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教学 阅读目的 阅读要求

一、对当前高中生阅读情况的调查

材料之一:《中华读书报》在对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中得出一个结论:中学生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课外阅读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调查“你喜欢阅读课外书吗?”这一问题中,“喜欢”的占到了80%;在“你觉得中学生应该课外阅读书吗?”问题中,认为“非常应该”的达到了65%。在调查“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你什么时候阅读?”的问题中,在课间时间的占8%,在午休时间的占20%。学生们反映,在这些时间里阅读纯粹是为了娱乐和放松。而选择放学后的却占65%,虽然选择的人数多,但多数都是为了躲避学习的障眼法。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你每天抽出多少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的选项中,2小时以上占5%;1-2小时的占43%;0.5-1小时的占39%;0.5小时以下的占13%。

材料之二: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中学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占8.5%,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占33.2%,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家长占61.2%。此种干涉、反对的短视做法也令不少学生无奈地同课外阅读挥手告别。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以上的仅占39.3%,每天课外阅读3-5分钟的竟占46%,基本没有课外阅读的有14.7%。14.5%的家长不赞成孩子看课外书,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表扬,看见孩子读课外书就批评,对于一部分喜欢阅读的学生,家长、老师还不时出来反对,禁止他们读“闲书”,这使得他们的读书热情不仅未受保护,反而遭到压抑甚至扼杀。

材料之三:现实世界,网络半统天下,读书之风日趋衰微。朱永新老师曾在苏州大学做过阅读调查。中文系没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达60%以上。据上海一项读书调查显示:中国学生阅读量年人均五千字,而美国学生三万字。五千字中,70%家长为孩子选择的课外读物是教辅。朱永新视此为“有功利心的阅读”。一旦无功利驱动,阅读自会停止。

由以上的阅读调查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得出结论:学生的阅读意识淡化,阅读趋于娱乐、消遣,社会对阅读不关心。

二、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的对策

第一,明确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阅读教学首在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通篇明晓,养成习惯――与作者心情相契合。

第二,明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比如必修课的阅读与鉴赏就要明确以下方面: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10.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11.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12.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与鉴赏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1.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2.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3.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2

一、初中语文传统阅读教学现象分析

1.教学模式陈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思想中似乎已经根深蒂固,这直接影响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考虑学生能否吸收,或者是吸收的效果好坏。这渐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旁观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应试背景下所产生的教学模式——习题模式,也是不可取的,这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课堂教学设计不足,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了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殊不知,课文它只不过是例子而已,它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比如: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它选取了5篇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应主要训练三点,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二点,是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怎样提炼文章的主旨,还要学会怎样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这一点,一头扎进课文中去,一个单元教学下来,学生们对生命没有什么感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和教材的编写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这也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失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没有切实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超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有了挫败感,这不仅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的目的,还让阅读教学活动陷入了困境,使阅读教学举步维艰。

3.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往往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赶教学进度,忽视了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情感之间的交流。这往往让学生在阅读中无法体会到文章作者的真正思想意图,也就没办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4.阅读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检测的重要依据。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让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开展的情况,对今后的阅读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使得阅读教学开展具有有效性。而另外一方面,学生通过评价测试,将自己的见解、认识、感悟写下来,不但是对他们写作能力的锻炼,同时还增强了他们对阅读资料的理解,加深了印象,在今后的作文中可以灵活运用,也是对他们表达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但是在当前,许多教师并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认为阅读与评价是不相干的事情,这导致阅读教学欠缺考察与检测,使得阅读教学开展低能化和无目的化。

二、探索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转变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要改变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摆脱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的束缚,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教师在“教”中,了解学生的需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自主地“学”,使“教”和“学”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这需要教师与学生有效地沟通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良好的教研、教改环境是必需。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研氛围不浓,教改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我们的教师缺乏一种动力,现行的教育体制已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在我们的学校里,教课与不教课待遇一个样、教多教少一个样、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动力在我们的分配体制中寻找不到,现行的教育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也就是说这种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教育生产力的发展。一名优秀教师他只能活在他拥有的虚名里,竟然还要为他的职称评定而挣扎,小而言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县基础教育的悲衷,大而言之,不能不说是我们整个教育的悲哀。教师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物质生存环境。这些当然不是我们一两个人或学校本身能够解决的。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困难会得到解决。

