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范文1

关键词:中学音乐 课程改革 专业素质 要求 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以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体系逐渐建立。为了适应这种社会大背景,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陋习,中学生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以此为契机,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接受艺术熏陶为目标的音乐课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师资队伍不断得到扩充,教学设施得到更新。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对中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中学音乐教师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和基础知识方面起着重要的、关键性的地位。因此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除了要更新音乐设施等硬件之外,更需要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中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中学音乐教师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在音乐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其既是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们,也是课程改革的受众者。其素质的高低对中学音乐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深入展开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提高其素质。作为一名开展课程改革的音乐教师,其应该具备焕然一新的教学观念、专业素质艺术修养等。

(一)先进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同样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也应该具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混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堂音乐课往往是教师教唱歌,学生学唱歌作为主要活动。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先进的教学观念,即从先前的注重教师传授向关注学生素质提高发展,由注重教学结果向注重教学过程转变,由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互动向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转变。音乐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审美、创造、交流和传承”,这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来新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将音乐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则主动退居二线,承担起学生音乐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使其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

在总结国内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时,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学教育质量提高与否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而这些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巨大的联系。因此要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中学音乐教师亦是如此。音乐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来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首先必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够深刻理解音乐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能够对传统音乐课程进行科学总结与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能够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音乐教育动态;此外,音乐教师还必须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如教师应当具有较好的音乐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声乐、器乐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等,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能真正体会到音乐之美。

(三)丰富的文化修养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独特的人文特点,在中学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应该具有丰富丰富的文化修养,具有较高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得到启迪,树立崇高理想,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用人文精神关爱学生,使学生在有声的音乐熏陶中得到无声的人生启迪,提高中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其今后的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改革下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建议

(一)在教学过程中建立音乐教师素质考核机制

在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中,应当从教学过程中来对教师进行考核,而不应该以教师的文凭达标作为基本的考核因素。一个优秀的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的人。因此要加强音乐教师素养,必须改进当前的考核机制,站在专业的角度,从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重教学过程,重视音乐教师的继续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支持音乐教师的工作

在应试教育的传统下,当前中学对音乐、美术等所谓的“副科”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在教学时间还是经济支持方面,很多中学做的远远不够。因此校方或主管部门应该按照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支持中学音乐教师的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师足够的时间支持与经济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支持其提高专业素养。

(三)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

尽管当前素质教育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中学音乐课程改革也在深入展开,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学音乐教师竞争机制的陈旧有关。当前很多音乐教师抱守残缺,死守着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只注重课堂中“你听我讲”的教学方法,无法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同时很多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以旧知识、旧方法来讲解音乐。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现象,在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学校应该引入高校的竞争机制,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纳入竞争之中,督促教师提高专业素养,使其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深入开展中学音乐课程改革,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中学音乐教师作为音乐美的传播者,作为学生音乐知识的启蒙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主管部门应该从客观条件方面帮助音乐教师提高专业素养,而教师也应该积极努力,从自身做起,发掘自身潜力,学习音乐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和生力军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范文2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音乐 教学 创新 措施

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向全国,素质教育也被广泛认可,音乐课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所说的“副科”,它正以独有的艺术性、欣赏性和娱乐性丰富着学生们的自身素质。在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不能够像过去那样只是教师一味的教,高中生所具有的特质与灵感,完全可以主导音乐课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同时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审美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高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对高中音乐教学进行改变和创新。

1 新课改下对高中音乐教学要求的创新

1.1 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的理念。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理念是:教学的重点是音乐审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这一理念,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进行音乐欣赏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2 要求教师明确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利用鉴赏的形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丰富个人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使学生可以通过创作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提升自信力。教师还应让学生多欣赏民族音乐,通过音乐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魅力。

1.3 要求教师得当地引导学生发挥其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新课改追求的是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提倡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要从教学的主导者,变为一个引导者,通过引导,使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来。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习环境变得轻松愉快,而且会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更加利于融会贯通,使学习真正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2 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

2.1 注重在音乐教学中角色的转变。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那么,角色的转变就势在必行,从过去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欣赏、学习、创作。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对音乐的灵感和领悟;而学生自身,也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积极、大胆地进行创作和演绎,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教师与伙伴进行教学。

2.2 注重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性。音乐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让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气质得到提升。而这种改变,需要的是很多实践,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鉴赏,不断地思考、理解,再不断地演绎,才能够得到音乐带给你的本质的改变和提高。所以,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中来。

2.3 注重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音乐带给人们的除了一种气氛,还有作者要传达的心情和要表达的意境。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光要体会到音乐的氛围,还要理解音乐所表现出的意境,对感受到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有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的鉴赏,让学生领悟情感,再让学生自己来演绎鉴赏后的领悟,最终提高自主学习和创作的能力。

