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栽培范例

高效栽培

高效栽培范文1

1特征特性

根系发达,耐旱、耐涝能力强,非常适应长江中下游高温高湿气候栽培。蔓生型,五棱,茎秆粗壮,水肥运输能力极强,侧枝分生能力强。掌状叶,主蔓叶片肥大,横径可达25cm左右,纵径23cm左右,遮荫能力强。单性花,雌雄异花同株。雄花一般是总状花序,次第开放,花白色,喇叭状,5片花瓣,花瓣边缘有16条须,须顶端分叉并卷曲。雌花一般从15~18节之后开始分化,着生于叶腋处,主蔓、侧蔓每节均有雌花。蛇瓜外观细长,尾部弯曲似蛇,故名蛇瓜,长度可达1.5m左右,粗5cm左右。鼠瓜两头尖、中间粗短,外形似鼠,故名“老鼠瓜”,长30cm左右,粗9cm左右。每个果实有种子约40粒。嫩果皮灰白色,被茸毛,上覆少量绿色条斑,有独特香味。果实由绿色转为灰白色期可供食用,宜清炒、炖汤,口感独特。果实皮色由灰白色转变为暗绿色期,果皮变硬,果腔空心化,由顶部至尾部延伸的10条绿色条斑,颜色变为深绿色,逐渐明显。随着果实成熟,果皮开始变软,种子外包裹的果瓤变红,皮色由深绿色转变为橘黄色、橙红色,观赏价值很高。蛇瓜喜温耐热不耐寒,25~28℃最适合生长,在35℃左右长期高温天气依然可以正常开花结果。耐旱耐涝能力极强,12h淹水也可正常生长,非常适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越夏栽培。

2栽培技术要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3~5月均可播种。春提早栽培一般2月下旬3月初可以播种,5月中下旬即可上市。蛇瓜种子灰褐色,老鼠瓜种子外观与之极为相似,肉眼难以区分,若同期播种一定要注意分开播种。蛇瓜种子较大,千粒质量250~280g,种皮外覆有疏水层,种皮糙厚且木质化,种皮易附着较多霉菌孢子,极易发霉,发芽率和发芽势较低,因此,栽培蛇瓜建议温汤浸种、催芽后播种。

2.1播种育苗

①浸种催芽播前用55℃温水浸泡15~20min,并搅拌充分消毒,水温降至28~30℃后,将种子连同浸种盒置于28~30℃恒温下浸种4h,然后捞起清洗干净,再用500mg/LGA3溶液浸种2h[2]或轻微外力嗑除种子芽孔处外壳,微露出种仁后再浸种6h,可以大大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浸种后,将种子用28~30℃干净温水淘洗,用2层潮湿纱布覆盖后置于28~30℃恒温下催芽。种子露白即可播种,蛇瓜种子发芽势相对其他蔬菜较弱,整齐度较差,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播种。若无条件配制GA3溶液,则一定要嗑种子方可播种。②播种50孔穴盘播种,采用商品育苗基质(提前48h以上对水拌匀备用)∶腐熟牛粪=2∶1(体积比),加200g/m3多菌灵混配营养土。播前先晒种1~2天,再催芽。每穴1粒,播后穴盘洒透水,覆盖地膜保湿提温。蛇瓜不耐寒,播种后要特别注意增温保温,如果是钢架大棚育苗,建议采用地热线加热,采用5层覆盖(地膜+小拱棚+保温毯+中棚+大棚)保温。早春育苗要特别注意确保苗床夜间温度不低于15℃,夜间适宜温度15~20℃,白天适宜温度25~28℃。③苗期管理一般催芽后播种,3~5天即可出土。蛇瓜种子30%破土后,要及时揭除地膜,因种壳较厚且硬易戴帽出土,要及时人工辅助去壳。种苗子叶期有短时间发黄,属于正常现象,真叶期会逐渐恢复正常绿色。子叶展平后,要随水补充平衡型水溶肥,一般肥与水分交替补充。苗期管理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揭盖覆盖物,通风排湿,夜间适宜温度15~18℃,白天适宜温度25~28℃。4叶1心期即可定植。

2.2定植管理

①整地起垄蛇瓜耐贫瘠能力强,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高。建议施足底肥,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500kg、复合肥50kg。深沟高垄,垄宽0.5~0.8m,垄间距2.0~2.5m,距垄0.5m插架,采用白色地膜覆盖垄面提温。蛇瓜蔓生性强,宜采用平棚架栽培,棚架宽3.0~3.5m、高2.0~2.5m为宜,便于采摘。②温度管理蛇瓜耐热不耐寒,最适生长温度是20~30℃,低于20℃生长缓慢,15℃时停止生长[3]。若露天栽培定植建议先移至营养钵中培育大苗,清明寒潮后定植,以免受冷害影响。若保护地提早栽培,则需要覆盖内拱棚保温。③植株管理株距0.8~1.0m,单行定植,约500株/667m2。幼苗期爬地生长,以延长藤蔓地面生长时间,促进根系发育。藤蔓上架前,茎蔓纤细,生长速度较缓慢,要注意压蔓、绑蔓以免风吹折断,剪除全部侧枝。棚架上覆盖爬藤网,主蔓上架后保留侧枝,注意引导侧枝疏密有致,避免缠绕在一起,及时疏除过密枝条和下部黄叶、病叶,促进通风透光。主蔓顶端爬到棚架另一端可以打顶。蛇瓜坐瓜后生长迅速,第3~8天每天可伸长15cm左右。要注意人工顺瓜,使其自然下垂,摘除畸形瓜,保护地栽培要注意采用蜜蜂或人工辅助授粉。④水肥管理蛇瓜坐果能力强,高节位节节有雌花,可连续结瓜,充足的水肥供应可提高坐果数。如水肥不足,会出现明显化瓜、畸形瓜,影响产量。定植缓苗后,可结合膜下滴灌追施一次平衡型水溶性肥5kg/667m2促进发棵。坐果期,每采摘1次追施1次高磷钾型水溶性肥料7kg/667m2,喷施1次0.2%KH2PO4叶面肥。长江流域高温干旱期间,要特别注意膜下滴灌补水,保持垄面潮湿。若遇强降雨,及时排水。种植前期视情况,揭除透明地膜中耕除草1~2次,有条件可再覆盖黑色地膜防草。

3采收上市

蛇瓜一般花后10天即可采摘商品瓜,单株坐果数可达25~30个。商品瓜瓜皮白嫩,长约1m,中间部位粗约3cm,单瓜质量约600g(老鼠瓜长约25cm,单瓜质量约150g),瓜肉厚约0.5cm,瓜腔充实,种壳白嫩。蛇瓜采收期长,从第一雌花开放至采收期结束,可达110天。

4病虫害防治

蛇瓜种植期间极少使用农药,因此被称为绿色健康特色蔬菜。生产种植过程中,建议发现零星发病后再采取防治措施。种植期间偶有潜叶蝇、白粉病发生,及时人工疏除病叶可以有效防止蔓延。注意及时疏除中下部老叶,提高通风透光效果,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王跃兵.蛇瓜的特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7(12):316-318.

