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初中体育教学初探

新课改初中体育教学初探

一、明确现实,有的放矢

现实是教师准备教学的出发点,体育学科教学也是如此。就目前来看,国家对于初中体育学科教学还是比较重视的,中考体育就是对于学生中学阶段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一次重要考查。但是,从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它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是不一致的,一些问题的存在在影响着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应试教育的思想依然存在。表现在:虽然当今教育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很多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依然是以中考考试内容为体育课教学核心,依然是以反复、重复的枯燥练习为主要形式,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体现,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较为普遍,这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再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变化不大,在教学中“旧瓶装新酒”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教师缺乏改革的动力,甚至逃避课改的要求。最后,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依然是以体育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讲解为核心,缺乏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和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效果很小。针对这些存在的主要问题,初中体育教学要想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要作出及时、适当、有效的调整,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更新理念,主动适应

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主动适应。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来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要求。对于中学体育学科来说也是如此,具体来说,体育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教育岗位的重要性,要摒弃过去初中体育课不重要的认识,要站在学生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的角度来对待初中体育教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具体来说,初中体育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来全面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要认真地学习和了解新课改的要求和教育教学理念;要本着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需求来安排教学行为,要本着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理念为出发点,既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锻炼,同时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未来的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团队的精神以及敢于吃苦、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从而成为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苦学”变为“乐学”。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教师的坚持,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材或者是教师本人的教学设计为出发点,导致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脱节,这既不利于学生上课的参与,也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树立生本理念,要把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学生的需求放到第一位,这样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流程才能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设计一些能够使学生参与和展示的环节,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而且其本身就是课程目标之一。所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学生群体是由一个个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等各不同的学生个体组成的。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构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程目标的统治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来设计、组织体育教学,指导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学习目标,选择练习内容和练习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学习评价标准。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片面地去“适应”与“迎合”学生的运动兴趣。是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还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是应该明确的原则问题。中小学生已有的运动兴趣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太稳定,大多数尚未形成兴趣中心。所以我们在落实这一课程理念时,不能过于强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解决这些矛盾的主要方法应当是改革教学方法,改进练习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与责任感的教育,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直接与间接的运动兴趣。

五、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要本着学生发展这一基本原则,立足于学生成长需求,不断地开拓创新,这样才能够把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王文英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