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微(10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微(10篇)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自主学习探究

【摘要】

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搭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平台的应用策略: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应用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认识平台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进程中,应用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环节,应用自主学习平台,辅助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在学习反馈阶段,应用自主学习平台,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评价阶段,应用自主学习平台,多角度关注学生的优点和困难,提供学习支持。

【关键词】

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学习效率;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常遇到一些困惑,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课题组成员结合我校的“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建构主义等教育教学理论,探索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同时进行有效学习反馈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前言

我校自2010年秋季开始推行的以“导学研讨训练拓展”教学模式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五个环节,其中先学先行环节要求非高考科目在课内完成,不安排课前先学和课后作业。如何结合我校“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重新认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构建新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每周两节课的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主动高效的学习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自主学习平台概述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平台是基于开源系统开发完成的,主要实现功能有两大块,分别是教师课程管理和学生自学评价反馈。从学科的角度实现了信息技术理论和操作实践的教学,学生理论的自学评价和操作实践的自学评价。服务器采用开源的Linux系统,Web服务器采用Nginx系统,后台数据库使用MySql数据库,平台开发语言使用PHP,系统框架采用Symfony。客户端浏览器使用Chrome谷歌浏览器。自主学习平台的具体功能有:课程管理、用户管理、在线学习、在线互动、检测反馈。

三、自主学习平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正如计算机的硬件必须有软件支持一样,与自主学习平台相配套的教学设计、教育理念才是课程的灵魂。基于自主学习平台,合理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利用平台高效的学习反馈系统,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指导,这样,自主学习平台和学习字资源才能真正发挥起它们的最大作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结合自主学习平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其应用策略主要有以下5点:

1.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应用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认识平台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使用平台的积极性

高一入学后,在通过平台调查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引领学生了解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如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等,让学生认识到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互联网学习思维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理性使用平台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使用自主学习平台,才能真正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每个模块单元前,利用平台测试功能收集分析学情,为有效备课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前期的有效调查,让数据来支持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用数据来证明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平台,我们把把学习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把时间、机会、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

2.在学习的进程中,应用自主学习平台合理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余文森教授在《高中课堂教学如何走向“能力导向”》一文中强调:教学的第一生产力是学生学习的能力,所有教学活动必须依靠、发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选修4数据库管理技术“创建数据库的结构”一课中,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后,登入自主学习平台,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教师少讲,视频支持,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依据学生的原有基础,给他们提供有差异性的学习任务,学生能依据教师预设的问题,通过平台提供的微课和多种求助途径对所学内容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掌握。

3.在自主学习阶段,应用自主学习平台,实现学生的个别化学习

个别化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依据学生间的差异,重组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个别化的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平台上提供的多样化学习资源,如课件点播、微课学习、课堂练习等进行个别化学习。自主学习平台上的微课或微视频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解决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跳一跳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桃子,勇于接受学习的挑战并且乐于体验学习带了的快乐。学生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当遇到问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习惯,回看视频或选择不同的平台求助方式,如在交流区提问。教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收集整理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讲解。

4.在学习反馈阶段,应用自主学习平台,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自主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过程进行记录、评价、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利用自主学习平台的“及时反馈系统”,平台上的课堂测试与课堂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进度进行测试,测试后都能得到系统自动批改,并及时反馈每一题正确率。这样就避免了由教师控制,一刀切式统一发送课堂测试与课堂练习、统一讲评方式。例如,在选修4数据库管理技术“创建数据库的结构”一课中,学生可通过平台,查看自己的完成任务情况,明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是文件名定义错误还是文件的保存路径有误或者是字段类型的设置不符合要求,学生通过评价系统提示,尝试修改,体验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

5.在学习评价阶段,应用自主学习平台,多角度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和学习的困难所在,及时激励和帮助学生