3.加强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

首先,教师要根据对学生阅读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了解,选择程度适合的阅读素材。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导入,像多媒体课件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深入地理解,并提出在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注意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程 阅读教学 课程标准

随着《普通高中英主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正在发生变化。《课标》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分成九个级别。这体现了国家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本文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一、加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标》在描述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时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阅读不仅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外语学习手段。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绝大多数学生与外语的接触是以书面形式进行的。因此,阅读在各项语言技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高中英语教学重点的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所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要采取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培养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笔者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高三年级164名学生的阅读状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大量的阅读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促进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掌握;82%的学生认为由于忙于完成各科的试卷,阅读时间太少;81%的学生认为缺少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76%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每周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和讨论。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提高阅读能力有较高的兴趣和需求,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盲目而被动。

3、顺应高考英语阅读的发展趋势

在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的测试分值为40分,占总分的26%。从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看,选材风格保持一贯的连续性,注重了题材、体裁的多样化、交际化和生活化,较为综合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阅读量有继续加大的趋势,而且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篇章信息量增加的同时,问题设项的表述信息也在增加,而且形式多样化,不仅有文字表述,而且有符号、图像、图表等;提问深入,事实理解从单句信息理解向段落综合信息理解发展。因此,加强阅读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是广大英语教师顺应高考改革的必然之举。

二、《课标》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课标》比以往教学大纲更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课程目标的每个级别中对阅读技能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提出课外阅读量的要求

《课标》第一次明确提出除教材外,英语阅读量在高中阶段的六级应达到19万词以上,七级达到25万词以上,八级达到33万词以上。阅读速度的提高和阅读量是分不开的,读的越多,词汇量越大,阅读速度就越快。《课标》指出了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有效途径,即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确立了目标。

2、拓宽学生阅读的途径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材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网络已成为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之一。特别是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在中学校园中的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应该具有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和网络中获得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能力。

《课标》顺应了时展的潮流,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能通过不同渠道查找所需信息(六级);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七级);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八级);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九级)。

3、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课标》把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程目标的描述中清晰地展示了一条跨文化意识发展和培养的脉络:六级:能体会交际中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七级: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识;八级: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九级:能关注时事,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另外,在语言技能中对阅读技能做了比较具体的描述:七级: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书报或杂志;八级: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九级:能阅读一般的英文书报或杂志,从中获取主要信息,能阅读一般的英文原著。这些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扩大了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对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发展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新课程下阅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有效组织课外阅读活动

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基石。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词汇障碍。没有词汇量的基础,何谈阅读能力的提高?《课标》语言知识的目标在词汇方面提出,七级要求学生学会使用2,400―到阅读量。为了实现这些阅读训练目标,教师应结合教科书中的主题补充不同体裁的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适量加大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中,本着发展性、拓宽性和趣味性原则,教师可选择与现行教材内容相关的教辅材料,时事性较强的英语报纸和杂志,如《21世纪报》、《中国日报》等等。

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独立进行,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与任务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相结合,做到课前有任务,课后有检查,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阅读活动。在读后,教师可安排读后研讨、专题讲座、读书征文、问题讨论和短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

2、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多媒体技术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把图像、音响和文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上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它能将社会、人文背景等人文因素形象化和具体化(徐昌和,2006)。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是以英语作为媒介传播的,国际著名报刊网站的时事新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材料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所用语言是实际生活中的直实反映,为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朱文英,2006)。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有选择地阅读这些材料,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接触到实际运用中的英语。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调动英语阅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中了解更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提高跨文化理解的能力。例如,现行不同教材中有以Harry Potter为主题的课文内容,学生对此兴趣浓厚。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网上查阅的方式阅读部分原著或者相关信息。再如,教师可以建议喜欢姚明和NBA球队的学生去NBA的官方网站( nba. com)查看所感兴趣的报道,获取更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

3、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多是中外专家合作编写而成,内容均涉及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这种中西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为3,300个单词,九级则为4,500个单词。可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已是必然趋势。扩大学生词汇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作模式下的教材不仅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也在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展现了我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在教材中真实、地道的英语文化知识不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例如,在阅读主题为I Have a Dream的材料时,学生需要对20世纪60年代由种族歧视而引发的美国民族运动有所了解,才能领会马丁・路德金作为民主自由战士的伟大和可敬。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教材所展示的文化中,并对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俗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信息,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境化、语境化,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分析的能力。

