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应用(6篇)

高校体育教学应用(6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角色扮演法研究

摘要

在认真分析角色扮演法和体育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角色扮演法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基本功能和实施原则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角色扮演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整个操作流程,旨在为角色扮演法能顺利走进体育课堂打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

角色扮演法;高校;体育教学;体育课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进、催生了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梳理,不难发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一直是整个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方法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学校体育领域改革和创新的热点.角色扮演法在体育学科范畴内的研究尽管不多、不够系统,但在其它学科已经展现出“角色扮演”的优势和长处.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突出的课程门类,更加适合运用角色扮演法.

1“角色扮演”的概念

对于“角色扮演”这一特有名词的定义和描述,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都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结合各自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理查德(J.C.Richards)把角色扮演看作是一种类似于戏剧表演的课堂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某一情景中的不同角色,表演在那一情景中发生的典型事件.保罗斯顿(Paulston)和布鲁德尔(Brud-er)认为在这种活动中,给学生分配一个虚构的角色,他们即兴创作出与该角色性格相符的行为,这就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即兴扮演[1].我国的学者高凡认为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真实运动情景的课堂活动;王怀贞认为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真实情景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人物角色,并把在那一情景下可能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肖维娜认为角色扮演就是教师在小组中为参加者分配角色,设置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以角色的身份说话[2].本研究认为,“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真实运动情景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分别饰演某一特定模拟情景中的各类人物角色,并且通过多次的分组转换,从而使学生获得不同角色的体验和感受,达到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目的.

2角色扮演法的功能和实施原则

角色扮演法在体育教学运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将整个体育学习过程作为一个体育活动表演的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以及课程教学的需要,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将体育学习变成一个以“表演”为主的综合性活动[3].该方法淡化教师在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承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立的环境中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

2.1角色扮演法的功能

2.1.1测评功能

角色扮演法可以更加有效的根据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对其各种运动能力和体育智能进行测评;同时,根据学习过程中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和把握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性格类型、管理组织能力、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要素.

2.1.2培训功能

角色扮演法的实质是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同角色对于体育活动的了解和认识,这一过程不但是学生一个简单学习的过程,更是学生为了更好完成所饰演角色的任务,而不断实践,不断进行“培训”的过程[4].而体育课程在通过这种特殊的培训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的培养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实施角色扮演法的基本原则

2.2.1情景性原则

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依靠特定的模拟场景或特定的各类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而改善学习效果的基本原则.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过程可看作是一种体育表演过程,在该过程中,为让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必须依靠环境场景和材料场景的支持.

2.2.2共同性原则

主要体现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公平性上,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共同参与,激发每个学生进行“表演”的欲望,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

2.2.3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体育课堂的魅力所在.角色扮演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这就要求整个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充分展现其娱乐性、趣味性的一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调动整个课堂的气氛.

3角色扮演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分析

3.1角色扮演法的优越性

3.1.1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通过将具体的教学过程以一种设计好的比赛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课程设计的不同部分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结合的,每个部分都离不开其它部分的支撑,它也同样支撑着其它部分,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密不可分的体育教学体系.

3.1.2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由于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饰演的角色和整个教学内容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以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过程的安排等因素不断进行各类角色的饰演和变换[5].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程目标设计时就必然要求根据角色扮演法的特点设计多元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综合的体育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1.3课内与课外教学的融合性

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体育教学时,学生一般都是以分组形式来完成的,每组学生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饰演一定的角色,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调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使体育课内外连为一体,有机结合.

3.1.4生生之间的交流性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角色之间的配合、交流与沟通.因此,角色扮演法可以很好地增加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认知与沟通能力.特别是同组学生之间都是扮演一样的角色,可以让彼此有强烈的归属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

3.1.5学生的主体性

角色扮演法的特色是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势必要淡化自身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整个体育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在充分认识学生差异、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结合体育课程教学的实际,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分配和设计角色轮转,使每位学生能在自身的体育能力基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2角色扮演法的局限性

3.2.1不利于掌握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能力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导向是关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受体育课程教学时数所限,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过多运用该方法则会减缓学生掌握技战术动作的速度和学生练习的密度,从而影响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

3.2.2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角色扮演法的主要理念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大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力度,通过比赛的形式,培养和锻炼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及比赛过程中各类问题的管理协调能力与综合决策能力.角色扮演法本质上需要去淡化教师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导作用,这样很容易减弱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发生变化,体育教师的管理、调控和引导是充分发挥角色扮演法作用的关键所在.

3.2.3教学活动控制难度加大

角色扮演法在体育课程中的运用其主要形式都是以整个班级作为一个合作团队来实现的,这需要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来,同时还要各司其职,完成好各自的角色.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不够或者个人表现过于活跃,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而对于这一现象的控制是一个钟摆现象,需要体育教师合理地调控教学,使学生的参与热情控制在一个相对适宜的状态,这个控制过程难度较大,对于体育教师的要求较高.

4角色扮演法在体育教学中的操作过程

角色扮演法在体育教学中的操作过程,主要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程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课程的是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是课程的总结反馈阶段。

4.1课程的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体育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要依据角色扮演的需要,提前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并准备好.学生则根据教师的安排,通过课余时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来充分地进行自我体育能力分析和了解其他同学的情况,并依据课程安排进行一定的分析,使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4.2课程的实施阶段

课程的实施阶段是整个角色扮演法的关键,这一过程的主要任务包括:第一,体育教师要对基本的技术动作和战术活动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对正确的技战术动作形成感性认识;第二,要依据课程需要、学生自身条件及特点对学生所要承担的角色进行合理分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三,在学生分饰不同角色后,要积极地开展各种教学比赛,并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间进行论战,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第四,在比赛或者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自己、学生之间要积极地进行评价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从而产生一定的激励效果;第五,体育教师要对整个课程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发现不足.

