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但由于线上教学存在课堂约束力弱和感染力下降等问题,就决定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适用于线上教学,所以本文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即弱化教师的主导性,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价三个方面。

1.1教学内容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纵深,即基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根据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和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不需要与教材的章节完全一致,可以将课程内容与最新的科研成果相融合,重新规划章节及内容。如在航空植保课程中,航空喷头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液力式、气力式和离心式三种,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加入目前飞机在航空植保作业中使用最新的两种喷头,即静电喷头和可控变量喷头,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与书中三种喷头对比,形成线上讨论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在飞机系统与结构课程中,飞机助力式主操纵系统按照操纵信号传递方式可分为机械传递系统和电传系统,电传系统是目前在大型运输机主要采用的一种传递操纵信号的方式,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可以把最新的一种传递操纵信号的方式即光传系统引入其中,并以我国先进战机进行举例说明,增加课堂趣味性。在飞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方面,线上教学主要采用飞行模拟软件进行仿真训练,如Prepar3D和微软公司的FlightSimulator(图1),这两款软件都能很好地模拟飞机机场环境、大气情况和不同飞机的飞行性能。针对线上实验课程,教师应该重新规划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软件数据统计功能来评测学生实验完成的情况,满足模拟软件对电脑配置的要求,适合于网络教学。

1.2教学活动设计

从时间维度上,线上教学包括三个阶段,即线上学习前、线上学习、线上学习后。线上学习前阶段活动设计包括明确学习目标,预习课程内容,观看学习视频及相关课前测试;线上学习阶段的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来进行规划,以线上直播形式解释预习当中出现主要问题,着重讲解课程难点和重点,之后以讨论式或问答式与学生交流。尽量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控课堂,提高课堂监督和管理效率。线上学习后阶段的教学活动包括群组疑难问题讨论,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亦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问题的交流,要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教学感染力。以航空植保课程第二章植物保护机械中第一节喷雾机的构造与基本原理为例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如表1所示。

1.3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最终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线上教学的三个阶段,也可以理解为面对面教学时的平时成绩,而总结性评价即为平时测验和最后期末考试成绩,由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进行加权确定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即为最终评价。由于线上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方式,所以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过程性评价所占加权比例要大,至于加权具体数值则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定,尽量做到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如在课程线上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比可设定为40%~50%之间,总结性评价占比可定为50%~60%。在过程性评价中,课前利用平台资源预习完成情况占比为10%,课中学生出勤及课堂学习互动表现情况占比20%,在课后,完成教师预留作业情况及课外拓展知识的自主性占比10%。在总结性评价中,课前、课中及课后线上课程测试成绩占比2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30%~40%,而这种成绩比例的设定是动态变化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从而使线上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2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的录制、知识结构导图的设计、课外资料收集和章节检测等。教学视频资源应根据知识点分散录制,每个视频时长控制在10min以内。知识结构导图方便与学生对本章本节知识体系的了解。课外资料收集用于视频和课件制作上,更生动体现教学内容。章节检测包括课前检测和课中检测及课后检测,以便考察学情。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飞行技术专业主要对口于农业航空植保,网络教育平台关于农业航空植保的教学资源有限,因此在教学资源准备上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教学案例,特别是航空植保课程实验部分无法利用现有的虚拟飞行软件。因此针对本专业这种特殊性,应采取如下措施准备航化有关教学资料。航空植保课程教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可参考黑龙江省北大荒航化作业的程序及标准,航空植保课程的知识体系可分为农业航化的特点、农用飞机机型与性能、农业航化作业的区划与组织、喷洒设备与调整、农业航空作业(包括喷施技术及其喷洒质量保障)、航化质量技术标准和航化作业农业安全与使用。图片及影响资料的建立。教师应到农场深入了解农业航空植保的过程,包括春季和夏季两次重要植保航化过程,用图片和录像的形式记录农业航空植保作业线路,这样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便于实验教学。

3细则规划

飞行技术专业课程的整体框架已经搭建,还需将考核规矩细化,使课程学习的各个阶段的活动评分有法可依,以此激励学生进行有趣的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得能力。例如,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在线分组讨论,可把学生参与讨论表现分为几个档次进行细化打分,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细化分级打分制度,让这种评分细化制度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另外线上教学平台具有数据记载和处理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细则规划,提升教学质量。

4结论

根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飞行技术专业现有的资源,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思想,从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准备和细则规划三个方面,对线上教学进行探讨,给出了具体方案和策略,可为飞行专业线上教学建设起到借鉴的作用,另外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上述方案反复的优化调整再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建伟.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学的优势和不足[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3):40-41.

