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范例6篇

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本教育理念;探索

在我国大多数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仍沿用“师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多为硬性讲解理论的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不能深刻理解生物学科的真正意义。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参与到课堂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发现生物学科的奥秘。生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1]。在新的教学走向中,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原则[2],抓住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心理机制与发展特征,完善与优化教学,丰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培养目标。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即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升学生生物的综合素养是新课改对初中生物教学作出新的培养目标。如此则要求初中生物教师着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就不同层面的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最大限度带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其中,教师应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其个性张扬,善于鼓励学生自主发表自我见解,促进其思维发散与发展。

2、启迪性原则

启迪性原则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就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实现独立思考的潜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自由进行切换,提升自身探究与思考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应循循善诱,就学生在初中生物中的发展特征与心理机制,善于采用启发性教学,挖掘学生学习探究的可塑性,促进其个性发展。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准,遵循学段、学科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可自主学习。在探究与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可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总结出自我学习方法。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策略

针对上述提及的三大原则,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严格遵循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与启迪性原则,在课堂中积极优化教学结构,创设出多样情境,丰富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1、创设多样情境,带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

改善初中生物教学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带动学生参与到实际课堂中,实现内驱力的最大化作用,而创设课堂情境不失为一良策[3]。情境设计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中有着积极意义。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巧妙运用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可更深入了解与掌握知识。与以往无活力、乏味的照本宣科教学相比,情境的导入可有效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中。其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情境创设的形式(问题设置、生活例子导入、音频资料导入等),让学生在直观视听觉冲击下可深入了解生物知识,并主动参与到进一步的探析中。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疑问,以“在了解上节课人类起源知识后,同学们觉得我们每个人是怎么从婴儿慢慢成长的?”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头脑中进行风暴,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并积极主动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2、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探究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大多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因而,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从多渠道、多方向整合教学资源,明确各环节教学的目标与具体的要求,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可跟进教师的步伐,并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形成自我学习模式。其中,教师可注重捕抓生活中或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资源,巧妙整合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就教学内容分清重点、难点,让学生可整体把握学习的脉络。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先天与学习行为》一课教学中,教师应吃透教材,联系好上下章节的内容,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脉络,合理规划好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既应对上一章节知识(动物的行为)进行回顾,又应有效引入“先天”与“后期学习行为”概念,让学生可对人类行为与动物本能进行对比,并学会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生活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为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不断努力。

3、组织团队合作,引导学生组间协作交流

小组团队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师可借助小组团队合作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根据学生学情互补或自由组合的形式分成学习小组,在课堂或课外可自由就教师的提问进行讨论研究,并集思广益,整理出全面、完整的见解。其中,教师在学生自主谈论的过程中可适当、适时加以引导与指导,但不可过于干涉学生间的想法。小组合作最为明显的优点就是每位学生可最大限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习他人的经验。比如在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酸雨等,对周边生物是否会造成影响,具体是什么样的影响?”为题,让学生间自主选择某一特定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对污染背后的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如此,学生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可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实际探究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从而提升整个初中生物教学成效。

作者:杨军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玉芳.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研究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5(15):80.

[2]周发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5(47):153.

生本教育理念范文2

 

1何谓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最先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其核心涵义为“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特色是还原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原有位置,力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体现了教育的真正本质和规律,能让学生愉快学习,快乐成长。

 

而反观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则可看作是一种“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其课堂教学模式以讲授式教学为主,以成绩为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考评依据,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因此容易产生各种教育问题。

 

生本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课堂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以及其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的指引者。因此,学生能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生本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自1999年开始研究者们已在国内、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小学、初中的生本教育体系,已形成一定规模,甚至有些科目配套编写教材。现在生本理念正逐渐渗入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同样必须实行生本教育。只是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还很缺乏。

 

2生本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大学教育至今并未完全被生本教育的理念所覆盖,但大学课堂本身又是一个极其需要生本教育理念的地方。大学生是一群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的人,并且在不远的将来就要进入社会独立生活与工作。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大学教育中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其作用和意义如下:

 

(1)“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能对心理学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反思,以便进一步设计出符合学生兴趣以及现有水平的课堂教学内容。

 

(2)让心理学学生在“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中更多地运用自身已有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发挥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能力。

 

