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共7篇)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共7篇)

第一篇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

人文美包括社会生活美和亲情美,是语文审美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种美,人文美能够充分的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融通关系以及合和天人关系,那些反映人文美的文章,通过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来反映美感的,例如《珍珠鸟》反映的事人与动物之间的美;《散步》《父亲》《背影》反映的是亲情美;《领养飞度》反映的事动物之间的情感美。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阅历。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有句话说的好:“在别人的心田力撒下阳光的同时,自己的心里也是阳光明媚”。同样,教师想利用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那么自己也必须深入教材,投入感情,融入到教材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让教师、学生、作者之间产生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教师在教授《夜雨寄北》的时候,教师首先提问:“请同学回答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几分钟的阅读讨论,同学回答:“从‘夜雨’可以看出天气阴雨正如此时作者的心情一般,‘何当’是什么时候,可以看出作者对远方的友人的思念,忧郁、沉闷的心情”;“我是从‘却’是还、再的意思‘期’是期限的意思,可以看出作者思念友人的焦虑、无奈心情……”同学纷纷发言过后有老师进行讲解“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这堂语文课老师讲的生动形象,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化作者的感情为自己的感情,化自己的感情为学生的感情,积极的投入到授课中与学生之间产生感情碰撞,用自己的感情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之中点燃学生的审美之情。

(二)重视构建审美气氛

“没有情感,没有审美,就没有教育,审美、感情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和蔼可亲、热情开朗,以自己满腔的爱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乐于接近老师,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重视构建审美氛围,营造一个愉快、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发展适合审美的教学环境。学生之间成为好朋友,能够在学习过程性互相给予理解和宽容,提高人格审美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情绪高涨,学习欲望更加强烈,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对审美教育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就是积极的开展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强化学生之间的审美互动。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背影》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讲了一段自己小时候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让学生讲讲他们与父亲之间的故事,一个学生说:“我的父亲送我去上学的时候,因为要住宿需要自备行李,父亲为了不让我受累,自己承担了很多比较重的物品。我看着父亲的背影非常感动。”“我的父亲……”通过这样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且在沟通中引出文章要阐述的问题。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建立一种有利于审美教学的氛围,能够有效的促进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发展。

三、总结

“新课改”是一个复杂的程序,而审美教育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和根本任务。俗话说:“没有审美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美感的语文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积极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实施。

作者:许丽燕 单位:浙江省东阳市画溪初中

第二篇

一、注入授课情感味,升华学生情操味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来说,其内容更具有人本性和人情味。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作者、感悟作者写作意境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释放文章中的情感味道,增加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升华学生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成长和成才。课堂中,人情味的注入需要教师认真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并且能通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给学生宣传某些思想情感,并能让学生做出一定的反思和情感的内化。初中语文教材中牵涉到很多的情愫,有爱国情怀、有浓厚的亲情、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这些情愫的表达恰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人情味。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恰恰可以帮助学生能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父亲的形象,了解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和关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进而实现人情味的教育,实现情感的共鸣。

二、提升文学味,提高文学修养

语文课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出,在对文章的选择上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有诗歌、有古诗词、有小说、有童话故事、有科技散文等等,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向学生讲授了不同文学载体的赏析、鉴别和创作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有效地掌握这些资料,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那他们的文学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的重要。初中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学习的知识能进行文学创作,语文课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文学基本功夯实的过程,通过一点一滴文学素养的积累,最后能让学生创作出充满文学色彩的文章。这就是说,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需要初中语文课堂中给予知识的普及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三、嫁接新闻味,做到与时俱进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与时俱进,特别是现代社会,社会的发展节奏迅速,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结合当前的先进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那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应该突出自身的工具性、引导性和辅助性的作用,要有效地嫁接新闻,体现语文教学的与时俱进,将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作者:陈莉莉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东海中学

