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经济范例

互联网新经济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管理;信息化;途径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这给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企业应积极改革经济管理模式,并整合现有的资源,强化企业经济管理成效,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经济管理的问题

从实际来看,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管理框架比较单一。经济管理框架的系统性、完整性能直接反映出经济管理质量。因为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主要就是对人力资源、产品营销等经济活动进行管理,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实际上,单一的经济管理框架只重视成本,或只重视生产,并不重视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这种问题会严重阻碍到企业的发展。第二,企业经济管理手段落后。传统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强调企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企业经济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所以,企业需及时转变经济管理手段,从而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环境。第三,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松散。人才是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且人才缺乏。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第四,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经济管理工作得到了大部分企业的重视。但是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使得经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其经济管理制度的更新远不如企业发展速度。加之,部分管理人员缺乏长远的眼光,并不重视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导致企业经济管理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二、互联网下经济管理信息化途径

(一)构建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框架

互联网既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也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此,企业应当正视这种变革,深入了解互联网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经济管理内涵,搭建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框架,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首先,以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重构经济管理体系。从实际来看,传统经济管理框架不仅仅存在着重心缺失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与企业运营管理脱节的问题。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应重构经济管理体系,实现其内部管理、外部运营的有效结合。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管理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制定科学的经济管理方针、经济目标,并负责经济管理变更、政策实施。第二,在重构经济管理体系时,应依据国家的经济方针、目标及企业编制的经济管理手册。第三,利用互联网,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齐全的经济管理体系。其次,应实现业务模式与管理模式的融合,从而通过业务反馈来优化管理框架。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可落实岗位职责,做好业务分配与管理,进而通过最终的人力资源管理数据,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最后,应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架构管理框架。比如在原有的管理框架上,将物流、资金流、风险等纳入其中,重构更加完整的经济经济管理框架。另外,还应实现微观管理、宏观管理的有效融合,提升经济管理框架的系统性、科学性。其中微观管理是指成本、风险等管理要素。宏观管理则是指发展战略、经济规划等管理要素。

(二)经济管理手段信息化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企业应当积极创新经济管理手段,以应对新形势。从经济管理过程来说,经济管理手段包括信息收集、组织实施、信息反馈等。对此,企业可将信息技术与这些手段相结合,实现经济管理手段的信息化。首先,应搭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从而为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基础。对此,企业可充分借鉴其它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积极引进有效的信息管理技术,从而搭建出符合自身实际,且科学、合理、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为了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效果,企业还应完善相关管理管理制度,并构建出科学的管理标准,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其次,企业还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经济管理数据库。同时,还应结合经济管理手段,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经济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数据的融合,保证经济管理数据的及时更新。这样就能够为企业调整经济管理目标、策略提供可靠的信息参考。对此,企业可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等先进技术,发挥各部门的经济管理价值。最后,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所以,在经济管理中,企业还应积极尝试新方法,采用新的经济管理手段。以大数据技术为例,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生产、运营等数据,从而有效解决传统经济管理的不足,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同时,企业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数据信息的控制,促进经济管理方案的不断优化。最重要的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可构建不同类别的经济管理数据,从而方便企业合理把握各种经济要素。

(三)完善组织,加强人才培养

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若要真正实现经济管理信息化,就应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并完善相关组织机构,从而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首先,企业应健全组织机构,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基本的组织保障。企业应指定经济管理层人员及各基层管理人员,并明确个人责任制,使每个参与经济管理的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其次,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现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在落实经济管理工作时,企业应当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建设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管理团队。比如,企业可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活动,提升在职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企业还可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企业经济管理团队。最后,企业还应当注意定期进行人才的培训。毕竟,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经济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

(四)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只有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才能约束管理人员行为,保障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围绕着该管理制度展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在经济管理制度中,企业应完善其财务预算制度、支出制度,并明确一下规定:第一,企业若要进行发展项目的投资,则应邀请专业的人士,进行项目调研,确定项目的可靠性、发展前景及效益,从而有效避免资金浪费,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第二,要求财务人员能够针对各项经济活动支出,制定详细的支出表格,从而尽量使财务支出制度更加完善。第三,对于企业的各种事务的报销、管理,财务人员应简化报销、管理流程,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务支出、预算的合理性。其次,在经济管理制度中,应明确后勤、管理、人力等费用管理标准,合理控制企业资金流。比如在后勤设备的采购中,企业应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从而保证后期设备采购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再者,在经济制度中,企业还应当具体明确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标准、方法。比如要求财务部门积极应用ERP管理系统,并要求各部门人员积极配合财务人员,做好经济活动的管理。另外,还应规定财务支出、预算的信息化,将相关支出、预算工作归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全面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最后,在管理制度中,还应明确构建信息化的安全机制。毕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也会受到互联网安全威胁的影响,影响到企业经济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所以,企业应及早在经济管理制度中,明晰安全管理手段,并在实际管理中,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切实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总之,通过制定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才能保障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有效落实。但企业一定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全面、详细、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综上所述,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而且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背景下,行业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一毕竟下,企业若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经济管理。所以,企业应构建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框架,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从而为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奠定基础。同时,企业还应积极采用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手段,真正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胡长福.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技巧[J].农民致富之友,2019(8).

[2]吴晓阳,任晓雪.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建议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

[3]叶红霞.云时代背景下经济管理信息化探究[J].现代商业,2018(26).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2

关键词:经济学视角;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GEM模型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商业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以中国新经济增长驱动力存在。从另一方面看,在互联网商业领域中,无论是存款支付,还是理财结算,都达到了互联网与信托与消费的融合,使传统缺失的金融业市场成为现实,凸显出强大的竞争实力。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从互联网基础设施、企业战略主营业务、国际市场等方面建立DEM模型,以此对互联网金融技术升级,以及创新性金融服务等进行分析。进而对互联网金融商业精神进行塑造,促进互联网金融生态化的演进。鉴于此,加强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GEM模型构建互联网金融竞争力分析框架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一种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实现的金融业务的模式。该模式中包括许多功能,比如资金融通、理财服务、支付投资、信息中介服务等。与此同时,根据产业竞争力中的基础、企业、市场等三个要素,建立GEM模型[1]。其中,这几项要素中,还包括两个小要素,从而构成要素对。第一个要素对是基础要素,主要包括互联网资源,金融基础设备两个部分。其代表的是金融业领域发展中的资源池和创新源。第二个因素对,指的是企业要素,该项要素主要包括互联网金融企业战略,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营业务,该项要素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业生产效率。第三项要素对是指市场要素,包括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以及国际互联网金融市场,体现了互联网金融业市场前景和市场需求量[2]。GEM的模型构建,其优势在于采用了数据量化的形式进行分析,将互联王金融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六部分。建立GEM模型后,其结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可信度高。GEM模型数据分析法的运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资源、设施资源、主营业务、战略结构、国内与国际市场等六个影响要素进行赋值。如表一所示,第一,根据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咨询结构的因素指标,做出关于主观与客观的级别评定。第二,统计好各个因子的最终得到的分数,并将二级指标与对应权值作乘法运算,进而计算出相对应的单因子得分数值[3]。第三,统计三个因子对应的得分数值。第四,将因素对分值相乘,转换为线性分值。可见,互联网金融市场一旦在六个因素上出现短板,都会削弱整个企业竞争力。

