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范例6篇

新课改范文1

【关键词】 新课改 课堂 质量 变通 推陈出新

教学改革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探讨不休的话题,在当前如火如荼的新课改大潮中,更是不得不探讨的中心内容。新课改,改什么?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和兄弟学校介绍的经验,谈点浅见:

我们甘肃省金昌市第三中学,成立于2003年,是我市一所从原市一中分离出来的市直初级中学。建校初期,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家长持怀疑态度,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转到周边声誉好的学校。本校招收的学生,总体上基础差,生源杂,(大多是成绩偏低,或者是无门路的、外来做生意的、打工者的子女)属于三流学校。作为新建学校,怎样摆脱困境,走出自己的路,学校领导和全校教师经过反复讨论、论证,确定了:“明确标杆(以当地教学成绩最好的学校为标杆)、学习借鉴、实干苦干、创出牌子”的办学思路。经过几年的艰苦拼搏,2006年,学校中考的成绩在全市总算有了立足之地,使社会影响有了初步变化。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怎办呢?2006年中考后,这个问题摆在了新上任校长亢万荣同志面前,也摆在了学校领导班子面前。

实践证明:课改就必须创新。创新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其次要敢于继承和拿来;再次要善于努力不断变通;最后要勇于推陈出新。

1.要树立创新意识

常言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面对实际问题,学校上下展开了讨论。经过反反复复的讨论,作为掌舵人――亢万荣同志提出:我们必须走课堂改革的路子,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向课堂要质量。这也成了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大家有了共同的意识,就有了创新课改的基础。

2.要敢于继承和拿来

就在这时,《中国教育报》登载了“山东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的纪实文章。于是有了亢万荣同志拍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李正荣同志亲自带队直赴“山东杜郎口”探路取经,以及后来多次组团取经学习的经历;于是有了2007年秋季初一两个新生班打破教学陈规开展课堂改革的试航实验,接着初一全年级也开始起航上路,继而全校进入了课堂改革的大潮中;于是有了课堂改革中的推门听课、互听、互评、师生共同探究的新的课堂教学,这里我们不仅善于保留课堂原有的积极内容,而且善于大胆借鉴吸收兄弟学校有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善于寻找创出适合自己的新路子,进而归纳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五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五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表述为:通过五个环节,即“明确目标――自学导学――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巩固生成”;强调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实现三个目标,即民主课堂,活力课堂,高效课堂。

3.要善于努力不断变通

课堂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就必须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创立新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必须紧扣一个“变”字做文章。

3.1 变教师精心备教案为精心备导学案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精心备教案,课堂上基本是教师的独角戏,注重的仅是知识的传授为目标;新课堂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为引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科学引领为手段,以实现教学效益和学生发展最大化为目标。①因此,课堂的改革,首先要变教师精心备教案为精心备导学案。什么是导学案?河北邯郸的曹建召同志概括的不错:导学案有别于教材,是对教材的补充,对教材的重新整合;导学案有别于教案,教案更多地表现教师如何教,而导学案表现在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导学案有别于练习册,不是习题集,应该是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的小提示、小链接、小技巧,是孩子学习路上的一盏灯。②优质的导学案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设计出好的问题,这也是下一步展示环节的基础。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判断,也不是事实性的简单回答,而是具有思维含量和梯度的问题,是具有引起大家动起来积极探究的问题。

3.2 变教师精心设计怎么教为精心设计怎么导

传统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备课上,精心设计的是怎样把要传授的知识讲清讲透,使学生容易接受,课堂上主要是教师的表演,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久而久之耗掉了人性本来的创造性;课改中的新课堂,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愉悦、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同步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精心设计怎样引导学生愉快、高效的获取知识,积极开发创造性的思维,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有机的展示理解和获取知识的程度,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师生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从而构建平等、合作、民主、和谐、互动、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3.3 变教师课堂随意性为有明确的目标性

