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济管理探析(5篇)

医院经济管理探析(5篇)

第一篇:成本核算医院经济管理作用和意义探析

一、成本核算的定义及核算方式

医院成本核算是依据医院发展和决策的需要,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所有耗费进行记录、归集和计算,向管理者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所谓成本核算管理,对医院而言,就是为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诊治护理工作,实现既定目标效益而确定的成本核算过程。具体地说,是根据医院总的方针和发展目标,对医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分解、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实现医院利益最大化。因此,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成本核算的作用和意义

(一)成本核算是医院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拿我们传染病医院来说,医院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财政补助分配比例逐步下降,且我院大多都是慢性肝病病号,必须长期依赖药物治疗,所以药品收入是医疗收入的核心收入,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卫生主管部门通过控制大处方、缩短病员平均住院天数、降低药品差价甚至进一步取消药品加成,控制住院人均药品比例与门诊人均药品比例,遏制以药养医、用药过度的现象。且如今医院分工越来越细化,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要求人员配备越来越精良,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这就促成人员、设备支出成本陡增。面对以上收入减少、支出逐步庞大的医院收支不均衡的新形势、新问题,应当积极改革创新、寻求务实高效的解决途径。因此,医院必须把立足点放在挖掘内部潜力、优化内部资源结构、强化对外服务、降低医疗成本管理上,成本核算就是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与医疗经济体制双重改革的必然产物,是顺应经济发展潮流的,是医院经济管理和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医院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石

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机制,增强职工的全员成本意识,突出强化“成本--效益”的联动性。当今医院面临医药分家、取消药品加成导致医院收入大幅减少与人员支出成本(工资、培训、补助等)、资源成本(水电气、基建、材料等)、医疗成本(设备、卫生材料等)大幅增加的矛盾,如果没有实施成本核算,医院各科室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争设备、争人员、争空间,成本的急剧上升一定会导致医院的严重亏损。所以必须抑制“大锅饭”现象,进一步强化成本核算意识,有效抑制“三争”现象,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才”,使医院业务管理流程趋于规范。医院管理层可以适当放权予医疗业务部门,使医院的经济利益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鼓励科室加强自我成本约束与赋予科室奖金二次分配的权利相结合的办法激励每位职工的工作能动性。通过行之有效的成本约束与管理,2015年上半年我院百元收入药品消耗、百元收入卫生材料消耗、每门诊、住院人次收费、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等指标得到了有效控制,合理地利用最少的医疗资源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

(三)成本核算有利于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医疗服务市场目前是买方市场,哪家的医疗技术水平高、服务好,患者就愿意去哪家医院。但是医院不是公益单位,他必须发展创新。医疗价格与医疗成本之间的差额,是医疗市场竞争的经济界限。医院在新形势下的价格竞争,实际就是成本竞争。良好的成本核算机制如同这经济界限的杠杆,它对医院调整绩效考核制度、个人奖惩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起到了支撑作用;它还有利于医院争取更多的财政补偿机制,拓宽医院融筹资渠道;有利于开展新技术研究成本、新项目运营成本、新设备购入成本的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可以使医院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医疗服务效果,达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它为医院开辟了一条简政、高效、低耗之发展之路。

三、做好医院成本核算的建议

增强全员成本核算意识,改进成本管理模式,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改革道路。向成本要效益,建立以成本核算为前提,让技术、风险、效益、劳动强度、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分配。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实施成本核算,降低单位成本消耗,树立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和最大化的医院经济效益。要合理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落实预算考核监督制度,降低各项费用,重视医院整体运营状况和综合效益的分析,同时要把降低成本和提高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结合起来,创造最佳效益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总结

目前医院行政人员多,办事效率差,后勤社会化服务程度低,各医院必须顺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改善后勤社会化服务意识、不断加强人员调配制度的更新变革,强化激励机制,把经济指标与劳动强度指标、社会效益指标、技术含量指标及主观努力程度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评定。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正确处理好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降低医院成本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关系和增加医院效益与减轻患者负担的关系,才能显示医院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经济管理服务。

作者:刘一雯 单位:青岛市传染病医院

第二篇:总会计师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医院总会计师在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为突出。要使得医院取得进一步的完善和长足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建设,强化医院总会计师的财务管理能力,进而促使医院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简要分析了医院总会计师在医院中的地位及作用,并提出了医院财务管理中总会计师需要尽的职责和所起的作用,进而有效的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使得医院能取得高效、良性、长足的发展。

