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新课改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课改论文

新课改论文范文1

一、确立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要求语文教师要确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审美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有效地实施该教学目标。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把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其创新与变革是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新课标中也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学生发展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真正需求和内心想法,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多样地安排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关注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同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强调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培养,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层次开展学习。

三、完善与生活联系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中提出“要重视科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把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创设有趣的现实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将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因为,有效的情境促进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促进有效的学习。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充分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联系。加强与生活相联系,就是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做到深入浅出,做到教学内容真正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和他们自身特点,才能有效增强知识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讲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读到“唉,天可真凉了———”这别有韵味的一声叹息时,这时“了”字应念高音,声音要拖长,同时通过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秋季特有的悲凉、萧瑟,能有效体会“了”字的情韵。

四、采用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

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在语文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景,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阿Q正传》这篇文章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播放电影《阿Q正传》,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场景、给学生以强烈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认识和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效提升了对文章的感受和认知。在讲授《声声慢》时,我通过使用多媒体模拟制作词中荒凉萧瑟的景色,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官冲击,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起到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效果。

五、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反思是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教学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自我反思。随着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广大语文教师要只有不断反思和总结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不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使自身不断走上成功。特别是对于广大年轻的语文教师而言,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对于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综合型、专家型教师,教师只有具备了多方面的知识,并相互渗透使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创设并提供恰当的培养创造力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并帮助学生去理解和发展发散思维,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作者:苏东春 单位:甘肃山丹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措施探讨

一、传统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其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更加注重灌输式教学的作用,而没有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对于课堂教育过于依赖,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这些情况导致政治教学缺少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精力和激情。教师缺少一些生动性和形象性的教学。由于高中政治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这就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厌学,造成课堂氛围不够活跃的问题。学生会感觉政治知识离生活很遥远,所以也就没能够重视政治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缺少时间和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从而学生也就不会有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所以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活力的有效措施

(一)认真备课,以新颖的形式导入课程

教师想要提高教学的效率,能够很好把控教学的方向就需要教师加强备课,注重课程的导入方法。因为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所以教师应该做好应对各种情况准备。教师加强备课并不是说在教学中完全按照课程的设计执行,而是能够采用新颖的导入方法,备课应该是建立在预设各种突发情况的基础上。同时教师再导入新课的时候,应该对于上一节课进行简单的归纳,找到其与新课的共同点,从而更好地引入新课。例如在学习《消费》的时候教师应该简单介绍一下之前学的《价格》等部分,使学生能够更快接受新知识。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和选择

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好的重要物质前提。这就要求政治教学应该在注重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内容,做到去其槽粕,取其精华,争取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同时应该结合更多的社会时事,让学生能够把政治和生活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加愿意进行政治学习。例如在学习《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聊一聊身边的政治参与,让学生能够把政治知识和生活现象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

(三)优化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应该是在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能力水平基础上,同时应该与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讲授、探讨和实践等各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政治教学的活力。例如在学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文学的继承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听过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讨论,从而保证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

(四)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关系,同时应该营造一种积极融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能够保证学生有更多的经历参与到教学的谈论和研究中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更加有效的沟通,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解决各种问题。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没有顾虑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才能够敢于与教师一同学习,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力。

(五)建立反馈和评价机制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改善,也只有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才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活力。所以教师应该定期对于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一个小的测验,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同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于表现优异,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鼓励,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表现不是十分优异的学生,教师再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同时,对于其努力应该充分给与肯定,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的活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改善高中政治教学的方式,对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的客观规律,认真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每一个重要环节的研究和创新,找到有效教学的突破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学生参与高中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过程的活力,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率。

作者:杨振兴 单位:贵州省正安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艺术实施策略

1物理教学艺术的特点

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三个特征,教学艺术则具有情感交流、情知交融、情形相融的特点.物理教学艺术除了具有以上普遍性的特点之外,还具备以下两个独特的特点:

1.1求真与立美的统一

物理教学本身既是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对相关真理重新发现的“求真”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发掘教学活动自身美和教学内容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立美”的过程.求真与立美统一的内涵,就是在知识的教学中融合美的发现、美的表演、美的意境,使学习在一种主动探究的愉悦心境中进行.达到求真与立美统一的物理教学,就是进入了艺术之境的物理教学.

1.2形象与抽象的交织

物理学既是一门抽象的科学,也是一门形象的科学.物理教学的艺术在于,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地显示、描绘出来,也能将直观、形象的东西的本质抽象、揭示出来;在形象与抽象的交织中,充分展示物理学的迷人之处.形象与抽象的交织,既是物理学的独有特点,也是物理教学艺术的独有特点.

2高中物理教学艺术的实施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新课改坚持“把学习当作是人发展的一部分”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艺术的实施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

2.1开发具有生命活力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实施教学艺术,首先要求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素材,使物理学习成为有趣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1.1设置概念冲突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头脑中一些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常常妨碍了正确概念的建立,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示一幅新的画面,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概念和经验相矛盾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针对学生原有的“平抛物体初速度越大下落就越快”的错误观念,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习惯用传统器材设计两球分别同时进行“自由落体”和“平抛运动”的实验研究,让学生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学生仅看到结果,无法看到过程;现在我们可以应用DIS平抛实验用高频摄像机获得不同初速度平抛运动的轨迹,通过轨迹图让学生亲自观察到不同初速度平抛运动物体同一时刻到达同一高度,即平抛物体的飞行时间与初速度大小无关,从而排除了学生的错误观念.这样教学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物理情景,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就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1.2指导学生“重新发现”,深化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是科学家早已发现已成定论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自己的认识、已有知识为基础,独立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究”可以深化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去获取新知.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重做物理学史上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实验,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世界.当创造与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2.1.3努力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学习兴趣持久、稳定,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经常享受成功的快乐.心理实践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志和力量,这表明成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我们一方面可以将一些演示性、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索性学生实验,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另一方面,我们教师需要精心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好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一次次的成功,感受到明显的进步,享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有较强的成功体验,就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揭示物理科学之美,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要想使物理教学过程从枯燥的铅字、抽象的文字公式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物理教师平常教学中要认真发掘物理科学之美,展示其美学特性,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物理学美的陶冶.

2.2.1展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

高中物理教学应该致力于揭示物理学知识内容的科学美因素,向学生揭示物理知识的美学特征,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例如:物理模型建构的简洁之美;光学光路空间的对称之美;物理学各分支理论的和谐之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多样统一之美.因此,我们高中物理教学就应该让物理学四大美学特征“惊人的简单”、“神秘的对称”、“美妙的和谐”、“多样的统一”的光芒普照学生的心田.

2.2.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纵观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物理学家探索物理科学之美的动力源首先是物理科学美带来的震撼人心的愉悦,而愉悦的强弱与审美能力正相关.美的教学艺术还需要美的学生配合,物理科学之美需要靠美的学生心智去体验.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展示物理科学之美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之美的审美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作为一个参与者、创造者,引导学生像科学家的探索一样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物理之美、享受到新事物的欢欣,从而逐渐产生美的意识和审美情趣,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之美的审美能力.

2.2.3引导学生产生追求美的自觉行动

物理科学之美不仅体现在物理知识的形式和结构上、物理研究的方法上、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体现在物理学家的精神上,许多物理学家不懈追求、勇敢探索、无私奉献,体现了科学精神之美、人文之美.我们物理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坚定的科学信念,甚至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壮举渗透到教学当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容易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的作用,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人格的健全.从哥白尼、布鲁诺到牛顿、法拉第等等,一系列闪光的名字下蕴含着多少的血泪艰辛,让学生去体会、去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生坚持真理的信念,引导学生产生追求科学美和人生意义的自觉行动.

2.3改革物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新课改下,物理课堂教学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

2.3.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往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改单纯知识传授为主改为培养能力优先,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教师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准确了解学情基础上,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恰当的问题,如设计实验情景、例题情景,开放情景等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推陈出新等迫使、训练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获取物理学科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3.2启发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物理学史上的很多重大发现,都是从质疑开始的.质疑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动力,是创造意识的具体体现.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应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教学中注意讲清科学家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思路;用科学家的事例鼓励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质疑;教学中故意用错误的概念、公式、方法解题,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学质疑;鼓励学生对教材中不确切的说法、解法质疑、优化等.通过这些工作,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只唯真理不唯教材和权威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主动思维的创造意识.

2.3.3引导学生独立学习

我们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终身学习者.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会学,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独立地获取新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这样,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的能力,使学生最终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3.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艺术,需要将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艺术、揭示物理科学之美的艺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艺术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会让物理教学充满艺术,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以及艺术的享受中学习物理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作者:鲁世明 翟春红 单位:江苏省姜堰中学

第四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思考

一、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实现高效化学课堂

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岷州中学的高中学生同样承担着巨大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学生能够部分转变为动力,渴望在学业上努力进取。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学科,以其严谨、抽象著称,但是如果教师在高中课堂中长期过分强调这一特点,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就会降低学生对化学课堂的兴趣,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无法构建高效课堂。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教学能力

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的化学专业水平,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能力。这样才能部分提高教学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二)做好教学设计,培养严谨的教学习惯

同化学学科严谨的特点一样,高中化学教师要养成严谨的教学习惯: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教案中除了要落实常规的化学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外,也要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关注学生要求,融入人文关怀

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需求,在化学课堂中融入人文关怀。

二、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儒家文化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十分强调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体现在教育上便是“师道尊严”,如学生在家里必须服从父母,在学校必须服从教师。在这种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家长和教师觉得一切都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但是从来不同学生商量,学生到底需不需要这些“擅自”做出的“好心”。事实上,这些“好心”往往办了坏事,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对学生深层次的关心。多数教师往往以成人标准来要求学生,虽然高中生在生理特征上已非常接近成人,但是在情感和心理上却与成人存在较大的差距。笔者所在的岷州中学,大部分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都是90后或者00后的学生,互联网等信息大量传播的时代下,他们接受了大量新思想和新观念,追求民主、平等的意识明显增强,渴望表现自我,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许多教师的行为被他们看作是侵犯自由和尊严的,师生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师生关系紧张,或多或少影响了化学教学。因此,从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角度出发,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必要。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师,尤其是高中化学教师,是一个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引导者;学生不是成年人,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应该有极大的宽容心,但不是无底线地纵容学生犯错,而是在包容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来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以生为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要做到以上要求,化学教师需要积极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满足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需要。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决定一名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是遗传、基础和化学学习习惯。在这三个主要因素中能够短时间内改变的只有化学学习习惯。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呢?从笔者参加工作以来的化学教学实践来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积极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形式多样的激励手段,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固化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具体来说,化学教师要活用表扬和批评,即多表扬、少批评的手段。表扬是最常用的激励方法,如对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好、进步较大的学生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对进行了预习、复习或者错题归纳的学生进行表扬,号召其他同学学习;对在讲台上书写化学方程式规范的同学进行表扬。

四、总结

总之,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经常得到各种方式的表扬。当然表扬要恰当、公正、准确,不能过分夸大。批评的使用则一定要慎重,要注意批评的场合、语气的轻重和学生的承受能力。

作者:张雅丽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州中学

第五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创建良好教学情境,促进有效课堂开展

化学课堂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主阵地,实施有效的教学要从课堂开始.我们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深入地学习,实现自身潜能最大化的挖掘.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促进我们之间的共同发展.我们是化学课堂的主导者,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理论教学的束缚,避免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一方,尽可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愉悦地吸收我们的知识,很好地内化,形成自己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在交流提问、合作学习中为学生和自己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化学课堂摆脱枯燥乏味的同时充满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息,促使他们在不断的交流互助中获取知识和进步.有一次,我在一个学校听公开课的时候,我发现那位老师就很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他给了一个问题背景,让他的学生合作编题.这是一个涵盖高三知识的化学反应,联系到了高炉炼铁原理的实验设计,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实验室操作步骤,对于这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设计很多问题.我听了学生们的回答,回答得很精彩,其中有一组学生特别出色,竟然想到了通过气体流动的损耗,来编写一道计算题.学生与老师围绕教材共同参与,积极开发,实现了教学内容成为课程内容持续转化与利用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着实有效.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积累问题经验,总结收获,形成自身的一种能力,引领学生走向高效的化学课堂.所谓“行动研究”就是在教学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客观的眼光审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理论和时间中不断地反思总结,收获经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课堂.此外,化学有效课堂的开展要在良好情境的前提下实行过程教学,其中包括知识发生过程和知识发展过程.前者是引导学生经我们的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结论.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概念理解,指导他们的实际运用,不断强化,帮助他们主动有效地吸收知识,促进教学有效性地开展.