三、GEM模型各因素的数据收集与计算

GEM模型各因素的数据收集,包括两种方式,分别为互联网网民电子邮箱中的调查问卷,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数据。根据调查的相关数数据,DEM模型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DEM的得分为468.53。互联网金融市场不同影响因素的得分值如表二所示[4]。各因素得分值在8分左右,那么GEM的分值在640分上下波动,互联网金融业则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若因素得分值接近10分,DEM的分值接近1000分,其竞争力处于国际领先。本次调查的分数,处在六级与七级区间,说明目前国内的金融领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与国内拥有较强优势,仍有一段差距。

四、基于GEM模型的互联网金融竞争力分析

(一)资源竞争力分析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互联网金融资源包括劳动力公给自已,以及技术人员资源,二者的水平超过金融业劳动力,以及技术人员平均水平,。其发展于互联网形成之后,依靠网络平台进行交易。互联网金融的创业周期不长,并且就业门槛较低。因此,吸引大量的人才选择金融行业。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其能够降低社会的就业压力,金融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得到公司的专业培训,从而去提高专业技能,有利于金融行业的发展[5]。通过财金通的有关报告可知,其对新生的行业与政策十分关注,其中表面90后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求职意向较强,较多的90后大学生选择进入金融行业。据相关调查,毕业大学生选择进入金融行业的人数达到13.28%,由此可以看出,金融行业的人才储备充足,并且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薪资待遇十分优厚,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互联网金融的从业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计算机的使用技能,网站构建能力,新技术、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以及对于金融风险的管控运行能力等,对于金融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6]。互联网金融人员,可以通过后台进行操作,从而去简化金融交易的流程,节省交易时间,高效的对客户的资金进行和搜集、分析、处理等,需要同时进行征信类产品销售,以及金融业务的整合,从而去拓展新的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设施资源竞争力

我国的经济市场在不断变化,互联网金融设施资源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其具有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互联网金融未设置物理网点,无需大量的柜员,从而去节省大量人力成本,此种轻资产、无边界的金融模式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并且拥有较大的开拓空间。通过设施二级指标可知,金融行业的支持系数较低,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依靠互联网经济而发展。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宏观调控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行业协会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支持,仅在指导与服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较大,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能够提高金额的操作效率,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7]。互联网金融能够补充传统金融行业的不足,扩大销售市场,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节约人力资源,能够快速的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增强我国金融行业在国际中的影响力,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据调查可知,2014年我国的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的营业额达到1238.5亿,通过手机进行金融交易的营业额达到33.2亿,通过第三方网络交易的营业额达到80863亿,相对于上一年而言,交易数额明显上涨。2014年的互联网金融交易金额,包括移动支付59996.5亿,P2p网络借贷2546亿,以及权益众筹4.5亿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活性远高于传统金融的活性,其客户群体范围巨大,但是同时具有一定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高收益,成功的吸引大批投资者,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规模。

(三)互联网金融主营业务竞争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行业的主营业务不断增加,同时市场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强。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第三方支付、金融、理财、P2P网贷等,其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具有高效性与时效性,弥补了传统交易方式的不足。第三方支付业务,通过网络进行交易,促进了商品的买卖,体高了交易的方便性,使得用户不用出门便可进行购物,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我国于2015年3月颁布第三方支付正是进入互联网金融业,而在2015年双十一,支付宝的营业额更是取得震惊的成绩,成为不可超越的目标。而支付宝属于第三方支付的代表,主要应用于网络购物、金融活动交易等方面。P2P网贷发生于2007年,其是由国外引进,其能够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信贷服务缺乏,并且市场供给不足。P2P网贷主要包括信息中介模式、平台服务模式、债券转让模式等。P2P网贷经过九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简单的模式,逐渐转型为本土化发展模式,已经完全适应了我国市场,以及社会发展形式。P2P网贷属于高收益的业务,截止到2014年,网络用户已经达到397.2万人,从网民的总体数量分析,其具有较大的未来发展前景。我国的互联网P2P网贷平台越来越多,并且规模越来越大。例如,人人贷互联网金融公司,旗下业务关系29个省,并且在省内开展下属门店,促成的交易达到796万次,成交的借贷金额超过100亿,人人贷的注册用户超过200万人。根据微信公众号平台显示,我国的众筹平台已经超过250家,并且综合类金融平台的融资规模占全部融资规模的百分之八十五。网络众筹的项目规模占比较大,主要有智能科技、影视娱乐、音乐书籍等,都属于网络众筹的项目。对于综合类的众筹平台,其发展国模较大的平台都具有强大的电商背景。例如,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其都拥有强大的电商背景,综合实力较强,融资能力较高。

(四)互联网金融企业战略结构竞争力

社会的发展,网络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金融的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金融企业受到巨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投资难、融资难的困境,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意的进行转账、缴费、借贷等,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为互联网用户带来极大方便[8]。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引进全能型的互联网金融人才,运用高科技去促进企业发展,从而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时刻观察金融市场的动态,设置合理的产业结构,打造能够长期发展的金融战略,从而去促进企业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战略目标是,建立科学的企业产权结构、理性的进行市场竞争、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传统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在可控范围之内,从而去保证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战略结构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能够解决诸多困难,从而去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与设备,相对于传统金融较为完善。第三方支付的形式进入金融交易领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平台,引入大量客户,从而去扩大市场份额。(3)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交易,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服务渠道,客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产品选择,从而去实现金融交易的实效性。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金融产品、销售、服务、交易流程的相互连接,从而去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4)互联网金融,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技术流程更新、创新服务产品、改善销售模式,从而去促进金融交易。例如,各大银行的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工行的电商平台、交行的交博汇等。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金融市场,具有较大的竞争力,主要是由于网络平台的无界性与快速性,快速的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及时的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从而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拓宽销售领域,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完善科学技术水平,同时需要引进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人才,企业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通过网络高效的进行操作,从而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金融企业发展。

五、结论

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而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动力源,为了降低互联网金融业的高风险性的同时,提升其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效率与市场占有率,本文针对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分析的研究,是从基于GEM模型构建的互联网金融竞争力分析框架入手,结合了GEM模型各因素的数据收集与计算结论,对GEM模型下的互联网金融竞争力展开了论述,分别包括互联网金融资源竞争力、互联网金融设施资源竞争力、互联网金融主营业务竞争力、互联网金融企业战略结构竞争力、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力、互联网金融国际市场竞争力等重要内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份借鉴,进而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少广.提升传统零售金融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务实思考———基于对银行传统金融服务与互联网金融的对比分析[J].国际金融,2014,10:23-26.