运用自主学习平台,教师在课前已经把本课内容到平台上,教师在课堂上角色转换由原来知识传授者变成引导者,辅助者。教师拥有更多时间来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应对这些挑战。学生在自主学习平台碰到问题时,先从小组内同学之间寻求解决,也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最后还可以在自主学习平台的BBS(论坛)上。师生间、学生间、平台间等多种方式交流互动,激发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性的评价,把重点放在学生在一阶段学习教程中的进步情况。例如,在选修4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的查询”一课中的学习评价反馈阶段,可对在平台上收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展开分析拓展,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总结和引导。如:关于表示“小学”的条件有三种方法,①字段“选手编号”的准则设置LIKE“1*”②字段“学段”的准则设置为“小学”③字段“学校名称”的设置为“*小学”。这三种方法都可行吗?为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层层递进地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有了针对性的评价,学生对准则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提升,对创建满足条件的查询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也对下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设。

四、总结与反思

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而合理应用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疑是交给了孩子一把通向未来的钥匙。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课堂要追求高效,但我们也要给学生时间;另一方面,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是个动态的过程,学习内容和应用策略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不断调整,特别是基于平台的教学策略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总之,数字资源、自主学习平台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高效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本身才是主体。教师通过技术所提供的新的认知工具来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同时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最终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对平台和教学有更深的理解,将技术融合于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不管技术和理念多么先进,每一项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都在于教师,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的,教学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素质是决定教学改革的最终力量和依靠。教师素质若跟不上,一切教学改革都将流于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是无从谈起。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基于自主学习平台的应用策略是个动态、合作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营造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教师文化非常重要,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有赖于教师的集体备课,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基于平台的这种信息技术化的教学教研,体现了教师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这样的教学合作更能发挥教师的个人专长,实现教师的共同成长。

作者:郑丽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瀛滢.高中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D].河北大学,2011.

[2]李云吾.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的相生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

[3]杨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4]余文森.关于教学改革的原点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5(05).

[5]王金涛.“云教育”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特征.光明日报,2015.06.

[6]常生龙.教育将迎来拐点,不可不知的未来发展六大趋势.新校长传媒,2016.07.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应用

【摘要】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网络中的各种资源也能够被我们进行合理的使用,通过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探究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来生动、形象的表达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可以说,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使得高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只是单纯的参照课本来进行填鸭式的讲解与教学只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索然。一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就能够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学生来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兴趣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从而不断的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内心真正的想要学习信息技术,进而爱上学习信息技术。通过微课的方式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的灵活多样,也更加的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

微课;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伴随着网络全面持续的发展,互联网络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非常彻底的改变,包括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在休闲时间获得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微课资源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灵活性从而保证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究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网络教育进程的不断适应。通过在教学中充分的运用互联网络资源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意义

微课的概念是基于互联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一般情况下,微课指的是长度为10分钟左右,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在线视频。可以说,微课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在线教学资源,包括手机、电脑、上网本等各种智能终端。通过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转换成为视频、PPT以及Prezi等方式来代替教师在课堂上面对面的教学模式。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复杂而且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基础学科,由于这门学科的知识与传统课程知识存在很大方面的差异,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解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而通过微课引入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之中,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形成因材施教的结果,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学习。

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所以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手脑同步的发展来完成学习。为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必须要针对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来解决一定的问题,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也必须要进行加强。通过微课的引入,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来对于微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观看,更加符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学习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课程内容也能够进行反复的观看,从而实现微课资源的重复利用,进一步体现出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用价值。对于微课的选择,首先时常方面不能过长,只需要5-10分钟左右即可,这样的要求能够保证微课的内容都是重点的知识,也都是优秀教师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所总结出来的知识精华,为此能够针对性的解决课堂内无法详细说明的知识点,或者巩固重点知识。而且,对于微课内容方面的选择也要尽量的选择比较单一的核心内容,即每一个微课资源都只包含一个知识点,这样就能够通过对于这样的知识点来进行重点的讲解,从而提出难点与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微课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变

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微课能够进一步改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较为单一的应试教育,这样就造成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与落后,从而使得学生要不断的背诵枯燥的书籍知识,进一步打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微课的引入,能够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转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关于WORD修改文章方面的知识课程是,通过运用微课教学的方式,首先能够将WORD知识进行基本的框架说明,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教师在通过对于如何运用WORD知识进行文章修饰等核心内容进行解读,保证教学的效果更佳明显。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关于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水平。

结束语:

微课的概念是基于互联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一般情况下,微课指的是长度为10分钟左右,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在线视频。通过微课的方式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的灵活多样,也更加的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微课资源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灵活性从而保证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究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网络教育进程的不断适应。本文通过对于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了微课对于提高高职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及微课对于提高高职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应用能力的具体方式两大部分来进行解读,从而指导高职学生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来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应用的能力。

作者:许素英 单位:会昌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冯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客的运用及价值解读[J].学周刊.2016(21).

