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范例

农村教学

农村教学范文1

拓展美术教育功能的认识空间

面对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改革背景下,一向对艺术教育缺乏重视的农村,美术课堂教育生搬硬套的闯入学校的课程里,机械唐突的夹在在各学科当中,很少受到重视。在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中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中小学也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美术课堂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切实把美术教育落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农村的美术教学目标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为标准,始终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培养人格统整的人为总体目标的同时,又不脱离农村教学环境实际,把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实现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实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教育最终目标。

农村的一线教师更应该关注美术教育的社会功能性属性,认识到美术教育不仅是学生获得美术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兴趣,为学生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农村教师们应领会其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与目标后,秉持全新的教学改革理念,致力于培养农村学生以审美的态度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使其避免受到当代人们功利主义和物欲化价值观的影响。农村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上还应依据农村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以及学生起点的状态(包括农村孩子原有的美术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美术的动机等)。运用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深刻认识美术教学不应单调地强调传授知识技能和基础知识上,教学活动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表现、欣赏、创造、协作等更重要的技能。美术教育多元化功能的认识,对于学生家长尤为重要。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认为不参加考试的科目不重要,只有成功通过高考才能从根本上脱离农村的生活环境,才能改变家族的命运的思想,因此家长们很少在美术教育上投资,学生在上课时常常没有美术学习用具,时间长了教师失去了教的动力,学生失去了学的兴趣。美术课就如形同虚设,可有可无。所以提高农村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学校美术教育高效开展的前提。学校可以在开学之初举行以提高艺术教育辅德益智启美功能认识为主题的家长座谈活动,通过演示讲解使家长深刻认识到美术教育不单单是教授审美能力,绘画表现技能的孤立学科,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解能力,辅助学生有效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

拓展农村课堂美术教学课程空间

今天当我们站在倡导德育为主,五育并举的教改形势下,来审视农村美术教育时,对农村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讨论更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美术教学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有效的教学设计则是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学方法更是决定教学质量,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针对农村稀缺的教育资源现状,美术课堂教育应课内课外相结合,室内室外相结合,有效利用校园资源,当地环境资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美术艺术文化在农村最具有乡土气息,最能反映农村生活现状的效用;同时更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我们农村一线美术教师有必要把当地的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并且有组织的开展各项乡土文化活动。教师应经常带学生进行课外写生实践活动,把观察到的农村美好景象变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题材,让学生理解艺术既生活,生活既艺术的思想,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发现处处都有美的存在。在讲授《民间美术》一课时,带领同学参观了当地私人的烧窑工地,使同学们了解了烧窑的步骤并观看烧窑的过程后,提议学生绘出自己认为漂亮的窑制品。并且农村教师要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这样才会使农村的学生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更加自信,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

由于农村较少受到城市艺术教育领域存在的以考级比赛,追求利益的负面教育的影响,农村美术教师在教学教法上更有可发展的空间。农村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方法上应考虑到农村的环境因素,教师自身因素,和学生知识水平等。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方法,侧重游戏性活动,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游戏活动的同时逐渐增加基础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就会避免引起学生的厌烦抵触情绪,使教学活动达到完美效果。比如在上《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课时,讲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之一达•芬奇的重要代表作《最后的晚餐》的时候,在带领学生了解此画的绘画主题的宗教故事、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绘画中应用到的透视方法后,为了避免使课堂气氛枯燥无趣,采取了学生自愿扮演画中的各位宗教神话人物的课堂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惟妙惟肖扮演,再现了画中的紧张气氛的“那一刻”中各神的神态、表情、姿势、以及透漏的心理特征。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作者的绘画意图,作品背景等,本节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地方性美术教材内容改革明显滞后和农村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备不齐全的现状,农村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学会活用“教材”,不应局限于普通高中统编教材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上,刻板地按照教材内容,顺序进行教学。应在对课程标准整体把握的同时,对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优化重组,创造性地进行课堂设计,结合当地的山水风貌,田园风光,风土人情实际为教学活动增添具有地方乡土特色教学内容。当然这种灵活性教学要有精心计划和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内容重点,方式等。对此还可以通过开设课外民间美术兴趣小组,发挥学生特长和个性。灵活的选用教材内容对于中小城镇,偏远地区农村美术教育具有实际和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树立重农思想;另一方面又促进民间美术艺术的发展。

拓展农村美术教师的专业空间#p#分页标题#e#

农村教学范文2

关键词:农村小学;足球教学;教学氛围

足球是一项极具魅力的对抗性体育竞技活动,有着悠久的运动发展历史,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甚至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1]。2015年2月27日,主席主持召开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这说明国家逐步加大对足球事业的重视力度,足球教育事业普遍受到关注。但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过于简陋,致使农村小学足球教学开展的并不顺利。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学和足球训练,是当前的迫切需求。

一、影响农村小学足球教学开展的因素

(一)缺乏足球活动的场地和器材

当前农村小学足球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教育经费缺乏,导致学校缺乏相关的体育器材和足球场地。通过对一些小学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没有配备相关的足球场地和足球用具,学生在进行足球学习时,实践活动无法开展,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操场上进行,没有标准的球门和平整的场地,导致学生在进行足球运动时,经常会受伤,无法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不足

通过对家长和教师的调查可知,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重视,担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伤,或由于参加体育活动而影响文化课程的学习,因而不重视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因为没有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所以学校减少了学生体育课程的时间,导致学生每周只有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足球的学习和训练。在课下,学生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没有对足球运动进行巩固,所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促进农村小学足球教学的开展