二、关注学生想法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的传输都需要实验操作的直观体现,我们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多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他们的亲身实验有效地接受知识并且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刚刚接触实验的时候,对于实验中的一些操作会不太理解,比如,点燃酒精灯的时候我们要使用火柴,学生就会不解,使用打火机似乎更加安全方便.我们针对这一问题,会感觉诧异,但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到他们的生活里很少出现使用火柴的情况,我们就要进行操作能力方面的辅助,让他们深刻地学习到实验操作的严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化学实验是体现真理的过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多参与实验,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的想法体会,对他们的提问尽可能地给出他们满意的回答.比如,在进行NH4Cl固体分解的实验中,学生按照书本内容证实NH3和HCl在冷处相遇后会合变成白色固体之后,又尝试这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发现试纸变蓝.他们马上就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向我提问:为什么试纸变蓝而不是变红?虽然这个实验操作书上没有,但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提出了问题,我们就要进行相应的解答.之后,对于这个问题我适当地给学生进行了讲解,他们也很满意,我觉得他们这种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的态度很好,我们应该给予鼓励,促使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学生实验中的一些小细节,帮助他们理解细节背后的原理.比如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中,学生就会经常出现阴阳两极接反的现象,导致铁丝充当阳极会被迅速地腐蚀,U形管就会出现浅绿色的絮状物.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把握这个问题,把实验的现象记录下来,充当反面教材,与正确接法时的现象作对比.一方面,能很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另一方面能用事实告诉他们铁丝接在电源负极受到保护的道理.

三、注重新旧知识传承,贯穿学生记忆和理解

高中化学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理论知识,它具有杂乱、繁多的特点,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受到时间、计划的限制不能完整地给学生解释,但是我们可以传授他们一些策略,启迪他们更好地记忆,在化学探索的路上少一些阻碍.在我们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把他们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理论的贯穿,初步教学中的实验现象能与深入教学中的原理完美统一起来,实现抽象知识理论的生活化.比如,初三在讲授“实验室制CO2”的时候,说到选择材料时,特别指出不能用碳酸钙和硫酸反应,因为生成物会影响反应物的接触,所以要用盐酸.在那时候已经间接指出了接触面积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在高中课堂上,我们引出了“钝化”现象,即铝表面生成的氧化铝能有效阻止铝和硫酸的反应,但经过硝酸汞处理之后,铝又会马上失去这层保护膜.这就体现了由实验现象升华到理论原理的教学.再比如,我们在初中的时候知道苹果被切以后放在那里不吃切口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深,当时老师告诉我们是发生了色变反应.进入高中学习之后,我们明白了这是典型的氧化反应,因为苹果中含铁元素,此元素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生成3价铁离子,所以变色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零碎的记忆理论贯穿起来,在新的问题情境里灵活运用.

四、总结

总之,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需要我们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我们充分分析教材,不断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善于创建教学情境,贯穿学生零散记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也要努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随我们的引导,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有效教学,促进师生共同的发展.

作者:罗霞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

第六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实验课堂探析

1.新课该背景下高中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习,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实验课堂教学是高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有由于高中阶段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经过系统的分析,我们认为高中实验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这么两个方面。一方面,实验课堂教学方式表现出一定的传统性。无论是高中物理学科还是高中生物、化学等学科,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组成形式。但是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为节省时间,仍旧沿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内容并不完全。另外一方面,实验器材与设备不足。高中实验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实验器材与设备的支持。但是实验器材与设备的充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如今,大部分高中学校的实验器材都过于陈旧,有的甚至呈现出老化的状态,与此同时实验操作中必须具备的实验用品,高中并不具备。从这可以分析出,高中生物、物理、化学这些学科在实验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2.新课该高中实验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为适应新课改的模式,高中实验课堂教学应当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摒弃传统教学,充分认识实验教学重要性

在高中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将实验操作中的知识内容通过实验的演示传递给学生。教师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实验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操作,将有益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

2.2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实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观察,学生就能够获得有效信息。因而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观察。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强烈的实验学习期待感,通过实验不仅可以验证他们学习效果,还可以调节他们的学习氛围。面对此种状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一开始的阶段就应当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告诉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当观察什么。而所谓真正意义上的观察实验,其实就是观察实验过程中物质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以及实验反应的过程中是否伴有发热、发光等现象。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就会逐渐形成独立观察的习惯。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应当告诉学生怎样去观察。在实验操作之前,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仪器的形状与连接。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要观察实验中各种变化,避免获取的信息带有片面性,与此同时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当带着问题去观察,注意重点,抓住本质,不放过任何异常现象。

2.3指引学生学会探究

在高中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将实验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教师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指引学生自己探索,也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探究。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或者任务出发,采用多种形式实行探究活动,并且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展开实验教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指引学生进行探究,就能够避免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进而自己完成实验,发现实验中包含的知识点,掌握其中的各项技能。

3.结语

新课改论文范文2

一、深入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传统历史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在传统的应试理念下,为应付考试,历史教材内容过于片面,唯物历史知识较多,此类知识晦涩难懂,课堂教学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弥补了传统历史教材的不足,增添了创新性。这要求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综合分析历史教材。另外,还应明确教学目标。在原有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历史人物以及重大事件的学习,强调对历史认知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新课程下,教学目标也发生了转变,在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上,强调历史学习过程,理论知识讲解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注重历史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该目标有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可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二、创新教学内容

在原有的历史课堂教学中,通常依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多数情况下更加侧重政治理念的引出,内容量较大且复杂枯燥,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最初意义,教学质量不高。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历史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改变。首先,详细划分教学内容,具体规定知识范围,例如,出现了政治知识模块、历史知识模块,层次分明。此类教学内容可全面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因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讲解,然而,处于新课程下教学内容的讲解应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全面、形象展现历史知识,同时,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应用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在新中国成立这节内容的讲解中,如若只靠教师一人讲解,将无法让学生深入感受新中国成立时的磅礴画面、雄伟景象以及举国欢呼的热闹场景,此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片段,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快速掌握本节内容,深刻记忆。

三、有效运用教学新理念

(一)协作互动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原有的单向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提出了协作互动理念,加大了课堂交流探讨力度,并为沟通互动创设和谐的环境。在应用此理念时,教师应合理设置所提问题,让学生依据问题逐步深入,通过交流探讨,不断改进,实现共同进步。协作互动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且形式多样,例如,课内外之间的交流互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二)情境教学理念

历史课堂本应是精彩纷呈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可激发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为此,教师应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旨在通过教学情境来加强引导,引入特定情境,高度集中,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在情境创设环节,教师首先应具体介绍背景知识,进行铺垫,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节内容时,教师应详细讲解社会背景、政治以及经济环境等内容,进而快速理解历史知识。同时,还可通过视频以及录音,直观还原历史事件,构建轻松的学习环境,也可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在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感悟能力。

四、推广探究体验式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积极推广探究体验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加强直观感受,自主学习。历史属于一种人文教育,它不仅能开发智力、增加知识积累,还应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对于初中而言,间接感受与学习活动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此,急需进行历史观教学,然而,仅仅依赖填鸭式教学模式是不够的,还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身体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为开展有效的探究体验式教学,可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教师在讲解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应融合自己的真挚情感,语言应生动、优美,进而增强学生的感受,启迪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应合理使用直观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影像等直观还原历史事件,增加生动性与趣味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科研能力。

五、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融合

在原有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紧追教师的教学节奏,学生的展示空间较小,不利于主体性的发挥,在学习活动中不会积极思考,被动接受。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原有的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我展现的空间。在课余活动中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以此来锻炼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在历史教学课堂上,学生应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积极向教师寻求帮助,及时解决各种学习疑问,进而提高历史学习效率,同时,通过交流互动,也能让教师明确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会再硬性要求学生记忆某个知识点,关心学生的个人感受,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六、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前面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应增强自身结构,博览古今,创建生动的历史情境,改善教学手段。

作者:于志敏 单位:江苏新沂市第五中学

第二篇: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1正确认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长期以来,同学们对历史学习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许多学生都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习历史没有意义,在他们将来的发展中没有用,不如把时间放在所谓的“主科”的学习之上,历史只要在最后记记背背就行。由于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不重视。在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对历史长河中所发生的事情形成正确的认识,做到以史为鉴,从中吸取其精华用于指导当今社会建设。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历史观,通过古代史的学习,让学生以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傲;通过近现代史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好好学习,富国强民的信念……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才能够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新课改中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体位置,是课堂教学大舞台上的表演者,学生只是观众,不能参与表演当中。长期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从传统教学模式的状况来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不会太高。在新课改下进行历史教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大舞台上的表演者,教师做好导演工作和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在知识的舞台上尽情挥舞。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做到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投入到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竞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效率更高。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历史课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不仅在不同的课堂上,在同一堂课上,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多种教学方法,以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时期,讲授法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方法,教师要善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例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教学技术等等。

2.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探究知识。由于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获取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因此,他们对学习会更加感兴趣。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利用好情境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由于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学生们没有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当时的情境进行感受,让学生融入到当时的情境当中,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加深刻,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会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自然会不断提高。

2.2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当今时代最先进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之下,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环境中学习、感受历史,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接触,他们还可以通过动画、视频、声音等途径接触历史知识,多个感官都受到刺激,从而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历史学习的欲望被激发,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无形中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当时的历史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影响,更好的了解当时的历史状况。新课改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也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断迈向新台阶。

作者:李春芬 单位:江西省乐平三中

第三篇: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探讨

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和深入,对历史教材作了许多的改变,因此教师不能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来面对新教材,而是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目前,还有许多历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大量的历史知识,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不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符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的历史教材的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因此,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从而才能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

二、采用灵活性的手段进行备课

传统的备课手段比较固定、落后,其主要方式是备课本和备学生。而随着新课改的到来,这种传统的备课手段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了,因此需要采用灵活性的手段进行备课。且历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在资源丰富的网络上对资料进行搜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准备一些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寻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知识;第二,利用网络技术,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历史材料;第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将电子备课作为主要的备课手段之一,这不仅能节约备课时间,而且还能提高备课质量;第四,在对个人备课进行优化的同时还需要加强集体备课,组织全班人员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不断创新教学手段

在新课程课改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具体来讲,教师不再只是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且还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探究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共同成长。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要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1.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已经成为各个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声音与图像集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对教材中的历史情境进行再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这样不仅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而且还能将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历史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2.合理地设置情景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的设置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合理地设置情景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置情景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第一,设置的情景模式一定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设置的情景模式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摸得到、感受到;第三,要注意顺序,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一般课堂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有小组讨论、课堂表演、辩论等,这需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课堂形式。例如,在讲解“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朝议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官员,辩论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新课改论文范文3