二、医院总会计师的主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现代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改革,总会计师作为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的是监督和管理作用。从管理的角度上讲,医院总会计师主要是医院的整个经济管理的监督者,所以必须认真加强其监督的职能,医院赋予总会计师监督的权力,就要维护好医院的权益,保障所有者的利益。一方面要不断的提高医院的资产,另一方面还要保障所有者的利益。现如今,医院总会计师主要承担的工作包括:第一,对医院会计核算进行分析;第二,对医院的发展及医院财务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提供决策的指导性意见。

1、总会计师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总会计师是医院的管理者,在医院进行重大决策时,有参与的权利和义务。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对事前的预测及事中的指导和分析,并且还要参与到审定医院年度计划预算中,在制定年度计划时主要起到的是监督职能,要定期对执行结果进行监测,把握好全局,进而有效的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在管理过程中,首先是要处理好预测工作,主动参与医院经济管理,主要是医院的管理决策及管理规划,其次是通过调查的方式进行取证,对医院管理决策进行可行性取证以及医院经济效益的评估。在医院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主要包含了医院的预算管理和医院的整个内部控制,进一步提高医院绩效考核的力度,并对医疗数据和时间案例的研究,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的进行信息的反馈工作,最终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2、医院总会计师是医院发展与规划的参与者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医院要想在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要在预测和把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经营专长和医院现拥有的优势资源。总会计师能有效的掌握整个医院的信息及自身的优势资源,因此医院在管理发展与规划时,总会计师就要从医院的整体经济利益出发,并且要充分的结合医院的资金具体情况,对医院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意见。在整个过程中要积极的为医院领导提供参考方案,评估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承担的风险,进而提升医院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

3、总会计师是医院资源的分配者

在医院的日常运营过程中,总会计师能全面的把握医院的资源状况,对于医院的经济管理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因此,总会计师就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的使用医院的资源,有效的利用好国有资产的价值,进一步强化对医院日常工作中资源的管理,在医院进行投资前,要做好可行性的论证工作,要征求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要评估投资项目的分析,以便为投资项目增加绩效提供指导,更好的发挥投资的效率与回报。还可以充分调动医院的人力资源,以求提高合理利用的价值。在医院进行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院和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招投标,按照相关程序合理、合法的进行采购,进而提高医院采购的科学性。

4、总会计师是医院绩效管理的参与者

随着医院管理制度的调整,医院的管理工作分工越来越细,在进行成本核算、绩效管理以及绩效评价过程中,总会计师都参与到其中。医院的成本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会计师要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不断加强医院成本管理,进一步对医院成本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的措施包括:通过开展项目成本管理及其他成本的管理,加强对控制医院成本的宣传和指导,要求医院的各个部门及个人提高降低成本的意识,进而使得医院的成本管理与医院的医疗流程相结合。同时,总会计师要加强调研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制定医院的绩效评估方案,对医院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进而提升医院的紧急绩效管理能力。

5、总会计师能有效的对医院经济风险进行评估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在医院的运营过程中也将会承担相应的经济风险。当前,医院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济风险,特别是在医疗制度改革之后,医院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医院的经济风险的评估。总会计师是医院的经济风险的管理者,所以要及时、有效、平衡地解决好医院的经济风险问题。在平时,医院就要建立好相应的应急机制,以便在遇到经济风险时能有效的进行处理。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必须实现医院全面的风险管理和优化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

三、加强总会计师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其一,在对医院进行经济管理时,必须建立集中领导、统一管理的模式,有利于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集中领导与统一管理模式是医院新制度建设的重要要求。总会计师应当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和实施,从而有效地健全和完善医院的制度。一方面可以优化医院的财务工作流程,规范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构建医院的内部经济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对医院项目建设的经济风险进行评估,实现预防与解决风险相结合,提升医院经济管理能力,促使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其二,在对医院进行经济管理时,首先总会计师要合理、科学地制定出医院长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对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升级,进而确保医院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顺畅。其次要有效的对医院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提高医院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地培养管理型人才和发展医院的风险管理的文化,进而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推进医院的良性发展。其三,在对医院进行经济管理时,医院的总会计师需要对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和物资的采购进行合理化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和物资的采购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总会计师应当做好相应的可行性调研工作,一方面要确保项目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要控制好投入的成本。