(一)营造良好的足球教学氛围

要想在农村小学中开展足球运动,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足球活动氛围。首先,需要教师和家长转变思想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进行足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意义的事情,只有转变他们的思想,才能促进足球活动的有效开展,才能将小学足球教学落到实处。其次,应该在农村中进行足球运动的宣传,让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足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教师也应该教会学生学习足球的技能,让学生掌握足球活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足球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足球运动。

(二)培养足球兴趣,讲解足球基础知识

在足球入门阶段,培养小学生的兴趣极为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足球的起源,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学生简单介绍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足球的相关知识,然后再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解,规范动作地示范,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足球技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纯粹的足球游戏,让小学生在足球课上享受运动的快乐,让他们从心灵深处喜欢这项运动。此外,合理的战术学习和体能练习,对学生更具吸引力,也能很好地促使小学生提起兴趣,进而主动参与足球训练。

(三)创新足球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兴趣的不同和足球相关技能的不同,所以应该针对学生学习足球的现状进行分析,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授足球技巧时,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特征选择合理的练习方法,并融入游戏进行教学。以控球练习为例,控球方法很多,脚内侧、脚外侧、脚底、正脚背,还有身体的其他部位,同时还要伴随很多的假动作。教师可分男女组,也可混合分组,安排“喊数反应”游戏活动。全班每人一个足球,在规定的范围内,用脚自由运球控制球,行进间听到喊数,快速做出不同的动作,看谁反应快,做得准确。此外,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开展足球技术竞赛,训练学生的足球技能,使学生对技术及战术的运用有一定的掌握[2]。

(四)在学校建立足球队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足球素养,选拔对足球有兴趣的学生,对有潜力的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应该在学校建立足球队,为培养足球人才奠定基础。为了选拔出优秀的足球人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逐年级进行选拔,通过组织足球活动的方式,掌握学生的足球水平,选出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建足球队。

三、结语

加强对学生思想的了解,提高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识程度,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的形式,教授学生足球技能,提升学生足球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农村小学应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增加足球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足球活动氛围,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飞宇.在山西省农村中小学开展足球活动可行性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

农村教学范文3

关键词:群文阅读;现状分析;要求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必须达到145万字。然而对农村偏远地区来说,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是比较困难的。基于当前农村的阅读教学状况,学者们也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语文素质和水平——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下面就在农村开展群文阅读这一现象,浅谈自己的看法。

1农村小学阅读现状分析

1.1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单一

在农村偏远地区,教师资源十分有限,部分教师是非本学科专业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指导培训,所以对教材的把握或是定位不够精准,选择的其他课文也就不具有代表性。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借鉴的经验比较少,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直接照搬,必须自己一边实践一边总结经验,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2学生基础较差,阅读时间较少

农村的孩子没有富裕的生活环境,不像城里的孩子有机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辅导。他们放学后或是放假都会帮助父母干农活。所以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几乎是不会再有时间去阅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未能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1.3长文化水平低,未引起重视

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认为孩子们只要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够了,完全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即使有的家长能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孩子进行指导与监督,就形成了阅读只是“读”,没有渗透到文中真正的理解,阅读技能就不能够提升。

1.4学校设备不齐全,阅读资源匮乏

从小学的课程表上可以看到,很少有学校有固定的阅读课,在课堂上就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农村小学几乎没有比较正规的、大型的读书室,即使有的学校有,也不是全天为学生开放。并且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齐全,不能像城市里那样通过网络就可以快速搜索到需要的文章。学生阅读就只能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期刊等纸质资源,或是通过教师来拓展知识量。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农村阅读现状堪忧,学生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未能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时间和资源也不能够得到保障。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必然的。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呢?

2群文阅读对“我们”的要求

2.1学校要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图书室,给学生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图书室的书是给学生阅读的,增长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也是为少部分家庭贫苦的学生提供一个能自由阅读的地方。同时,不仅在课程可以增添阅读课,也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例如:儿童剧表演、课外阅读进课堂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加速提升,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带领学生走在知识的海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导学生时,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有保障,不可做滥竽充数之辈,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技能,做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每一篇文章。要从文章内涵、人文内涵和表达方式等多方面来确定文章。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第七组——人物描写一组中一共有三篇小短文,这三篇短文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出表格,让学生分别填写人物姓名、性格、描写方式和体会等。这样教学就将这些文章做了一个整合学生学起来也就更加通透,以后再遇到同样的文章就会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对教师的考验是极大的,又传统的一篇文章的讲解增加到多篇文章,这也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高效率的学习。

2.3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自己要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有动力,才会自己拿出休闲时间去阅读。首先是孩子自己每天的坚持阅读,时间久了,就会觉得一天不阅读就会不好受。严格要求孩子安排好阅读时间,并且遵守及长时间坚持。在阅读当中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其次是孩子在阅读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对自己觉得写得好的摘抄,或有感悟的及时记录下来。最后有一个好的阅读方法,比如班级设置专门的阅读课,在课堂上让孩子多元化、多样化、多角度地去阅读,感受群文阅读的魅力。总之,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学效率和学生的阅读量大大提升,希望语文工作者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农村教学范文4

 