一、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与时政的结合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往往都会对新闻时事产生一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时政新闻适时地加入。在学生正听得兴起的时候,再不失时机地转移话题,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到教材上来,以便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将有关时政材料插入教材,不但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而且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逐步增强。若只是靠教师进行课堂授课,学生的被动地位还是难以改变。笔者尝试了一种课堂活动方式,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就是召开“新闻会”,也就是在正式开课前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时政新闻,每堂课只选3名学生每人限时2分钟,同时要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学生还要简单评论一下自己对新闻的看法。全班学生轮流担当演讲者,“最佳播报员”每一个星期评出一名学生,同时进行高度表扬。这就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很大激发。演讲虽然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却能达到启发和教育全体学生的目的,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思维得到了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锻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树立体验意识,关注学习探究的过程,实现协作学习

新课程下的教学重视过程、体验和探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积极参与教学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去更重视学生接收的知识量,教师只是重视对这种“注入”知识技巧的改善,学生很少能获得真正的体验,有的只是空洞的理论。但是新课改条件下重视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的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亲身体验生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进一步推进,教师就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多一些鼓励,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生活,找寻未知的答案。在课后教师要进行家访。通过对学生父母或长辈的访问,来了解有关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事迹或经验,同时做好文字记录和整理工作;教育学生夸奖和感谢过去帮助过自己的人。进行这样的活动安排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能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的积极性。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能获得一些人生感悟以及一些能切实感受到的情感体验,使其能够终身受用。这种体验式的、探究式的教学要求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导,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入社会生活实际,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条件。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讨论、提问和交流合作,教师也要多做指导和鼓励,组织好教学,课下多做反思和研究,将教学开放意识牢牢树立起来。

三、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如今,许多学生都认为思想政治课不是很重要,学习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所以,教师应当加强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使其明确思政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高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把当前有关的国内外热点问题阐述给学生,将最新的党的方针政策引进课堂,将一些新观点、新问题引进课堂,也可以将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轶闻趣事引进课堂,从而达到不断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知识来源于实践,新课改重视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实践经历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四、结语

总之,新课改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认真钻研,选择的方法要符合实际,并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学改革要敢于突破和创新,这样一定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

作者:王金霞 单位:新泰市第二中学

第二篇: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主体地位构建

1.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的表现

在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表现可从三个方面描述。第一,学生学习方面,学习态度比较消极,对学科的认知、情感态度以及学习内容、作业的完成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被动,基本没有预习、复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学习方法比较机械,以理论背诵为主,缺乏社会实践。第二,教师教学方面,教学目标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单一,“一言堂”式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内容陈旧,重视课本而忽略了社会实践。第三,教学评价上,评价方式单一,统一性太强,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2.高中政治课主体性教育缺失的原因

(1)社会原因

目前的高中教育体制制约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行政管理统一、办学模式统一、学生考核与选拔标准统一剥夺了教育的主体性,使得学校智能在政策的指引下进行整治教育。目前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完成高考,现行的高考制度与高考选拔模式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十分不利,主要影响因素为选拔方式单一、测试内容单一等。以政府部门主导的影视取向及入学率考核标准阻碍了主体性教育的构建。此外,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尊师重道的偏读和片面理解以及严峻的就业压力也成为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重要影响因素。

(2)学生个体原因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是主体性教育的目的,又是其手段,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主体性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从这个视角看,学生个体能力与兴趣也是影响高中政治主体性教育缺失的重要因素。主体性教育缺失的主要学生个体因素包括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学生元任何能力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比如心理因素,包括兴趣、需求、情感、动机、性格等。

(3)教师原因

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处于引导者、策划者、组织者的角色和地位,因此其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首先,长期教学养成的陈旧的教师角色观念影响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一方面在与学生的关系中以管理者和权威者自居,在与学校的关系上以雇工的角色自居,这一定程度上也与学校缺乏民主意识的管理模式有关。高中政治主体性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造成部分教师不足以胜任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知识结构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本体性知识肤浅、社会实践性知识模糊、条件性知识缺乏、知识陈旧等。此外,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政治教师表现出功利性的特点和趋向,这也造成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4)教学评价原因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从教学评价的内涵来看,教学评价是影响高中政治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目前高中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来看,仍表现出一些不足,阻碍了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比如指导思想不正确、评价主体构成不合理、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过程不透明等。

3.促进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建议

(1)确立学生主体性原则

为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客观能动性,就必须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政治学科学习的主人,并获得更为自由、民主、平等的学习权利。因此在构建学生主体地位时,需遵循以下主要原则:①科学性原则,包括教学目标科学性、教学过程科学性、教学评价科学性;②民主性原则,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加强民主思想的教育;③启发性原则,即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等;④开放性原则,包括教学内容开放性、教学环境开放性、教学形式开放性、教学评价开放性。

(2)优化主体性教育策略

为实现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地位,可在实际教学中采取自主性学习、分层教学与活动教学等策略。第一,自主性学习策略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允许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完成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以及自我评价;第二,分层教学策略包括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课堂练习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等;第三,活动教学策略应注意教学目标的适应性、匹配性,积极的学生调动兴趣调动性,活动的可操作性等。

(3)建立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评价机制

在高中政治学生主体性教育中,要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主要目的,评价指标要多元化,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发展潜力。此外,还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实行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实现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袁萍萍 单位:江苏省高邮第一中学

第三篇:研学后教课改政治教学主导作用

1课前准备充分:导深思

(1)教学目标的把握要准确。

教学目标能否准确定位,决定着教学的效益和成败。在设计一节课前,我们首先要认真研读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及《高中思想政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这两本书,找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其次,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定,不能一概而论,重点班和普通班的要求不一样,普通班和艺术班的要求也应不同;再次,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应该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最后,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缺一不可,否则导致课程目标定位的偏差。

(2)课前精心设计研学案。

高效课堂倡导以研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换言之,教师放弃了“言传”的满堂灌后,导学案成为师生共同研读文本,思维碰撞的一座桥梁。所以精心设计研学案就成为了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重要法宝。研学案上的所有问题应引起学生的深思,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和探索。笔者认为一篇好的导学案应注意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且难度适中,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或者讨论能得出答案。既要注意学科知识学习、巩固与发展,又要有学科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与发展,还要有人生经验的体验与习得的发展;既要注意学案编制的科学性与支架性,又要能暴露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差距与误区;既要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的发展,又要注意问题的易操作性。有的教师编制的学案中有的问题看似具有高度的浓缩性,但学生无法进入,或进入以后无法展开,所以在学生展示的时候就暴露出学生无话可说,难以述说。因此问题的设计需要既能体现知识的重点性与难点性,又要具有支架性、可操作性。所谓跳一跳摘得到,因此,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我们可以设计成层级或梯级目标,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登到最高点。或者采用围点打援的办法,以层级目标解决中心问题的必需条件问题,最后中心问题一点就明。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平常的备课活动中,首先要深钻教材,对本节课内容在整个大纲教材体系中的作用做到心中有数,对本节课的内容解析做到深入浅出;其次要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学习行为习惯等心中有数。这样我们编出来的学案才真正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而不是我们教师想当然的以自己的教为中心的教案,这样的学案才是符合学生的学案。例如在设计《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权力机关》一课中关于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内容的学案时,我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几个这样的问题情境:①如果在我班中选一位人大代表的话,你认为我们班谁最合适?②你为什么选他(她)?③如果你当选,你会怎么做?④同学对这位“人大代表”所预想要做的有何评价?这样的四个有梯度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贴近,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二问题是任何一个同学都能够回答的。第三个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有一定的思维度。第四个问题是本节课的关键,既考察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也与教材中关于“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这一重点知识相呼应,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伊始创设情景:导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你所上的这节课有兴趣,那么所有的教学目标都会在欢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完成,并且可能学生还能给你更多的惊喜、给课堂增加浓厚的文化氛围。那么如何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刨设教学情景,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例如,如在教学《民主决策》时,我没有直接运用教材中的水价格听证会等材料引入课题,而是选取了当时我市番禺区关于垃圾焚烧厂的选址问题,提出了两个问题:(1)你认为垃圾焚烧场应建在哪里最合理?(2)谁说了算?因为当时关于垃圾焚烧厂的选址问题,引发了一些社会冲突,在社会中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各种媒体都在大量报道,学生对此事件都有所了解,也有自己看法,所以对此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我顺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怎样进行决策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课的内容,顺利提起了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探究相关问题的兴趣。我把导学案分发下去,同学们这节课学习得特别用心。可见,学生们更愿意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那我们做老师的就想方设法“投其所好”吧。

3课堂中当好“舵手”:导讨论

在“研学后教“课堂模式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其精神实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在现实的许多课堂中,教师把问题提出来以后,就要求各小组讨论交流几分钟,之后让学生把本组讨论的想法和答案讲出来,而且在学生讲答案的过程中,老师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说出了标准答案,这也不是真正的研学。因而“兵教兵”在实际操作上更多的是会的学生把课本上现成的答案告诉不会的学生,这是否也属于“灌输”?是学生灌输学生效果好,还是老师灌输学生效果好?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应该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当好课堂中“舵手”这一角色。而不是对学生的错误弃而不顾,找其他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随意评论一番。例如在讲授高二《政府的职能》一课时,老师要求讨论“政府应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时,由于本地区当时刚好发生一起城管和小贩发生的纠纷事件,学生就热烈地讨论到底谁对谁错去了,老师及时抛出另一个问题“城管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回到教学目标上。

4做好课外跟踪:导落实

新课改论文范文4

一、师生各有原因,造成问题的形成

(一)教师以自我为主,忽视学生主体

高中教师比初中教师面临更多的压力与辛苦,尤其是高考所带来的压力,有的时候教师比学生更紧张更忐忑。所以造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出现的原因其一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将学生的成绩提高而不会过多思考课堂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有趣性。高中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很少有欢声笑语,基本上是安静的听课,学生看似参与教学,实则只是尽量配合,并没有真正融入课堂中,以教师的思路为路标,思考课堂问题,与教师进行互动,所以学生难免感动有些枯燥乏味。其二教师注重成绩的涨幅,而忽略学生学习心情的波动,与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切实的沟通交流。高二高三的学生已经明确文理科学习目标,不用教师过多提醒也会尽力学习,可高一的学生来讲,各科的教学会影响他们对文理分科的选择,或许也会影响之后人生的选择,而各科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要,没有轻重缓急可言。其三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的教师素质较弱。有的教师自身能力有限,所掌握的知识也并不充足,而且教学懈怠,以至于引起学生的不满与反对。有的教师是因为不堪重压,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并将烦躁的情绪带入课堂中,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在高中因为学生罢课而被罢免的教师屡见不鲜,学校尊重并重视学生的意见,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要求,以达到学生安心学习、成绩提高的目的。

(二)学生学习较被动,适应期过长

高中的学生尤其是高一新生,首先是学习情绪波动比较大,这主要是环境影响的。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虽然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但是刚入学的新生并没有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充沛,精力旺盛时期,容易经不住学习之外的诱惑。有的学生将精力花费在不值得花费的地方,学生们自认为长大了,学习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其次是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承受不住学习的压力。中考虽然没有高考那么严峻和重要,但也算是学生成长中一个小小的转折点,有的学生觉得结束中考刚刚轻松一下,又陷入重压之中。语数外、史地政、物化生还有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课程表是满的,似乎没有一点轻松的余地。最后是学生之前的初中学习基本上是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会播放幻灯片,会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可是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枯燥的理论知识。高中的教学不是以趣味性来衡量的,而更多的是以学生成绩来衡量的。学生适应期过长,不能尽快融入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所以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比较突出。

