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在处理信息、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最终目标。本文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各位同仁提供参考。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探索和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对此进行改革和优化,已经成为目前相关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项目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的推行,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一需求,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发挥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项目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一方面提高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为小学生今后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优势

由于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生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再加上传统应试理念及“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导致他们对信息技术课堂不重视,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及教育理念,使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最优化。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弥补教学不足,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氛围会从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好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度更高,进而在主动探索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和思维传输,而相对较差的课堂教学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接收的效率,项目教学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较高的探究欲望和分析欲望,在探究和分析的同时活跃课堂氛围。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创设项目的主题,将教学内容以声、文、像、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有效弥补“填鸭式”教育的不足,使索然无味的信息技术课瞬间变得生动、形象、有趣。

(二)学会团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团队协作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现阶段的教育大多都属于大班授课,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如果学生无法学会合作交流,那么个人的能力和成长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引导和帮助,进而导致很多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处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及个性特点进行层次分组,使每个小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促进每个层次的学生在项目执行中都能得到成长。如果在项目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通过小组形式的展开,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困难轻松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团队合作对项目学习的重要性,还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同学间的关系更融洽。同时,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更多的帮助,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持续投入学习中愿意主动分析探究学习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支撑,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一门学科教学中都同样重要。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利用项目教学法,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合理制订教学计划,这样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需求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增加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还提高了动手、创新等各方面技能,为培养优质信息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策略

(一)提出合适项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项目”,项目的选择,不仅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能顺利实现。因此,只有教师提出合适的项目,学生的学习才更具有积极性。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该主要根据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生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具体来说,教师需对学生当下的学习水平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结合对学生的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即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样才能筛选出合适的项目内容,既考虑了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水平,同时兼顾了他们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水平,避免揠苗助长,有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二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情景。教师在选择项目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充分结合教学场景,学生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场景中,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具有非常大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设计文集封面”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如剪贴画的插入和调整、封面的整体设计和编排等,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文集封面,并简单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基础操作做简单的指导,但对具体的设计和制作不要过度干预。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加以点评,并筛选出相对比较优秀的作品,奖励学生。与此同时,对学生在设计和制作中普遍存在的错误,教师需对其进行讲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创设主题情境,激发项目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将项目教学法融入教学内容中,不仅能为学生开展各学科学习、探究活动等奠定基础,还为培养优质信息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创设不同的生活化主题,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用Word收集和整理“世界之最”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项目情境:“(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你们要仔细观看,在欣赏的同时,把观看后的想法说出来。”有学生交流:“我看到了海里有很大的鱼,也有特别小的鱼……”教师接着问:“你真棒!这些鱼,有世界上最大的鲸鲨,还有最小的微型鱼,这就是世界之最。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把这些世界之最保存在电脑上,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开始陷入思考。随后,有学生回答:“我们可以拿相机拍摄下来,也可以用扫描仪将资料扫描……”教师说道:“很棒,那我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文中给我们什么任务吧?”学生赶紧打开课本,快速浏览,寻找任务。接着教师强调:“课文让大家一起借助网络收集,制作关于“世界之最”的word小报。”学生听后,随即打开计算机,选定主题并创建文件夹,开始制作。此时,学生对项目学习的积极性被创设的情境调动起来。创设生活化主题情境,采用“家常式聊天”形式,让学生成为信息主体,让他们在无形中感受信息收集的多样性,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积极交互,体现项目教学法的价值。

(三)完成教学计划,重视实施项目任务

想要顺利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就必须重视项目实施的过程,这是因为实施阶段是项目教学法的最主要部分。项目任务的完成除了学生的自学以外,还要互相合作。因此,教师的适时指导必不可少,不仅有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而且还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比如,在名片DIY时,教师首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项目实施的步骤。然后,对名片制作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一些提醒,例如:1.名片的尺寸应该是多少?2.名片上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以上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加以解决。3.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爱好,对自己以后的职业进行一个设想。4.名片的风格应该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主要在于色彩的搭配,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是借鉴其他人的方式技巧。5.在名片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技术问题。由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存在不足之处,所以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可能在背景设置或文本框的应用中存在各种问题,对此,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记录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将总结工作做好、做到位。学生在执行项目时,教师既要为他们提供可用资料,更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帮助他们掌握付大量信息的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实践,获得新知。

(四)注重小组合作,明确项目学习分工

受年龄的影响,大多数小学生存在自觉性及协调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实际水平,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团队合作,不仅有利于弥补学生各自的劣势、发挥其专长,还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从而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供有利条件。仍以学习Word收集和整理“世界之最”一课为例,教师让组织能力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质量把控和指导,让学习能力中等且勤于学习的学生负责上机操作,让其他学生参与观察并整理。这样的学习分工,不仅使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让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对整个分工合作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提高了项目完成的效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借助教学评价,完成项目学习目标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检验教学成果、诊断教学问题、引导教学方向、提供反馈信息等发挥着多方面作用。良好的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有利于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实现。一般情况下,评价包括两种形式,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学习情况、项目子任务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参与、作用、合作等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在学习使用PowerPoint制作历史事件周历时,针对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教师制定了自查与互评这样的评价。自查的问题是:1.你在设计周历时的构思是什么?能介绍一下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吗?2.你制作周历时都找到了哪些资料?3.找到所需的材料时做了哪些筛选?互评的问题是:1.在互评过程中,对对方的制作你有哪些建议呢?2.通过互评阶段的交流,你有什么样的收获?这样的自查与互评,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还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为提高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促进知识迁移,充分发挥师生作用

在提出项目以后,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不是先为他们讲解。其次,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存在,教师需予以鼓励,让他们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思维上的交流;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深入探究,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在执行项目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对学生提出的设想,教师要予以肯定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更要加以指导。在项目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项目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努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另外,对项目的拓展也必不可少。比如,学生在DIY了自己的名片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DIY一些其他的东西呢?如生日贺卡等。”项目的完成,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项目结束后的总结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取长补短。总结工作应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总结思路,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取最佳的思考方法;第二,总结技巧,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操作技巧,才是真正吸收项目的精髓。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任何学科都需要改革和优化教学理念和方式,实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引入并运用项目教学法,已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对学科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通过创设主题情境、注重小组合作、借助教学评价等手段,将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从而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富有活力,为培养学生成为优质信息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徐刘志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