[2]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姜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县域支行客户市场拓展研究———以中国工商银行宜兴支行为例[J].金融纵横,2015,11:25-33.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技术;金融活动;金融市场

近些年来,互联网+的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实,互联网+主要是基于互联网上的一种交换型经济形态,它主要包括:创新理念、制造行业、生态农业、智慧科技、高效物流、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等等,几乎是涵盖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要提出“互联网+”这个发展理念,甚至于几乎每年都要有的放矢的制定出符合“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行动规划,“互联网+”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广泛的深入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一种细分形式,体现了“互联网+”所有的共同属性,但互联网金融在本质属性上还是金融,既有其特有独立的属性,也有属于经济的交换范畴的特性,它依附于“互联网+”的模式存在,又和“互联网+”的其他模式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互为补充。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在于实体经济,一旦离开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依托于实体金融经济而存在的,它是实体经济与金融活动在互联网上的高度融合,所以,毫无疑问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大格局下,金融加互联网的结合有着其独有的优势和潜能的,那么,如何发挥好互联网金融的这种功能,其核心竞争力到底在经济学领域中有哪些优势,都是需要我们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金融发展的三大支柱

我国要作为经济强国就必须有强大的金融做支持和后盾,一位伟人曾经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在几乎所有的领域,其中也包括经济和金融领域,而且业已成为其重要的支撑力量而存在,那么,自从互联网技术从产生、推广再到应用以来,在金融包涵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革命式的影响,使得金融在理念、形态、制度、产品、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质的转变和飞跃。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形态的存在,也成为金融发展的一种源动力,它与金融信息、金融制度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发展的三大支柱,在金融业中,信息是关键,更是核心;技术是动力,更是趋势;制度是基础,更是根本。做为现代金融发展的三大支柱,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有着现代金融发展的所有必备特征和属性,互联网就是一个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产生信息的大平台,信息作为金融的关键,互联网就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的方式,成为了传递金融信息的高效平台,金融领域的每次创新发展始终离不开技术革新的支持,互联网作为当代技术革新的主要产物,无疑也极大的促进了金融领域的物质技术结构,成为了一种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关键性技术力量。除了互联网技术上的特有属性外,互联网金融在制度上也有了许多创新和发展,如:监管制度、支付制度和运行制度都有着革命性的改变。总之,现代金融是在信息、技术和制度这三大支柱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这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建设。

二、互联网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技术基础

(一)互联网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影响

刚才谈到了技术是金融发展的动力和趋势,可以说,任何时期的金融模式的转变和发展都是与物质技术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而从互联网到“互联网+”,再到互联网金融,每发展一步,都是靠着产业技术上的革新所打牢的基础,在特定条件下的金融市场就是直接建立在特定条件下的物质技术结构之上的。那么,物质技术结构实际上是金融业的一个基础,而互联网技术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和根本,已经完全改变了金融的发展模式,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式的变革。

(二)互联网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技术;二是大数据应用;三是云计算模式,这也是互联网技术的三个大的分支,同时也构成了互联网影响金融发展的三大核心技术。互联网技术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平台,运用于金融领域,主要是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金融信息;对金融信息的组织、处理和检索;资金和金融产品的供需信息的直接匹配;以支付形式为基础,对资金进行转移和支付等功能。所以,互联网金融主要运用了“互联网”的交互、关联及P2P等技术。

三、经济学中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被广泛定义为第三种金融模式,主要还是要为实体经济所服务的。所以,在金融服务中的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大难题,同时也是互联网金融所遇到的难题,要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难题,我们必须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组成。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组成

交互性、网络性、平台性、平等性和可选择性是互联网本身的多重属性,其中主体还是人与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技术只是供给服务的一种方式,最终这种应用的可行性关键在于人,是人的思想意识支配了在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所以,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更要有一种约束和控制人的思想意识的契约精神,也只有实现这种约束与控制,才能更好的解决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实,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加上在监控制度上的制约,就会大大降低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促进并推动金融业向更大的空间和更广阔的领域迈进,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应,所以,互联网金融不仅是金融业在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基于互联网思想上的一种突破,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金融形态。

(二)互联网的核心功能应用价值

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为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产业功能价值。1.服务成本大大降低。在由于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如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等业务都已经上网运行服务,极大的降低了服务的时间、人力、物力的成本。2.服务领域的扩展。互联网金融是基于网络的一种金融形态,它拥有网络的一切属性,自然也传承了网络的突破空间、地域和营业固有模式的限制,可以无限制的扩展空间和领域;3.服务工具种类繁多。自主移动理财终端和移动自媒体金融服务终端等,都是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为主的一种互联网金融工具,尤其是手持终端云端化,更是安全快捷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根据国际监管规则,运用云金融风控系统,对风险系数和风险概率进行预判和计量,避免发生系统性较强的风险;资源配置上的创新。降低了因中介导致的成本、时间等方面的损耗,使需求双方突破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制约,以更快捷和更低廉的成本对接。4.交易方式上的变革。传统交易模式都是以现金交易为基础的,而互联网恰恰可以完全颠覆这种模式,以电子支付的形式完全取代现金交易模式,传统模式中支付终端都在银行,而现在的支付终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在各个互联网用户的手中,达到移动终端的要求和标准。5.衍生出多种金融产品。“长尾效应”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广阔的平台效应和巨大的客户资源优势,将数以万计的闲散资金,通过网络平台汇集到一起,进行理财的一种模式。再比如:“碎片化理财”模式,就是利用互联网没有地域限制的优势,使个人手中细微的资金以“碎片化”理财的模式进行理财,达到支付方便、成本低廉的目的。6.互联网金融信誉体系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功能,大力发展小额融资服务,建设金融融资服务机构,制定相关融资服务制度,加速打造中小企业的互联网融资平台,提升中国经济的信誉和创造能力。七是互联网金融业务在不断创新。这种创新打破了现有监管机构的不兼容状态,在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服务上进行了金融革新,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进行了创新改造,促进限互联网企业与金融领域的良性竞争。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互联网+”的一切共同属性,虽本质上还是一种金融的表现形式,但它的优势和特点已经广泛被人们所认同和接纳,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而发展迅速,业已成为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一种便捷安全快速的交换手段和形式,为使大家更好的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方便大家以后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对其理念、形态、制度、产品、服务有一个更完整和详细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6(07)

[2]乔海曙,吕慧敏.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金融论坛.2016(07)

[3]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7(02)

[4]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逻辑、比较与机制[J]中国经济问题.2017(01)