2.4 注重多种音乐形式的教学。不同的音乐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格,甚至培养出不同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能够将民族音乐、经典音乐、流行音乐等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和演绎形式连贯地穿插在音乐教学中。

2.5 注重应用新的教学方式。过去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能够仔细地欣赏音乐,必须保持特别安静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只是静静地听,音乐带来的兴奋和感想

法释放,很大程度地掩埋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所以,教师应适当改变这一方式,从“静”到“动”,和学生互动起来。

3 小结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环境下,高中音乐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不仅要从音乐教学的要求、内容、方式以及辅方面进行创新,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才能发现的需要改进创新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创新因素。教师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领教学的创新,促使教学模式迈向现代化。但要使所有教师都达到这一要求,尚且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范文3

《标准》的提出不仅对我国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合格教学能力的音乐师资人才。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讲授科学声乐理论知识的能力,掌握科学声乐教学方法。因此,声乐教学改革力图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问题

1.大量扩招,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国民教育的发展,对音乐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多。新形势下,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扩招生素质偏低给声乐教学带来难度,旧有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与新形势不适应。

2.专业能力不强,忽视师范素质培养。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

“合格”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仅仅上好专业课已达不到新的教学目标。

3.过多注重技术训练,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关注技术训练的前提下,应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声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艺术类学科);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使学生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

4.声乐教学内容单一,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较低。

一直以来,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基本延用传统的声乐表演专业设置,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但也存在随意性设置的现象。课程设置显然是不全面的、不适应时展要求的。经过改革后,确定了新的教学内容,更加突出了师范性。

三、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与进步。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音乐教育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来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因而对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我国教育模式更多倾向于理性素质的培养,但感性素质的培养更应得到重视。感性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其中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3.高校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为大连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学校及学生真正认清自己专业的职能所在,并正确地规划设计,这是教好学好声乐,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

四、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施

1.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改变原有课程体系,强化各种演唱技巧及声乐基础理论学习。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不但要加强声乐演唱的技能训练,还要学好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唱得好,还要懂得多、教得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内容改革,加入声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加入声乐理论的课程内容;加强声乐教材的选编工作;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演出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教师声乐技能大赛;在确立声乐学习目标前提下,抓住发声训练与作品演唱,抓住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以及舞台表演、教学实习等环节,立案备课,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2.改变教师的声乐教学观念。

专业声乐教学正处在高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切实提高教师声乐教学观也成为必要的趋势。

大连大学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宰的教学观,提倡教师转变角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以人文主义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培养具备新理念、新方式、新技术的新型音乐教师。提倡教师从促进声乐教学出发,打破以往单纯的教师与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知识关系的旧格局,采用整合式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在声乐教研教学上精心规划设计,挖掘这一特殊职业的价值潜力。

3.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声乐教学是漫长的过程,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以其支持各种风格的声乐作品演唱,是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有效学习方法的。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的方法,多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大连大学提倡教师在声乐课堂上多为学生设计研究性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方法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并掌握现代音乐教育的理念,做好选择声乐学习所需耐性、勤奋刻苦的心理准备,辩证地认知掌握发声方法的点滴进步;了解教师要求的声乐学习的阶段目标、方法及教学内容,自觉提高创新思维素质,从而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4.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条件。

大学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中,重视加强声乐教育的科学研究,并不断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探索专业声乐教学教育的规律,建立了高校音乐教育的专门研究机构,隶属于音乐学院。

同时,不断加大高校声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聘请国内外教学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及座谈,引进来走出去,内引外联,不断提高声乐学科的教学水平。

总之,高师声乐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整体的音乐素质。结合大连大学几年来声乐教学改革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改革历程,笔者认为应切实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及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期更加适应社会对音乐教师的需求,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范文4

不难发现,各地的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音乐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先行学科之一,各种新理念、新教材层出不穷,让一些音乐教师颇有应接不暇之感。笔者结合近年来音乐教学实践,谈一些新思考。

一、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突出问题

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艺术课程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不但艺术教育课程需要改革,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更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是基于我国艺术教育现状出现的新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音乐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艺术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国各艺术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艺术师范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结合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能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是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就会感觉到所学知识无法运用到基层音乐教学中。这也说明了培养出有全面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学生自主学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原因则与学校艺术教学课程设置与制定的培养目标分不开。此外,音乐教育教学事业很多方面只是停留在外在形式上,音乐教育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方面都达不到全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音乐教育的专业化要求,与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严重违背

我国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又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方面,大都倾向于专业化,而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要求。因此,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方面,教师注重专业机构所传输的专业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目的和要求的专业化,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基本要求;教材选定以及编排方面注重逻辑上的规定,与音乐教育教学本身的创造性相悖,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传输,忽视了教育教学过程的演变;注重教师的专业主导灌输,忽视学生的个性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的专业知识灌输法,忽略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倾向,不可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更不可能为音乐素质教育提供养分。学生本身的音乐兴趣爱好没有得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音乐素质能力的提高没有得到满足,音乐课程的自身价值与目标也就不可能得到实现。