[2]岳敏.疫情新常态下的高校线上教学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2022,39(3):73-76.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职思想;职业素养;创业

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实现教育的全方位发展教学模式,自身能力的提高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比如说创业模式教育。职校应该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制定相应课程,大力培养拥有高素质教育的社会型人才,结合课本知识教学,培养出知识能力与社会技能,职业道德高尚的全面发展人才。如何解决高职生就业成为了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促进创业模式

思想政治工作带动职业素养,人生观价值观也都在良好的政治思想中得以建立,而思想品德的培养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再与生活和职业相结合的话,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在思想政治培养的过程中,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融合职业素养,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和工作,在工作中体验与学习,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尤为关键,带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价值观的核心部分就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正是思想政治工作,创业更加需要思想政治和职业素养。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养教学融合起来呢?是今后高校教学发展中必须认真探索的新问题,对社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高职培养的学生最终都是需要面对社会和企业的,创业需要职业素养较高的创业者,这就需要高职学校注重思想教学工作,才能使得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企业的有效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围绕生产活动进行,并为之服务,而职业素养正在中间起了一个连接作用,它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活动管理工作融合起来提供了最佳方式,让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在职业的每个环节,把解决问题时的思想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贴近生活和人民群众,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素养的职工创业队伍,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同时规范员工的行为活动,提高自身形象。推动了企业健康科学发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有了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素养的良好结合,员工在思想上才会得到重视,企业日常的工作才会有效进行,员工思想上得到了重视,才会更加尽心去完成基本生活活动,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为此高校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尤为重要的。

2.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职业素养发展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教学含义主要是针对贯彻党的发展方向开展的,恪守思想政治原则,培养出适应于企业需求的员工,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也与员工职业素养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气氛,企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需要娱乐,艺术,思想等企业文化建设为增加企业凝聚力提供有力保障。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其实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形成一些特定的行为,实现员工在思想活动上的升华,在文化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每个员工的职业素养,企业领导可以与员工进行思想交流,输送企业思想。对于公司方面,也要有意识的对员工进行职业素质培养,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员工。比如在活动开始或结束的时候,举行一个简单的讲话,通过演说的方式,企业领导表达自己的正确思想活动。在这种大活动的场景下,员工自觉参与其中,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沉闷氛围,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让员工没有抵触心理,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和职业道德。好的职业素养就是时刻保持工作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

3.正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结合企业需求教学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社会和企业所需的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对于企业来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在员工已经有的思想建设上,需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是满足员工精神需求的前提,应该增加建设投资,改善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是职业素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才可以提升干群关系,员工关系,从而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素养建设双双促进发展,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在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养建设融合的过程中,政工干部领导队伍的素质尤为重要,领导阶层应该把立足点建立在群众中来,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员工,教育员工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思想觉醒力和工作组织能力,增加干群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企业领导阶层应该从自身做起,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在平时工作中,为企业培养出拥有优秀职业素质的员工。总而言之,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两者结合才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提升同学们的创业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董琳琳.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创业”三阶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6):594-594

[2]石丹淅.高校在校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大学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东高等教育,2016,(7):18-26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4

关键词:跨境电商;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现代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领域的冲击都是巨大的,特别是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力,进而成为教育事业系统性变革的内在力量,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信息化教学环境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来营造,建成教育信息化体系要与国家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革新,与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2018年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计划》中明确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强调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建设大容量数字化教学资源,改革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体系内容与方法,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位于世界领先地位[1],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打造中国样例,展现中国智慧。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变革教与学方式,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实验内容面向“跨学科教学的信息化融合应用、学校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互联网+的能力提升、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发展。

二、本科电商类专业实验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作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中新业态的电子商务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得到了迅猛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热点,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最急需的资源就是人才,为满足需要自2001年13所高校首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截至2020年,全国有563所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为行业输送了大量的电商人才。旨在培养既具备坚实的经济管理类理论基础,又能全面地掌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现代信息技术和外语等知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2]。但从目前的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看来,显然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单向讲授式的理论教学模式和简单的只模拟的实验教学模式,这样不能很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会导致电子商务人才的最终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出现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更快更好地实现与工作岗位的衔接等问题,因此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亟需构建科学的、系统的信息化实验教学模式。

