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素质教育范例

农村素质教育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1

素质教育是着力提升中国人自己的教育实践,也是不断回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发展关乎着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提出素质教育后的效果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虽然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开展下,素质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处于农村的中小学中的素质教育却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关键词】

素质教育;农村教育;应试教育;边缘化

俗话说“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教育关乎着我国未来的发展之路,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意义。当前,我们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颁布以后,基础教育就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且已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1]。但多年来的事实论证,即使在国家的大力普及下,农村的素质教育仍处在边缘地带。其原因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素质教育执行的力度不够

农村得素质教育呈边缘化状态,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农村学校本来就大多处在偏远地区,信息不够顺畅。多数学校领导即使多次参加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会议,回来后他们也只是在给教师开会会时说一下,至于老师们执行的怎样并不是很关注。因为这些农村学校,学校领导更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在他们看来,让学生考个好成绩,特别是学生升学时能凭着好成绩上所好学校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他们学校才能招来更多的学生。现在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学校的学生由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年级几个班,每班六七十人,到现在每个年级一个班,而且每个班二十几人,甚至有些班只有十几人。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里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存在,学生少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家庭经济条件稍微富足一些的,都把孩子送到城市里上学去了,因为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只有到城市里去上学,才能考上更好的学校,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这种现象使得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不足,农村学校为了生存就会在学生的学习上更偏重于应试教育,以此来提升自己学校学生的成绩,进而有好的升学率。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学校的领导对素质教育带来的意义还处于模糊的状态下,更是会紧抓应试教育,这在无形中也促使农村的素质教育边缘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教师的缺乏

教师的缺乏并不是指教师非常少,而是缺乏那些综合素质、专业素质高的教师。虽然近几年国家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基层,但效果、力度仍然不显著。最重要的是,教师观念不够,很多教师不管是通过招教,还是特岗到农村的教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要么是不去,要么就是把这一岗位当作一个跳板。这些情况的存在也就造成了现在许多农村学校还必须使用原来的方法,就是去请大量的代课教师,而这些代课教师大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这就使农村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学校更难得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并全面发展的人,且在全面发展中能够发展自己的优势[2]。根据河南有关农村中小学教师分配情况的调查可知,有很多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稍偏辟些的小学,因为教师的缺乏很多老师要包班。这里所谓的包班就是一个班只有一个或两个老师,而这一个或两个老师要把这个班的所有的课都教了,不管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音乐、美术、体育。显然,这样老师因为课多很容易出现疲惫状态而无法给学生上好课,而且老师跨科教其专业知识素养也不够,很难给学生该学科全面的知识,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实施素质教育。

三、教师的素质教育观念的缺乏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评价。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素质教育就得不到有力支撑[3]。虽然素质教育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国家也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积极实践这一措施,但这些观念在教师那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对改革课程结构、开设活动课程、微型课程、实践课程的观念缺乏[4]。在一所市区农村小学,调查发现每个学期期末的前两个月,特别是前一个月,学生的课堂几乎都只剩下两门课程——语文和数学,其他学科大多都让位这两个科目。对于老师来说,只要学生把这两门考好就是好学生,老师这学期的任务就完成得好。虽然,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现在小学生三年级就开始上英语课。但询问发现,这些学生的英语课一周就两节。平常的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经常被语文老师当作习题课来上了。由于过分注重分数,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教育的宗旨往往被忽视和违背了。教育本身的真正职责是不应忘记的: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人格建设。没有美好的人,怎么会有美好的人生?如果没有培养出诚实、有觉悟、有责任感的人,生产力的发展又会把国家推向哪里呢[5]?所以,如果教师的观念不转变过来,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无法开展起来。而且很多教师认为,无论素质教育怎样提,让学生考高分才是硬道理,所以素质教育的摆设成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转变教师单纯为升学服务为目标的教学观念,成为了改变农村学校素质教育边缘化的当务之急。要解决农村素质教育边缘化现象,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或许能够缓解这一严重现象。但要彻底解决,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其实,农村素质教育边缘化现象的形成,除了学校和教师做的不够,家长也有很大一方面原因。我们要培养好孩子不仅仅要靠教师,也要靠家长。农村学校很少举行家长会,就是举行家长会,家长眼里看到的也只是孩子考了多高的分,分数高就一切都好。学生放学回家,家长让学生做的或者他们认为孩子们必须做的就是写作业。而且也存在多数家长根本就没有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意识。同时我们也无法忽视另一现象——留守儿童,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越来越严重。据河南省农村一个村的调查报告显示:村内有百分之八十的年轻父母都把孩子留给家里的爷爷奶奶而外出打工,而且这样的年轻父母是一年回来一次或长年不回来,而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往往过于溺爱,对于孩子的学习往往是得过且过或者是根本不知道怎么管,孩子在家里往往是任其发展,素质教育的辅导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要让农村素质教育边缘化的现状能够得到改变,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要努力。