四、结语

《课标》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起着导航作用,也是广大中学教师教学实践的基本依据。处于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教师不应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更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课标》的指导下,英语教师可以尝试着在阅读教学中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昌和.2006.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误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4

【关键词】教师教学 阅读教学 创新人才 学习策略

对学生而言,书既是益友,更是 良师,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完善与发展,所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而现代教育学家普遍认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具有和谐共融的智商情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阅读教学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与现状

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却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学会阅读,还是停留在为了眼前的考试而读,被动地接受老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解读。这种现状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无疑是不适应时代要求的。

二、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尝试

一句话,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与方法,变教师的 “满堂灌”、“透彻分析”为适当指导,稍微点拨,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活用现有教材。教材的许多篇目跟不上的步伐,迫切需要进行取舍。(注:现在初一初二使用的新教材这一矛盾已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初三用的仍是老教材)对于教材的课文,不一定要篇篇俱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作品应该删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研读,由学生拿出意见,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参或别人对作品的定论,而应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感受。如讲 《孔乙己》和 《范进》两篇文章时,可以把切入点定为孔乙己和范进的换位思考:范进如果面对酒客的奚落会怎样表现?孔己如果面对岳父的谩骂会怎样?孔乙己如中举会不会像范进一样发疯?这些问题一定会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这样一改传统的教法,对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文章本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 了学生独立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提供更广泛的阅读材料。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以放下课本,把学生带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作为课堂和教室。把古今中外的图书都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去徜徉,去远航。

(二)寻找课外的阅读材料,指点阅读方法

阅读材料内容上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一定要求学生一上图书馆就得啃大部头,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 《读者》等杂志,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时,又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散文等作为阅读材料;最后再向他们推荐大部头的,或一些语言比较含蓄、意境比较深远的名家作品,如鲁迅小说,中外名著等。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消除了学生对名著的恐惧,并且整个过程由老师启发,学生对书籍怀有一种好奇,从生理与心理都比较适应。阅读方法以讨论为主,自主思考。学生对所读的书籍应当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某本书,或某类书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角是学生自己,让学生把在读书中所得到的感悟发表出来。比如读 《三国演义》,关于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有的学生对曹操推崇有加,有的却对他全盘否定,于是两派唇枪舌战,各不相让。这种讨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更是一种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这种语文学习方式,没有灌输,只有拿来,没有固定的答案提供,只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说为学生找到了最好的语文学习课堂与语文学习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巩固阅读效果

鼓励学生读书,就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并鼓励他们有独到见解,增强他们的自主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课堂上,激励学生突破教参,训练创新思维。为了训练学生 自主的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有意识地避开各种教参的现在结论,而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讨论。如在学《出师表》一课时,教参认为诸葛亮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对刘禅一片忠心,可彰日月。可有许多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就是愚忠,还举了许多刘备与刘禅的不得劲处,认为诸葛亮大可取而代之,那样倒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并由此谈及了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如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倒不是说这些人的忠本身有什么害处,而是他们的忠收到了危害于民族的反作用,观点可能偏颇,但思维活跃,表明学生已在 自主思索了,较之低层的被动接受,这自然是上了一个台阶。

课堂外,鼓励学生感悟作品,形成独特意见。方法有多种,其中讨论法对学生具有特别的作用,因为辩可使思维明晰,可以综合不同意见,从而更容易看见新的思想火花。比如学生关于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一贯的介绍说这是一个爱虚荣的人所得的教训,是一个人的悲剧。可却有学生认为,丢项链事件使玛蒂尔德得到了勤劳、务实、守信等美德,这些是无价的,她是因祸而得福,我们不应该为她难过,而应该为她高兴。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拔开沙石,顿见珠玑,透过现象,发掘本质。这种思维方式,已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领悟能力了。