4.3课程的总结和反馈阶段

课程结束后的总结和反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课后的总结和反馈的管理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使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复习作业等形式增强学生对于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学生要根据课程中的交流和评价,修正自己的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方向,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5结语

角色扮演法的实质是打破以往师生之间的传统关系,形成一种生生互促、师生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整个体育课堂组织形式的改变,让每位同学通过角色饰演的形式改变过去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根据自己角色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并从不同角度了解体育技战术的特点,从而为更好地掌握各类体育知识技能奠定基础.

作者:佟玉永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公共体育部

参考文献

[1]曾琦.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教学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王世光.论角色扮演对培养历史思维的作用[J].课程与教材研究所,2010,6(2):36-38.

[3]佟玉永.角色扮演法在高师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徐勤萍.体育舞蹈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5):62-63.

[5]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20(6):28-30.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学采茶健身操应用

摘要:

本文首先就新常态下加强采茶健身操创编的基本依据进行简要介绍,并就当前阶段创新采茶健身操编导的基本原则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采茶健身操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优化有所帮助。新常态下加强采茶健身操创编的基本依据在于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充分挖掘传统茶文化的教育功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民俗文化现代化的必然安排等。当前阶段创新采茶健身操编导的基本原则包括三点:要符合运动科学的发展规律;要符合运动和艺术伴随的发展规律;要符合体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采茶健身操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可以尝试互动式教学策略、生活化教学策略等。

关键词:

采茶健身操;高校体育教学;应用策略

1引言

我国传统茶文化是一个严密的立体式结构,涵盖了形而上层次的“价值理念”系统、社会交往层次的行为实践系统以及外在的物质器物层次的茶物质文明系统。在当前开展跨文化交际的时代,有学者将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体系归纳为“一体两翼”,所谓的“一体”指的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比如儒家思想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等),“两翼”指的是两种较为典型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形式———茶文化和中医文化,这两种文化由于千百年来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深刻地扎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因此具有扎实、旺盛的生命力。就我国茶文化而言,像是茶道、茶艺、茶音乐艺术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文化形式。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文化智慧、生活实践智慧、健身运动智慧、现代舞蹈体育智慧的茶文化表现形式,“采茶健身操”近些年来成为社会大众、高校学生强身健体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采茶健身操最早源于我国江西赣南地区的采茶戏中的表现元素,集趣味性、运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由于这种茶文化形式诞生于人们的采茶实践、生活细节中,因此这种健身运动本身就是群众化、大众化传播的一种运动样式,天然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采茶健身操逐渐走上流行化的道路,人们对于这种健身艺术形式的创编、改编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以广场舞、大学体育运动等为代表的新型“采茶健身操”正在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印证着中华茶文化“生活化教育”的本质理念。

2新常态下加强采茶健身操创编的基本依据

在我国茶文化的知识体系和地理图谱中,“茶艺”是一种兼具生活化和艺术化、实践化和审美化、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文化形式,茶艺的产生、传播既有茶道本身大众化的过程,也有茶道在深层次上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创新的过程。例如,江西赣南地区的“采茶戏”这种茶艺就是依靠江西地区客家人融合饮茶习俗、种茶和制茶习俗、民间艺术等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最早的采茶戏中与“采茶健身操”有关的艺术部分是“采茶戏舞蹈”,这种采茶舞蹈主要以“丑角”的方式演绎,表现力方面主要是“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摹拟动物形象”进行演绎。在当前,随着我国整体上从农业国家发展过渡到工业化国家,传统的采茶戏意义上的“采茶健身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众化的发展需要,我们要加强对它的“创编”,主要是基于这样几个角度的考量:

2.1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充分挖掘传统茶文化的教育功能

当前在我国教育体制、教育模式转型的角度上,“素质教育”、“人性化教育”是超越“应试教育”的一种革新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倡导对学生的全面自由健康发展,讲究因材施教,致力于从僵化的应试体制下拯救出被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的学生们,将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质”以及“审美素质”与他们的“德育素质”、“智力素质”等结合起来进行教育培养,而不是继续延续应试教育下讲究“考试第一”的旧式逻辑。我国茶文化本身不是一种“单向度的言说教育”和“灌输教育”,而是基于互动的、社会交往形成的一种生活化教育模式,它通过一些特殊的茶道礼仪、茶文化仪式、茶艺术表现形式等给人们提供一种“内自省”的教育场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采茶健身操”作为一种具体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教育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素质教育的优良途径。

2.2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序列中,“体育教育”无论是从教育投入、教育研究、教育产出等角度来讲,还是从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来讲,都是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过于强调体育的竞技性和应试性,忽视了学生对于“体育内涵”、“体育精神”的真正需要,也就是说尽管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参与了体育课程,但都是为了学分和竞技,没有将体育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在继茶文化成功运用于“德育生活化”的领域后,我国高校中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也可以广泛地学习和借鉴传统茶文化艺术中的一些运动元素,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素质,这是我们的体育公共课应该重视的。

2.3民俗文化现代化的必然安排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我国赣南采茶戏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也被称为“灯子戏”、“茶篮戏”等,音乐艺术家田汉称之为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并且已经入选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健身操本身并不是一种为了复苏传统而复苏传统的产物,而是具有“民俗现代化”内涵的产物。借助于当前流行于城乡的广场舞和大学校园中的公共体育课或者体育选修课等,将极富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采茶舞蹈创新性地融合到这些当代实践中去,是提高我国传统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传统茶文化国际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