[2]王连翠,张玉翠.GA3和KT对蛇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30-3033.

高效栽培范文2

关键词:杨梅;大棚促成;智能控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杨梅(MyricarubraSieb.&Zucc)原产我国温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山区,是南方的特产珍果;其果实色泽鲜艳,甜酸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1]。但浙江省杨梅成熟期恰逢“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采前落果、烂果严重,“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杨梅大棚栽培能提早上市时间,大幅提高商品果率和优质果率,延长市场供应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2]。近几年,杨梅大棚促成栽培技术[2-7]在各杨梅主产区已开始推广应用,但目前大棚控温方法均采用人工手动揭膜和关膜,往往对大棚内温度、湿度难以掌控,且费工费时;物联网农业智能促成栽培技术[8]控温效果比人工手动好,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省工节本。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工资及生产成本等费用不断上升,自动控温技术应用[9]在杨梅生产上可代替人工揭膜和关膜,大棚智能促成栽培必将成为杨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为探究杨梅大棚促成栽培利用智能卷膜器调控棚内温度、湿度对杨梅产量与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在临海市弘宝杨梅专业合作社基地的21年生‘东魁’杨梅上进行,分别设置1号连体大棚(右上温度、湿度,左上温度、湿度)、2号连体大棚(上温度、湿度,下温度、湿度)以及露地栽培(温度、湿度)等各5个温度、湿度传感器,通过安装智能卷膜器调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促进杨梅优质高效。经浙江省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于2020年6月1日对该基地大棚‘东魁’杨梅的田间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结果:平均株产51.6k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3%。此外,由浙江省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选送的该基地大棚‘东魁’杨梅,于2020年6月16日在浙田举行的“2020浙江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中,以13.7%测定结果荣获杨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类三等奖。本研究通过近几年对杨梅大棚智能促成栽培的成功经验与试验进行总结,提出杨梅智能控温促成栽培的大棚搭建、品种选择与熟期、大棚主要生产环节管理技术措施与对策,为杨梅大棚智能促成栽培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1智能促成大棚搭建

1.1大棚园地选择。要求方便建造,以降低棚架建造成本。宜选择坡度较为平缓,四周较为通风且光照好,园相整齐的成年杨梅园地搭建。如地势比较陡,搭建难度较大,则成本增加;园相不整齐,投入与产出不平行,则效益较低。大棚的各个朝向均可,但有条件的可选择背靠大山、朝东南方向的山坡地,每天上午光照直射、下午弱光或斜光的杨梅园地为最佳。

1.2大棚连体结构。要求大棚连体拱顶或连体斜坡人字顶。大棚结构材料宜采用高强度2~3.3cm的热镀锌管,立柱及支架采用高强度16.67cm×23.31cm~10.00cm×13.32cm等不同热镀锌方管或圆管;棚肩的高度约4m,棚顶的高度5~6m,但原则上大棚顶离树冠顶部的高度保持距离在1~1.5m。连体棚的面积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0.3hm2以内,以便棚内温度、湿度可控均衡。同时,大棚架必须牢固坚硬,具备抗10级风以上的能力。

1.3大棚物联网智能系统。要求在棚内选点安装大棚物联网自动控温设备平台,且在大棚盖膜时进行,宜选择安装在大棚日常生产中便于操作管理的地方。根据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的功能,应科学合理地把自动控制卷膜器安装在棚顶及周边,在棚内中部偏上坡方向安装温度、湿度传感器,以便准确采集并监测大棚内温度、湿度相关数据。应用表明:该系统可节省人工,极大地提高了大棚生产管理效率。

2品种选择与熟期

大棚自动控温促成栽培的杨梅品种,宜选择‘荸荠种’‘临海早大梅’‘东魁’等品种。通过自动控温促成栽培后,棚内杨梅采收期均提前,以上各品种在2020年的开始采摘时间:‘荸荠种’杨梅,棚内为5月19日,露地为6月4日;‘临海早大梅’杨梅,棚内为5月22日,露地为6月5日;‘东魁’杨梅,棚内为5月28日,露地为6月13日。试验表明:棚内比露地约提前15d采摘。

3合理矮冠修剪

为适应自动控温大棚促成栽培,对棚内比较高大的杨梅树冠,要求进行合理矮化修剪,以便适应棚架的搭建。一般杨梅树高宜控制在3m左右,且离开棚顶部距离1~1.5m,使得整个树冠形成凹进凸出、枝组斜生、开心透光以及上、中、下、内、外都能结果,培养优质高效丰产的树形,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的目的。

4科学控温保产优质

自动控温杨梅大棚盖膜,一般在12月中旬前后,宜选用优质透明度好的大棚薄膜覆盖。控温大棚盖膜前,棚内杨梅树应灌足水分,保持土壤湿润。大棚盖膜后,杨梅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棚内温度一般上午升温快,下午温度不会过高。以此为原则,设置物联网智能自动控温,即:在盖棚以后至杨梅开雌花以前,大棚薄膜以密闭为主;当棚内气温超过28℃时自动卷膜通风降温,当天15:00后自动关膜,棚内温度不宜超过30℃;2月初杨梅雌花开始开放,2月上中旬进入授粉阶段,上午自动卷膜通风,棚内宜保持在25℃左右;授粉以后至幼果约火柴头大时,上午自动卷膜通风,温度不宜超过30℃,以减少第1次生理落果;硬核前后的果实膨大期间,上午自动卷膜通风,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5℃,保持棚内空气流通;转色至采摘期,上午自动卷膜通风,棚内不宜超过37℃,以防高温造成伤果、品质下降。

5适时人工授粉

杨梅为雌雄异株果树,属风媒花,控温棚内杨梅开花时必须适时人工授粉。为保障杨梅花期充分授粉授精,在棚内配栽雄株或单独建棚;为提高授粉质量,授粉时间宜选择晴天10:00~16:00。授粉时大棚需封闭,可把雄花枝插在矿泉水瓶中挂在大棚内高处,也可将花粉采集后用吹风机从棚内高处往低处吹,棚内有配栽雄树的也可用电风扇朝雄树吹;一般株产50kg的杨梅树,雄花柱5~6个的花粉量即可,并要注意大棚周边、四角的杨梅树授粉。一般‘荸荠种’杨梅授粉1次,‘东魁’杨梅授粉2次,授粉后如棚内雌花一定时间内不谢花或出现颜色为红艳时,应重新授粉1次,以提高大棚内杨梅结果率。

6湿度和水分控制

智能控温大棚建成后,棚内应安装喷(滴)灌水利配套设施,盖棚前棚内杨梅应灌足水分,保持棚内土壤湿润;自动控温大棚盖棚初期,应适当提高控温大棚湿度,有利于雌花提前开放;果实膨大期,应注意棚内多灌水,有利于果实发育。但在授粉期间及授粉后,要适当控制棚内湿度,以有利授粉以及防止湿度过大引起春梢旺长,加剧生理落果,并注意开棚降湿防病;同时,在果实转色后要注意控水,以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风味品质。