[5]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6(4)

[6]谢平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要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01)

[7]庞雅心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J]财政金融.2016(12).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4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普及,我国“互联网+农业”产业大肆兴起与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解析“互联网+”及“互联网+农业”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互联网+”视域下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支持基础,并结合这些优势畅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创新的主要实践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农业经济;创新;支持基础;实践路径

1“互联网+”及“互联网+农业”内涵

“互联网+”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实现信息挖掘、技术升级、信息与技术充分应用的数字化技术。利用“互联网+”的辅助,可有效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互联网+农业”是在“互联网+”功能的基础上,将互联网技术贯彻落实到农产品计划、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中的产业。其中,“+”代表的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直接拼凑与组合,而是结合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农业与互联网全面融合,进而促进农产品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使互联网为农业生产与运营提供有效支撑,全面推动农产品实现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简单而言,“互联网+农业”,就是将传统农业产业链以互联网的方式转化成新型高效的农业经营方式,以进一步促进农业向新业态方向继续发展。当前,“互联网+农业”主要实行了三种相对有效的模式:①在生产领域,结合物联网技术,打造涵盖范围广的智慧农业模式,从而实现农产品生产的精确化,减少劳动力及农产品生产资料的浪费,提高农产品的时空分配效率,为农民、农业争取最大化的经营效益;②在流通领域,接入互联网,构建农业电商模式,使农产品流通由原来的线下单一渠道转化成线上线下共同流通的渠道,进而实现农产品的高效生产、高效销售;③在产业链方面,使互联网与农业实现深度融合,即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农业产业链中,使更多人的能够获取农产品信息,包括农产品生产技术信息、农产品市场销售信息等,并不断完善法律服务和融资服务,从而全面提升“互联网+农业”的竞争力。

2“互联网+”视域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基础

2.1农业生产愈加趋向规模化,农业发展需互联网支持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集约化生产利用局面形成。尤其是在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规范化后,我国农业生产与经营明显趋向规模化。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规模化还不够成熟,粗放管理现象严重。尤其是在资金周转、农资产品大批采购方面,缺乏有力的信息化管理。基于这个农业生产与发展现实,我国农业向前发展亟需取得互联网的支持。尽管我国已有部分农村地区开始构建生产资料电商,但其经营模式还不够完善,互联网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2.2政策大力支持“互联网+”农业向前发展

我国中央机关曾在2015年的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粮食与食品安全逐渐成为了生产发展的重点。同时,中央部门高度强调,必须要积极贯彻落实农业科技,使互联网农业转化成解决农业发展困境的主要方向。而后,相关部门为推动互联网农业落实,又提出了一些意见,明确提出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涉农电商平台建设,使农村农产品能够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良好的农业服务,推动农村电商加快网上购销对接,进而全面降低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成本。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部门还特地出台了清扫“互联网+农业”发展障碍的相关政策,为农产品实现互联网化提供了较良好的优势环境。直至今日,我国各地依旧高度倡导支持农村电商向前发展,使“互联网+农业”真正落实到农产品的实际生产与经营中,实现“互联网+农业”更上一层楼,并反过来助推农业经济向前进步。

2.3农村网络普及,农业产业互联网技术条件具备

近年来,随着网络迅速普及,农村居民家中几乎都配备了完善的基础信息设备。如当下,光纤、宽带进村,农村宽带提速工程全面开展等,就是在农村网络普及理念下执行的具体工作。其次,我国大部分农业经济产业都已开始贯彻落实云计算、遥感等互联网技术,农业经济已由原来的技术荒漠转变成了新兴技术“当家作主”,农业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再者,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工具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我国农业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融合速度,线上线下互通,共同推进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趋势明显。而且据电信机构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已成为了网民增量最大的地带。随着未来互联网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普及,“互联网+农业”将拥有更坚实的实践基础。

3“互联网+”视域下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3.1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智慧农业

在“互联网+”视域下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首先要在现有“互联网农业”的基础上创新智慧农业。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举措:①将互联网及其技术落实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施肥灌溉的效率,节约农业经济成本,并保护环境。如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功能,能够使农业经营的每个步骤,包括育种、栽培、灌溉、收割、加工等都实现数据精细化,进而提高农业经济创新效率;②利用物联网的功能加快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一方面,物联网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将农业经济信息采集、通信等集合为一体,使规模化农业经营者能够通过远程控制等方式管理农业生产、销售等事宜。另一方面,农业物联网体系实现了感知技术、GIS技术等技术的集成,有利于各地区农业机构的数据共享与农业数据智能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效率;③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如引进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加快农业智能装备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在农业物联网基础上构建符合畜禽生长实情的优化调控系统;建成集智能感知、传输等为一体的农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与生产效率;打造专门监测农田水利、病虫害情况的智能信息化系统,提高农产品生产环境的监测能力。

3.2创建并完善农业电子商务

如果说创新智慧农业是农业经济创新的首要步骤,那么构建并完善农业电商则是最直接的创新表现。构建并完善农业电商,并不是帮助农民更好地买卖农产品,而是帮助农业经济更好地明确其消费导向。即市场需要什么,农业才生产什么;消费者需要多少,农业才生产多少。由此可见,创建与完善农业电商的最主要目的是转变农业经济的传统经营观念,使农业经济纳入互联网思维。据悉,目前,部分农村已开始构建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农产品网络交易愈加活跃。而且,部分农村地区也逐渐回归到市场端口,全面扩展网购市场,企图利用推广网购来提高农业经济的水平,使农村资源能够在市场上找到足够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在创新农业经济过程中,还可设置具备中介性质的、专门解决用户低订单密度问题的“中转站”,使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实现有效流通。通过这种设置,农产品销售速度还可适当加快,规避农产品买卖信息的不对称风险,提高农产品网络信息的利用率。

3.3借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

在“互联网”视域下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必须要先明确现代农业的关键———农业产业链。首先,毋庸置疑,借助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重新塑造农业产业链,能够解决传统农业产业链问题。如解决传统产业链中农产品生产与销售脱节问题、农产品销售的合同问题等。据悉,在传统农业产业链中,农产品买卖时,双方一般以口头协议为主,违约风险较大。但依托互联网构建的农业产业链则不同。它不仅为农产品买卖合同提供了良好社会信用监督环境,还能够通过搜索、索引等方式借用其他同行的电子交易条款制作纸质合同,实现农产品交易双方良好合作,规避不必要的买卖争执,提高农产品买卖效率。其次,借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还要特别注重培育具有较强资金、技术实力的龙头企业,全面提高龙头企业农产品网络信息的利用率,增强龙头企业的信息专业化程度,进而推动龙头企业成长为一个竞争力强、影响广泛的企业。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改造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优化生产过程,确保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效率与质量能够同行;四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形成相对较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五是在农业经济生态圈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农村电商,并使金融业务逐渐和农村经济相互挂钩,实现大数据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督,从而有效满足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资金需求。