四、结语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医院的经济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医院的经济管理过程中,总会计师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的领导成员之一,它所承担的是医院的整个经济管理工作,因此就必须拥有远见,对医院的长足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总会计师还要不断培养出经济管理型人才,为医院后备人才提供保障,最终实现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贡献。

作者:聂世华 单位:龙岗区人民医院

第三篇:医院经济管理适应新常态思考

1.新常态下医院经济管理的变化

1.1经济管理理念的变化。

在我国转型期的历史条件下,医院常态经济管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医院核心领导应转变经济管理理念,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新常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2医疗服务市场的变化。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服务业比重上升在逐年上升。这就意味着作为第三产业的医疗服务行业,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医疗行业正逐步朝着功能多样化、品质优良化、服务高质量化、消费层次多元化、医疗功能多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得益于倾斜性的国家政策,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发展机遇到来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

1.3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

在我国医疗行业其资源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则门可罗雀。笔者认为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医疗服务资源。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便捷和安全及时的医疗需求,医疗市场的服务模式也在逐步发生着改变。

2.应对医院经济管理适应新常态的措施

在“新常态”条件下,笔者认为医院要适应其生存环境,要以医院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和根本出发点,在医疗质量和安全等方面不断改进,促进医院各项事宜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2.1主动提高核心充争力、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任何时候核心竞争力的强弱都决定于人,医院想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下功夫。一者,医务服务人员作为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源动力和根本保障,只有提高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建立起合理的薪酬绩效方案,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只有患者对医疗人员的工作满意了医院才能得以发展。再者,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正在从以往单一的疾病治疗朝着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一体化的全程服务模式转变。医院应实施有效措施来提高医务人员在技术和服务方面和综合素质,使医务人员乐于接受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医疗质量建设是医院建设根基,要将“质量是根本,安全是第一”“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且落实到医疗服务过程中去。

2.2建立完善的经济决策制度依法依规加强医院经济管理。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走向了正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得以实行。同时,医院经济管理领域在根据会议精神一步步完善其相应的经济决策责任制度。在新常态下加强对医院资金的管理,尤其是重大经济项目的审批程序,不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对于确保医院项目决策在科学上的合理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也有相当的保障作用。一方面,可以以此降低医院资金运作风险,另一方面对医院加强资金资产规范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促进医院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3强化预算管理和风险防控。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医院预算管理作为重要的经济手段,决定了医院优化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以及使用过程是否安全等。在新常态下,医院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以结果为导向,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和风险控制。笔者认为医院应成立专门的部门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格局将计划精细到各科室、部门分级实施。各项预算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做到准确,还应保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规范的流程控制下,医院通过高水平的预算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经济运行效益。再者,还应实施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在预算过程中还应将预算管理和风险防控相结合,对容易引发风险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和关键流程,加强岗位风险防控力度。

2.4稳定中求发展。

没有稳定的基础,医院的发展无异于天方夜谭。在新的医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医院的经济管理势必会发生一些变化。在此期间,医院各部门之间应积极地沟通交流以统一认识,转变作风,真正做到能够各司其职,分工协调。领导部门应逐步强化行政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协同各部门做好医院发展的领头羊。在此期间还要注意密切联系群众,做好沟通工作,并且切实地解决职工在工作乃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确保民主监督渠道的畅通。同时,还要及时地发现并妥善处理医院内部于发展不利的因素分发挥政治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时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积极地引导职工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应重视领导执行力的提升,制定并严格实施考评和奖惩制度,对于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原则性问题,予以妥善处理。

3.结束语

在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常态下,医院一方面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还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只有双管齐下才可以适应经济发展形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取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孟丽莉 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

第四篇:医改后医院经济管理探讨

一、医改背景下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医院开始转向医院管理型,但还存在重收入轻支出,重业务管理轻经济管理的状况,风险意识较低,没有认识到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但现在医院的一些医务人员认为,经济管理是管理者及经管部门的事情,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有的医院缺乏经济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导致经济管理效率不高;有的医院领导对财务管理抓得较紧,但在提高医院卫生经济效益上下的功夫不够。

