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培训范例

生物技术培训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1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对生物机体进行改造的技术,被称为生物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扩大了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尤其在农业种植中应用更为普遍,生物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非常复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外界干扰的因素较多,操作时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考虑,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但是,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经过不断的科学试验,生物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和产量增长。

1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1提升农产品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如何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向。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引入生物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种类,培育抗逆性较强的优良农作物品种,从而实现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如嫁接水果、转基因大豆等生物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增加农产品产量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耕地面积不会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那么,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如何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正在成为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现代生物技术就为农业增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如袁隆平教授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灵活地将生物技术应用于水稻的改良,大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缓解了我国粮食紧张的现状,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袁隆平也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3提高农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严重时还会造成农作物的大量死亡,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合理应用,可以起到增强农作物抵御病虫能力的作用,有效减轻病虫害的影响,对保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人为干预,进行DNA的复制、剪裁、重组等操作,获得抵御病虫害能力更强、营养更丰富、品种更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此项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玉米等,都是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成果。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吸取一种农作物的优良基因,并将这一优良基因转移到其他农作物上,使得转基因农作物的基因更加优良,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更强,同时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使农产品的品质更加优越。

2.2组织培养技术

将生物技术应用于植物的培养,可以在无菌环境下将植物组织培养成整株植物,是一种基于全能性细胞、借助人工诱导来实现组织无菌发育的技术。此项技术可以使植物的繁衍速度得到提升,从而缩短培养时间、提高培养效率。同时,通过组织技术培养的植物,其抗性、抗倒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高。

2.3生物农药技术

生物农药也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方式之一,借助生物技术进行农药配制,通过调节生物的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的效果。和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技术没有污染、可降解,且成本相对偏低、无公害、防治效果良好,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有效保障[4]。

3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和推广的具体措施

生物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对于保护环境、降低土壤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发挥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应加强对生物技术的科普宣传,扩大技术推广范围,引导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生物技术,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3.1提高宣传力度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国已经培育出了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甘蔗等一大批作物新品系,如将苏云金杆菌的Bt杀虫蛋白基因转入棉花培育出的抗虫棉,其对棉铃虫的杀虫率达到了80%以上。因此,应加大对这些生物技术成果的宣传力度,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生物技术,了解使用生物技术的好处,并对生物技术实施方法进行普及,鼓励农民将成熟的生物技术积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3.2重视技术培训

生物技术相对烦琐、复杂程度较高、受影响因素较多,想要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必须要针对生物技术应用开展相关培训。农业生产相关部门要安排技术人员对农民朋友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农民认识生物技术的优越性,了解生物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切实发挥生物技术的作用,进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

总之,生物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提高粮食产量、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培育优良品种等方面具有传统农业不可比拟的优点。通过合理运用生物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农作物的品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还能实现绿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因此,应加大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宣传力度,扩大推广范围,只有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普及生物技术应用,才能促进我国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作者:李先富 单位:平昌县笔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农业生产中生物技术的作用篇2

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被普及和推广,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难题,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正在不断发展进步,并且不断被应用于农业种植中,对我国的农业种植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目前使用的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所运用的生物技术的基本情况,对杂交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相对重要的生物技术进行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希望可以对目前生物技术的改进工作起到作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快速提升。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

将生物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农业种植中,有助于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助推我国农业进一步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力量。

(一)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因此,人们格外重视食品安全,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日益严格。借助生物技术手段,能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借助遗传基因等生物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作物的营养价值,从而提高农作物整体的质量水平。

(二)提升抗病虫害能力

导致我国大部分农作物受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病虫害问题。在我国某些地区,病虫害问题严重的将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但是,借助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病虫害问题,从而降低农作物的损害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周边的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为老百姓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的目标。

(三)增强农作物的产量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缓解粮食进口的压力,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增强贸易出口,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生物技术在我国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效。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也日趋现代化,新型生物技术不断被应用于农业种植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种植业的进步,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不断应用生物技术的同时,也促进了生物技术的成熟发展。我国疆域辽阔,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种植产量也在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农作物的质量及出口水平。但实际上,目前生物技术在我国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存在着短时间难以弥补的差距,而且生物技术的应用水平及发展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国家政策也在大力支持,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赶上发达国家生物技术水平的道路还很遥远。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具体应用

(一)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生物农药技术是生物技术中的一项新型生物技术,其显著特征是通过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各种病虫害的预防。农药喷洒技术是我国长期使用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农药施用技术,虽然应用这种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病虫害,但是不仅会对农作物的生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而利用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来预防病虫害的新型农药技术则有着很多优点。通过应用生物农药技术可以在减少农药等化学物质使用量的同时,有效防治病虫害,使农作物健康地生长,而且能极大地降低对农作物质量的影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这种新型的生物农药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品质。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必须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其主要是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借助专业的手段,培养农作物的结构组织,以达到保证整个农作物组织个体维持完整性的目的。组织培养技术包括多种类型,如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等。要想应用好组织培养技术,必须将光照、温度、空气湿度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要严格控制pH值及相关压力。在进行组织培养时,酶类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会致使组织结构的表面出现褐变,因此必须科学地处理这种情况,始终严格控制无菌培养的各种条件。

(三)杂交育种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将生物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我国,杂交育种技术有着较为悠久的应用历史,在农业种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杂交玉米和著名的杂交水稻都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实际效益。其操作简易,主要是控制生物体细胞中的同一种遗传因子,确保遗传因子之间不相互融合,当进行后续配种时,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的现象,并伴随配子遗传到下一代。应用杂交育种技术可以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并且能充分有效地根据土地情况进行利用。此外,农民较早就开始接触杂交作物,因而对杂交育种技术接受能力较强,能很好地推广应用该项技术。

(四)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其中转基因技术是相对重要的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利用遗传物质和染色体的转移以及细胞的重组,以获得更多更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转基因技术的关键之处在于科学正确地把目标农作物内的基因提取出来,用以实现基因的改变。此技术的重要环节是检测农作物产品的生物细胞,在对多细胞进行检测后,再单独培养单体细胞,让其得以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最后再进行个体培养工作。传统的农业种植受病虫害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以致整体产量呈下降趋势。而应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抗旱抗涝等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转基因技术除了应用在农业种植中,还可以应用在林业、养殖业等方面,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大力推广和应用转基因技术,通过科学的手段结合传统农业技术与高新技术开展农业生产,能改善整体的生态环境、改良作物品种,能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要想将生物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投入到农业种植中,必须切实分析每一项生物技术的特点,针对农业种植的基本情况科学合理地采用适合当地使用的农业生物技术,以促进农业科学发展。

作者:欧东昌 单位:岑溪市波塘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业生产中生物技术的作用篇3

1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积极作用

1.1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近几年,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因此人们格外重视食品安全,对食品的质量要求日益严格。借助生物技术手段,能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此外,遗传基因等生物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作物的营养价值,从而提高农作物整体的质量水平。

1.2提升抗病虫害能力

导致我国大部分农作物受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病虫害。在我国某些地区,病虫害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借助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病虫害问题,从而降低农作物的损害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周边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的目标。

1.3增强农作物的产量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缓解粮食进口的压力,进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增强贸易出口,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农业种植中的生物技术

2.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作物的遗传特性,主要应用包括细胞重组、染色体工程以及遗传物质的转移。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作物的品种,使其具有更强的抗涝、抗旱以及抗病的能力[5]。例如,抗虫棉品种19的栽培就源于这一技术。普通作物的品种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比较低,假设发生了自然灾害,农作物的产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直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成活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2.2杂交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种植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比如最著名的杂交水稻。这项技术最明显的优势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和转基因技术相比,杂交育种技术的成本比较低,应用的范围广。此外,杂交育种的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也较为成熟,可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生物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的全能性,通过生物组织培养形成新的作物组织,使得组织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作物的发育、生长以及繁殖,大幅度提高作物的病虫害抗性(无菌培养)。但组织培养技术实施的要求比较高,一定要保证其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的范围。

3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策略

3.1强化生物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宣传

要推进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首先一定要让农民了解生物技术的优点。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多元化方式进行良好的宣传,提高农民对生物技术的认识水平,为生物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和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成立完善的生物技术推广制度

政府部门应该在生物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设立良好的法律法规,使整个生物技术更加规范,更好地发挥标准化的作用,为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积极完善农业生产生物技术的立法,通过加强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使法律法规更好地适用于实际情况,促进生物技术的推广效果。有关农业生产者还应该依法开放生物技术的应用,合理有序地利用生物技术。

3.3认真开展生物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基层农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更多农民了解生物技术的优势。因为生物技术比较特殊,很难操作。除了日常的宣传工作外,相关生物技术的专家还应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系统的培训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对生物技术的接受,还可以促进农民把生物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最后通过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促进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发展。

4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我国农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采取科技手段,适应时代需要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农药喷洒对环境的污染,保证食品的安全以及可靠。然而,现在还不够明确生物技术的使用是否真的对人类的生命没有危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这就需要采取科学手段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潘洪银.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推广与应用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15):35.

[2]欧东昌.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应用[J].河南农业,2019(17):54-55.