7科学疏果

为提高杨梅果实品质,棚内杨梅应科学疏果。疏果时间宜在花后约25~30d,幼果长到花生仁大小时(果径0.5~1cm)开始人工疏果,但不能一次性到位,疏果要分几次;20年生‘东魁’杨梅树的留果量为株产50~60kg。具体应视棚内树体大小、当年结果量及生长势而定,一般正常疏去密生果、劣果及病虫果,但对强健树疏果相应可轻点,一般可适当疏除树冠顶部密生果,树冠中下部过多的密生果、劣果及病虫果;对树势衰弱且结果量多的树,除疏除密生果、小果、劣果及病虫果外,疏果量相应可重点,尤其对树冠上部(顶部)要多疏果,视树体结果情况可少留果或不留果,以增强树势,提高当年果实品质,促进连年稳产。

8土肥管理

要求“重钾、适氮、控磷”增施有机肥,补充微量元素。一般盖棚后,3月底或4月初大棚内杨梅花谢后,幼果在火柴头大小时,适当补施硼、锌、钼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减少落果和畸形果发生;约在4月20日硬核期间,每株施高钾肥0.5~0.75kg,以促进果实膨大;采摘后,每株施高钾低氮复合肥1~1.5kg;在9~10月追施有机肥1次;每2~3年全园深翻1次。

9病虫防控

高效栽培范文3

关键词:荷花;栽培技术;价值

荷花(Nelumbonucifera)为莲科莲属多年生挺水植物,在我国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是世界荷花的原产地和分布中心[1]。荷花适宜生长在湖泊、沼泽、池塘等相对稳定、较浅的水域,而在泥潭或过深的水库不宜生长。荷花喜温,气温在22~32℃时对花蕾发育和开花最为适宜,在此范围内,温度与生长速度呈正相关[2]。荷花耐35~40℃的夏季高温,但当气温低于17℃,荷花生长缓慢。荷花是强阳性长日照植物,不耐阴,花期和光照时间呈负相关,在全日照环境下生长的荷花较树荫下生长的荷花花期将提早60d左右。荷花花大、瓣型丰富、颜色艳丽且株形挺拔,观赏期贯穿整个生长期甚至枯叶期,是园林布置中的主题植物[3]。荷花全身上下皆为宝,荷花茶能清热解暑;莲子富含磷脂、生物碱等,能清心养神、补脾益肾[4];荷叶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减肥降脂等功效[5];莲藕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蔬菜[6];观赏型荷花可以净化底泥、改善水质,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对治理城市河流污染、净化城市再生水体具有非常重要意义[7];荷花还具有渊博的文化内涵,儒家文化中常以莲花比喻君子,佛教文化中更是把莲花视为圣洁之物[8]。荷花应用广泛,在园林造景、插花、切花、食用和药用等方面都具有特殊应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荷花的市场需求量也在迅猛增长,然而荷花栽培技术仍存在一些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制约了荷花品质和产量的提升,进而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笔者对荷花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荷花的高产、稳产以及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1荷花栽培技术

1.1前期准备。1.1.1品种、容器及场地选择。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种,尽量选择花卉大而艳丽、易开花、花量大的观赏型品种。荷花品种大多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若是风景区进行大型水景布置,则应选择大型品种,如品种“青毛节”、“红台”;若是室外庭院布置,则可选择“春晓”、“古浪小红”等中型品种;若是放置于阳台的盆栽类荷花,则选择小型多花品种,如“小酒莲”、“粉喜”、“洒锦”等。容器优先考虑摆放较美观、外形轻便的陶瓷盆、塑料盆等,但不能以偏概全,按摆放环境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园林水景绿化型、大田种苗生产型和家庭摆放型[9]。荷花属强阳性水生植物,因此栽培场地应选择光照、水分都充足的环境。若是大面积栽植,可选择水质好的湖栽或池栽,栽培地点要求无密集树木或高耸建筑物遮阳且通风良好;若是家庭观赏型盆栽荷花,摆放位置必须向阳且空气流通。1.1.2栽培基质。虽然荷花适应强,在普通土壤、沙质土壤以及粘质土壤中均可生长,但最常用的栽培基质是富含腐殖质的塘泥,最好是历经1个冬天1年以上的塘泥。因为冻泥的病虫害将大大减少,可为荷花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大部分荷花品种适宜在pH为6.5~7.0的弱酸性土壤中生长[10],但也有部分荷花具有较强的耐碱性,在pH为8.0~9.0的碱性土壤中仍然能够生长。1.1.3栽植时间荷花喜温,不宜在早春时节过早播种,一般当气温上升至15℃即可种植。南北方纬度差异大,回春时间不同,南方一般在4月初播种最为适宜,北方4月下旬可以栽植。荷花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32℃,因此夏季的持续高温(40℃以上)也不利于植株生长,最好移至部分遮阴处。

1.2栽植方式。荷花栽植方式主要有利用莲子进行的有性繁殖(即播种繁殖),利用根状茎进行的营养繁殖(即分藕繁殖),以及借助植株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进行扦插的扦插繁殖。研究证实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都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分藕繁殖是实际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栽植方式。1.2.1种藕选择种藕的大小因荷花品种而异,但所选种藕必须是生长健壮、饱满无损、色泽新鲜的完整藕,包括顶芽、侧芽、叶芽、2~3节藕身以及留有节的尾鞘等部分。受损顶芽会影响藕鞭生长,因此有明显断裂的顶芽不宜作为种藕使用;藕身能够为藕鞭、茎秆、叶片的生长提供养分,因此腐烂、干瘪的藕身也不宜作为种藕[11]。为提高荷花栽培成活率,种藕可采取反季节冷藏法处理[12]。11月底或12月初将选好的莲藕清洗干净,然后按种藕大小进行捆扎,再放入水缸冷藏,控制缸内温度在0~5℃,使种藕处于休眠状态,待翌年春天再种植。冷藏期间,务必定期检查缸内水分,避免种藕缺水。1.2.2栽种方法荷花栽种方法主要有池栽和盆栽。池栽种藕栽种时,首先将池中水基本放干,池塘的泥翻整粑平,再根据所选种藕大小设计种植穴。双手将种藕顶芽向下20°~30°斜插入泥,并让尾部略微露出泥面。插入时需保护好顶芽以防折损。种植时控制株行距为1~1.2m。栽植后放水,栽培初期要求水深控制在20~30cm为宜[13]。盆栽种藕栽种时,首先要根据栽培的数量选择盆的大小,通常直径50cm的盆可以栽种2~3支种藕,直径约30cm的盆只能栽1支种藕。盆栽分为干栽法和湿栽法2种,区别在于盆土是否湿润。盆栽荷花最适宜用富含腐殖质的肥沃塘泥,使用前需过筛处理塘泥,去除杂质和石砾,装土至盆深的1/2、2/3或3/5均可。扒开盆土1穴,手托种藕顶芽朝下,沿盆内壁20°~30°插入土中,再扒土盖藕,但要将尾部微翘出泥面,即“埋头露尾”[14]。若盆径可以栽2支种藕,则2支种藕遵循“首位相接”的原则栽种。栽种后为固定藕身,待塘泥略干再浇少量水,水深大约3~5cm,切忌不宜过深,防止水从种藕尾部灌进藕身,导致种藕腐烂损坏。藕芽不宜埋入土壤过深,以保持土壤层的温度,同时促进顶芽生长萌发。