传统课堂由于主要是教师讲解表演,课堂的随意性特别大;我们课改中的新课堂,开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只有准确确定学习目标,师生双方清楚地知道本节课获取到什么、获取多少、学到什么程度,教与学才有方向,教学才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而且严防了课堂的随意性,达到课堂的高效性,较为准确恰当地走向目的地。爱默生说过:“向着特定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之让路”。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结构,钻研教材,整合内容,想方设法提炼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创设少而精、有梯度的问题,就能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达到高效的学习效率。

3.4 变教师独角表演为学生群体展示

传统课堂主要是教师个人的表演,大多数时间是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几年课改的实践证明:在真正实施教学改进的课堂上,教师会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好奇心、学习兴趣得到重视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批判思维得到鼓励;学生责任感和合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厌学情绪有了明显下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开始显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成为大部分教师的共识,新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巧、展示才华、提升能力、合理表演的舞台。

3.5 变教师画龙学生旁观为学生画龙教师点睛

传统课堂主要是教师的独角戏,满堂灌,可以说教师是画龙者、表演者,教师常常讲的口若悬河,学生往往听得昏昏欲睡,缺少重点、难点和要点的掌握,课堂效果不佳;新课堂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者,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主体,是画龙者、表演者,教师是导演者、引领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融洽,教师走入学生中间,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建立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点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探究之后,仍无效果之时,教师要言不烦、恰到好处的点到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真正的点睛者。课堂上唤醒了学生的生命自觉,激发了学生的生命张力,激起了学生的生命激情,师生都能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的达成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导得适宜,学生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而且能推陈出新,健康成长,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要勇于推陈出新

时代在不断变化,课堂改革也必须与时俱进,不仅要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还要善于大胆探究,用科学的方法甄别选取,把符合时代特点的新鲜内容及时容纳进来。比如:多媒体教学在新课堂中的有机合理运用,就是顺应时代特点的新型学习机制。也是我们在教学课改中实践证明的有效经验。这里强调的必须是:有机合理运用。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新课改课堂特别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其集成性、富含信息量、直观性、多样性、动态化,为课堂提供了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教学环境。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对教学也产生积极的效应,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那么,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哪里?

一、 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二、 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三、 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四、 交互性,现在家庭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多,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五、 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六、 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要点,同时有效克服遗忘;

七、 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八、 概括性,大信息量、大容量性,高效率综合概括,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新课改,改什么,我们课改中的一些做法已经初见成效。几年来,学生的中考、各种竞赛、科研制作等都取得骄人成绩。但是,课堂教学没有唯一的。这只能说是我们继承、借鉴、拿来、实践、变通的一份成果。路在延伸,课改探究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新课改范文2

第一,新课改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改最大的好处是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背诵量大大增加,以前做练习、背答案的时间都转移到了课外阅读上了,经典名著上了我们的课桌。其次,新课程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增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另外,“课外古诗词背诵”提高了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修养;“名著导读”丰富了我们的阅读量;“书法欣赏”使我们认识到汉字的美。同时新课改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信息教育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教师的角色得以切实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扮演着一个新的角色。以前教师以知识传递为重点,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以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教师单唱独角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总会一字一句一段地进行细致的讲解,滔滔不绝、口沫横飞,这样效果虽然也很好,但却存在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只知抄现成答案,不知道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形成了不爱动脑筋思考,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

现在,我们教师成了一位导演,在课堂上,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成了一个配角,一个负责启发学生的人;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让学生能主动吸收信息。我在教学中就时常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学习《拔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时,我指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后,我就问:“从题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略加思考后就积极发言:是谁拔苗助长?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样拔苗助长的?拔苗助长的后果会怎么样呢?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有时课堂上我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使学生感悟“作者为什么把小女孩的死安排在大年夜,并且让小女孩带着微笑死去”这一问题,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设疑:大年夜富家的小孩可能在干什么?学生想象出了这样的画面:富人家的孩子此刻正在家人的陪伴下,坐在温暖的火炉旁,吃着香喷喷的烤鹅;或是在美丽的圣诞树下嬉戏,尽情的享受幸福的生活。而课文所描述的是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悲惨画面。这样两个画面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会感到身临其境,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再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我让学生想象:乌鸦嘴里的肉被骗走后,他会对孩子们说什么呢?总而言之再课堂上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让学生再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范文3