农村学校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美术老师,美术课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相对较差,使农村小学美术的教学发展、目标的达成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地让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为学生的美育发展服务,达到美术课的教学目标呢。   一、提高自身素养,适应山区教学   在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师都是一人承担多个科目的教学,这就要求农村教师必须一专多能,博学多才。现代课程观中指出教师应具备多科教学的能力,即复合课程的教学能力,这是形势所迫,时代所需,是当前教育形式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对于农村小学教师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学校音乐、美术等科目都由非专业教师承担,在这样地情况下,教师如不具备复合课程的教学能力,不学习与所任教科目的相关知识,就不能承担起相应科目的教学任务。所以,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要能胜任语数科目地教学,在其他科目的教学基本功上也要多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素养,以适应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因地制宜,选取美术素材   作为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及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同时,更要结合农村实际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因地制宜,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源泉,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作为美术创作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   1.融入自然,选取美术素材   农村学生与大自然的接触更为密切,结合这一实际,带领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攀登山峰,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感受晨曦的温馨,观赏日落的壮丽,这一切为学生们的绘画提供了许多的感性素材。在一次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之后,学生们用一双双小手创作了《美丽的小树林》、《远山》、《可爱的松鼠》、《桃李园》等一幅幅表现大自然景物的作品。一幅幅用心灵和巧手描绘出的美丽画卷,充分体现出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可见,农村的自然环境是美术教学的现成教学素材,是学生美术创作的源泉,是农村美术教学中不可不用的好素材。   2.挖掘民族文化资源,选取美术素材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个彝族村寨小学,学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彝族孩子,在这个彝族村寨里,到处充满着浓郁的彝族文化气息,妇女们包头和围腰上新颖别致的剪纸绣花图案,孩子们头上带着的镶有银饰的绣花虎头帽,火塘边墙壁上悬挂的彝族三弦乐器等,无不饱含着浓郁的民族气息,以这些内容为题材,我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创作了一幅幅充满童趣又不失民族气息的作品。   如:结合自己戴的虎头帽,大胆想象自己心目中的虎头帽,将自己渴望拥有的美丽的虎头帽画出来,通过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设计,一顶顶趣味盎然、造型诙谐的虎头帽跃然纸上,学生们天真无邪,超乎自然的想象在图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美术手工课上,我让学生观察妇女们包头和围腰上的剪纸绣花图案,自己设计出新图案,再粘贴在纸上绣出来,作品完成后,我建议学生们将作品送给自己的母亲。画、剪、绣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同时也适时对学生们进行了德育教育。   此外,结合彝族“杀年猪”,过“火把节”的习俗,学生们创作出《过年》、《欢乐火把节》等充满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还让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家墙上作为装饰,这样做的目的激发了学生们创作的欲望和兴趣,同时让他们领悟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由此可见,要在农村小学顺利开展美术教学,达到美术教育的目标,不仅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各方面的知识文化素养,更要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发展的空间。

农村教学范文5

 

一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善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就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音乐教学设备,修建专门的音乐教室或者多媒体音乐教室。学校拥有的音乐教学设备大都是一些陈旧的、常年失修的设备,同时也缺乏完备的音乐器材,严重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此外,经费的不足会导致教师工资较低,甚至一些学校为了削减财政开支,选择聘请代课教师来进行音乐教学。   2.教育观念陈旧,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这一理念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许多学校仍然是将文化课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以及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且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领导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音乐作为美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格以及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而是单纯地把音乐课看做一门辅修课,与升学的关系不大,在教学中也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长期忽视音乐教学。此外,一些学校将教师的考核与学生的升学成绩挂钩,而不参加统考的音乐课教师就没有考核成绩,致使许多音乐教师转行改教其他学科。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造成了大量音乐教师的流失,使得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长期止步不前。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音乐教师   在我国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缺乏专职音乐教师的现象。学校的音乐教师大都由语文、数学或者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而这些兼任教师大都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教学方法都不够了解,教学形式单一,使学生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即便有少数专职音乐教师,他们也常会因为音乐教学器材的不完备而感到无用武之地。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学的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措施   虽然农村基础音乐教学现状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对农村音乐教学的经费投入,提高师资水平,加快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1.提高认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落后的局面,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就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农村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彻底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并大力倡导音乐教育观念。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以可有可无,等闲视之。”所以,我们必须对农村现有的教学体制、教育观念和评价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只有教育相关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等各方深刻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才会自觉地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不再单纯地以文化课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2.加强专业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约有90万所,而专业音乐教师不足10万人,我们按平均一所学校配备一名专业音乐教师,以现有全国音乐院校的培养能力来算,需要60年才能满足我国农村中小学专业音乐教师缺乏的局面。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一是提高现有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让专业音乐教师能够在农村扎根,施展才华的同时实现其人生价值。二是加强专业音乐教师队伍培训工作。新课改后,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变化,需要音乐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满足课改发展要求。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经常性地组织农村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理论内容的学习,加强校际交流活动和远程教育的步伐,加快农村音乐教师的培养速度。三是加强城乡交流。此外,开展多样的竞赛活动,鼓励更多的农村音乐教师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得到认识、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提高其业务能力。四是着力培养大批兼职音乐教师。   3.加大投入,完善音乐教学设备   农村学校可以借鉴理化生实验室器材的配备方法,根据学校的规模大小,按照选配和必配确定设备的数量。应先保证像电子琴、手风琴、录音机、钢琴等常规设备的齐全,逐步配备一些民族乐器、打击乐器以及音乐活动课所需要的设备。对于一些规模大、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筹建专门的多媒体音乐教室。在流程上,应始终坚持国家出政策、出措施、出资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统一配备。   三结束语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落后的局面。而这一过程将具有长期性,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和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让音乐真正走进农村课堂,走进孩子的心田,真正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在音乐的陪伴下健康成长并塑造完美的人格。

农村教学范文6

一、积累写作素材

1.体验农村生活

学生生活在农村,帮助家里干些农活是经常的事,我想这正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于是我鼓励学生回到家中动手做家务,并把做家务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如指导习作《洗衣服》时,就地组织一次洗衣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其中的苦与乐,然后引领学生回忆,抓住哪些情节进行细致描写。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学生的习作才会呈现出盎然生机!