3当前阶段创新采茶健身操创编的基本原则

“健身操”本身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杰姬•索伦森就曾经系统性地对健身操进行过总结,形成了最早的健身操运动模式。“采茶健身操”严格来说是一种多元文化下的产物,比如说它的发展融合了太极运动、武术运动、学生体操运动、广场舞运动、戏曲运动等,是时代的产物。当前我们在立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时,对采茶健身操的创编要因循着这样几个主要原则:

3.1符合运动科学的发展规律

作为一种素质教育方式,高校中的体育课程主要是向大学生提供“强身健体”的体育实践和“生命在于运动”的体育精神。采茶健身操倡导通过有节奏的肢体锻炼和有氧运动,借助于采茶舞蹈元素来实现人的身体系统的有机协调,用符合运动科学的步骤实现人的健康和愉悦。因此,从本质上来讲采茶健身操是一种运动方式,创编采茶健身操必须至少在运动负荷的合理性、动作设计的针对性等方面进行设计。

3.2符合运动和艺术伴随的发展规律

近几十年来,健身操这种运动在创编、发展、革新中产生的一个重要趋势和规律就是动作设计和音乐节奏、韵律的互相耦合,也就是说健身操本身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运动形式,它的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运动韵律方可实现。采茶健身操融古典因素、民俗因素、戏曲因素、广场舞因素等于一体,在创编相关的作品时我们要在音乐的运用、动作设计的运用等方面充分进行考量,确保动作本身与音乐本身能够实现兼容。

3.3符合体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

在高校中,采茶健身操的引入是被当做一种素质教育方式来对待的,“全民体育运动”、“全民健身”、“大众化体育”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具体形式。在体育大众化的范畴下,采茶健身操的创编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高校中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形式和音乐的要求,在动作设计方面要多采用流线型的设计,保持一个开放性的运动节奏;在音乐的选择上,要确保音乐的风格和韵律能够吸引大学生参与进来,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期待感。

4采茶健身操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建议

采茶健身操极其富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涵是“包容性发展”,这种生活哲学深刻地融入到生活世界中去,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体系。

4.1互动式教学策略

本质上来看,体育教学本身并不是一个“灌输教育”的范畴,更多的是带有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竞争对手互动、学生本身与学生本身互动的内涵。采茶健身操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尝试“互动式教学”,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健身操和配套音乐开展切磋、观摩、竞赛等,在这种互动中实现学生对采茶健身操本身的正确认知和乐趣追求。学生通过小组式的互动学习可以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规范自身的体育动作。

4.2生活化教学策略

本质上来讲,无论任何教育领域都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步骤,也就是一种扎根于生活实践、扎根于生活世界的教学策略。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体育教学往往局限于大学校园当中,课程化、学分化、应试化、程式化是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对此,我们建议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进行纠正,比如可以将我们的体育教学放置到特定的社区当中,与社区中的采茶广场舞进行融合;也可以邀请采茶戏方面的权威老师到高校中开设讲座或现场指导,学生社团也可以开展类似的文化活动节等,将采茶健身操的教学置身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作者:王敏 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起华,钟俊昆.30年来赣南采茶戏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5):3-6.

[2]邢峰.在高校中开展采茶健身操的可行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6(5):283-284.

[3]曾竹娥.浅议音乐教学的生活化取向———以赣南采茶戏教学为例[J].群文天地,2012(11):202-203.

[4]杨耀华.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119.

[5]佘国华.高校学生社团与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及其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01(1):92

第三篇:雾霾天气下高校体育教学实施

摘要:

雾霾天气状况下,从事室外体育运动,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如何在雾霆天气下能健康的进行体育教学成了摆在相关教育部门和一线体育教师而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制定一套应对不同级别雾霾天气开展体育教学的应对机制,从制度层面规范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从而达到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高校体育教学应根据不同雾霾预警等级,采用相对应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严重雾霾天气状况下,高校职能部门应警示,停止室内外一切体育教学活动,以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受侵害。同时,应加强高校师生应对雾霾的心理疏导,开设应对雾霾的体育专项教学,同时大力完善高校室内体育教学场所,抗击雾霾,通过体育教学,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雾霾;应急机制

一、研究目的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树立良好的人格意志品质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给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调查数据显示,在发生雾霾天气时,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没有相关的应对机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相关环境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师生的走访问卷调查,揭示雾霾天气状况下运动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探索建立一套雾霾天气高校体育教学的应急机制,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针对研究中所涉及的问题,参考《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自行设计了问卷,通过聘请专家对问卷进行内容和效度的检验,调查内容涉及高校档案管理等相关内容。对河北省6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取了“测量—再测量”的方法,即重复测试法。经检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信度检验可靠性系数R=0.83,表明信度较好。

(二)专家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采访了环保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部分高校体育部负责人,获得各高校在雾霾天气状况下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现状。

(三)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系列数据库查阅了2010-201620年之间的相关论文余篇,检索词主要为“高校、雾霾、体育”等。对数据的处理使用处理SPSS15.0forwindows处理软件。

三、结果分析

(一)雾霾天气成因及对人体的危害

1.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分类。雾霾的成因十分复杂,静稳的空气环流将人类活动产生的烟尘、废气等笼罩在近地表面,形成雾霾天气。现在界定雾霾的空气悬浮颗粒物主要以PM2.5和PM10为主要参照物,这类物质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形成凝聚核,吸附各种重金属、有害气体碳氢化物。有的飘尘还可变成硫酸雾。常把飘尘作为大气污染的污染范围及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导致能见度降低。在空气静流稳定的状况下,霾的日变化不明显,能持续很长时间,达数日之久。国家环保部门应对霾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对应[1]预报等级用语的中度霾、重度霾和严重霾。