(二)经济管理效率低

随着医改的推进,发现各级各类医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资产不清晰、实物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导致医院经济管理效率不高。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医院一直在进行经济管理改革,设立科办,创新管理手段。但由于旧体制的影响,医院缺乏相应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很难在各个管理层落实成本管理,导致医院整体开销比较模糊。其实如果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医院整体开销的节省空间是很大的。有些管理层经常落实不到位,没有在成本管理中纳入福利开支。另外医疗方面滥开药物,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浪费。一般来说,医院收入主要由政府投入、医疗服务收入、药品材料收入三部分构成,其中后两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与医改政策有所抵触,导致经济管理效率低下。

(三)医疗服务质量低

医院服务质量会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医院也一直致力于追求提高服务质量。但对于服务质量,医院没有相关的法规与制度进行明文规定。在医改背景下,医院领导与一些经济管理人员通过实行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导致一些医疗人员偏重于追求经济效益,轻医疗服务,甚至会有过度医疗现象发生。医院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医院服务质量低下,必会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医院竞争力较低

现在一些医院还没有从传统的管理体制中走出来,医院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出现问题相互推脱。医院总体管理内容较为笼统,缺乏相应的综合人才,很难及时分析,难以把握时展趋势,整体投资与决策也难以适应时代,导致医院竞争力不高。

二、医改背景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切实转变观念

医院经济管理必须转变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医院属于特殊的服务部门,它承担一定公益事业单位的职能,本质是救死扶伤;同时又要以尽可能少的财力消耗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人们享受到价格低、质量高的医疗服务。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院失去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垄断地位,开始面向市场,以前只重收入、不重效益的日子已经不行了。这是因为医改限制不合理收入,推动医疗市场走向完善。医院必须降低成本达到增收,从降低病人医疗费用中谋求效益,才能达到成本管理的突破。医院服务缺乏硬性规定,但患者有选择权,过高的医疗服务价格会导致病源分流,医院要想在竞争中占有市场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另外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资源配置主要在市场参与下完成的,医院资产出现多元化趋势。这就要求医院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将专业财务知识与经济管理理念融合起来,进行科学管理,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医院的主要领导大都是医学方面的专家,不擅长经济管理,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人员要多向领导及全员职工灌输新理念,让领导接受并在日常管理中深入,使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到经济管理中来,认识到经济管理不是那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只有认识到经济管理的意义,才能做好经济管理工作。通过更新观念,克服部分医疗人员的模糊认识:医疗是社会福利事业,不应该注重经济管理;完善财物管理制度,是对大家的不信任。转变经济管理观念,引导医务人员按照规律办事,使医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医院走企业化管理的路子。

(二)实施成本管理

随着医改的深入,各医院都面临着市场竞争,不同程度的对成本管理有着一定的认识,但成本管理的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特别是人力成本的控制没有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医院总成本管理中包括科室成本、人力成本、项目成本等,医疗属于高技术的劳动密集型服务,在总成本中人力成本占有重要地位。医改后如果实行医药分开核算,人力成本会占到一半以上。从这可以看出,控制人力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要控制人力成本,就要树立科学的用人理念。通过合理设置科室,核定人员编制,在保证完成医疗、预防等任务的同时,避免人员闲置。还可以是实行科室全面预算管理,调动科室合理调配人员的积极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做到人职匹配、人尽其能。同时还要根据岗位制定用人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在晋升、考核、福利等方面做到公平、公正,调动员工积极性。

(三)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素质

医院经济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但目前很多医院的专业经济管理人员匮乏,存在财务分析、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经济管理人员,导致经济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有的没有按照规定比例提取折旧费;有的缺乏成本核算经验;有的上报的统计报表信息不完整,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发挥财务工作的监督职能。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仅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当前,经济管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理财意识;医改后患者的选择范围扩大,医院要提高竞争力就不仅要注重自我成本收益分析,还要从病人的角度分析成本效益。

(四)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医院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服务质量的较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医院应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尝试走企业化管理道路。比如服务态度方面可以借鉴酒店或商场的成功经验,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医院管理中来,使医院管理走向现代化。医院应强化质量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减少病人看病程序,为病人提供便利,使病人得到全面、高效承担得起的服务。对医院来说,医疗安全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医院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医院作为复杂的系统,各部门、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确保医疗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必须完善规章制度,推动医院工作的规范化。