2.观察农村变化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宽敞的马路旁,高楼林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工业废水污染了河流,农作物滥用农药等。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不久我便收到学生写的各种引人沉思的调查报告,如《小鸟在哭泣》,《我是小鱼,请别再伤害我》……这次的写作既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又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拓展写作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使农村的学生写作文思如汩汩不断的源头活水喷涌而出,教师要尽量做到思考角度多位化,题材关注农村生活。

1.写观察日记

农村的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能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源泉。于是,一篇篇富有农村气息的文章便跃然纸上。如《野草莓花》、《菜花飘香》……读了让人赏心悦目。

2.写创意作文

生活是创造之源。质朴的农村生活,尤其是培养农村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我重视鼓励学生用“心”去体验,用耳朵去聆听。在关于声音的作文教学中,我提出了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你们听到过柳树梳头的声音吗?你们听到过浪拍海岸的声音吗?……你们喜欢什么的声音?这些声音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对这种富有创意性的习作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议论: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听过,有的只顾着听,没有联想过什么,于是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搜寻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联想发出这种声音的情景。如:舒缓的声音会使人联想到幽静的森林,“叮咚”声则会使人联想到泉水。从学生反馈回来富有创意的文章《倾盆大雨》,《我最喜欢的声音》,可见这次的作文教学相当成功,既拓宽了写作素材,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创新写作素材

农村教学范文7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耗时低效的问题普遍存在。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体验;习作兴趣

长期以来小学生怕写作文,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质量更是令人担忧。调查显示在统一命题的作文中,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几乎雷同,还有部分学生的作文几乎与《优秀作文选》中的作文相差无几。“言之无物”“言之无序”“无病呻吟”是大部分农村小学生作文中的通病。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每周专门设置习作课有2节,低年级语文课每周8节,其中包括1节口语交际,面对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质量,我们不禁要问:“作文教学的时间去哪了?”笔者调查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舍本逐末,忘了课标要求而拔高要求,忘了身边鲜活的教学资源,一味地“追风”,导致农村小学生害怕作文、厌烦语文。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把孩子变成了书呆子。学生写作时要么闭门造车说假话,要么模仿《优秀作文选》中的作文改头换面,应付了事。

其实农村学生不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每天去画画、弹琴、唱歌跳舞,从这个辅导班出来又匆匆忙忙地奔向其他培优班,农村学生有足够的课外时间,教师要把他们带出校园,把他们的视野引出校园,带进绿水青山、辽阔的原野,走进社区,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乐于表达的愿望。2004年,笔者在中宁县大战场西沙梁完小支教,那年隆冬时节,笔者正在给学生上语文课时,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笔者发现孩子们的眼神早已被外面的大雪吸引过去了,心思早已不在课堂上了,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走啊!赏雪景去!”同学们旋风般地冲出教室钻进了风雪之中。外面大雪依旧,远处的群山、近出的田野、民房都笼罩在了皑皑白雪之中。孩子们完全陶醉在美丽的雪景中了。笔者捧起一捧雪冲孩子们喊道:“快来看这个雪花怎么会有9个瓣呀!”孩子们都好奇地围了过来,笔者双手向上一扬,雪花落在了他们的脸上、头上。于是笔者成了他们“雪中大战”进攻的“一号目标”。等孩子们尽兴之后,笔者及时指导学生写了一篇与雪有关的作文。孩子们都写得很精彩,有的学生写雪景,有的学生写打雪仗,连平时最害怕作文的孩子也流利地写出了四百字作文。这个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丰富的生活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适时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春天带孩子们去野外郊游,感受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夏天邀请孩子们去垂钓,欣赏亭亭玉立的荷花;秋季带孩子们去果园采摘,去采集标本,去社区搞便民服务当志愿者,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冬日感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在孩子们获取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之后,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地引导、激发学生把他们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方面,于永正老师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十多年前笔者观看过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优秀教学光盘资源集锦,其中于永正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漫画写想象作文《“66”变”99”》给笔者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让笔者知道了原来想象作文教学还可以这样教,自己以前只知道闭门造车,是何等的孤陋寡闻。这幅漫画的大意是:三毛期中考试数学没考好,得了66分,课堂上挨了老师的批评,他在回家的路上冥思苦想,不知道如何向家长交代,他突发奇想地想把“66”变成“99”。围绕这个图意于老师指导学生以图片为界线,推前(三毛考试前的学习表现和考场上的表现);现在(后悔、焦急的样子,三毛如何将“66”变成“99”);想后(三毛家长的反映,三毛的认错情形等)的方法很快梳理出了写作的顺序。更精彩的是于老师引导学生把图画变成了活生生的动画,他一会儿扮演三毛的老师教导批评三毛,一会儿扮演三毛的爷爷、爸爸、妈妈。一会儿指导学生演好三毛的角色,把三毛想的、说的、做的全都以小品的形式活生生地展现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然后让学生动笔写。学生写出的作文特别精彩。整堂课于老师没有机械地讲写好想象作文的技巧,教学效果却精彩纷呈。阅读和写作是“吞”和“吐”的关系,教师一方面要上好阅读教学,利用典型篇目如《桂林山水》《观潮》《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教给学生布局谋篇方法,不要害怕背“讲”的“黑锅”,语文教学中该讲的知识点、文学常识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从中汲取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步解决学生语言平淡的难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解决学生“无话可说”“言之无序”问题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多读书,读专业书籍,努力提高自己驾驭作文课堂的教学能力,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从全局去掌握作文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深入理解各阶段的具体任务,牢牢抓住“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规划出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训练点的目标,做到目标明确,循序渐进。每次带着具体目标与学生一道解决好一两个问题,突破一两个重难点,切实让学生次次有所得。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很简单的哲学原理。