四、结语

据这些现象分析,要想改变农村素质教育边缘化的现象,国家处理要加强素质教育的执行力度外,也要使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化。对农村素质教育的执行情况也要不断进行调查。同时,国家要加大农村学校教师的管理力度,使更多优秀的教师能够进入农村学校,给学校不断输入优秀的骨干教师资源。对于教师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加大素质教育概念的灌输力度。只有教师教育观念得到改变,才更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最后,要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这一概念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书面,还要深入到学校和老师的心中,还要存在于学生家长的心中。

作者:熊秀峰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2.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2

素质教育是着力提升中国人自己的教育实践,也是不断回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发展关乎着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提出素质教育后的效果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虽然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开展下,素质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处于农村的中小学中的素质教育却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关键词】

素质教育;农村教育;应试教育;边缘化

俗话说“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教育关乎着我国未来的发展之路,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意义。当前,我们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颁布以后,基础教育就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且已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1]。但多年来的事实论证,即使在国家的大力普及下,农村的素质教育仍处在边缘地带。其原因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素质教育执行的力度不够

农村得素质教育呈边缘化状态,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农村学校本来就大多处在偏远地区,信息不够顺畅。多数学校领导即使多次参加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会议,回来后他们也只是在给教师开会会时说一下,至于老师们执行的怎样并不是很关注。因为这些农村学校,学校领导更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在他们看来,让学生考个好成绩,特别是学生升学时能凭着好成绩上所好学校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他们学校才能招来更多的学生。现在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学校的学生由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年级几个班,每班六七十人,到现在每个年级一个班,而且每个班二十几人,甚至有些班只有十几人。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里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存在,学生少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家庭经济条件稍微富足一些的,都把孩子送到城市里上学去了,因为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只有到城市里去上学,才能考上更好的学校,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这种现象使得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不足,农村学校为了生存就会在学生的学习上更偏重于应试教育,以此来提升自己学校学生的成绩,进而有好的升学率。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学校的领导对素质教育带来的意义还处于模糊的状态下,更是会紧抓应试教育,这在无形中也促使农村的素质教育边缘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教师的缺乏

教师的缺乏并不是指教师非常少,而是缺乏那些综合素质、专业素质高的教师。虽然近几年国家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基层,但效果、力度仍然不显著。最重要的是,教师观念不够,很多教师不管是通过招教,还是特岗到农村的教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要么是不去,要么就是把这一岗位当作一个跳板。这些情况的存在也就造成了现在许多农村学校还必须使用原来的方法,就是去请大量的代课教师,而这些代课教师大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这就使农村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学校更难得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并全面发展的人,且在全面发展中能够发展自己的优势[2]。根据河南有关农村中小学教师分配情况的调查可知,有很多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稍偏辟些的小学,因为教师的缺乏很多老师要包班。这里所谓的包班就是一个班只有一个或两个老师,而这一个或两个老师要把这个班的所有的课都教了,不管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音乐、美术、体育。显然,这样老师因为课多很容易出现疲惫状态而无法给学生上好课,而且老师跨科教其专业知识素养也不够,很难给学生该学科全面的知识,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实施素质教育。

