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4篇)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4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公共艺术教育探析

一、高校工科专业学生中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开发脑部潜能

按照传统的教育理论观点,理论科学教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在社会中生存的前提就是拥有扎实的理论科学知识。而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新的教育理念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同事还注重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等。而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样的艺术化教育手段,学生的大脑神经得到了有效刺激,从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强化,就有可能拥有更大的创新能力。

(二)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不管是儒家倡导的修身养性还是今天的教育所倡导的全面发展,在中国漫长的教育史上,艺术教育从来都没有淡出过中国教育的大舞台。与其它类型的教育所不同的是,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自由、乐观心态等等。必须要指出的是,艺术教育本身是独立于其它教育方式而存在的,它倡导用艺术化的方式去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愉悦学生的心情,从而让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三)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形式多样,通过音乐、美术、影视、舞蹈、书法、建筑等多样化的形式,学生可以丰富情感、愉悦心情、获得审美、拓展想象、锻炼思维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因为一直以来,各高校对于公共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而在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很少或者干脆就没有公共艺术教育类的课程,即使是设置了公共艺术教育类的课程,课程也是可有可无的赏析类别,从而造成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境地,这就对于高校工科专业教学中的艺术教育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

对于教育工作而言,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至关重要。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政策规定:在高校教学中,公共艺术教学课程的师资应该达到学生总人数的0.15%。通过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很多高校特别是工科高校根本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与此同时,和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公共艺术教育任课教师的职称、学历还存在差距,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环境落后

从目前来看,高校工科专业的艺术教育硬件设施极为不佳,极其需要大力提升,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教室,以及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所需要教材和教学设备。另一方面,高校工科专业的艺术教育缺乏开展工作所需的必要经费,这些问题需要高校切实面对,采取措施,保证必要的经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三.新时期强化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公共艺术教育的对策

1.强化认识,创新教育理念

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前提下,高校领导层面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塑造全方位、全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并且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开展针对工科学生的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工科学生也应该改变对于艺术教育的认知,从思想深处意识到其重要性,并且采取积极地态度去对待艺术教育类课程。

2.提升能力,增强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保证艺术教育类课程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唯有如此,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才能顺利得以开展。第一,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公共艺术教学质量;第二,不断引进高水平、高职称的师资队伍,不断改变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的不平衡状态,更好地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实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第三,定期或不定期选聘艺术界的知名专家进行讲座,不断提升工科类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大胆创新,优化教学环境

为了能够加强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高校还应该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校园艺术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工科类大学生接受高雅艺术的感染,用心灵感受艺术,真正去接触艺术;其次,积极组织开展一些艺术类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再次,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艺术文化校园讲座,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真正推动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应该不断创新观念,积极推进艺术教育,逐步构建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体系,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唐红梅 单位: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

第二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持续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重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是改革中的关键一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突出各种艺术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关联,看重的不在仅仅是对各种艺术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相关技能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通过将不同的艺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与境界。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虽然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始终存在于高校教育体系之中,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处于一种放任与忽视状态。虽然采取了一些办法与措施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相关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的实际经验使得我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仍旧存在一些不足。

一、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缺乏专业性

现有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更多的是以选修课程参与到高校教学实践中,这就造成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缺乏专业性。对各种艺术基础知识的轻视,造成了学生相关知识储备的薄弱,加之现有的艺术教育课程以艺术赏析为重点,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构建起完整的艺术知识体系。同时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们在进行公共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进行充分的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缺少必要的引导,实际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们并没有获得真正需要的知识,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的提高。例如高校学生在进行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赏析时,我们教师除了对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的社会背景做出必要的介绍之外,还要从专业的音乐角度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构成与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教授《英雄交响曲》的精神内涵,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这种将基础知识与音乐表现手法的结合起来,一起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保证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公共艺术课程设置较为分散,关联性不强

现有的公共艺术课程设置较为分散,关联性不强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长期以来由于公共艺术课程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效果不明显,提升学生就业率也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使得高校公共课程得不到应该有的重视,没有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分散的课程设置、无序的教学安排使得进行相关教学的老师得不到较为稳定的编制,大大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主观上加大了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难度。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他们许多的教学实践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我国历史悠久,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但是就我国高校的教学实际来看,作为我国素质与能力最为卓越的高校学生,其在艺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令人堪忧,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艺术造诣,如何才能振兴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何才能进行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如何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我们必须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给予极大的重视,加强艺术基础知识的教育与艺术实践的引导,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与课程安排,形成一个高效、科学的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质与能力。