作者:孙达国 陈勤 单位:宁夏中宁县石空镇张台完全小学宁夏中宁县第五小学

参考文献:

[1]陆艳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园,2013(5).

[2]张巧林.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理论及实践探索[D].信阳师范学院,2013.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作文教学

摘要:

当今社会,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以他们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求农村留守儿童的习作教学。

关键词:

留守儿童;作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主张字词的记忆,到了中高年级,作文逐步成为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现在的孩子虽然见多识广,却没有几个愿意写作文的。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作文教学?孩子们该如何写呢?

一、农村留守儿童有自身的习作“特性”

作文归根到底,无外乎“写什么”和“如何写”。而写什么对他们看来不成问题。

(一)他们有坚强的意志

农村孩子,从懂事开始,就跟着大人做这做那,洗衣做饭干农活无所不能。近年来,留守儿童的生活备受关注,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来一片天。比如我班朱燕琼同学,家中爷爷生病,叔叔残疾,住在离学校最远的“重庆寨”上,父母都外出打工。她得清晨四点钟起床,胡乱吃点东西,就着手电筒的光线几人结伴而行,走到山下天亮,到学校刚赶上上课;下午放学回家,经常是月上枝头,伴着灯光做完作业已是深夜。尽管如此,她依然几年如一日坚持上学,从未迟到。这样的孩子,农村有很多,生活强迫着他们及早长大,做生活的强者。

(二)他们是素材的直接拥有者

城里的学生分不清葱子和蒜苗,农村的学生肯定不会像城里孩子那样不认识蔬菜的名,他们身在农村,常在地里干活,好多蔬菜都是自己亲手种的。城里的孩子只见过宠物,鸡、鸭等动物怎么长大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农村的孩子从它们出生,到慢慢长大,吃什么,他们都了如指掌。看山玩水,他们接受大自然的馈赠,他们有生活的体验。写作时,充分挖掘他们身边的素材,比老师的一切讲解都管用。近年来,留守儿童也接触了外面的世界,现在的父母打工经历越多,意识也越强,经常利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外面去玩,培养感情,孩子也能很快融入外面的世界。每每谈及这些,他们都津津乐道。曾经有个孩子就写了他第一次看海的经历。同时,网络也让他们的眼界开阔不少。

(三)他们渴望亲情

前段时间,一个女生悄悄告诉我:她的父母要离婚了。因为这件事,她和同学发生了矛盾,时不时躲在座位上偷偷哭泣。留守的无奈,亲情的缺失本已让孩子的心灵变得脆弱,加上父母的离异,他们就更孤独了。他们想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却也是一种奢望。有一次作文“写父母之爱”,很多同学都睁着迷茫的眼睛,在他们眼里,我看到了“爱的渴望”。

二、农村孩子的习作“缺陷”

农村孩子虽然拥有很多资源,但他们在写作方面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一)写作技能差

写作技能就是把书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包括审题技能、立意技能、选材技能、文章的结构、语言知识的运用等。“爱”与“感动”是生活的永恒主题,一遇到这样的文章,学生都不会写,不是他们缺乏经验,而是缺乏感受和发现,写出来的作文根本找不到“点”,或者就是一味抄袭。

(二)写作的次数较少

学生不愿写作文,老师不愿改作文,写作文也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书面作文就不动笔,布置回家观察,第二天到校一统计,完成任务的寥寥无几。

三、农村留守儿童习作训练

(一)做好作文早期练习

进行日记、周记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握写日记、周记的格式,然后让学生写。开始在检查时,降低要求,只要动笔了就行,哪怕是只写了一句话。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爱动笔的习惯。有了动笔的习惯,学生就会用眼去观察四周事物,专心去思考自己的见闻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丰富写作的素材。

(二)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

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我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让他们在生活的海洋中去积累写作的素材。春天,我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情景;秋天,我让学生观察丰收的田野。平日里,我让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通过观察,让学生们指导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风云不变化,山峦小溪,包括秋收冬种等等,这些都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只要去听,去感受,去思考,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都能成为最好的写作素材。用观察的眼光为自己积累素材,用观察的眼光去体味生活。从而让学生知道作文并不难写,作文的内容就在自己的身边。尽管观察到的东西不一定每次作文都用上,但看的东西多了,想象力就会丰富起来,脑筋就会灵活起来,在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建立起“素材仓库”,到作文时,学生就会感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学生真正做到“厚积而薄发”。