[2]范文静.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信息化建设.2016(04).

第三篇: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摘要: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在教育界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各行各业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日益广泛,因此,学校对信息技术也逐渐重视起来。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获取和加工信息技术的同时,能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从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在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开展,高中生“零起点”的问题已逐渐得到解决。虽然全国各地都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革,但是高中课堂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这就导致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教学中的诸多不足,我们要从教育方式方法、课堂内容、环境氛围等多方面不断地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标准理解不够深入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获得初步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此让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保障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现今的教学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常比较重视电脑信息处理工具和教材知识的讲解,往往忽视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广泛应用,偏离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2.教学方法偏激,不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现今的教学中,由于教材有些内容学生较难接受和理解,而老师大多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体现课改的实际意义。还有些教材内容过多而课时严重缺乏。如,我们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时,内容不仅涉及Flash软件,还涉及Word和Excel软件,如果老师一味地按照教材内容安排教学,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我们教学的内容,大大削弱了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3.老师缺乏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了解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不同,导致每个个体之间产生差异,所以,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参差不齐。由于老师缺乏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了解,没有对不同信息技术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导致学生的差异性不断拉大。

4.硬件设施不完善

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但是,学校往往因为班级人数过多,机房电脑数量过少,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做到一人一机。还有些电脑由于负荷量过大又年久失修等原因,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导致学生不能正常地摄取信息技术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理对策

1.老师应该仔细理解新课改的课堂标准,更新自身教育观念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将新课改的内容及要求进行落实,不但要研读新课标,而且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这样,老师既可以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也能够有效地提高设计教学方案的速度,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2.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由于教材上的有些内容学生较难理解,老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例如,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性活动,对做得好、做得快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探索性和积极性。针对教材上有些课时内容过多而学生无法将知识进行有效巩固的情况,老师在参照课堂标准时要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以保证学生可以充分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3.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

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性,老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教学指导,保证学生都能在教学内容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技术。例如,老师在用FrontPage制作网页时,有些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很快完成,而有些学生却缺乏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将掌握较好和较差的学生搭配分组,通过带动学习的合作方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4.强化硬件设施

学校要按照学生班级人数购买电脑,争取实现一人一机。同时,学校要做到定时检查和维修电脑,对于年久不能正常使用的电脑要及时更换,保障电脑性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实现资源的最优化。

总之,信息技术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索和应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次考验和挑战,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教育目标,不断地缩小实际结果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

作者:黄治群 单位:四川省纳溪中学校

参考文献:

钟大治.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5(12).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特殊性,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到一起,注重培养学生技巧训练。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项目。也是促进合作学习有效性提升的关键。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将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信息技术是高中教学的基础课程,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掌握全新的信息技术。随着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关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符合现代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学方式不断地变化,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相应的分析。

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现代信息技术,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制定终身学习的主要目标。在学习的内容上要体现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注重方法与过程,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教师选题的时候要能够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明确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强调学习过程中方式的操作性,制定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职业道德。将合作学习渗透到日常教学管理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具有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积极的进行探索,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分析。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合作精神都会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得到提升。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升措施

1.构建开放式教学任务,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在教学任务的制定上要体现开放性特点,能够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实现多种途径完成教学任务。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是促进学生综合水平提升的关键,通过教学任务的设置能够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作用。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明确教学任务,将教学主体融如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任务明确之后这样就能够在讲解的过程中将任务贯穿整体。为了能够确保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任务中,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要开展自我评价活动,能够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调整。开展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开展的基础要以小组学习为根本,设置开放性教学任务。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参与教学,增强自身的自信心。