[3]雍田景.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与应用探析[J].南方农业,2019,13(6):105-106.

[4]田政.简析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及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70.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2

关键词:农业种植;生物技术;推广应用

生物技术主要是按照部分器官和生物机体以及细胞对生物进行改造的一种技术,通过此技术可让人们的实际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生物技术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而且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进行实际应用时,其推广效果和应用范围并不理想。如何提高生物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范围,促进农作物的增收和增产,是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重点内容。

1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

在现代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我国人口数量和土地耕种面积的矛盾一直很难解决,导致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受到粮食问题的严重影响。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提升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针对山东地区来说,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旱季和雨季比较分明且雨热同期,所以一般会种植小麦、花生、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关键[1-3]。第二,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农作物种植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病虫害则是其中十分严重的一种,会直接导致作物产量下降。通过合理使用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使作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得到显著提高,还可以减少化学药物的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第三,提升农作物整体质量。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其消费观念也已经逐渐由数量需求转变为对质量的关注,更加重视农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价值。而对于生物技术来说,其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对农作物进行改造,使得农作物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2.1转基因技术。现阶段,在农业种植领域中,转基因技术已经属于应用十分普遍的一种生物技术,该技术主要针对生物基因进行重组和改造,通过人工合成或提取基因片段,在特定植物中转入并与农作物本身的基因进行重组,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更加稳定的遗传性状个体,然后将优秀性状的生物个体培育出来。按照转基因的不同过程,可以将其分为自然转基因和人工转基因。在现阶段农作物种植领域中,植物抗病基因、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以及种子贮藏蛋白基因,都属于经常被提取的基因,这些基因可以改良农作物原有品种,从而对农作物的抗虫害能力进行提升,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阶段,有很多性状较好的基因被不断发现,在农业种植领域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会将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混为一谈,事实上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转基因技术主要是从外部将基因导入,而杂交技术则是将新的基因添加到基因序列中,实现基因重组。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这两种技术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4]。

2.2杂交育种技术。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农作物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还可以使农作物的产量增加。杂交育种技术在我国已经具有很长的应用历史,该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杂交水稻还是杂交玉米,都可以显著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该技术操作简单,一般是通过控制生物体细胞中相同类型的遗传因子,让遗传因子之间的独立性得以有效保证,如果后续进行配种,遗传因子会产生分离的状态,同时也会随着配种不断向下一代进行遗传。应用杂交育种技术还可以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5],与当地土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科学应用。我国的农民很早就已经和杂交农作物进行了密切接触,所以杂交育种技术可以被快速接受,使该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应用和推广。

2.3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让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应用该技术时必须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针对农作物的结构组织对细胞的全能性展开培养,以此让农作物组织个体的完整性得以有效维持。组织培养技术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器官培养等。在农业种植中想要更加科学地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必须合理控制pH值和压力,对组织进行培养时如其中酶类物质的具体含量产生一些变化,组织结构表面很容易出现褐变的情况,需及时进行处理,同时严格控制无菌培养的相关条件。

2.4生物农药技术。生物农药主要是利用代谢产物或生物活体,对特定农作物的有害生物展开灭杀,也可以将其称为天然农药,与化学农药进行对比具有本质区别。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污染,同时长期使用农药也会导致目标群组产生抗药性,所以传统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正在逐渐减小。而生物农药属于一种天然药剂,农药的使用剂量一般较低,而且其靶标种类比较专一,虽然与化学农药相比,成本较高且效果较慢,但并不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影响,在整个农业种植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比如针对棉花虫害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其效果并不理想;但是从非洲毒蝎中提取毒素,通过基因重组将其制作成生物农药对棉铃虫进行喷洒,该虫会立刻掉落并在48h内死亡。同时,应用生物农药并不会导致害虫出现抗药性,有着良好的综合治疗效果[6-7]。

3推广应用生物技术的有效策略

3.1定期开展生物技术培训。为了可以让农业生产人员对生物技术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首先,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针对此技术的应用展开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使生产人员可以对生物技术进行全面了解。同时,政府部门还需对农业生物技术的传播范围进行扩大,使相关生产人员对最新的操作方法和生物设备有所了解,保证每个农业生产人员都可以正确使用生物技术设备。其次,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全面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应用流程,对相关人员讲解生物技术操作规范。针对具体种植情况进行考察,收集在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为生产人员进行技术答疑。最后,还要将农业生产人员集中起来进行培训,鼓励每个生产人员将自身的经验进行分享,加强沟通交流和互相学习,加深自身的生物技术认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含量,掌握生物技术的操作方法。

3.2重视对生物技术的宣传。为了让生物技术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合理应用,农业生产人员必须在充分认识生物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展开应用。同时,加强对于生物技术的宣传,让生产人员可以了解到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所具有的优势,从而对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加大对生物技术的宣传,比如利用电视和互联网平台,或者通过发放传单的方式对生物技术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认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价值。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3

农业种植中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农作物灾害出现频率、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助于提升农作物质量等。但近些年来人们对于农业种植生物技术的认识十分有限,应用也相对较少,这对于农业生产是十分不利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东北方向,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但寻甸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导致其农业种植经济效益不高,因而更需要将生物技术运用于其农业种植中。然而现阶段寻甸其农业种植生物技术推广不力、应用不足,因而文章主要结合农业种植生物技术发展现状、意义、及相关应用,来分析提升寻甸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应用效果的相关推广措施,为其农业发展奠定基础[1]。

1农业种植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农业种植中的生物技术,是指在生物技术逐步发展的今天,结合生物本身的特性及功能,利用生物原理对生物机体及细胞进行改造,使生物技术真正地作用于农业种植中,从而提升农业生产产量,促进区域农业繁荣。现阶段常见的农业种植中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杂交育种技术、生物农药技术、组织培养技术、转基因技术、生物抗寒技术等,虽然目前农业种植生物技术理论有了相当大的突破,但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却并不是十分的理想。

2农业种植生物技术发展意义

农业种植中的生物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即有助于降低农作物病虫灾害出现频率、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助于提升农作物质量。首先,农业种植中的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农村耕地面积逐步减少,再加上水土流失、土地风化及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越来越频繁,因而我国耕地面积不断的缩减。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就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而农业种植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提高农作物产量成为了现实[2]。杂交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其次,农业种植中的生物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作物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空前提升。现阶段的农业种植生物技术,不仅能提升农作物产量,更能提升农作物质量,也就是通过合理运用生物技术,能有效增加农作物的营养成分,提升农作物自身的食用安全性,这是传统农业种植技术所无法达到的高度。比如现今的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及嫁接果蔬等,满足人们对于食品营养价值及安全性的要求。最后,农业种植中的生物技术有助于降低农作物病虫灾害出现频率。在农作物种植中,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除了各种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之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农作物病虫灾害,比如东亚飞蝗、玉米大斑病、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稻瘟病等,这些农作物病虫灾害的出现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而在农业种植中,针对不同农作物特性及其所面临的病虫灾害,合理运用生物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农作物病虫灾害,比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能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虫灾害的能力。

3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相关应用分析

3.1杂交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技术,其本质是将父母本进行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在其中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方式。杂交育种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生物种植技术,比如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此外,杂交育种技术还可以针对土地实际情况来进行运用,对于寻甸这样的有着特殊气候特征及地貌特征的地区,杂交育种技术更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不过现阶段人们已经对杂交育种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技术的接受能力明显提升,因而有助于在寻甸推广及应用杂交育种技术。

3.2生物农药技术

传统农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虽然能有效降低病虫灾害,但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生物农药技术,是运用生物活体及其代谢物对病虫灾害进行防治的一种天然农药,其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等,如井冈霉素、阿维菌素、除虫菊素、豌豆素、低聚糖素、沙蚕毒素等,生物农药技术的出现能极大地降低农作物病虫灾害率,同时在其使用中对人、畜、害虫天敌比较安全,也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同时也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传统农药技术相比,生物农药技术选择范围广及安全性高,符合环境保护及食品安全的要求,因而应得到大力的推广。

3.3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是基于细胞全能性理论而开展的,其是指在无菌环境下对农作物的离体器官结构组织进行培养,从而使农作物组织个体能够维持完整性,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及生物医药研究之上。但组织培养技术,对技术环境要求较高,首先培养技术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同时还要针对农作物特性提供足够的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虽然组织培养技术,有助于农作物保质保纯,有助于实现反季节生产,但由于其整个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且专业水平较高,因此这项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应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之下进行[3]。

3.4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也是现阶段应用广泛的生物技术之一,比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土豆等,其是通过基因重组形成新的生物品种,使生物品种基因更加优良,更加适合其生长环境,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有助于提升其产量及质量。比如转基因玉米,其通过基因重组,使玉米本身的抗病虫能力及抗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使玉米其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改善。但转基因技术目前争议颇多,其中主要集中于影响生物多样性及食品安全方面,但这其中多是跟风的谣言,尚无证据证明其影响生物多样性及食品安全,因此这些技术也应得到推广。