(二)电子商务专业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利用和共享不高的问题

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实验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可以积极地自主发挥能动性进行科学研究的二次创造的过程。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一种新型的对外贸易方式,在社会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3]。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将能在IT行业、工商企业以及国家的个体经济、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科研教育等多个部门从事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实验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给予实验教学有力的支持,并配置相应的实验系统,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但根据对各大高校目前实验教学资源的探索发现,存在滞后于互联网时代要求的现象,造成实验资源的不足,特别是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更是匮乏;现有资源分布较分散不成体系,还存在利用率不高、共享率不高等现实性问题,制约了电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实验教学的管理仅关注线下实体教学资源,忽略了电商实验教学模式需要强化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和共享。

(三)传统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

实验教学对不同专业和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具体要求也会不同,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还存在传统单一的问题,教师大多采用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讲授式”“演示式”“模拟训练”上,通常是教师先对实验教学的目标、方法、步骤进行讲解,通过一定的演示和示范,再由学生进行模拟练习,所有的实验课程都是重复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引入微课、慕课或者翻转课堂等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实训过程较单一,忽略了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同时,未能充分体现课堂学生中心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弱等问题。

三、电商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一)改革方案思路

以培养全日制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紧缺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构建高校实验中心“二参、三创、三融合”实验教学模式,即“二参”:加深企业与学校合作力度,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产业学院让企业充分参与到育人中;加强高校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深入企业实践,让教师充分参与到企业一线中,让教学内容紧跟社会需要和“社会潮流”。“三创”:实现学生在学校做实验与在企业做项目推广的“无缝衔接”,充分利用学校的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创造”三创能力;“三融合”:新商科和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各专业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即“专业1”+“专业2”+“信息化2.0技术”。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实现“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化2.0”的“三融合”,开展基于慕课、虚拟仿真技术的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4]。以部级“金课”为标准,设计电子商务类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打造电子商务类实验课程“金课”。改革方案思路导图,见图1。

(二)改革方案设计

1.深化校企合作,推动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1)协同育人,共同开发实验项目。企业长期处于市场一线,能了解到跨境电商变化的前沿讯息,也最清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培养人才,因此高校可以筛选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合作办学,共创产业学院和双创平台来实现协同育人,企业和学校通过共编教材和参考书目,共同开发实践性强的项目,共建数字化实验实训室等措施,将课本理论与企业实践手段相融合,针对实践教学大纲内容,适当添加企业经营过程中真实经典的案例,更加贴合行业实际的同时能够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真实性。企业的软件平台通常更新较快,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应用软件,并及时进行升级维护,能增强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真实感,培养学生实战能力;针对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开设跨境电商订单班,为企业遴选适合从事跨境的电商人才,由企业导师教授专业的实验课程并在实习期直接进入企业实习,订单班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电商运营并接受企业的考核,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习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从学生到工作岗位的身份转换,也为将来从事跨境电商实际工作做好衔接。

(2)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担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操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熟悉跨境电商企业运作和实际运营情况。一方面,学校应激励教师参加实践内容丰富的跨境电商培训项目和研讨会,培训结束后,教师将培训的内容进行研究消化和反复练习,在掌握后应用于实验课堂之上;另一方面,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还是要深入企业跨境电商业务第一线,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实践,直接参与到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中去,在日常工作中将理论知识与业务办理的实际相结合,加深对跨境电商行业的认识和实际运营工作的实践并转化输出为跨境电商类课程的教学新知识。

2.“创新、创业、创造”理念融入跨境电子商务实验教学

(1)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创造”平台。跨境电商行业在“互联网+外贸”背景的推动下飞速发展,大量跨境电商中小企业纷纷涌入。入行门槛和创业成本的双低也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学校的双创平台进行创业孵化变得可行,在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量身制定创新、创业培训计划,为学生提供跨境平台操作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并且通过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和双创平台,让行业资深专家也走进课堂,将实际的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和实操经验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跨境电商理论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积累实际操作技能,真正成为行业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未来的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基础[5]。

(2)利用跨境电商类大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仅仅通过单一的校内考核机制往往不足以判定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参加实操性强的电子商务类专业各类电商技能大赛也逐渐成为检验学生专业水平的不错方式。选择基于真实模拟跨境电商业务的国、省、协会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类大赛让学生参加。一方面,比赛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其他高校同专业选手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并通过竞赛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应对各类状况的应变能力,在模拟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掌握平台操作技能、熟悉平台规则的同时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另一方面,老师通过比赛促进教学,利用对学生参赛的指导机会查缺补漏,亦能丰富其教学经验,将指导比赛的经验反哺于日常教学中。