3.4构建农产品质量互联网追溯体系

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农产品质量互联网追溯体系,是实现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来看,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在互联网资源的基础上,整合数据资源,构建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农产品市场相互衔接的准入机制,扩大追溯范围;②结合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等技术,打通农产品的“种子”到“舌尖”流程,实现信息互通,上下游质量追溯无缝对接;③以标签的方式记录农产品所有环节的数据,并尽可能让扫描终端全面读取农产品标签,包括农产品的生长区域、生产环境、质检报告等所有信息;④针对该互联网追溯体系存在的漏洞,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以确保农产品质量的追溯有法可依;⑤加大农产品质量互联网追溯体系作用的宣传,向消费者全面普及相关的质量安全知识。同时,若在农产品质量追溯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通报全社会,使农业各生产环节都能意识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4结语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不管是二三产业,还是农业,其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都离不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支持。可以说,依托互联网而生的农业运营模式乃至农业经济融资方式,都将大大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因此,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坚持在“互联网+”视域下,构建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机制。

作者:刘树磊 毕鹏 王欣兰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大学生;校园贷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以提供分期付款和现金贷款等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日益盛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更是为其提供了方便的超前消费方式,但“校园贷”所带来的不良现象越来越多,运用不当就会给大学生自身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分析和规范网络经济下校园贷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互联网经济下校园贷的种类

网上贷款,又称P2P网络贷款。到目前为止校园贷款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个类似于P2P的金融服务形式,大部分为创业资金或者用于大学生助学贷款,金额较大,还款期限宽,例如投投贷、名校贷;第二种为传统的电商信贷平台,借贷金额较小且利率较低,适合大学生解决平时生活用品的临时开销,例如京东的白条、支付宝的蚂蚁花呗;第三类主要以分期购物为主,并且也提供相应的小额贷款。这些新兴的消费方式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提出挑战。

2当前高校校园贷的现状

2.1我国校园贷的现状

近年来,作为中国的新兴产业,金融业在中国迅速发展,国家也大力支持网络经济,广泛兴起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涌现出来,各种“校园贷”在高校校园里传播开来。据了解,超过一半的在校大学生有过使用不同性质的网络贷款经历,购物消费是主要目的;一部分有理性消费观念的同学认为现在大部分网络贷款都以“零低息”“免担保”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贷款,但实际上这些极具吸引力说法的背后实质上隐藏了各种不合法;另一部分有着传统消费观念的同学认为不应该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网络贷款进入校园后也引发了很多问题,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大学生不理性的消费观念导致收支不平衡等都成为网络贷款出现问题的原因。目前,网络贷款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校园网络贷款中存在的“隐性条款”“高服务费”所带来的问题,以及校园网络贷款平台仍然存在诸多隐患,需引起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的重视。

2.2安徽省高校校园贷的现状———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

本文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大学生信贷消费情况的数据,问卷调查覆盖阜阳师范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在校大学生主要通过微信、QQ等途径发放问卷,主要的调查内容为:收入来源、信贷消费类型、信贷还款能力、网络借贷的认识情况、使用程度等。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贷款的认识处于大概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程度,而真正了解网络贷款的人却少之又少;50.7%的大学生使用过或正在使用互联网平台贷款,其中8%的大学生在大一年级,13%的大学生在大二年级,其余的在大三或大四年级;可以看出在网络借贷的群体分布主要集中在高年级大学生,占了一半以上。从已贷款的在校大学生的使用情况分析:男生主要以数码产品消费和人际交往消费支出为主;女生是以学习消费、日常生活用品、衣服和旅游支出为主。大学生的网络贷款大多是消费需求,只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属于投资性需求。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借贷的金额在2000元以下,2000~5000元及5000元以上的需求较少,大部分大学生会选择以一个月为周期或一学期为周期进行偿还贷款,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网络贷款多为短期小额贷款,且都是能够承受的借贷时限。面对还贷款时,73%的大学生会选择用下个月家长所给的生活费来偿还贷款,55%的大学生会用寒暑假打工所得来还款,这两种还款方式相对来说是较为普遍和安全的;还有10%的大学生想从另一个借贷平台贷款来偿还借款,这种拆西墙补东墙的做法将形成恶性循环,需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3校园贷网络平台存在的问题

3.1平台暴力逼债问题

由于大学生通过平台借贷不能及时归还,便会导致平台逼债。倘若平台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进行追债,并不会影响大学生的人身自由以及人身安全,但是部分平台通过骚扰、盯梢、非法拘禁等非法手段进行逼债,威胁到大学生的人身自由以及人身安全。

3.2平台非法经营问题

针对网络上的借贷平台,明面上的借贷利率符合国家的要求,可能不会被法律认定为高利贷。但是,除了明面上的借贷利率以外,还会有罚金、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催收费等各项费用,将这些费用进行加总将会远远超过借款的本息费用,是实打实的高利借贷行为。除此之外,部分平台不但不保护大学生的个人信息,而且倒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从而获得非法收入。

3.3平台涉嫌欺诈问题

部分平台在对大学生公布借贷相关信息时只说明一般性的借贷利率,未说明其他借贷细则以及借贷违约的相关费用,一旦大学生实现借贷,往往会被强加其他费用,比如服务费、违约费、滞纳金等,这些费用的数额往往远大于借贷资金的本息和。当大学生出现无法还贷的情况时,原信贷平台会为其提供其他信贷平台的借贷信息,从而进行连环诈骗,严重损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4治理校园贷的对策建议

4.1政府加强监管,立法规范

针对P2P网络贷款平台,政府应责成专项的职能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投诉举报机制,对平台资质严格审核,加强对其的监管,规范其合法运营。对于网络贷款平台的日常业务,政府部门应不定期地频繁检查审核,一旦发现平台出现违法经营行为,应依法重力打击,以确保网络信贷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4.2平台加强完善,合法经营

平台应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平台的相关服务,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依法进行经营。针对贷款者应提前告知全部相关的借贷信息,不得刻意隐瞒,以获得超额利益。在积极为客户服务的同时,应建立自己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平台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营。针对社会资历浅的大学生,要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借贷意识,并将借贷关键信息醒目地标注出来,不得有意损害其合法权益。

4.3学校加强教育,净化环境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信贷相关知识的教育,积极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贷观、消费观。在开展教育活动的同时,应清理校园信贷相关的小广告,张贴以“远离校园贷”为主题的宣传海报,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倘若学生已陷入校园贷危机,在进行教育的同时,要做好学生心理安抚工作,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工作,帮助学生尽快脱离贷款危机。

4.4学生加强自律,理性消费

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管理,积极学习金融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费用。当生活花销超出自己承担的能力范围时,应向家长、朋友寻求帮助,切不可在网络信贷平台盲目贷款,使自己卷入校园贷旋涡。当自己已经参与到校园贷时,应积极与家长、老师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5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该文就当前高校(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所面临的“校园贷”问题展开论述,分析当前各网络信贷平台上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校园贷P2P类平台、学校、大学生自身等几个视角提出应对方案,旨在使当代大学生远离校园贷危机,使网络信贷平台规范化运营,使互联网金融更好地为人群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彦华,桂媛媛.大学生网络贷款调研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2):79.