3.5生物抗寒技术

生物抗寒技术,是针对生物在高寒环境下无法良好生长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我国东北及西北地区,以及高原地带,其应用较多。寻甸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其在冬季干旱少雨,且其河谷区与高山区气候差异较大,因而在部分寻甸地区其农作物成活率较低,这就需要运用生物抗寒技术,也就是在已有的生物技术上导入抗寒基因,促进其农作物的生长。

4提升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应用的相关推广措施

4.1大力宣传农业种植生物技术

在寻甸,想要切实提升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应加大宣传农业种植生物技术的力度,使其得到良好的推广。目前寻甸一些村组织及个体农户对生物种植技术认识不到位,导致其对生物种植技术有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因而寻甸族彝族自治县政府,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平台、社交平台、电视纸媒等宣传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理论、应用及其实际效果,使村组织及个体农户了解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的效果,从而科学合理的应用生物技术,提升农作物产品及质量,为当地农业生存发展奠定基础[4]。

4.2加强生物技术相关法律政策支持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需要广泛的政策及法律支持。这就需要寻甸县完善生物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农业生物技术的推广奠定一定的法律基础,这样会使生物技术的推广更为顺利,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还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比如针对农业种植生物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做出相应规定,并实施农户补贴政策及其他惠农政策,使生物技术的推广无资金之虑,使农户积极应用生物技术。此外,应注重农业种植生物技术推广效果的跟踪,比如建立生物技术社会服务组织,定期走访农业生产人员,询问其农业种植生物技术的认识情况及使用心得,并及时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推广效果;还需要与生物技术公司加强合作,为生物技术的改善、应用及推广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5结语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运用生物技术,能极大地提升寻甸本地的农业产量及农作物质量,极大地缓解寻甸本地气候特征与农业种植之间的矛盾,对于发展寻甸当地的农业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文章从农业种植生物技术出发,分析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相关应用,并提出提升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应用的相关推广措施,其中主要包含大力宣传农业种植生物技术,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支持等,从而促进寻甸的农业生产发展,改善其经济发展状况。

作者:陈金梅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功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篇2

随着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日益缩减,以往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农业以及现代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农业种植中应用和推广生物技术,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和种植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对推动现代农业经济稳定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1概述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

1.1生物技术的概念

生物技术,简单来说是指以结合生物的特征或特定功能为技术前提,在现代科技的应用下,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通常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引入生物技术,利用基因工程的转基因技术,培养出具有较强抗菌性能的植株,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大农产品的产量。例如:杂交水稻,就是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的案例,以提高水稻的年产量。并且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农药,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进而促进农业种植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1.2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的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可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由于受到水土流失以及工业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耕地资源越来越少,怎样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种植出更多的粮食,这是我国在发展中始终比较重视的问题。在现阶段的农业种植中,通过运用生物技术,能够明显的增加农作物产量。比如杂交水稻就是借助生物技术提高产量,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粮食紧缺的现状。第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质量。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而且目前社会各个领域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而将生物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中,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产量,而且可以使农产品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增强食物中的营养价值。比如一些生物技术产品,主要包括嫁接水果以及生产有机食品等等,这些产品的营养成分都是相当高的。

2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应用

2.1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主要是指运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基因重组形成全新的生物品种的技术,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向其他的生物转嫁生物的优良基因,让该生物能够有更加优良的基因,能够更加适合生长的环境。并且该技术的好处在于对植物的种类没有特殊的要求,在各种生物之间相互重组植物中的良好基因,使原来植物中的不良基因得到显著的改善,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转基因玉米,在以往的基础上,让玉米具有抗病虫害性能和抗旱性能,弥补原来玉米在种植上存在的不足。

2.2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能够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应用组织培养技术,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下开展,其通常是运用细胞的全能型,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对农作物的结构组织进行培养,进而确保农作物组织个体可以维持完整性的目标。一般来说,组织培养技术包括各种各样的类型,比如器官培养等等。想要科学应用组织培养技术,需要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以及温度等等,不能超过规定的范围,而且需要对有关压力和pH值进行合理的控制。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如果酶类物质的含量有所改变,容易造成组织结构的表面存在褐变的情况,所以需要及时有效处理该情况,对无菌培养的所有条件都要认真控制。

2.3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有利于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我国应用杂交育种技术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在农业种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杂交玉米还是杂交水稻,都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其操作非常简单,通常是对生物体细胞中的相同类型遗传因子进行控制,保证遗传因子之间都独立,如果后续配种,遗传因子就会出现分离的情况,而且随着配子向下一代遗传。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农产品质量的提升,而且可以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来运用。除此之外,我国农民在很早就已经与杂交农作物接触,所以可以迅速的接受杂交育种技术,可以对此技术进行普遍的推广应用。

2.4生物农药技术的应用

在生物技术中生物农药技术是新型生物技术之一,其主要的特点是利用生物技术来预防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就农药喷洒技术来讲,其是我国长时间采用的农药施用技术,尽管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但的缺点除了不利于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还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运用新型的农药技术有诸多优点,其运用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并且生物农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化学物质的使用量,而且可以科学的防治病虫害,确保农作物茁壮生长,减少对农作物质量的不利影响,降低环境污染。因此,生物农药技术发展空间巨大,必须要积极进行推广。

3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推广应用的有效策略

3.1重视对生物技术的宣传

为了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应用生物技术,使农业生产人员充分的认识生物技术、科学运用生物技术,有关部门必须要重视生物技术的宣传,使农业生产人员可以意识到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的重要优势,自主学习生物技术的有关知识。政府能够利用媒体力量,大力宣传生物技术,比如互联网平台以及电视,也采用发放宣传单的方法,积极宣传生物技术,利用科学有效的宣传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且运用生物技术。

3.2定期开展生物技术培训

为了让农业生产人员可以科学的应用生物技术,政府必须要积极开展生物技术应用的专业培训,使农业生产人员可以全面了解生物技术。政府能够组织技术人员将生物知识介绍给农业生产人员听,扩大农业生物技术的传播范围,而且引导农业生产人员了解最新的生物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使农业生产人员可以正确操作生物技术的设备。还要全面的介绍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基本流程,讲解基本的生物操作技术,建设当代的生物技术操作车间。同时,技术人员需要定期考察农业生产人员的具体种植情况,收集农业生产人员在生产中碰到的一些问题,立即帮助农业生产人员解答各种疑惑。此外,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也能够定期集中培训农业生产人员,也可以鼓励农业生产人员将个人的种植经验进行分享,一起沟通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使其他农业生产人员能够学习经验,让自己更加深入的认识生物技术,不仅丰富知识量,还了解各种各样的生物技术的操作方法。

3.3建立和健全生物技术管理机制

要想保证生物技术的科学应用,生物技术管理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等有关部门必须要定期走访农业生产人员,掌握农业生产人员的种植需求,结合实际农业生产情况,科学制定相对应的技术管理机制。并且政府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生物技术管理条例,及时弥补每项规定的缺陷,适当的删减不必要的环节,使农业生产人员可以熟练掌握生物技术的管理规定。现在生物技术现代化设备的建设离不开很多资金投入,政府必须要针对农业生产投入足够的资金,积极出台惠农政策,对生物与技术应用人员给予适当的农业生产补贴。使农业生产人员可以自主运用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感受到应用生物技术的意义。此外,对于政府而言,必须要严格审核政策条款,迅速弥补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使更多的农业生产人员可以认识到制度的优点。

总而言之,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缓解对现阶段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既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可以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在今后的农业种植研究中,必须要密切关注生物技术的应用以及推广。在积极宣传的方法下,结合目前的农业种植现状,让农业生产人员充分地掌握生物技术知识,合理应用生物技术,使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书俊 单位:察右前旗经济作物工作站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篇3

1农业种植领域的生物技术具体类型

第一类为杂交育种的农业生物技术。在种植业的各项技术手段发展与演变中,杂交育种技术构成了不可缺少的农业生物技术手段[1]。与常规的作物育种方式相比,杂交育种技术对于现有的农业资源能够做到全面加以利用,运用较低的作物种植成本来实现更加明显的作物增效与增产目标。因此近些年以来,杂交水稻以及其他类型的杂交育种技术正在迅速得到改进,并且表现为更高层次的农业育种技术成熟性[2]。第二类为转基因的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本质在于作物遗传特性的改变,确保达到作物品种明显优化的目标。同时,运用转基因技术还能促进各种农作物达到更好的成活率,体现了作物品种抗逆性明显增强的效果。即便遇到突发性的当地自然灾害,那么经过转基因处理后的农作物也能够予以有效的抵御。第三类为组织培养的农业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得以实现的前提在于提取无菌状态下的农作物细胞,并且经过人工的发育促进,确保将作物细胞转变为其他类型的农作物组织,从而达到成功培育农作物的效果。经过组织培养的处理后,农作物的完整有机体就可以产生。因此近些年以来,很多地区对于作物组织培养技术正在逐步进行推广,从而达到了作物生长发育效率明显提升的目标,对于作物繁殖速度予以显著的加快。然而不应忽视,农业技术人员如果选择了组织培养的技术手段,那么必须做到合理控制作物组织培养的湿度条件、外温条件与外界光照条件。