2.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这是确保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基础。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作用,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应该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并且将教学环境与教学任务进行连接。在教学活动实行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合作学习会在教学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制定多种的合作学习形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开展的过程中要围绕教学计划与内容制定多种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信息技术话题,使学生能够明确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对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学生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状况研究日常生活,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积极的进行观察,搜集信息,对信息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的解决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渗透性,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在科学严谨的态度下进行学习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无法理解的问题进行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使学生充分的明确计算机的组成,根据计算机发展特点进行整体性概括。构建成为整体直观的教学,使学生的兴趣不断的提升,深入性的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4.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合作学习效果将会通过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学任务在完成之后会显示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制定全面的教学评价标准,能够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团体评价。要能够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其作为今后学习的范本。同时在分析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要对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确认,通过自身以及团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合作学习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根据实际状况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不同团体的成果展示,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各小组的成员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向其他成员说明。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由多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既要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又要通过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三、结束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合作意识。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开放的形式,保证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同时能够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估模式,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评估,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成为教师研究教学发展的重点项目。

作者:凌宏森 单位:会昌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玉军.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模拟测试APP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

[2]安元.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

第五篇: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一、前言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信息技术的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教育中一门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信息化技术课堂教学迎来了可贵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迎来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在当前高中教学中并没有被列入高考的范围,从而使得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其不够重视,导致很多教学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提高。

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信息技术作为当前高中教学过程中的一门非主流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其教学观念和模式仍然有待加强。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当前高中信息化课堂教学已经实现了一人一台计算机操作的局面。但是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被列入到高中会考的范围,即在高一结束之后将统一进行会考。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考试大纲牵着鼻子走,而不考虑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差异性,使得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普遍采用先讲理论,或者是将教科书上的步骤讲一遍,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还有一些老师把教学当作是一种任务,不考虑学生的掌握情况盲目加快课程教学的进度,从而使得整个教学的预期效果得不到很好地实现,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二)不重视实践操作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在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并没有深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是花费很多的课堂时间在理论教学上。虽然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实践教学才是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只有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才能亲自检验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自身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三)老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认识不够。当前新课程标准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还处于零基础的阶段。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各地的教学情况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别,使得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从而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难以得到切实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桥梁。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能够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并且充分发挥他们课堂主体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老师也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丰富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运用照片编辑器处理照片”的相关知识点时,由于这部分的内容较为简单,老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跟着教材中的步骤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张照片,跟着教材中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操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或者请教老师,最后看看经过自己处理的图片和原来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开展分层化教学模式。由于当前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现状,盲目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的话就很难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分层化教学。首先老师可以通过谈话或者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对该门课程的兴趣,然后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即将基础较好的分为一组,一般的分为一组,基础较差或者零基础的学生分为一组。然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与目标,从而使得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收获知识。

(三)注重操作实践教学。操作实践教学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操作实践的教学。比如,老师可以在学习完一节理论知识之后,组织学生到机房去进行操作实践;或者是老师也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由传统的教室搬到机房中,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演示,然后再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上机实践。

作者:杨彦昀 单位:天水市第八中学

第六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技术

[摘要]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成果的一项重要评判标准,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应用概念图、电子量规、电子学档三种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可有效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技术;概念图

教学评价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亦是如此。教学评价系统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让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准确地优化信息。目前,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逐渐显现出各种弊端,而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则日渐成熟,其被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已成为必然。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有以下思考。

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评价技术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系统中,评价内容一般以课本所呈现的知识为基础,往往忽略学生作为不同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评价方法十分单一,长期以来,教学评价都以笔试为主,只注重分数,没有多元化的衡量体系。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一直扮演着被评价、被迫接受评价结果的角色,没有一套真正能让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三方共同参与其中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多地关注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获得进步。综上种种表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系统存在不少弊端。因此,我们要引进现代教学评价技术,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助力。

