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简析(6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简析(6篇)

第一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学校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特点,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希望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综合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在小学阶段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就是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对物体进行想象的时候以具体的物体为依据。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从而创设多媒体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风筝》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个三角形,并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根据多媒体设备中的三角形画出你们心中的风筝”。这样的教学方法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有的学生将三角形补充完整,构成一个蝴蝶形状,还有的学生将三角形作为一个轮廓,并在其中填充表情,这样就做成了一个表情风筝。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这时教师对学生说“刚刚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风筝》,看看作者在文章中都描述了哪些内容”。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的内容,并在阅读之后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有的学生说“作者在课文中描述了观看小孩放风筝的情形”,还有的学生说“作者在文章中通过观看放风筝了解到了小孩纯洁的内心”。教师听到学生的回答之后,笑了笑说道“刚刚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风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教师以提问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的学生说“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这是全文的线索”。这样学生在观看图片和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利用插图,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研究表明,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想象力。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使用插图,将插图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教师在教学《竹石》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竹石的有关内容,在阅读之后说一说感受到了竹子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的内容,在阅读之后,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有的学生说“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竹子牢牢咬住青山的景象”,还有的学生说“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这时教师向学生展示竹子的图片,并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图片内容,并且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然后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学生认真观看教师呈现的图片内容,然后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有的学生说“我觉得竹子在咬住青山的时候一定有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可能在想我一定要咬住青山,但是一段时间之后,竹子渐渐失去了力气,这时竹子想过放弃,但是它转念一想,我不能就这样放弃,我一定要坚持,所以竹子就将根牢牢地扎在了岩石当中”,还有的学生说“在竹子拼命坚持的过程中一定还有许多外部因素影响它,比如说大风、雨雪等等”。这样学生在观看插图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三、利用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语言表达能力落后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将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作为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教师在教学《空山鸟语》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的内容,然后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刚刚阅读空山鸟语的有关内容,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中描述的鸟儿都有哪些特点”。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有的学生说“腊子鸟叫声优美,歌声嘹亮,就好像有人在演奏木琴”,还有的学生说“南雀的语音颇有南方的腔调,就像有人在高擎茶壶往茶杯里斟茶的声音”。教师笑了笑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对鸟儿的描写说一说生活中鸟儿”。学生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鹦鹉真可爱,它大大的眼睛,弯弯的小嘴,胖胖的身子,后面还拖着一条扇子似的尾巴,一身羽毛光滑漂亮”,还有的学生说“两只小喜鹊站在树枝上,正你一声我一声地鸣叫着。它们那黑白相间的羽毛,在阳光的映照下油光发亮,煞是美丽好看”。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利用插图,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利用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牛秀琴.在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初探[J].新课程(上),2014(09):126.

[2]谭因松.小学语文课堂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与落实[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56-57.

作者:公维凤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

第二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要进行准确的定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全面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思考

现阶段,我国的语文教育思想及方针政策,对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并将语文课和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进行大力的推广。新课改以来,我国重视阅读传统文学,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遗憾的是,处于偏远地区的学校,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仍然要面对不少的困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的初始阶段,其重要性体现在语文对孩子成长的语言的把握、知识积累和性格形成等皆有着重大的影响。阅读则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更好地运用语言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阶段,虽然无阅读的量化评价,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乃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针对现在的“大阅读”鼓励“全民阅读”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应该进行反思和探讨,以达到与时俱进,探讨出新时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的新方法和策略。

二、现阶段影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因素

(一)阅读教学理念更新慢

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深远,当社会的媒体不断更新时,学校的语文教学却欠缺紧跟时代步伐的理念。不少的小学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忽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缺乏促进学生阅读的鼓励,阅读教学较多时候流于形式,未落到实处。

(二)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大多都经过正规的科班出身,但是毕业后的学习却大有不同,有的教师工作后困于生活,对阅读不再保有热情。手机的普及,不少教师已成为低头族,不再热爱阅读,无法和学生一起阅读,自然也就带不起校园阅读的氛围。有效的阅读教学也就难以实现。

三、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一)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思维方式