关键词:新备课;新课改;思维导图;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

一、 新课改要求中学数学实施"创新教学"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应该"融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时代性于一体,集观察、实践、学习于一炉",倡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数学的"创新教学"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1、 创新教学倡导情感教育

新课程倡导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要以接纳、赏识、赞美、激励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健康地发展。

2、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创新教学模式

探究模式从本质上讲是人类原始发现过程的高度浓缩,是教育意义上的重演,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体验养成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增长才干。

尝试教学模式其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总结出一个多层次,不断尝试练习的基本模式,即:基本训练题尝试题第二次尝试题课堂作业题思考题。尝试教学法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学生尝试就可获得成功,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又减轻了学生负担

3、 创新教学的整体性发展原则

数学创新教学强调学生获得整体性发展,要求以数学认识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和审美活动中来,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知识,改进自己的行为。发展健康的社会交往经验和道德经验,形成一定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开拓、认真负责的个性,以及追求真理和不断批判的精神,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二、 "传统备课"与"创新教学"的不协调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高质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质量,而备课是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传统备课的内容上存在缺点。传统的备课采取以教师教为主的单线设计思路,缺乏对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需要的关注,导致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具体表现为:⑴强调接受学习,忽视探究学习。⑵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⑶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感。⑷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⑸忽视合作能力的培养。

2、现行的备课管理不够科学。备课形式要求单一,太注重备课的统一规范,不注重备课的个性发挥;太注重表面文章,不注重课堂实效。"清规戒律"太多,教师备课是备"查",而不是备"教"和备"学",大量教师把宝贵时间耗费在繁琐的文字撰写上,而真正用于深入构思课堂的时间太少。"备"、"讲"脱节,使备课成为一种无效劳动。这样的备课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必定会导致课堂效果的低效!

三、 引入"思维导图"开拓新的备课模式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概念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Buzan)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明的一种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它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表现出来,如同全息照像一样把采集到的重要信息表达出来。

1、引入"思维导图"备课

引入"思维导图"备课的方法,能够用最少的文字把教学设计思路和意图表达得充分又直观,能够让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分配合理,效率高。通过尝试,学生反映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写出的教案更清晰,更有用,对课堂的整体规划更合理,时间分配更有效,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结构,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学习更有成效。

2、"新备课"凸显出新课改对中学数学的要求

用"思维导图"备课,更能够凸显出新课改对中学数学的要求,具体表现如下:1、教学目标设计得更全面,更能够充分考虑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2、更重视教材的分析和生活、科学素材的积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3、"图"上专门突出了学生活动的设计,提醒教师不能让学生的自主体验流于形式,要让学生能真正在体验中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4、用"思维导图"备课,渗透了教师的情感体验,教师也更能够把科学方法研究的情感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用"思维导图"备课,能够让教师用比较的眼光,批判的思维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更容易让教师记下课堂内外呈现的"智慧的火花",帮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3、"新备课"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备课对于每一个优秀教师来说,都必然地要经过"模仿--整合--创新--形成个性化风格"的发展历程。用"思维导图"备课,省时、实用,既有利于教师抽出时间辅导学生,又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研究自身教学中的问题。用"思维导图"备课时,要求教师胸中有丘壑,对章节知识结构、单元知识结构,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在中考中的地位有清楚的认识,对新的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有一定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研究学生,思考教法。

只有改革备课管理方式,备课才会有新面孔。让我们首率先冲破传统备课的清规戒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教案备出新意,备出精彩。

参考文献

[1]北京出版社:张德伟、何晓芳主编《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新课改范文4

1、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课程标准脱节,不能很好的体现课标要求。 2、重结论教学轻探究过程,致使学生死记硬背,学而后忘,学习效率极差。 3、不同的课型把握不准,掌握不好各种课型的关键度。 4、方法陈旧,不注重教法和学法的改革,过分强调教师主导,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缺乏教学民主,课堂死气沉沉,满堂灌现象严重。