1.3栽培管理。1.3.1水分管理。荷花是一种典型的水生花卉,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荷花栽培过程中,必须时常注意水分的控制与管理。盆栽荷花栽植种藕后,2~3d保持土壤湿润但盆面无积水,不仅有利于藕身固定,而且便于保持土温;几天后待表面泥层出现龟裂状,添加少量水,水深控制在3~5cm[15];浮叶、立叶长出后,随气温升高水位增加至盆口。夏季高温时,每天浇水2~3次,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造成许多弊端,不利于荷花生长。池栽管理也是如此,随着立叶、浮叶的长出,逐渐增加水位,保持水深60~80cm为宜,但池塘最深处不宜超过1.5m。1.3.2施肥管理。荷花喜肥,但要避免使用重肥,尤其是过量的基肥。湖中土壤肥沃,生长空间大,因此湖栽荷花通常不施底肥;但盆栽荷花空间有艰,且土壤较瘠薄,一般需要施用底肥。常用方法是将麻渣、膨化鸡粪、豆饼等有机肥与土壤按一定比例(一般是1∶4)混合得到基肥。一般底肥富含腐殖质,可不施追肥。荷花在不同生长期对肥料成分的要求不同,生长前期多氮肥,蕾期、花期多磷钾肥、尿素或复合肥,但要遵循“薄肥勤施”原则。由于荷花叶表面光滑,肥料不易被吸收,而叶背较粗糙,因此将稀释后的肥料喷在叶背面以便吸收。1.3.3病虫害防控。(1)观赏荷花的常见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腐烂病和斑枯病。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明显,早期及时喷施75%百菌清800~1000倍液防效显著。腐烂病主要危害花梗、根茎和叶片,表现为叶缘先有浅绿色枯萎斑块,最后斑块越来越大,导致整片叶片腐烂;防治药物可选用50%百菌清600~800倍液。斑枯病是影响荷花生长发育的最主要病害,发病期为6—9月(即荷花盛开时);发病初期呈现浅色斑点,之后斑点扩大并使周围组织坏死,最后变成深棕色的环状病斑;防治药剂可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喷洒治理[16]。(2)荷花大田种植时,虫害以斜纹夜蛾、蚜虫和茶黄蓟马为主。斜纹夜蛾的幼虫聚集在荷叶背面为害,发现时要立即除去感染病虫的叶子,并及时喷洒1000或1200倍液的甲胺磷。蚜虫繁殖生存能力很强,可使用7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每隔5~7d喷雾防治。茶黄蓟马是为害荷花最严重的害虫。第1次施肥时,每盆可加入10g克百威进行预防;待立叶长出并发现有虫口时,每隔3d用阿维菌素1000倍液或斗蓟1000倍液喷施多次,同时喷洒周围杂草和树木。虽然农药防治效果较好,但对环境和人体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最好采用综合防治,以栽培基质消毒、选择抗性品种、清除虫卵、除草和天敌保护等为主,化学防治为辅[17]。1.3.4越冬管理。荷花生长期在深秋初冬时基本结束,随之进入越冬阶段。通常,地下根茎越冬的最适温度为3~10℃,当气温高于12℃或低于0℃,都不利于其越冬。长江以南地区气温相对适宜,只要池内或盆内有水,荷花就可安全越冬。而长江以北地区冬季气温一般低于0℃,需采取保护措施才能使荷花地下茎安全越冬,如农膜覆盖保温或室内越冬。

2小结与展望

高效栽培范文4

滇西北大理州剑川县地处北亚热带Ⅳ温凉气候带,本区域光照充裕,空气湿润,年均气温12.3℃,年均降水量751mm,常年霜期达165天。金华镇坝区平均海拔2190m,双河老君山海拔4247.5m为最高点,是较为典型的冷凉地区。镇内永丰河、格美江、金凤河、螳螂河、金龙河等河流众多,农业水利条件好,魔芋种植产量较高,市场前景可观。

关键词:

滇西北;剑川县;魔芋;高效栽培技术

魔芋又称磨芋,属天南星科磨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适应性广、生命力强,比较容易栽培、加工,而且食用、药用、工业用途广泛、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很早以前就由农民自发种植,在滇西北剑川县金华镇各个村均有种植,种植面积达200hm2,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禄寿村,1999年面积达49.33hm2。我们从1999年开始在该村试验、示范,总结出魔芋的高效栽培技术,仅供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用于生产参考。

1选地及整地

1.1选地

魔芋栽培地一般选在海拔为2800m以下的山区及丘陵地,栽地忌高温干燥,不积水,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好的田块。

1.2整地

先全田翻挖一遍,翻挖深度在30~50cm左右,按每亩施厩肥3000kg、尿素10kg、硫酸钾30kg标准,把肥料混合后,均匀放入田中,再把全田翻挖一次,把肥料深埋入土中,然后开沟作垄,墒宽1.8m,沟宽20cm。

2播种

播种最佳时间在1~3月,一般边挖边种。播种时株行距采用20cm×20cm播于土表下5~8cm。播种后在墒面盖0.5cm厚的松毛或稻草,主要是用来防霜(冬季播种魔芋)与保温。

3规格

(1)第一种:全田种植魔芋,则每墒面种9行。(2)第二种:玉米间种魔芋,则每墒种6行魔芋,2行玉米。播幅110cm,沟距15cm,幅宽25cm,播幅株距20cm,沟宽20cm,净墒90cm,株距15cm。每墒种6行魔芋2行玉米,株距20cm×20cm。

4魔芋的田间管理

魔芋喜温忌渍,要做好排水与灌水工作,魔芋前期怕淹,后期怕旱,雨季要注意开沟排水。魔芋出苗后,要及时消灭杂草,一方面防止杂草与魔芋争肥,另一方面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球生长。魔芋喜肥,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展叶后至换头期前(6月下旬)和魔芋块膨大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要追肥,水分要保持土壤潮湿为原则,如需灌水,水位不能超过沟深的2/3。

5病虫害防治

魔芋病害防治,从种子做起,采用“防治并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的原则,对魔芋的软腐病用“敌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喷施;白绢病用50%“代森铵”1000倍液喷施。