第三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达到和谐高效

生活在信息时代,可以对一些时事进行讨论,去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让他们也对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了解,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这个社会的冷暖。只有自己亲自体会了,学生才会在以后的任何事情上有自己的看法。毕竟别人不能代替自己,别人的看法再好,也不属于自己的。在课堂中应该有更多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别人与自己观点的不同,了解自己与别人为什么不同,别人能想到的自己为什么没想到,自己在以后应该怎样去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有进步。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课堂就能达到和谐高效。

二、创新教学手段

语文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阅读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都丰富了教学的课堂,教师应该勇于尝试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将多种方法进行组合,探索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最优方式,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的目标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个性化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注意力只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要知道,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不是为了应付“中考”,更不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而是要真正教会学生更多实用性的东西,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如何理解课文的,通过学习课文,会有什么样的体会和心得,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合作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较多,而且语文属于三大主科之一,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利用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互相整合信息与资源,增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他们的友谊。合作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借鉴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可以将一项繁重的任务分担给几个人完成,这样就能够为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此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课业负担重,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合作学习中,每位组员分担一部分任务,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压力,而且还提高了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三、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确实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有利于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够把教师从课堂教学中分化出来,多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引导、指点学生。我们知道,诗文是用文字创造的美的艺术,文章理解的最高境界是与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也就是情感同化,教学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在思想和情感上与作者达到“神”的统一,也只有这种心灵的沟通才能真正开启学生心扉,使他们受到情感的陶冶,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但是许多文章意蕴深刻,情感深沉,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氛围情趣中,才能感受文章的深层含义。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手段受学生认知情况、学校地域等限制,实现起来真的很难,而用多媒体技术则就会迎刃而解。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脍炙人口,但是我所带的学生位于西北高原,许多孩子连大海都没有见过,如何能感受到这一奇景呢?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滕王阁的图片,让学生对滕王阁的雄伟壮观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产生联想,使自己登上滕王阁极目远眺,再展示鄱阳湖夕阳西下的视频,彩霞满天,水天一色,飞鸟环绕,而后再去体会这句话所创造的意境,就会不由自主的走进王勃的世界,与他一起赞叹那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的那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景。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多媒体技术使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为广阔,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可是它不是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的唯一手段,也不能完全依赖它,无条件地滥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正确把握课文内容、学生学习的自身特点,摆正多媒体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必须明确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否则,其结果必将适得其反,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好看,是用一种最先进的教学技术表现一种最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发现更好的适合语文教学的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作者:田丽 单位:河北省清苑县清苑镇中学

第四篇

一、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才能夯实写作基础,而学生们生活素材的积累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断的引导,不断的启发。学生在具有了扎实写作基础之后,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材料,即我们所谓的创新,进而将活生生的现实和流动的血液注入到纸面,注入到静态的写作中去。在当前学术界百家争鸣的情景下,教师要更上一层楼,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聊赠一枝春”上面,而应该要不断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介绍和讲解,吸纳各方面的有用经验,引导学生们利用分析、对比等方法加深对写作的理解,认识写作的真正内涵。教材是必不可少的讲授内容,也是写作的必须素材,但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之中。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授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不断的挖掘深化,进行有效的补充,使教材不断完善,扩展学生知识层面。如在讲解写作修辞手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利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如短信、广告词、电视剧台词、标牌中选取例句,句型丰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的认知视野就会随之开阔,思维深度也会因之拓展。

二、牢固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

学生写作的信心最初来源于模仿,然后是肯定。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从一些优秀的文章中进行模仿,如模仿一些片段或者一些句子的使用,使学生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体会写作的方法和不同的技巧。在进行模仿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同的模仿对象有不同的使用场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们收到显著的效果,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学生们写作的难度,使学生们做到有章可循,而不是变成一味的抄袭,更不会仅仅去简单的生搬硬套。经过学生们不断练习,就可以使学生们张开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去搏击长空,拥有写作的自信心。只有有了扎实的积累,才能有创作的平台,也才能牢固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灌输式”和“填鸭式”变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堂堂清”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它不但需要被教师接受,也需要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积极培育学生写作兴趣