那么新课改要求下的课堂是怎样的呢,我个人认为:

首先,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地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她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她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文章的文路三者有效融合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小组讨论、动手操作、问题辩论、情景表演等,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重点,调动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以创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其次,优化课堂结构,形成松紧适度的课堂节奏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地理课每周的课时也相应的由每周三节缩减为每周两节,虽然课时减少了,但教学任务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所以对课堂结构的优化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设计好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什么时候让学生自主思考。一节课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让课堂紧张而不忙乱,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第三、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宽容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第四、体现案例教学,开展探究式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特别适合体现案例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归纳、总结,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到“类”,由特殊到一般,由模糊到明朗,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通的规律性原理。案例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程序:个体体验--小组讨论--指导分析。在个体体验阶段,力求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理解案例中所揭示的事实;在小组讨论阶段,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交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探究、发表意见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分享他人的成果;在指导分析阶段,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分析、讨论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点拨总结,形成明确的结论。

第五、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范文5

[关键词]: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时代同步、通力协作、联合攻关、分层次教学

近年来各地掀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教改成果不断出现,这是很令人鼓舞的。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有很多的问题,要使教改能顺利地按计划进行,达到目的,实现新突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及业务的学习。对教师而言,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主要是由于理论上偏颇所致。首先,教师要加强哲学的学习,教改过程中要以辩证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我们农村地区,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完全依附于课堂,课后几乎没有英语学习的环境,我们如果学习众多的课改模式,学生课前的预习环节特别重要,但是能有效预习的学生寥寥无几。就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给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每天先检查几个组长的预习并提供帮助,再让组长带领组员预习。其次,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要使教改取得成功,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得以进行,否则便不能使教改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业务学习方面,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应了解该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这样才能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与时代同步。

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法的研讨。要使教改取得成功,教师必须熟悉该学科各种教学法及其特点,并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目前有很多地方在教法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结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对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多学习学习,并根据我们自己学生的特点、地区的特点等进行优化。

同学科教师通力协作,联合攻关。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使教改活动能顺利实施进行,同学科教师要通力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全体教师都能参与教改,联合攻关,有利于教改向纵向深入发展,教师间互帮互助,共同探讨。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课前可以采取集体备课,先各位教师自行思考备课并写成教案,再在教师间交流,进行各环节的优化,相互借鉴,融会贯通,形成优化教案。各位教师在执行上课的时候再根据学生实际的学情进行灵活处理。

二、素质教育需要在课堂上落实

几年来,考试方面体现出减少了许多死记硬背的成分,相应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与此相适应,在我们的课堂上则需更多地体现素质教育目前我们都提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标志着课堂教学的改革是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甚至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有效的课堂活动。

三、课堂上素质教育的举措

就以我所教学的英语学科为例,英语是一门语言,重在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那么在课堂上多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听、说等的条件,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可以是幽默对话,小故事,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电影或者是学生喜欢的歌曲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有了听这个语言输入的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个环节,这个环节真正起到了作用,他们才能很好地参与下一个环节,只有第一个环节进行得很好,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后学生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激发学习动力。

在我们农村地区,到目前为止暂时短期内都还没法实行小班化教学,面对七十多个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一起上课,必须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是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原则和心理效应。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一个班的学生程度各异,差别很大。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的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下,自己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增强求知欲。

新课改范文6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入我的视野。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藏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比如登山,一个个台阶,是拖起你生命之峰的基石,一道道绝壁,是刺激你生命活力的养份,极顶的风光,只有在征服了过程的艰险之后,才会具有勾人心魂的魅力。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20__年秋,我校七年级进入新课程。本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攻坚战。它牵动着基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纵向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横向看涉及到千家万户,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学校两年来的课改实验,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进修学校的指导下,克服了许多困难,基本上明确了课改的方向和目标,理清了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焕然一新,初步走出了具有我校特点的课改之路。