(3)建立“三融合”的跨境电商实验项目体系。在我国新商科人才培养和教育信息化2.0技术革命的双重背景下,吸收与跨境电商密切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管理等专业的知识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构建“三融合”跨境电商实验项目体系。首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与跨境电商密切相关的各类学科和零散的课程教学学习资源加以整合,与企业协同开发跨境电商系列虚拟仿真共享实验教学资源,同时打破原有的章节式教学体系,进行模块化、项目式教学,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例如,目前高校使用最广泛的学习通、学习资源库、雨课堂等平台,使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充分衔接充分融合,有针对性地突出教学重难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次,利用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系统,将学生的跨境电子商务实验项目的学习路径和轨迹记录在案。利用数据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进行纵向对比,建立学生学习档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高优化的部分进行详细的学习计划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势,学习中出现的不足也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弥补,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5

【关键词】线上教学;镜头前表演;教学步骤;赋能培养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线教育深度试水,在线教学以及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给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带来深刻变革,现有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及课堂组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阶段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笔者认为有必要更深入地探索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的有效路径。在影视表演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以镜头前表演教学为例,梳理和总结在线教学经验,用互联网思维看待传统线下教学,用影视思维逻辑结合新媒体走出一条适合表演专业线上教学及后疫情时代的创新和突围之路。

一、影视表演专业线上教学分析

如今线上教学已成为常态化教学形式,专业授课教师必须转换思路、应对线上教学发展趋势,在逆境中直面挑战。线上教学的角色转换和定位需要重新建立和塑造教与学、师与生、学校与家庭多重关系,作为专业授课教师,要尽快探索适合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

(一)挑战传统授课形式

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深度赋能,帮助学生转变线上学习观念。传统表演教学是教师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讲授表演技巧训练课程、指导学生在舞台上掌握有机行动,探索、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在循序渐进指导中培养学生塑造人物形象能力的过程。线上表演教学从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心态开始,在表演基础训练阶段和影视人物形象训练阶段,用镜头语言的方式把学生观察生活训练和镜头前人物形象训练的内容拍摄下来,在线上授课过程中为学生们讲解镜头前表演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与传统教学模式(环境条件)相悖的巨大困境中走出来。

(二)打破原有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是表演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和情感交融的统一空间,其具有符号感和仪式感。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时空的教学环境中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师生来说,教学空间是具有神圣仪式感的情感能量空间。线上教学过程完全打破了这样的环境空间,使之变成若干虚拟空间,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学生在隔空的环境中无法与对手真实交流判断、相互行动、无法真实感受对方的真情实感。由于线上教学过程中网络延迟和卡顿的原因,教师也不能真实捕捉到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准确反应,无法把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真实反馈,学生在没有真实交流对象的前提下也不能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三)取代线下“集体情感”

这样非真实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是无法和线下真实环境中的教学相比的,线下教学空间里师生之间的共情是具有仪式感的集体心理体验过程。这种真实空间里情感互动交流与个体在独自状态下产生的思想和情绪截然不同,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集体情感”,集体情感通过周期性重复的仪式活动最终演变为集体意识[1]。这种集体意识是教师和学生在同一空间里(教室)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开展艺术创作的集体情感体验下完成的。线上教学虽然也可以形成师生之间教学互动和教学监督,但是和线下教学相比,却难以在教学示范、教学监督、情感共融、仪式感受等方面相提并论。

二、镜头前表演线上课程的教学特色

结合当下线上授课的实际情况,笔者对线上表演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如何把线下教学转移到线上教学已成为表演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新课题。线上教学给《镜头前表演训练》课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镜头前表演训练》课程的特殊属性,基于以往教学经验,可以把这门课程作为探索线上授课的有效途径。所以这门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特色一:重点训练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表演技巧及人物情感。目的是探索如何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在无交流对象环境下镜头前表演存在的信念感不足、强烈的疏离感和隔空交流的陌生感,有效提升学生在镜头前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力。特色二:使“三阶梯”式的训练办法作为线上教学的具体教学手段,“认识镜头、掌握技巧、建立隔空情感”即“三阶梯”式教学练训手段。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克服恐惧,在隔空交流的情况下和“镜头”建立真实情感交流,培养在非真实交流情况下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这就是区别于线下表演教学的具体教学手段,即线上表演教学特色。探索线下和线上表演教学的有机结合方法,并不是简单地把线下课程转移到线上,而是利用镜头前表演训练的教学手段完成影视表演专业部分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特色三:以传统表演教学为基础,融入营销意识,赋能学生多元发展空间。根据以往线下表演课程的教学经验,结合线上教学的授课实践,笔者对网络环境下的线上表演教学进行实践性探索。影视表演教学要想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与时俱进,理解媒介、认识新媒体、利用新媒体平台为线上表演教学服务,使影视表演教学与自媒体短视频跨界优势互补,把《镜头前表演训练》课程与线上教学有机融合,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核心提供赋能,规划其今后职业发展方向。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发展自身优势和能力,赋能学生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及独立核心。线上表演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基于自媒体平台优势,针对学生个人特点,进行由发展核心到自我核心最后独立核心的赋能提升。