[2]陈威中.校园贷的发展与影响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18-120.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创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今天的互联网科技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对个人及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国际贸易行业想要紧跟时代不被淘汰,必须具有创新不断的发展。合理科学的运用互联网科技进行改革创新,活用“互联网+”的理念才是稳定发展的唯一方法。

一、“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成功搭上这一“快车”,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但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各国的贸易保护加强,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加深,对于我国国际贸易行业影响很大,同时阻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国际贸易利用国内外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结合“互联网+”的理念,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科技含量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准,促进全体行业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一)可以有效减少交易成本的支出

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国际贸易,利用网络,对商品的损坏可以得到很大程度地降低,同时也节省了场地费用。网络交易所需的资金除了基本的管理费、通信费,也省却了大量资金。“互联网+”,共享资源极多,企业搜集资料的成本极大减少,而大量齐全、精确的资料,交易的效率与成功率无疑大大提升。

(二)提升企业工作效率

互联网平台的国际贸易通过网上交易,不受地域以及时间的任何限制,卖方和买方可以进行直接交易,交易程序的减少,交易流程也更加的顺畅。而除此之外,互联网让所需文件可以即时传输,减少了交易过程中因为等待浪费的不必要时间,工作效率也由此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每个企业都认识到了其重要性,纷纷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在网站上,不仅能够树立好企业的个人品牌形象,让消费者更加信赖,为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拓展市场奠定一定的基础。还可以将企业产品的信息充分的展示出来,可以全面让消费者的了解产品的功能、价格以及用途等内容。

二、“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虚拟性引发的安全隐患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极大的创新,它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商业形式。与传统贸易相比,它成功了实现了交易的虚拟化,无需当面支付、无需出门就可以完成交易,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得到便利的同时,虚拟化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是不容小觑,正因为互联网的虚拟化,消费者有时很难辨识真伪,虚假诈骗屡禁不止,假冒伪劣商品更是时有发生。因此,要实现互联网贸易的长远健康的发展,运用法规法律,制定相关的有效措施。

(二)互联网高端人才紧缺

互联网的高效性、便利性都极快的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效果极为显著,这让很多企业都认清了互联网的优势,纷纷在互联网领域开始大量投入,与此同时互联网人才也是供不应求,但是我国目前人才还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培养的滞后性更是让互联网高端人才屡屡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三)微小企业综合实力弱

互联网的发展虽然为企业经营带来极多机遇,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对于某些小企业来说,他们本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综合实力弱与资金的缺乏会使得他们越来越落后被市场所淘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资源大部分都被大企业所牢牢把控,国际贸易的天秤屡屡失衡,贸易市场的垄断现象更是不容乐观,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利.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

[2]周坚.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研究[J].知音励志,2016(16):67-68.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全球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很多的领域。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经济增长的保证,同时也是维持企业稳步运转的必然选择。在现有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很多企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又遇到了很多的发展挑战,而更多时候都需要有效的企业经济管理为其保驾护航。与过去有一些区别,“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趋势,而了解这些发展趋势不仅能够为企业开创经济管理创新模式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够为企业构建创新模式指明方向。

1.1经济发展步入一个全球化发展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跨国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同时一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提升,可以说,“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发展逐渐步入了一个全球化的发展新时期。这种趋势在20世纪末期就表现出了一些苗头,发展至今,世界经济已经表现出了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以后,更是以强劲的势头在很多领域都名列前茅,有力地彰显出了中国经济光明的发展趋势。当然,中国经济在达到今天高度的过程中同样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如今,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上虽然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也会产生一些利益冲突。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同样面临着一些发展难题。来自资本主义企业的压力更是让很多国内企业得不到片刻的喘息。针对这种情况,国内企业必须要在看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发展机遇的同时,意识到那些潜在的威胁,通过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来使自身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并且为未来发展过程中处理各种挑战做好准备,也只有这样国内企业才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次获得发展。

1.2市场化体制日渐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实行几十年了,也就是说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市场化体制被不断优化,有效推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同时也给国内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帮助它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难题。换句话说,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这样辉煌的成绩,有很大一部分动力来源于市场经济体制,是日渐深化的市场化体制为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驾护航。当然,企业在对市场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体制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保证市场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市场化体制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提供借鉴,并且在政府宏观调控影响下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所以,国内各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市场化体制日益深入的机遇下,在满足市场化要求的情况下,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优化经济管理结构,通过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为企业增添更多活力、注入更多动力。

1.3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经济管理主要趋势。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步入了“互联网+”时代,有效推动了很多领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使信息化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企业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促使了越来越多新企业的出现,而这些新企业在对企业经济进行管理时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不仅保障了这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发展竞争力,实现了企业内部稳定发展目标,可以让企业把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体现出信息化特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似乎已经发展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被广泛应用到企业很多部门,包括一线生产部门和企业财务部门等,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在企业实现了普及化应用。可以预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技术将更快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为企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相应的,企业也会延伸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中的深度和广度。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创新永远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已经不再局限于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同时还涉及有关企业管理工作方面的内容。在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中国经济和科技等领域飞速发展,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不同类型企业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所需要遵循的管理体系也参差不齐,但是不可否认,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互联网+”对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不仅是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企业之间愈演愈烈的竞争局势势必对企业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这些企业不仅要积极地把握时机“开疆扩土”,更重要的是做好自身经济管理工作,利用管理模式创新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使其成为整个领域的佼佼者。这里所认定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是要从全方位进行创新,保证每个管理环节都能融入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思想,切实保证企业能够借助于这个过程实现最优的成本控制以及最大的收益发展目标,让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发展同步进行,保证企业内部的统一协调。

3“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内企业要想把握好发展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完善企业经济发展结构,使经济管理工作不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加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迎接各种挑战的筹码。与此同时,企业要认识到自身发展优势和不足,降低经济发展风险,强化经济管理工作。

3.1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企业经济管理负责人所秉承的管理理念直接影响整个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内容,只有保证管理理念能够与时俱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而稳步前行。为此,就要求企业管理能够与时代特征相统一,通过转变管理思想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归咎于观念落后,不能为经济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最终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很多时候,企业经济管理思想都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生产目标的重中之重。所以这就要求各大企业能够首先从经济管理思想上入手,从思想上做出改变,这样才能使其行为发生变化。