三、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虽然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与其他公共课程一样都属于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各大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课程结构、教材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教学目标不明确使得公共艺术教学的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也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学生选修公共教育课程更多的是把公共艺术教学课程的学习作为自己获得学分的一种手段与方法,自身对于学习艺术知识并不重视,这就更加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与质量。由于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必要的检验标准,造成了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缺少方向。因此必须要提高老师与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对课程设置做出必要的调整,根据教学的实际,将公共艺术教育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将公共艺术的基础知识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让大学生们在大一、大二时进行学习,夯实了学习基础,为之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三大四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公共艺术作为自己的选修课程,继续深化自己对艺术的认识与审美水平,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生活情趣。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从而在宏观层面上促进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基于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有必要对现有的模式进行调整,吸收西方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促进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与时代要求的大学生。

作者:唐玲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第三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建议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能够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有并且利于传播先进文化,从而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课程建设不完善,以及师资条件的缺乏等种种问题,导致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情况不容乐观。

一、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模式与体制缺陷

当前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规划,很多高校的公共艺术管理不是存在管理责任主体混乱、权责不清的问题,就是存在无人管理,权责不到位的问题。虽然当前高校管理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共艺术管理的关注度,但是很多工作都流于形式,表面工作多,实际深入工作开展少,有的高校虽然成立了相应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但是这种机构往往是应付政策而成立的,缺乏思想上真正的重视,也就无法发挥实际的效用。所以高校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上仍带有随意性和间歇性的色彩。课堂教育和文艺活动是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公共艺术课堂教育方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存在问题,并且在课时安排上往往无法体现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在校园文艺活动方面,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单,很多活动都存在敷衍了事、程式化现象严重等问题,缺乏创新性。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平台的构建,大学生艺术实践的思维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论是理论教育还是活动实践都缺乏的实际使得大学生的艺术修养难以内化,大学生的总体艺术修养偏低。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缺陷

在高校课程设置方面,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综合性大学中,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往往被作为选修课程存在,这是因为与高数课程、英语课程相比,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在短时间内并不明显,以经济功利为发展推动的综合性大学往往忽视了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只注重学生实用技能和知识的培养,而对学生的精神层面需求较为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精神素养、情感道德和价值导向就缺乏正确、科学的教育和指导,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不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阻碍人的个性的发挥,束缚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人才教育发展方面的理念不尽相同,但是从经济社会和人才培养的长远角度看,高校不应当将就业作为考量学生成功与否指标的指标,应当将就业作为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来指导人才培养的质量,促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机制。由于各个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同,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的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目前还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关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科学标准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缺失。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的评价机制,很多高校的教师甚至是学生在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和学习热不高。学校内部也没有形成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不论是在教育评级人员选择方面,还是在公共艺术教育评价指标确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些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科学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公共艺术课程设置

公共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旨在将高校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导向,并且拥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良好心智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首先要在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和优化,要从高校发展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符合当前高校教育特点的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积极探索和创新,要将公共艺术教育与高校的办学精神、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进行紧密的结合,充分的体现高校的发展特色和内涵,丰富教学内容。另外,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家的方式将与公共艺术教学有关的文艺主题讲座、座谈会和讨论会等加入到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举办文化沙龙、学术论坛等,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全校师生学习公共艺术教学的积极性,活跃校园教学氛围。以本校经过改良后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为例,在经过对学校实际师资情况和学生艺术需求的考虑之后,本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以两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学期开设四门艺术方面的必修课,分别涉及了美术、音乐、电影和书法四个方面,学生每学期学习一种艺术课程,两年就能把这些全部修完,拿到应有的学分,这种课程体系是基于对学生艺术感兴趣的方向和艺术对学生的影响而考虑的,根据实际情况,每一门选修课还都有适合学生自身的分类,如音乐可以分为乐理类、鉴赏类和乐器类,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和自身对艺术的兴趣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促进艺术课程的开展与普及。这种课程体系设置就是较为综合的课程体系设置,同时在课下我们还注重为学生提供接触名师的机会,每周开办一次艺术论坛,邀请力所能及范围内的艺术家为学生开展艺术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在和大家的接触中陶冶自身的情操,获取课堂上无法获取的一些关于艺术的经验和宝贵的艺术体验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艺术课与专业艺术教育不同,教学对象是普通的大学生,不是艺术专业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将专业的艺术知识转变为大部分学生能够轻松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教学方式不仅要通俗易懂,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刺激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公共艺术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和交流方式等提高公共艺术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养。其次,教师也要通过网上自学、经验交流总结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另外,高校也充分认识到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学队伍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刺激教师加强学习、强化竞争机制,推动教师不断对公共艺术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规划,强化培训,建立掌握扎实理论知识、高素质科研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完善硬件设施的配置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可以和本校的艺术学院设施进行一定的互通有无,但是一定要有独立的部分,由于艺术学院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相比课程更为繁重,所需要的也更为专业,所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硬件配备应该以不影响艺术学院授课方面为基础,从而开展对艺术设施和设备的考察和配置,但是在基础设施的使用方面,如学校的琴房和画室等,也可以在不影响艺术学院教学的情况下让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的同学对艺术进行一定的认识。这就要求学校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有所重视,在这方面进行一定的拨款和处理操作,从而使得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负责方面有足够的资金对艺术教育需要的硬件进行采购和配备,如乐器、绘画用具、艺术表演用服装等等一系列物品和参加艺术展览等活动的经费。这样才能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更加完善。