三、教师的素质教育观念的缺乏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评价。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素质教育就得不到有力支撑[3]。虽然素质教育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国家也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积极实践这一措施,但这些观念在教师那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对改革课程结构、开设活动课程、微型课程、实践课程的观念缺乏[4]。在一所市区农村小学,调查发现每个学期期末的前两个月,特别是前一个月,学生的课堂几乎都只剩下两门课程——语文和数学,其他学科大多都让位这两个科目。对于老师来说,只要学生把这两门考好就是好学生,老师这学期的任务就完成得好。虽然,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现在小学生三年级就开始上英语课。但询问发现,这些学生的英语课一周就两节。平常的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经常被语文老师当作习题课来上了。由于过分注重分数,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教育的宗旨往往被忽视和违背了。教育本身的真正职责是不应忘记的: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人格建设。没有美好的人,怎么会有美好的人生?如果没有培养出诚实、有觉悟、有责任感的人,生产力的发展又会把国家推向哪里呢[5]?所以,如果教师的观念不转变过来,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无法开展起来。而且很多教师认为,无论素质教育怎样提,让学生考高分才是硬道理,所以素质教育的摆设成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转变教师单纯为升学服务为目标的教学观念,成为了改变农村学校素质教育边缘化的当务之急。要解决农村素质教育边缘化现象,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或许能够缓解这一严重现象。但要彻底解决,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其实,农村素质教育边缘化现象的形成,除了学校和教师做的不够,家长也有很大一方面原因。我们要培养好孩子不仅仅要靠教师,也要靠家长。农村学校很少举行家长会,就是举行家长会,家长眼里看到的也只是孩子考了多高的分,分数高就一切都好。学生放学回家,家长让学生做的或者他们认为孩子们必须做的就是写作业。而且也存在多数家长根本就没有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意识。同时我们也无法忽视另一现象——留守儿童,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越来越严重。据河南省农村一个村的调查报告显示:村内有百分之八十的年轻父母都把孩子留给家里的爷爷奶奶而外出打工,而且这样的年轻父母是一年回来一次或长年不回来,而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往往过于溺爱,对于孩子的学习往往是得过且过或者是根本不知道怎么管,孩子在家里往往是任其发展,素质教育的辅导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要让农村素质教育边缘化的现状能够得到改变,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要努力。

四、结语

据这些现象分析,要想改变农村素质教育边缘化的现象,国家处理要加强素质教育的执行力度外,也要使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化。对农村素质教育的执行情况也要不断进行调查。同时,国家要加大农村学校教师的管理力度,使更多优秀的教师能够进入农村学校,给学校不断输入优秀的骨干教师资源。对于教师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加大素质教育概念的灌输力度。只有教师教育观念得到改变,才更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最后,要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这一概念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书面,还要深入到学校和老师的心中,还要存在于学生家长的心中。

作者:熊秀峰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2.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3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在学校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教育环境上都相差甚远。这就使得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在学校教育中就落在了后面。然而走出校园之后,农村学生面临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回家后是忙碌的父母,他们似乎没有机会和条件去参加一些活动,而城市中的孩子就大不相同。在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中,学生放学回家后可以有很多机会和条件去参加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是比赛。针对这种城市与农村教育的“不平等”条件,我们想要平衡这之间的差异,就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想办法来为农村的学生提供一些有益于学习和成长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对于这些农村的学生来说也就显得十分宝贵。通过参加这些校外教育活动,农村学生不但能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兴趣爱好,缩短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能够弥补学校教育中不能够学到的知识,锻炼农村学生胆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正因为校外教育活动对于农村实施素质教育有着这样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农村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等青少年教育机构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利用这些机构专业教师的特长,在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竭尽全力为孩子组织有教育意义、能够锻炼能力、有效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活动。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和优势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当春天悄悄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踏青,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绘画工具,到田野里、高山上或是种植的庄家里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和美丽,并且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绘画本领来留住这美好的画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各抒己见表达此时的心情,面对大自然无条件给予我们的一切有何感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更加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让学生学会保护大自然,并且对于大自然无私的奉献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在自己的感受中体会教师的话语,并且和教师产生共鸣,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有益于校内进一步地推进素质教育。

二、农村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靠这些花朵来完成和实现。在中国农村学生要远远多于城市学生,因此农村学生所受教育的质量更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农村学生具有的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也更值得我们重点去培养。而农村学校教育的条件和师资力量又远远落后于城市,想要更好、更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就需要靠课外教育活动来完成。也就是说校外教育活动能更好、更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让农村学生的道德思想和综合素质得到飞跃性的提升。这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对于孩子的思想品质形成而言,不能够单独靠学校教育,也不能只靠家长引导,这需要社会、家庭以及校内和校外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才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校外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教学意义和作用。校内知识的补充,思想的进一步升华都需要相应的校外教学活动来扩展。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校外教育活动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发展,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情操和道德,更好地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1.校外教育能够确保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想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光靠学校那有限的教学时间去完成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动员所有的社会力量和教学因素才能够完成。校外教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因素与校内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首先它的教育活动形式不受任何的限制,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也很高,其教学内容综合性很大。这样就能够让组织者更加灵活、自由、丰富地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形成寓教于乐的校外活动模式。为此我们应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多组织一些校外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