二、师生齐心协力,改变问题的现状

(一)教师应该提升素养,活跃课堂

高中教师并不是简单上完课就结束,而是起得比学生早,睡得比学生晚,每天忙忙碌碌为学生操心。高中历史教师既希望学生成绩提高,也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但鱼与熊掌有的时候不能够兼顾,只能舍其一。若是追本溯源,考试成绩的提高,不仅仅在于学习的方法,也在于学习的态度与乐趣。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不必过分强调学生的分数。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快乐,结合新的教学方式,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与学生形成互动,学生没有经过严谨的理论知识和惯性思维的打磨,容易提出新型的问题与意见,教师要学会在学生身上寻找可取之处。另外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补充或者温习过去的知识。初一历史的上下册在高中课程中被融为一章,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分组与大家分享复习成果,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自信心。

(二)学生应该巩固基础,钻研新知

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缩短适应期。要明白高中课程的繁多并不是一时能够改变的,要学会适应不能轻易改变的环境,要知道与自己并肩作战的还有很多同学与教师。高中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诱惑的确很多,但这也是成长中的考验。高考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说,重要的是学生要从心底里重视高考,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想清楚自己未来要走的方向,要做到对自己负责。此外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兼顾各个学科,学会学习历史。历史教学内容与初中内容的重复是因为历史是不可更改的,并不是意味着可以轻松学习,内容上的难度与深度在加大,学生依然要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学习历史中寻到乐趣,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

三、总结

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出现是因为教师以自我为主,忽视学生主体,过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并且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而学生学习又较被动,适应期过长,刚进入高中的高一新生心智不够成熟和稳定,经不住学习之外的诱惑,容易不重视学习,而历史学科与初中的重复率较高,更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懈怠。为了解决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师生应该齐心协力,改变问题的现状,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运用其他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与学生多进行互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经得住诱惑,按照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作者:韩艳娟 单位: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

第二篇:新课改下物理教学探究

一、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搞好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首先从课前准备做起

有道是:“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一句战争术语,我以为用在我们物理课教学上也恰到好处。然而,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搞好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就要结合物理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在课前要来一个全体总动员。我们要做到,不仅教师要课前备课,进行教学设计,还要全班学生都进行课前准备,做好课前的预习,这样不仅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还要使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只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听,被动接受的学习局面。相反,现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实现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做好自己的课前笔记,并写出自己的想法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发言。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可以提出,有知识可学习,有问题可以解决。所以说,做好课前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是我们学生学好物理课先决条件。我们作为一名物理课教师,一定要重视自己和学生的课前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这就是我们立于永远不败之地。比如说,学习摩擦起电的现象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中一些存在摩擦起电的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不仅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意识,还激发了课堂学习浓厚的兴趣。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情境,学生都把自己观察到现象纷纷说出来,有还会查阅资料、找出一大堆东西来丰富我们课堂内容。还会涉猎一些扩大外延的现象,为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比如,我们让学生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时,有的学生就想到了古人的钻木取火。这里不仅让学生敬佩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还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使得有不少的学生搞起了自己的小发明来,拿到课堂上了展示。这样一来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搞好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营造一个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课堂学习氛围

不言而喻,课堂学习氛围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创造的。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可分为接受式和探究式。当然,我以为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各的好处,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种学习方式绝对的好。本来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不能一概而论。在接受式学习的状态下,把学生变成单纯的知识掌握者,它最大限度把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禁锢起来了;我们再看探究式学习,它的优点是在于能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是的发现、探究、研究的活动过程,将学生的“我学会”转化为“我会学”。我以为,这两种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的初中学生而言,它们都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应使之达到动态的、和谐的统一。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们教师应充分在课堂上来展示自己的发现,去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之后让全体学生共同来讨论来解决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应当做好最关键文题的提醒和扭转工作,避免学生因为知识的缺陷,和想问题存在的偏激造成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做好学生的鼓励工作,要及时的肯定表扬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力争上游,树立必胜信心,找回自信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自身能力得以提高。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所得知识水平上再设置问题,使每个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上得以提高。也就是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也使每个学生都得以提高。这样我们通过这样的实际参与活动和各种教学设计和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进而增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雄心壮志。使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发挥到极致。

三、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搞好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还要做好课后评价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忽略对学生的课后评价的问题。因为对学生的课后评价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评价是教学信息的反馈,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再看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它不能全部反映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无力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全面地评价每个学生,并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层面。是啊,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标准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由原来只关心学习成绩的单一评价而扩大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态度、情感意志、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等等的综合评价。所以我们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鼓励是对学生的外部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内部的强化。而内部的强化的意义远远超过外部的强化。为此,我们教师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中,要特别做好知识水平差的学生的工作,恰到好处地使这些学生认识到只要肯努力付出,就能在学习上看到自己的成功。如此这般,就可以保证全体学生无一例外地取的好成绩,进步得更快,这是因为他们受到评价的激励而逐步走向成功的彼岸。我们还要把评价工作做到位。在自我评价中,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缺点,并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弥补。在几次这样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做好对自己总的评价。能很好地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做一个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灵上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能针对自己缺点采取相应整改措施,使自己变得好起来,信心足起来,干劲猛起来,使每个学生都优秀起来。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也一定能做到的。

四、总结

总之,我们物理教师,我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搞好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要改以往的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教学形式,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在体验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作者:李国辉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第一中学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探析

1.结合新课标,合理精简教学内容

处于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老师务必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整合优化历史教学资源,合理精简教学内容,此处所说的“精简”,绝非随意“删繁就简”,而是紧扣新课标的内容要求,把握核心知识点,明晰出科学合理的教学重点。比如,老师在串讲“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这一重要知识点时,事先应仔细研读新课标要求,重点讲解中央集权制度在各个朝代时期的具体表现和局限性产生的缘由,以及集权制度对一个朝代时期所产生的影响,达到理清线索、突出重点的目的。

2.重视课前导,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每一历史时期不乏亮点。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催化剂,要想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效果,历史老师一定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历史课前导入,让学生厌学、倦学转化为乐学、好学。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老师重视课前导入,只有课前导入的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引发,整节课才会迈向成功。高中历史老师在设计课前导入时,需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确定导入形式,可用一段历史趣味故事导入,或一曲欢快的音乐,或一段动人心魄、振奋人心的视频,旨在为学生营造优质历史学习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积极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3.善用历史图,培养学生历史空间观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和记录,都离不开两个重要维度即为时间、空间,对于我国古代史来说,我们无法追溯回过去生活的原原本本,但可以历史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中“再现历史”,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出发,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比如,讲授“新航路的开辟”一文时,首先老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完整的新航路开路线图,让学生对航路的大致分布走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结合地理知识和时代背景向学生解释航路开辟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细化每一条路线经过的地方,阐释开辟新航路的初衷意图及价值;最后,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探寻新航路开辟的作用和意义,详尽研究这一举措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功用。利用历史图教学的方法,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空间观。

4.妙用多媒体,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也需时刻跟进时展脚步,在历史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借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内容的展现,提升历史课堂的魅力。现今应用于高中教学的多媒体设备能够集声音、图片、文字、音频、视频于一体,无形中增强了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启发性、有效性,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比如,老师在讲授“百家争鸣”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丰富多彩的PPT历史教学课件,在课件中嵌入孔子、老子、董仲舒等人的图片以及理论主张,同时也可以将几人的意见主张制作成简短的动画视频,使得历史人物形象及思想主张活灵活现的跳跃在教室大的屏幕上,给学生创设出直观、生动的历史知识环境,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进而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效果。

5.借“神入”历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神入”历史,主要是依凭想象力还原“真实”的历史,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生活中去了解、观察历史人物和事件,掌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动机,理解历史事件的变化发展,从而精准感悟历史文化内涵。从某种层面上来讲,“神入”历史需要想象力的介入,一是通过学生想象丰富历史内容,二是借用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而高中历史老师应努力掌握“神入”历史教学的基础步骤,以历史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想象”、“重构”、“启迪”、“思量”等手段引发高中生的想象力,从而最大程度的延展历史知识范畴,使得学生感受到历史事件所蕴藏的深层史实。

6.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教师便须紧紧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简教学内容、重视课前导入、善用历史图片、巧借媒体手段以及“神入”历史形式,以此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而达到提升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郑慧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文昌校区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微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方面来说。

高职的学生一般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一些学生对于一些单词的拼写、语法的使用掌握得都不是很熟练。这样就会使一些学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却很难提高英语成绩。且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的难度也会不断的增加,更加会使他们觉得学习的内容难以消化,这样循环下去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减弱。而且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差,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太强。

2.从教师方面来说。

在课堂上教师占有主导地位,通过对高职英语课堂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现今一些高职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模式还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布置作业,然后学生去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要对自己之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及时的调整。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来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把更多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多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把课堂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调整自己在课堂中的教学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把更多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英语的方法。例如,可以成立一些英语学习小组,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尽量让学生在小组中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和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情景对话,让学生利用英语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并且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使英语口语能力得到提升。总之,教师一定要注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因为高职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所以有的同学即使很认真地学习也很难让英语成绩有所提高,这样会使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教师就要鼓励学生,重塑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成绩不是问题。还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些学生喜欢听的英语歌曲,观看英文电影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课堂评价及考试的形式多样化。

让课堂评价的内容不再单一,可以加入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课堂的纪律、小组交流中的表现、作业完成的情况等等。其实进行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肯定。对于那些课堂评价较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奖励。对于期末考试,可以加入口语测试,而不是单一的对学生进行书面的考试,让学生开始重视口语学习。

4.改变教学方式,新旧教学方法相结合。

虽然说要对旧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但是旧的教学方法也在教学中运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其中也有其可取之处。所以在对高职的英语教学进行调整的时候,可以继承之前教学之中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例如,在以前的教学中较为注重学生基础的学习,在对语法、单词记忆上强调的较多,这一点对于新课改的高职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教师仍然要注意在这一方面加强训练。

5.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哪方面需要加强、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针对学生所反映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还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更加亲密。当然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可以在其中得到提高。因此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李?君 单位: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第五篇:新课改下艺术教学探讨与研究

一、新课改大环境下的艺术教学使命

1.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教学的开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帮助学生从心理上建立起自信,使其学习其他学科也就更为容易,这是当前高校艺术教学的重大使命,从此可看出,艺术教学的未来极其光明,利于学生发现世界之美,更能以自信自强的品格去接纳和战胜生活中的诸多困境,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了解艺术认识艺术

高校教育发展中,培养学生了解和认识艺术,并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这也是新时期高校艺术教学的重任之一。借助艺术教学的开展,使学生了解、认识并学习艺术,是新课改的要求。艺术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精彩,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给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震撼和巨大影响。

二、新课改大背景下艺术教学的实施对策

1.有效设定艺术教学目标

综合整个高校的艺术教学过程来看,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实施中,因为教学的对象和主体都是学生,所以应当结合学生的相关意见,明确其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展开教学目标的设定,出发点应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使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得新课改下的高校艺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了实现此目的,作为高校艺术教学的教师,也应当结合教学大纲及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学生的需求方面出发,使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让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欣赏技巧,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2.讲求教学模式的多层次、多样化发展

当前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巨变在转瞬间就可能发生,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为了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力,及时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至关重要,所以,艺术教学模式更应当向多层次和多样式发展,而不是遵循以往发展中陈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中,应当让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教学环境加以改进,为学生带来焕然一新的教学体验,进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传授;教师本身应当很熟悉课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用新的思路和教学语言去进行相关艺术课程知识的传授。此外,在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方面,教师可以采取户外教学的方式,在学生面前展示新的教学器材,结合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呈现,这种方式的教学过程不但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了解、认识和学习艺术,有效培养其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爱好,了解艺术的产生及发展。