6魔芋的采收与贮藏

魔芋一般在霜降前后,地上部分叶片由黄绿转黄,叶柄开始倒伏时可以收挖。魔芋收挖后,保存于室温为10℃~15℃,相对湿度为70%~80%的环境中,最好建设仓库,先铺一层稻草或草席,再放一层魔芋,这样“草一层,芋一层”效果较好,魔芋贮藏中,切忌不能被霜冻着,否则就会腐烂。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推广,把这套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中,2014年金华镇的魔芋亩产在2500~3500kg,平均亩产在3200kg,平均亩产值在6500元左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为显著。

7结语

开发魔芋资源,滇西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把魔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魔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让芋农多渠道受益,同时促进地方经济较快增长,是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自我发展的脱贫之路。

作者:赵鹤仙 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农科站

参考文献

[1]李恒.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张宁,张德厚,罗鸿源.魔芋科学及应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

高效栽培范文5

关键词: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番茄是茄科番茄属,以成熟多汁的浆果为产品的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因其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果菜两用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广泛栽培。为确保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番茄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8个方面总结出了设施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要点,用于指导农户生产。

1地块选择

番茄的生产基地应选择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低,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5%~2.5%、全氮含量0.1%~0.15%、有效氮含量50~80mg•kg-1、有效钾含量100~200mg•kg-1、有效磷含量30~120mg•kg-1、钙和硼含量适宜的无污染生产区域[1]。

2品种选择

根据消费者习惯及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水平、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因素,选择抗病抗逆性强、耐贮运、不易裂果、商品性好、优质高产的品种,如苏抗7号、中杂4号、中杂9号、扬州红、中蔬4号、合作903、冀番2号、毛粉802、佳粉15、浙粉702、圣女及千禧等[2]。

3栽培季节

番茄是一种喜温,但不耐高温和霜冻的作物,适宜的同化温度夜间12~15℃、白天20~25℃。其栽培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栽培设施、品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设施番茄栽培分春栽和秋栽2季。春栽于12月播种育苗,翌年2月定植移栽,4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上市。秋栽于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移栽,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市[3]。

4育苗

4.1营养土配制

选择无污染、无病虫源、无杂草种子、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肥沃田园土和优质腐熟有机肥,以7∶3的比例配制,每立方米加入磷酸二氢钾250g、70%代森锰锌粉剂100g,混合均匀后过筛,铺于苗床上,厚度10cm,也可将营养土直接装入营养钵内育苗。

4.2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选好的番茄种子晒种1~2d,杀死种子上存有的部分病菌。然后用温汤浸种的方法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浸泡在55℃温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待温度下降至30℃停止搅拌,浸泡5~6h后取出,轻轻揉搓搓掉种皮黏液,将种子捞出清洗干净进行催芽。将种子用湿布包好再外包1层湿麻袋片,在25~30℃环境下催芽,期间每天用20~25℃的温水清洗1遍,70%以上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5]。

4.3播种

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播种,用种量根据种子千粒重及栽培密度确定。播种前,营养钵、苗床可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处理,并浇足底水,水渗透后将种子直接点播在营养钵内,每穴2粒,或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播种后覆盖营养土,厚度0.8~1.0cm[6]。

4.4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夜间温度保持在15~18℃。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夜间温度保持在20~25℃。真叶全部展开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夜间14~15℃。定植前7d左右,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10~12℃。苗出整齐后,适当掀膜,加强通风降温。苗期叶片卷曲时,可适当浇水。1叶1心时进行间苗,苗距7cm×7cm左右,间苗后保证水分充足,白天温度保持在26℃、夜间温度保持在16℃左右。幼苗3~4叶期,可叶面施肥1~2次,3d左右浇水1次[7]。

5定植

5.1整地施基肥

结合整地施入基肥,每667m2施入优质生物有机肥800~1000kg,或施入腐熟圈肥5000kg,有机肥施入后,深翻土壤25~30cm,耙平整细,使土壤疏松,土壤颗粒小且均匀,挖定植沟,施入其余基肥[8]。

5.2棚室及土壤消毒

夏季可高温闷棚7天以上,进行棚室消毒,定植前3~5d,掀膜晾晒。或者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250g,硫磺粉2~3kg,适量锯末拌匀,分10处点燃,密闭1昼夜后通风,至棚内无味后定植[9]。土壤消毒可采用木醋液50倍液或者高锰酸钾100倍液。

5.3定植

在晴天上午,选整齐一致、健壮无病的秧苗定植。塑料大棚栽培,垄高15~20cm,垄宽60cm,株距25~30cm,沟宽50cm,定植量每hm2为60000~67500株。温室采用高垄定植,垄高16~20cm,垄宽70cm,株距40cm,沟宽50cm,定植量每公顷为37500~39000株[10]。

6定植后管理

6.1温湿度管理

缓苗期温度管理,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不低于15℃。开花坐果期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不低于10℃。结果期温度,白天保持在22~26℃,前半夜保持在15~13℃,后半夜保持在13~7℃。空气相对湿度管理,缓苗期维持在80%~90%,开花坐果期维持在60%~70%;结果期维持在50%~60%。可通过地膜覆盖、通风排湿、暗灌、滴灌、温度调控等措施,将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最佳指标范围内[11]。

6.2光照

番茄是喜光作物,设施栽培应采用透光性好的功能膜。尽量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温度低时,常清洗棚膜,提高棚膜透光率。日光温室后部挂反光幕,改善作物的受光条件。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病残叶,增加群体透光率[12]。

6.3肥水管理

栽苗时浇足底肥底水,而后控肥控水,以达到促根、控秧的目的。当第1穗果核桃大时,进行第1次浇水追肥,每667m2地施三元复合肥15~20kg。第2、3穗果每1花序长至核桃大时,均需要进行浇水追肥1次,每667m2地施尿素、硫酸钾各8~10kg。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高温期明暗水结合。低温期膜下暗灌,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寒冷期尽量不浇水,防止温度降低造成冷害。

6.4植株调整

番茄6~7叶时用尼龙绳吊蔓,或用细竹竿插架。整枝方法分单杆整枝、一杆半整枝及双杆整枝3种,可根据栽培密度、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一般选用单杆整枝。当最上果穗开花时,留2片叶摘心,保留其上的侧枝。第1穗果绿熟期后,摘除其下全部叶片,并及时摘除老叶、病虫叶[14]。

6.5保花保果

为防止落花落果,可采用10~20mg•L-1的2,4-D点花柄。也可通过控制花期温度(19~24℃)、放蜂传粉的方法提高坐果率。为确保产品质量,除小果型番茄外应适当疏果,中果型品种每穗留4~5个果,大果型品种每穗留2~3个果[15]。

7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采用化学防治。1)从农业防治入手,选择抗病品种,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严格实行轮作,科学施肥。2)物理防治方面,覆盖防虫网,用银灰色膜驱避蚜虫,黄板诱杀。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比如释放丽蚜小蜂来控制白粉虱和烟粉虱。采用生物药剂,如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病毒)、细菌(BT乳油)、农用抗生素(新植霉素、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等)[16]。4)化学防治,坚持农药交替使用,预防番茄产生抗药性,选用病虫兼治、高效、低毒及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药量。