二、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图的应用

概念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技术,它能够非常准确、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相关概念的掌握与熟练程度。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概念点多且零碎,对逻辑的严密性要求较高,所以将概念图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可行的。例如,在平时的课后小测试中,教师可以选定课堂中的一个大概念作为主题,然后由学生用不同的关联词将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也可对概念进行分级,由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概念图有着多样的答案,避免了单一答案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能窥探出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与价值观。概念图评价方式的使用会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持续优化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2.电子量规的应用

电子量规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评分工具,但它与传统的教师打分有所不同且更具多元性。它通常由教师为一项学习任务设定基础评判标准,基础评判标准有多方面的维度,根据学生作品的不同而变化,是一种多结构性的量化评价工具。在每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知识单元下,教师需重新设计不同的电子量规。例如,对于《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章节,根据教学目标,电子量规的评价指标应侧重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多媒体作品的质量。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听讲思考以及小组合作情况等。作品质量主要包括作品的内容布局、主题定位、素材选取和创意性等。由此可见,电子量规评价方式所进行的不仅仅是终结性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直接通过电子量规来做基础评判,准确度更高,即时效率更强。电子量规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既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又能使学生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电子量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显然具有先天优势,一方面,其评价标准多元,注重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学生的各种电子作品、软件操作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评价都可以用电子量规来完成。所以,这种现代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3.电子学档的应用

电子学档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反省和作品上传的新型平台,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条件,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电子学档。在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情况,将本学科的电子学档分为五大版块———个人简介、个人作品、学习计划、自我评价和测试成绩。学生在建立好自己的电子学档之后,可随时上传个人的信息技术课程作品,供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借鉴。学生也可将自己不同阶段的测试成绩上传至电子学档,通过对电子学档的建立、修改以及完善,再融入平时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取得进步。这一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自我成长,将学生置于评价主体的位置,避免了教师唱主角的弊端。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成果的一项重要评判标准,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具有多元化、全过程、多方面参与的特性,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进新技术,用现代工具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罗金桃 单位:江西永新县第二中学

第七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是高中的基本科目,在信息化的今天,其重要性更是大大凸显。如何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教学的偏向性等问题来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素质教育更是要将学生的习得体验作为重点,渲染课堂氛围,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原因分析,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策;综合性;实践

信息技术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自主性和能力培养等特点,其中综合性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与生活的交错;发展性是作为新兴的教学学科,处于一直发展和更新当中,且还具备较强的创新性;实践性则是建立在计算机的使用之上,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自主能力是在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时,可以自己预习、复习,其熟练程度也是和自主学习的次数及时间成正比的;最后的能力培养,是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将信息技术作为丰富自身能力的条件,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更能提高创新学习能力。正是这样的信息技术特点,使传统教学不再适应此学科,需要进行改变和创新。根据现实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来做纠正,防止出现过犹不及或是闭门造车的现象。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基础差异,纪律难管理

信息技术的课堂,特别是上机操作课堂,纪律是较难控制的,或者是学生的学习效率没有保障。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差异,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有层次性,而且上机缺乏老师的直接性监督,导致出现此类问题。

2.积极性低,课程枯燥

很多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觉得非常枯燥没有兴趣,往往会出现走神或者开小差的情况。这导致学生在上机时缺乏理论基础,更无法创新和理解信息技术。而且过多的理论课程也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兴趣的降低,使其成为一门不受欢迎的学科。这主要是因为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繁琐步骤比较多,而学生又只能通过记忆来学习,导致积极性降低。

3.信息概念薄弱,对发展史不了解

从整个教学全局来看,老师将更多的教学精力放在教学信息技术的操作,或者是信息技术的考试要点上,虽然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最直接的提升,但是不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的学生,很难真正爱上这门学科。因为每个技术的来源都有它们的历史和故事,甚至有很多趣事。这些故事不仅是对信息技术了解的补充,更是对发展史的尊重,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缺乏这些只能形成断层,不利于长久的信息技术学习。

4.学生自学能力差,预习习惯缺乏

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来说是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所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更强,往往是没有预习课程就直接进入课堂学习阶段,会出现反应慢、跟不上思路等现象。根本原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而信息技术老师对预习的要求不严格,在没有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就“我行我素”开始教学。

