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研究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建立经济动员资源数据库,明确动员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对于稳定动员链及动员网,提高动员效率,深化军民融合有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的现状与不足,简要论述了推进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融合当下迅速崛起的热门科技提出了一些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科技;效率

随着“中国制造2025”宏伟战略计划的开展,我国在科技方面的研究不断实现新突破,特别是在推动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mobilenetworks)技术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将通信科技更好的融入作战体系是我国实现强军梦的必然选择,这也为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的信息化方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国之间核势力的相互制约,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同他国发生战争的几率趋近于零,因此传统观念上的国民经济动员也已从协调“平时与战时”的主要应对战争服务模式,过渡到了协调“平时、战时与急时”调动各种经济资源潜力和社会物力、财力应对紧急事态的研究层面[2]。我国为自然灾害多发国家,近年来非典、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带来了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但区域之间的环境与资源差异相差巨大。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融合科技在急时快速、准确地分析适合的动员力量已成为目前国民经济动员的研究重点。

一、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动员模式固化,信息化科技融合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急时的国民经济动员大多仍然是以经验应对为主,在动员过程中,信息数据发挥的作用较小。一方面,灾害发生时仍然先以人力出动为主,沿用一边人员调动,一边指挥的传统模式,当指挥命令传达至现场时,情况多数又有所变化,存在信息传达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事后的静态总结也多以纸质文档留存为主,应急调动的方法大多是由身经百战的人员经验传授,一线的动员人员并不能有直观的动员感受,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颇具形式主义。

(二)地方动员部门之间组织杂乱

经过多年的调整完善,我国现已形成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领导,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组织协调,军队和政府齐抓共管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3],但是在地方细化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机构组织杂乱,层次划分不够明确,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传达组织网络,即动员网的构建仍需完善。上级指挥部不易直接针对实况做出准确的动员决策,一旦发生战时或急时的紧急动员,大多是部队直接依靠自身经验和过往训练直接来做动员工作,很难充分利用周边资源,资源数据共享实现程度较小,局限性大。

(三)人员专业能力及思想意识不够充分

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推动,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学科,国民经济动员才逐渐走进大众的思想观念中。我国不乏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但置身于国民经济动员的信息化人才却屈指可数,导致了人才队伍结构失衡。首先,在信息化动员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亟需掌握大数据信息的专业人才进行组织协调,而目前诸多国民经济动员职能部门在职人员多为经验主义的从政人士,信息化建设观念不强,缺乏创新精神,使得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看似明确,对于具体操作无从下手,造成了“空喊口号,没有行动”的局面。其次,我国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发展状态导致动员相关人员的危机意识不强,认为战争和灾害的发生仍然很遥远,日常的工作注重形式而并没有实质性的动员活动,因此,在平日里的动员准备效果无法体现。

二、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推动“平”时服务水平

推动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远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漫长的探索中不断完善,逐步实现动员要素的全面覆盖。在平时做好各项动员资源的数据库完善工作,加强群众与政府,政府与资源供给单位的联系,有助于政府了解民情,企业了解需求,强化军民融合发展。

(二)提高“战”时与“急”时的动员速度

信息化动员建设的分析平台基于动员事件和资源数据库,在计算机科学模型与算法的分析下,结合指挥动员经验,得到最优调度方案。一方面,计算机算法综合实时天气、交通、路线以及以往动员的经验,短时间内全方位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提高动员效率;另一方面,作战人员在平时的仿真训练环境下,可以迅速适应紧急情况,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三)促进动员链与动员网的稳定性

高效的动员活动的进行是建立在稳定的动员链与动员网的基础之上的。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平台,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职能部门的动员能力及相关企业的资源供给能力进行分析,有利于优化资源调配方案,保证资源的持续供给。

三、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关注点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科技的推动作用

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AI(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实现信息系统智能化、作战应急经验模拟现实化、数据分析精准化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首先,信息系统智能化及数据分析精准化的促进。结合当地的资源动员特点,建立资源共享数据平台,随时更新参与动员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单位的实时资源调动能力,关注人民对于各种经济资源、社会物力、财力的各种需求变动情况;同时整合以往紧急情况突发时各种资源的调度情况,详细录入其来源,运输方式,协调过程等,制定统一的评价体系,从时间、成本、可靠性、供给能力等方面建立模型总结规律,以便于灾害再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编程算法得到较为精准的动员方案。其次,动员经验模拟现实化的实现。充分发挥无人机在作战应急时的灵活特点以及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精准记录作战应急时的环境情况,搭载VR技术,可以为事后总结与训练模拟提供更为真实的体验与回顾,并为部队人员提供仿真的动员过程体验;同时5G技术下的高速数据传输,可以有效减少信息滞后性,实现指挥与作战救援的同步,提高指挥部方案的精准性。

(二)完善组织之间的动员体制

根据敏捷动员理论,完善组织之间的动员体制,实际上是借助于信息化平台使其由抽象理论转化为实体联系,对由动员信息子网、组织子网、供应子网和工作流子网构成的动员网的稳定性的提升。新建独立的动员指令平台,严格实行指令施行的考核制度,地方动员请求一旦发出,毗邻地区的动员部门需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做出响应,并由上级政府部门进行监督与评价,同时通过指挥经验与计算机算法处理,得到最优调度方案,对其他资源调动部门进行部署安排,做好资源补给准备,从而达到纵向与横向的高效动员。

(三)提高人员素质,强化思想意识

一方面,充分发挥教育的对于人才推动的基础作用。创新型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人才培养成为一条必然路径,国防类高等学校在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注重实践,构建多维度的协同体系保障,在相关动员部门现有的人员结构基础之上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加强在职人员对当下我国国情深入了解。国际方面,中美贸易战尚未平息;国内方面,自然灾害无预兆的爆发……这些都需要引起动员部门人员的高度重视,为应对随时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好准备。

四、结语

要重视科技与人才的培养,使创新在动员机制的完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密切关注科技的发展的最新动态,着眼未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一项重要任务,有助于全面提高动员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纪海樊伟师仪.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下的敏捷动员理论体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21-127.

[2]张纪海.论国民经济东源系统的复杂适应性[J].军事经济研究,2005(03):38-39.

[3]王淑梅.新时代完善国防动员体系重大问题研究[J].国防,2018(02):56-58.

[4]张兆伦侯雨.国防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展望[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115.

作者:刘炫辰 秦智强 司明珠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