3.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

当前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其对教学知识更直观、形象呈现的特征,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其当做了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艺术教学中也应当完善对多媒体网络技术及相关设备的运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在教学中借助其来完善教学,具化一些艺术知识及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投入到教学氛围中。此外,教师可从网络上下载与艺术课程相关的内容,如教学过程中涉及的音乐、舞蹈以及国画等诸多素材,借助网络渠道进行有效的展示,使课堂更为丰富多彩,也能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或是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等,而在课后,应当多引导学生去利用网络技术多查询相关的知识资料,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共享,促进学生艺术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共同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其学习艺术课程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其在增长知识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有效的丰富。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高校教学中,艺术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新课改的大环境,对当前高校艺术课程教学如何高效地开展进行了积极探讨,并从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的开拓创新、教学目标的设定等多方面为新时期的艺术教学献计献策,以期能为新时期的高校艺术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陈锟 单位:长江大学

第六篇: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认识探析

一、新旧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评价评价方式的变化

1.新教材、旧教材呈现知识的方式的变化。

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旧教材以文字叙述、知识讲解为主,而新教材以学生活动为主;二是旧教材中的课堂实验基本以教师演示为主,而新教材以学生探究为主;三是旧教材对于结论性知识一般都给予明确提示,而新教材要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己总结。

2.学生的评价评价方式变化。

如何搞好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待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教材特点,学校可以出台完整而有效的评价体系,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自评与他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对学生多方位、多层次进行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方式需要转变

1.抓好初、高中教学衔接,为学习高中新课程做好前期准备。

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把教材过渡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的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根据高一学生化学基础的实际,应组织编写衔接性校本教材,确定两个专题,一从学法指导入手,更新学生学习理念,为学习高中新课程做好前期准备。二从知识层面提炼初中化学的三条主线。注重抓好化学用语的巩固、反应规律的梳理、实验的安全操作。抓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对实施高中新课程起到一定作用。

2.实行集体备课,研究新课程的教法与学法。

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做到资源共享,可以实行集体备课制。各位老师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达成共识,修订教案,统一实施教学方案。同时,根据老、中、青教师的构成特点,注重发挥各自专长,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新课程标准中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需要我们注重课堂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品质,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通过指导教师和年青教师相互学习,从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细化,导师的课对年青教师全开放,年青教师听课过程既学经验又提问题,而年青教师课堂教学中驾驭能力不足,知识体系的建构不够落实,导师听课后及时指出,研讨教学方案的课堂实施策略,及时反思教学不足。进而保证按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的新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努力营造学生课堂探究和讨论氛围,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实行集体备课组内教师除了经常性相互听课外,还能针对性地对典型课题进行攻关,对推行新课改有大的帮助。

3.教师的教学理念。确立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的理念。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体验感受,自主形成知识,获得能力,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在课堂教学中要对不同功能的教材栏目理解好,还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运用好、落实好。达到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演示实验]基本上是老师演示为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如果能让学生来描述现象,老师再归纳点评、效果更好。对于一些安全的实验,尽可能安排学生上台演示,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并指出操作正确与否,描述现象。这样台上、台下的学生会更认真,学习的兴致更浓,印象更深刻。[科学探究]尽可能安排随堂实验,如氢氧化铝的两性等。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描述现象,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言,最后老师总结。[学与问]课堂上学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运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让学生板演或发言,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新教材的某一探究活动,不可能把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都涵盖进去,但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来看,无疑能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根本转变。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几点困惑

1.化学新课程的知识呈现方式和顺序变了,知识内容的目标要求变了,造成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之间的很大矛盾。

2.新课改后,课时可能不够用,由于新教材,尤其是必修课,内容多、知识面宽,要把过去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一年时间里,而课时又少,粗不得又细不得,而且有些知识又介绍得非常粗浅,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这对矛盾该如何去解决?

3.新课改后的新练习和教材内容能否配套,就目前来看有的学校在用北师大版的配套,有的学校用的是再征订的辅导资料,但是都效果不佳,像北师大版的必修配套上就有好多选修课本上的题目,明显不能配套使用。

四、总结

总之,课改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中我将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带着这些困惑不断的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尝试,使课改能顺利进行以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作者:杨昭 单位:张掖市实验中学

第七篇:新课改下提升中学计算机教学效果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道路上兴趣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而且计算机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初中计算机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投入地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计算机技术,掌握和延伸计算机技术。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并联系社会的发展和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意识到重要性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其次,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由计算机设计的产品,学生一定会觉得很新鲜、很好奇,让学生带着对计算机的好奇和新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计算机有了兴趣,他们一定会全身心地投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增强实践训练

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一切的知识都需要学生落实到操作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地提升自我,提高计算机技术。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知识点,学生可能在当时对知识和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很清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当学生进行操作的时候就会不记得应该怎么操作,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将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高效地学习。所以结合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计算机技术。

三、开展计算机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初中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比赛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大的热情、最高的水平来比赛,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竞赛也是学生创新和提高的一个平台,竞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了能力提升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电子书刊制作比赛,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展示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在开展竞赛的时候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些指导,帮助学生找到灵感和学习的好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轻松地学习计算机技术。

四、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认可和鼓励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前进的目标。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都会自信、积极地去面对。另外,教师的鼓励还会激励学生提高自己对自身的要求,在学习中有新的突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表扬,要耐心指导学生,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做出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对学生寄予厚望。

五、总结

新课改论文范文5

1.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存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因此,只有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英语教学的有的放矢。但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会将语言知识目标以及语言技能目标产生混淆,甚至部分英语教师会忽略教学目标,将语言知识目标作为教学中的关键任务,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并且也无法促进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1.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兴趣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与求知欲望,并且能够带动学生进行思考。但是,现如今大多数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比较低,不具备自主性,并且认为英语学习比较困难,英语单词、词汇、语法难以记忆与理解,从而不具备英语学习的策略。此外,部分英语教师在课程中过于传授英语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所忽略,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失去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1.3教学方法过于落后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淘汰,但是部分学校的英语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心应手,并且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不熟悉,从而没有将新课改所推行的教学方法真正运用到英语教学之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机械,无法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甚至会出现“考试异化”的现象。

2.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2.1积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的主要要求内容之一,明确教学目标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英语教学实效性。教学目的作为学生学习的归宿,教师教学的重点,在整个英语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积极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根据教学现状设定各种方法以及各种内容,并且要采取各种方式将教学方法展现的更加切合实际。与此同时,英语教学目标的结构需要具备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在积极反映教学目的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要想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具,视频、图片、游戏,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要将教材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具象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当然,英语教育可以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将教材内容作为主要的线索,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彰显,在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小组表演中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英语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2.3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在积极符合新课程教育体系的目标中,将英语教学的实质现状与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其中,英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英语教材内容搬至多媒体屏幕中,并适当地添加视频、图画,让学生能够在比较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此外,英语教师可以设置情景教学法、小组合法法,将学生充分融入到整个教学任务之中,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实效性。

3.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是现阶段最为主要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英语教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但是,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太落后,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将新课改的要求融入其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其弊端与缺陷进行解决,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张睿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中学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浅议

一、教学方式生活化

1.生物是实际生活中的生物

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了一节课堂,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把生活中学生所熟知或者感兴趣的事例作为本节生物课开课的导入内容,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的经验进行学习,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喜好,一方面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这对达成教学目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将生物课堂生活化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吸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生活、关注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例如,老师在教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物》这节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书上的图片,然后根据对这些图片的理解,举一些自己认为是生物的例子,从而让学生自主吸收知识。

2.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让学生受益匪浅的课程一定是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程,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节生物课,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课程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例如,还是在学习《认识生物》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老师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上课的时候准备一盆自己家里的盆栽,或者是办公室的花卉,上课时专门摆出这些东西,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认识生物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越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越容易让学生接受,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精神,能够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对生活充满兴趣和希望。老师要教会学生挖掘与探索生物问题的方法,首先自己需掌握相应的方法。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新课标对老师的要求。老师在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时,不能凭借个人喜好来设计,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程度的基础上来设计相应的案例。

三、教学任务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困扰的问题,有的老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求学生一味地写作业、背作业,上课要求学生抄笔记,根本达不到内化知识的效果,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非常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是非常有意义的行为。但布置过多没有意义的作业很容易适得其反。所以,老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最好将作业和生活相结合。比如,在教学《认识生物》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买种子去栽种,这样学生既可以增加学习兴趣,也可以间接地去了解每一种生物的生长特性,知道哪一种生物更适合在室内生长,哪一种生物不适合盆栽。社会实践可以按照学校和周围环境进行统一安排,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这种形式更容易让学生对知识形成体系,并做到透彻理解。生活化的实践有助于学生提升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总结

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积极作用。践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让学生亲近自然、认识社会的主要途径,也是课堂和社会有机结合的的教育模式。

作者:於秀兵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初级中学

第三篇:新课改下初中生数学辨析能力培养

一、传授数学知识内容要义,筑牢数学辨析能力根基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学认为,数学辨析能力作为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不仅包含了思考分析、探究研习的活动部分,还包含了判断概括、对比研析的思维内容。众所周知,数学辨析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坚实的解题素养等方面予以足够的支持和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做好数学知识内容要义的传授工作,成为数学辨析能力培养的首要工作和先期工程。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传授,引导初中生同步互动、交流协作,共同探知研析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刻内涵和内在关联,逐步积淀坚实的数学素养根基。值得注意的是,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集腋成裘”的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开展数学知识内容的讲解活动。

二、传授数学探析方法策略,提升数学辨析能力素养

初中生在辨析活动中,需要运用行之有效、有的放矢的解析方法和策略进行辨析和评判活动。这就对初中生解析问题的能力素养提出了要求。教育实践学指出,数学辨析过程,就是数学探析方法策略使用的过程。因此,教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切实做好数学知识及案例方法策略的传授讲解工作。在讲解数学知识内容,解析数学案例过程中,结合教与学活动的过程,向学生讲清楚学习探知的方法、探析案例的策略,使初中生能够对方法策略从本质上有深刻的认知和掌握,确保初中生进行辨析活动时能够运用自如。如“四边形”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如图所示,在一个四边形为梯形的ABCD中,已知AD∥BC,AB=CD,并且AC垂直BD,现在已知AD、BC的长分别为3、5,试求出AC的长为多少?”案例讲解中,在初中学生亲自实践探究、思考判断的活动基础上,向学习对象指出,解析该数学案例时运用“划归转化”的策略思想。初中学生产生认知“疑惑”,教者结合上述呈现的问题,指出:“在这一案例的解析活动中,可以看出,该问题是要求边AC的长度,根据题意,应结合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一梯形性质,将梯形的一条对角线进行移动,从而转化为关于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问题。

三、巧借评价教学活动载体,锻炼数学辨析能力水平

教育实践学指出,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作为动力支持,更需要良好的实践载体以及平台。笔者以为,部分初中生数学辨析能力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缺少有效的载体搭建和训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为初中生提供辨析思维的实践活动载体。评价教学的活动进程,究其本质而言,可以看作思维探析、综合评判、深度辨析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将教学互动双边活动融入其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借助于评价教学这一载体,组织初中生开展反思自身的学习活动、评判他人学习过程的评价活动,让初中生辨析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在“一次函数的图象”案例课讲解中,教者抓住学生容易出现的忽视取值范围解析的不足,组织他们结合一次函数图象案例进行辨析评判活动,引导初中生认真反思自身解析过程,辨析他人解题方法,在综合辨析的实践互动中,锻炼其辨析能力,提高其学习效能。

四、结语

总之,辨析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者持之以恒的训练,需要初中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数学辨析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渗透在平时的点滴教学活动中,既要强化讲解传授,又要注重实践训练。