2.雾霾对人体的危害。有关雾霾影响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表明,雾霾的发生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造成直接的伤害,会引发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雾霾天气,空气含氧量低,会使心脏跳动加速,使人胸闷、气短。由于体育教学是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在运动中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会加速工作,不洁净的空气环境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空气质量对户外运动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据史料记载,从1952至1962年,伦敦发生了四次大气污染的事件,有成百上千的人直接和间接的死于上述事件。在经过统计四次伦敦烟雾事件的比较,可以看出,死亡人数和大气污染的程度(飘尘浓度)有直接的关系,程度越高,死亡率越高,反之就越低。[2]对杭州市420名中、小学生在市中心污染区与西湖风景地带对比调查结果显示:慢性鼻炎和咽炎的患病率污染组组分别为412%和184%,污染区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地带。上述调查也印证了雾霾对于人体具有很大的身体伤害。

3.雾霾与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通过一定的身体负荷来刺激肌体产生应激过程,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运动强度与人体肺的通气量呈现正比关系,运动量越大,人体所需的氧气量越大,人们常以单位时间的摄氧量以及能量代谢率等作为运动负荷强度指标。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可从安静时的500ml上升到2000ml以上;呼吸频率也随运动强度而增加,可由每分钟12-18次增加到每分钟40-60次。结合肺通气量与呼吸频率的变化,运动时的每分通气量可从安静时的每分钟6-8L增加到80-150L,较安静时可增[3]大10-12倍。因此在雾霾天气状况下,运动可以使肺部吸入更多的PM2.5和PM10。PM2.5以及PM10进入人体,可以导致和加重肺部的疾病,引起哮喘、急性支气管疾病,还有可能增加呼吸系统感染的易感性。对于大学生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在PM2.5污染浓度升高时,能引起暂时性的刺激,例如咳嗽、咽部不适、头晕等。

(二)雾霾天气状况下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现状

雾霆天学校上不上体育课,应以各地环保部门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和预警为主要依据。根据环保部办公厅[2013]102号文《关于做好2013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依据《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尽快制定和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当发生最高级别预警时,各地应“采取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等措施。因此学校是否要停止体育教学活动,根据政府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和应急预案进行。但目前,我国很多行政区域还没有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测体系,未制订整体的应急预案及执行办法,权威部门对于雾霆天气的数据还没有系统机制,导致教育部门执行停止户外活动、停课等还缺乏依据。此外,即使依照应急预案要求室外体育课停课,因为很多教学项目在室内不能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也存在教学任务计划不能完成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与走访显示,虽然高校都拥有应对风雨天气的教学预案,但是应对雾霾,各高校体育教学并没有形成合理联动机制,大部分高校由于无法可依,仍然坚持在雾霾天气状况下正常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高校出台应对雾霾天气体育教学活动规定的信息鲜有报道。实地走访某高校时发现,在市政府已经雾霾橙色预警的情况下(所有污染企业停工,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高校为了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在浓重的雾霾天气下,仍然在开展长跑、短跑等体能测试。另外,在中国知网文献检索中,输入“高校、雾霾、体育”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没有搜到相关信息。可见,对于高校体育应对雾霾天气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

(三)对高校师生雾霾危害认识度的调查分析

北方地区秋冬季雾霾天气状况高发已经成为常态,当地政府与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根据天气污染等级,不同级别的雾霾预警。通过对高校师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虽然被调查者都认识到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但是在有何预防措施的选项并没有予以重视。在雾霾天气情况下,只有27.5%21%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佩戴口罩;有21%的被调查学生停止户外运动;18%的被调查学生主动性降低运动强度;22.3%的学生有意识地选择运动项目。同时,高校职能部门没有针对雾霾天气预警信息,告知学生该如何应对。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没有体育教学应对雾霾的法规政策和预警机制。雾霾天气状况下进行体育运动,会直接加大人体的通气量,吸入更多的有害物质,从而对人体造成无法恢复的机体伤害。调查显示,目前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没有应对雾霾的应急机制,从根本上显示出,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高校的职能部门,对雾霾的危害认识不足,对雾霾天气下体育教学开展听之任之。因此,建立一套高校体育教学雾霾天气应急机制是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2.高校师生对于雾霾危害思想认识不足。调查显示,高校师生对于雾霾危害人体健康的事实认识不足。雾霾天气状况下,很多学生仍然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体育职能部门在重污染天气状况下仍然组织大规模的体育身体素质测试,至广大学生身体健康于不顾。这些现象都体现出无论是体育行政部门和学生自身群体对于雾霾危害身体健康的漠视。

3.应对雾霾天气,高校体育场馆和室内健身场所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教学需求。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受到国家教育制度的保护和硬性要求。这也是一些高校在重污染天气状况下仍然开展体育教学的无奈之举。对于重污染天气状况下,将学生体育运动转入室内体育教学是一个最好的教学选择。被调查的几所高校,只有60%的高校拥有室内体育场所,而且,即使拥有室内体育场所的院校也只能满足体育教学的30%学生进行室内教学。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开设的体育教学项目,只有40%左右的项目可以借助室内场所或部分借助室内场所。作为体育教学的三大球,学生选课人数众多,根本无法满足室内教学。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协助下,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使用需求的仅占19.2%,导致许多学生放弃参加体[4]育运动。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对于高校学生运动健身需求存在极大差距。

(二)建议

1.高校职能部门应及时制定雾霾天气体育教学应急预案。在高校体育教学专项化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应根据不同雾霾预警等级,采用相对应的体育教学模式。轻度雾霾、中度雾霾、重度雾霾及严重雾霾,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轻度雾霾的天气状况下,室外体育专项课教学应正常进行,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最高心率的60%~85%是合适有效的运动心率范围,此时应将心率降低到60%以下,即120次/MIN。而室内体育教学则正常开展;在中度雾霾的天气状况下,室外体育课应采用降低运动量、减低运动强度等手段,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室内体育教学仍可正常进行,不受影响;重度雾霾天气,室外体育教学应转入室内活动场所,开展体育教学项目,采用小强度、轻量化的教学内容;在严重雾霾天气状况下,高校职能部门应警示,停止室内外一切体育教学活动,以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受侵害。