(四)健全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要和其它的教育形式一样,要对它进行及时和准确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具体实施程度如何,这个评价体系也是管理所需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对自身的评价体系做出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部分改善,提高教育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在评价的方式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在传统的调查问卷模式上针对每位老师的具体授课内容进行问卷编制,并以此问卷在教育后的统计数据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可量化的数据被体现出来,在教师互评的模式上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模式,这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中主观评价的重要环节,这种主观评价虽然不能量化,但是和数据相比,这种评价更带有人情味,可以让我们在更为直观的角度看出教师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如何,以此来确定本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目前水平,增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能力。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公共艺术教育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手段。建立健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相关制度成为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作者:唐玲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第四篇: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论文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投资体制、管理机制等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有较大的区别外,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与普通高等院校没有区别。通过调研,在陕西的众多民办高校中,公共艺术教育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公共艺术中心,部分民办高校由于办学规模不大只成立了公共艺术教研室,但是都相继开展了全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但是由于民办学校的特殊办学模式和经费开支模式,以及部分高校领导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偏见和轻视,使得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存在较大的问题,整体形势并不乐观。陕西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通过2013-2014年作者的调研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公共艺术教育观念相对滞后陕西民办高校的教育体制是以“智育”为中心,以专业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向。近年来,虽然在理论上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过程中的许多实质性问题达成了某些共识,但还存在“重学科专业教育,轻全面素质提高”的现象。大部分民办高校缺乏人文思想的根基和浓厚氛围,其结果给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遗留了极大的弊端。尽管部分学校领导也采取了若干促成与推动的举措,但却缺乏切实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致使公共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在西安众多民办高校中,受我国传统的重理轻文的教育观念以及注重就业率的大形势下,在实际的办学理念上依旧是偏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内容缺乏本土艺术特色现西安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音乐、美术和影视方面,且多以欣赏课为主,内容缺乏本土艺术特色。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共八门:《音乐鉴赏》、《艺术导论》、《美术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书法鉴赏》。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公开课带给学生的知识量甚至远超过公共艺术课程。比如,影片赏析,网络上的名人讲解影片赏析绝大多数都比在校教师讲的透彻生动。因此部分公共艺术课程逐渐呈现出陷入尴尬境地的趋势。实际上,我们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融入本土艺术特色,比如陕西省高校就可以把陕西皮影艺术、剪纸艺术、泥塑艺术融入到公共艺术课程中去,一方面传承了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地域性,唤起学生的熟悉感,认同感。此外,课程设置还应该具有引导课外活动的作用,在民办高校中,学生的艺术思维相对公办高校更为活跃,他们期待能有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但很多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都有欠缺,仅仅依靠学校艺术社团和一些零散的文娱活动来点缀校园生活是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由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良好平台,很多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内化为艺术素质修养。

(三)师资队伍力量不均衡,结构不合理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根据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发展要求,在高校中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一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例,全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主要由公共艺术中心和文化与艺术学院的教师承担。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共有专兼职教师共1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1%(低于0.15%一0.2%)。如果商贸学院所有艺术专业背景的教师都能为全校本科生上一门公选课的话,师资问题可有大为改观,但是多数艺术教师在为本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课之后,其工作量己经满足或超额完成了,这样的结使得师资短缺的现象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一部分师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民办高校固有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就业率的片面保障极易影响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因此导致了部分高校管理者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隐患直接在多数教师和学生身上显现。在现实就业压力下,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更注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缺乏对学生人文和艺术潜能的挖掘。很多民办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被放在甚至还不如选修课的地位上,开课时间被放在晚上或周末进行。

(五)艺术教育过于集中化,公共艺术教育不普及民办高校在艺术教育精英化的方面呈现出更为突出的特点。由于民办高校在公共艺术方面投入较少,但却在各种能够体现学校软实力的比赛中又迫切需要体现优异的艺术教育成果,因此在教育经费的投入方面往往集中在本来就是艺术特长生的少部分同学身上,送他们外出培训,为他们购置表演道具,这样做的结果是:更多的学生只能沦为观众去欣赏这些艺术特长生的特长表演。实则内心羡慕却又无奈。这些做法从本质上背离了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公共艺术教育是对普通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而并非是为艺术生进行艺术教育。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关于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从一定意义上填补了目前在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领域中的空白,必将极大地丰富公共艺术教育理论,促进新形势下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科学化。第二,由于本文是专门针对民办高校这一系统的,因此,它将对民办高校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适应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课程建设的科学化要求。

作者:陈亚伟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