三、镜头前表演线上课程实施步骤

线上表演教学过程把教师和学生分成了三个不同时空,即教师——传授和监督空间;学生——学习实践空间;以及网络虚拟空间;为提高三个不同空间在同一时效下授课的教学效果,线上课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了解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演的区别,即把握镜头前表演的细节与分寸,消除在镜头前表演的陌生和空间隔离感。认识和熟悉镜头,在镜头前可以真实轻松、亲切自然、松弛有度地“生活”。镜头景别采用固定机位的全、中、近三个景别方式,完成剪辑后在线上课堂采用视频共享的方式供全体同学观看、教师解读点评。第二阶段:线上镜头前表演课程分为两部分,即观察生活训练和影视作品人物形象塑造训练。观察生活训练阶段是表演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们能够走入生活中去细致地观察生活中各种行业中的典型人物,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捕捉表现人物性格的行为、心理、形象。线上镜头前表演训练要使学生熟悉和掌握镜头语言及镜头调度的三要素:即位置、动作、视线在表演中的重要性。位置——镜头前表演的位置不是镜头调度的位置,而是人物占画面空间的位置、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画面空间位置;动作——镜头前表演时动作与动作的衔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接“动”,如前一个中景镜头右手拿鲜花左进画,后一个全景镜头就应该右手拿鲜花从画面左入画,这样就不会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和后期剪辑的不顺畅。视线——在拍摄时会遇到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的情况,只要和对方构成了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那么相互对应的视线关系必须是相反的(左右关系),构成的调度关系也应该是相应的。视线的定位在镜头前表演训练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无对象交流时,眼光的左右划过或是上下巡视都要做到犹如交流对象在你眼前一样,无交流对象中的视线准确与否,也是本人是否有镜头感的一个检验。借位——借位拍摄一般是中近景中使用比较多,因为近景镜头可以虚化背景,有时候因为拍摄现场光线强弱变化的问题、就要选择合适光区和较一致的背景环境来拍摄。这时候只要记住自己的视线(或左或右)那么无论镜头怎么变化你的视线关系都不会错。镜头感——是实际创作过程中的经验、技巧、感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镜头前表演时要根据不同景别用不同的动作幅度来表演角色任务。“镜头感”是经验、技巧和设计于一体的镜头前表演必须掌握的综合技能。针对“镜头感”表演技巧的培养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训练来逐渐领悟贯通。第三阶段:综艺节目《声临其境》让我们领略了演员用声音塑造人物的魅力,线上教学过程中为什么不能把这一环节引入课堂中呢?此前,笔者对线下配音课程已经有了成熟经验,学生对影视配音也非常感兴趣。初级配音训练可以从动画片片段配音入手,如:《白雪公主》《花仙子》《熊出没》《蓝精灵》等。因为动画片中的人物或动物动作比较夸张,语言声调比较夸张,口型对位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上手。中级阶段选用中外电影的经典片段,重点训练学生对人物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口型对位,如《廊桥遗梦》《沉默的羔羊》《城南旧事》等。与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影视作品相比,日韩影视作品的配音训练就具有一定难度了,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人物的生活和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特点,这样才能准确掌握配音的精髓。第四阶段:双人视频作业不可能像在线下真实环境中那样,双方在摄影机镜头前真实交流。因此,可采用虚化环境背景或相近关系背景空间,景别选择单人中近景对切方式,拍摄完成后经过后期剪辑达到镜头前人物情感交流的目的。线上作品最终呈现的视听效果和线下的教学成果是有一定差别的,这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表演专业线上教学的弊端。在困境中寻找办法,在窘境中探索道路是应对线上教学工作的必由之路。