3.2加强经济管理制度创新。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永远是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基本要求,其不仅有利于规范员工的工作思想和行为,同时还为员工指明了工作方向,减少在工作中产生的失误。对于国内很多企业而言,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目标的难点主要在于对相关经济管理制度上的改革创新。制度的创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其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影响范围也非常广,这就需要人们在创新制度时考虑全面,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使企业依托于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而不断优化经济管理工作,提高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竞争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就是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功能的重要基础,因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框架是否合理。对于员工而言,他们除了要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以外,同时还要尽可能多为企业做出一些贡献。为了让企业员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要从员工心理活动入手,了解员工需要什么,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认可。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奖励制度给予员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

3.3加强对企业内部管控,促进经济管理监督。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企业首先应该从内部管控着手,使经济管理监督工作能够发挥效能。要坚定不移地把战略性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用制度来帮助员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从领导层面开始,把监督管理工作实施到每个企业员工和领导身上,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成为全局性的管理而非财务管理的一个职能。尤其是要加强对企业自身财务方面内容的管理,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此期间要尽可能地建立以经济预算管理为重心的财政监管体系,把企业内部经济打造得更为夯实,还要对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完成的经济发展目标做出具体要求,从而使企业能够借助于各项预算工作对企业经济发挥作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组织、计划、控制、激励,将财务大权紧紧握在手中,对内部财务具有绝对的掌控和约束能力。

4结论

互联网新经济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供应链管理;网状物流体系;支付体系;物联网

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企业自身整体供应链运作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企业营业利润,还能促进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从而能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发展和完善现行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然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出现,传统的、单一的竞争方式渐渐退化,多元化的意识渐渐替代单一的管理意识。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意识淡薄,即使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方法,但是对供应链管理的意识仍旧淡薄,因此其很难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形成共识,这导致了供应链之间很难形成价值链。供应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供应链所有节点上的资源实现最大化协同发展,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我国很多企业仍按照传统的方式方法运作,供应链链条上的各部门各自为政,其以自身的局部利益为目标,企业内部的系统各自管理自身业务,其没有相互间沟通协调,也没有配合交流,这使得很多交叉性的工作造成了资源浪费,很多需要协同配合的工作没有得到一致性的协作。

(二)供应链衔接效率较低和物流停滞时间过长

供应链链条的衔接效率和物流停滞时间过长,成为当前供应链运作的最大阻力。如果按照世界级供应链管理的标准,我国供应链管理完全达不到标准。这是因为我国供应链链条之间的衔接效率低下,其不仅严重影响了供应链运作效率,还导致了成品积压、库存周转速度慢,这直接影响了资金链运作。这是因为我国企业对市场需求预测把控较差,成品设计没有贴合市场实际的需求所致。

(三)供应链整合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相对滞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计算机普及率以及通信网络的搭建水平仍然较低。企业需要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建立与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沟通联络,供应链管理内部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需要通过计算机和通信来传输,但是,由于我国对供应链管理意识的淡薄,通信网络搭建并不健全。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供应链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各个系统必须协调一致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时供应链整合的处理程序需要有效结合技术与资源,这样信息才能在供应链中流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内外部系统的搭建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加强供应链信息的快速反应和柔性管理,为供应链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传统供应链管理忽略合作伙伴关系日益加剧

传统供应链管理过分强调了供应链链条企业的竞争,其忽略了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并且各个供应链条上节点之间的关系被当做交易伙伴而不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同时链条上节点的企业更加关注上下游企业对本企业的交易,包括交易的价格、交货的时间、质量的问题等,其忽略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说,我国供应链上的企业双方没有意识到其共同所处在供应链管理这个大环境,其忽视了上下游战略性紧密合作能够为企业自身以及整个供应链管理带来的双赢效果。

(五)第三方外包水平整体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许多企业采用外包的形式进行生产以满足客户需求。但另一方面,外包公司通常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比如,大多数外包公司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其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思维和老旧的管理方式,这就导致了企业产品竞争力低下。同时,外包公司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容易接触到企业核心的机密文件以及产品信息,因此外包公司需做好严格的信息保护工作。然而,外包公司普遍人员流动性差,极易为企业带来信息泄密等安全隐患,这影响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营业利润。

(六)供应链外部环境的刺激和推动

互联网经济与供应链管理的相遇,促使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发生了改变。网络的连接性能够让信息实现共享,并使其更加迅速地在链条内部传递,这提高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效率和运作透明度。此外,供应链管理能够通过互联网载体更好地挖掘客户需求,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信息支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固有的管理观念不断变化,其促使了供应链管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互联网经济的推动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变革是企业发展阶段性的必然趋势。

二、京东集团供应链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一)京东集团供应链管理创新模式分析

1.京东网状物流体系成为京东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强大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支撑了京东的仓储、物流、配送,其共同构建了京东物流平台的运作模式。虽然这种模式看似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相似,但是京东赢在一个“快”字。京东物流体系能够做到“当日达”等超级配送模式,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东在全国拥有自营7大物流中心,同时在43座城市运营着143个大型仓库,其拥有3539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覆盖全国范围内的1961个区县。京东供应链除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之外,还赢在供应链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如图1所示,京东构建了云仓,其将电商库存、B2B库存、分公司库存等统一整合到京东云仓中,从而使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统一通过云仓进行配送,云仓与工厂、门店、消费者之间运用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联结。面对海量的订单,京东的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迅速分配订单配送,仓库、分拣点、配送站等节点根据分配的路径来进行订单出库、配送,这就大大缩短了订单从开始到执行完毕的时间,其提高了京东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力。2.订单驱动和技术驱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成为京东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商品品种的不断扩张,京东用户的不断增加以及海量订单的出现,其对京东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京东每年都会抽出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来升级供应链运营体系,其从流程梳理到架构调整,对供成链进行了全方位优化。以京东的自营商品为例,如图2所示,当前京东的自营商品通过制造商、渠道商或者仓库进入到企业的仓储中心进行销售配送。在未来,京东力求打造节点更少、工作效率更高的供应链,其将制造商直接对接企业的仓储中心,从而省去中间渠道商或中转仓的环节,这进一步了提升供应链效率。此外,供应链体系的不断升级和调整需要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对此京东不惜重金招聘专家完善京东供应链体系,这充分体现了京东对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重视。3.加强与供应商的信息互动。京东与供应商的合作方式主要有自采和自营两种方式,但在向供应商采购环节中,目前京东仅与少数科技公司实现了系统互通,并只是实现了和供货商、物流、消费者等多边双向的信息流动,其双向互动方面还有待完善。京东商城可以实现订单到发货仅需1小时34分钟,这充分体现了供应链前端的销量与后端库存的信息实时共享,其通过加速订单的快速响应时间,加快了库存周转和发货的准确率。将商品信息流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延伸到上游供货商,是京东供应链管理即将打造的重要一步。未来京东将信息化改造重点放在了EDI数据传输的接口对接上面,其致力于与SAP,CRM等系统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数据库。4.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2014年7月,京东推出国内首家免手续费第三方支付产品“京东支付”,“京东支付”无需纸质合同和资料,完全线上操作,具有可承载大量订单的能力。在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方面,“京东支付”提供了金融级防范措施,其为客户资金提供了多重安全保障。此外,“京东支付”操作简便,可以实时查询资金交易情况,并可随时提现。京东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使线上支付变得更加快速便捷,这充分体现了京东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高效。5.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无人机的研发为供应链物流运作新模式提供可能。京东首先了使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标识货物。无线射频RFID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物品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目前成为供应链物流的新宠。这种技术的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射频标签以及阅读器等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递,这种新型的技术能够明显降低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误差,从而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此外,京东通过研发无人机,拓展了从农田一站式配送到城市的物流运作,其通过打造供应链物流运作的新模式,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物流的配送时效,进而提升了物流效率。