(三)回归课堂,亲身感受

柚子成熟的季节,为了让孩子感受一次比赛的经历,我有意识地进行了“吃柚子比赛”。比赛那天,学生人人都带来了柚子,还没上课,就迫不及待要求比赛,兴趣很高,为写作文奠定了一个感情基调。比赛前,我对习作进行说明。比赛分组进行,各组派个代表,一声令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吃,生怕自己那组落下,那激烈的场面可想而知。一次不过瘾,孩子还要求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游戏完后,对孩子进行简单采访,引起孩子的回忆和思考,为后面的写作打下基础。有了这样一次经历,老师可以事先在作文中为孩子分好段,并写好每段的第一句话,这样,孩子就能顺利地写下去。坚持训练一段时日慢慢放手,孩子们便在这样的经历感受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写作。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在学生作文之前,对作文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如何写。写完之后,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了解了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明了自己作文的优劣。单元作文时,再进行有的放矢地修改,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写出较规范的作文了。因此,我们要扎实对学生做好早期作文训练,为作文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相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上台阶。

作者:李毅萍 单位:重庆市英利育才小学

参考文献:

[1]白玉红.写作技能训练的基本方法[J].现代情报,2002,(09).

[2]谢嘉平,赵玉琦,王俊英.小学语文教学新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4]钱尧钟.“让学生喜欢写作文”不再是空谈[J].文教资料,2005,(31).

第三篇: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思考

【摘要】

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对策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当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一般高中生思维还比较感性,思想还比较肤浅,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写议论文中大多是“理不够,例来凑”,堆砌事例,没有思想;写记叙文也不能揭示生活本质。所以,高中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让他们能写出思想深刻一些的作文来。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写作兴趣普遍较为低迷

写作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自身表达、交流的客观需要。学生是为应付作业或考试而不得已去写作文,根本毫无兴趣可言,写起作文来很多孩子都是咬着笔杆,皱着眉头,想起一点写一点,文章大多支离破碎,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其实也就是一堆胡拼乱凑起来的文字组合而已。“兴趣是成才的先导,它具有好动、定向和开发大脑的功能;兴趣是人才成功过程中的必备因素和条件,对学习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高中学生作文兴趣的普遍低迷是最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

(二)学生阅读面狭窄,知识积累严重不足

农村学生生活相对单一,眼界相对狭窄,知识面窄,又没有必要的生活积累和表达技巧,因而写作时要么就是“无话可说”,要么就是“有话不知怎么说”。为了省事,学生多是看看作文书,抄袭书里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大多题材雷同,容易造成老师审美疲劳,在各类考试中大多得分不高,学生课后越发不想去主动观察、自觉练笔,这就加剧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萎缩。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教师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固然很重要,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但不当的指导或者过度的干预反而有害。调查中我发现农村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多种不良倾向,例如:作文训练普遍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乱套范文,习作的基本功差,没有写出真情实感;“个性化作文”很少,作文教学“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比较严重;重课内,轻课外,一部分教师让学生在教室苦思冥想,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缺乏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缺乏生活的源头之水,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千篇一律,内容苍白;重批改,轻讲评,一些教师常常批改完作文,就把本子发给学生了事,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

二、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对策思考以及对老师的建议

(一)教师要注重学生生活积累,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积累包括观察到的事物、学到的知识以及生活引发的情思。积累得越深、越广,作文内容越充实、具体。而生活积累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拓展和加深,学生对生活要达到周到和真切的认识要靠日积月累。叶圣陶说“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我们的命题也一定要从学生现有的积累出发,不能超出学生的生活范围。同时要教会学生注重阅读积累,要重视积累好的词句以供表达之用,要重视熏陶和培养语感。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训练,使学生能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想问题时,必须依傍语言材料才能想,所以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高中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没有想法是不大可能的,只是他的想法可能还只是一些片段性认识,无法上升到成熟的思想,想要写出来当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作文训练首先应该着眼于思维训练。语文教师要在活跃学生思维和开阔学生思路上下功夫。作文既然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教师就要允许学生放开思想,要从题材、体裁等各方面提倡学生自由表达,让他们写出自己最真实的生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三)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的丰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作文是学生情感的倾诉、表达与交流。只有情深,才能文美。农村学生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活比较单调、刻板,加上留守青少年比例较大,隔代教育导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学生情感体验机会减少,情商普遍比较低下,就连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都比较缺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鼓励、肯定,敦促学生从自己的积累出发,写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四)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文是语言表达和生活交际的需要,是语言训练的最重要途径和具体实践,语言训练主要靠的就是阅读和写作。老师的阅读教学没有抓好,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会不足,而语感不强,写作文时语言就必然枯燥无味。语文教学中教师恰恰又比较注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忽略作者表达这个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方法。为阅读能力的提升而进行的阅读教学,就没有完成提高写作能力的任务,应该说这样的教学功能是残缺的。阅读课要做到读写训练的结合。要适当加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在语言积累、情感体验上都有收获。要提倡学生多写读后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作文水平。

作者:程志祥 单位:安徽省岳西县店前中学

第四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阅读策略

【摘要】

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作文是生命所在,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作文的教学和学习产生了非常大的困惑,学生无话可说,生编硬凑,教师教学困难,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阻碍性影响。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信息不发达,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拓宽,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缺少活力,缺少生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使用阅读教学的方式提升农村中学作文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提升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实践水平,让学生在文章中能够有话可说,有真实情感可以抒发。