四、运用多种手段解决线上教学实际问题

我们必须设法解决线上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寻找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点。以去中心化为指导方针,以赋能为具体手段,努力思考和探索如何改善表演专业线上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窘境。首先,解决在线上教学环境下,学生在镜头前的隔空交流技巧(视像、行动、调度、环境感、必要的后期处理)等问题。线上教学过程中,在没有真实对象交流的情况下,学生会对镜头内交流对象视线的位置掌握不准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站在导演的角度指导学生的表演。其次,解决表演者在面对镜头——无交流对象的条件下,必然产生的心理障碍。无具体交流对象时会使表演者和“镜头”产生疏离感及恐惧感,也就是不自信问题。第三,解决线上教学状态下缺乏自信和高度适应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在看不到对方反应的隔空交流中建立起塑造角色的真实感和信念感。从根本上说,要在线上教学状态下,帮助学生建立起高度自信和高度适应能力。线上教学和新媒体短视频有效衔接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的表现欲望,利用自媒体手段呈现观察生活和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教学目的。把点赞和粉丝关注转化为学习动力,利用与媒介的优势互补帮助学生赋能。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拓展学生实践空间,这不仅能解决线上教学的实际困难,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去中心化,实现个性发展。影视表演专业线上教学目标是实践型全生态化的人才培养,为每位学生赋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影视表演专业来说,开展线上教学是没有成功经验和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的,我们都在黑暗中摸索,向着前方的亮光蹒跚前进,但是面对嗷嗷待哺的学生,教师要尽快突破传统线下教学的束缚,运用新媒体思维和手段解决线上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五、后疫情时代影视表演专业教学发展展望

受疫情影响,我们必须在教学模式、手段、方法、内容上进行变革,充分发挥“互联网 +”传播和多时空的优势,与传统表演教学实现优势互补,才能让影视表演线上教学工作形成常态化。

(一)与互联网大背景融合

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表演教学工作面对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优化、自媒体短视频的大趋势,影视表演教学是否可以借鉴短视频传播媒介的优势,推动传统线下教学与新媒介形态共生融合升级转型。

(二)与新媒体和短视频融合

现在各行各业的人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或直播带货或政务宣传或传递知识或歌颂鞭挞社会现象,这些优质的短视频已经使庸俗化、谄媚化的人物形象成为过去时,并且转变为赋能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蕴含优秀文化传统的新“网红”。这些都是鲜活的人物形象,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对象。

(三)与赋能学生培养目标融合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6

工商管理硕士(MBA)是针对某个职业领域的特定需要,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具有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它强调实践应用、职业技能与专业化知识结构相结合,决定了其教学课程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课程不同。基于职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质量控制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它们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构成了综合的三位一体。

关键词

培养模式;培养质量;教学管理

在引进国外MBA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时,应结合中国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国情加以改造,采取博采众长、消化吸收的方式,既坚持向国际水平看齐,又坚持具有中国特色。

1现行MBA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20年来,我国MBA教育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现行MBA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如:①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脱节;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相对落后;③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④MBA教育管理者的认知差距引起培养质量不高等。通过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了基于职业为导向的MBA培养模式,这对不断改进和完善MBA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是对MBA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的一次尝试性的、系统性的设计,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一种符合中国社会需求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2基于职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的优势

“基于职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是指培养探索应用型、实践型和创新型的人才,以社会对培养对象的职业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基于职业为导向的MBA培养模式强调重视实践环节的培养,强调学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合理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所以,这种模式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2.1基于职业导向的MBA教育的培养目标

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从思想定位上要完全摆脱传统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培养出的MBA学员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

在培养方式上有独特的要求:①多形式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弹性的学分制设置;②以教师为主导的多种形式教学活动,例如项目讨论法、模拟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用案例观察现实、用案例解读理论、用案例讲解方法、用案例扩展思路。课程设置“够新、够宽、够实”。“新”要体现最前沿、最新的信息;“宽”要融合各专业方向的知识内容;“实”要体现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③全面推广双导师制度,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贯穿于教学的主线,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实践应用为导向,贴近真实的工作。引导学员在学习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地进行拓展。

2.3基于职业为导向的MBA培养模式中的培养质量

基于职业为导向的MBA培养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内在保障。除了要建成拥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的办学场所外,更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大对MBA教师和管理者的进修力度,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锻炼,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根据MBA教学的实际要求,需要聘请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担任MBA项目的客座教授和兼职顾问。加强教学管理服务质量,如严格考勤和考核制度、学位论文质量把关等等。

3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的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

基于职业为导向的MBA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模式。它需要根据现实社会的需求变化及时地、适当地做出调整;我国现行高校的研究生课程基本上是以学术研究为主的,而专业学位的课程知识需要以实践为主,我中心推陈出新,培养计划以实践、实战为主打,让学员们能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课程设计打破了以往的纯理论,突出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来体现其实践性,并且通过真实的企业管理者,讲解管理的实践性来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课程建设由校内教师与企业人士共同完成,课程建设者必须完成相应的企业调研,与企业人士共同确定教学大纲,力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性。