1.组织各类写作竞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初中学生的特点是争强心理比较重,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发。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在竞争的激励作用下对写作产生兴趣。很多方法值得我们运用,如即兴演讲比赛,作文续写或者接力竞赛,根据材料进行短剧编写,讲故事做记录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来源于生活,将学生们带到大自然中去,回归自然,鼓励学生们接触社会,打开生活之门,更多的了解自然,熟悉我们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生活和自然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有效分析,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调动学生为写作打基础的积极性。

3.增加学生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的最高境界是“苦中有乐”,对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讲授。比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写作目的进行明确,如中心思想要突出,语言要流畅,记叙过程要清楚;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标点、语言表达、结构、中心、照应等方面加以提炼提高;再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如课堂即兴练、自由命题写作、快速写作练习、经典文章仿写等等形式都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四、总结

总之,在初中学生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课堂教学的新颖,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对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在对学生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走出课本,走进人本,使学生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舒展自我个性,为以后写作之路不断拓展。

作者:吴霄宏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碧玉初级中学

第五篇

一、树立新课程理念,适应全新的语文教学

1、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是实施新课程重要因素,但是必须转变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去,用心灵和学生进行交流,用行动和学生对话。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中的每一件小事,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关心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演绎精彩的人生。

2、搭建学生飞翔的舞台,转变教学观。新课标下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转变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吸取新鲜的空气、猎取新鲜的知识、获取真正的人生体验。

3、课程和教学有效整合,转变课程观。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到的、共同感悟到的、共同研究到的、共同领悟到的课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紧密相联,不可分割,践行新课标,必须实现课程和教学有效整合,转变课程观。

4、还给学生发展空间,转变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为践行这一理念,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审时度势,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教育的、可以塑造的。集思广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转变角色,用全新的理念共建语文学习的课堂。

二、师生互动合作,构建新型的语文课堂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交流的舞台,教师和学生互动创造奇迹的平台、教师和学生迎接知识挑战的角斗场,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哥们的场所,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温馨的家,这就是新课标下的新型课堂。

1、让课堂成为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师教学中,时时刻刻把创新理念引入课堂。教师必须正确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让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想象,引领学生掌握创新的规律方法,让课堂处于创新氛围之中。

2、构建师生互动的氛围,践行心灵对话。对话教学是新课标下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对话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进行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和共鸣。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创新热情、创新兴趣。有效的互动教学,能起到师生共同思考的作用。

3、让学生放飞奇思妙想,创设开放课堂。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丰富多彩的教学。教师设计教学必须体现的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教师要创设促进学习、成长、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

4、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注重教学实效。新课标带给教师的是高效的教学、高效的课堂。高效的学习必须是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相互促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喜欢学习语文课,愿意学习语文课,课堂传授知识,巩固知识落地有声,向四十五分钟要知识、要质量、出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注重师生的和谐互动,突出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学会创造,学会交际,学会竞争。摒弃传统的教师独霸讲台的“满堂灌”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任何一门课程,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教。”引领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获取正确的知识,语文教学就能真正走进一个鲜活的崭新天地。 

作者:王艳春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四中学

第六篇

一、巧设意境,让学生从中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规律,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角色,创设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氛围,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启迪与教育。比如在学习《最后一次讲演》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的画面,构建一种特写的审美情景,与学生共同进入角色,将作者的感情寄托于情景中,并且通过一步步引导,扣击学生心弦,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得学生感染和融化,并最终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美的表达、美的感受,以准确、细腻的感受能力,将课文中的情感转移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陶冶和熏染。

二、介绍作者,充分渗透审美观点

不同时代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追求目标、思想,每个作品都寄托着作者不同的人生历程。学生在了解作品的目标追求、思想和创作背景时,学生也会被其精神所感动,并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而且学生通过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从而激励学生的精神。比如在学习每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作品的背景一一介绍给患者,及时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将作品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比如司马迁、白居易、杜甫、龚自珍、范仲淹等人物的忧国忧民,文天祥、屈原、陆游、岳飞、辛弃疾等英雄的爱国雄心,、孙中山、等革命家的壮举,李四光、竺可桢、沈括等人的科学精神,通过这些文章作者的审美感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积极构建报效祖国的精神。