2在农业种植中推广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必要性

首先是保证农作物具有抵抗虫害与病害的能力。从现阶段的农业发展角度讲,很多的农业种植区目前仍然面临程度比较显著的作物病害与作物虫害威胁,频繁造成当地的农作物出现减产现象。改进农业生产手段的着眼点主要在于优化现有的农业种植技术,从而保证各种类型作物都能具有抵抗虫害与病害的能力,在此前提下体现推广新型作物种植技术的重要意义[3]。其次是促进农作物的整体品质提升。农作物是否具有优良的作物品质,关乎最根本的民众饮食安全。与原有的作物种植手段相比,运用农业生物手段更加可以达到保障作物品质的目标,消除饮食安全领域的各种风险因素。这主要是由于,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有助于农作物的整体品质提升,并且借助于生物作用来维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运转。为此,作为农业部门对于遗传基因技术及其他的生物技术手段应当做到合理予以引进,摒弃完全依赖化肥与农药的传统农业技术模式,切实保障民众的日常饮食安全。第三是有效提高作物产能。农业综合实力与农作物的产能水平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进而体现了提升农作物产能的必要性。目前在引进生物技术的农业实践过程中,对于各地的农作物产能应当予以不断的提升,确保将现代生物科技手段作为促进农业产能迅速增长的支撑与保障。经过循序渐进的生物技术推广,各个农业种植区应当能够达到更高的农作物产能水平,体现了全方位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价值。

3推广运用农业种植生物技术的举措

目前面临明显增大的农业生产压力,作为农业技术部门对于全新的作物种植手段亟待予以引进,如此才能达到突破农业技术局限以及提升农作物产能的效果。经过综合的对比,可以判断出现代生物技术具有更好的农业技术推广价值,并且可以达到消除农业种植污染以及节约农业技术成本的目标,对于民众的饮食安全也能给予切实的保障。具体对于现代生物技术在推广运用于农业种植领域的过程中,作为农业技术部门需要关注如下的技术推广要点。

3.1构建推广现代生物技术的完整体系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必须依赖完整与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用体系化的方式来促进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效推广,确保创造优良的农业技术引进与技术推广价值。因此在目前的农业生物技术引进与推广过程中,作为当地的农业部门应当充分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与资金成本,运用政策扶持的方式来激发农业技术人员自身的技术推广热情[4]。并且,目前在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手段时,基本思路在于该领域的立法逐步健全,从而保证了农业生物技术得以有序的推广,确保将上述的农业技术推广举措建立在立法保障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农业种植区而言,推广农业生物技术都必须依赖该领域的立法支撑与立法保障,切实保护种植户的合法权益。

3.2扩大目前的生物技术宣传范围

生物技术与种植业的生产实践如果要达到紧密结合的效果,那么关键在于拓宽现有的农业技术宣传范围,运用强化生物技术宣传的方式来创造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效益。从生物技术推广宣传的现状来看,各个农业种植区已经能够充分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遵循因地制宜的生物技术推广思路来实现良好的技术推广效果。同时,各个农业地区对于推广农业生物技术的示范园区应当予以逐步的构建,运用产业示范的方式来有序引导当地的农业种植户,确保农业种植户都能做到充分认同农业生物技术带来的良好效益,全面体现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推广价值。

3.3培训新型的农业种植技术人才

农业技术人才对于新型的农业生物科技手段需要做到正确程,同时更先进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也代表着绿色农业=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可以为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提供帮助的。首先,要增加对先关科研机构的投入,让更多更先进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不断涌现,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形成成熟的技术体系;其次,要通过建立实验网点、组建信息网络、成立技术普及团队的方式,建立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快速推广和普及的渠道,让技术力量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最后,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通过简化相关项目申报流程、增加人才待遇等方式,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

3.5建立更完善的监管体系

绿色农业和传统农业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在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化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两者之间对于产品的要求也截然不同。因此,必须有一个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查漏补缺。一方面,质检体系是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个更严格的质检体系,可以确保绿色农业产品质量水平维持在较高的水准,提高人们对绿色农业产业的信心;另一方面,市场监管体系也在监管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建立更全面的市场监管体系,可以有效杜绝将普通农产品甚至劣质农产品作为绿色农产品销售的行为,维持绿色农业的市场形象,保持绿色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完善的监管体系可以在问题出现时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和处理,是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不可或缺的一环。

4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越来越认可绿色环保的概念,对于健康饮食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我国有着农业基础雄厚、农业资源丰富等绿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更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观、能为市场提供更多绿色健康农产品的绿色农业就成为了农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就显得愈发重要。

参考文献

[1]邵立民.浅谈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J].山西农经,2003,(3):40-41.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4

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生物技术可以说是已经在农业种植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无论是化肥、嫁接还是其他的转基因技术,都属于生物技术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社会公众对于生物技术的不了解,对于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的推广和应用而言,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1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何满足社会公众的温饱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问题之一。在农业种植中,如果能够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帮助农作物减少病虫的侵害,不仅能够帮助解决我国的人口温饱问题,还能够加快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技术发展[1]。基于这种需要,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技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农作物拥有更大的产量、抵御病虫害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蚀,更能够帮助我国实现农业种植从使用化肥促进产量保证生长到自然生长并令产量增加的效果。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对于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在我国的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对于农作物产量的提升方面,它能够帮助社会解决农作物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污染物,帮助土壤进行塑料降解。

2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具体应用

对于我国的农业种植而言,我国人口众多,但可利用的耕地范围又与人口发展不匹配,那么如何调整人口与粮食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了我国农业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下,生物技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生物技术能够帮助农作物提升产量

提升农作物的产量是生物技术最主要的一个应用,也是它最重要的一个研究价值。在同一亩地上,如果能够产出更多的粮食,不仅能够缓解我国的粮食危机,对于其他国家的粮食危机也能够有所缓解[2]。

2.2生物技术能够帮助农作物提升口感以及质量

对于农作物而言,传统的种植方式想要提升农作物的口感,只能够从增加昼夜温差、多施肥等方式进行。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部分农作物已经能够满足产量和质量的双重保障。

2.3生物技术能够帮助农作物减少病虫害

作为生物技术的另一大主要应用,其在农作物的生长环节,能够通过改善农作物基因来达到令农作物在害虫严重失去“食用价值”,农作物体内也在生物技术的帮助下有了一定的抗药性和抗虫性,能够更好地应对病虫害的侵袭[3]。

2.4生物技术能够为农业种植带来健康无污染的农药

在传统的农业种植中,农药往往带有剧毒性以及化学性。但是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生物农药不仅没有化学物质的添加,更能够减少农药的剧毒性。除此之外,由于生物农药本身没有化学物质,其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大为减轻。

3如何将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进行推广

如上文所述,既然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将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有更好的应用就成为了研究人员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如何将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也从生物种植技术目前遇到的推广难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3.1社会公众对于生物技术普遍认识不足

在生物技术刚出现时,社会上部分对于该技术不了解的人对于这些技术抱有怀疑态度,尤其是对于转基因技术,社会各界普遍对于这种能够改变农作物体内的基因的技术抱有怀疑态度。对于这种状态,我国的农业部门一方面需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确保社会各界对于生物技术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到生物技术对于农业种植的重要性。并在社区、学校以及其他公众场所定期地举行宣传活动,保证社会对于生物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的正确认知。

3.2部分生物技术确实存在问题

虽然生物技术对于我国的农业种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的生物技术依旧存在着许多技术不足,以生物技术中的转基因技术为例,转基因技术虽然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是在探索过程中也常常发生农作物的异变情况从而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是农作物的死亡,不仅为农民的收入带来巨大的损失,更为生物技术的可靠性带来了质疑。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的相关研发部门应当致力于对于生物技术的研发以及对于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加深对于生物技术及其相关的问题的研发工作,保证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减少社会各界对于生物技术的怀疑。

4结束语

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中国而言,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更能够解决我国目前的人口与粮食的供求不平衡的状态,解决我国的粮食危机。虽然目前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农业种植中依旧以许多的问题和未被解决的困惑,但是相信在研究人员的大力研发下,生物技术必将在农业种植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改革添砖加瓦,促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科技化、自动化发展,保证我国的农业改革顺利进行。

作者:鲁军 单位:鄄城县董口镇人民政府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篇2

生物技术主要是按照部分器官和生物机体以及细胞对生物进行改造的一种技术,通过此技术可让人们的实际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生物技术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而且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进行实际应用时,其推广效果和应用范围并不理想。如何提高生物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范围,促进农作物的增收和增产,是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重点内容。

1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

在现代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我国人口数量和土地耕种面积的矛盾一直很难解决,导致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受到粮食问题的严重影响。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提升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针对山东地区来说,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旱季和雨季比较分明且雨热同期,所以一般会种植小麦、花生、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关键[1-3]。第二,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农作物种植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病虫害则是其中十分严重的一种,会直接导致作物产量下降。通过合理使用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使作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得到显著提高,还可以减少化学药物的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第三,提升农作物整体质量。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其消费观念也已经逐渐由数量需求转变为对质量的关注,更加重视农作物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价值。而对于生物技术来说,其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对农作物进行改造,使得农作物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2.1转基因技术