3.2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

强化课程的实践导向性:①我们将课堂地点由校园搬入企业,我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如浙江横店电机有限公司、浙江东晶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深入企业,了解到企业信息,提高了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学到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②课堂形式、互动多样化。改变以传统的、单纯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课堂气氛,强调理论学习,也有以实践为导向性的讨论型、实践式、互动式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移动课堂、拓展训练、项目咨询、MBA论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员的理论应用和实践能力。

3.3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的双导师制度

企业导师是真正“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导师制是导师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敬业精神。①积极参与MBA实践课程的教学,尤其是企业案例分析、企业市场管理策划、决策与分析技能训练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掌握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职业能力,更具职业竞争实力;②指导学员学位论文,从论文选题、研究方法的确定,到数据模型建立、采集,战略设计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③搭建学员与学术导师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确定学员的培养方案,及时处理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3.4基于职业导向的MBA培养模式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

浙江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在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均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教学点地处浙中,该地区有较为频繁的对外贸易,中心聘请了国内知名企业的高管和咨询机构的专家担任项目讲座教授,以及来自美国、香港等国(地区)的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定期为学员授课。同时,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国际教材与本土案例结合,理论结合实践,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应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形式。基于职业为导向的MBA培养模式的以上特点,体现了其在培养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过程中具有的优势,体现了社会对应用型高级管理人员培养的职能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较传统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先进性。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刚开始办MBA教育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努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现实与发展要求,加快培养出更多出色的MBA学员。“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国家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熟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运行规则,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高水平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MBA教育肩负着为中国经济腾飞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历史重任,是我国培育、造就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路径。

作者:谢海燕 羊丽娜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施亚玲,向兴华,李若英,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24-29.

[2]卫志民.中国MBA教育国际化的思考和展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50-56.

[3]张正堂.企业导师制研究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5):35-41.

[4]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MBA)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EB/OL].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szfa/gsglss/xgjs/275978.shtml.

[5]万玉凤.MBA教育呼唤突破师资瓶颈[N].中国教育报,2012-05-25(2).

[6]黄振中“.双导师制”在法律硕士教学与培养中的完善与推广[J].中国大学教学,2012(2):27-30.

[7]吴少平.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40-44.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快速改变了各行各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同时也对当前的高职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育应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高职教育的联合,以优化教育各要素、更新教学体系、重构教学模式等途径来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更好的将高职教育中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更好的实现教学中各要素的优化,实现高职教育中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互联网+”与高职教育的结合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否定,而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新的“信息能源”,从而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快速整合。并利用相关产业和社会资源来充实和丰富教育资源,使得教育更加开放,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为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1]。

一、“互联网+”环境下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一)打破了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

“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可以突破传统教育中的时间的限制,这也就意味着在“互联网+技术”下,可以更好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对上课时间没有了限制,可以根据接受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作为受众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地点,学生只需要能够接入互联网的环境下,就可以从任何知识点开始进行重复学习,直到学懂为止。而传统的面对面授课中,很难突破人数的限制,但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在线的每一个人同时获得相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过程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学习者不用担心学习门槛,随时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二)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学生是主体

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概念,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选择,包括传统教学方式、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法等都可以较好的应用。利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更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技能。同时,利用这些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学习中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终身学习提供了保证。“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教育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导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不是教师就一个人的一言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将这些技能掌握和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的完成学习,经常发生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一旦考试结束,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就过眼云烟了。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三)实现互动性、实时交流与共享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可以在高职教育中实现实时交流,体现了互动性。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比如在互联网线上平台上将相应的课前资料安排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知识,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平台向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中。教师作为主导,在课堂上可以更好的答疑解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也可以更好的统计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掌握和追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一般要求学生毕业时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物流管理及相关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仓储作业、采购作业、物料控制、物流营销、运输调度、配送管理、货代和报关作业、物流设备操作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等能力,同时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基于所学物流管理知识和技能,快速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向物流统筹决策、供应链管理和预测等更高层次的领域发展潜力。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居多,教师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向学生进行讲授,学生被动的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互联网+”环境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处于主动积极的位置,学生往往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传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主要的教学过程在课堂中进行,预先安排相应的时间,集中在指定的地点完成学习,时间、地点比较受限。再加上学校里优质的师资受限,师生比较高,很多时候只能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开展教学,上课人数较多,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同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习资源的掌控者,学生多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优质教学资源不足