作者:季加荣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初级中学

第四篇:新课改理念初中教学管理探微

一、初中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教学管理观念陈旧

当下,我国初中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即是管理者本身的思想观念落后。在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思想模式依旧传统、落后。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时期,而作为教师只是投身于教学成绩中,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考量。还有部分学校管理者只是偏向学生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兴趣,忽略学生追求及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上这样的管理方式非常阻碍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初中阶段的教学管理中并没有将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教学管理理念运用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

(二)教师评价存有缺陷

初中教学管理中最核心环节是教师评价,新课改中提出教师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以反馈、激励、调整为主导,内容调整为学生为中心进行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评价的技术也相应性地发生变化,将学生自身转变及发展综合到一起。不过现阶段的初中学校实施评价过程中存有很多缺陷,与新课改的要求相距较远,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初中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有待加强

校本课程是初中学校补充及开发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依据初中学校的管理方法、思路、学生及教师的实际情况才可以构建成与学校发展相应的时效性。而现在许多初中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而开发的,根本无视校本课程的作用,因为导致教师之间也很难形成进行学术交流的良好氛围。

二、新课改背景下完善初中教学管理路径分析

初中教学管理涉及许多方面,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教学管理过程中,要真正实现应视教育观念转变成新课改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观念,具体实施措施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建立及完善与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相符的教学管理办法

应试教育中,教学评估的主要指标是升学率,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要全面摔掉传统教学管理的局限性,以学生的实践性、科学生、创新性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及方向,这才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改变教育理念

终归到底,教育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努力探索科学知识以及人生哲理,充分开发自身优势及智慧,即可以学会做事,又可以懂得怎样做人,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可以适应于社会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可以灵活应用到社会工作中。基于以上因素,在进行初中教学管理过程中要转变管理理念,首先要进行的是将工作重点进行转变,培养学生的是非观,要做到不仅要育人,也要树人,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教学素质

作为初中教师要互相学取所长,文理科教师要相互进行学习,吸取新的知识,将自己充实起来,做到文科教师了解数理化,理科老师了解文史地,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教学管理打下坚实的管理基础。

(四)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师生之间进行融合交流的重要基础,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的服从,首先要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一旦学生对教师出现抵触的心理,作为教师很难进行下面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师生之间要多进行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日后进行的教学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而不是被管理的对象,要做到以情服人,使学生面对教师的管理时处于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的配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应当以学生为基础,首先要做到全面关注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其次要关心学生的内心以及情感,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最后,重视塑造学生的品德。新课改背景下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为基础,因此面对初中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民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教学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教学计划,实际进行教学管理时,要以教师还是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教学管理策略进行灵活调整,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力求达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初中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及优化,不仅可以推进初中教学管理的正常开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初中生健康的人格,更加可以保障初中生全方面、科学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广大初中学校一定要加强改进教学管理观念,推进初中教学管理。

作者:彭城 单位:长春市柳影中学

第五篇: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浅析

1.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当今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没有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讲授为教学内容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下进行数学教学,教师要有所转变,完成教学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之下,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不仅要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为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指导之下,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严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把学生和教师放在了不平等的地位之上。因此,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不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下,自然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在新课改下倡导师生关系的平等,教师要放低姿态,和学生交朋友。在平时,教师要面对微笑,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倾诉时,教师要耐心倾听,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下,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和关心,教师的真情能够打动学生,让学生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和教师接近,从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数学课也更感兴趣,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1.2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身心得到放松,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传统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压抑,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改下,每一名教师都要把和谐学习气氛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任务,认识到轻松、和谐学习气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作用。课堂教学是师生以及生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探究、质疑、发言和讨论,在和谐的氛围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们都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探究中发现了数学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2.1小组合作教学法:

新课改中指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互相交流,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对自我认知进行完善,在合作学习中,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此外,还应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以后再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新课程下应采用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合作学习的方法步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及时进行总结。如在教学八年级数学“条形图与扇形图”,统计空气质量为各级别的城市个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四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一人从地图中按顺序读出数据,一人判断该数据应分组别,一人划记,一人监督划记是否正确。通过四人合作,大大提高了统计的正确率,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2情境教学法: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在枯燥、单调的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数学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他们就会感到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数学学习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情境的创设,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

3.总结

要做好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改进,找到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齐国彪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第一中学

第六篇:新课改初中文言文教学思考

一、兴趣为贵,巧设情境,激发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是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社会相隔甚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不找到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往往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参与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愚公移山》时,笔者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播放江涛歌曲《愚公移山》,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然后询问学生歌唱的是谁的事迹,你觉得愚公是不是很“愚”呢?山这么难移,愚公为什么还要移山?山最终移掉了吗?这样,通过情境创设,既唤起了学生探究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启发了学生思维,激活了课堂氛围。

二、积累为重,自主阅读,积累语言

积累,是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文言文学习离不开一定字、词、句、段积累以及学生知识感悟积累,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以积累为重。首先,把握重点字词句,实现词汇的积累。通过对文言文字词句的学习,尤其是不同语境各种词语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修养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狼》“恐前后受其敌”与“盖以诱敌”中的“敌”一词多义,前者作动词,译为攻击,后者作名词,表示敌人。只有结合具体语境,才能正确理解把握。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字词句,常见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运用,并主动思考理解、分类整理,让词汇积累“活”起来。其次,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丰富积累。语言的积累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文言文作品,摘录名言警句,从而丰富学生语言知识。譬如,学习了《小石潭记》,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开展对比阅读,丰富学生知识积累。

三、诵读为本,体验情感,积淀语感

诵读是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理解情感,把握内涵的重要手段。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诵读为本,借助多种诵读方法,让学生真切感受文言文韵味和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首先,教师范读,掌握技巧。通过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范读,学生的内心世界容易和文本达成共鸣,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在范读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重音、语调、停顿、节奏的把握,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范读过程中要做到正确流畅、感情充沛,节奏鲜明,恰当地传达作者的感情。其次,师生品读,体会情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文章句段,想象体验,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本深层的内涵意蕴。比如,《桃花源记》“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请你联想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再次,小组互读,交流感悟。引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进行小组互评,交流讨论,提出质疑,碰撞思维,启发智慧,从而达到取长补短,深化知识理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兴趣为贵,积累为重,诵读为本,围绕教学目标,优选有效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

作者:姚慧林

第七篇: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英语词汇有效教学

一、通过划分音节记单词

例如,contemporary可以划分成5个音节。Con.tem.po.ra.ry这种单词记忆法的前提是会读这个单词,然后根据读音拼写出这个单词。

二、借助直观图形或图像来记单词

例如,让学生了解house和room两个单词及其关系。可以通过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在一套“house”中有多少个“room”。学生可能会回答有livingroom,bathroom,dinningroom等。在学生学习pyramid时,把金字塔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这样记忆效果会更好。

三、使用英美国家低年级学生常用的wordpuzzles或者crosswords

等填词游戏形式来习得单词这种形式更适合低年级学生,它体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原则。

四、让学生“头脑风暴(Brainstorm)”某个话题的相关词汇

这个方法更适合写作课的前奏。例如,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Earthquake”的作文,写作之前,老师让学生“Brainstorm”尽可能多的相关词汇。学生可能会说:victim,terrible,destroy,rescue,trap,shake,collapse等。但这种策略更适合于复习以前曾经习得过的单词,而不适合习得新单词。

五、用“单词开花”法记忆单词

这主要是依据三种构词法(派生、合成和转化)记忆单词。例如由real可以想到really,reality,realistic等。通过这种策略记单词的效果很好。因为只需记住一个词根,可以在短时间里产生许多其他词。

六、鼓励学生在课内外经常使用英英词典是增加学生词汇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英英词典里用来解释目标词的单词都是英语中最常见最普遍用的词。这些词被称为是英语的“核心词”。大约有4000多个。人们完全可以用这些词进行日常的口语和书面交流,恰好这些词大部分都是高考英语必备词汇。当学生查生词时,每次都是对这些核心词的复习。所以常查英语词典,可以帮助学生习得更多的常用词汇。

七、用单词造句法

这是一个传统的教单词的方法,但很有效。学生造句,老师点评,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记住了词行、词义、词性,也知道这个单词在不同语境中是如何使用的,它体现的是“learnbyusing”的原则。以上这些方法是笔者多年从事英语词汇教学而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希望对广大英语学生及爱好者在习得词汇方面有所帮助。

作者:张霞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新城中学

第八篇:初中音乐教学适应新课改探究

一、研读领会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应该明确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用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情操,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音乐审美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能够使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感,不仅使学生现在受益,而且,掌握了正确的方式、方法还能够终身受益。因此,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

1.通过音乐理念教学讲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

2.通过音乐具体内容学唱,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养成对音乐的爱好,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音乐可以调节情绪。

3.在音乐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实践能力,通过欣赏我国传统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情感。

二、依据课改要求,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

新课标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给出了如下的定义: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音乐专业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愉悦和快乐,进而实现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真正目的。这些都要求音乐教师,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及地位,牢牢树立“学生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教师则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及理念。音乐教育中,和其它学科一样,同样存在着很多的专业名词术语,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认知障碍,再加上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一些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更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明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必须彻底抛弃自己“满堂灌”“一言堂”等落后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转而充分尊重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某首歌曲时,要求学生提前深入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要表达的感情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给人的力量不容忽视,对老师有良好感情的学生,他们往往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引导他们向着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因此,应经常主动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及人际关系等情况,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做到情感相融。

2.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主要是直观和听觉教学,老师既要动口把理论讲解透彻和演唱示范,又要采用肢体语言手段。

3.在乐理知识的教学方面,课程的内容安排必须合理,课堂操作运行应灵活多变,重点、难点要合理搭配,有所侧重点地安排好教学内容,从基础抓起,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课堂上通过精选乐谱视唱,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动力,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会自发产生,它有赖于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锻炼他们的实际参与能力,学生们会热情高涨,音乐课更加生动活跃。参与艺术实践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课外,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还有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参加校、市、省级演出、比赛。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中来,展示自我,发展个性,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受到熏陶,保持对音乐的热情,他们的音乐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四、总结

总之,虽然音乐课不是升学考试科目,但它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就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设计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课标。通过校内外音乐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营造良好的音乐活动氛围,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张晓田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学

第九篇: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1新课改下初中地理的教学现状

1.1教学观念转变不够,难以发挥出实际效果:

教师在进行地理课程授课时不能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很难在课堂上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实际效果。在很多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时间和教师的授课时间往往差距很多,大多仍然以教师主讲为主,占用了整堂课程的大部分时间,这些教师往往存在一些担心,怕将时间留给学生后很多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不能讲出来,担心知识点的漏讲,而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少,课程就成为学生被动的学习,其能力不能得到锻炼,在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上受到压缩,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2教学模式及方法单一,教材分析不透彻:

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缺乏灵活的教学方式,不能在课堂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传授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这样在教学目标不同的情况下,教师所处的位置也不同,一味的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烦感,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都是一味地让学生看书,然后去说,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发挥不出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能力培养不够,或者不够准确。比如中国地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这一节,在讲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时,可以在让学生了解两个事例之后,让学生再根据自身的感觉谈一谈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就行了,没有必要让学生看书照原话来说。在讲现代运输方式时也是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全能回答出现代运输的方式有哪些。因此,一味的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就会使教学内容的难度降低使学生感到没有学习的动力。

1.3课堂学习中缺少地理学习气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地理课程当做是考试中的一门学科,承担着较大的学习压力,那么,在课堂学习中也就对地理课程丧失了学习兴趣,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教师教学时缺乏饱满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教师对教材不熟悉,理解得不好,讲起来又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因而在学生心中产生不信任感。教师对学生放手不够,学生缺少自主、能动的活动空间。教师的教学缺乏艺术性等等。

