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预习探讨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预习探讨

一、转变传统预习观念,设计科学合理的前置性作业

传统教学思想把教学的重心放在课堂中,忽视了课前的预习工作,过分强调教师主体的传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潜能,限制了学生灵活多样的预习方式,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即使教师要求学生预习,也没提出明确具体的预习要求,学生也仅仅是读课文、看生字、做习题等。这样的预习具有单线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的弊端,缺乏时效性、主动性和高效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微乎甚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传统预习形式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生本教育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课前的预习环节,教师提出具体预习要求,让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通过查、读、思、写等形式完成前置性作业。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除常规预习外,我设计了三道前置性作业:(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描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认真品读课文,写下对“只有一个地球”的理解。(3)查找资料,说说地球还面临着怎样的危害?该如何保护我们生活的地球?这三道作业的设计由浅入深,由书本延伸至课外,既让学生预习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渗透了情感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深广的思考空间。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紧扣上面三个问题,组织各小组展开讨论,进行汇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发挥了其主体性作用。

二、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

单从思想观念上重视预习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科学的预习方法和策略。没有给学生提供科学的预习方法和策略,是导致预习低效,甚至无效预习的主要原因。一般的预习,只停留在读、查、做等表面上,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对课前预习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具体归纳为“划”“写”“问”三个方面。

1.画内容。

古语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这就强调动笔在语文预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凡是他自己的书,许多地方都用红黑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种符号,标出书的重要内容,为我们在语文学科预习方面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在要求学生阅读文本时,不能单一地去读课文,而要边读边用笔划出重点词句、优美语句、不理解的词句等内容,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例如,重点字词用“?”,好的词句用“≈”,不懂的句子用“?”。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思考,有自己的独到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交流。

2.写感受。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要避免单一化的线性预习。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学生应把自己对课文中词句段、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理解批注在相应的文本旁边。例如,预习《小抄写员》一文时,学生在“父亲瞟了叙利奥一眼,说:‘那是他自作自受。以前用功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这句话上做的批注是:“‘瞟’字写出了爸爸对儿子态度越来越冷漠,不愿意管他了。”“父亲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冤枉了儿子。”“叙利奥你为什么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你爸爸呢?你也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啊,你太了不起了,我要向你学习!”“叙利奥,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你这样会影响你学习的。”这样在课堂上,通过“谈感受”交流活动,就达到了自主、合作、交流的真正目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其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3.提问题。

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都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在预习课文时,除了划内容、写感受以外,还要提出存有疑惑的问题。不论是哪一方面的,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一个还是多个,只要有价值,就达到了我们带着问题去预习的目的。例如,预习《丁丁和牵牛花》一文,有位学生就提出了“牵牛花又没有手和脚,是怎样爬到王奶奶家的”这个问题。当课堂学习这篇课文时,就形成“一人提出问题———小组讨论问题———大家解决问题———教师补充问题”的良好氛围,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思考、学会质疑、合作探究等多种能力。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形成良好预习习惯

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不稳定性,要想很好的保证预习工作的质量,还得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形成一种良好的预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韩立福在《有效教学法》一书中提到对阅读教学要进行多元化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把学生语文课的预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评价。评价主要有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任课教师评价三项内容,每两周总结一次,作为评选优秀学员、进步之星、优秀小组等方面的重要依据。通过有效评价,让学生自主预习、主动预习、高效预习,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一种行为习惯,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是课堂高效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生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才能达到高效预习、高效阅读的目的。

作者:张佩良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