参考文献

[1] 刘平安.《初中语文教学》,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11年第2期.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5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兴趣对于人从事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感兴趣了,就会积极从事与这一事物有关的实践活动,从而扩展知识,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常采用激情感染法、提问法、板书法、运用教具或多媒体等方法。如激情感染法,教师一开始上课就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评价将要学习的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我教《居里夫人传》便采用了这种方法导入。我向学生介绍说,著名科学家李远哲(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这样回忆他在中学时代读了《居里夫人传》之后的感想:“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他下决心要像居里夫人那样,把一生都献给科学。这节课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部分,由认读、感受、理解、记忆和速度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阅读实践中,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认读,是指要有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教师指导学生认读时不能单靠简单的对应性的刺激来凑效,还应当要求学生掌握辨字、组词、选句等一般规律,以提高认读的效果。感受,是指对所读材料语言文字的感悟,也称语感。理解是以语感为基础的,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语感是阅读教学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是指在阅读实践活动中从文字到语言内容的整个认识过程,它不但包括要领会文中关键字词的贴切含义和感彩,领会句子和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而且还包括领会文章的思想脉络和表现方法方面的特点等。记忆可以使自己最需要的内容印象深刻地留在脑子里。速度,是指阅读材料的快慢程度。一定要在能使所读材料在脑子里留下清晰深刻印象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所花费的时间。增强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比较阅读法、重复阅读法、创造阅读法、读思结合法、分析阅读法、类比阅读法、联想阅读法、筛选阅读法、推敲阅读法、质疑阅读法等。

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多角度多层次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2.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科书上课文的情感不是靠教师去挖掘出来硬塞给学生的,而应靠学生自己去领悟,去与作者进行对话,体验到文章中的真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3.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有三个特征:一是具有自主性;二是具有挑战性;三是具有综合性。探究性阅读类似于学术与科学研究,学生形成探究阅读的习惯对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呢?我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题目的含义是什么?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表达手法有哪些?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他今天不幸福吗?为什么?“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和每一个亲人通信”?“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的目的是什么?“春暖花开”的喻意是什么?

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教学,应该各有侧重。阅读论述类文本,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提炼、分析、判断、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阅读文学作品,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2.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对学生应该有挚爱、尊重、信任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宽松的具有亲和力的班级教学氛围。3.阅读教学对话并不是随意的交谈,对话的目的性和文本的教育价值教师必须认真把握。对话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更好地理解知识客体的手段。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思考

伴随着教学新课改的加深和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也在慢慢的得到了提高,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难以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们就先来简要的谈谈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往往过于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导致主次不分,从而忽视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而没有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就造就了小学语文阅读低效的局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师给学生的阅读教学课前准备缺乏针对性,在当前的备课形式中,多数都是老师以教学用书为依据来写出教案,有的甚至是把教材抄成教学方案,没有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备课,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案是没有操作性和可测性的。

存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又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适合、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因为受到传统语文教学课堂的影响,他们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手段也较为陈旧,没有满足新课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最后,存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课堂中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要载体。而在现在的教学状况中,很多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中仍然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太少,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学习效率也较为低下。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上述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浅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增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适合于任何一个学科,学生只有对那学科有兴趣了之后,才会全心全意的去学习,达到学与乐的统一。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这就要求了课堂中要积极的创设问题情境,想办法让学生积极的进入到阅读课堂中来,进阅读的天地,去感受语文阅读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建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的学科,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的培养起学生的审美意识,把学生平培养成一个思想活跃、道德高尚,具有审美情趣的新时代人才。而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例如在对文章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会通过对文章内容来探讨文章作者的思想和意图,从而以此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和情趣,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多样化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模式是比较单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思维的不断开拓,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特征,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就是对小学生的这两个方面进行训练。其次就是以文章的段落、重点段、中心思想等方面来进行细致的讲解,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再次,我们还要做到讲练相结合,如让学生对句子进行扩展和仿写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还可以根据小学语文的特点来适当的补充一些语文信息,进一步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合实际,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

语文是来源是实际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实际的。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积极的开展综合性学习,加强课堂内外的交流,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来找出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唤起学生对阅读的主动探索,让学生在阅读中升华自身的体验。

(五)、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优化阅读目标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单元和阅读教学内容的要求,来认真的分析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深入研究各单元之间的内在关联,找出课堂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进而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和目标,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寻找到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积极的探索出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从而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学梅.试析新课改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目标教学[J].新课程学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