二、如何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学习,加强课堂监督

学生的学习层次不一,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又不允许老师照顾每一位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一矛盾,甚至带来“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在分组时,教师需要注意“异质组合”,即不一样的学习基础和水平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内。这样小组成员之间有各自的优势和弱势,能够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并且,小组的合作能够带来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从而保证课堂纪律。而一些在大家面前不愿表现的学生,会在自己的小集体里展示自己,积累自信,久而久之会敢于站上更大的“舞台”。除了学习方面的作用之外,还能促进人际交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在减少,用学习的交流来冲淡计算机给人沟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个不错的教育初衷。

2.问题教学法,提升信息技术学习意义

问题教学法,即针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已学或将要学的知识来做总结,从而得出答案。在计算机学习中,问题教学法,更类似于学生对信息进行整合和总结,再进一步加工成为答案。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可以用问题教学方法来弥补。

3.提倡范例教学,引入情景教学

对计算机发展史的完善,是对信息技术历史的尊重,也是完整学习计算机的象征。而在此类纯知识的教学中,更应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将信息技术教学和情景教学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感受知识的存在,既是无意识的学习行为,也是有意识的思考行为。范例教学重在给学生一个模仿对象,老师要控制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的创新性教学能够改变目前的教学困境,解决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不将其作为一门科目,而是一种生活技能,饶有兴趣地学习和操作。

作者:郑玉凤 单位:龙海市港尾中学

参考文献:

[1]邹正丽,万晓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5(4).

[2]周文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6).

第八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应用

摘要:

微课作为“微”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碎片化传播,而且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给信息技术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体验。微课在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等3个方面作用明显,微课在教学应用中应因地制宜,精雕细琢,合理规划。

关键词:

微课;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翻转课堂”“慕课”等名词逐渐深入人心。同时,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走进了中学课堂,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目前,探究将这种新型教学资源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优化课堂效率,已成为一线教师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有意义的教学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总结如下,与大家分享。

1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强教学实效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的做法是采取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模式。这种一对多的讲授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果往往不佳。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却运用先学后教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实现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大一直是困扰信息技术教学的难题。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教师为了降低这种差异,不得不放慢教学进度,重复讲解基础知识,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限制了各层次学生自身能力的充分发展。而在基于微课背景的教学中,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学习步调选择微课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则从重复的“讲解、演示”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答疑解惑和内化知识上,实现了一对一的指导,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1.3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培养其探究精神

将微课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更符合新课程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自主观看微视频+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可轻松掌握知识点,其学习不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而是主动建构,即一边思考一边操作。这样,自学能力就自然会不断得到提升,而学习探究的习惯也会日渐形成。

2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微课翻转模式

微课教学,离不开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的翻转课堂教学采用以下3种方法[1]。(1)“家校翻转”。这是国外翻转课堂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模式为:学生在家看微课视频并自主完成课前学习,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师负责答疑解惑。(2)“校内翻转”。山东省昌乐一中的AB课就采用这种模式,即课前学习和课堂讨论都在校内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单;第二课时组织师生互动,讨论并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克服了翻转中部分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和大多数家长反对孩子上网的问题,但对课时数量要求很高,相当于一堂课的内容达到了两堂普通课的容量。(3)“课内翻转”。即前半节课看微课和做练习,后半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且容易与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整合。鉴于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和特点,且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若布置课外作业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易引起家长的抵触,故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应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因此,笔者建议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宜采用“课内翻转”模式。

2.2精雕细琢———制作高质量的微课是关键

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课前的知识传授可通过微课学习完成,之后则可在教师的帮助和同伴的协作下完成知识的内化。由此可知,微课的质量决定了翻转课堂实践的效果,即没有好的微课视频和其他辅助性资料,就谈不上成功的微课教学。因此,制作高质量的微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微课制作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择的内容要具有创意,真正找到学生关心的、学习存在困难的问题,最好是课程的重点、难点或者易错点[2]。(2)微课视频应实现知识的“可视化”,如呈现方式既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是动画,语言表达应生动、有趣,容易让学生明白。否则,学生就没有了观看的主观意愿,学习效果当然会大打折扣。(3)微课视频设计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应以最低水平学生的视角设计[3],要把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考虑进去,特别是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4)微课设计应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2.3合理规划———按需使用微课教学才是正解

