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案例范例

教育叙事案例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1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生;泌尿外科;案例式教学;教学方法;膀胱过度活动症

在临床教学中,案例式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是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CBL是能较好地解决目前临床医学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1]。为了让在北大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培训的北京市西城区的全科医生更深入的了解泌尿外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以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典型病例为基础,建立病例库。本院尝试了从OAB案例教学入手,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为引导”的CBL教学模式,试图探索出适合于社区医生进行泌尿外科专科教学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科门诊学习的西城区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全科医生总人数共60人(男24名,女36名),分为2组:案例式教学组(CBL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方法组)各30人,两组在教学前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表1,表2)。

1.2案例式教学组教学方法

案例准备:好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编写案例,内容要求简洁,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将学生带到学科发展最前沿,围绕案例提出问题。为了使学生对OAB知识理解的更系统更全面,我们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将OAB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相关知识进行了优化整合。案例准备之前,我们召集富有临床经验的泌尿外科医生讨论,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参考最新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治指南》。并且将课本知识和最新的临床实验相结合,保证了对病例资料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我们准备的OAB案例有典型的病史,例如尿急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并有客观的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例如尿流动力学经查,以便确定膀胱存在过度活动。同时有辅助检查排除有器质性病因,例如尿路感染、膀胱占位等[2-5]。同时,在信息科的指导下,建立OAB经典病例库。收入病例库的每个典型病例都有详细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主诉、发病和诊断经过、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等。同时对病例有病因分析、诊断和治疗依据。每位学员都有登录密码,可以自主登录学习,教师参与指导。学员可以在病例库主动学习、相互讨论、提问,对老师设定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最终能够准确的掌握OAB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措施。

1.3对照组教学方法

仍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实习、病例讨论和考试等方法。

1.4评估方法

1.4.1考试

最终以考试来判断和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操作技能考试。理论考试为传统的试卷考试,技能考核测试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1.4.2实验组问卷评估

为了了解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情况,实验组学员填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新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兴趣、以及最终学习效果评价等。

1.5统计学方法

考试成绩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17.0软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试成绩

入组时对学员进行理论考试,组间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以后两组的考试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的技能考试成绩

入组时对学员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试,组间技能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以后两组的考试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调查问卷

为了调查教学效果,向实验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并收回问卷3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100%。26(86.7%)名学员认为,新的教学方法对调动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讨论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2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实践

一、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不重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科室和临床医技科室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密切配合。继续医学教育主管科室对于档案管理要起到指导、检查和考核的作用,但是截至目前,我院对于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管理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各临床科室承担的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项目完成后没有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长时间的搁置造成了资料的丢失。医护人员的学历教育、进修学习、院内培训等资料,都由个人保管,他们对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有排斥心理,不重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

(二)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制度缺失。目前,山东省淄博市对于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各医院对于档案的管理要求不一,参差不齐,没有统一标准。我们医院内部虽然制定了《淄博市第一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但并没有涉及相关的档案管理内容。由于缺乏相关制度、责任不明确,致使档案资料存放无序、丢失严重、查找困难,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在新技术与新业务的开展、医护人员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薄弱。

(三)继续医学教育纸质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山东省淄博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通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该系统同时具有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的功能,个人登录系统将年度内获得的学分进行录入,每年不少于25学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没有获得合格证,不得晋升或者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有了这种制约措施,医护人员相对重视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但是对于继续医学教育纸质档案管理,从市主管部门层面没有进行日常考核和监督,各卫生单位也没有结合单位实际采取有效的制约措施,例如跟职称的晋升和聘任、执业注册、出国培训等进行挂钩,致使继续医学教育纸质档案管理工作仍处于无序状态。

(四)影响继续医学教育纸质档案保管的环境因素。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实行的是“一人一档”管理,每年进修学习、医院各种培训以及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等都会产生大量资料,这些资料占据大量空间,必须有专门的档案柜进行储存,其中有些存储在职能科室办公室,但办公室环境无法满足档案保管的需求,不利于档案的保存。

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和培训。医院领导要重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管理工作,要把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重要工作同落实、同部署。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真正起到在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工作方面起到总协调、总牵头的作用。要培养医护人员的档案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保管和存在的价值。医院要在各科室设立兼职档案员,承担对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收集、保管、归档等职责,医院档案室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科室共同组织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二)健全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多年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的经验,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适宜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的管理模式。这种并存模式可以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确保档案完整性、机密性与真实性。为了保证同质化管理,全市要制定统一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制度,对于电子档案和纸质化档案都要有具体翔实的规定,从制度层面保障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的监督和考核。没有强有力的制约措施,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淄博市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对各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进行定期考核,并建立质量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纳入对医院年度考核成绩中。医院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考核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兑现,并与职称晋升和聘任、执业注册等关乎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只有采取有效的制约措施,才能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四)改善保管环境,实施集中管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档案要由继续医学教育主管科室安排专人管理,将档案集中在专业化档案室统一管理,科室兼职档案管理员要定期上报和汇总,避免因多人管理造成的数据分散和规范性不强的问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由于其特殊性,只限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聘任、注册、考核等,有别于其他档案。按照相关规定,晋升和聘任只需提供五年内的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明,注册、考核需提供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明。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有效期为五年,无须长期保存。因此,为了节约空间,档案管理员要按照保管期限定期对档案进行销毁,避免了由于资料众多造成查找困难和库房拥挤的问题。