2.校外教育活动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校外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参与整个活动的主宰者。组织者因材施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计好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之中,尊重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目的性地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都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思想的天空。如我们可以通过动手、动脑、听、看、感受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并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3.校外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学生千篇一律的个性是我们不想看到的,这样既凸显不出个体的特点,又不会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因此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性格的个性化就成了很重要的任务。校外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拥有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并且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来参加。而这种被选择的活动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特长或是业余爱好,最终形成个性化的人格。

三、结语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4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标榜,其言行举止必将影响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领导的懒散偏安,必将导致学校管理的松散。学生常有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甚至厌学、早恋、网恋等不良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师素质的问题。观念陈腐老套,思想僵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由于部分教师存有急功近利的激进思想,甚至极少数教师对不良现象视若无睹,导致部分学生只顾各扫门前雪,遇危不扶,有难不帮。

2.管理者忽视了群体的作用。管理者应和教师一样,不可忽视各种非常规管理手段的应用。作为学校领导要调动和挖掘教师的工作潜力,做他们的支持者和服务者,才能达到工作合力的目的,否则管理工作就会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3.考核评价机制滞后。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还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由于这种错误的评价观念,学校只注重语数外理化等主科的教学,其它都只是应付,副科的好歹不与教师考核挂钩,长此以往势必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4.师资力量薄弱,队伍欠稳定。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学历达标率低,教师的成长滞后,城乡环境差距较大,综合素质好的教师都升迁进城,严重缺乏学科带头人,无暇顾及教学研究,这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设备是质量的根本保障。近几年来,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大部分农村学校的音、体、美、劳技课等设备器材及师资的配备稀缺,严重削弱了农村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

6.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脱离现实。教学内容与一些不良的、丑恶的社会现象相脱节,教师的空洞说教没有说服力,对于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教师的讲解就显得苍白无力,认为教师所灌输的都是空洞的,与社会现实相悖,难以令人信服。

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农村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笔者认为首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其次要以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精神为前提,提高管理者水平为关键,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思想为核心,改善教学设备为保障。实施素质教育,德育要先行,强化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意识,完善评价体系,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1.精心打造各层级的管理精英。业务与政治素质高的管理者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往往决定了整个师生团队的工作效率。

2.管理者要有教书育人的共识。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把育人的落脚点放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上来。

3.革新激励机制。倡导评价机制要公正公平公开,学校要从育人和教研能力方面对教师评价,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进行全方位评价,使评价机制得以健康发展。

4.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学校开展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班班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要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以及将教师工作业绩和激励措施固化,常抓不懈,方能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对完善管理制度有着重大的意义。

5.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师德修养、刻苦钻研业务打造有良心、有爱心、有信心的教师团队。

6.与后进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威信是靠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延伸、发展建立起来的,只有让后进生对教师信任,才会有一种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达到转差为优的目的。

7.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与道德素养。我在平日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历来注重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统一学生思想言行当作第一要务来抓,并落实在行动上。初中学生的道德信念与世界观的形成正处在萌芽时期,可塑性大,观察与思辨能力差。在教学中我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发挥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信、自尊、自律,形成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三、总结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5

(一)规范课程设置,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

1、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农村中学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课堂内的学习是教师安排讲授的,课堂外的练习也是教师课堂内就布置好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而素质教育则需要学生主动去与社会进行交流,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外,自己动手,深入实践,有助于学生们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自身的社会适应性和动手能力也得到很好的提高。

2、增强农村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修为

能够使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的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更不是精品教育。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学里实施,就是力求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抓好基础课程的同时,重视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不能偏重于语文、数学或英语的学习,也并不是由语文、数学或者英语成绩来决定学生的优劣。此外,课堂教学是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也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完成,要给农村中学生更多的课外实践的机会,当堂课要在当堂练习,教师不能给学生留太多的课后练习,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要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农村中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打造学习型社会,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农村中学素质教育在打造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同时,素质教育也是加强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中学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就极其有限,素质教育就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三)各级政府增加对农村中学教育的投入,确保了农村中学教育的基本需要