2.提高学生对于雾霾危害身体健康的思想认识,开展对大学生应对雾霾的心理疏导。对于雾霾造成人体的危害,应从两个方面对高校师生进行疏导。一方面应加强雾霾危害人体的宣传力度,高校通过网络、展板、广播等宣传渠道,提升大学生自主防霾的意识,使广大师生从思想意识上防范雾霾对人体的伤害;另一方面,“恐霾”的心理长久可以造成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缺失,而且也可以对体育教师造成心理损害。恶略的雾霾天气可以导致高校师生情绪低落和异常,都可以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广大师生正确面对雾霾天气状况,自主根据天气状况选择不同的健身模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3.开设应对雾霾的体育专项课。在雾霾天气状况下,应开设相对应的体育专选课。体育教学应注重增长学生的柔韧性以及身体的灵活性,尽量压缩运动强度,降低肺通气量。项目选择上,太极拳、瑜伽等项目可以作为首选;室内项目以徒手操、队列练习等为主要项目;在重度污染天气下,开展体育知识讲座,让大学生得到相关的健身思想和意识,也可以播放一些体育精彩赛事作为体育教学的有力补充。

4.大力完善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高校体育场馆在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抗击雾霾天气对体育教学的困扰,高校应加大对室内体育场所的建设力度。在财政紧张的现实情况下,高校应尽可能设置简易体育风雨操场,将露天活动场地转变成封闭的室内体育场地;加大乒乓球、羽毛球、瑜伽、健身操等运动项目的开展力度,使广大学生在雾霾天气状况下进行适宜的体育教学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既是党和国家对祖国的每一位公民提出的健康要求,也是对全体国民最美好的祝福。高校应着眼于培养健康合格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下,积极应对雾霾天气对广大师生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建立雾霾天气应急机制,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高校得到真正的落实与推广。

作者:靖桥 许景朝 孙萍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体育部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基础部

参考文献:

[1]王树翠.浅析雾霾的成因及政府治理雾霾的对策经营管理者,[J].经营管理者,2015.(1)

[2]常纪文.中国环境问题的历史定位与历史战略——参考伦敦大气污染治理经验环境影响评价,2015(5)[J]..

[3]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9.

[4]慈鑫.高校体育场馆开不开放都成难题中国青年报,[N].2014-07-20.

第四篇:传统茶学思想高校体育教学作用

摘要:

中国传统茶学思想博大精深,具有十分深远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高校体育教学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可见,如果将传统茶学思想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一定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本文首先详细讲述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接着对传统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最后就传统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入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对高校体育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

茶学思想;高校;体育教学

众所周知,中国不仅盛产茶叶,更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它几乎贯穿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给我国的文化注入了不少生机与活力。而茶文化的中心思想能够给予人们思想上的启迪和价值观的洗礼。面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日益凸显的现实问题,如果能够以茶学思想为指导,也许可以改变目前高校存在的困境。因而,研究中国传统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融入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可是,现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之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果忽视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改变了高校体育的根本目的,而高校的体育课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我们只有正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也才能够适当地矫正高校体育教育的方向。

1.1文化底蕴不足

在我国的传统意识里,“体育只是进行简单而又重复的躯体运动”,这种想法仍然根深蒂固。由此不难看出,社会上一部分人根本没有在意体育文化的存在。而在许多西方的国家,体育早就已经成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体育精神展现一个国家的姿态与气度也屡见不鲜。同时,对他们而言,体育文化也绝不仅限于对体育运动背景的认知以及对体育项目的熟练应用,更包括围绕在体育运动周边的文化体系。它们和体育文化早已融为一体,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然而,在中国目前的体育课程的教授之中,体育老师并没有将一项体育运动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传授给学生,这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一方面,由于教师自身对于文化的掌握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文化意识的淡薄。但是,在时代的发展中,体育已然变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文艺”,如果教师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体育教学观念,及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水平,就无法成为合格的知识传授者。而作为知识传递的桥梁,教师观念的落后将直接导致僵硬的教学效果,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1.2理论与实践的切合度不够

体育作为一门实践类的学科,只有在理论的基础上多加实践,勤加练习,学生们才能真正地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但是,由于场地或体育器械的缺乏,许多高校对于体育教学仍然只停留在课本的层面上,根本没有实现体育运动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纸上谈兵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下,即使有学生对于某项体育运动怀有十分的热忱,也会因为资源的不足而被迫中断。理论与实践的贴合度不够还体现在体育运动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上。可以说,体育是最容易直接造成学生身体伤害的学科,因此,在体育教学之中,对于自我保护措施的讲解应该引起体育教师足够的重视。而细节的理解必须辅以实践的帮助,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们才能注意到细节的问题,也才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的习惯。但是,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之中,对细节的教学准备并不充分。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缝隙才会越来越大,而学生离真正的体育运动也越来越远。

2传统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1传统茶学思想可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体育运动强调动作,更强调内容。如果将高校现在的体育教学比作奄奄一息的小树苗,深厚的茶学思想无疑可以成为其肥沃的土壤基地,为其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在中国传统茶学思想中,对于茶艺活动的每个过程的动作都是非常规范的,更十分强调过程之中的礼仪。而如果将之运用到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中,规范的动作指导可以修正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动作的态度,从而减少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受伤的概率;礼仪的展现不仅能够使得整个运动的过程看起来更加舒适,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涵养。可见,如果将中国传统的茶学思想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不仅能够大大的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也给学生创造一个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可以饱览中国传统茶学思想的宝库,并学习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感受来自礼仪之邦的骄傲。而中华民族中重要的传统思想也通过这样的通道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尽管到最后化成了最晶莹的汗水,但却像珍珠一样光彩照人。