【参考文献】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3

关键词:教育叙事;经济法教学;应用

叙事,就是叙述一个事情。教育叙事,就是讲述一个有关教育方面的故事,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讲叙故事,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情节,故事中自己与学生的切身体会以及对故事的思考与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在讲述教育事情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他人的亲述,把我们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所经历的司空见惯的细节加以重新审视,通过对故事进行感悟和反思,去发现其中的亮点,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进而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事件变得更加具有不平凡的教育意义,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而经济法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案例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边叙边议,层层设疑,逐步引导学生走向问题的深处,最后达到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教育叙事研究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讲述经济法中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时,可以引入以下案例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进行经济法教学:2014年关于“中国移动莆田分公司借‘校讯通’业务向学校及教师行贿定性为商业贿赂”事件,莆田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当事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对当事人作出罚款60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一)教育叙事研究过程

教师通过放映投影仪展示案例,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1.本案例中当事人违反了哪些相关的法律?2.莆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所作的处罚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给予解释,最后给出结论:“在本案中,莆田移动为了提升其电信增值业务‘校讯通’的经营额,以评比的形式,通过所谓的积分兑换向对“校讯通”订阅(销售)具有影响力的教师行贿。其行为已经构成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指的商业贿赂。”教育叙事研究展现的不仅仅是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还体现了对整个案例的思考以及其带来的深远意义,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师:在本案例中商业贿赂的主体又是谁呢?根据资料学生很容易回答出这个问题。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行贿方是谁,受贿方又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行贿方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受贿方是学校和教师。学生回答出问题之后,情绪高涨。教师接着问:莆田分公司并没有给学校和教师送礼,是行贿吗?教师没有收到钱,家长使用手机打电话,教师获取积分、购物卡又算是受贿吗?问题提出后,立刻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映,学生众说纷纭,最后期待教师给出正确结论。教师:本案中莆田移动就是通过给付财物诱使教师、学校等有影响力的第三人促进或扩大其“校讯通”产品的销售,其实质就是一种商业贿赂行为。学生听后进入深深的思考之中……稍后,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莆田市工商局对莆田移动予以处罚正确吗?莆田移动主要违反了什么法律?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正确回答出来.师:《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但本案中,莆田移动的商业贿赂行为不属于《电信条例》规定。因此莆田市工商局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莆田移动予以处罚完全正确。生:学生听后,疑团就都解开了。课程讲完以后,我也陷入了深思:1.从师生互动来说,本节课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2.从专业知识方面来说,本案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指导借鉴意义:(1)案件查处具有示范效应。本案的查处对于维护电信领域正常的竞争秩序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2)案件具有一定新颖性,对于工商部门今后查处类似案件具有借鉴意义。根据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前款所称财物,是指现金和实物。而本案中,莆田移动给付形式是积分,然后再将积分兑换为购物卡,其同样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所指称的财物范畴。尽管本案成功之处具有很多亮点和借鉴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未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而本案例中没有责令对当事人进行限期改正。2.未没收违法所得。依据反法二十二条规定:“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本案中工商部门认定莆田移动通过贿赂手段取得了28512元的经营额,是否有违法所得,应予说明。

(二)撰写研究报告

叙事研究强调用细致的语言描述和严密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这二者构成了研究报告中细腻的情感氛围和浓郁的叙事风格,这使教师所列举的生活故事得以更加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也就赋予了叙事教学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二、小结

综上所述,把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运用到经济法中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教师来说,通过夹叙夹议的讲解,事后的反思,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准确地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的深刻反思,达到了更上一层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DB/OL].

[2]工商机关定性为商业贿赂立案查处.中国移动莆田分公司借“校讯通”业务向学校及教师行贿[N].中国工商报,2015-11-18.

[3]杨迪.论商业贿赂行为认定中的问题及制度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

[4]黄璞琳.商业贿赂界定标准之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7,(09):62-66.

[5]中国移动莆田分公司借“校讯通”业务向学校及教师行贿定性为商业贿赂[EB/OL].(2015-11-18).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叙事;教学方法

初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还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外界的因素对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问题能力也因各自的成长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就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而言,那些曾经接触过美术信息、学习过绘画的学生因为有一定的基础又对美术有一定兴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就比较强,而那些初次接触美术知识的学生们就需要得到更多的引导。如何让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应思考怎样将教育叙事方法更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之中。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教育叙事方法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对象是极具个体差异的小学生,要想让他们学好美术、热爱美术,不是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有一些教育经历就能满足的。当下的基础美术教育工作需要教师们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行为。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行为,以事情本身的真实性为本。对于教师而言,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第二课堂活动中以及学校的社团活动中,因教授对象的个体存在差异,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教学问题。运用教育叙事方法可以将这些经历一一记录下来以引导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育行为进行思考和自我评判,以便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行为,从而在教育事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教学而言,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们专业知识、绘画技巧,更要引导学生们去主动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丽瞬间,激发他们对美术艺术的热爱之情。言之简单,行之不易,小学生的专注力有限,思维活跃度较高,如何能在课堂上吸引住他们的眼球而不让他们感觉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教育叙事在这点上展现出了它的优势。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教育叙事方法及运用

(一)结合教学日志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日志就是教师定期对自己以往教学行为的记录和总结,可以是一些教学案例、一段感悟或是自己对于教学的一些反思等,为了使记录信息更加直观,方便日后查看,一般采用图文并茂的叙事形式进行记录。通过反观教学日志,教师很容易发现以往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做出调整,达到最佳教学目的。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课《诱人的瓜果》教育叙事小学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将教学内容生动化,产生更多的互动。为了更好的带动课堂气氛,备课过程中,我特意查看了以往的教学日志,发现仅凭言语和图画不能完全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决定本次课程教学中用真实的水果为道具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进而巧妙的引导他们主动观察。正式授课前,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猜猜看的小游戏,将准备的水果放入独立的小纸盒当中,让同学们通过闻一闻、摸一摸来猜水果的游戏过程,将话题引入课堂,对于第一时间猜中的学生,承诺把猜中的水果作为奖品奖励给他们并允许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品尝。游戏一开始课堂气氛瞬间变得活跃,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参与。在分享胜利果实的同时,我将范画一一展开,各色水果映入他们的眼帘,同时将学生的专注力吸引至“找不同”的话题,请学生们观察范画,说说画中的水果和游戏中的真实水果有什么不同。