现阶段,在农业种植领域中,转基因技术已经属于应用十分普遍的一种生物技术,该技术主要针对生物基因进行重组和改造,通过人工合成或提取基因片段,在特定植物中转入并与农作物本身的基因进行重组,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更加稳定的遗传性状个体,然后将优秀性状的生物个体培育出来。按照转基因的不同过程,可以将其分为自然转基因和人工转基因。在现阶段农作物种植领域中,植物抗病基因、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以及种子贮藏蛋白基因,都属于经常被提取的基因,这些基因可以改良农作物原有品种,从而对农作物的抗虫害能力进行提升,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阶段,有很多性状较好的基因被不断发现,在农业种植领域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会将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混为一谈,事实上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转基因技术主要是从外部将基因导入,而杂交技术则是将新的基因添加到基因序列中,实现基因重组。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这两种技术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4]。

2.2杂交育种技术

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农作物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还可以使农作物的产量增加。杂交育种技术在我国已经具有很长的应用历史,该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杂交水稻还是杂交玉米,都可以显著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该技术操作简单,一般是通过控制生物体细胞中相同类型的遗传因子,让遗传因子之间的独立性得以有效保证,如果后续进行配种,遗传因子会产生分离的状态,同时也会随着配种不断向下一代进行遗传。应用杂交育种技术还可以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5],与当地土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科学应用。我国的农民很早就已经和杂交农作物进行了密切接触,所以杂交育种技术可以被快速接受,使该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应用和推广。

2.3组织培养技术

在农业种植中,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让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应用该技术时必须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针对农作物的结构组织对细胞的全能性展开培养,以此让农作物组织个体的完整性得以有效维持。组织培养技术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器官培养等。在农业种植中想要更加科学地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必须合理控制pH值和压力,对组织进行培养时如其中酶类物质的具体含量产生一些变化,组织结构表面很容易出现褐变的情况,需及时进行处理,同时严格控制无菌培养的相关条件。

2.4生物农药技术

生物农药主要是利用代谢产物或生物活体,对特定农作物的有害生物展开灭杀,也可以将其称为天然农药,与化学农药进行对比具有本质区别。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污染,同时长期使用农药也会导致目标群组产生抗药性,所以传统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正在逐渐减小。而生物农药属于一种天然药剂,农药的使用剂量一般较低,而且其靶标种类比较专一,虽然与化学农药相比,成本较高且效果较慢,但并不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影响,在整个农业种植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比如针对棉花虫害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其效果并不理想;但是从非洲毒蝎中提取毒素,通过基因重组将其制作成生物农药对棉铃虫进行喷洒,该虫会立刻掉落并在48h内死亡。同时,应用生物农药并不会导致害虫出现抗药性,有着良好的综合治疗效果[6-7]。

3推广应用生物技术的有效策略

3.1定期开展生物技术培训

为了可以让农业生产人员对生物技术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首先,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针对此技术的应用展开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使生产人员可以对生物技术进行全面了解。同时,政府部门还需对农业生物技术的传播范围进行扩大,使相关生产人员对最新的操作方法和生物设备有所了解,保证每个农业生产人员都可以正确使用生物技术设备。其次,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全面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应用流程,对相关人员讲解生物技术操作规范。针对具体种植情况进行考察,收集在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为生产人员进行技术答疑。最后,还要将农业生产人员集中起来进行培训,鼓励每个生产人员将自身的经验进行分享,加强沟通交流和互相学习,加深自身的生物技术认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含量,掌握生物技术的操作方法。

3.2重视对生物技术的宣传

为了让生物技术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合理应用,农业生产人员必须在充分认识生物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展开应用。同时,加强对于生物技术的宣传,让生产人员可以了解到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所具有的优势,从而对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加大对生物技术的宣传,比如利用电视和互联网平台,或者通过发放传单的方式对生物技术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认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价值。

3.3建立健全生物技术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保证生物技术的应用效果,应充分发挥其管理机制的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对农业生产人员进行定期走访,对农作物的种植需求进行全面掌握,并与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与之对应的技术管理机制。同时,各级政府还需进一步完善生物技术管理条例,对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适当删除不必要的环节,通过此措施让生产人员可以对生物技术的管理规定更加熟悉。另外,建设生物技术设备时,资金的投入也十分重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资金投入的重视程度,建立惠民政策,给予技术应用人员适当的补贴,让每个生产人员都可以自主应用生物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到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政府还要对各项政策条款进行严格审核,让更多的生产人员认识到制度所具备的优势,从而提升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我国的生物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的深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增加,生物技术对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和农作物种植的产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可以将生物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针对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积极应用杂交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以及组织培养技术、生物农药技术等,为我国农业种植质量和农民经济收益的提升提供保障,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任德芹 单位:费县探沂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篇3

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理论体系日趋完善,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使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生物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操作难度较大的特点,该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速度仍然十分缓慢。相关部门应该紧跟时展的脚步,加大生物技术在各领域中研究应用力度,凸显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为生物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1农业种植中推广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粮食是保证我国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由于国内消费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如何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粮食短缺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首先,增强农作物病虫害抵御能力。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存在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发生病虫害必然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所以,相关部门必须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针对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病虫害防御措施,达到有效增强农作物病虫害抵御能力的目的。其次,有效提升粮食质量。与传统农作物种植技术相比,采用生物技术种植的农作物不仅产品质量显著提升,而且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率,保证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再次,提升粮食产量。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迅速推广以及应用,使我国各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和产量得到显著提升。加大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力度,对我国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

2农业种植中的生物技术

2.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作为当前较为常见的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是借助基因重组和改造的方式,将基因序列从植物中分离,完成对农作物自身基因的补充,在稳定农作物基因的基础上,提高具有优良特性农作物植株个体培养的效果。目前,常见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有天然和人造两种。不管采用哪种类型的转基因技术,相关部门都必须在确保农作物生产质量和产量的前提下,将提高农作物种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首要目标。

2.1.1杂草防除

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杂草是指在农户非自愿的情况下生长出的其他类型植物。农业生产过程中生长出的大量杂草不仅会与农作物抢夺养分和生长空间,而且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产生了极大影响。

2.1.2新品种培育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品种培育方面的应用丰富了农作物品种,为农作物种植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技术人员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具有观赏性的花卉中,不但丰富了花卉的颜色,提高了花卉的观赏性,还为花农创造出更多的收益。任何一种新品种的培育都具有针对性,比如相关部门开展的反季节农作物培育,满足了蔬菜在不同季节生长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蔬菜运输链条的长度,降低了反季节蔬菜的价格,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优质蔬菜。

2.1.3防治病虫害

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在目标农作物基因中引入病虫害抗性外源基因的方式,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抵御能力。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病虫害是导致绝大多数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农户在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后过量使用化学药剂,不仅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随着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不但增强了农作物的病虫害抵抗能力,提高了农作物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2.2杂交育种技术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杂交育种技术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较长发展和应用历史的农业生产技术,在杂交水稻或杂交玉米种植中的应用起到了提高农户经济收益的积极作用。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对农作物中的同一基因进行相应调控,在保证基因独立性的前提下进行交配,不仅实现了从后代身上分离基因因子的目的,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产量和质量的稳步提升。我国农户接触杂交农作物的时间较长,所以绝大多数农户都能迅速接受并应用杂交育种技术[3]。杂交育种技术作为一种操作方法简单且有助于农作物生产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2011年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共同投资成立的杂交小麦种业有限公司,将杂交小麦优良品质的培育和推广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这一举动标志着我国的杂交小麦育种技术正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和应用阶段。

2.3生物农药技术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地区在积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时,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以及农业经济收入,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过量喷洒农药,虽然降低了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导致农作物内部农药残留过多,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对此,相关部门在生物农药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采取将农药研发融入生物技术的方式,不但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而且为农作物的生产营造了更加安全的环境。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能够促进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全面、有序发展。

2.3.1昆虫病毒

此类农药是基于多角体病毒(NPV)以及颗粒体病毒(GV)制作而成的一种生物制剂。现阶段,世界范围内此类病毒记载种类超过1000种,我国昆虫病毒记载种类约250种。

2.3.2细菌农药

细菌农药中,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应用范围较大,是全球范围内比较常见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借助苏云金杆菌预防菜青虫、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及马铃薯甲虫等,防治效果显著。日常生产中,此类孢杆菌对害虫肠道碱性蛋白酶进行降解,以损伤害虫肠道并将其杀死,直接破坏害虫内部系统实现杀虫的根本目的,还可缓解对植物的伤害。

2.3.3真菌农药

真菌农药涉及的菌种主要包含白僵菌、多毛菌、绿僵菌及哈兹木霉等。当前,日常生产中白僵菌最常用,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中,如用于我国玉米螟与松毛虫、巴西小蔗螟及欧洲西方五月鳃金龟等害虫的防治。真菌农药的应用取得了很大成效,可有效、快速地控制虫口,不会对其他天敌昆虫与有益生物造成伤害,在与其他杀虫因子的有效作用下保持物种多样性,与IPM宗旨保持一致,研究成果与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植物保护中生物农药应用有明显的实用性与前瞻性,但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昆虫病毒、细菌农药或真菌农药性都有不稳定与不可逆性,对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破坏。所以,后期要加强研究生物技术,扩大其应用范围,创造更多的应用价值。