2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对策

2.1分析学生心理,分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实际是对刚升入初中学生的一个崭新的新鲜的学科,从学生刚步入初一的校门来说,青少年对新鲜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作为教师则应该抓住这一学生心理在教学授课中穿插的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彩图、幽默漫画、谜语故事等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七年级上册第12—13页的各种热量带图、第86面“苦难的母亲”图、第88面“城市环境问题”图等及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寒来暑易、昼夜交替、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进行设问质疑,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2总结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属于一门比较理论性的综合类学科。在理论教学方面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抽象化,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占地理课程学习的主要因素。对于这些方面教师应做到精讲和细讲,引导学生善于发问和质疑,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如“地图和地球”这一章基础知识部分,不但要精讲细讲,还要经常反复讲,并且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制作地球仪及画平面图等实践活动,直至学生彻底理解并牢记。而对于区域分异、人文现象等属于条条框框的叙述性知识。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多讲则无味,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故只需列出提纲指导学生自学,使他们自己理解,然后老师作简单的综合比较,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课程中穿插欧洲和美洲的地理特征时,可以将地理特征的不同,当地的气候也不同引入,加深了学生对于欧洲和美洲的多方面学习和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发文引起气候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会在学生的自我学习中不断探索,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教材的目的。

2.3巧妙利用图文,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的图文较多,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因此,在课程中应时刻配有地图册或地球仪。在讲到某一个知识点时,就应形象的将地图册或地球仪拿出来进行形象化的讲解。要时时提醒学生,学习地理时绝对不能怕麻烦,必须图文并读,通过观图察文、想象、思维、设问等推本溯源的方法把有关的地理名称、规律、特点等落实到图上。通过课堂上的不断发问来让学生从地图或地球仪上自主找到答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自我找到答案的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地理教学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地理课程这一丰富的特征,孕育出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才能够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才能够在新课改下高校的完成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作者:程鹏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

第十篇: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一、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初中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实施时,初中化学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问题就开始成为了许多化学教育人士不断争执的问题。从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化学的教学受到了诸多限制,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教学评估系统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整体的教学课程安排上还缺少一个统一的调配系统。不仅如此,化学是一个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目前初中学校的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的器材和功能都不完善,有的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化学实验室,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时只能学习枯燥的理论,对于真实的化学反应却一窍不通,极大地延误了学生的化学学习。

二、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和目标

作为一个优秀的初中化学教师,在面对新课改这种机遇与挑战并重的新形势下就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掌握化学知识的要点,从而不断提升化学能力。老师在进行理念更新学习的过程中要勇于打破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主动去探寻化学的奥妙,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化学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老师要给学生灌输科学探究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大胆的去实践。这种实践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老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尝试,从中了解身边物品的本质和化学特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化学灵感

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要通过生活的化学反应事件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注重去寻找生活中的化学奥秘,探索课本上学不到的化学知识,从而积极主动的完成化学学习的任务。初中的化学学习还比较偏向于理论的学习,这种现状就导致学生可能会在一开始对化学产生厌倦的情绪,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化学的学习态度进行教学调整。例如,在讲解石蕊试剂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事先用试剂在纸上写几个字然后分别浸泡在酸性和碱性的溶液中给学生观察,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顺利进行接下来的化学教学。

3.鼓励教师深造,加强校间合作

老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对学生的化学学习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一个好的教学骨干队伍能够带动整个学校的教学发展。因此,学校要多鼓励初中化学老师进行职业深造,让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开拓眼界,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学校教学交流合作活动,让老师去其他学校听课交流,学习对方在化学教学中的优秀技巧,多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交流教学心得,然后根据本校学生的现状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化学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目的。

4.改善教学实验条件,多元化教学手法

在进行初中的化学教学时,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在课堂上学习的也只是理论知识,只有真正参与到化学实验变化的操作中去,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到化学反应的真正意义。因此,学校应该不断提升化学基础实验设备,购买一些实验应用药品和器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要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进而举一反三,将化学反应公式理解地更加深刻。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还要注意改进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毕竟理论的学习有时候是十分枯燥的,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间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化学知识的科普小视频,或者进行一些化学常识小竞赛,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为下一段的学习补充精力,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新课改论文范文6

(一)教学的不确定性而非统一化,使因材施教成为一种趋势

传统的教学大多都是统一化的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评价标准等的统一,整齐划一成了传统教学的标志。这种统一化的教学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与多元化发展,失去了教育本真的追求。教师眼里没有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有被工厂加工出来的一模一样的相同型号的机器,这样的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在需要,于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便应运而生,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追求。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应该被视为一种天然的宝贵教学资源加以区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其不确定的方面,使得教学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提供了空间。

(二)教学的自主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其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努力地去实践,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是理论自身无法全部预料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较高的教学智慧,要具备去解决这些“防不胜防”问题的技巧。教师应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地做出改变,才能适应“新教育”。教学大纲变成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学科内容中各章节的具体要求没有了,课时规定没有了,难度和深度要求的具体规定没有了,教学顺序的要求也没有了。教学不能仅仅依赖于教科书和教参,教材中的内容也不再是考试的唯一依据,不再起支配作用。课程标准只是要求学生在学完某一门学科后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但是教师自主选择什么样的教材、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等来完成这些目标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的民主性与创造性

有了民主才能保证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教学中也是一样,在民主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平等沟通、有效互动。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不敢向权威挑战,不敢独树一帜,不敢逆流而上,形成了“唯书、唯师”的封闭思维,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有创造性,教师的教学更需创造性。“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创新就成为新课程发展中的应有之义。如果不进行创新,新课程发展就会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以学生为出发点、为中心、为目的,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学也要由“单向性”走向“双向互动性”;由“一人包办”走向“合作探究”;由“应试而教”走向“创新能力”。教学的民主性与创新性是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很多东西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这就更需要的教师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二、新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不同时代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不同。古代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传道,授业和解惑”,这些教学能力只是现代教师教学能力中最基本的。为更好地应对新课改的挑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增强知识储备,转变教学行为等,这一系列的转变实质上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教学能力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新课改对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提出了挑战。

(一)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个性的充分发挥。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交往过程。交往首先意味着平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已不再适合现代教育,它必然不断让位于师生间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是课堂教学的统治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者。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如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不断协商达到这些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最佳学习策略;创设适宜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学行为能力去付诸实践。

(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不同的学习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发现或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它们之间有交叉但又有不同的侧重。传统教育注重学生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式学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学习活动都适合用接受式学习。于是新课改在继承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自发地进行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如果教师不能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那么新课改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将成一句空话。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更新也将必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提出新的挑战。

(三)教学载体的革新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教学载体的变革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纯粹的单科教学已不适应学生的学习,新课改要求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也由单科课程走向综合课程。长期以来,由于学科教学理论的影响,学校教学以分科知识为基础构建了分科课程,不同学科之间分化明显,教数学的不涉及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理会历史、地理、政治方面的内容。这种单一的分科教学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学手段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样的手段,传统的单一的教材加黑板的教学时代不能满足信息量如此之大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众多能力中教学技术能力的提升已经迫不及待。因此,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力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

(四)教育对象的变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正在发展变化中的青少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接触到的信息量大幅增多,由于缺乏对信息的正确处理方式,因此常出现信息混乱的状况。如果这些混乱的状况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很可能走向岔路口。另一方面,生活质量的提升,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以及家庭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使得现代社会的儿童较早的接触一些新异事物,各方面的认知和个性发展都优于以前任何时代的儿童。这种教育对象素质的提升也要求教师不得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只有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教学能力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诸多挑战,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一)内化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在理论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而这一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内化的转化过程。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首先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头脑,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清除落后的传统观念对我们束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践中有的放矢,从容不迫。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内容,从根本上把握好理论的本意。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要合理运用这些理论,而不是死搬硬套,没有变通。只要本质不变,形式可以多元化,这样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提高教师自主学习和教学反思的能力

“活到老,学到老。”尤其作为一名教师更应不断地自主学习始终保持进步的理想和信念。教学工作本身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教师始终保持一颗自主学习、不断进取的心,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中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才能站稳脚跟。教学反思是一名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无小事,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事后要不断地去总结和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成为一名专家和能手。

(三)学校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供平台

学校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共同组织,它为教师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人身价值提供了平台。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还应该是培养教学专家和能手的机构。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进修,提高专业知识;聘请专家学者为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教师之间还应形成互帮互学的氛围,新老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组织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开展公开课等,让大家相互学习教学技巧、课堂调控、语言和非语言表达以及教学设计的方法,同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总结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也可倡导教师共同备课,在实践和交流中不断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能力。

四、总结

新课改论文范文7

在如今的美术教学中,其相应的教学目的就是要积极打造较好的技能基础与美术知识,从而进一步培养相关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美术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其美术教学方式与相关教学内容都必须要符合实际的教学对策与认知习惯,要让学生们更愿意去接受。其实,学生们对书本上的知识并不一定十分感兴趣,而相应的美术教师可以依据相关美术需求去择取那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在相关美术教学的方法中,可以打破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实际兴趣采用实用而又灵活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青铜器具鉴赏时,相关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古代的青铜器具模型,在大量分析其图案与背景以后,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青铜器具的模型制作,这样能够让相关学生进行自我实践,从而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二、美术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比较传统的教学在通常情况下都以教师为主要中心,其通常习惯于采用个体的手工方式进行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教学资源,同时,相应的教学设计也备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比较传统的教学均以基础知识为主

进行书本上知识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在实际认知上的快速发展,但是,却不能够仅仅因为如此而直接忽略了其经验所带来的实际作用,如果没有相关的经验就很难掌握与理解间接性经验。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并没有直接给予其经验上的重视。如果只是仅仅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一定会直接导致对理性的过度重视,从而轻于实践的做法,这就是对结果不够重视的重要弊端之一。

(二)以教师为主要主体

教师和学生、教和学都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基础关系,其主要包括相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和学之间的教学关系等。而在这种关系中,比较传统的教学中片面的教学只是强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以教师为主要中心的师生关系与教学体系,这样使不利于相关学生进行学习的创造性与主动性的思维创新。

(三)打破以教案为教学模式的教学

依据比较传统的教学来说,其主要是以教案为主要依据的教学模式,相应的课堂教学主要都是按照之前的计划进行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必须要积极完成相应的教学进度,而其相应的内容与进度都要实际安排在教案中。而从相关教师的角度来说,依照相关教案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立,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培养和引导相关学生的发展,其相关的教学任务也能够顺利完成。而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说,学生们是否得到进步,其教学效果体现的是否明显也就无从知道了。因此,采用以相关教案为主要教学的工具,相关教案只是片面反映整个教学过程,并不是学生们的实际学习过程。

三、特定情景的体验教学

在新课改的体质改革下,相应的教师可以在相关美术教学中利用情景创设的方式进行授课。例如:相应的美术教师可以依据相关美术现象与美术作品,采用编制角色扮演与编故事的方法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编制一些情景模式的短剧,可以让学生们去扮演一位众所周知的画家,进一步表现出其画家从刚刚开始学艺到最后取得成功,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去体验自身的感情,从而学习相应的绘画技能。不仅如此,相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处在某一个场景中进行绘画,例如当外面下雨时,可以让学生们直接画出在雨中的所见所闻,当外面正在下雪时,可以让学生们积极画出雪中的一些美景。与此同时,相关教师还要不断加强其美术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们在实际的情景中形成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最终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关的情景教学体验主要是新课改针对相关教师的具体要求,其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挑战,但是,进行情感式的美术教师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这只是在相关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的。所以,在实际的课程改革下,相关美术教师也要相应地探索其相应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感体验中对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的掌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相应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