为响应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国家要求各级政府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抓好对农村中学的投入,切实改进农村中学教育的硬件配置,硬件建设是软件建设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规模、培养优秀人才等许多美好的愿望也就只能是海市蜃楼。同时,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政府可以通过高薪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农村中学的教学中。总之,只有农村中学的资费充足,确保教育的基本需要,教育工作者才能够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沿着正确的素质教育途径开展工作。

二、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学中产生的消极影响

(一)素质教育宣传不够,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广度就不够,至今仍然有许多没有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外出打工,尤其是农村中学,现象最为严重。同时,由于大量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依然低于小康水平,所以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要比城市中学的办学条件差很多,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验收目的,大多数教学都爱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

(二)家长观念意识不强,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当前,读书、学知识无用论在农村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虽然推行素质教育,但一些人看到当今的各大学年年都在扩招,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大学毕业生甚至于研究生都很难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许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成了暴发户,因此,读书不如早挣钱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学生刻苦学习就是想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能够跟得上教学进度的只是一些极个别的学习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而考分的高低又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造成成绩好的越好,成绩差的也就越差,素质教育也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反而造成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都掺杂的不伦不类的消极影响。

(三)只改变了教育形式,没有改变教育实质

由于目前中国的升学选拔模式单一,只依附于升学考试的成绩,因此,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尤其在农村中学,应试教育的本质更是凸显的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农村中学中,素质教育只是一种空中楼阁的口号而已。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6

一、农村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理念陈旧,素质教育思想缺乏

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命运。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理念根本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教学,缺乏素质教育思想,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缺乏层次性,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身心发展特点,没有形成有效地形成语文素质条件和基础。

2.语文教学缺乏德育功能的渗透

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的 “理想阶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授方法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把语文中体现精美的字、词、句、段、篇、章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平凡的德育教育内容,只是为教学而教学,为任务而任务。没有把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和渠道利用起来。

3.语文素质教育培育单一

面向每一类学校,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这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而由于农村初中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往往只是在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在培养学生会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知识,学会创造等方面缺乏有效地措施。

二、农村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出路

1.更新理念,树立思想教育思想

理念的更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和有力措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通过素质教育体现基础教育的本质。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制定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其次,重视教学效果。通过及时的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整教学手段,做到“顾两头,促中间”。再次,实行分层教学、分流教学。农村初中的现实是“贫富”差距较大,在教学中要通过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通过分层教学、分流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基本的要求和不同的发展,促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进步。

2.注重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思想道德素质。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农村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应把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活版》中的“活字印刷术”,及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荡气回肠的明清小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情操的熏陶。二是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山河。《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岳阳楼记》中在作者刻画下的祖国山河显得绚烂绮丽、美不胜收、风采诱人,一幅幅“中国心”的画卷烙印学生的脑海,从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教育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立志报效祖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英雄人物,教师要善于用英雄之魂素质学生的灵魂,深入学生的心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

3.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

素质教育的实施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个性素质有效结合,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的基本技能;通过钻研教材,挖掘美育内容,如《济南的冬天》、《春》中声情并茂的文字,身临其境的意境,以阅读的方式找出异同,从而去审视、评价作品中所蕴含的美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得到美的熏陶;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农村初中语文全面落实发展素质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障。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7

美国4H俱乐部是一种非正规教育模式,在提高美国青少年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百年发展,俱乐部开展范围从农村地区转向城乡全面开展,其功能定位从培养青少年农业生产技能转向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活动主题从农业生产相关活动转向多元化主题,也被世界许多国家引进采用。美国有专门机构负责4H组织管理,通过招录和培训志愿者来组织活动,鼓励农村青少年都参加俱乐部,着力培养农村青少年多方面素质能力。美国的4H俱乐部模式对我国开展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很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美国;4H俱乐部;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

4H俱乐部在美国家喻户晓,美联邦、州、县农业推广机构都有4H培训推广员负责4H俱乐部工作,农村家庭子女一般都参加4H俱乐部活动,4H青年发展项目成为美国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