3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推广应用措施

3.1完善生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使推广体系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相关研究发现,如果金融支持不到位,各项软硬件建设就跟不上,无法发挥推广体系的作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与相关政策非常有必要,要全面落实到位,以此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推进提供法律支持,从法律层面保障农业技术推广行业稳定发展[4]。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为了降低体系成本,在全面保障农技推广机构员工工资、养老、医疗及失业等保险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所需项目成本与农技推广项目成本,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适当地降低成本投入。当前,农村农技推广系统设施条件建设中,应适当地增加办公、交通及检测设备等必要投入,完善服务必备办公条件、技术推广条件与服务传播手段等,在此基础上全面解决农村农技推广机构办公设施条件与交通推广服务能力差的问题。基层生物技术推广中,信息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在基层生物技术推广过程中全面融合信息化建设,提升实际工作效率,有效节省人力成本投入。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政府部门要从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生物技术推广中全面扩大信息化建设范围。实际工作中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新组织形式的推广,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为顺利推广生物技术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生物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可利用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更多农民参与此项工作,增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生物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5]。

3.2创新生物技术推广方式

3.2.1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广

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群体开始广泛应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利用微信获得各类信息的农民群体占比不断提高。生物技术中心正式设立农业技术推广账户,成本投入小、推广范围大、效率高且速度快。利用微信公共账户向农民快速传递相关农业信息,使其了解市场发展动向,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种类或项目。微信官网账号还可为视频内容匹配相应的图形,便于农民更好地理解,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以往公布的信息,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技术建议。同时,该账号还可促使农民实时沟通。不同农民有不同的农业技术需求,各社区也有不同的气候与种植条件,农技推广人员要为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其实际技术需求。

3.2.2利用短视频推广

现阶段,智能手机使用群体不断扩大。日常生活中,短视频软件越来越重要,是人们日常分享、娱乐与学习的重要方式。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推广人员可通过拍摄视频,将最新的农业政策与技术即时、立体化地传播给农民,便于农民有效接收并传播此类有价值的信息。青年农民更能主动学习农技推广内容,可利用视频软件培养农技专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农技推广工作。

3.3丰富生物技术推广内容

3.3.1组织化生产与社会化推广相结合

农业生产组织可以很好地保障农业技术效率与效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推动力。政府要加快建设各类农业专家协会与合作社,积极组织农技推广,逐步形成社会化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其对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补充作用,有效解决现阶段农技推广覆盖范围小的问题,全面满足农民实际需求。农业生产与社会化发展中,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积极构建各类合作社与工会,加强宣传。另外,要加强合作社与协会的管理指导,保障农业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农民,从农业生产到销售为农民提供完整的技术服务。在工具与技术层面支持创建社团组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定期安排专家解决协会发展遇到的各类问题[6]。

3.3.2利用“农户+专业合作社”模式进行推广

日常生产中,政府部门要重视建立多元化合作社,扩大农业服务中心范围,为更多农民群体服务。政府要采用常规手段加强管理合作社,从生产前、生产中、销售、深加工技术与信息方面服务农民,基于“农户+专业合作社”推广模式全面整合各项资源。合作社布局直接关乎到农民切身利益,应全面了解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实际需求,加快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政府还要加大投资力度,为合作社及行业协会提供发展资金,促使合作社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7]。

3.3.3激励农事企业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日常生产中要重视农事企业与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其积极参与农技推广工作。市、县、乡政府联合推动农技推广。一方面,创造机会促进农业企业对接科研成果,及时获得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带动农户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效率。另一方面,协助农事企业及农民积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采用签订农业订单或创办农业协会等形式,保障产供销运作一体化,引导农民积极应用各类新技术解决问题,提高农民收入。还可应用当地丰富的网络资源,及时农产品信息,加强农事企业推广。完善法律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农事企业生产行为的约束,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加强宣传推广,以此保障企业与农户实现双赢。

4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由于人口基数大等因素,我国的粮食需求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为了彻底解决困扰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粮食短缺问题,相关部门加大了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中的研究应用力度。转基因、杂交育种等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农业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进一步缩短我国农业种植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发展的速度,为现代化生态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伟杰,王艳晓.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9):193-194.

[2]解鲁军.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推广与应用探析[J].农家参谋,2020(3):1.

[3]李先富.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应用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8):120-121.

[4]陈金梅.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推广与应用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8):52-53.

[5]左传宝.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刍议[J].农业与技术,2018,38(22):132.

[6]田政.简析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及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70.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5

关键词:生物工程;本科高校;顶岗实习;应用型人才

1前言

高校生物工程专业近几年发展可谓迅速,为用人单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熟知工艺过程,具有实践经历,能够从事新品研发、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要以促学生能力成长为核心,更要重视能够联系理论和实践的纽带——实习环节。下面以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到安徽益益乳业生产顶岗实习为例,对本次企业实习过程进行全面介绍和总结,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实习质量提供参考。

2实习目的

培养实践能力

生产实习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培育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促进角色转变生产实习让学生对工厂的生产组织和生产过程有初步的直观认识,看到专业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通过职业实践,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让学生审视自我、融进社会,完成从学生到职员、学校到职场的过渡。

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查摆和解决实习难题,充盈教学内涵,累积教学实践经验,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提高专业水平提供师资保障。

3实习准备

召开实习动员会动员大会上布置具体实习工作,主要包括实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实习目的、实习形式、实习纪律和要求、实习安全、食宿安排、实习分组及日常管理、实习报告等。企业岗前培训会岗前培训会由企业人事部、技术部、生产部、后勤部等相关负责人就企业概况、企业目标、生产流程和技术路线、主要产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文明行为和纪律要求、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介绍,并提出要求。会上还现场签订实习协议书,确认有关实习事项并由人事部门备案。

4实习内容

主要集中在前处理、罐装、包装、成品储存、质量检测等岗位。整个实习周期为六周,学生和企业员工一样,每天完成当班工作任务后下班。期间按规定进行换岗、轮岗,具体实习内容安排见表1。

5实习成效

学生表现获企业认可

学生较完整地了解和熟悉了实习各车间部门的操作流程。经过粗略估算统计,实工作时间累计达9100小时;液态奶产品约10万盒,奶粉约9.5万袋;抽检各类奶产品共计约4000盒(袋),抽检合格率100%;提出合理化建议11条。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表现总体评价较高,并与五名学生签订初步的就业意向书。

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经验得到积累

在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的实践平台上,学生初步学会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学会与员工相处沟通的技巧,积累了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经历了理论真正结合实践的认知过程,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都有了阶段性的提高,意志力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实习报告完成情况优良

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实习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数据记录、图表绘制、结果分析等内容记录翔实、规范,很多学生在实习心得中细致理性地描述了实习感受和心路历程,所思所想真挚可信。

6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实习认识缺乏深度

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实习就是到企业去义务劳动,学不到真本事,故对实习心存顾虑;表现在实习时动手意愿不强,逃避困难,动手能力无法得到根本提高[1]。

实习经费不足

企业实习中,学生的交通、食宿、管理、企业交流和技术培训等方面都需要经费来保证。实习经费不足,实习计划就得不到完整实施,实习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2]。

实习基地建设不易

企业单位的两大顾虑是安全和生产,一般不大愿意接纳实习生;或者即使接纳了实习生,也只是让学生做一些重复劳动的简单工作,不会把企业重要核心领域向学生开放,导致一些学生抱怨实习学到的专业知识含金量不高。这就需要校企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建设高质量的实习基地。

实习指导教师缺乏

地方高校非常缺乏“双师双能型”教师,指导教师缺少在企业的丰富实践经历,本身还承担了繁重的理论教学和科研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的生产实习进行全面深入的指导。

考评体系不够完整

实习考评工作主要由学校教师完成,企业参与较少,使得实习考核体系欠客观,主要以学生实习出勤率及实习报告来评定,学生对实习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来。

7建议和对策

明确实习的重要性,加大经费投入

生产实习活动作为生物工程专业必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任务环节,是学生认知社会的重要步骤,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检验知识、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走上职业生涯前的实际演练。学校应适当增加实践类教学活动经费的预算,保证其相对充足[3];实习指导教师的技术培训和企业交流经费也要列入计划。

广泛调研,征求意见

1)积极到同类高校调研,学习别人专业实习改革的先进经验;2)在学生中调研,征求学生对实习企业、实习内容、实习方式与手段、实习组织与领导、实习考评等方面的反馈意见;3)研究本专业生产实习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与更多的知名企业接触,了解其人才和技术需求。