2.2传统茶学思想能够调节学生的运动情绪

体育运动需要调动身心的每一个细胞,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对学生体育运动技巧的培养,更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体育精神,养成合格的体育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们的身心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在现实体育运动中,由于动作的幅度过大或者自身的粗心大意,学生们出现摩擦和碰撞在所难免,然而,由于体育运动消耗了学生大量的体力,在身体疲惫的情况之下,学生们的自制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发生了碰撞,学生们难免会出现厌烦的情绪,如果不及时处理,到最后可能引发一场不必要的矛盾。因此,老师不注意对学生心理的辅导和劝阻,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后果。而在中国传统茶学的思想中,和谐是其中心思想。如果将之运用到高校体育运动之中,不仅能够强调体育运动动作的和谐、身体内部与外部的和谐、更能够传达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体育运动精神。因此,通过调节学生的运动情绪,减少学生发生矛盾的可能性,传统茶学中和谐的思想可以有效降低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事故的发生率,从而促进了整个集体的团结和和谐。

3传统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对策

3.1定期举办品茶鉴赏活动

自唐朝之后,茶成为了圣品,受到了无数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的喜爱。饮茶也成为了人们的必须,更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然而,到现代,这种优良的习惯却在逐渐的消失。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五花八门的饮料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主要饮品,喜爱饮茶的人却越来越少,但是,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茶学思想必须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因此,我们必须要通过特殊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茶文化产生深刻的记忆。而品茶鉴赏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因此,如果想要真正的将中国的传统茶学思想融入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之中,就必须从对茶叶的认识开始,品茶鉴赏无疑是最好的方式。通过观察茶叶的形状和颜色,学生学到了茶叶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品茶也能感受到茶叶的甘甜。而茶中的茶多酚也可以有效的中和运动产生的乳酸,缓解学生的疲劳感。在品与鉴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对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从茶香之中渗透出来传统的茶学思想也会进入到学生的记忆之中。品茶鉴赏活动不仅能够增加体育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更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传统茶学思想的平台。

3.2采茶网络直播课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寻求更好的途径为学生上一堂生动的采茶课,那就是借助网络直播的力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学生们对网络知识的接受速度要比从课本上接收的速度快得多。因此,在高科技的帮助之下,通过网络直播课的形式,不管是从茶叶的栽培、种植,还是到最后的采摘,学生们都可以感同身受,如同亲临其境一般。可见,将传统茶学思想渗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之中,也可以采用网络直播课的形式,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3.3学习传统的采茶舞

礼仪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是在长期过程中习染出来的并逐渐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因此,如果老师只通过在课堂上对茶艺活动的朗诵是很难起到真正的效果的。而茶学思想中的“礼”也展现在了传统的采茶舞之中,舞蹈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是中华传统礼仪的典范。因此,学习采茶舞也可以帮助茶学思想更好地渗入到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中。通过舞蹈的学习,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礼仪之美,进而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自豪感。而通过这种渗透,体育教学内容之中对于礼仪规范的教与授,似乎看起来也就没有那么难了。因而,在对于传统茶学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邀请采茶舞者为学生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礼仪洗礼,这对于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大有裨益,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今后的发展而言益处多多。

4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茶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任何时期,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之中融入传统茶学思想的内容,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含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广博,并以此来纠正行为上的偏差,进而成为礼仪之邦的一份子。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高校对于传统茶学思想的重视,也希望传统茶学思想能够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

作者:徐五所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汤凯.茶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2):187-188.

[2]杨艳莉.采茶健身操的创编及其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以赣南教育学院为例[D].赣南师范学院,2013.

[3]王斌.茶理论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9):276-277.

[4]李宗香.浅谈思想品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旬刊,2009(25):183.

[5]刘艳.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融入途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127-128.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学采茶健身操创编

摘要: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责任。采茶健身操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是茶文化的现代表现形式。创编采茶健身操并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是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从何为采茶健身操、采茶健身操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何为,以及如何创编采茶健身操三个部分进行研究。

关键词:

健身操;体育教学;创编

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不断的创造与沿袭所流传下来的,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因此,我们应该要大力保护与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避免文化的流失。国务院在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逐步完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制度,突出群众体育运动会和竞赛活动的群众性、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科学性。”①这就对人们的整体素质都有了明确的要求,不仅需要群众能够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健身的目的,还要突出体育活动的几个基本性质。其中,“民族性”的要求,能够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2001-2010年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也指出了“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的工作方针”②,这说明了我国号召健身运动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国部分地区都举办了民族健身操的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将体育项目与民族特色相融合的一种活动,民族健身操作为一种新型的运动项目,在2003年被引入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中,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随着受众人群的不断扩大,在2007年成为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竞技类项目,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了民族健身操的推广。采茶健身操的出现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一种活动,是将健美操现代时尚的节奏、韵律与采茶戏中采茶的基本动作相融合的运动,既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赋予了浓厚的民族气息。

1采茶健身操的概念

健身操,顾名思义就是健身性的健美操,因此它的主要目的是健身与健美。由于它的动作简单且重复、韵律感十足,强度与难度系数偏低,时间没有标准要求,每l0秒在18-22拍左右,成为一种集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普及型运动。最重要的是健身操具有“人为性”③的特点。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创造动作,可以对动作的方向、路线、频率、速度以及节奏进行调节和创编。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入健身操,由于自身独有的特征,受到了大众的喜爱。采茶健身操是运用赣南采茶戏的高桩步伐和单袖笼及扇子,同时结合不同类型的动作,并在有氧系统供能的条件下,在具有采茶戏风格的音乐伴奏下,集体育、舞蹈和音乐为一体的健身项目,具有健、力、美的特征。健身操中的时尚感、节奏感与民族韵味浓郁的采茶戏结合,使这种健身项目的现代感与民族感并存,时尚气息与文化内涵共聚。