(3)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能刺激他们思考。如果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接近现实情境,就能够帮助心理学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境间的联系。思考现实问题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多次陈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能帮助他们提高组织、沟通、操作、口头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心理学本科生教学中实行生本教育的可行性

 

本研究针对心理学本科生,在这个学生群体中尝试结合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并辅以初步的实践。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现有的应用范围,局限在中小学,在大学中尚未有应用。那么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特别是在心理学本科生中,生本教育理念是否适用?如果可行,其理论基础又是什么?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即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这便告诉我们,所谓的教育并不能只是去追求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改变学生的内在能力。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当我们把理论知识忘却的时候,留给我们的只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正是这些指导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对我们的人生起到指引作用。

 

因此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应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这本身是个大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两个基本的方面来展开,探讨大学教育与生本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可能性的问题。

 

一是在课堂中将原有的知识与实际的情境和需要相结合。大学生需要学到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真正获益。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学习、记忆课本知识点是不够的。但这些课本中的知识点又是来源于前人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因此,这些东西一定是有其价值的。因此,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这些书本中的精华部分,还原成它原本的样子,可能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对所授课程非常熟悉之外,还要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应用更新,跟进社会发展的步伐,寻找到其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二是尝试采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将老师讲授与学生讨论、讲演相结合。教师授课内容的变化会导致教学方式的变化。如果在课堂中增加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这部分内容,会加强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进行应用的动力,提高他们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及讲演机会,将他们的所思所想进行展示,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锋与互动,让课堂氛围接近一次头脑风暴的会议。在讨论时,老师仍应保持规划、引导与管理的身份。

 

4应用心理学本科教育中实施生本教育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应用心理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教育、咨询、研究、管理等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心理学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学的实际效果。应用型的人才必须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锻炼实用的能力。因此,须依据生本教育的理念对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进行改革,着重解决下列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上的探索。如何为学生增加一些与实践相结合、符合其兴趣但同时又围绕课程内容展开的教学内容是重中之重。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需要将注意力转向引导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转换,与自身经验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更进一步,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问题情境,在这些情境中,学生要通过思考,结合前面甚至更早前学过的一些知识内容,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促进他们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培养其积极思考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把握要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并且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收集新的信息这些方法来进行完善。

 

二是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进行相应的转变。既然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了问题讨论这部分内容,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在评价学生时对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反馈。以前的学生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试加平时分的形式给出,期末考试大多情况下都是紧紧围绕课本内容进行考核,学生们应对考试主要靠记忆背诵。而平时分中的大部分分数,主要以考勤、作业等项目为基础,虽然课堂表现也会有加分,但仅仅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并没有占据较大的比例。而如果以生本教育的理念来看,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应是对其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评价内容。学生在课堂讨论与讲演环节中的表现能非常充分地显示其真实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甚至合作意识。对这些方面进行评价能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明确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对评价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学生课堂表现的相应分值。

 

三是课堂氛围的营造。加入学生讨论与讲演环节需要教师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可能顺利实施。大部分学生从前习惯的是听教师讲授,自己可能一直保持沉默,只有少数学生会比较活跃。而加入学生讨论与讲演的部分意味着学生们都要加入讨论,如何鼓励他们完成这项课堂任务是个难点。首先要给予这部分环节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展开充分的讨论,学习观摩他人的表现,让学生逐渐进入角色,并准备自己的发言,而后才能充分展现。这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歧视后进生,也不能偏爱优等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各抒己见,采众人之长,共同进步。

 

四是学生学习任务的变化。学生除了要完成现有的课程学习内容之外,还应投入一些精力到对课程内容的准备与总结上。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生们并不满足于了解课本内容,他们原本就希望能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而且他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去收集相关的信息。因此,如果想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可将与课堂讨论和讲演环节相关的内容作为课前作业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而在讨论后,要求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除了知识层面的内容,更要对自己的能力层面进行反思,督促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生本教育理念范文3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语文;特点;对策

G633.3

近年恚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避免课堂教学应试化,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国家的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要求:教师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基于这样的教育背景,笔者认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形成“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核心作用,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特征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生本教育理念是从生命的角度和高度,使学习本体回归,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三大特征: ( 1) 自主性。这种课堂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合作性。在这种课堂中,学生不是独立出来的个体,是协同合作的团体。他们一般是分成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和交流,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3) 创新性。基于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1. 合理定位师生角色

合理的师生角色与新型的师生关系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把学生定义为课堂的主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学习。当然生本并不是让教师与学生相互对立,而是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一起“攻城破坚”,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新人教版高一课程《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中,教师收集了学生预习之后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把问题分为四类。教师根据这些问题,采用“追问加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卡西莫多从“第一次流泪”到“泪流成河”的情节,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以及人性复苏的轨迹。这样的课堂,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谁说不是“生本”课堂呢?