(二)片面地认识与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长期以来,人们对音乐课程的理解产生了偏差,音乐教育教学是学校素质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忽视音乐教育教学课程的审美价值,只重视音乐课程的外在体现价值;忽视音乐教育教学在人格的完善、人生的美化、潜能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只是把音乐教育作为学科教育教学的一种补充与点缀;忽视音乐教育教学本身的审美教育要求与目标,只是把要求与目标从其他学科建设直接转移到音乐教育学科的建设上来;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兴趣、爱好培养,只注重音乐技术技能的教育与要求。由此,导致了音乐课程的审美标准与艺术标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丧失。

上述种种问题若不能得到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合理、快速发展。

二、高师音乐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音乐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

内在必然的规律性是高师音乐教育教学课程设置所必须要具备的特点,例如所开设的主要课程、基础必修课程等。它们之间的课时分配比例关系等都有其内在规律性,不是随意编排的。首先,设置的音乐课程应具有其性质特点,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其次,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化还表现在系统化的合理组合,各相关课程与各门课程之间的平衡。新制定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标准体系,在构建上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如,将音乐课程体系构建设定为主要课程到专业技能课程,再到综合音乐课的平衡发展。1.主要课程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专业理论与技能技巧方面的课程相结合。包括中外音乐史论、基础钢琴、基础声乐、音乐教学法、歌曲与写作、音乐欣赏、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曲式与分析、合唱与指挥、舞蹈与形体等课程。2.专业技能课程主要是根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要求而设计的,培养毕业生技能、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最后,课程设置还应注意音乐教育教学专业的发展要求,有些已经设置的专业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要根据发展变化的需要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与设计,使整个音乐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充分表现科学合理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素质的教育应能够充分体现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综合型人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广泛的社会综合科学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横向课程的专业知识要求;本专业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以及技能技术水平;本专业教育教学理论的丰富与拓展。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的综合性体现在与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综合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现了音乐学科与相关门类的综合设计与要求;2.学生不但学好了自己本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发展延伸,体现了本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要求;3.体现音乐课程与其他相关门类课程的综合,由于这种综合使音乐的文化内涵表现的更加鲜明,使课程内容得以充分体现。

在综合课程设置内容的实施方面,我们不能只要求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最关键的是为我们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育课程设置改革所提出的科学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内容,提供了明确的要求。

(三)教学手段的科学性

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与发展,课程教学方式也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本质的变化。先进的科学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整个教育状况得到最大的改善。网络数字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在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领域。例如,多媒体数字教育教学手段运用到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中来,电子教材及图书、多媒体教育教学软件等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理解与学习的能力,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量的音乐知识内容。此外,采用多媒体远程教育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做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这些科学、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给教学内容带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和尝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多媒体软件的运用与试听等服务于现代教学,进而培养出专业能力较高的学生。

(四)科学评价的多元性

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应该能够满足课程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发展,例如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促进教师职业素质,不断满足新时代下的课程设置以及不断完善教育考试改革与评价等。教学设置的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要逐渐取代传统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中的单一、乏味的评价模式,建立健全完善的多元性的教育评价体系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专业课程评价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性。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只是对专业技能技巧的评价,不能满足和达到音乐教育教学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全面素质的全能型人才。第二,评价对象的多元化。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是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的单一、简单。多元化的评价对象要求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评、学生评价教师等。这有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我们应确定好师范艺术教育所要扮演的角色,正确处理好培养舞台专业工作者和培养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音乐教育编订的教材要更加突出其个性和特殊性。学校所开设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要遵循音乐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制定出相关的音乐教育学和音乐教育心理教学的课程教材,满足音乐学生的特殊要求;每个院校的音乐教育实习的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音乐教育实习密切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掌控,不断完善其音乐专业技能,使其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

(五)课程结构设置的灵活性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涉及多个方面,一方面要精选本学科专业的课程,相关学科的跨专业选课,从而构成专业课程的结构;另一方面要调整课程专业模块课的比例,减少主要专业课的所占比例,增大技能素质课和综合素质课的比例,主要是课程的结构、课程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基本内容三个方面。课程结构是最主要的内容,音乐课程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现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都以课程特点和音乐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

从课程结构的灵活性来看,其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应用比较广泛,不但能显现出课程的整体,还能发挥音乐教育教学课程结构的特点。这种课程结构模块的优点在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课程教育教学要充分反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和高素质的教学理念,发挥创造性的发展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范文5