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课改理论,培训教师提高素质。我校除参加进修组织的统一培训外,主要采取了两种培训学习的形式,自学和集中辅导,以自学为主,因为我校规模小,部分教师身兼多职,集中学习对教学冲击很大,只有采取自学的方式,为防止自学走过场。我们课改领导小组规定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自学的题纲、整理下发80道走进新课程试题供教师学习,限定完成的时间,并写好自学笔记和体会,学校定期检查,定期交流学习体会。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的交流会。在自学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了若干次辅导,先后对“课改的必要性”、“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辅导。通过学习培训,使全体教师初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担任课改任务的教师制定自己的课改计划,实施方案,课堂教学研讨,没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课改实验运作两年多来,我们真切地感到新课改的春风已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特别是在练习的环节上,我们采取了“兵练兵”的训练方法,好带差,学生之间互相训练,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自己碰到的问题),最后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同时增加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乡土文学的开发与学习,学生收集民间故事、英雄事迹、谚语、俗语、成语、笑话、家乡致富经验等丰富语文的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英语课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我们大胆的采用了“李阳疯狂英语”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口语开始进行说的训练,从日常用语打招呼开始,以小学生口语速成(六本书)为训练内容,利用课前5分钟、晨会10分钟进行夸张的口型训练、加上手势、动作、学生兴趣实足,课堂上再结合湖南版教材学习效果非常明显,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胡井云的英语成绩七校联考第一。这种教学方法,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并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他学科,根据学科特点,采取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谁走进学校都会感到,领导研究课改、教师谈论课改、学生参与课改、家长支持课改的浓厚氛围。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七年级语文的作文教学,老师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的景色,冬天的景色、带领学生亲自放风筝、把学生带到家里让学生动手做苜蓿柿子,然后品尝,观察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眼观之、以耳闻之、以鼻嗅之、以身触之、更要以心思之,产生联想,这样写出的作文既丰富又精彩,富有真情实感。数学课,老师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三棱锥等实物摆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总结出概念,再让学生到前面闭 上眼睛用手摸之,通过感觉说出是哪一种立方体,最后让学生不看实物画出立方体,再组合成美丽的图案。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就非常好了。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3)、教学手段的转变,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转变为学生利用学习工具自己学习。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挖掘他们的自身的潜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不断总结经验,做到以美引趣、以奇诱趣、设疑激趣、以动唤趣、练中增趣,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学习。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知道“授之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要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要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求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有好奇心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只要我们教师注意尊重他们的个性,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想象,创新的潜能就能被开发出来。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各方面条件都较差,特别是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学中教师们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多参与、勤动手、合作交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思想上引导,方法上指导,知识上辅导,对学习有余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制订五种评价办法。

(1)、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相结合,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重结果轻过程转为结果过程并重。

(2)、把评课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发展上。

课上的好坏由过去只听教师讲,忽视学生的发展,转为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

(3)、注重开放性评价

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教学开放日,倾听社会各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评价。

(4)、提倡自我评价,学期结束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工作、表现做出书面形式的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5)、领导评价:根据每位教师学期的工作,表现过程、考核结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发展。

研活动为先导,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走进新课程以来,我校举行了骨干教师引路课,教学能手、新秀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新课程校级样板课、标兵课,说课竞赛,通识理论知识大赛等活动。为打造我校品牌教师、品牌课堂提供了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20__年东辽县举办的“我与新课程同步成长”活动中,我校物理教师高思龙做观摩课《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在东辽县举行的通识理论知识大赛中我校获团体总分第五名。同时我校承担的两项市级课题:苏仲霞的化学科《创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胡井云、李宝红的英语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已于20__年结题。并受到专家鉴定组的高度评价。教科研活动为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引领着广大教师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四、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学校、教师们更注重了通过开展校内外、课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5、但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6、由于城乡办学条件的差异,教育经费的不足,农村中学因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有些课程的开设只能是“纸上谈兵”。现确实应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使农村小学生也能真正享受新课改的益处。

体会

1、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方法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评价改革是动力。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4、如何缩小由于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而造成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我校在课改实验中锻炼教师,正逐步建立起与新世纪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学习兴趣浓了,学习信心增加了,情感态度、健康个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