优质的教学资源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制作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但学校之间各自为政,完成相应的教学资源,共享的力度不高。同时上课的教师主要是本专业的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虽然都制作了各种多媒体课件,但普遍制作水平不高,形式不够多样化,大多是作为板书的替代者,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方式比较单一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新兴的专业。虽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扩大,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是传统的模式,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采用教师的集中授课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相应网络资源,没有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思路,因此,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进入大学的学生都是90后,甚至最早的00后也将进入大学,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更习惯于互联网的教学方式,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互联网+”环境下线上线下模式在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环境下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课前准备

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必须做好课前准备。教学团队的各位成员进行有效的分工和协作,根据当前物流专业发展的需求,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依据确定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资源的准备,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只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这是一个持续改进和不断修改的过程。每次教学课前准备都是课程的完善过程,持续的改进能够实现不断的优化。在教学课前准备中首先必须明确体现物流管理专业中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体现个性化教学要求。其次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广度和深度,体现授课教师的专业科研能力。最后,面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现状,相关的资源应该能够保证整个教学过程有一定趣味性和启发性,为进入课前线上预习和线下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二)线上课前预习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在课前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在网络平台中。教师预先精心设计了相应的预习内容,主要形式是可以是微课、PPT、参考书目或者相关专家的视频等,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学习,对接下课堂线下教学中即将完成的内容做好铺垫。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度,教师可以在线上预设相应的测试题目,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在留言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线下课堂教学的有序展开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果前期没有进行有效的预习,后期课堂教学的展开将很难完成,这是完成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线上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可以循环的重复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的学习,从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三)线下课堂学习

线下教学秉承翻转课堂的特征,以讨论、实践、应用和探究为主,关注参与线下学习的学生个体,注重面对面的交流。课堂中,教师主要起到导师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在学习中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平台进行课堂互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并进行答疑。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的帮助,通过团队的协作,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和过程。为了能够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应有合理的答疑环节,只有及时反馈和解决学生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内容,线下的反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石。

(四)线上线下的过程考核

线上安排了预习时间统计、在线测试等内容,可以通过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功能对线上学习的情况进行统计,根据相应的统计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手段,符合课程同行和第三方评审要求。“互联网+”环境下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必须顺应这样的变化。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从而最终掌握知识和技能。“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需求对相应课程进行深度分析,充分利用已有的在线优质资源,包括慕课、在线网上资源库等开发出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需要的课程。除此之外要思考如何做好线上和线下之间的最优协作,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如何革新,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线上和线下课堂教学多种方式的配合,建立当前发展所需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颜正恕,徐济惠.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74-78.

[2]何晓敏.论慕课在跨境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8(12):98-101.

[3]苏福根,刘学民.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48-51.

商业模式教学范文8

关键词:ESP;需求分析;商务英语;职业化教学模式

一、社会需求分析

要做好商务英语职业化课程改革,就要以就业单位的要求作为基本导向。本次目标需求分析的对象是吉林省长春地区和四平地区的商务英语用人单位,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本次调查的用人单位包括外资企业和个体公司,主要有双环机床附件厂,宝泰珠宝有限公司,雅明轩茶叶进出口贸易公司,吉平宾馆等,涉及外贸,制造和服务行业。这些行业目前已有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同时有意向进一步招聘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

1.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学生知识结构需求

通过走访调查表明,大多数企业对商务英语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商务能力都较为重视。当被问及:“你希望商务英语毕业生具备哪些英语能力?”时,企业皆表示希望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英文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能较熟练地撰写外贸英文函电,并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

2.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

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需求较强,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知识,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同时具备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能力和商务洽谈能力,最重要的是企业需要与其岗位对接,具有其岗位职业能力的商务英语毕业生。

二、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职业化教育模式研究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的基本目标应设定为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即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两个层面,既注重英语应用能力,又注重商务操作能力,要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宽泛的商贸知识及一定的商务操作能力、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实用商务人才。

2.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沿用了传统的一些课程,英语类课程主要集中于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交际英语等;商务类课程主要包括金融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等。这些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不能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说来,课程设计应该分为三个类型,包括语言应用课程,商务综合知识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其中,语言应用课程应包括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报刊选读等,针对不同岗位可以设置对应选修课,例如旅游英语、酒店英语、物流英语等。商务综合课程应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金融等,针对学生不同的职业规划可以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例如商务礼仪、财务管理等课程,让学生能够直接学到与岗位需求对应的商务理论知识。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企业需要的是直接与其岗位进行对接的商务英语人才。因此,商务英语要完成职业化教学,应该采取“定向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满足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商务英语属于ESP范畴,其职业化特点已成为衡量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而商务英语专业要创新职业化教学模式,就要在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切合职业发展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实现职业化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微.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中国ESP研究,2012(01)

[2]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