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学生反复学习和随时学习知识点的要求,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例如,教师使用微课既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也能讲授课堂核心概念,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同时,还能将微课作为课堂演示资源,重复再现实验或软件操作的细节。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微课是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扩展巩固知识的有效工具。当然,并不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所有知识教学都需要微课,而应根据实际课程内容的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微课,让微课在辅助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实效,以便推动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均具有较大的作用,且为信息技术教学变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笔者相信,微课必将让信息技术教学更美好、更高效!

作者:李天巨 单位: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赵慧娟.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魅力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3):86~88.

[2]黎加厚.微课程教学法与教学方式的变革[EB/OL].

[3]梁琛.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尝试[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5(1):26~29

第九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导学运用

摘要:

传统教育的知识传递方法大多来自老师的单方面硬性灌输,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透彻掌握,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现代性新兴学科,老师授课方式更不能囿于传统教育刻板单向传递的教导方式之中。新课程“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要求下,“问题导学”是老师授课运用高效课堂技巧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问题导学;导学模式;运用技巧;信息技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自发学习的引路人。“问题导学”正是新课程实施后,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学习热情与方向这一现状提出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以自动探究的方式学习为最终目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高中生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具有理论与操作结合紧密,逻辑性严密等特点。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教案中适当设置问题

“问题导学”顾名思义是以老师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开始对该问题产生兴趣,并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要运用问题导学,一个科学、适当的问题是前提。为了对课堂节奏进行良好把控,老师可以在备课时考虑问题的内容与提出的方式、时机。在问题设置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问的内容要针对高中生普遍的知识水平,大多数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个基础印象,但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新课伊始老师提问要注意深入浅出,提的问题既要与课程内容相关具有一定专业性,又要让学生知道思考探究与动手解决的方向,不至于脱离学生的理论,技术水平太远使学生毫无头绪,无法自主思考,丧失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初衷。随着授课的进行,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后,老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加深问题的难度,始终保持思考和探索的空间,维持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问的时候要兼顾学习进度较快、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掌握较多的学生和学习进度较慢、专业知识还没有牢固掌握的学生,可以适当设置两种难易档次的问题,使他们都能集中精力学习。

(二)老师设置提问环节时要考虑提问的方式能否引起学生兴趣,可以以学生的生活日常相关为切入点,或引用学生感兴趣的时兴话题,例如,讲到“PhotoShop”这一课程时,笔者曾结合PPT课件给出两张图像,并告知左边是原图,右边老师利用Photoshop做了些加工,提问能否大家看出来老师动用了哪些Photoshop技术。问题提出后,学生大都兴奋起来,将预习过的Photoshop知识点一个个拿出来做对比。还没有开讲,学生就将老师动的“手段”认得八九不离十了。经过这一问之后,学生对Photoshop这门课程未知的恐惧心理完全消除了,并且认识到学会了Photoshop技巧对今后日常生活娱乐相当有实用性,因此学习氛围空前高涨,纷纷专心听老师讲课,并自主进行实操。

(三)为了保持流畅的课堂节奏,老师设置提问时机时要注意,一般进入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即将对某重难点进行分析时可以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接下来要讲的知识点上。在课堂考试或结束的时候可以提问巩固所学知识,测验学生把握得有无偏差,并对下一刻预习做正确导向。问题不要提得太多太紧密,不能打乱讲课的节奏,甚至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完成本堂课案的教学任务为目标即可。