建立流动式分组实习模式

把学生分组,轮岗工作,体验不同工作环境。

优化实习方案,编制实习指导书

将生产实习环节作为一门单独必修课程,设定学分,编制大纲。大纲应包括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基本内容、要求、实施、考核及成绩评定等,把企业实际需求融入专业培养目标中,不断优化完善;制订实习计划必须与实习单位情况相联系,包括实习环节、实习进度、时间与人员安排、参加项目、专题研讨、考核方式等。实习时要注意收集资料,结合前面经验,编制相应的生产实习指导书。

健全实习管理体系,完善实习考核机制

建立校内专业实习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组成的校企联动管理体系。在实习期间,增加互动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召开实习研讨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保证实习工作良性运行。实习考核是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可以反馈信息以利于改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效优化教与学的效果[4]。在具体实践中,笔者制定一套比较全面的考核体系供参考,如表2所示。表2中将实习单位打分的比重设计得略大一些,使得结果更为客观一些。通过对考核内容的细化和完善,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

培养“双师双能型”人才,充实指导教师队伍

根据需要,选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较丰富的指导教师和专业任课教师、实验教师、班主任共同参与实习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到实习企业进行考察和业务培训,使其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的现状,成为既懂理论教学又懂生产实践的“双师双能型”人才。

探索企业实习新途径

1)校企双赢实习模式。高校教学、科研较强,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营销、融资等占优。一方面,学校选派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发展[5]。这样一来,教师可以了解企业哪些生产环节适合学生实习,使实习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同时可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促进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学校通过邀请企业专家讲座、召开实习基地共建研讨会等方式,寻找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和员工培训方面的问题,达到校企双赢的合作目的。2)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结合模式。实习基地除了具有满足生产实习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就业理念,为毕业时的择业和今后的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6]。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要求联系企业,分流顶岗实习,顶岗期间带薪(实习期工资);实习期满后,对表现优秀且有意向的学生,可以和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既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又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正旺.高校生产实习工作的创新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8):74-75.

[2]朱显峰,张洪.加强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实践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2(5):13,17.

[3]肖霄,李健飞,朱云云.对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生产实习调查与反思[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3):119-122.

[4]陈观水.生物技术省级特色专业毕业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206-207.

[5]刘力.大学与地方共建专业实习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外区域经济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21(5):100-103.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6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对策建议;吉林

1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情况

1.1政府助力推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战略部署

近年来吉林省进一步加大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大幅提升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及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加大相关优惠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倾斜和保障,“十二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创的各项决策和部署,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领域重点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截至“十二五”末期,吉林省综合创新能力提升保障经济年均增速居东北地区首位。

1.2推进“政产学研”紧密结合,促成“省校合作”建设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吸纳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国内知名农业类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省内外相关企业的优势科技资源,进行农业科技资源整合,签署“省校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以产业创新为动力,着力围绕产业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技术研发聚焦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从而不断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1.3积极探索科技服务农民新途径,切实抓好科技兴农工作

近年来吉林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在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等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举办各类科技成果及科普知识展示,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深入全省各县(市)区进行专题农业技术培训班,现场解答农民技术咨询和指导。借助科技特派员的先进科研思想,先进技术知识,并与当地农村特色优势产业有机结合,工作重点放在能够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科研项目上,切实提升了各地农业科技化水平,有效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2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健全,主要表现在能够有效利用的农业创新资源不充足,一些研究成果并非针对市场实际需求而研发,最终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落地难。在我国现行科技体制管理下,从中央到省、市,存在农业科研机构交叉重复设置的情况,农业科研部门所有制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低,造成科研资源的极大浪费,许多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没有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农业技术创新的供给与需求脱节问题严重,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产生是没有与现有市场需求所匹配的农业技术创新体制。

2.2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但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加上吉林省本来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就十分薄弱,科研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创新体系尚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金融支持体系,导致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总量和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吉林省农业科研机构和管理相关部门层次多,投资经费的管理过于分散,导致资金中间使用环节流失,从而极大削弱了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整体运行效率。长期以来,受科技体制机制制约,产学研脱节,对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顺畅。

2.3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众所周知人才是科学创新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影响吉林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目前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跨流动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供,导致国内许多人才的流失,严重缺乏市场意识强、管理水平较高的高科技人才。另外,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还普遍存在高精尖海外人才和重点农业领域学科带头人等优秀人才紧缺的现象,导致一些高新技术科研开发比较乏力,科技合作领域受限。

2.4农业科技创新缺乏法律保障

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需要更加完备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尤其涉及到技术创新成果,就更需要一套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其原因是由于知识产权制度是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激励创新创业、规范企业竞争、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可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科技管理工作。

3吉林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3.1确立政策导向,加大R&D投资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农业投资政策、农业技术产权保护、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科技奖励等更多政策和措施落实力度,政府部门应研究更有效的政策供给,推动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进展。以此同时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开发推广的投资力度,使资金在保持流动性基础上追求长期稳定增值,再用于农业科研活动中去。

3.2加大农业科研基础投入力度,搞好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区和农业科技综合试验基地建设,采取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化科研合作、技术合作、服务合作等形式,高校、科研院所利用自身雄厚的科技实力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在产业化进程进行试验示范,最终形成产学研有机融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对农业创新主体的专业指导、专业培训,全面提升农业创新主体的科技素质。强化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保障科技人员创新的权利,保护智力资本,使之真正成为现代化农业创新主体。

3.3推进吉林省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积极争夺农业科技领域尖端力量,引进国内外学术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进行产学研合作,努力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创新研发。加强农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接受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同时构建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完善现行农业科研体制中的科技评价和激励机制。

3.4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加强农业的科技创新研究

现代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加速推动了当今生命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使农业科学的新内涵、新学科、新知识被重新挖掘。因而在这一新背景下,就要求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研究与开发,运用创新思维,打造新一代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带动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催生出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3.5加强农业科技产业化研究,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加强对农业科技产业化开发研究的投入,进一步促进技术的升级成熟,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着力培养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专注技术研发的同时兼顾研发效率和生产管理效率的提升,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提高农业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建立健全与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农业高新技术转让中介服务机构,疏通农业创新成果从研发、转移转化到产业化应用渠道。健全完善农业技术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价格机制,使技术市场的秩序得到规范维持,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4结束语

吉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现代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树立正确意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建设资金和政策性引导扶持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农业科研基础研究和农业科技产业化创新研究,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当前及今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常态化重点工作来抓。

参考文献

[1]秦娜.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机理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

[2]任力达,李海生,沈刚.吉林省农业技术创新现状与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2007(11):52-54.

[3]庞凌霄.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3(13):53-55.

[4]葛波.吉林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7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课程设计;细胞原代培养;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细胞分化;细胞吞噬

细胞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已成为医学院校学生未来从事临床或科研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1-2]。目前,我系已在长学制临床专业及基础医学专业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开设了“细胞培养”实验课程。通过该实验,学生学习、掌握了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知识。但目前,实验课程中开展的细胞培养实验主要针对已建系细胞的传代培养,对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技术培训相对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原代细胞培养技能,在充分考虑本科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我校实验教学中心具备的实验教学条件后,我们设计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离培养及细胞吞噬能力检测”综合性实验,于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使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并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通过本实验,希望可以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学习和掌握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原代培养的基本方法;了解细胞原代培养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掌握细胞分化、细胞吞噬的基础知识。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与主要试剂

普通ICR雄性小鼠1只,4~6周龄;RPMI1640培养液(9mL);PBS缓冲液(10mL);青霉素/链霉素(5000U/mL,0.1mL);胎牛血清(1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L);乳胶珠(直径3μm,10μL)。

1.2仪器设备

超净工作台(泰斯特,CJ-2D);37℃、体积分数5%CO2细胞培养箱(Thermo,HERAcell150i);显微镜(Olympus,CKX41)。

1.3实验教学程序

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共持续两周。其中,第一周实验内容为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的分离及纯化;第二周实验内容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检测。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具体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1)每次课前安排学生预习任务。在课前要求学生复习并熟悉细胞培养基本知识及操作,了解巨噬细胞、细胞吞噬相关基础知识,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相关理论知识,为实验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可适当安排预习作业,由教师指导学生查阅与本实验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献,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分析、讨论后明确巨噬细胞分离纯化、细胞吞噬能力检测的方法。

2)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将实验基本原理、实验目标、实验内容、时间安排等对学生做总体介绍。使学生明确不同实验阶段需进行哪些实验操作,达到哪些目标,取得哪些结果。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于第一周着重介绍原代细胞培养、巨噬细胞相关知识;第二周讲解细胞吞噬的检测方法。

3)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的提取、纯化及诱导分化。ICR小鼠经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分离双侧下肢骨,将骨髓用PBS缓冲液冲至15mL离心管中,1200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沉淀用PBS缓冲液洗两次,最终获取的骨髓细胞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体积分数1%青霉素/链霉素、100μ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RPMI1640培养液重悬,并按3×106个/皿接种于直径60mm的细胞培养皿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于培养第三天更换细胞培养液一次,第七天进行后续实验[3]。同时,将未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比较诱导分化及未诱导分化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形态。

4)巨噬细胞吞噬实验。取第一周制备的小鼠骨髓原代巨噬细胞,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每皿加入10μL乳胶珠,37℃孵育1小时,弃培养上清,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自来水洗去未吞噬的乳胶珠后,于显微镜下观测巨噬细胞对乳胶珠的吞噬,并通过细胞计数计算吞噬乳胶珠的细胞比例。