“授之以渔”,教师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阅读带来的乐趣和阅读的意义。然后激发学生主动阅读,课堂上布置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或思考到的问题,或有趣味的句子,使理解更加深入,然后因势利导,推荐课外好书,鼓励他们多进行课外阅读。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也要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多点碰出思想的火花,让阅读课堂被点燃。例如在阅读《陶罐和铁罐》时,教师可以先设置问题:“陶罐与铁罐谁的价值大?”鼓励学生阅读,对文本有个性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然后和同学分享交流。在互动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在阅读思考中的具体情况,逐步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二)根据文本特点选择阅读方式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文体,教师应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诗词歌赋适合用朗读法,让文本其义自见,故事性强的课文可以角色表演法,知识性强的课文可以用视频、图片展示法。例如,在学习《古诗三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范读、齐读、个人读等多种方式熟读成诵,再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能化难为易。阅读《两小儿辩日》《陶罐与铁罐》等,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通过角色表演,走进角色的世界,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增加阅读课堂的吸引力。阅读《赵州桥》则可以录制“电视散文式”的微课,将朗读和赵州桥的图片结合,配以音乐,让学生聆听、观看,把学生自然地带进文本。诸如此类,灵活地根据文本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能让阅读趣味盎然,利于提高阅读课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决定未来”,阅读习惯决定了阅读是否能坚持下去,形成一定量的文学积累。“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初读课文时,边读边画出生字、疑难点等,再读课文时,鉴赏优美的语言时要会选择圈点、批注。教师可以通过看学生的读书笔记,得到学生阅读情况的反馈,可以根据反馈做出针对性的指导。若小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的有效性必将得以提高。

(四)推荐优秀读物,鼓励学生坚持阅读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跟优秀的作者交流。课文的阅读是有限的,提高阅读能力必须要靠课外的大量阅读,才能生成语感,生成语文素养。当学生的阅读有所积累,语感才能随之上升,海量的阅读让出口成章、笔下生花成为可能。小学低年级,老师可以推荐些和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等,中年级可以推荐具体的书目,如传统的书籍《千字文》《笠翁对韵》,趣味的杨红樱儿童作品系列均可,给学生作参考,并通过一些讨论会、读书会、朗诵会等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反馈。当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给出更多的参考书籍,让同学也列出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同学分享,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挑选出书单。在阅读中,鼓励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阅读习惯,摸索出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方式。若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收获知识的乐趣,会将阅读坚持下去。

四、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改后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时,应该不断更新理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将阅读教学的难题解决,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梁水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奥园小学

第三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摘要】作文写作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并且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学校和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接下来,本文就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为出发点,并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路探究,以期对自己及他人的作文写作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思路探究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基础的一个阶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语文科目中最难学习的应该就是写作。但是,由于写作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新课改要求这是小学生必须要高效把握的关键环节。作文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文字运用能力的关键,也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师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法宝。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与其语文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并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等综合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作文写作的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文章将围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展开论述。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是与我国文化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是我国语言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写作是张扬个性,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大门。通过一些融入真情实感的写作,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提供与伟人交流的平台,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但是,就学生目前的写作情况来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是存在一些实质性的问题的。

(一)学生对写作内容缺乏写作兴趣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写作引导不到位,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有效的作文练习等问题突出,导致学生在上了作文课之后,写作水平依然没有得到提升,久而久之也就消磨掉了学生大部分的耐心和兴趣。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写作是为了应付老师,应付考试。他们表示不喜欢动笔写太多的字,并且在写作时没有思路,没有素材,没有写作信心,所以对于写作并不感兴趣。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从对词句的学习,再到素材知识的输出与应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但是我国大部分语文教师,却依旧采取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塞一些生硬、晦涩的知识,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吸收,只顾着追赶课程进度,这样死板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还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精神,课堂上一直以自己的教学任务为中心,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完全失去了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路改革探究策略

(一)巧设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学生的印象中,一提到作文写作,就是长篇大论的内容,使很多同学都逐渐地抵触写作课,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以作文题目为切入点,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设计一些能够激发他们写作兴趣的作文题目。比如一些饱含情趣和奇思妙想的题目——我的童年趣事、令我最感动的事情、星空的秘密以及我的梦想……这些题目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对熟悉事物有兴趣、对新事物好奇的思想特征,能够极大地散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写作思路