2.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古板、陈旧。虽然教材选自文学大家的经典之作,教师也是千方百计、绞尽脑计,尽量生动灵活地向学生讲解。但是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兴趣还是不浓。究其原因在于许多教材传统部分的内容离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生本教育理念,剖析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在上到舒婷的《致橡树》时,这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高中生对爱情的概念朦胧美好,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表达对诗人“爱情观”的看法,并写出来。同时,启迪学生尤其是女生一定要独立,要保持自我。这样学生不仅更容易接受教材知识,还培养了浓厚的语文学习知识。

3. 以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纵深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助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但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让学生思维碰撞中形成独立的见解。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尽量做到以好带差,以积极带动沉默,调动整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发挥互助学习的意义。当然在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学生自流,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及时解决。同时还要鼓励比较沉闷的学生也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上到契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建议教师在提出本课的重点内容之后,便可以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一个小组提出问题,另一个小组回答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4. 以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为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践行生本教育理念,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能够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注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87 版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视频。这样不但可以弥补了想象力不足造成的空白,还可以让学生十分形象直观地林黛玉初次进贾府时的所见所闻,感受到封建黑暗势力的强大,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林黛玉命运的思考。相信通过看视频,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物形象与课文主旨。

如今,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还在不断探索之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生本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在本质上是相契合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让生本理念从理论走向实践,相信守望着春天必能看见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生本教育理念范文4

关键词: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任务单;教学反思

笔者近几年一直担任职中动漫设计专业的3D课程教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最大的体会是如果现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显得生硬、死板,大部分可能出现只能机械地使用一些软件,不会巧用软件去应用,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潜能、分析及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对于中职的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一种更出色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生本教育理念走进中职计算机课堂,它要求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能有较多讨论和思考的机会。这正符合中职的培养目标。本人开展了将生本教育理念应用到3D课堂教学,成效显著,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生本教育理念在3D课堂中的运用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除了教师外,也要让学生接受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全新理念,是一种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培养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师敢于将生本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中,但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须得让学生接受此教育理念。学生只有接受了生本教育理念,才能与教师配合,进行有效地开展生本教学。笔者先让学生观看别的学校优秀的生本课堂教学实录和介绍生本课堂的学习方式,向学生灌输生本理念,让学生对生本产生期望,从而喜欢生本。生本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动引导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个性为本位,这正是我们职业教育所寻求的教学模式。它使教师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使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巧设前置性作业,引入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起学生自学和探究的热情,就要设计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情景和问题。教师可以巧设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即是布置课前任务,为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空间。学生顺利完成前置性作业,可以达到预习的效果,可以确保课堂教学地顺利开展。学生的课前活动是生本课堂的一个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本人经常布置前置性作业。例如在上动漫设计专业班的《3D道具的制作》那门课程中,学习“兵器的制作”这一内容时,提出的课前任务是让学生在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几款兵器的模型草图。这一过程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实现,也可以以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去搜索资料,然后自己动手绘制。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来看,各有特色,说明这种课前任务确实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感觉自己的个性受到老师的尊重,从而更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本人会结合前置性作业引入,先将每位学生绘制的兵器模型扫描入电脑,然后展示出来。学生自然就会在下面议论起来,谁绘画得很好,哪款兵器较酷,好像是哪款游戏中的什么武器……最后,本人再播放出目前比较出名游戏中的武器模型,吸引学生的眼球,并自然地引入到本次课的内容,告诉学生只要自己动手也是能制作出类似的兵器模型来。

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精心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并力求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设计时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布置适当的前置任务,将生硬、枯燥的理论变成直观、形象、贴近学生、令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课堂的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出任务单,小组合作学习