【关键词】

走进阅读;深度模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策略

阅读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拓展学生知识量,丰富学生视野的一种有效办法,大量的阅读并且在此当中做好模仿也是提升作文教学的一种方式,在现如今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直面困难所在,分析到农村学生应有的学习条件,改变学生阅读面过窄的问题,让学生做大量的阅读学习,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改善如今作文无话可说的情况。基于此,以下对走进阅读,深度模仿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农村教师起到一定的鼓舞、建议和启示作用。

一、走进阅读,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中翱翔

阅读是学生和文字亲近的最好方式,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文字本身所散发出来的文学气息。很多教师存在一种作文教学理念就是只要学生的生活丰富,那么学生的感受力就会提升,在写作当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表达出来就是成功的作文。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作文教师也感到了非常困惑,因此教师要学会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情感的抒发,感动生活本身,改变以往提笔毫无精神和生气的现象,让作文更具有情感。语言学家曾经指出,语言是思想的表达,是思想的沉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这种情从何产生,就要从阅读和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农村的学生,很多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对社会的感知能力比较差,因此在阅读当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美好,感受到不同的世界的精彩,这样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农村本身阅读资源比较匮乏,针对这样的现象和实际,教师需要处理好阅读的量和阅读的精之间的关系,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精读上,让学生阅读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关注力也在阅读之后的感受上,可以从阅读中感受到不同的写作方式,不同的内容表达等等,让这些阅读材料给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添砖加瓦。例如,在阅读中有很多表达情绪的词汇,学生要对此有正确的把握,关于喜怒哀乐和悲伤欲绝的不同表达,怒气冲冲和怒发冲冠所表达的愤怒程度不同等等。这些文字的不同能够让学生在作文中有更有利的表现,正确性的表达。

二、挖掘阅读的本职,深度模仿

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背景下,学以致用,让自己的作文和阅读之间有更多的模仿,具体的深度模仿是完善作文的有效方式。但是作文也不能完全模仿,那样缺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表达,会觉得毫无生气,并且也非常枯燥乏味,失去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特点的表达。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挖掘阅读的本质,让学生对阅读有深刻的理解和表达,尤其是其中涵盖的修辞方式的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让这些知识点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中,阅读朱自清的《春》以及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样的两篇文章就能够对作者的表达手法进行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作者对生活以及季节的情感,在《紫藤萝瀑布》当中,也有这样的句子描绘“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是阅读的点睛之笔,在《水调歌头》当中,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经典语句,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文章的精美感,内容的抒发也更加隐晦、委婉,给读者一种长久的回味感受,文字的咀嚼力更强。此种方式加入到作文当中,会给学生的作文增添无情色彩,也会让学生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不同的阅读之间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都是相互影响的,深层次的挖掘是本质和思维的碰撞,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要深究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深层次含义,让学生在作文中加以表达。例如在阅读文章《济南的冬天》当中就有作者对眼前景色的描绘,其实抒发的是内心的“爱”,这种思想和情感在朱自清的阅读文章《春》当中也有体现。因此说阅读也是举一反三,能够对学生语言表达以及思想拓展有影响力的学习,教师需要重点的关注,情和景之间的融合。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走进阅读深度模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农村作文教师需要立足实际,找出自己的劣势和优势,在教学当中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提升对文字和语言的敏锐嗅觉,以此让自己的作文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活力,为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打下基础,不断丰富学生的材料阅读量,拓展和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感受力。希望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对农村地区的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给农村教师的作文教学带去启示和建议,以此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作者:冯景勇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昭关中学

参考文献

[1]祁永秀.中学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阅读和体验生活[J].读写算(教研版),2015(8).

[2]陈晓容.周记,汇聚点滴彩色人生——农村中学作文“四步法”[J].中国民族博览,2016(6).

[3]王中.叶圣陶阅读与作文教学思想的现实意义[J].语文建设,2013(4).

第五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尝试

【摘要】

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解决学生写作这个难题,一直困惑语文教学。因为一旦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抓耳挠腮愁眉苦脸说:“写什么?”老师们抱怨学生:“一写作文就满脑子都是空白,半天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经了解有几方面的情况:1.无话可写,胡乱编造;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缺乏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情况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拓展课外资源,自主积累语言

农村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薄弱,学生作文总感觉没话可说,没事可写。实际上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作文材料,只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积累。为了让作文言之有物,不再让学生为作文犯难,我在平时就有意识从几方面教会学生观察、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1.注意观察,身边处处有素材。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平时留意周围的人、事等,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每当写作文的时候,学生们都能从自己的笔记中找到可用的材料,学生话也多了,事也丰富了,几百个字的作文就很容易完成。

2.指导阅读课外书,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要有良好的语感和丰富的词汇,而课堂上的训练毕竟时间有限,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语言和词汇的积累和训练,指导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佳作,搜集格言、俗语、成语、歇后语、谚语等各种优美生动的语言,为了让学生读以致用,我还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看书的同时要准备好笔和笔记本。一是摘抄,把书上所看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二是心得反思。看了这篇文章后把你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不要求写多长,但一定要真情实感。每过一段时间,由学生自主组织读书会,让学生畅谈对所读过的文章的看法,由于学生成说话主体教师不作任何评判,大家都敢积极发言,俨然成了“文学评论家”。写作对学生已不再是头疼的事了。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体验生活