(二)京东集团供应链管理的启示

以上案例充分体现了京东从战略角度上重视供应链的管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和变革供应链管理模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从战略角度要重视供应链管理。京东在战略角度非常重视供应链管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管理思想上占领高地。供应链管理要注重战略联盟,只有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达成共识,共同发展、共同获利,才能更好的管理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这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导地位;第二,信息技术为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京东作为中国“亚马逊”,从仓储、站点到物流配送均采用信息技术一体化的标准,其大大缩短了物流配送的时间。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流动的载体,能够为企业供应链的良性发展提供不可以低估的价值作用,对此企业自身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自身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第三,企业应当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创造顾客价值。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因此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供应链企业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收集消费者信息,深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把握消费者心理特点和消费习惯,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预测,从而更好的满足客户需要。

三、互联网经济下完善供应链管理创新的思路

(一)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竞争优势

1.改善供应链管理流程。流程作为信息流的载体,能够准确无误的传递信息,因此加强供应链业务层面流程至关重要。流程方面的改善包括企业之间流程与流程的对接和技术层面的流程改善。供应链链条上的企业除了共同协作外,还承担着共同面对风险,对此其需要共同应对外部市场多变的形势。因此,在互联网经济下,企业只有使自身内力和外力协同一致,才能整体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2.通过互联网优势增加营业利润。传统企业常常通过降低供应链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来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但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不仅要降低成本,还要通过互联网来拓展客户群体、开辟新的市场。例如,通过企业和客户一起合作开发新产品,既可以实现客户的创造价值,又可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这能够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从而为企业和客户带来了双赢。3.与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展开合作。供应链管理不仅要注重企业本身的发展,其更应关注与合作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只有企业间的通力合作,才能使各个企业秉承同一个理念,形成一个网络整体。供应链节点上的所有企业的合作,可以实现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资源和数据的共享,其能够有效减少供需预测和数据的偏差,进而能够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库存周转率和产品制造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共赢。4.积极利用全球资源。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企业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很多老牌的跨国企业陆续进入我国市场。这些老牌跨国企业不仅拥有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还拥有专业的供应链专家,对此国内企业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可通过派遣员工到跨国企业进行学习,从而加强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水平。

(二)完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思路

1.企业需从战略角度树立供应链管理的意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战略管理思想,但供应链管理思想进入我国较晚,很多企业对其较为陌生,因此大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战略思想淡薄,其无法把这种思想放在企业战略层面上运用。因此,今后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供应链管理,并要对其进行长远的规划。一方面,企业要加强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努力使供应链管理发挥出整体最大价值。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设立长期、中期、短期的战略目标,并结合管理绩效的方法,不断提高企业在战略角度对供应链的认知。2.加强供应链链条之间的衔接,缩短物流停滞时间。国外优秀的企业对供应链链条的衔接要求非常高,如日本丰田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拥有“按需供应链”,即企业产能不多不少,完全按照客户需求生产。而我国供应链链条上的企业各自为政,其多以自身利益为重,无法及时形成衔接。我国企业大部分都是使用“推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其容易造成成品库存过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会先堆积在库房等待订单,这必然会产生大量费用,从而制约企业的良性运转。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想要达到世界级的水平,就应当重视供应链的无缝衔接,从而通过打通供应链管理的梗阻,减少产品库存,降低管理和流通成本,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3.加大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的力度。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对此企业要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的广泛应用。借助EDI对接等信息技术能够为供应链系统的搭建、软件的升级提供助力,其能够促使供应链管理协同有效地实现发展和进步。同时,企业要利用互联网信息的高效便捷,建立起柔性的信息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快速响应、应变和运行,这能够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完善和成熟。4.加大对供应链人才的引进以及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人作为知识和创新的源泉,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21世纪最宝贵的就是人才,人力资源是供应链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石,人才在供应链管理运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应大量培育供应链专业人才,只有把人才作为核心,把人才资源分布在供应链管理的各个岗位上,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这能够促使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企业也应该重视自身员工在先进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学习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此可通过横向和纵向人才的双向管理,为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改革创新提供强大助力。5.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互联网经济下的供应链能够健康良性的运作,需要相关绩效评估体系的监督和管控。由于供应链上的节点较多,涉及的供应链企业也较多,因此为了满足供应商、原料商、制作商以及分销商等关键节点的运作,需建立完善的绩效体系监控每个节点的运作。只有建立一个合理科学有序的绩效评估体系,才能把供应链节点上的所有企业链接成一个公平高效的利益整体,才能使得供应链管理模式大环节中的各小环节更加协调、便捷、通畅。这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并发挥整体供应链最大功效的必然要求。6.物联网与供应链管理有效结合,更能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在互联网经济的大市场环境下,只有通过信息和资源共享,才能实现管理共享、合作共赢。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来说,要有效结合物联网技术,通过获得更为准确的预测,打造更加合理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从而实现物流停滞的最小化、有效时间的最优化。通过与物联网的联结,加速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等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企业及供应链运行的成本和消耗,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正不断实践,其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的传统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供应链管理要积极转变观念,勇于树立互联网思维,主动引进学习全的互联网技术,不断进行升级与变革。在未来,供应链必然成为制造型企业的核心竞争点。对于企业来讲,其应从战略角度把握好“互联网+”和供应链管理的有效结合,同时要从技术层面全面构建一体化的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打造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共享供应链体系,能够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协同管理和共同发展,从而能够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供应链服务的同时,更多的为企业节约成本、赢得收益,进而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王柏谊,杨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6(3)

2.陈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城市生鲜农产品批零市场空间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4)

3.但斌,郑开维,邵兵家.基于消费众筹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预售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17(2)

4.但斌,郑开维,吴胜男等.“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C2B商业模式的实现路径——基于拼好货的案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