生本课堂必须全面依靠学生,学生的参与最重要,那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教师的重任。笔者上的3D课程,是较难学的科目,它包括《3D游戏道具制作》《3D游戏场景制作》和《3D游戏角色制作》三本书,所以许多学生对这门课都感到有些畏惧。所以,刚开始上课,不直接就提出任务,而是播放一些用3D制作的游戏模型给学生看。游戏模型中包含有城堡、动态怪兽、武士模型、尖锐的匕首和剑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说明3dMax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软件,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其中的匕首。然后笔者才正式提出任务单。因学生的积极参与是需要引导的,为了使教学过程更为有序与合理,需对教学的实施设计一条行动路线——任务单,帮助学生明白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给他们引导。因部分中职生是学困生,考虑到他们的水平,得给他们提示。比如“匕首的制作”,笔者会将任务细化,分成四个小任务:(1)制作匕首的最初模型;(2)对模型进行UV展;(3)对展出的UV图进行绘制;(4)给模型进行贴图。并还向学生提供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案,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尝试完成。

生本教育还是一种集体学习的形式,就是让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一起相互讨论、交流学习上的问题,一同探索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学期一开始,笔者就会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一次调查,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分组,从中选出一位小组长,使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起到组织和管理的作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也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像前面提到的四个小任务,在小组成员中,肯定有同学在某个任务上会遇到困难,而有些同学比较熟练制作其中某个任务的。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完成任务,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作意识进而提升职业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精评

生本教育是新时代新型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重点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中职生有好些是学困生,在课堂上不善于表达自己是他们的通病。在检查任务时,笔者是让每小组成员商议随机抽查其他小组某位学生的情况,让他们交叉检查,也就是每位学生都有可能被抽查到,有些小组为了提高自己的成效,会想出一些策略,比如会抓住另一小组的弱点来进行抽查。这样就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再拘谨,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检查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各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记录下来,然后叫完成任务较好的学生上台去演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在逐渐培养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中职学校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对任务进行评价,笔者不是单纯看任务的最终结果,而是在完成过程中也进行打分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分四部分计算:前置性作业、任务完成率、小组合作情况、纪律情况。如个别学生特别优秀,能起到主导作用的会适当进行加分。这样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属于一个集体的,自己的表现会影响到小组的成绩,如有一同学违纪了,其他同学也会主动暗示他要做好,不然也会影响自己的成绩。检查任务的完成率是让学生参与作品点评,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也要详细观察与聆听,当出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如发现新的作品或观点,得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这样课堂就会达到良性循环,取得很好的效果。

五、注重课堂小结和教学反思,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中职教师应注意巩固生本教育的教学成果。所以快结束时,特别要注意课堂小结。小结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总结。“本次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操作?”教师每上完课,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课堂效果好不好、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合不合适、教学环节处理得合不合适等等,可以通过写教学反思记录,才能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生本教育是一种出色的教育理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成就感,更乐于学习。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引的课堂中,学生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的人格与完善的道德素养。只要我们坚持生本教育,多些思考,相信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生本教育理念范文5

一、构建阅读氛围,提升阅读技巧

中学生自身对外界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教师应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来构建语文阅读课堂。首先需要的是构建轻松活泼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利用声音、图画和视频的综合优势来丰富阅读环境,将文章的一些背景资料、相关知识、朗读样带、同名影视作品片断、作者人物纪录片等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另外,有些中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不太成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精读、泛读、略读的阅读体系,帮助学生合理地利用r间,获取更多的知识。这一阅读技巧特别适用于中学生,而且结合不同的阅读形式,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如略读、泛读文章需明确文章段落或整体的大意,精读文章需能详细了解文章的内涵、人物、意义等。

二、丰富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参与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来创建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模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比如阅读问答模式就是在学生阅读之前就规定好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带着问题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而游戏化的阅读模式在于让阅读变得更有趣味性,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竞技性的、互动性的小游戏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读写结合的模式能够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共同促进,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散文的仿写,以让学生领悟阅读学习对写作的作用,并提高写作能力。另外,分层阅读教学模式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新模式,需要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观察和分层,了解哪些学生能够自主完成阅读学习,哪些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帮助来完成阅读学习,从而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阅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分层应是动态的[1]。