(五)调整服务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能力有所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医院应紧跟时展步伐,积极挖掘社会需求高的项目,缩减社会需求低的项目。同时医院应调整服务结构,整合医疗资源,发展特色医疗,考虑到以后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群体越来越大等现象,医院特色医疗服务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总结

总之,医院经济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医院经济管理应紧跟时展步伐,运用经济手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经济管理更为复杂,如何解决医院经济管理的问题并提高医院竞争力,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医院应结合实际,走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改革医院经济体制,使医院经济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兰珍 单位: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第五篇:医院经济管理创新研究

一、对医院经济管理的认识

(一)基本概念

医院的经济管理,它分广义和狭义两种。通常来说,以医院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是狭义概念,以医疗管理、制度管理、教育管理、人才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为核心的经济管理是广义概念。一个具有良好发展愿景和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医院,必须采取广义的管理手段,对医院的人、财、物进行科学的规划、配置、管理和使用,才能充分调动医院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才能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基本特点

首先,经济管理的范围呈现逐步扩大之势。以往的经济管理主要集中在病人数量和药品量统计,现在已逐步扩大到医院基础建设、医保费用分解、医疗设备采购、人员引进、教育培训等各方面,经济管理新项目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其次,经济管理中数据处理要求更加精准。传统的医院经济管理主要是一些问题控制的财务数据,多是采用传统的手工统计,单一且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现代的医院经营管理,更多的是采用信息体系来支撑,达到数字分析的全方位、快精准。第三,经济管理人员队伍更需要更加专业。现代化医院、现代化管理手段必然需要一个观念新、反应快、业务强、素质好的高素质人员来实现,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经济管理的最佳效果。

二、医院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引进专业经济管理人才

专业人才在医院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经管人才具备相应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经济核算、以及会计电算化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础医学知识和电脑操作能力等知识,一方面可以快速提升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使医院的经济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更好发挥其作用。但目前许多医院的经济管理人员主要是从普通医疗人员岗位调整而来,缺乏专业技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难以适应新时代医院经济管理需求,严重影响了经济管理作用发挥。

(二)岗位培训经济管理人才

一个单位,不可能将人员全部送出培训或全部引进高端人才。那么,最现实的解决办法就是进行相关岗位培训。医院经济管理与一般企业的经济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电脑操作,同时由于医院运作的实际需要,还要求管理人员要对基本医学知识和医疗工作流程有相应的掌握,还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从事医疗行业所必须的思想政治素养。总的来说,医院经济管理所需的是具有多方面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岗位培训既需要有针对性、侧重性,还需要有持续性、长远性。此外,医院还可以通过邀请国内外医院经济管理的专家学者进行管理培训讲座,选送经济管理人才到高等医学院校、大学、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上一级医院等相关机构和单位进行学习,全方位提高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三)科学使用经济管理人才

人尽其才。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使用要做到人尽其才,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将其用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例如,性格开朗、语言沟通能力强的人就适合安排在门诊收费和出院结算岗位;而性格内向、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就适宜于安排担任核算和审核岗位负责人;计算机应用能手安排在信息中心,进行相关数据管理和维护。总之,对经济管理人才的使用一定要与其特点结合起来,将其放在最合适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提供良好的职业前景,才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度放权。在工作中上级对下级工作人员的信任,并适度的给予其权利,是下级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并不断创新进取的重要因素,作为医院的领导,对于医院经济管理人员,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充分信任相关经济管理人员,对于其中管钱、管物的人员更是要高度信任,适度向其下放权利,为其灵活开展工作提供条件,对于经济管理人员提出的合理意见要给予高度重视和采纳,提高经济管理人员和经济管理信息在医院建设和发展规划中的作用。严格监管。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率、管理出人才。对于人才培养可采取“三多、三给、三责”模式,即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给机会、给任务、给平台;责任连带、一岗又责、责任清单。通过严格管理,才能实现工学结合、学用结合,从而实现医院经济管理、效率管理、成本管理的大幅提升。

三、结语

医院经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求医院要培养一支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在目前医疗服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医院要将经济管理作为提升医院发展内涵,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基本途径。为此,医院本身要通过引进、培训、使用这样一条系统化、全过程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院校培养和岗位培训结合起来,为医院经济管理提供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于秀梅 单位:吉林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