小学生由于社会经历少,生活经验匮乏,所以他们在写作时,时常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也不知从何写起。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句话叫“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写作作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更离不开生活这个源泉。例如在写作《我最敬佩的人》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的支柱——父亲,观察父亲对家庭的付出以及为家庭所做的种种事情,或者鼓励学生去观察其他人有哪些令人敬佩之处,并将他们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和语文知识相结合,最后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是源源不断的,但是需要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用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以此来开拓自己的视野,发现更多的写作素材,拓展更宽广的写作思路,进而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这样从日常生活中所汲取的写作素材才能灵活地运用于作文写作当中。事实证明,学生掌握了充分的写作素材后,对写作的兴趣也相应提升了很多。所以,老师平时就要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春风秋雨、名胜古迹等,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三)拓展写作素材,丰富真情实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识字不多,自我写作能力有限,所以对写作时常会产生畏难心理,不愿意投入情感进行作文创作。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中的积极鼓励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教师在作文课上可以先抛开课本知识,然后以亲切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介绍一些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课外读物,积累他们的写作素材,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其次,告诉学生这些读物内容非常有趣,内容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在讲述小知识的时候还穿插了一些图片、动画等,由此引起学生想要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些印象深刻的课外素材,并将自己对课外文章的情感倾注于写作之中。例如在“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这一作文课中,教师就可以先通过《三只小猪盖房子》这本书给学生讲述动物小猪的故事,让学生对小猪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并鼓励学生将小猪的故事穿插到作文写作中,且借此机会给学生推荐这本课外读物;其次,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小猪在盖房子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体会引入文中且进行情感加工阐述出来,以此丰富小学生的真情实感。那么,学生在写作创作时,就不仅有了素材可写,而且还有了情感的投入,这能为其创作一篇优秀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适当进行赏识教育,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处于小学这一阶段的特殊群体,有着脆弱的心灵,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非常看重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作文教学的过程时,要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良好的课堂环境,以便于学生顺畅地输出知识并应用于作文写作中。教师还可以以朋友、同学间的交流方式与学生进行交谈,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想法和心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不要让他们束手束脚,并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通过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会逐渐树立起来,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例如:教师在写作课上将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诵,并对文章进行评价,表扬文章的字迹工整、语言流畅等。其次,为学生准备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或者其他礼品作为一个小小的奖励,随后将文章展示在光荣榜区域,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激励他们用心创作。我认为,这样的赏识教育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十分有利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作文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而要探究语文写作教学的新思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基于此,为了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作文教学,并合理运用以上四条策略,长此以往,那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一定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写作教学的教学质量也一定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武利梅.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剖析与对策[J].关爱明天,2016(4).

[2]李翠华.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新教育时代,2016(1).

[3]宋鹏.1949—1964年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练习特点研究——以人教社三套书为例[J].大观,2015(8).

作者:谢曦 单位:绵阳市三台县七一小学校

第四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思路

摘要:近年来,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正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等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成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因此,将情感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将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很好的融入课堂教学中,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智力、阅历等都处于初级阶段,让小学生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价值情感态度,是其未来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就成为小学教育阶段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以期为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一、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审美情趣、个人品格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以及对外界的正确的认知态度。小学生的心理、智力、思维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情感价值态度等,这也直接关系到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自觉的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学生的情感观念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上,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想法和情感态度,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正确的情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升情感素质和个人品行,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1]。

二、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以情入境,创设情境展开教学

在课堂中创设相应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有效方法,而以情入境,则能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正确情感态度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来创设相应的情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北京》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北京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北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课文讲解,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然后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教师以合适的情境去激发和调动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能让情感教育有效达到预期的效果[2]。

(二)研究教材,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新课改要求,小学生应从语文的学习中获得正确的情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道德观,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为了达成这一要求也做了很多努力,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陶冶。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可以学得的情感包括:友情、亲情、爱国情、民族自豪感、赞扬名人或伟人的请骨干态度、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态度等,教师要透彻了解教材的课程安排,挖掘其中的情感意义,并将情感与课文内容进行融合,利用课堂教学来进行情感的培养,使课堂既生动有趣,又充满人文气息。例如,在教授《静夜思》时,不能只是让学生们反复吟诵这首诗歌,而是要让学生们在诗歌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讲解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情感因素,如,中秋月圆夜,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月亮也时常被人们比作思乡、相思之意。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然后,带领学生深情的朗诵这首诗歌,体会诗歌中浓得化不开的情感,让学生感受诗歌美的同时,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的真切[3]。

(三)师生间常互动,加深彼此的情感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进行的把控者,经常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听,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欠佳。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学生的主体性被逐渐重视起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渗透情感教育,教师与学生频繁的有效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想,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更自在的表达自我,呈现出最真实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小学生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除了家庭成员之外,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和老师,他们对老师更是时常怀有崇敬之情。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体会人情冷暖的重要一环,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知道,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要相亲相爱,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树立爱护他人、尊重他人、互帮互助的情感态度。同时,教师还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发现学生的问题之后,要耐心的、和蔼的纠正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也让学生在学校里始终感受到爱,以一个很好的心态去体验情感,并改正身上的不对之处。其次,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同时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们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小学教育特别是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初期阶段,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直观重要,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个性特征的独立个体,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视域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自觉将情感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正确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宋军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7):184-186.