1美国4H俱乐部发展概况

4H是4个英文单词(head,heart,handsandhealth)的首字母,代表人4方面领域的发展,即脑、心、手、身。早期4H俱乐部是一个集中在农业方面的活动,现代4H已经发展成为聚焦青少年的公民义务、健康生活、科学技术、领导素质、责任意识、生活技能等的俱乐部。4H的座右铭是“精益求精”,口号是“实践中学习”。4H俱乐部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应农业教育培训的需要而产生的。美国俄亥俄州克拉克县是4H重要发源地,1902年初该县斯普林菲尔德镇教育局长格拉汉姆(A.B.Graham)组织了一次由30名男女学生参加的会议,试图帮助他们学习收获玉米、种植花园、测试土壤、学打绳结、认识杂草昆虫等,取得很好效果。这个小组后来称为男孩女孩农业俱乐部,这种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基于这种校外教育项目的成功,俄亥俄州立大学制定计划,借助于农业试验站和农学院帮助农业俱乐部开展活动。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帮助下全州还建立其他青年农业俱乐部,到1905年有16个县建立了2000多个早期的农业俱乐部。由于这种俱乐部的成功,格拉汉姆被任命为俄亥俄州推广办公室主任。14年后的1916年,俄亥俄州正式成立4H组织———男孩女孩俱乐部工作部。随后,4H俱乐部迅速发展到美国各个州,推广到世界几十个国家。4H青年发展项目在美国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为美国青少年成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长期实践中其功能定位、活动主题、开展范围等都得到发展。

1)功能定位从培养青少年农业生产技能转向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早期的4H俱乐部主要是培养农村青少年生产技能和业余爱好,随着4H活动内容的丰富,其功能作用不断拓展。目前已发展为帮助青少年培养终身技能,帮助青少年选择适当的生活和职业,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公共场合演说、进行科学试验、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服务当地社区、获得社会技能和独立生活技能、培育职业兴趣、解决实际问题和评论思维等能力。

2)4H项目开展范围从农村转向城乡一体化。4H最早是针对农村青少年培训发展起来的,由于其突出趣味性和对青少年素质能力培养作用,加之俱乐部活动主题和功能定位拓展,4H已从针对农村青少年发展到农村、城市、郊区青少年都参与的俱乐部,目前,超过三分之二成员是城市青少年,成为一个全国性青少年素质教育模式。在美国约有9万个4H俱乐部,5~19岁青少年成员700万人。

3)4H活动主题从农业生产相关活动转向多元化主题。早期的4H俱乐部主要是有关农业生产技能如作物生产、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等,目前已发展为农业生产、农村生活、资源环境、健康营养等多方面。从农业相关项目发展到现代科技项目,如汽车保养、计算机应用、无人机等。从培养兴趣爱好项目发展到青少年能力素质全面提升相关项目,如领导能力、演讲能力、职业技能等项目。

4)4H俱乐部模式从美国走向世界。4H青年发展模式在美国发展的同时,也迅速向其他国家推广。美洲的加拿大、海地、委内瑞拉、牙买加,欧洲的英国、瑞士、芬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韩国,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加纳等相继引进4H青年发展模式。目前除了美国之外,全世界还有几十个国家开展4H青少年发展教育模式。

2美国4H青年发展特点

1)农业推广机构负责组织管理。美国4H青年发展是农业推广机构的重要职能,美国4H机构十分健全,总部设在联邦农业部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联邦农业推广机构)的青年、家庭与社区部,从农业部到县所有的推广机构都有4H培训专家,一般每个县有一名4H培训推广员。青少年关系到国家未来,4H推广员直接服务于青少年,4H项目关系到家庭下一代健康成长,因此,美国各级政府和家庭都十分重视4H青年发展项目。在农业推广机构内,4H培训推广员是必须配备的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招录志愿者、培训志愿者,组织选定俱乐部活动参考主题,给予4H娱乐部工作指导和项目引导。