5)讨论与总结。全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一份,并与教师进行讨论。要求内容详实,结果部分需包括原代细胞的形态及细胞吞噬能力检测相关结果。分析讨论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果

2.1可获得的实验结果

小鼠原代骨髓单核-巨噬细胞贴壁生长,经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后,细胞呈梭型,并伸出大量伪足,符合巨噬细胞形态,表明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同时,可见细胞内有大量被吞噬的乳胶珠,表明小鼠原代骨髓巨噬细胞具有吞噬能力,见(图1)。

2.2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小鼠原代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的制备及纯化方法;掌握细胞吞噬的检测方法;加深对相关理论课程的理解;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3讨论

3.1开展本实验课程的必要性

如前文所述,细胞原代培养技术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医学生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必备技能。而目前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中,由于条件所限,对相关技能培养较少。而本实验的开展将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通过本实验课程,既可提高学生的细胞培养技术水平,也对学生掌握相关理论课程知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本实验课程共为时两周,实验内容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可在本课程中培养学生在长期实验中的耐性和专注度、及严谨、认真、负责的科研精神。最后,在本实验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并通过充分的讨论分析确认实验方案,通过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查阅汇总文献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教师可在此过程中向学生适时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重大发现,使学生们认识到人类在科技探索中所展现出的毅力与热情,更重要的是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医学领域的巨大进步与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本实验的开展也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包括游离于血液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以及定植于体腔和各种组织器官内的巨噬细胞。成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主要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最终,骨髓单核细胞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的诱导下分化为成熟巨噬细胞。在体内,巨噬细胞主要通过吞噬、清除异物或衰老损伤的细胞以及分泌炎症因子,发挥呈递抗原、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等重要的病生理功能。近年来,巨噬细胞在肿瘤、组织损伤及纤维化、代谢相关疾病、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4-7]。细胞吞噬是巨噬细胞重要的基本生理活动之一,巨噬细胞主要通过该过程发挥清除外源病原体、受损细胞和细胞碎片的作用。细胞吞噬即细胞内吞外源性颗粒物的过程,是受到精密调控的复杂细胞行为,该过程包括细胞对吞噬颗粒物的识别、细胞内信号的转导、细胞骨架重塑、细胞膜变形、溶酶体消化外源性颗粒物等。因此,在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在细胞膜、细胞骨架等多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均会涉及细胞吞噬的相关知识。因此,本实验的开展也将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3.2可行性分析

我系与我校实验教学中心相配合,已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开展了细胞培养实验[8],有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在实验条件上无困难。同时,参与本实验的教师均受过良好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教育及训练,具有扎实、丰富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可以圆满完成本实验的教学工作。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8

1.1缺乏对农机和农艺技术结合必要性的认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制造部门对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必要性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只有少数人认识到这是个重要而迫切的战略性问题。对于农机和农艺技术的关系问题,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念,争论的核心在于谁是主体的问题。到底是农艺适应农机?还是农艺适应农机?事实上,由于我国历来实行的是人力畜力结合的生产方式,所以农艺的发展往往处于先导地位,农业机械技术落后于农艺技术的发展。这种状况直到2004年政府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之后才得以改观。但是对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学科建设方面,长期以来农机与农艺两类研究人员各自为政,缺乏交流沟通。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和考虑问题角度的差异性,常常出现两者技术思路不协调、技术目标不一致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各自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效率。由于缺少农机和农艺结合的多学科交融的研究平台,导致了二者实践应用中的一些制度和人才上的缺失,表现为:对建立相互包容发展目标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规范协调的机制、兼收并蓄的复合性人才和同步发展的工作基础等。

1.2农机和农艺结合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首先,表现为缺乏推广农机和农艺结合的组织。一方面,双层经营体制的集体服务功能缺失。农村中的集体经营层次基础薄弱,许多村子缺乏资产积累,是“空白”村。由于村子并不是行政组织,因此村级管理的职能并没有有效发挥,许多村只有管理没有服务,对于农户急需的市场信息和农技服务基本没有提供。另一方面,基层农业推广服务组织缺乏必要的财政资金和人才支持,推广网络存在着线断、网破和人散的格局。农业推广单位缺乏必要的保障性资金,缺少推广农业技术的积极性,农户的满意度也较差。“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41%左右,但这仅仅是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50%。另外,非政府推广组织供给不充足。作为独立于政府管理部门的中介组织,农民专业社和龙头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和政府组织不同,它们和农户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经济联系,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因此有向农户推广技术和提供信息服务的激励,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数量和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农户的需求。其次,政府的管理体制尚待完善。我国的农业行政部门始建于计划经济时期,是按照部门和产业划分的,农业生产的各个管理部门相互独立,缺乏有效沟通。现代农业体系已经加强了各个产业、各个部门和各个生产环节的联系,需要多部门的合作。推行农艺和农机技术结合,需要农机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农业科学技术研发部门的密切合作,但是在实践中却是各部门各自为政,难以提高农机和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效用,也与农户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使管理绩效大大降低。再者,缺乏必要的绩效考评制度。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只注重通过投入和硬件建设来推动农机和农艺的结合,而没有建立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来加以约束,对资金的投入流向和为农服务的效果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具体实施单位在进行经济核算时并没有把国家的投入列入到成本核算中,这样就难以核算国家资金投入的具体效果,也没法较好地掌握投入尺度,还会引起资金的滥用。此外,一些农机农艺结合示范区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方式过于粗暴,只注重对自身建设而忽视对周边农户的服务和带动等。

2推行农机和农艺技术结合的措施建议

2.1建立多学科合作的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体系

农机和农艺结合存在着较多的矛盾,其根源是农机和农艺发展中的固有矛盾。例如,农机作业与作物品种之间的矛盾,进口机械的适应性与我国农艺制度不相符合的矛盾,农业机械的复杂性与农艺技术需求之间的矛盾,农艺技术的多变性与农业机械技术的固定性,以及农机与耕作制度之间的矛盾等。因此,农机和农艺技术结合受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首先,应该抓紧进行农机和农艺结合的学科学台建设,建立多学科交互发展的机制,培养综合性人才。国内外经验证明,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互促共进,学科建设由各自独立走向交叉整合,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美国、日本和德国等都建立了促进多学科研究和交流的合作模式,并获得政府部门资助,效果明显。因此,应该从战略性的角度确立农机和农艺结合的意识,加强农业工程、农艺、生物技术与管理等多学科的合作,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扶持、自建学术性协会以及召开多学科参与的项目可行性会议等来加以实施。各学科的发展应以增进彼此的适应性为前提,着力解决影响农机和农艺结合技术应用与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并且增加技术的可行性。从整体上看,农机和农艺相比,我国现在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普及率较低,而单产增加的潜力有限,因此目前主要的重点则是推广农业机械的普及程度。技术应用要增加农艺与农机的相互适应性。一方面,农机要适应农艺,农机的选择要符合当地的农艺要求,以适应性为主,而不是仅仅追求先进性。另一方面,农艺也要适应机械化需求,在制订农艺规范和流程时要考虑农机作业是否方便,农机设计是否复杂。农艺的改革也要适应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要求。

2.2优化政府的管理

建立促进农机和农艺结合的长效机制。首先,要打破系统、行业和部门业务分割的局面,建立农机、农艺、科研和生产联合协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制订规划、确定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案,并协调组织实施。综合管理部门下设农业专家领导小组,负责统筹体制内外的农业专家,进行农机农艺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配套,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开展农机农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其次,要对农机和农艺结合项目进行指导和监督。要改变过去只重投入不计效益的管理方式,确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规范对项目区和示范区的管理。对于国家投入的资金部门要进行严格的财务监督,避免资金挪作他用。在评价指标中,既要考虑产量和产值等经济效益指标,也要把示范区和项目区为社会和地区服务、带动周边农户能力等加以综合考虑。

2.3搞好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应该确立政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推动力,增加资金、人才和设备的投入,确立政策性为主、经营性为辅的工作理念。同时,要进行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变革,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推广部门的转移支付力度,设立专项基金,确保基层农业推广部门的工作能够顺利展开。要支持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他们成为农业技术扩散的有生力量。开展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合作,探讨公共服务私有化方向的改革。最终形成政府公共部门、私人企业与合作社共同参与的农业推广模式。

2.4推进示范区建设

示范区对农机和农艺结合起推广和示范作用,必须加强对示范区规范性的管理。首先,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力度。以往示范区项目建设存在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现象,认为项目区的主要工作就是买入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对于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并不重视。这样使示范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大打折扣,也影响示范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建立示范区和科研机构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有些地方在建设过程中已经引入由科研机构技术和资金入股、企业和个人资金入股相结合的新模式。其次,示范区还要确立为周边农户服务的意识,通过农机和农艺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再次,示范区还要对国家投入资金进行成本核算,真实地衡量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避免管理者由于忽视国家投入资金而形成的短视行为。

2.5加强复合型人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