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下高校创新教育方法探究

教育技术下高校创新教育方法探究

摘要:如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还为教育事业的革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创新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技术,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

关键词:现代技术;创新教育;现代化教学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发展的必要趋势,是顺利进行的坚实保障。然而如今高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的融入不够深入,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实施创新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为有关高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相关高校意识观念不明确。如今高校教育信息化愈加深入,可依旧有很多高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不够了解,对于相关策略的实施也过于表面化、不够深入,同时还不具备完善的评价保障系统。现代科学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目的是为提高和改善学生学习的整体环境,如果不能正确有方法的使用科学技术进行教学,不但不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还会给学生顺利开展相关学习设立阻碍。②教师能力与现代教学技术不匹配。教师相关能力与信息化教学模式不匹配也是实施现代化教学模式上的一大问题。有较少教师由于年龄,精力影响,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技术,对信息技术知识不够了解。也不乏有一些教师虽能运用科学技术进行日常教学,但是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把控不够,导致整体教学目的本末倒置。以上就是如今教师为什么不使用或使用不到位科学技术教学的原因。③基础设施不完善。如今不乏一些高校对于学校自身基础科学设施不能够及时的更新、修缮与补充,导致学校整体教学设施过于老旧,从根本上影响阻碍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多媒体、校园网络作为最基础的信息化教育设施,其质量与数量是否完备,将从根本上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顺利应用和实施。④管理保障体系不完备。有些高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方案不够细致完善、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几乎没有,保障体系几乎不存在,同时学校内部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售后保障服务。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实施、管理、保证体系不完备,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众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2)高校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思想观念过于陈旧。我国传统教育模式过于老旧,其教育目的都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应试能力,同时抑制孩子内在个性化的发展。孩子在传统观念盛行的教育环境下,每天奔走于各科教师布置的课业与各科重点知识的记忆中,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自身兴趣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不但会养成固定的答题思路,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效率,还会大大打击孩子的天性,降低孩子思维创造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整体发展设置障碍。②创新教学机制不健全。高校对于创新教育的整体实施体系不够健全,对于具体的开展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目的、最终结果以及保障体系落实的不明确,学校整体对于创新教育不够重视。同时政府对于创新教育的相关推动没有落实,其没有起到相关工作的引导作用,对于创新教育的经费投入也不够,导致高校不能顺利有效的开展创新教育有关活动,降低创新教育的整体实施效率。③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与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新时代教育模式的实施者、执行者,其是否能够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最终结果。然而如今不乏有些教师依旧拥有着传统教育中的一些老旧思想,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评价孩子整体能力的唯一指标,其只注重相关知识的疯狂输出,不能正确引导孩子自主思考,不注重孩子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④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中国传统教育实施的是统一的,全国性的管理工作,各地的教育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相关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陈旧,一些知识存在漏洞同时一些新的知识没有加入教学内容里,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脱轨。同时高校教育的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基本都是采用课堂教学,不注重实验课、实践课的开展,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够灵活运用。

二、提高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措施

(1)加强教师相关内容培训。教师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直接实施者,其能否正确有效率的使用相关教学设施,将直接影响现代化教育的实施结果。然而如今大部分高校教师对于相关教育设施运用的不够熟练,导致在教学时出现各类问题,所以加强教师相关设备的使用能力十分必要。

(2)教师进行合适教学课件制作。如今教师上课讲解的课件基本都是从相关平台上直接下载的,课件整体文字较多,格式刻板,内容枯燥,无法引起学生观看的兴趣,与起初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背道相驰。高校应该鼓励教师自己进行相关课件的制作,根据学校条件、班级情况设计一款适合自己教学目的得课件,保证课件的多元化、多项化、多彩化、特色化。

(3)建设多样化多媒体教室。为保障现代化教育的顺利实施,相关高校一定要保证多媒体数量足够教师、学生正常使用,同时将多媒体设备进行分类使用、管理,以便不同科类的学生能够单独使用、不被打扰。同时高校还要保证相关技术人员的质量与数量,保证备用配件足够,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发现、解决。

(4)建立优质的校园网体系。校园网作为实施现代化教育的基础,其是否能够有序不间断的运行将直接影响学生课堂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校园网不但可以辅助教师进行相关工作,还可以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进行自主研究、查找资料提供坚实的保障。高校应该加强校园网体系的运行管理系统,建立优质的校园网体系。

(5)创建开展不同的现代教学模式。高校应该紧跟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时刻创新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课堂上的新鲜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实行如今盛行的“微课”教学模式,通过5—10分钟的学习视频,巩固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课余学习时间。

三、现代技术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1)现代技术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必然选择。如今社会快速发展,对于学生整体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积极推行素质创新能力的背景下,提高学生整体认知,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库,高校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相关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运用网络技术可以快速搜索、筛选所需信息,提高相关信息获取效率,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展自身整体能力提供有效保障。

(2)现代技术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育的最基础实施方案,其通过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的方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整体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互交式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

(3)现代技术是解决创新教育实施问题的有效策略。现代技术在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解决相关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学习创设形象的情景,解决学生对于比较抽象问题难以理解的情况,而且现代技术在创新教育中的实施,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施展平台。

(4)现代技术是提高创新教育实施效率的手段。传统课堂教学基本依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难以理解,而且传统教育课堂氛围比较严肃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整体教学效率过低。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视、听、观等方式,从外部环境刺激学生多层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变成有形,有助于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吸收。

四、现代化技术对于创新教育的作用

(1)现代技术促进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高校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相关教学内容的扩展延伸,有助于更新相关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助于保障创新教育过程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学校进行相关教育的组织。(2)贯彻先进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相关信息的资源共享,学生亦可以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网络世界所有学生获取的信息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受到限制,造成学习过程的恶性循环,打击学生的整体学习热情。

(3)现代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教师重复劳动。传统教育模式,教师通过粉笔进行板书的书写,每天进行相关的重复劳动,将大大减弱教师精力。对于相关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极好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缓解我国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现象。

五、现代技术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现代技术作为创新教育的工具。将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创新教育的工具,通过多媒体或网络教学的模式增加传统教学的教学维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而不单单只限于课堂教学,为学生发展自身个性,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现代技术作为创新教育的资源。现代网络上蕴含着大量的教学信息,是一个巨大的教学资源库,如若将网络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学生将可以得到大量的学习资源,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自主的选择筛选信息进行相关研究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现代技术为实现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实施平台。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主动意识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互相帮助的方式,极大消除由于应试教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孤立现象,有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现代技术的实施将为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实施平台,有助于合作学习顺利的开展。

六、结语

高校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还会扩展教学资源,对于教学模式的革新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方瑞.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创新教育的方法研究[J].智库时代,2019(48):280-281.

[2]胡博.基于ASD成长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驱动策略[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2(05):140-144.

[3]刘海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02):42-47.

[4]邢根生.对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创新教育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3):132-133.

作者:王楚君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