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问题导学的主体在“学”,主旨在“导”,问题一旦提出,老师应该引导或带领学生开始分析、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方式有多种,老师可以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解决方式。信息技术课程因其特有的实操性强的特点,学生以实践着手解决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知识比生搬硬套的讲述更容易理解记忆。在有电脑配备资源的条件下,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边实操边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教授flash动画的时候,考虑到若只是观看老师操作,学生无法有效理解记忆,在简单理论接收后,老师直接带领学生一起上机操作,授课时,老师先指导学生打开flash软件,然后随老师演示了一遍位移的基本操作,对flash课程的学习有了基础技能。随后老师布置任务:使学生制作一个汽车移动的动画,并拿出基本参数,在学生实际开始操作之后才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这时纷纷开始请示,老师忙不过来时,允许同学间互相交流。一堂课下来学生基本完成了操作要求,少许还没有理解操作要领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任务。这堂课若只是摊开书本讲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这些理论如何操作,学生很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照样摸不着头脑,但在操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令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无法上机教学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思路,较大型的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分组头脑风暴拿出解题方案。老师要注意随时跟进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进度,在学生遇到瓶颈或思考方向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指导学生突破障碍,纠正瑕疵。

三、及时反馈,客观总结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技术结合的学科具有相当严谨的逻辑体系,在学生成功解决问题后,老师要及时讲评,学生的实践结果是否有效,有无简化和纠正的步骤,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否科学与正解有无出入,是否具有实操性。让学生在对自己的答案正确评价定位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在一堂课结束之前老师要总结本堂课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建立各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在整体掌握的基础上梳理自己的逻辑有无漏洞,知识点掌握有无薄弱的地方。并将实操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将知识点反馈到实际操作上,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把握,使学生更系统、更具体地提升专业水平。“问题导学”能够将老师的学案与学生的自主探究联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理解,是老师掌控课堂节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育技巧之一。

作者:李海燕 单位: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谢飞.“学案导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96):110.

[2]周淑萍.基于网络环境高中信息技术学案设计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D].南京师范大学,2004.

第十篇: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传统教学的方式必须要进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帮助社会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新课程理念是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以及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此提出有关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高中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同时在这个个性绽放的年代,传统的教学理念也无法在教学中令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新课程改革就被提上了议程。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其核心理念的遵守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是否到位,是否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新课程的改革之中。从具体的执行方式上来说,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机械性地口述与板书让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能够在更加活跃的教学氛围中主动进行知识学习。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采用新课程理念来进行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够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因为,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当前阶段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重难点答疑和相关知识点的拓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机械性的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学习,比如说打字、玩游戏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接触、了解并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与此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采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然而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通过新课程理念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就先要了解这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一)缺乏重视

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然而,在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中学校中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的原因是高中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也是高中学科中的一门,但是与升学的考试关系不大,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就很难重视起信息技术的教学。

(二)缺乏设备支持

虽然目前我国许多高中都配备了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设施。然而,由于每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同,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物资本来就匮乏,因此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配备信息叫技术教学所需的一切设施。这个时候,学生就只能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来了解信息技术,这极大的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三)缺乏高素质师资队伍

影响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因此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在许多高中学校,由于学校拥有的资源有限,因此在高中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前,学校更愿意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升学相关的科目上。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水平却不是太关心,甚至经常出现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信息技术教师的情况。

三、关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观念

针对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缺乏足够重视的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观念。这个观念不仅仅指的是学校的管理人员,还包括教师、学生甚至是家长。要让他们了解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才能让教师全力的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当中,吃透教材、拓展知识,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同样,也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的教学不是让他们上网、打字、打游戏,而是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

由于当地经济的问题,导致学校无法配备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相关设施,无法让学生直接接触到信息技术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练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给予一定政策或者资金上的支持,帮助学校建立专门的计算机机房。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接触到信息技术,并有效的提高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三)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所学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教师和书本。而书本的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可能会无法完全理解里面的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进行解答。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就需要教师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这样就能更好的为学生答疑解惑。其次,优秀的教师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上传授学生相关的知识,同时也会制定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点,从而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

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目前在高中信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却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和热情。虽然如此,但是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改变学校的观念,让学校也重视起信息技术的教学,这样学校就会有意识的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针对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也许因为当地的经济无法配备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一定政策和资金支持,就能更好的帮助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伍兴龙 赵春燕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凤凰中学

参考文献:

[1]胡敏.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1(87):146-147

[2]王晓刚.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电教:下,2013(7):44-44

[3]金月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