8采收

高效栽培范文6

小香葱属百合科葱属多年生植物,株高40~50cm,分蘖性中等,一般移植或直播后50~80d收获,耐寒,较耐热,不耐涝,生长适宜温度18~23℃。因根系分布浅,宜小水勤浇。适宜土壤湿度为70%~80%,适宜空气湿度为60%~70%。要求中等光照强度,在强光条件下组织容易老化,纤维增多,品质变差。

2茬口安排

由于地处河西,1年只能在4—10月栽培,收割茬数为5~7茬。露地栽培:于5月上旬移栽定植,6月下旬收获上市。大棚栽培:于4月上旬移栽定植,5月下旬收获上市。

3育苗

3.1确定播种量

小香葱种子单粒重较小,500粒种子约1g,播种量以1500g/667m2左右为宜,通常小香葱田间定植与育苗面积比例掌握在10∶1左右为宜。

3.2催芽

将充分干燥的种子投入75~80℃的热水中,快速烫种3~5s,之后加入凉水(该浸种法通过热水烫种,使干燥的种皮产生裂缝,有利于水分进入种子)。降低温度,转入温烫浸种,水温55℃为宜,时间约为20h,而后在20℃下催芽4~5d,带种皮拱破即可播种。

3.3撒播育苗

育苗地块要整理平整,尽量避免较大土块出现,撒种前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可用喷壶将地面喷1遍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要求。播种时种子可按1∶5参入细沙子,混合均匀再进行播种,播种后在表面均匀撒1.0cm左右厚细沙。设施育苗定植前先要通过15d的蹲苗练苗,可在移栽前7~9d施肥浇水,此次施肥为移栽返青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也称这次施肥为“送嫁”肥。

4整地做畦

移栽大田选择平坦、疏松、肥沃、排水和浇水方便的田块,最好与大豆、玉米和其它蔬菜轮作,不宜与葱、蒜类轮作。每667m2撒施优质有机肥2000kg、三元复合肥50~70kg,为防治地下害虫,整地施肥后要进行土壤消毒工作,后精细整地,做宽1.5m的高畦,设施栽培早春和秋后提前覆盖棚膜可多收1~2茬。

5定植

一般情况下,苗高15cm左右,具有3~4片叶时就可以移栽定植,栽前要对幼苗进行筛选,剔除病株、伤残株、弱株,筛选后剪去须根先端,留2~3cm以促使新根发育。定植时每穴6~8株葱苗,定植行距宜密不宜疏,以12~15cm为宜,株距12~15cm,宜浅不宜深,深以3~4cm为宜,定植后要及时浇定苗水,以给幼苗提供足够的水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6田间管理

定植后幼苗很快就能长成株丛,但由于根系分布较浅,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所以移栽定植后要注意水肥的科学管理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香葱定植后土壤不能干旱,应该再用小水勤浇的方法,不能大水漫灌,一般7~10d浇1次水,肥应“少施多次,薄肥勤施”,葱株定植成活后应及时追施稀薄农家有机液肥或每667m2追施尿素5kg作促孽肥;此后,一般每12d追1次肥,每次每667m2施尿素5~8kg、氯化钾4~5kg,施肥通常都与浇水结合进行。分孽盛期应重点追施尿素、氯化钾或三元复合肥,每667m2施约10kg为宜。收获前15d左右必须增加氮肥施用量,作为壮蘖肥,正常情况下每667m2施尿素15kg,此外,在小香葱生长期间,还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以促使植株嫩绿,提高商品质量,追肥后要及时浇1次透水,以免烧葱苗。

7病虫害防治

根蛆与根螨成虫羽化盛期,用5%锐劲特12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防治。对已发生病虫害的葱田,可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48%乐思本乳油1500倍液喷雾或灌根。软腐病发病初期,喷洒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也可随水灌根。霜霉病可喷72%霜霉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发病初期可喷58%雷多米尔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灰霉病发病初期用50%的啶菌、乙霉威水剂1000~1500倍液喷施,发病中期用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加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按1∶1比例混合在一起喷雾。蓟马、美洲斑潜蝇等虫害发生时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与无互交抗性的25%噻虫嗪进行喷雾,或选用有效成分为顺式氯氰菊酯、联苯聚酯等药剂。移栽后7d左右可用适当药剂对杂草进行防除。

8收获

高效栽培范文7

关键词:有机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市场对有机高粱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应用有机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能有效满足人们对高粱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因此,如何开展有机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是当前农业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1选种

选种是有机高粱高产的基础,也是高效栽培的关键。选择有机高粱种子时须重视萌发率、饱满度和纯度等,确保有机高粱种植后生长旺盛。选种过程中也要注重有机高粱种子的适应性,确保种子能够适应种植地的生长环境。例如:酿制茅台酒时使用的有机高粱品种为“红缨子”,桐梓县高粱种植基地的有机高粱品种为“红珍珠”等,都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的最适合种植的品种,其环境适应性都非常强。种植地土壤结构良好、养分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周期长的杂交品种为首选。种植地土壤结构不良、难以提供充足养料的条件下,应选择生育周期短的品种[1]。北方地区种植有机高粱时,稳产、耐密、抗旱及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是最佳选择。南方地区种植有机高粱时,可根据降雨情况选择品种,区域降雨量相对较少的地方,可选择中紧型品种;降雨量比较多的地方,选择散穗型品种才能确保产量。此外,选择有机高粱品种也要结合种植区域的机械化条件,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选择不超过160cm的矮株型品种为宜。

2整地

整地能够优化有机高粱生长条件,通常在秋收后开展。整地时应重视耕深与间距2个方面,耕深控制为20cm左右,间距控制为55~60cm。秋季整地过程中还要做好灭茬工作,适量增施腐熟的农家肥,并进行连续翻耕,确保养分供应充足。为了创造良好的种植条件,还应在第二年春天进行春耙,翻耕融化后的土壤,确保种植地表面为新土,否则不仅无法为有机高粱栽培提供充足养分,还会抑制生长。若秋季未能开展整地工作,则要重视春耕保墒,具体为春季播种前2~3d整地,并做好旋耕灭茬,耕深控制为12~15cm。化冻深度达到15cm时,须顶浆打垄[2]。

3种子预处理

选择好的有机高粱种子不能直接用于栽培,须进行全方位的预处理,在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方可使用。第一,应检测萌发率。萌发率是有机高粱高产的基础,萌发率达到95%以上才能实现高产的目的。第二,风选种子。用于栽培的有机高粱种子须具备良好质量,通过风选设备清除种子中含有的全部杂质,避免对种子造成污染与破坏,同时筛除颗粒较小的,保证栽培后种子具备相同的生长态势。第三,晾晒种子。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将有机高粱种子晾晒1~2d,有利于提高种子萌发率,同时可杀灭种子表面的细菌,避免栽培携带病害的种子,影响有机高粱的正常生长,从而降低栽培质量。第四,浸泡种子。浸泡种子可将出苗率提高40%,出苗时间也能提前3~5d。浸泡种子应于播种前1~2d进行,水温控制为55~57℃时,浸泡时间为3~5min;水温控制为30~40℃时,浸泡时间为2~3h。也可用石灰水、广枯宁水剂浸泡,吸胀后捞出滤干即可。使用广枯宁水剂时,浸泡时间应在10h以上,但不超过12h。使用石灰水时浓度控制在2%以内,且浸泡时间控制为1~2h。为了提高种子抵抗土壤病害的能力,还需做好种子包衣处理,用吡虫啉、锐胜和适乐胜等药剂处理种子。

