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门槛

高效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门槛

一、设计诱因,激发学生参与动机

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我是怎样出生的》时,笔者认为,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思维尚未成熟,但是对事物的起源性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敏锐的洞察力,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的生活经验更为丰富,知识面较广,因此,对于“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个问题,他们有着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们探究的内在动机,笔者在课堂活动环节,引导学生以“我在妈妈肚子里生活了10个月”为主题,根据书本知识与课前收集的材料,分别归纳出,我在妈妈肚子里每一个月的情况,以及妈妈所要承载的“负重”是多大,并在活动的最后,写出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同时可以将科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以及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

二、巧掷问题,制造学生认知冲突

任何科学成就都是建立在对问题的寻根究底上,只有当我们对既定的问题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我们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天性,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设置各种合乎其心理发展特点的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在产生认知冲突后,由于学习需要而主动参与到科学的学习中去。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时,笔者在教学导入环节以学生们喜爱的猜谜方式导入新课:有一种东西,你看不见又摸不着,水冲不掉火烧不了,却又人人需要。谜语刚说完,班上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不会儿就有学生说出谜底:空气。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层层递进,提出疑问: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时间,很多学生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学生说占据,有的学生说不占据,有的则迷迷糊糊。为此,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孩子拿出事先准备的气球,让孩子们吹一个气球。孩子们高兴地把气球吹大。然后,老师又拿出一个塑料瓶,挑选出一个学生代表,让他把吹得大大的气球恢复原状,然后让他把气球放在瓶子里,再对着瓶子吹气球。这时候,孩子们开始发现,气球吹不大了。笔者紧追不舍,提出问题,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一下,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吹不大了呢?在思考与探索中,很多学生开始明白,原来,空气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三、赏识激励,催发学生无限动力

小学生正值各方面发展的起步阶段,教师只有不断采用赏识和激励,来刺激和鼓舞学生的正向表现,学生才能在有朝一日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小学科学教学要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正能量,就必须将赏识和激励作为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4课探索宇宙》时,笔者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处于人格发展阶段,他们渴望得到教师与同伴群体的认可与赞同,希望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考虑不全,渴望表现但害怕出错。由此,在教学中,以激励性评价与肯定性赏识激发学生们科学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堂课的探究性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自己找伙伴,建立以4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通过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新闻报道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设计一张以此为主题的手抄报。在最后一课时的活动环节,笔者组织各小组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对设计意图进行解说,在解说过后,让各小组进行交错性评价,并评选出“最佳梦小组”、“最佳创意小组”等奖项,并把优秀作品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通过这种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科学实践与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们在赏识与激励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总之,学习科学必然是一种不断探究和实践的活动,空想并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只有参与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才能体会到科学的伟大之处,才能领悟到科学知识的本身内涵。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当设计诱因以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应巧掷问题以制造学生认知冲突,应当运用赏识和激励,给予学生前行的无限动力。

作者:陈晓燕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