2)通过招录和培训志愿者来组织活动。美国4H俱乐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志愿者,俱乐部的吸引力取决于志愿者和主题,俱乐部活动涉及领域很宽,靠基础教育学校老师难以组织开展适宜不同兴趣爱好青少年的丰富多彩的俱乐部活动。美国4H项目是通过农业推广机构招录和培训志愿者,利用志愿者组织开展俱乐部活动,培训和指导青少年。志愿者要经过严格筛选,可以是学生家长、政府职员、老师、技术人员、公司职员等,要求背景可靠、为人正派、诚信好、有奉献精神,能正确引导青少年发展,有专长能够教青少年。志愿者要经过4H推广人员培训后才能组织俱乐部活动。全美国有志愿者超过54万名,俄亥俄州是4H青年发展的起源地,每县有1名4H培训推广员,有2万名志愿者。

3)鼓励农村青少年都参加俱乐部。美国4H俱乐部把5~19岁的青少年作为会员,鼓励所有农村青少年都参加俱乐部。为了增强俱乐部吸引力,俱乐部主题活动就针对不同年龄段来设置,有的还针对不同性别设置主题,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爱好的青少年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俱乐部。作为青少年的父母都鼓励子女参加俱乐部,他们很多青少年时期都是4H俱乐部的成员,是4H青年项目的受益者,非常支持俱乐部开展工作。在活动场所上较为灵活,俱乐部可以在校内、社区、外出野营等开展活动。时间上也不固定,一般每个月活动1~2次,由志愿者安排。所有的4H项目都突出在动手中学习,强调积极参与。

4)着力培养农村青少年多方面素质能力。4H俱乐部是一种课外活动,着力培养农村青少年多方面兴趣爱好和能力。俱乐部活动主题涉及动物科学、青少年成长发展、缝纫科学、摄影等艺术、食品营养、健康家居、领导能力与为人处世、资金管理、花园管理、认识自然等方方面面。在俱乐部活动主题的设置上就注重围绕兴趣爱好和能力培养进行,有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俱乐部,有培养兴趣爱好的俱乐部,有培养技能的俱乐部,有培养领导能力的俱乐部,等等。青少年可以同时参加一个到多个俱乐部,通过长期参加这些俱乐部对青少年进行多方面培养锻炼,农村青少年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美国4H青年发展项目启示

美国4H青年发展项目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能在百年中经久不衰而且不断发展,彰显了其在美国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美国青少年教育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所谓美国青少年综合素质高,主要也是其非正规教育作用发挥好,4H项目就是很受欢迎的非正规教育。近年来,我国也在强调青少年素质教育,但主要是在清理各种培训班和改进正规教育上做文章,对发挥非正规教育在提高青少年素质中的作用研究不够,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关心不够。从美国4H青年发展项目可以有如下启示。

1)高度重视农村青少年成长。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农村青少年中相当部分还是未来新农村建设者。长期以来农村青少年是跟随父母学习生活技能和塑造人格,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存在大量留守儿童,他们只接受基础文化课教育,其他技能和素质缺少引导和培养,需要政府帮助解决农村青少年素质培养和留守儿童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发挥非正规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素质的作用。农村青少年成长除了文化课教育外,还需要兴趣爱好、公民意识、生活技能、协作精神等多方面素质培养,这些仅靠学校正规基础教育显然难以完成。可以借鉴美国4H模式,发挥非正规教育作用,组织社会技能人员对农村青少年进行非正规教育方式培养综合技能和素质。

3)成立青少年素质培养管理机构。青少年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仅靠一阵风式的一两次有益活动是不够的,需要长期持续地开展活动,让有益活动伴随青少年成长。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青少年素质培养,加强与学校正规教育的衔接,在组织管理、活动主题研究、培训方法、有关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农村素质教育范文8

【关键词】农村策略;寄宿制;留守儿童;现状

一、当前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寄宿制留守儿童中的一部分学生生活在离异单亲家庭里,缺失的父爱母爱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致使其产生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不良心态;还有部分家长过于娇纵溺爱孩子,过度满足其物质需求,不注重学习、品德教育,致使孩子长期散漫、不上进,成为后进生;另外,有一部分孩子由于父母均在外地打工,长期由隔代长辈照顾。老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很多已不适用于当前教育形式,并且现在的教材内容已改革更新太多,老人们不能很好的辅导学生课后学习,间接导致了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及人格发育不健全状况[1]。

