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机制创新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机制创新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育人机制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实践育人为核心内容,结合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开展全方位实践活动,以实践教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本文首先从制度、学生主体地位、实践认知三方面分析了高校实践育人中存在的不足,随后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保障策略,最后从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三方面入手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机制创新途径,希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

引言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理论与技能兼备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应当担当起自己的实践育人责任。由于各高校对实践育人的认知不足,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出现了实践育人活动效果不理想,大学生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不匹配的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整合优化资源、健全教育机制、创新育人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自身成长。

一、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开展实践体育教学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简单,无法准确地对各高校大学生的综合实践力、创造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广大学生小组集体协作综合能力特点等进行一次综合复核评价,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学生对于开展实践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在技术开发上的创新性。大学生在高等院校专业技术学习教育阶段的社会主体作用地位究竟如何能否真正得到充分体现与尊重,对于高等院校教育培养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发展具有重要决定性意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以及各相关机构应将大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运用现状来看,部分高校过于重视培养社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有的地位。而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知行合一、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才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称职的建设者和生产者。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开展的保障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实践育人创新的前提式教学理念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鲜明的时代更新特色,实践育人的教学内容也要不断革故鼎新。各高校应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放在第一位,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培育,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此作为目标。并且这种教育理念要顺应社会的变迁,同未来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各高校在实践育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更要着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学习课堂理论的同时,提高个人素养,培养道德品质的认知,锻造业务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会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加以辨别,形成一套行之有用的实践育人理念。

(二)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知识灌输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局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创造性。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并在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它、领悟它。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第一:加强课堂实践育人,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育人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演示教学法、演讲、座谈、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灌输知识的主讲人转变为学生的指引者和组织者,更多地把实践主体交给学生,让其进行实践体会,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内容,不仅可以鼓舞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能提高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第二:鼓励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活动,例如去一家服装生产厂家参观,将知识高地的高校和实际生产的企业相结合,让大学生看到、了解到企业如何生产、如何协作,这种灵便巧妙的培养方式,不仅实现了实践育人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实现了育人理念的个性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从而发挥多样化教学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把实践育人工作真正得以实施。

三、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途径

(一)加强校园环境实践育人机制

校园环境不仅具有满足生活、学习和生活需要的保障作用,而且还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制定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应具有现代性,时效性,和社会发展融合性,并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全面贯彻校园环境育人方针。在其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可实施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分解规划,分步实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实践育人机制的建设,建立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基地,使之成为新生学习成长的摇篮;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创新基地,使之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习区;还可以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孵化器。以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课本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养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使大学生能够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及生存。

(二)加强家庭环境实践育人机制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更是孩子教育的启蒙。作为父母,要根据社会现状的需求,不断学习。从养育者转变为栽培者,进而从栽培者转变为子女所信赖的朋友和指引者。在家庭环境下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变化,及时疏导排解以及引导方向。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意愿,通过和孩子一起分析解剖其中利弊,成全孩子的梦想,真正做到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培养孩子的独立、坚强、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德才兼备的优秀品质,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

(三)加强社会环境实践育人机制

社会环境不同于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来源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比如在社会主义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对经济观念逐渐强化,意识到经济的重要性,但拜金思想也在不断增长;独立自主的意识日益增添,但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主义。在当今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素养整体都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既想要实现高度民主、提高人权,从而可以享受带来的生活的便利以及政治地位,但却又法制观念淡薄,只要求权利的实现,不承担义务的付出,缺少社会责任意识。正所谓:“中庸之道,过犹不及”,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是21世纪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既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也给处在文化前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举行适当的实践活动,将理论融入实践,以此抵挡不良文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坚持不懈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实践育人工作。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模式构建的重视程度,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作者:朱建 单位:硅湖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