4育苗与播种

育苗是有机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育苗方法。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实际栽培后能够取得良好效益,需用不同方法进行育苗,待符合种植标准后再移植到种植地。常用的育苗方法有撒播、营养体和漂浮3种。撒播在养分充足的沙壤土中施加腐熟的有机肥制作苗床,并用轻粪水浸透后进行播种,再覆盖1.2cm厚的细土和薄膜[3],播种量为0.5kg/20m2。营养体育苗以具备充足养分且轻粪水拌湿的营养块为媒介进行育苗,营养土被轻粪水拌湿后,在苗床上处理成3.33cm或5cm的干松状营养块,放入2~3粒种子并覆膜。漂浮育苗是利用装有营养土的泡沫穴盘实现的,主要特点是穴盘漂浮于营养液箱表面,有机高粱生长发育必须的水、氧气和温度等均能借助人工控制。该方法只需将温度控制为18~26℃,且湿度不低于80%,便可实现有机高粱苗的快速生长,同时发生病虫害的概率也比较低。其优势在于能保证植株根系健硕,且没有苗期,能有效避免田间病虫害造成的影响,显著提高成活率和管理效率。育苗过程中要防止高温烧苗,每天早、晚要关注苗床变化情况,若存在变白问题,须及时补水。育苗过程中苗床除草不得使用除草剂,须进行人工除草。播种环节应重视播种时间、播种深度和播种密度。首先,播种时间应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气象条件来确定,主要分为春播和夏播,春播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温度较低,有利于生长,经过130~140d的生长后,8月下旬便可收获。夏播于立夏后播种,播种温度较高,影响出苗率,生长周期为120~130d,成熟期也比较晚。其次,播种深度控制为1.5~2cm,也可跟实际情况增加至3~4cm。再次,播种密度取决于植株特点,叶片较宽且抗倒伏能力不强的品种,应遵循稀种原则,密度为60000~90000株/hm2。常用的播种方式有等距离穴播或条播。

5田间管理

施肥能够保证有机高粱获取充足的生长养分,施肥前应明确有机高粱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并对有机高粱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充分了解,主要包括出苗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孕穗期、开花期至成熟期3个阶段。有机高粱在这3个不同阶段中所需要的肥料总量的差异较大,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例如:拔节期至孕穗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较高,须进行追肥或二次追肥。施肥量取决于种植地的土壤条件,土壤养分较低时,要保证有机高粱的栽培效率和产量,需适当增加基肥量。增施基肥可提升肥力,确保有机高粱生长期间肥力充足。基肥以农家肥为核心,配合尿素、过磷酸钙等,实际用量根据种植条件适当调整。通常情况下,基肥于整地期间施入,农家肥施用量约为30t/hm2,尿素、过磷酸钙等用量为0.5t/hm2。有机高粱抽穗扬花期至灌浆期,对粒肥的需求量较大,可先施加沼渣、轻粪水,再施加有机肥。间苗能够对植株生长产生较大影响,间苗时间晚不仅会造成根系变化,还会阻碍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的获取。3~4叶期为最佳间苗时间,间距为3~5cm。生长阶段的管理主要是在有机高粱的拔节期、孕穗期等阶段做好浇水、追肥等工作,目的是提供充足的养分[4]。尽管生长阶段对水分、肥料等的需求量较高,但须遵循合理、均衡给养的原则,否则不仅会影响生长,还会影响抗倒伏能力。中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入拔节期时中耕深度不低于10cm,同时要做好培土工作。为了防止浇水过多,还应做好排涝工作。

6病虫害防治

有机高粱高产高效栽培过程中会遭受病虫害侵袭,大量虫害造成的影响极为严重,影响栽培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产量。因此,重视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要根据虫害类型进行针对性防治。有机高粱的病害主要包括黑穗病、大小斑病、紫斑病等,虫害主要有高粱条螟、高粱蚜虫和粘虫等。不同的病虫害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有机高粱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每种防治方法均有不同特点。为了保证土壤养分均匀,避免因肥料不足而产生病害,轮作耕种、混合耕种是比较常用的防治方法。生长阶段将杂草、病株等予以清除,可避免病害传播。虫害也要根据发生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5]。地老虎是在我国分布较广的虫害之一,成虫与幼虫均会通过啃食嫩叶、子叶等造成植株大面积枯死,对有机高粱生长带来严重威胁。应详细了解此类虫害的生活习惯、发生条件等,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通常情况下可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3种防治手段。物理防治可在收获后及时清除杂草,保持田间干净整洁,并及时翻耕土壤,消灭潜藏的幼虫和虫卵。也可利用人工处理的方式进行防治,即用水浸泡新鲜泡桐叶后置于田间,翌日便可捕获大量幼虫。化学防治应当在幼虫2龄始盛期到高峰期使用,幼虫在该阶段抗药能力不强,也未进入土壤中,不会对植株根系造成伤害,可用敌百虫、辛硫磷、敌敌畏等诱杀成虫与幼虫。生物防治也是能够取得较好防治效果的措施之一,地老虎的天敌多达120种以上,如广腹螳螂、细颈步甲、灰腿寄蝇、小地老虎大凹姬蜂等。可作为生物防治的病原微生物较多,如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微孢子虫等。丰富多样的生物防治手段能够显著提升虫害防治水平。

7采收

高效栽培范文8

关键词:无公害桔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桔梗是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药食同源,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消肿的疗效。伴随人类回归思想的形成,在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确立下,桔梗种植的市场前景愈加广阔。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地处锡伯河下游河谷平川区,土质肥沃且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水、热、光照同步,为桔梗种植栽培提供了天然的条件。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无公害桔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无公害桔梗园地选择

在选择桔梗园地时,应保证土壤、水质与大气环境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远离交通要道,最好是未种植过桔梗的地块。地块要求没有有害物质与病虫寄生,最关键的是硝态氮、铅、滴滴涕、砷等含量与农业部门提出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相吻合[1]。桔梗喜欢湿润、凉爽的环境,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根系向土中生长的能力很强,因此,要选择富含磷钾、土层深厚且排水性好的腐殖质土或是中性沙质壤土进行种植。

2桔梗品种的选择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中蒙药材生产基地,引进了药食兼用品种“太桔1号”,是当前国内药食兼用型桔梗优质高产的全新品种。这一品种的抗性强、优质高产,根茎的肉脆,而且二年生的根茎长度超过40cm,分叉不多且直条,能够保证选条率超过80%。比普通品种选条率提高了20%,发病较轻,产量高,通常鲜货产量能够达到1750~2000kg/667m2。