[2]汤利娟.情感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小学),2016,(01):99.

[3]白丽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2(03):00230

作者:廖兴强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旧埠小学

第五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考试中的重头戏,是能否理解文章和了解中心思想的关键所在,阅读的有效性将直接对学生语文成绩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更为在意,提出了更高标准以使阅读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有恰到好处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新课改

语文是一门以学生自我阅读理解为中心,老师旁敲侧击来做牵引的学科。从教材内容和特性不难看出,整个内容结构以文章、诗词为中流砥柱,其对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要求是相当高标准的,阅读的有效性将直观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以及学习水准的差异性。本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所存在问题以及重要性,对阅读有效性作出相关探究。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文章内容即可,而与之相关的阅读教学则是要求老师的教导能力,不单是让小学生看懂课文理解内容更是要求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相关技巧的掌握。小学处于一个接受知识的初始阶段,对事物的理解水平较为低下,若是小学阅读教学水平低下,这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以及理解等方面造成的后果不可小觑。

二、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广泛性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为使学生学到更多不同的知识,其内容涉及的方面也逐渐广泛化,导致教学的重难点不突出,学生学习起来不知如何着手。

(二)阅读时间延长

由于教学内容增多且广泛化,导致学生在阅读方面所耗时间延长,这就意味着老师教学指导时间缩短了,不利于学生吸收消化知识和理解全面文章内容的思想情感,同时给老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无法及时对学生所理解的正误进行指导。

(三)放手式教学

如今,许多教学都提倡放手式教学模式,因而有不少的语文老师也对学生进行放手式管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组织小组讨论而不加以过多的指导,这引起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在一旁谈论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话题等不良现象产生,从而降低教学质量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有效性策略

(一)兴趣引发,情景创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为语文课单一传统的特性,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乏味无趣等类似情绪的产生,因此,阅读教学首先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生的语文课程内容大多与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实现情景创设,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认识理解。例如在《夏夜多美》这篇与生活联系的课文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当时学习该文时所在的天气季节,若是夏季,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亲身体验观察夏季夜晚是怎样的,有什么美丽的地方等进行引导,当然也可以通过对以往夏季夜晚的趣事回忆进行场景再现,来感受文章的情感进而加深理解。除了生活真实能摸到的场景可以重现,也可以模拟情景或者通过语言诱导创现情景。如学习《黄山奇石》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放映关于黄山的纪录片,通过在纪录片中对黄片奇石的拍摄和讲解,结合文章中对黄山奇石的描写,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奇石的千奇百怪美丽壮观,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作者对黄山奇石的情感更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二)巧妙的提问技巧

提问是一门难以掌握的艺术,它在引起学生的兴致注意的同时还激发出了对未知事物的渴求欲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中能否巧妙地提问起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提问技巧应当抓住文章的核心同时加以延伸,开发学生自主思考解放思维能力。比如《荷叶圆圆》一课中,提出:“荷叶长什么样子呢”“真的是圆圆的吗”等问题,令学生开动自己的思维在自己的记忆深处提取出荷叶的形状特征,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以及调动整个课堂的积极性创立一个渴望知识的活跃气氛。这不仅便于学生阅读理解更培养了学生多关注生活观察自己周围事物的意识以及加强对学生洞察力的培养。

(三)阅读技巧与练习的实践结合

在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培养时,不是对阅读技巧的讲解后就不了了之,而是要与练习实践紧密联系。阅读技巧是对阅读全文所采用的修辞语修辞手法的掌握、中心思想的把控等方面恰到好处的提炼出的一项技能,但完全靠解释说明是无法真正有效把握的,需要练习实践中互相联系正确熟练运用。例如学习《美丽的小路》一文时,里面有对小路的描写“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旁边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描述了小路上的风景,老师可以让学生仿造这样的写法对自己家乡小路进行描写或者对较为简单的事物进行描写,如池塘、杨树、家等这类事物,如此能够强化学生的模仿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另外还可以对关键词描述进行讲解,让学生联想与该关键词可以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比如“五颜六色的鲜花”中能与“五颜六色”搭配的词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自由搭配联系练习并在一旁进行指导。