(二)通过教育随笔进行美术教学

教育随笔,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对所获取的一些见闻进行叙述。其形式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主要意义在于挖掘教师更深层面的教育诉求。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课《看戏》教育随笔对于小学生来说,京剧艺术陌生而遥远,授课过程中对“小生”、“花旦”、“武生”等角色也会觉得枯燥乏味。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我给学生们简单讲了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同时也将准备的相关京剧片段进行播放,这样一来讲台瞬间变成了舞台,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有的还跟着模仿起来。随着播放的结束,我展开了一幅“武生”的范画,趁热打铁,鼓励让他们大胆的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教学效果显著。综上所述,教育叙事是一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显著增强教学效果,还能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获得自身的进步,可谓双赢。教育叙事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势必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晓颖.教育叙事研究———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有效方法[J].新教育:吉林,2009(3):54-55.

[2]宋艳红.教育叙事在小学教育科研应用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5

新文化史在叙事材料、叙事风格和叙事方式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主要表现为故事与“碎片”、从“文本”到“修辞”,以及影像资料的运用。职业教育叙事发展存在着“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为叙事较少且停留在经验层面的描述、叙事风格单一,不追求修辞、叙事方式单调等方面。新文化史所取得的突破,为职业教育叙事的转向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关键词:

新文化史;教育叙事;职业教育;文化研究

新文化史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史学界重要的转折,以法国、美国和英国最具代表性。“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马丁•盖尔归来》、林•亨特的《新文化史》《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还有罗伯特•达恩顿的《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以及彼得•伯克的《图像证史》《制造路易十四》等都是推动新文化史发展的重要代表。其中,新文化史关于“叙事”的突破,值得教育界借鉴和学习。

一、新文化史中的叙事转变

(一)叙事材料:故事与“碎片”

新文化史学家戴维斯在其著作《马丁•盖尔归来》(LeretourdeMartinGuerre)一书中,以法国南部山区流传已久的故事为原型,通过这个历史小人物,放眼到十六世纪法国南部农村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存状态。戴维斯将法官让•德•葛哈斯的记录、证词作为第一手研究资料,作为一名严谨的历史学者,戴维斯对葛哈斯的案件记录反复考察,对比市面上已出版的书籍,进而进行比对和印证,并且她本人还去了法国南部山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访谈,“通过大量的、琐碎的资料还原他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关系和性格命运等。”[1]在传统史学叙事中,这是根本不会发生的。再如,对影像碎片的重视。1945年4月英国军队在贝尔森制作的影片,在著名的纽伦堡大审判中作为重要的证据来使用,影片中所提供的证词让人永远也不可忘记那些记忆。在新文化史之前,影像和图像作为叙事材料是不具有信服力的,但是新文化史的学者却更加注重材料的丰富性,且影像类资料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事件。多版本的历史故事、碎片的材料和鲜活的影像资料,都成为新文化史学者手中珍贵的叙事资料,看似“碎片”化的叙事资料,在新文化史学家的手中,却成为一部部优秀的著作。

(二)叙事风格:从“文本”到“修辞”

对文本的描述和分析,是研究者对研究材料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研究者展现研究结果的重要过程。新文化史学者注重对文本的“虚构”,“我要把资料的‘虚构’的部分当作分析的中心。”[2]不能停留在字面面上理解“虚构”,戴维斯所说的“虚构”指的是,在叙事手法方面所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通过外显的“文本”来分析内在的“本质”,以便获得事实的解释。史学家将文学领域中的“虚构”,引入到了史学领域,读者在阅读史学作品的时候,更加像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将传统史学所注重的叙事风格发生了改变,使之通俗易懂、富有韵味。“修辞”通常应用在文学领域,新文化史的学者受到海登•怀特、克利福德•格尔茨、罗兰•巴特等人的影响,将传统对文本的处理,转变为对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处理,创造一种新的历史叙事风格。正如英国学者彼得•柏克评戴维斯所说“就某种意义而言,那是对实证主义者最致命的一击,因为她已侵入了实证主义的地盘;她展现的是,即使在实证的领域,若不转向研究语言及修辞,你将一事无成。”[3]新文化史的学者将传统历史文本的叙述风格转向了“修辞”,并且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这预示着叙事风格的转变会给其他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转机。

(三)叙事方式:影像

提及新文化史叙事方式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传统史学叙事只借助于文本来展现,而今新文化史学者突破了“瓶颈”。再以戴维斯的《马丁•盖尔归来》为例,在这部著作诞生之前,先在戛纳电影节上映了影片,戴维斯担当影片的历史顾问。无论在人物台词、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方面,还是在布景、服装、场景选择方面,真实还原了十六世纪法国南部山区村民的生活状态。影片一经上映,便引发了文学评论家、电影评论家关于电影和历史的学术讨论。此外,再以罗伯特•罗塞利尼所执导的影片《路易十四的登基》为例,该片也是像法国历史致敬的影片,这部影片以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埃尔朗热在1965年出版的路易十四传记为脚本,该部电影也成为他电影事业的转折点,从此之后,他把历史影片当作平民教育的方式,帮助民众通过过去来理解现在。美国批评家海登•怀特主张“影视史学”,即“用视觉形象和影视化的话语表达的历史以及我们对它的思考”是对“史学(historiography)的补充。”[1]罗塞里尼认为“电影应当成为写作历史的手段之一,或许,它比其他的手段更有价值。”[4]222与文本写作不同,流畅的叙事方式和对视觉的刺激,能够产生一种“事实效应”,尽管影像史学在学术界,就方法论、范式等方面还存在争议,但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已经获得了成功的先例,并且在该领域已经愈发成熟,此外一些职业历史学家已经开始尝试制作历史影片,多数导演和制片人,他们本人都会有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教育背景,并且会请到专业的历史顾问。文本和影像是传统史学和新文化史叙事方式的产物,虽然对于两者的如何使用依然存在着分歧,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二者必将互相促进、相互影响。