四、课堂结构的改革

在比较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其相应对的教学结构主要是由相关学生的练习与教师教学以及相关知识的讲解所构成的,而在这些环节里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相应的美术教师,学生们的很多活动都是在相关教师的实际安排下直接完成的。而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单纯的教而不知道教育学生怎么学,其已经不能够充分地满足实际课程的需求。所以,相关美术教师就要依据相应的教学特征,积极改变比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积极建立起以相关学生为中心的询问、欣赏以及讨论讲解等新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相关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是整个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询问就是让学生形成问的习惯,此时也可以进行教师问;讲解是说美术教师针对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讨论就是说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对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而训练则是说要进行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性教学,这也是相关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会贯穿在整个教学的体制中。以进行学习的学生为重点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整个美术教学中去,进一步加强其美术学习的意识,积极调动学生探究与体验美术的积极性,从而最后让学生自主地爱上美术学习。

五、美术对相关教学的水平提高

相关的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十分恰当地将美术术语与美术语言让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而美术术语与其相应的语言主要包括相关作品的形状、材质、色彩以及空间等多种,相关教师可以采用自己的想法对美术术语与语言进行解释和描述以及分析。美术语言的相关传授是整个美术知识的重要工具,而教师是否可以采用十分生动、形象和准确的语言将美术知识直接传达给相关学生则是衡量教师语言水平的主要标准。当美术教师给予教学时,必须要依据相应的情境进行不同语言的表达,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委婉蕴蓄;此外,教师情绪必须表达得恰当,尽量做到真情流露,避免矫情造作。例如:在与中国的花和人物相关的教学中,由于相关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相关教师相应的语言表达与情感流露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人物画像中,其主要表达的是相关人物的神情,而在相关的花鸟画中主要表达的则是花草的相关绘画技巧。比如:在朱耷的鹌鹑图中,相关画家主要以鹌鹑进行自喻,特意将鹌鹑的眼睛夸张化,使其眼珠又黑又亮,直接顶在眼眶的上角,利用白眼看人充分表现出其冷峻孤傲与昂首向天的气质。因此,相关美术教师要利用美术知识恰到好处地将感情与语言充分地流露与表达出来。一旦相关教师将语言的形象生动性以及丰富的情感直接表露出来,那么相关美术教学的丰富生动性以及相应的活力才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在高中的美术教学中,其语言必须充满诗意与激荡的情感,同时也要相应地蕴含一定的哲理,从而让相应的美术知识更加哲理化,更加情感化。

六、结语

新课改论文范文8

一、优化学生认知结构,掌握学习策略

数学知识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和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学习策略)。因此,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动态协调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这三种结构形成内在的协调统一,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重视学习策略的选择,死读书、硬读书都是不可取的。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运用课堂教学之中。与传统的黑板和幻灯演版相比,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字体标准、排版整齐,可以产生色彩丰富的内容,图形、图片、动画、声音都可以出现在课件的演播中,可以有多种机动灵活的演播方式等特点。无疑,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比传统教学更具优势。但任何教学手段都有它的局限性,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在选用教学手段的时候,应注重一个“实”和一个“适”字,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预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达到的教学效果,要考虑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只是为了增添气氛、花样,就选用多媒体,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时甚至阻碍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

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打好“双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独到的优势,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为此,要想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如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对渗透到什么程度,都应有一个总体设计,而且应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认真反思、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学生才能由肤浅的、稚嫩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刻的、成熟的学习。

作者:余雪艳 单位:青海省格尔木第七中学

(二)

一、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句法错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句子成分不平衡

在英语写作中只有把结构意义进行良好的结合才能成为一个正确完整的句子。但是有些同学对句子的成分把握不好,在排比的句子中容易出现错误,出现一些不符合语法的问题。

(2)语句不连贯

一些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会出现连个或者多个句子组合在一起,这些短句所包含的的信息少,而且可能会把一个整体的内容分割开来,影响了整个文章的表达。虽然短句子的句法没有错误,但是前后的意思并不连贯,降低了整个文章的水平,所以在写作中应该对这种情况多加注意。

(3)语句前后不相同

在英语写作中,必须要保证句子的时态和语态以及人称等词汇的一致性。但是在写作中,同学们往往忽略了这些问题,就出现了句子的错误,降低了文章的分数和水平。

2、中式英语

也就是说用中文的说话方式去造英文的句子。因为现在高中生学习英语是在中文的语言中进行学习的,所以经常会受到汉语的惯性思维的影响,套用英语的句子,用汉语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英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减低了英语学习的效率,而且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句法的错误。

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

1、加强学生的英语基础训练,积累学生英语的词汇量,提升他们对英语语法的理解

(1)单词量的积累

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那么在英语写作中就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所以,教师在教授完新单词以后,在第二天可以对学生进行听写提问,达到量的积累,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2)对高中之前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的能力

为了不拖慢教学的进度,提高大多数同学的英语水平,老师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对高中以前所学习的语法进行复习和锻炼,然后和现在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结合,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2、读写结合

在搞好阅读的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练习。

(1)连词成文

从已学过的课文中选定若干有关的单词和词组,要求学生把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个意义连贯的语段。

(2)连句成文

从已学过的课文或程度相当的材料中选定若干个句子,要求学生按语篇衔接的要求将它们连成一个语义连贯的语段。

(3)阅读默写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所给材料阅读数遍,然后进行默写。

(4)复述课文

在平时教学中,许多课文都要求学生在课后写概要并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复述稿。

(5)背诵范文

英语读物浩如烟海,名篇和范文唾手可得,指导学生多背一些优美句子、谚语、俗语等,就会逐步养成语感,在写作时就会自然地流露笔端,为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说写结合

说和写是互相贯通的,在教学中强调听说结合的同时,也要加强说写结合的练习。教师尽量用教过的英语教英语,学生用学过的英语学英语,尽可能地把英语课上成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的实践课,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气氛中,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1)看图说话,说写结合

先将图画挂在黑板上并给出若干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问答练习,最后要求学生作文。

(2)问答式作文

根据学生听力情况,将材料念三遍左右(或放录音)并在黑板上写出若干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最后写成短文。

(3)讨论式短文

将作文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写。各组由一名学生执笔,学生在组内讨论,共同修改以统一本组内的作文。最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在班上宣读本组的作文,并由教师评出优劣。

4、听写结合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拼写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听力和写作能力。

(1)边听边写

即念一个语段,学生笔录,或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笔录。这种练习所选用的语段可以是课文改写,也可以是一些浅易的生活小故事、小幽默。

(2)听后笔述

以稍慢的语速将听写材料念三遍左右(也可放录音)。念材料或放录音时学生只听不写。听完材料后要求学生凭记忆进行笔述。笔述时学生可大胆地运用自己的词句,不必默写全部内容,只要写出大意就行。

(3)听写拼接

把一个完整语段里的句子打乱顺序,然后进行句子听写。学生听写出各个单句后按语篇衔接的要求编排出句子的正确顺序。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写作存在问题的介绍,提出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具体方法。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写作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单词的积累的考察,要注重句法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周静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三)

一、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能因为教师个人的负面情绪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更不能采取严厉的说教,消极的说教,如果那样的话,会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消极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不愿意接受新知识,更谈不到学生的能力的提高以及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其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导,数学这门课程相对而言,知识比较死板,学生不易接受,所以教师必须用一些有趣的语言、容易理解的方式把难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如高中数学中函数的概念,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同学非常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应多举一些生活中常用的例子,像“电话费”“里程”“温度变化”,让学生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理解函数的概念。所以,一节数学课,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生动的语言,把死板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再次,教师需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加利于学生学习,更会使沉寂的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交流和讨论,对每道题都可以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共同研究,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主动学习良好习惯。

二、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在高中数学新课改施行下,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认真理解新课改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此,我想简单的阐述自己所使用的两种教法。第一种,是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从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能力素质要求等几方面备好课,在课堂上,应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框架建立起来,提出本节课相应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的学习,讨论,发挥,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能使他们养成通过互相合作主动探索新知识的习惯,对能力更是一种锻炼与提高,达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二种,是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都会发现,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都听明白了,到课后自己做题的时候都不会,甚至一点解题思路都没有。这说明学生只看到了课堂上那一道题的表面,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类题的实质,没有理解解题的思维方法,所以只是听一道会一道,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而在高中数学中,学生正应该自己去学习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总结所学知识的的规律性,通过对一道题解答,不管是换数字,还是换条件,都能够对这类题进行解答,总结这类题的通用解法,从中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自主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三、新课改下对学生数学学法的指导

首先,课前要对本节课所要讲的知识进行预习,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把自己没看明白,理解不透的地方标记下来,并自主去发现总结新知识与前面所学知识有哪些衔接,这样有利于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预习过程中有哪些疏漏的地方,重点难点理解错的地方,这样才能有重点听课,进行补缺,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其次,在课堂上要认真听取老师讲课的内容,以及提出的问题具有哪些针对性,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认真看板书上的知识点有哪些,与自己预习的有哪些不同,老师重点强调的知识点又是什么,另外,认真观察例题的解答步骤,分析清楚解题步骤中每一步的已知与所求得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小结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对老师提出的跟踪练习,要及时用所学知识及方法进行解答,以此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对不清楚的地方,或者自己考虑的解题思路及所采用的方法步骤与老师不同时,要及时举手试问,达到及时理解吸收新知识的目的,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课后要对课上所学知识及相关题型的求解方法思路及时理解与巩固,特别是重点的地方最好标记下来,再做一些相关类型的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印象,理解所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使得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具有灵活性,连贯性,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学法上也要因人而异,每个人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都不同,所以每个学生都要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发扬自己的长处,用有效的方法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新课改过程中,不管是哪种数学教学方法,都应当是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贯彻新课程理念下,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及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闫利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二中学

(四)

一、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引领下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只有学生的合唱兴趣和意识得到培养,学生才能进入合唱状态,不断发展自己。在合唱教学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不能急于引导学生展开合唱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合奏训练,分声部拍出自编的节奏谱,引导学生通过拍手、跺脚、拍肩或者是打击乐器的方式,使学生进行简单的声部练习,这样,学生在行动中会激起对合唱的兴趣,学生在听合奏的过程中,感受音响的效果,学生能够强烈的感受到合唱的节奏感,协调感,和声感,学生的合唱兴趣和合唱意识,在练习中,在聆听中得到有效培养。因此,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和合唱意识,是促进学生进行合唱,并得到发展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合唱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才能把歌唱好,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再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比如,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姿势要求很高,在唱歌之初,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唱歌姿势,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姿势正确,才能发声顺畅,正确的姿势是合唱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要要求他们在训练过程中做到身体自然挺直,全身放松,要求学生能够双脚能够一前一后自然分开,身体重心稍微向强倾斜,要要求学生能够头部放正,双眼平视前方,小腹稍微收拢,要求学生的面部表情能够自然,能够根据作品的情感变化而变化。这些都是合唱必备的条件,教师要能够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要素,并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但对小学而言,他们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教师要能够不断地提醒学生,主要要鼓励学生能够坚持,使学生做好动作。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地表扬学生,使学生在鼓励中,在表扬中能够做好动作,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另外,合唱教学要能够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音乐理解能力等,使学生在演唱中能够感受到音乐合唱的魅力,这对学生而言,尤其是小学生都是很大的挑战,教师立足学生的基础,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比如,学生在音色、音准节奏等方面都存在的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原有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三、运用欣赏法提高学生感受合唱美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获得体验,不断发展。而欣赏法能够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最大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长期地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合唱曲,使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合唱的魅力。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合唱的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听单声部的齐唱歌曲,再让学生听听合唱歌曲,引导学生讨论,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从音色,音量,气势和表现力度上体验合唱艺术,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掌握一些合唱作品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合唱的冲动,为学生合唱训练打好基础。

四、积极搭建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