2采茶健身操融入高校体育的必要性

采茶健身操动作的创编,使其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采茶健身操自身的健身价值促进了高校学生对采茶健身操的学习。为了实现国家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采茶健身操能够丰富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帮助体育教学走出困境。

2.1采茶健身操的健身意义

现代科学健身观是需要生物、心理与社会之间相互平衡。也就是说,环境与集体相互平衡、生理与心理相统一以及个体与社会相和谐,是现代科学健身观的基本内容。采茶健身操以其独特的风格特点,体现并符合了现代科学的健身观。采茶健身操的健身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采茶健身操的生理价值,采茶健身操的动作含有走、跑、跳、转等各种变化,每一个动作都能达到健身的效果,使我们全身都能得到运动。关节运动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协调性以及灵活性;在有氧的系统下,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心肺功能,增强有氧耐力的素质。另一方面是,采茶健身操的心理价值,这种集体的锻炼方式,为学生们相互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平台,使学生们的社交技能得到提高,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欢快的节奏同样能够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在身体跳动的同时,也使思维开阔起来,从而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共同放松的目的。

2.2丰富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中加入健身操这一运动,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身操的内容却没有变化,继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健身操只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的技术上的要求,却不能满足学生对文化上的要求。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文化特点不同,对各个民族的文化持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将采茶戏与健身操相结合的新型健身项目,是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例如,赣南的采茶戏,具有鲜明的客家人特色,将赣南采茶戏与健身操相结合,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赣南地区的地方特色,从而提升文化素养,也能够增强学生们的体质。对采茶健身操的创编与推广,既能够促进学生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并且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推动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

3采茶健身操的创编

采茶健身操的创编是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有氧系统下,有意识地选择赣南采茶戏中的三绝: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中既能够表达出茶文化的特点,又能使动作更加简单操作,使健身操的整体结构更加的科学合理,易于推广。

3.1音乐与动作的协调

采茶健身操的创编过程中,需要音乐运用的是以全面锻炼身体为宗旨。因此,音乐的合理选择与动作的科学设计是创编采茶舞的重要内容。音乐运用方面,选择适合的、能够与健身操相结合的采茶戏曲,使节律性强的采茶戏能够与健身操节奏相贴合,从而达到音乐的和谐统一。动作设计方面,健身操的动作比较简单,重复性动作与对称性动作较多。采茶戏的动作比较柔美,难度相对较高,但是由于肢体动作与关节动作较多,恰好能够与健美操的动作相融。因此,在动作编排时,应该把采茶戏的几个基本动作进行简单化改编,这样既能够锻炼关节的协调性与灵活性,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够使采茶戏的肢体动作得以传承,从而达到保护和传承茶文化的目的。

3.2科学合理的动作设计

在对采茶健身操的动作创编时,一定要符合人体的健康学与运动生理学的要求,每组动作的结构、数量以及顺序等都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例如,高校生的身体发展已经成熟,柔韧度比较差,因此,在动作设计上应该避免一些对柔韧性有要求的动作,从而创编出符合学生比较容易操作的动作。运动负荷是学生身体所能够达到的极限标准,极限标准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出发,科学安全的健身才是健身运动的基础。因此,运动负荷在学生的身体承受范围内,才能达到安全有效地锻炼。采茶健身操的创编也应该符合科学安全的运动原则。在采茶健身操中的运动负荷量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采茶健身操的动作设计时,一定要避免用力过度的动作出现,从而减少学生因过度疲劳和局部负荷过大而造成的危险现象的发生。为了达到采茶健身操提高学生机体健康水平的目的,在创编中,也应该先以健康为前提,避免一些对学生训练造成困难的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创编出科学合理的健身操,使学生的各个系统得到锻炼,并且给学生们轻松愉悦的感受。

3.3采茶健身操的创新

创新是采茶健身操的灵魂,只有对动作和音乐进行创新,才能够使采茶健身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普及。采茶健身操的创新主要是音乐创新和动作创新两个主要内容。在创编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方法将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连接,使所组合而成的不同动作具有美感与动感。背景音乐也是采茶舞的创新点,音乐的合理选择可以使采茶健身操更加具有吸引性。因此,在采茶健身操设计中,应该有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是,动作设计的创新。采茶健身操在组合动作上的创新,需要在采茶戏中的动作与健身操中动作寻找共通点,在设计时可以借鉴民族舞蹈的创编方法与经验,再不断地试验,推出具有特点、新颖别致、自然流畅的动作设计。然后是音乐的创新。采茶戏是我国茶文化的积淀,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对采茶戏历史背景的挖掘,能够找到传统音乐所具有的特有风格,使采茶健身操的背景音乐能具有文化内涵。好的音乐能调动人们的情绪,给人以愉悦与积极的心态,从而带动身体动作的活跃。身体动作随着音乐舞动时,能够将音乐的情感通过身体表达出来,也是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可见健身操的身体动作与音乐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4结语

采茶健身操的创编是采茶健身操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途径,对采茶舞健身操的音乐以及动作的合理化编排,能够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采茶健身操是茶文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被创造出来的新型活动,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沿袭,因此,对采茶健身操的创编,不仅能够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更能够达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作者:张涛涛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注释

①1995年,国务院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②教育部颁布的《2001-2010年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③可以根据不同需要、不同角度和不同的特征呈现多种健身形式。

参考文献

[1]杨艳莉.采茶健身操的创编及其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

[2]张波.采茶健身操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2):185-186.