三、加强课外阅读,提高人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毕竟中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内容有限,学生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教师可以每学期都给学生提供一个书单,书单上列出适合当前年级中学生阅读的书籍,书籍的选择应该多元化,从国外的《鲁滨逊漂流记》《高老头》《巴黎圣母院》等到国内的《子夜》《平凡的世界》《秦腔》,从人物传记到科学探索等都应该有所涉及,学生也可以根据书目的推荐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另外,教师应对学生课外阅读给出一定的指导,比如哪一本书需要精读,并写出读书笔记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就当前来看,教师还应推荐学生多读一些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比如《论语》《诗经》等,以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2]。

四、完善阅读评价,增强学习自信

生本教育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需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关心、鼓励和引导,因此,教师还应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的阅读评价。教师应将自身放在“导学者”的位置上,对学生阅读的结果、效果做出必要的、客观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阅读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地方,并在之后避免同一问题的发生。另外,教师还应与学生多加强交流,并多给学困生以鼓励,增强这部分学生的阅读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能够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阅读教学,从而达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的,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有必要广泛应用生本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生本教育理念范文6

关键词:历史思维;生本理念;历史教学

新课改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历史能力的培养,即历史思维能力、史学理论能力和逻辑严谨的表达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地看待过去、理解现在、把握未来,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历史教学的方法

1.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浓厚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中学生的兴趣特点容易激发起来,但却难于维护稳定。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青少年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这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教师讲、学生讲、课件再现等形式,展示历史过程和历史现象,使教学过程既生动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将历史哲理、历史规律寓于感人的讲述之中。

2.问题引导阅读

学生不喜欢读历史教材,不会进行分析、概括,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读书,选择典型内容说明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维活动。可以运用问题、任务引导法,在学习新内容时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任务,再由学生个人或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这种“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阅读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由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巧设疑难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讲授西安事变时,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激发他们急于求得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4.纵横联系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这有两种办法,一是以一国历史为线索、以时间为纲的纵向联系,如讲抗日战争时期“八·一三”事变时,可联系“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把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的四次事变构成一个整体来讲述。二是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横向联系。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与日本的大化改新,使两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沙俄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使两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样,在纵横联系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其思维的广度。

5.比较异同

心理学的研究启迪人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历史现象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比较的方法很多,如同一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如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如“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通过比较找出异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以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达到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

6.小组合作学习

生本课堂强调的小组协作学习法是指合作的伙伴形式,把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课堂自始至终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小组协作回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弥补师生交流的缺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颇有裨益。通过开展讨论以至辩论,学生不仅谈论对问题的见解,而且阐述自己所以这样认识的理由和依据。通过讨论,能达到活跃思维、扩展思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效果。在讲初中中国近代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一节时,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中启发学生抓住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几种不同态度进行分析对照,引导学生搜集大量历史事实发表意见,教师最后归纳总结。这样,使学生对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这一问题加深了理解。这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掌握了它就会为理解以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有关问题打下基础。

二、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的作用

1.避免居高临下,营造民主课堂

当代中学生参与意识强,不盲目轻信,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的居高临下、惟我正确、惟书正确令学生反感。生本教育理念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虽然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师生间是互动式,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说不同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看法,这种民主的气氛有利于学生轻松地上课,积极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避免空洞说教

教师空洞的、不切实际的说教味如嚼蜡、毫无生气,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去寻找资料,归纳整理,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找出几个至十几个资料,甚至是教师找不到的资料。学生在分析归纳的时候,他们的视野、思维已经扩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步提高,历史课不再抽象。

3.避免“一言堂”

“你说我听”的被动式教学,教师说得唇干舌燥,学生毫无反应,历史课变得没有吸引力。生本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会在自主探索中产生新问题、新发现、新思考。学生在“我要学”的驱动下,在课堂的民主气氛中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互动式的讨论中增长知识,会逐步形成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分类的网络系统,从而更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思维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涌现出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历史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更新知识,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那么,教师会教得轻松,学生会学得愉快!所以,“生本教育”是搞好中学历史教学之本,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是中学历史教学之根!

参考文献

[1]赵恒烈.论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1994(10).

[2]冯一下.现阶段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的特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1).

[3]张颖.史料运用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J].现代教学,2009(10).

[4]顾启进.谈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10(1). [5]张秀琴.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浅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