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机能,尽可能挖掘出心理潜能,使其具备良好的个性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呈现出教育环境复杂化等特点。高等院校心理工作的主要特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诚信;对策研究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心理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宽广。使用新媒体的主要方式有QQ和微信两种,除此之外,高职生使用播客这种新型的网络工具获取知识,高职生使用E-MAIL和手机短信的比例很高。还通过各类网站进行信息获取(SNS)。另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高职生习惯于逛论坛和BBS社区获取信息。在日常的生活中,高职生使用新媒体工具进行网页浏览和视频欣赏的比例最高。高职生使用新媒体的时间比例来分析,发现每天使用新媒体工具,高职生人数比例高,并且高职生初步出现了上网成瘾的症状。沉溺于网络媒体,对于高职生的个人健康状况影响比较大。

二、新媒体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上的各种各类信息比较庞杂,并且信息的来源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些有毒有害的信息往往会对高职生的思想世界产生不良的影响。高职生每天使用新媒体工具进行网页浏览时间长,会对高职生的视力造成严重的影响。教师应该对沉溺于网络世界的高职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这些关爱可以从与高职生会谈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可以积极掌握高职生的心理动态,从而体现新媒体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大高职生使用新媒体中,每天使用一到两个小时的人数最多,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这部分高职生暂时没有出现沉溺于网络世界的现象,教师应该对这些高职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并且向高职生传达上网成瘾的危害介绍,让高职生积极学习健康上网和保护视力的相关知识,养成适度上网的好习惯。并且,在使用新媒体工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高职生进行专题性知识的学习,高职生可以利用个人电脑进行慕课视频的学习,也可以利用电脑设备进行职场里办公软件的学习和练习。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职生心理教育策略

(一)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鼓励高职生自主学习

高职心理教育工作者在推行心理建设时,应该将社会热点与教育工作相结合,并且从高等院校的自身实际状况出发,展开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心理工作。重建高职生的思想领域,传达和谐社会新的发展和改革的理念,帮助高职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加强高职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高职生厘清国际关系,力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我国的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工作提升一个台阶。在寒假和暑假时间段,组织高职生参加心理教育实践方面的“冬令营”或者是“夏令营”。教师可以组织高职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往调查研究。在实践课教育的活动中坚持以社会为平台,凸显高职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注意好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的相关活动,强调课程教学的节奏,预留出充裕的时间给予高职生自主学习。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学习活动中,高职生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在“规范行人过马路”的公益活动中,促进知行统一教学效果的提高。强化高职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鼓励高职生积极开展专题性的社会现象调查与研究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宣扬追求真理的精神理念,倡导高职生开展民主与自由的讨论与研究,并且鼓励高职生开拓创新,以厚德载物、兼容并蓄的个人追求来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二)强调人本教育,提高高职生心理基础理论水平

实践教育活动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尊重和理解高职生的基本需求及其精神生活,给大高职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视学校为精神家园。设置大高职生心理教育学科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大高职生的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大高职生心理教育中凸显人文关怀,让高职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受关注,从而保证高职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态度。在高职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为高职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教师可以采用网上推荐书籍的方式,为高职生推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心理书籍,帮助高职生拓宽的知识面。教师在实践课程编制方案建设中,应该重视创新精神的运用,在编制方案活动中倾注自己的教学理念,强调让高职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到深刻的心理知识。努力提高心理教学实效性,采用理论内容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心理教学内容更加地贴合教学实际。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互动中,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够减轻高职生的学习压力,保证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证方案的设计切合学情。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实践活动应该根据党和政府所倡导的精神文化理念体系来进行,在“富强”、“文明”、“民主”、“自由”的理念建设工作中,教师应该开创主体型的心理教育实践活动模式,有计划、分步骤的保证高职生的个人能力得到提高。

(三)构建良性新媒体交流平台

只有创设良好科学的心理教育网络环境,构建和谐平等的互动平台,积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如教育针对性不强、工作量大等,才能实现心理教育的创新发展。首先,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媒体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借助该平台来指导高职生的实践学习,对心理教育实践加以丰富,让高职生将所学的内容转为社会行为,从而提高教育的外化和内化效果。同时教师需要对网络环境的受众群体特征、传播方式、内容等进行全面掌握,以生活动和直观性的方式呈现信息,将隐性心理教育的作用加以发挥,强化教育的针对性,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养。当然教师需要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选择与高职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内容,有机整合平台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联性,使其高度一致。其次,培养高职生的甄别能力。高校教师在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讲授新媒体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加强高职生实践指导,培养高职生判断信息、运用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使高职生合理利用新媒体处理海量信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高职生的自我成长。

(四)加强校园新旧媒体资源的融合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校园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媒体是合作与互补的关系。高校要想创新心理教育,必须要将校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通常情况下,校园新旧媒体资源的融合目的是使校园媒体形成有机整体,不同于经营主体、新闻主体、传播方式、传播技术等方面的融合,能够将校园媒体宣传的优势进行有效发挥,提高媒体资源利用率,实现校园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高校传媒机构和心理教育队伍需要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加快研究步伐,利用手机媒体、博客和即时通讯等新媒体的同时,积极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引导动员体系,做好新时代青年引导工作。可以说,通过多媒体之间的有效融合,校园媒体才能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和精神宣传及传宝的重要渠道,成为全面服务师生的重要平台,有利于保证心理教育的实效性。

(五)强调行为道德养成培养,推动自主实践风气建设

在心理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应该积极走进高职生中去,多于高职生谈心,从而了解高职生的需要,为日后的实践工作开展提供便利。心理教育可以与当今流行的通讯软件相结合,及时接受高职生对于教学管理的信息反馈,第一时间了解高职生的思想动态,为高职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这样才能够保证高职生身心健康,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课程的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并且在基础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加深高职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经典案例为教学突破点,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方式,组织高职生集体学习历年来“感动中国”。

参考文献

[1]邱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62-63.

作者:吕晓霞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