二、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教育叙事

作为一种成熟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叙事才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从此“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阐释。从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历史角度看,克莱丁宁和康纳利系列研究成果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的诞生。”[5]虽然在教育界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但在职业教育领域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叙事较少且停留在经验层面的描述

2001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的丁钢教授出版了《中国教育:研究和评论》(目前已有13辑),其中在第2辑刊载了耿娟娟的《教育信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研究》、黄向阳的《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校长的笔记》,以及在第3辑中刘云杉的《帝国权力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加拿大学者许美德的《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此外,刘良华教授曾专门建立了教育叙事的网站,主要搜集了中小学老师的日常生活作为叙事内容。遗憾的是职业教育界尚未形成丰富的研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教育叙事的论文很少,对文本处理仅限于经验层面的描述,这里所说的经验层面的描述,指的是“教育叙事的类型”。教育领域中的叙事研究类型,共分两类:分析别人的故事和分析自己的故事,叙事材料大多数来源访谈、观察、日记等形式。新文化史中注重对“微观”研究,教育叙事应深入挖掘文本的隐含意义,以获得对文本的解释。遗憾的是,一方面,由于叙事材料的有限性和视角的局限性,没有对叙事材料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也并没有进行对辅助材料进行详细考证,更没有以平凡人物的叙事故事反映出时代特征、人物性格、生活集体风貌等,即让叙事成为“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二)教育叙事风格单一,不追求修辞

除追求艺术效果的教育自传体小说之外,根据可查到的资料来看,会以学术语言来展示,会穿插着对教育现象的理论分析,以“教育现象或教育故事的叙述———教学或教育理论”展现,语言并未得到重视,直接后果是教育叙事风格单一。体现在:(1)叙述故事多以描述在教育活动之中所发生的故事为主,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将故事讲完整即可,这便导致读者可能会丧失对论文的阅读兴趣。(2)“修辞”问题,叙事的修辞之中应蕴含着一种意识形态,“修辞者通过‘讲故事’来诉诸某种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迫使’听众接受修辞者的主张,”[6]但教育叙事尚未做到。综合来看,教育叙事,首先是故事,其次才是一个教育故事,没有故事便没有发生在活动中的教育,因此,丰富教育叙事的故事情节,加强叙事风格的美学,是教育叙事所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

(三)教育叙事方式单调,影像学尚未被教育学术界广泛认可

从现有的资料看,教育叙事借助于文本来呈现,以公开发表的论文、教育传记为主,而鲜有教育影像。而在影像学中涉及到教育,主要是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艺术学。“从学科角度来讲,我们的教育研究尚未涉及纪录片领域和问题,从影像的角度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著作和论文暂时缺席。一些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在外延徘徊,没有切入中国教育的正题和核心问题。”[7]利用文本处理的手段,是大多数教育研究者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时候,所采取的叙事方式,殊不知利用影像、声音,会更加丰富其研究。美国著名制片人罗伯特•加德纳认为,纪录片能够提供“直接的和不容置疑的一类证据,是瞬间捕捉到的事实,不会因为看法、记忆或者语义解释上的错误而导致歪曲。”[4]215利用影像的表达方式,能够真实展现教育活动,而这些教育活动所有的细节活动,恰恰都是围绕着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关键问题展开。

(四)教育叙事尚未在职业教育领域形成丰富的研究

教育叙事作为一种成熟的研究方法,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一些成绩,但在职业教育境领域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当叙事研究被引入教育理论领域,教育叙事研究本身已经不同于哲学、文学和宗教的方式,而更倾向于以一种实践的方式接近教育活动本身,并符合教育这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身。”[8]职业教育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依然可以做教育叙事的研究,因为教育是围绕人的活动,只要有人便会有故事。教育叙事能够提供对经验的描述,进而对个人行为的理解和诠释。若要达到该研究目的,必须要进行教育叙事的研究才可以。而在如今在该领域存在着空缺,因此,为弥补缺失,提高对该领域对教育叙事的研究刻不容缓。

三、启示

(一)丰富叙事材料,重视多元的故事和利用“碎片”

研究者在进行教育叙事的时候,应通过故事和“碎片”来丰富教育叙事的材料,不能仅依靠文本、日记等。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故事和“碎片”是针对新文化史而言。教育叙事围绕着个人来讲故事,叙事材料来源于个人,研究者应该要考证故事的真伪,尤其是发生在个人身上非常重要的事件,这便是“证人”和“证词”。研究者应该倾听多种声音,辨别事件真伪,以客观的态度叙述出事件的始末。而重要的旁观者,是一个“证人”的身份,他见证个人故事的发生和结束,而“碎片”材料,作为叙事材料的辅佐性材料,更是一种“证词”,在某种意义上,会丰富个人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比如照片、报纸报道、电视录像等,都可以作为叙事材料。“证人”和“证词”围绕着个人来展开,但又不完全是个人的故事,它是新的叙事材料,研究者应该充分利用新的叙事材料,将教育叙事的故事写得更加真实和富有新意。

(二)挑战传统教育叙事的风格,注重“深描”和修辞

随着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尤其是文学的影响,教育学应借鉴史学叙事风格的成功转型,表现在文本处理和文本叙述中。首先,从文本分析到文本加工,注重文本的“深描”(ThickDescription)。教育叙事应从简单叙事走向文本加工,研究者在完整把握故事的前提下,阐述自己对文本背后的人物性格、社会组织、地域文化等,以提供合理的解释,具备整体驾驭文本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重视“深描”的作用,“深入到行为的表层之下去寻找积累的推论和暗示的层次,以及意义的等级结构。”[9]其次,注重“修辞”,增添文本的美学性。新文化史的学者注重对文本的修辞,在写故事的基础之上,注重语言的美学价值。教育叙事应当重视叙事风格,因此便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文字功底,打破学科视角和限制,积极借鉴新文化史所取得的成果。