二、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具体策略探究

(一)通过多媒体影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期形势下,教师通过多媒体影像开展立体、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促进寄宿制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设施播放《雷锋的故事》影像故事,从而对学生展开立体、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寄宿制留守儿童及班级其他学生都能懂得“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哲理。而他们通过生动立体的多媒体影像播放形式,了解了雷锋的一些优秀事迹,被雷锋精神深深的感动着,纷纷觉得雷锋精神正是这个时代最该具有并欠缺的宝贵精神,每个人都要学做有爱心的人,乐于帮助给予他人的人,帮助给予别人是快乐的事!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影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激发了寄宿制留守儿童及其他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更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康人格培养实效,保障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的形成,实现良好教学实效。

(二)宽容教导促进保障寄宿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育

宽容不但是一种美德素养,更是一剂教育良方。教师是寄宿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最前沿的重要力量,教师的宽容教导可以更好的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寄宿制留守儿童的个体素质和领悟力不同,当他们在学习上出现错误时,教师因材施教、耐心宽容的与其一起分析错误原因,并指导留守儿童进行错误修正,这样就能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同时也会提高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教师要积极鼓励留守儿童,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发展个人特长爱好。并支持留守儿童参加学校的文体娱乐活动,培养其良好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2]。

(三)引导寄宿制留守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在课堂内良好开展素质教育教学,还要在课堂外和家长、生活老师紧密沟通,以便随时掌握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实现教育实效。例如,教师通过和家长、生活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寄宿制留守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素质教育实效。如自己洗一件衣服、整理、打扫宿舍,同时在家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通过这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小事,来对学生进行深刻有意义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满足新时期教学需求。老师或监护人带领学生参加家庭聚会或社会活动时,学生能够主动的尊老爱幼,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刻注意保持公共意识,为老人幼儿让座,不随意乱扔纸屑、垃圾等。教师通过与家长、生活老师密切交流,在学生实际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进行行为习惯教育。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满足新时期教学要求,实现良好素质教育实效。

(四)重视家校互动,建立良好师生感情

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信任的教师、大家长,要主动关注爱护留守儿童;同时重视家校互动交流,做到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了然在胸。不仅有利于走进留守儿童内心世界,更能够加强师生间亲密关系,促进寄宿制留守儿童心神健康发展。例如,在班级范围内成立班级事务解决小组,成员由几名优秀班干部和班主任共同组成。当留守儿童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找到小组内班干部沟通交流、寻求解决方案。若问题程度严重,班干部会和班主任进行沟通。班主任就会主动和其家长沟通,说明事件问题过程、详细了解留守儿童近期家庭生活情绪表现等,再和家长积极商议,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走进留守儿童内心世界,以促进保障寄宿制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积极借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寄宿制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发育

健康清净的社会环境是学生身心快乐成长的基础保障。由于寄宿制留守儿童家庭特殊性,所以他们存在情感关怀缺失,同时因年龄因素也不具备足够的辨别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所以容易受周围不良人士及游戏厅、网吧等影响。希望社会相关部门积极整顿学校周边文化环境。

(六)家人的爱可以感化一切

世间最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首先,对于生活在离异单亲家庭的寄宿制留守儿童,家长们为了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父母双方要摒弃一切不满、困难,创造父母和孩子共同度过的亲子日,告诉孩子,不论什么时候,父母对他们的爱都不会减少,只会随着岁月行进越来越多。再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烦恼,要及时和父母沟通,家长一定会协助他们更好解决。其次,经济条件富足的家长,要多加关注孩子的学习、人格素质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日常生活整洁、舒适就好,不要养成骄奢淫逸的坏习惯,帮助孩子热爱并享受学习的快乐。最后,针对由老人照顾的孩子们,家长尽量能有一方可以陪伴孩子生活,能够及时的辅导孩子学习。通过这些方法策略,让学生感受到家人浓烈的关爱,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育成长,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实现良好素质教育实效。

(七)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不但要具有优秀职业素养,更要时刻注意自身言行规范,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及日常习惯,传递正能量。始终如一的实际践行,远比单纯的语言教育更具备教育感染力。学生耳濡目染下就会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规范,实现良好的养成教育实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简述了当前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随后针对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策略进行具体阐述。不仅有效激发留守儿童学习热情及参与度,更促进了寄宿制留守儿童综合素养提升,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实现良好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戚天胜.浅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文存阅刊,2018(20):12.

[2]位小娥,马晓华.农村幼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