关键字:中学音乐;教学角色;新课程标准;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05-01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重点培养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从教学生知识,转变到教学生如何学知识上来。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一、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转换传统的教学角色,要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

传统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基本都是音乐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学生毫无自主性。而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转换教学角色,把传统课堂上以教师的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的学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学生音乐的潜能,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作为一种陶冶人情操的方法,亲耳听音乐才是最直接最好的学习和陶冶方式,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段乐曲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先入为主的乐曲介绍教学法,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不符合新课改后的教学理念。而当前的音乐欣赏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倾听音乐,凭借自己的感受去理解音乐内容,这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和想象力的发挥。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改变教学目标,把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转变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中学基础教育中,一直以来音乐教学不被学生和教师看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学音乐教师习惯性的限定了自己的教学目标,那就是对不关注音乐学习的学生教教唱歌,对关注音乐学习的学生,注重教些音乐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目标使音乐课堂教学分级化和沉闷化,更无法激发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改后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本,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中学音乐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

三、新教学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是唯一教学必须遵循的“手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不能脱离这个“手册”,达不到“手册”的标准,或者超越“手册”的标准,被认为都是脱离了教学目标的不可取的无效教学,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标准大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把学生的想象力关在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得不到施展。而新课改后的教材不只是教学要遵循的小“手册”,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材料和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性的作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尤其对课后的问题和作业,不用要求统一的唯一答案,而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去思考问题。学生只有具有了丰富想象力,才能开发出其深邃的创造力,也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新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弱化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而要鼓励学生经常性的进行自我评价

新课改后,基础教育对教学目标不再做详细的硬性规定,而是要求所有教学都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教学目标则要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主。这种弹性较大的教学目标,使教师不必再过度关注学生的期中和期末成绩,但也绝不是对学生的考核放手不管,而是要采取开放性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来完成对教学效果的总结。虽然,新课改后,中学音乐教学已经转变了教学模式,但当前音乐成绩考核方法,还是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的内容也比较单一,这不符合新教学理念的要求,也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中学音乐考核方法亟待改变。比如,在歌曲考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拿手的歌曲进行演唱,对评审队伍,教师可以吸收学生评委,进行民主评分。这种考核模式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人演唱,并给每一位同学一个公正的评价。这种弱化教师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间评价的考核模式,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结束语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教学目标下,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更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范文6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问题 对策 素质教育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往往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新课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而不是填鸭式教学。教师过多地讲解,给了学生过多的提示,结果学生无需动脑思考和欣赏,仅仅是记住了老师的解释,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本身却知之甚少。

第二,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完整听,分段听,学生正襟危坐,一节课从头听到尾。老师往往无意识地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

第三,课堂失真现象严重。笔者在观摩各种新课改活动和教学督导活动中,最大的感受是音乐公开课和常态课反差强烈,或者说公开课的失真现象严重。具体表现在公开课场面大,使用的媒体多,教师的假性设问多,学生的伪讨论、伪探究、伪活动多,更为突出的“如果没有探究性研究就不能称之为音乐公开课”几乎成了潜规则。而“推门听课”等常态课,呈现的却是另一番课堂实录:音乐欣赏变成了教师讲解,有的教师想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却又显得方法生硬,犹如带着镣拷跳舞;更多的则一讲到底,授课方式却又还原到了课改前的“满堂灌”的陈式。

第四,新课改中的音乐课程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但实际操作中,许多学校并没有形成校本化的音乐学科素养评价操作体系,以纸笔测试完全代替音乐学科素养评价是一种普遍现象,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程度、合作学习、活动表现、实验探究等并没有客观的、过程性的记录和评价。即使是纸笔测试大多还是月考、期中考等阶段性测试,实行模块测试的很少。另据调查,65%的学校对新课程音乐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性作业、活动性作业不作具体要求,学生的平时作业基本是以练习册或作业纸等书面练习为主,学生的成长记录也就是平时书面练习成绩记载一种形式,模块学分也异化为仅根据阶段性测试成绩加权计算而得。

二、音乐教学回归素质教育的对策

第一,加强学习、加强培训是促进教育回归本真的前提。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改变,教育就不回回归到素质教育上。因此,切实有效地加强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通过专家讲座、教改论坛、研究课示范等培训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培训的首要任务。就音乐课程而言,只有让广大音乐教师对新课改背景、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编写、新课程管理等方面有一个统盘认识,深刻理解音乐新课程中科学探究的本质,才能使他们在整个新课程改革中正确定位音乐学科,从而充满理性地实践新课程、满怀激情地不断创生具有新课程特质的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

第二,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的组织,是促进促进教育回归本真并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措施。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研读、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新教材背景下检测与评价、以音乐实验为主要方式的探究式学习、音乐校本教材的研发、学校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校本研究。教研中,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要注重解决新课程背景下本校的音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要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利用校本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