(三)多元教育叙事方式,增加教育影像

新文化史在影像学方面所做出的突出成就,也给教育者非常好的启发,即可以利用教育影像作为叙事的方式。通过教育影像作为一种新的叙事方式,改变传统叙事中文本叙事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教育者拍摄教育影像已有先例,首都师范大学汪民安教授所拍摄的《米歇尔•福柯》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虽然他的研究对象是已逝去的法国思想家福柯,但是汪民安收集了福柯生前大量的视频访谈,可以说综合利用“碎片”和影像学,才有了这部实验性的哲学纪录片。从汪民安教授所拍摄的经历来看,研究者应当注重对平时材料的“碎片”化收集,只有丰富的材料做支撑的时候,才能将叙事材料用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外,研究者应该还要掌握拍摄教育影像和教育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比如把握空间坐标、时间排序、镜头运用等基本拍摄技巧。而实现这一目标,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研究者本人进行拍摄,无论在取材方面,还是拍摄效果方面,研究者本人最清楚过程和效果;其二,是研究者委托专业团队进行拍摄,也意味着需要研究者和导演、制片人进行反复的探讨,以达到最终目的。第一种方式,在新文化史中已经有先例,在其他领域也有成功的影像作品,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在哲学领域已迈出了脚步。而第二种方法,看似容易,却也给研究者提出其他的要求,比如和导演的沟通能力、临时处理危机事务的能力等。

(四)重视教育叙事,形成职业教育自身的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6

[关键词]文化创意;国学元素;叙事设计;《诗经》

国学文化的创意推广体现的是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完美融合,它能促进大众增强对文化内涵的把握,通过消费将文化思维带入生活,植根于大众的意识审美中,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更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一、国学元素设计的案例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近几年在中国较为流行的产业,并不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由于我国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稳步增长,国民综合教育逐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市场逐步被打开。现将国学文化中较有代表的创意设计列举如下:

(一)北京故宫文创系列。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系列是将国学元素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上很成功的案例。该系列产品将国学文化经典元素与当下时代价值观巧妙融合,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实用产品:如明清帝后书签、“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圣旨”铅笔刀……此类产品价格不高,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也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传递传统文化。该系列还开发了“胤禛美人图”“皇帝的一天”等App。以“皇帝的一天”为例。通过活泼生动的动漫画风,立体、多元的信息化手段让青少年以更有趣、更生动的方式了解宫廷,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皇帝的生活起居和处理公务的实际。让青少年了解宫廷生活的同时,学习知识,增长见闻,又以“皇帝”为榜样,发挥教育功能。

(二)古诗词系列。古诗词的文化创意没有故宫系列的完整体系,以突出代表性作品见长。最广为流传的就是中华诗词大会的综艺,通过影视化将传统的古诗词传递给大众,同时还有一系列如电台、书籍的衍生品。台湾“神话言”系列的唐代欧阳询《心经》茶具,将书法、诗歌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中。叶露盈的《洛神赋》(绘本版)将中国古典画风与现代的漫画技艺相结合,以现代绘画的原理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内涵与风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古诗词系列最为常见,典型产品之一就是玲珑骰子。其材料大多是菩提根,产品消费的功能是情侣之间互赠的礼物,其用意取自“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一是表明心意,二是表示情深义重。从以上的文创考察案例,以及对其产品分析中对比得出,目前文创产品的设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实用性设计,例如明清帝后书签;另一种是叙事性设计,如《洛神赋》绘图、“皇帝的一天”。实用性设计因其与生活息息相关,加之外观体验的设计符合大众审美,使消费者产生消费冲动,能够潜移默化地将文化理念带进大众的视野。而叙事性设计通过二次创作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记录了文化,而且叙事性产品在面向大众时,通过叙事加强了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感受。二者各有所长,在研究国学文化创意推广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后者优势更为明显,也更能实现国学文化的创意推广。

二、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叙事设计

(一)叙事设计的含义。叙事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来达到叙事的目的,叙事承载物可以是静态或动态的、也可以是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同样可以成为叙事的材料。[1]所谓叙事,即对故事的描述。一般认为故事包含三要素:人、物和环境。我们认为,国学文化产业推广中的叙事设计需要将特定的历史文化故事与创意文化产品相融合。文创产品所选取的国学元素具有时代性,故事在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之前,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独立个体或独立元素。它需要在本来的历史典故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形成一个符合逻辑的,符合当下价值观,并与当下时事都能融合的故事,同时还能够表达出文化内涵。

(二)叙事设计的价值。1.增强情感互动。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以满足精神需求为主的产品,其情感功能超出它作为一件具体物品的使用功能。情感互动作为一种动态的体验过程比直观的视觉表现更让人印象深刻。[2]情感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故事的情节更具有趣味性,使得产品更能引人注目;另一方面,设计者运用一定的叙事手法将故事融入产品设计中,拉近受众与产品的距离,更容易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2.增强文化体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把故事分解为相关的要素即人、物、环境等,结合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合理转化,力求从产品的色、形、使用等方面来启发用户,使其体会和领悟到设计师所传达的文化精神内涵。[3]设计师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将人、物、环境三者构成有机的一体,受众在这样的氛围中更易理解和感受所要传达的文化主题。以“皇帝的一天”为例,动态的、串联起来的皇帝的宫廷生活,要比仅仅只是一个具备皇帝形象特征的书签更能带给人文化感受,较之于密密麻麻的文字更容易吸引大众。

