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探究

高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探究

摘要: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活动与学科建设之间关系密切。科研活动作为源头,为学科建设把握方向和注入动力,而学科建设又是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平台和实践基地。二者的协调发展决定着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学科建设

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责是传播专业知识、培养职业化人才、服务社会建设。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科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建立完整的科研体系,培养一支具有系统的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以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投入科研活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正确方向,助力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本文以加强科研、促进学科建设为视角,探讨二者共赢的路径。

1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在高职院校科研发展中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鼓励教师主动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走出去、引进来,在交流活动中获取实时的科研信息,开拓科研思维,拓宽科研视野,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是高职院校科研部门工作的核心,科研部门应当协助并监督开展丰富的研讨活动。

1.1学术交流。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吸引高级人才。教学部门定期开展学术研讨或读书报告会,由高级职称教师主持,并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参加,教师轮流探讨不同的主题。在学术交流中相互研讨宏观和微观的学术思想和锤炼科研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形成良好的科研活动氛围,激励更多的教师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1.2教师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术讲座,到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进行培训或者调研,走出去、引进来,让教师有更多机会了解相关前沿课题的研究动态,学习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和具体操作方法,学习如何将学术理论与科研相结合并转化为生产力。要求教师认真撰写培训感悟,巩固学习效果。

1.3开设信息平台。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设网上学术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让教师实时查阅论文出版、学术研讨和报告等资料信息,时刻保持科研前瞻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论坛上交流学术信息,有利于学术讨论,开发学术思维。

2推动高职院校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围绕某个知识体系建立起来的学科组织,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课程,将科研成果及时向课堂教学输入,输出一定水平的学术成果,提升学科在知识的发现、整合、传递和应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学科管理等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推动学科建设可以促进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的发展和实验基地的建设。在校内逐步形成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力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可以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与学校的整体发展。同时,学科结构的调整和重组以及学科门类之间的交叉融合、渗透革新,辐射带动着其他学科的发展,从而在相关领域中创建新的学科增长点。推动学科建设可以促进学科带头人的迅速成长,有助于改善学科梯队的结构,使师资队伍的教学教研水平得到提高。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敏感度和前瞻性,能够指导和组织教师形成一定规模的学术梯队,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术梯队的建立既有利于个人的教学和科研发展,也能够促进整个团队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竞争力。

3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和学科建设之间协调发展的现状

当前,制约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协调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缺乏统筹,科学研究的学科性不足。大多高职院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学科建设方面只注重任务的按时按量完成而忽视总体规划,为了完成任务而搞科研的现象屡见不鲜[1]。科学研究方面以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为目标,较少考虑科研项目是否符合学科前瞻和实际需求。课题小组的组织形式往往存续周期短、合作效率低、力量和资源相对分散,很难形成规模和长远效益。科学研究的学科性不足,就不能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凸显院校科研特色;不注意通过创新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就不能持续深入地带动学科建设,因此科学研究推进学科发展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4对促进高职院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的反思

4.1建设跨学科的科研交流平台。为实现建设一流水平的高职院校的目标,必须建立起跨学科的科研交流平台,让科研活动与学科建设之间产生紧密联系,以弥补现有科研和学科建设运行体系和管理机制的不足,成为有效推动学科建设与科研协调发展的载体。科研交流平台服务于高水平的学科建设,特别是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有关国计民生的国家重大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载体。科研交流平台的信息网络建设以科研的开展和学科学术团队的建设为基础。学校需经常开展良性的科研活动,包括学术信息的交流、客座互访、学术会议、科研合作等,推进科研团队建设,进而强化学科特色,培养和锻炼高水平的学者,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真正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科研平台的建设,达到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培养学科梯队、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

4.2科研导向和学科建设的统一。建立起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之间的紧密联系,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对资源的分配,统一规划、统筹考虑。科研部门和学科团队充分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本学科的国内国际研究现状,明确本学科在国际学术界中的地位后,结合本学科的科研需求,围绕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的主要方针制订计划,引导教师选择具有一定前瞻性、现实性的课题项目,集中人员和投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充分发挥科研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益,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均衡发展。高职院校的科研部门应将在科研中是否促进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管理部门应将在教学中能否反映最新科研成果作为科研和教学评估中的重要内容,力求制订一套严谨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通过目标明确的科研活动,促使学科建设体系进一步完善。

4.3促进科研和学术团队建设。注重科研体制调整,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氛围,让优秀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科研团队的建设推动了学科内部师资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集中了学科优势和资源,进而形成了相关学科、跨学科团队共享平台、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的紧密合作关系。制订学科带头人遴选标准和管理办法,建立并完善一套激励、竞争与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好人才是学校的历史使命与根本任务,也是科研和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所在。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引进高端人才,弥补科研团队的薄弱环节,做到良性互补。进一步提升科研团队师资力量,鼓励青年教师访名校、拜名师等,使科研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成为中坚力量。采取灵活自主的人、财、物资源配置,营造有利于学科带头人成长和学术梯队形成的工作环境,明确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个别重点建设学科试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实现跨越式发展[2]。倡导知识创新和方法创新,营造公平自由、对内合作、对外竞争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和学科岗位考核机制,加强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的考核与评估。

4.4建立学科特区。基于优势学科设置学科特区,实行学科特区政策,享受学校在人才引进、经费投入、平台建设、基本运行等方面给予的特殊政策,按照政策与资源并重的支持原则,在资源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学科特区以绩效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充分调动集聚学科资源,激发学科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3]。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协同、互惠多赢的思路,深化与地方、企业、高校等的横向联合与深度合作。

5结语

推动学科建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整合学科要素和学科成员的优势,实现目标协同一致,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抓学科建设可以推动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的进展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协调好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对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提升学校综合水平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冬艳.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6(14):40-43.

[2]陈家武.高职院校科研与人才培养互动双赢研究[J].职业技术,2017(3):41-42.

[3]陈钢.黄卉基于卓越职业院校建设的高职科研管理创新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32-234.

作者:葛丽萍 杨彦如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