3整地与施肥

在秋季收获后,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畜禽粪3000kg/667m2和过磷酸钙50kg/667m2,撒施均匀并深翻入土壤,深度在35~40cm。然后整平耙细,于小雪前后浇冻水,第二年早春耢地保墒。不应施用硝态氮肥,以保证桔梗产品内所残留的硝酸盐含量不超标。

4桔梗的科学化播种

桔梗是种子繁殖,虽然春季、夏季与秋季都可以播种,但仍然以春季播种最佳。选择春季播种,桔梗的生长期较长,根粗且产量比秋季播种明显提高。应选择直播的方式,高产且根直,分叉少,方便刮皮加工。要选择上一年秋季的新产种子,比陈旧种子发芽率高,发芽速度快,出苗均匀且健壮,方便后期的田间管理。

4.1桔梗种子的处理

要想有效地提高桔梗种子的发芽率,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选择50℃左右的温水,将种子放入其中,持续搅动,以过滤出泥土、瘪籽及其他的杂质。当水凉以后,需要再浸泡8h,或者使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20min,都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另外,应与湿沙进行搅拌,在堆放几天以后进行播种,可以有效地提高发芽率。

4.2播种的方法

桔梗播种在清明前后,赤峰地区春季干旱,播种前要浇灌耕地,以保证土壤墒情充足。选择使用宽幅条的播种方法,开沟的行距为17~21cm,沟宽10cm,深度4cm。用种量1~1.5kg/667m2,把种子重量3~4倍的洁净细沙与种子混拌均匀,以保证播种均匀,覆土厚度1.5~2cm,进行镇压与踩实。

5桔梗田间管理工作

5.1间苗工作

在苗高2cm时,应进行疏苗,植株长到4~5片叶时即可定苗。株距3~5cm,保苗6~7万株/667m2。在桔梗栽培的过程中,如果留苗过密,那么植株的生长就难以获取充足的养分,而且受病虫危害的几率也较高,如果种植过于稀疏,会直接影响桔梗的产量[4]。为此,一定要合理密植。

5.2中耕除草要及时

桔梗在生长前期的速度缓慢,容易有杂草滋生,所以必须及时除草。通常情况下,除草工作的次数为3次。当苗高在7~10cm时,进行首次除草,并在一个月以后展开第二次除草,再过一个月即可第三次除草,要保证见草就除[4]。另外,中耕一定要选择在土壤干湿程度适中的情况下开展,且在植株长大并封垄以后,即可停止中耕除草作业。

5.3肥水管理工作

在桔梗栽培苗期,需要追加施用稀薄人粪尿或者是沼液,次数为12次,为幼苗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一般情况下,桔梗的生长旺季在6~9月份,在6月末要增加施用花期肥料,以磷钾肥作为主要肥料,少施氮肥,以免受开花结果的影响而对养分过度消耗,对根部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中,施用5kg/667m2氧化钾和10~20kg/667m2的过磷酸钙。而在入冬以后,应综合考虑当年桔梗的长势重新施用越冬肥料,在施肥的同时应开展培土的工作。针对地块肥力不理想的情况要多施用优质的土杂肥,如果播种的时候施用基肥过多,则可以少量施用土杂肥或不用。在第二年春季,桔梗的植株高度达到1m左右,应追加施用一次磷钾肥,确保茎秆粗壮生长,以免出现倒伏的问题。除此之外,要浇水并施用磷酸二氢钾,施用量在5kg/667m2。在生长期间,如果遇到旱情,要及时浇水,而在雨季阶段要注重田间排水,以免田块内部出现积水问题而导致桔梗烂根[4]。

5.4除花工作

由于桔梗的花期相对较长,所以对养分的消耗量极大,对其根部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开展打顶除花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桔梗根的产量与质量。只将种子田预留出来,其他的桔梗田都要采用除花的措施。当处于盛花时期,应喷施40%乙烯利水剂1000倍液,以达到除花的目标。据试验,桔梗的产量可提高10%。

6无公害桔梗的病虫害防治

一般情况下,桔梗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并不高。如果地块重茬严重,会发生枯萎病、紫纹羽病以及根结线虫病等根腐类病虫害。为此,在无公害桔梗栽培的过程中,一定要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以降低土壤传播病虫害发生几率,保证产量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6.1症状、病原菌、发病规律

枯萎病是由真菌中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引起的根部病害。在发病初期,桔梗茎基部和近地面的根头部位先变为褐色干腐,逐渐向上部茎叶扩展至叶脉,导致枝叶变黄枯萎,发病严重时,整株枯死。紫纹羽病主要是由真菌当中的担子菌亚门卷担子属引起。在发病初期,先是根部表皮变红,根皮上逐渐布满网状红褐色菌丝,严重时变为褐紫色菌核,最终根部腐烂,仅剩下空壳,整个植株茎叶枯萎死亡。根结线虫病是由根结线虫属线虫为害导致。表现为新生的侧根和细根形成绿豆大小、念珠形排列的瘤状物。发病初期根结黄白色,表面光滑不易碎裂,后期根部外皮变褐糜烂,发病植株茎叶生长矮小或不长。以上三种病害的病原菌(虫)都可以在土中越冬存活多年,是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如果植株生长不良,随时可能发病。发病期通常集中在高温多雨的6~8月,种植过密、田间积水、除草施肥不及时、地下害虫密度大时发病比较严重。

6.2防治措施

(1)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在病穴浇灌10%石灰水消毒,以防进一步传染。(3)精耕细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雨季及时排除积水。结合整地撒施5kg/667m250%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4)防治地下害虫。根腐病原侵入植株的主要途径是地下害虫咬食根部造成的伤口。地下害虫为害重的地块,可用2.5%敌百虫粉剂,2~2.5kg/667m2,在翻地时撒施。或用50%辛硫磷按药土比例1∶100喷水适量拌成毒土,在桔梗根部附近撒施20~25kg/667m2,杀灭地下害虫。(5)发病初期在桔梗根部用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把根部土层浇透。根结线虫严重发生的地块,可以选用以下颗粒剂在播种时撒到播种沟内:用3%米洛尔6kg/667m2、或15%铁灭克1kg/667m2、或10%克线磷2kg/667m2。收获前一个月内,禁止使用各种杀虫剂,以防止桔梗中农药残留超标。如果桔梗种植在低洼地,一定要制作高畦。整地时,尽量多施用优质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7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将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中蒙药材生产基地无公害桔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希望在进一步推广无公害桔梗栽培技术时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娟,孙慧博.无公害桔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J].农业科技通讯,2015(7):237-239.

[2]王仁如.山地桔梗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5(4):21.

[3]李国清,毕研文,陈宝芳,等.中草药桔梗人工栽培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6,6(7):55-59.

[4]宁书菊,韩娜,林文津,等.栽培密度对亳州桔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8):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