《课标》中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文句流畅,读来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说作文要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生活积累,习作自然言之无物。其实生活浩如烟海,写作材料取之不尽,我们农村更有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学生热爱劳动,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重要的是教育者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体验。农村学生生活在如画的大自然。结合校本课程,让学生去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啁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观察到丰富多彩的景色,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如家乡美景。教师再稍作点拨:玩得高兴吗?家乡美吗?你喜欢吗?夸一夸,谁眼中的家乡最美?学生跃跃欲试,争先畅叙心中之美。“我完全沉浸在这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中……”从学生的笔下悄然出现了。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且在叙述中享受语言的乐趣,学生的好胜心理被激活了,思维特别活跃,写作情绪高涨,有感而发,不仅把“我爱我的家乡”写得优美生动,而且陶冶了情操。感知大自然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可以闻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甜津津的龙眼、荔枝,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观察记录家畜家禽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走访养殖专业户,并通过采访村干部、老前辈了解家乡的过去,展望家乡的未来。在大量的情感体验中。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他们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村里的新马路谈起……这时提出作文要求,学生很快地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农活”也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激励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差在知识能力的不足。为了避免学生厌烦,产生“怕作文,作文难”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只是例行公事地在总评上写“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想象丰富”等类似的苍白无力的评语,对于学生而言则一点收获也没有。教师应该要严,逐词逐句,从不马虎;要有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不歧视,有耐性,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写出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进步了,难能可贵!”“祝贺你进步了,你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这句比喻句运用很妙啊!”“开头引人入胜,结尾起到画龙点睛”“描写细致生动”等,尽量不要用裁判式、冷冰冰的语言,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写作产生厌恶心理,而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充满信心。

农村教学范文8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探讨

作为一位扎根在农村,工作了20多年的语文教师,我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我忧虑最深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最害怕作文教学,一方面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另一方面尽管老师很努力地讲解,但学生仍听得稀里糊涂,无从下笔,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就是高谈阔论、空话连篇,净写些陈芝麻烂谷子之事,没有一点新鲜感,使人看得直打瞌睡;我本人认为以下做法可以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扩大阅读量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我教育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他们广泛阅读。首先我让他们把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佳作美文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和引导,对他们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其次我在班里开设班级小图书角,让同学都把自己的课外书“贡献”出来,在整个班级中传阅,我规定学生每个星期至少读1至2篇课外文章,或者做读书笔记,或摘抄优美句子、经典语句,或写写读后感。班里每个月举行一次美文欣赏,让他们交流读书心得,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美词佳句,写作时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堪。

二、加强学生练笔来提高作文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每学年作文一般不少于14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定靓丽的标题

我常常在班里进行拟题的基本练习,给学生几个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让他们思考几分钟,谈谈自己拟的题目和写作提纲,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我再加以指导,选出出色的标题。

(二)写好开头和结尾

古人写文章最注重开头和结尾,谓之为“凤头”和“豹尾”,我常常教给学生一些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让他们现场写开头或结尾,加以评析。

(三)仿写范文

朱熹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但是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阅读量少,写作训练又往往疲于应试,因此在讲评课文时,要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规划谋篇或表现手法来进行作文训练。在教学艾青先生的经典诗歌《我爱这土地》时,我先总结课文的写作技巧,再引导学生仿写,要求内容不限,主题鲜明。同学们仿写的题目各式各样,《我爱这校园》《我爱大自然》《我爱我的家》《我爱这花园》《我爱这天空》《我爱这母校》《我爱这教室》《我爱这海洋》等。在教学了《范进中举》后,我让同学们运用讽刺手法写作小作文,并列出5个小题目,让他们加以选择。当然,不能只囿于仿写,在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后,我就让他们重视作文的创新。

三、创设展示才能的平台

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一些语文学习或写作方面的报纸杂志,像《优秀作文》《揭阳日报教育周刊》《惠来青少年报》等,让学生订阅,另外,我经常通过网络平台帮他们投稿。2007年,吴碧萍同学的《雪,请到我的家乡来》,登载在《揭阳日报教育周刊》上,吴春琴同学的《我的老师》登载在《惠来青少年报》上,2008年吴艳茹同学的《假如我是亿万富翁》《电视让我欢喜让我忧》,吴炎城同学的作文《秋雨》登载在《揭阳日报教育周刊》上,这些同学文字变成了铅字,并且拿到了稿费,这在同学中产生了很大反响,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极大地鼓舞其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那之后,我班掀起了一股“写作潮”,许多同学自愿练笔,并主动交给我检查批改,我也不厌其烦。2008年吴丽群同学的《秋之歌》,吴彩虹同学的《在我记忆深处》,2009年吴丽花同学的《寂静的小巷》,吴艳茹同学的《小草之歌》,吴丽萍同学的《可爱的绿》,2011年叶美英同学的《你最美》、先后登载在《惠来青少年报》上,2017年,吴宇鸿同学的《改写〈望江南〉》,吴秀萍同学的《〈望江南〉改写》,吴伟城同学的《特别的雨》,吴妙兰同学的《〈望江南〉改写》,先后刊登在4月6日、5月8日、5月31日、6月5日的《揭阳教育周刊》上。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于是乎,描写身边生活片段的、歌颂亲情的、抒写成长烦恼的篇篇佳作从学生的笔端流淌出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尝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为农村作文教学提供一点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李卫东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