三、《诗经》符号元素的提取及应用

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地位在国学文化中举足轻重。《诗经》内容按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因《诗经》中涉及女性的诗篇占比很大,“《诗经》305篇,书写男女相思相恋各种感情的诗篇约有50余篇,占总数的六分之一。另外还有一些表现男女婚姻的诗。”[4]因此本篇选取其中几篇有关女性的代表性诗篇进行分析。以上符号元素在《诗经》中出现的频次较高,较为典型,这些元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审美。通过这些元素的归纳我们也对当时的女性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如何将它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当中呢?根据《陈风·月出》进行叙事设计,诗人用一系列生动的词汇去描写月光和佳人,勾勒出了一幅在月光下仙姿缥缈、风姿绰约的美人图。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每一章所表达的情感都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可以利用微妙的变化进行文创设计。如设计“月出美人”系列的古风类服饰(暂定三套,分别命名为“悄兮”“慅兮”“惨兮”),根据文中“悄兮”“慅兮”“惨兮”可以看出男子对美人思念爱恋的情绪是循序渐进逐渐强烈的,越是见不到他所思慕的美人便越是想她。为了表达出这种逐渐变化的思念情绪,三套服装在基于同一色系的基础上,利用不同饱和度、亮度来进行情绪反馈。通过整个系列的服装设计来体现出叙事设计的故事性。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其他设计方法来体现出设计的叙事性和文化性。例如,设计者可以在“悄兮”“慅兮”“惨兮”三件服饰上添加“月”的元素,分别为“初月”“满月”“残月”,通过月亮的变化,来反映男主人公对美人的思念渐深入骨。

四、结语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7

关键词:交互性叙事;儿童英语;教育游戏;故事与游戏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市场上日益涌现大量的教育应用软件,数字化媒体技术推动着教育模式的日益转变,随着远程教育、网络课堂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教育App市场炙手可热。传统的教育模式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其中,儿童英语教育更是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方向。由于儿童英语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儿童英语教育应用软件也随之增多,除了个人和家庭的需求,学校也关注着移动教学应用的发展趋势。故事与游戏能够使儿童更简单快乐的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儿童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快乐地学习中成长。因此,游戏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诸多儿童教育产品中可以看出,游戏设计师们就一直试图通过已知的最先进技术把故事与游戏结合起来,这样的探索也迫使他们把故事硬生生地附加到游戏中,热切希望在故事中实现交互性,但是却没有渗透交互性的精髓。

1儿童英语教育游戏类App的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市场上英语教育类软件层出不穷,其学习模式大致分为教学互动型与自主学习型,教学互动型又分为一对一单向互动和一对多单向互动学习。教学互动对象主要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或者学生与虚拟卡通角色之间指示互动,而家长经常以陪伴监督为主,很少参与教学互动。而自主学习型大多以视、听、说、读为主,通过英语词汇、英文歌曲、有声读物、英语配音、小游戏等来培养学生对英语教育的兴趣。但是目前英语教育App通常将声音和文字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进行,仍无法取代师生实际互动[1]。英语教育融合游戏元素,能够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增添学习感染力,寓教于乐。目前市场上儿童英语游戏App大部分都是将阅读元素与游戏元素相结合的综合类软件应用,纯粹游戏类App主要有拼图、角色扮演、拼写、对决,冒险等类型。一部分游戏软件以儿童的趣味为主,却忽视了学习内容的教育性。另外一部分英语教育游戏软件只关注教育性,导致游戏设置过于简单化、儿童对游戏适应性弱化与游戏过于枯燥乏味等问题反倒使英语教育变得更加固化。当前的英语教学移动应用界面设计过于关注儿童视觉冲击,往往忽略了儿童的故事性,叙事对于儿童表达情感,记忆遗忘智力增长至关重要。

2儿童英语教育游戏应用的交互性叙事的特征要素

交互性叙事是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由叙事学衍生发展新方向理论,交互叙事的概念最开始是由游戏大师ChrisCraw⁃ford提出的[2],它将所有与用户形成的交互元素称为“互动故事世界”,交互叙事就是用户多次遍历故事世界的结果。在游戏设计中,交互性叙事是一种数字交互体验,用户通过创造某种姿态、手势、表情等动作对故事情节产生影响,通过在应用虚拟世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应用载体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操控并且发出指令,自主操控虚拟世界的发展走势[3]。此外,交互叙事被一些研究者认为可以提供受众电影创作、游戏设计、文本创作中的参与或改变、转换或重新分发叙事结局的能力[4]。孙为认为交互性叙事呈现了连接性、非线性、交互性、沉浸性、涌现性等特征[5]。教育游戏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征,权衡二者之间的比重,也是教育游戏亟须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儿童英语教育游戏的交互性叙事设计具有自发适应性的特征,游戏的初衷在于儿童进入游戏模式后自发适应探索学习,并不总是需要对其进行干预,儿童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动作或者语言改变,自发形成新的游戏结局,给儿童带来不同叙事体验。除此之外,在满足儿童生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反操控性突破了常规教育游戏遵循游戏提示的操纵原则,使得儿童对游戏自发产生巨大的满足感。例如在英语拼图游戏中,首先将所有单词重新进行排序,游戏开发者设置好排序步骤,玩家只能找到系统默认方法可完成拼图,游戏不能完成的,玩家会根据提示完成拼图。虽然开发者主导整个游戏过程,儿童却是在被操控的情境下进行游戏体验,心理却得不到完成任务的满足感。