三、美文赏析,让学生从中领悟美

在语文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阅读一些美的文章,包括文章中的特定主旨、文章中美的语句和语段,这些都是文章中的精华之所在,比如《醉翁亭记》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等,这些都是作者通过山水,在抒发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且借助于山水,排遣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又比如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中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到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以及旷达的胸襟,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反复吟诵和体会,就可以充分理解作者的喜怒哀乐,通过这些溢于文章中的情志之美,去引导学生形成人格的形成,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净化学生的心灵。

四、激发想象力,让学生从中感受创造美

在教学中,所谓想象,就是通过对记忆的加工和思维的表达,以创造出新形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对人类来讲,其想像力可谓是神通广大,正所谓“视通成里”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石拱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像一下当地的许多石拱桥,并结合当地的历史,从中体会人民的辛苦,同时,还要通过想像,让学生通过合理的组织与创造,从中呈现出一个美丽的图画,从而创造出“美”,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写景的诗文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让学生阅读诗歌,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一幅画,从而深刻地体会创造之美。

五、小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种资料,采用各种手段,创造审美,让学生从中增强直观感受,真切的感受美丽的存在。

作者:李文春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第七篇

一、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现状分析

部分教师在小说审美教学中常常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依然沿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遵循着教条式的教学,特别是考试压力的背景下,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成绩更加的关注。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考试为中心,对于学生的兴趣、情感需求等不够重视。特别是小说教学中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反复的分析,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无动于衷。教师在小说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感情,也将不能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美的元素。

二、开展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中学语文中的审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语文的重要功能所在。因此,为了充分地发挥语文教学中美育功能,应当积极地开展小说审美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1.注重课堂设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学,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到审美教学对于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针对性地安排计划,对课堂精心设计。为了更加顺利地实施审美教学,要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因此,在小说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小说背景和作者生活经历的介绍,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提高审美教学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看待小说中的问题,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例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进行续写,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文能力。

2.通过环境描写,感受小说人物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是学生最为喜爱的一部分,也是蕴含审美因素最多的一部分,表现最多的一部分为语言美、人物美、情节美等。其中,小说人物形象的描写不仅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而且其还具有非常强的社会性和思想性。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能够更进一步感受到小说的美,而且还能够引起学生与人物的共鸣,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比如,在学习小说《骆驼祥子》时,小说中有大量笔墨通过典型的环境塑造小说人物祥子的形象,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来进行分析祥子的形象,如在小说中描写烈日无处不在时:“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而在描写暴雨时写到:“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成了水世界”通过这些典型的环境引出小说中的主人公,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祥子仍然一如既往地干活挣钱,没有任何的畏缩和懈怠,由此可以看出,祥子是一个老实本分和吃苦耐劳的人,其实像祥子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通过询问学生后又将学生引导人物形象分析中。经过和学生分析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祥子是一个勤俭、吃苦耐用、要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对人吃人的旧制度的强烈抗议。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小说的整体美

在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要将小说中的美扩展到课外,让学生将小说中的情感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文常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在语文小说审美教学中,重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小说是对生活的艺术处理,提高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审美实践性,使语文小说教学延伸到生活中。那么,语文小说教学将不再仅仅是一种学院式的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能够用在生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

小说从生活中来,它包含了生活中的种种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不断的强化。这样不仅达到了美育的效果,而且也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在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小说中所蕴涵的美,强化了没在语文课堂外的渗透,能够有力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如在学习秦文君的《选举风波》一文时,在学生们讨论“贾里共经历了几次风波”“让他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问题后,提出“你有没有参加过班级选举?在选举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在面对选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时你是怎样解决的”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领悟到生活是五味瓶,有苦也有甜,有掌声也有泪光,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困难和挫折。除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学生周围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均可成为语文审美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与学生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适当地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三、结束语

审美教学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语文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因此应当在语文小说教学中积极开展审美教学,将审美教学作为初中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中的人物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且和自己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发现、体验美。

作者:张睿芸 单位: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