四、结语

小学阅读有效性的探究再次体现出阅读理解能力是何其重要,它是能够理解其他学科以及读懂文章题目的根本要素。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阅读有效性的策略实施刻不容缓,但要注意变通因材施教选择最适宜的方式,从而使得阅读有效性充分实现和最大化实现。

作者:蓝水英 单位:广东省罗定市金鸡镇中心小学

第六篇:新课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改革发展进程也是大势所趋,由于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朗读能力,就需要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学校和教师也要致力于为学生构建一个更为完整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体系。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新型模式的分析与阐述,为各所小学提供强有力的朗读教学策略,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课程体系研究

语文朗读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朗读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读的训练来更好的品味书中的意境,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朗读学习模式,继而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这对于学生后续其他科目的学习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浅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朗读时间较短

由于小学语文课堂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因此,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与此同时,教师只能够让学生进行浅层次的粗略阅读,而且也无法保证每位学生在这一时间里进行仔细并且专注的阅读,而更多的时候教师为了能够节约课堂的实践,常常忽略朗读这一环节,往往在学生们还没有朗读结束的时候就令学生们停下阅读,从而来进行下一环节的语文学习。久而久之,课堂朗读成为了一种形式阅读,也就不能很好的发挥朗读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也就无法继续[1]。

(二)学生的朗读目的不明确

现阶段语文教师在让学生们自由朗读时往往采取的是分组阅读法,在如此吵闹的环境当中,教师不能保证学生们都是在进行有效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会有很多调皮的学生在其中浑水摸鱼,不仅能自己没有得到很好的朗读能力训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扰了其他学生的朗读训练进程。由于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朗读目的,就会导致朗读的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教师在进行新课文的阅读之前也没有提醒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在朗读这一环节过后,教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朗读这一过程,那么这样的朗读是不会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朗读的魅力,而这样的朗读也被称之为无效朗读。

(三)学生的朗读面不够宽泛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认为自身并不需要参与,因此就仅仅是坐在讲台的旁边默默地看着学生们朗读,这样的朗读模式会导致学生仅做表面功夫,为了应付而进行朗读。而实际上教师并不知道学生是否有在进行阅读还是在与同伴闲谈,学生们在这样的朗读教学模式之下是没有办法更好的投入自己的情感,也就无法达到小学朗读训练的真正目的。而且教师也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简单的课文范文,除此之外没有进行朗读材料的拓展,这也无法帮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无法让学生感更好的体会到阅读的魅力。

二、改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的语文朗读教育也要不断的更新与升级,要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相融合,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朗读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只有将学生切实的带入到朗读的意境当中,让学生在通过观看多媒体教学课件,组织学生们观看视频、图片或者是各种相关的音频展示,才能让学生更快速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最终实现更让人满意的朗读效果,让学生们在更为轻松地环境当中名进行朗读内容的训练,并且通过深入阅读达到深层次理解文章内容的效果[2]。

(二)促进学生想象力阅读

通过高效率的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感受到中国文字的魅力,也可以更好的揣测作者想要向人们表达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将自己代入到朗读的意境当中,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文章所描述的环境和意境,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内心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环境,将平常所见到的街道以及花草树木进行想象和创造,来体会文中所描述的景色,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来进行深度阅读。

(三)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在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过程当中,倘若只是机械单一的训练,就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心态,而分角色朗读的话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进行分角色朗读,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们的表现欲望,并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朗读比赛,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活泼好动的这一特点。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四肢协调发展,也能够让学生在朗读活动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语言能力,更能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朗读专注力[3]。

三、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改进朗读教学模式,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只有更好的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朗读活动。而面对一些学生胆怯和腼腆的性格时,教师也要对其进行特别的关照和引导,帮助这样的学生进行自我能力的改善和提高。通过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更好的培养其语言表达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河.浅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24):16.

[2]毛明月,王玲玲.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89-91.

[3]余玉芬.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7,15(18):186-187.

作者:夏鲜菊 单位:湖南省武冈市双牌镇龙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