3儿童英语教育游戏应用的交互性叙事的构成要素及策略

3.1叙事主体——塑造个性化主体形象,迎合用户心理想象

叙事主体是叙事设计系统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对叙事情节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游戏中呈现两种类型的主体交互:第一类用户扮演故事世界的成员之一,系统赋予它行动自由,跟随系统虚拟人物共同完成故事续写;第二类系统拟定虚拟的人物形象,系统赋予它指导作用,通过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创造情节文本,拥有多重身份可成为指导用户的老师或者游戏途中的玩伴。儿童总是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与想象,而好奇心和想象则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所以叙事主体的拟人化设计,塑造丰富且饱满的虚拟形象对儿童有明确的指导作用,虚拟人物被赋予了角色和叙事导向的行为,儿童将他们视作自己的缩影,视作自己的朋友与玩伴。而虚拟人物形象在带领儿童参与叙事内容时,能够给予儿童个性化体验与温暖帮助。

3.2叙事情节——创造情节交互与生成情节交互

3.2.1创作趣味主题情节,增加游戏学习兴趣

叙事情节是叙事设计系统的灵魂,有趣的故事时刻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诸多研究表明,游戏的本质在于儿童不断经过身心——刺激,不由自主获得掌控感。如何让儿童对故事产生刺激感,趣味的主题情节,儿童扮演故事主人公畅游在虚幻的主题乐园中享受自我刺激,从而获得掌控权。因此在面对儿童英语教育游戏设计时,不仅要平衡叙事内容与英语教育之间的关系,更要强调叙事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增强儿童对过程体验。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同类词汇可贯穿不同叙事内容进行输出。例如在BigKidLifeVetzhe这款游戏中,通过加入主人公救援小动物的故事主线,玩家扮演医生的角色,对所受伤的动物进行救治,这不仅能频繁接触动物词汇名称,还能学习简单的医学常识。趣味生动的叙事内容不仅满足儿童自身的满足感,同样顺其自然学会了动物词汇与简单的医学词汇,而不是被动跟读与听写。

3.2.2转换叙事路径,满足用户自控感

传统叙事中用户“化身”的目标是沿着既定的故事线索前行,系统掌握叙事路径。交互叙事中用户不需要按照既定故事线进行编译,通过用户参与产生不同故事。威特默研究到幻想和社会性戏剧游戏能够促进认知、语言和读写能力的发展[6]。到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儿童可以独立构建新的游戏脚本,当儿童重构剧本时,叙事的情节进行改变,故事的结局也会随着儿童的无限遐想进行转变,不仅给儿童创造了良好的沉浸体验,同时满足儿童学习控制欲。Toontastic这款游戏中,儿童在界面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与素材便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且故事内容不限类型。这款游戏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还提高了儿童英语写作能力。

3.3叙事场景——融入空间感,成就用户沉浸体验

在儿童英语教育游戏中,叙事场景是构成用户沉浸式体验的关键要素,游戏性、故事性、教育性组成了儿童互动体验。情节的发展需要场景的烘托,场景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李刚在游戏设计的时间和空间中谈到游戏的空间蕴含了游戏的规则,各种对象的位置和关系。儿童教育游戏设计者注重空间的创造,并且与时间相呼应,成就用户在交互环境中的时空体验感。儿童的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需要发挥已有认知的积累经验,所以更多的数字教育游戏者将传统的教育资源与华丽的场景设计进行结合使游戏更加多元化。当儿童进入虚构游戏王国,具有吸引力的空间装饰感势必为沉浸体验提供情景代入。在《狐狸快跑》这款英语教育应用中,主人公和小伙伴们在寻找语言的探险过程中透过空间中不同场景的转换,呈现了不同的故事画面,空间场景加入大量童话元素,呈现魔幻的色彩。然而,在空间不同的场景中仍有流程结构,小朋友只能在小狐狸及其伙伴的帮助下逐渐学习语言能力,才能进入下一个故事场景,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行沉浸式空间叙事体验。

3.4情绪——整体界面刺激用户感知觉

情绪在交互叙事中并不是无足轻重的,而是理解和跟随作品的条件。更准确地说,情绪在聚焦用户注意力方面起着核心作用[7]。情绪体验作为情感体验的最基础层面,是由页面视觉元素以及易用性激发,是用户对界面设计感知的最初体验[8]。所以在儿童英语教育游戏中,情绪对后续游戏体验起着引擎的作用。在英语游戏应用叙事设计中,数字化技术所呈现的界面是连接儿童与英语游戏的桥梁,并且是整个交互叙事设计系统的引航界面。最能吸引儿童与家长的是它所带来的视觉与听觉冲击,提高用户的关注度,所以设计得当的游戏界面能够刺激用户情绪体验,让用户更容易融入情境。在《狐狸快跑》这款游戏中,故事的初始界面以动画作为引入点,通过兔子大魔王用魔法收走了主人公的一件宝贝,小狐狸找主人公玩耍,却怎么都不说话。以这种动画的方式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引起用户的好奇心,儿童带着“大魔王偷走了什么宝物”的疑问自然而然进入故事主线。

4结论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8

关键词:叙事疗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叙事疗法的方法原理和技术

(一)叙事疗法的方法原理。叙事疗法的方法原理主要假设人是活在生活中,并且还会发生很多事情,但是一个人可以选择一个的特定的情节成为某一个故事,也可以选择到底让谁进入主要的故事。在这个过程的故事叙述中,还可以凸显某些故事内容成为特色、有对比性并以此构成主要的故事。实际上,在现实中叙事常常与反思密切联系。当人们在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会重新审视自己,从而就有可能会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约束,之后得到内心的成长。同时,在此过程中,咨询师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帮助来访者回顾故事叙述中可能缺失但却重要积极的人生故事,触发故事中隐含的含义,并进行自我思考,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进一步指导来访者对以往的事情进行重构,并且还可以让来访者转变对过去问题本身的正确与积极正向的思考,促进来访者更加认识自己,体验到自己故事的正向能量。此外,咨询师在进行叙事疗法的过程中一般不关注原因,而仅关注结果。

(二)叙事疗法的技术关键1.问题外化。问题外化是叙事疗法的技术的关键之一。叙事疗法理念中最独特之处在于:问题的本身才是问题,人却不是问题。换句话来说就是问题本身是可以外化的。与这种理念相对应的基础疗法的核心就是“问题外化”。这种问题外化使得问题与人区分开来,问题本身会渗透人的生活,但却不能等同于人自身,这一概念是可以与人本身分开的,人作为主体充当着管理自身问题的唯一主人。2.寻找例外。寻找例外是指找到那些区别于日常熟悉领域的独特故事,通过故事分析情节或经验。通过故事反思自身独一无二的经历,从而引导当事人沉浸其中寻找过去以及现在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有无相似例外情景。当当事人寻找到自身个例,例如能有效解决一些问题,逐渐适应生活的过往案例,就能借助那些积极正向,能带给人自信和力量的情节,帮助当事人破除已有的思维定式,走出原有的问题困境,来实现身心健康发展。3.解构与重建。所谓“解构”,指的是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典型的思维理论。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世界的组成具有其自身的差异性,并且是有规律的发展变化着的。简单来说,“解构”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就是咨询师通过帮助当事人摆脱现有的习惯、大众方面的传统思维定式。在故事“解构”的过程中,咨询师应该帮助当事人看到叙事故事中隐藏或被忽略的有关其能力和优势的线索。通过“问题外化”以及“解构”的正向干预后,当事人个体可以拥有更为积极正面的思维理念,逃避、厌烦等不良情绪会被取代,从而主动去选择自己更为喜欢的生活方式,以正面积极、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过去,接受当下,并展望未来,来逐渐接受自己,而且也应该认同自己,从内心深处充满阳光自信,最终建构出一个积极牢固的心理空间。

二、叙事疗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故事叙述”———以学生为主体,倾听与理解学生。将叙事疗法这一方法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尊重学生的特点和成长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故事叙述中倾听、理解学生。在普通思政教育中,一般工作主要是运用了“灌输式”的普通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方式普遍脱离了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学生难有主动接收的积极性。在我们的叙事疗法教育方式中,是倡导尊重个体的主观感受的,个体参与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高校的德育思政工作怎样可以更好发展呢?把学生看作首要主体,运用故事叙述的理念有其积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对自身亲身经历过的成长历程及生活体验,尤其是那些曾经让他的内心感到“震撼”的经历,个体会更有把这种经历向外表达出来的倾向,并在表达的过程中倾注自身的感受和思考。由此看来,在思政工作中,让学生主动述说自己经历过的点滴生活小事,不仅可以帮助记录他对生命的思考、体验和情感历程,更有助于器宣泄情绪释放自己。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青春期特有的叛逆、伤感和烦恼让他们不愿意对父母表达倾诉,但成长中的迷茫困苦又迫使他们渴望和人交流。此时,若教育者可以恰当引导学生顺利表达出自身感受和烦恼,对于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发扬“德育”之根本都是十分有积极意义的。

(二)“问题外化”———人与问题分开,将工作思路转向如何解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借鉴叙事疗法的问题外化理念,将问题本身与人区分开,不应该把学生贴上问题标签,要相信学生的潜力,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但问题和其实和人是密不可分的,想要改变一个人很难,但解决问题相对容易。而叙事疗法认为,解决问题才是首要的,人都会遇到问题,怎样更好的能去解决问题改善问题才是事情的关键。通过叙事疗法这一工作理念指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调整思路为帮助有问题的同学去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是企图去“改变一个人”。当个体的问题得到解决,个体也就走出了问题人设的本身,个体就不再是问题。

(三)“放大例外”———寻找特殊意义。事件,让学生看到自身的力量和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从叙事治疗的角度来看,如果将生活比喻成一个圆圈,生活中的负面事件是黑色的,而积极事件是白色的,那么叙事治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不是消除黑色,而是扩大白色部分。扩展以发现学生遇到问题时的良好做法和经验,即使他们是微妙的成功故事,教育工作者也将与他们联系,以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对生活的态度,从而重建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三、叙事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成长。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而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跟学生保持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为了使辅导员成功地运用叙事疗法,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首先,需要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加强平时的沟通,特别要注意关心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其次,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和信任。当面对因心理困惑而犯错的学生,辅导员的宽容谅解能够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感受到抚慰和关爱。与此同时,对学生的信任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进一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发展转变。

(二)营造和谐环境,开展情感交流。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叙事疗法时,应注意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促使他们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强情感交流。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令人愉快的校园自然环境。学校的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根据学校的特色和条件提升教室的环境,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干净整齐舒适的小天地,适宜的环境可促进学生学习。同时,也应该改善学生宿舍和餐厅环境,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条件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交友和交流,帮助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压力,他们往往会产生各种情感,面对各种矛盾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时机,运用教育机智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举办课堂研讨会或者班级联欢会等,为学校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从而营造一个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努力外化问题,挖掘优势潜能。通常情况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有因就有果。所以说,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惑也是由他所经历的事件引起的。叙事疗法的专家认为,个体产生问题主要是由于他过分强调某些事实,并以自己的想法不断扩大。而实际上,问题只是被隐藏在人的思想中,人们是可以通过改变自我意识来消除问题。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运用叙事疗法的同时,要通过引导学生对主要故事的叙述,从而来凸显故事的积极意义,这一过程就使零散的故事代替主流故事。首先,要找到一个新的角度构建出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故事不仅可以振兴人们的精神并产生见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找回自信和自我认同,并激发强烈的内在动力。其次,要在拟人化语言的帮助下继续积极探索。要使学生在轻松的对话中不断思考问题的本质。第三,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改变意识。在叙事疗法中重构的新故事不是结果,而是一种引导学生的过程,通过问题故事的外化,并引导学生重新构建并转换问题,强调学生自我改变和自我发展,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新故事,进而在丰富新故事积极意义的基础上促进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