[3]王欣.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初探[D].武汉音乐学院,2007.

[4]杨英.民族健身操中的民族元素的探索[D].首都体育学院,2013.

[5]倪利.云南民族健身操创编及推广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6]刘叶.民族健身操的创编理论与应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

第六篇:文化植入中高校体育教学采茶舞实践

摘要:

本文主要对文化植入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引入采茶舞内容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了采茶舞的个性特点及引入教学内容的渊源,引入后对学生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改变,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文化植入;高校体育教学;采茶舞;可行性和实践

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民凝聚力的根基,是命运共同体的所在,是连接人民共同生活的纽带,是各民族祖祖辈辈辛勤劳创作的结晶,这是一个民族的自信和自豪的源泉,也是民族文化不断创新的源泉。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民族文化的传承遭到破坏,外来文化占据了青少年的大片视野。在赣南地区,采茶舞是家喻户晓的体育娱乐项目,源于当地人民的劳动生产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既能锻炼身体,又可培养文化情操,展现劳动的最美与真实。各大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集中地,作为学术研究的集散地,对传承优秀的体育文化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一些地区的许多学校开展了由政府牵头推动的“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这些活动使大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校园,燃起了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希望,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很多教师不经任何改编环节,不考虑学校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直接将源自民间的体育项目复制到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1采茶舞教学渊源

采茶舞是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舞,流行于南方采茶区,用于表达人们喝茶时的愉悦和欢乐,如浙江省杭州市茶乡采茶舞,广西玉林市的壮族采茶舞等等。各地的采茶舞,基本上都与人们的采茶事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采茶舞步态优美,动作丰富是最大的特点。采茶舞因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舞蹈学、体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领域的重点研究科目。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采茶舞内容,具有很好的传统文化宣传作用。

2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1指导思想:技术传习和文化传授并重

在“文化植入”视域下,高校体育的基本教学指导思想是:技术传习和文化传授并重。“文化为技术提供方向,技术为文化提供动力,文化是目的,技术是基础。”文化只有借助现代技术的传播,才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现代技术对文化有充实、润色作用。空洞说教和纯粹的理论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是远远不够的。文化给予技术润色和升华,使得教学不再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传授知识。技术传习和文化传授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提高,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真正传承和发展。要想促进高校体育的快速平稳进步,将技术传习和文化传授融为一体,是必由之路。

2.2教学目标:动作技术与文化素养兼顾

文化植入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需要培养体育文化素养和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在培育动作技术时,不但要掌握最基本的动作,还要领会基本的体育文化知识和体育的内在精神。

3体育文化的教学策略

3.1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植入”文化

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植入”体育文化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譬如,在传授采茶舞时,可以通过电脑等媒介,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的方式将茶园风光、当地民俗民情、原生态采茶舞等元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网络具有受众广泛、接受便捷、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可将视频上传到学校的教学网络平台,方便学生随时查看和学习。学生可将自己对采茶舞的感想随笔和自己完成采茶舞的视频上传到教师的邮箱或网站,方便老师指导。

3.2以“文化讲解”引导技术传习

体育文化的学习,不仅是肢体动作的传习过程,还是文化的传播、价值观传授、审美艺术的提升过程。要以“文化讲解”为引导,逐步带领学生探索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情怀,最终水到渠成地引出其中的体育知识。体育学习的关键之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主动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极大热情和兴趣。教学过程要强调全面和系统,讲解文化时要求要透彻,要将采茶舞中包涵的器具、服饰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审美意识和价值追求是体育教学的核心之处。学生只有加深理解,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3运用“情景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是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一种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深入体验,感受动态的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情景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共鸣,用“身体”来带动“大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趣。在传授采茶舞时,老师可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民族文化流传村落,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对舞蹈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也可参加他们盛大的传统节日和文化盛典,感受最原始、最纯正的文化熏陶。

4高校体育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确定将不再局限在部分竞技项目上,而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学校不能再以传统教学为主了,而应该紧跟时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硬件设施及学生的素质和特点,增加教学的含金量,在课程设置上也要要求丰富多彩,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文化植入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采茶舞内容,正是将教学和文化传播很好融合在一起的典范,拓宽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以音乐、动作等元素为依托,使得采茶舞教学的形式更加活泼,从而对体育教学的内容提供了更好的补充。

4.1传承推广采茶舞文化

采茶舞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采茶舞在当地人们的劳动中产生和发展,充分地体现了当地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因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采茶舞在当地很有名气,但也只是人们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没有能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没有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采茶舞也只有真正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和人群,才能将小众文化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在高校中融入采茶舞的内容,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发扬传统文化,对于采茶舞的未来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4.2丰富健身手段

采茶舞风格独特,有鲜明的个性,生动地展现了茶农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情怀。舞者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舞动身体,进行有氧运动,在锻炼的同时,感受畅快和放松,使身体各部位得到了全方位的运动,愉悦了身心,从音乐和舞蹈中获得美的体验和运动的快乐。采茶舞是人们健身的又一新方式,在快乐的舞动中达到了锻炼的效果。

4.3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

现代高校对体育文化的教育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高校体育的教育一定要与时展相协调,有必要引进更具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采茶舞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程体验,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的价值观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使教育水平更为突出。

5采茶舞引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实践启示

众所周知,文化植入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采茶舞内容,其目的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这一传统文化,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让本土舞蹈和现代课程生活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构筑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氛围。通过开展这次活动,我们获得以下启示:

5.1要注重“传”和“创”并举

要正确处理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创新,不要将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割裂开来。

5.2要注重“根”和“枝”并茂

以校园为基地,以大学生为对象,对传统采茶舞进行系统性的挖掘整理和学习,并借此来影响每一个家庭和社会,使传统文化“根”“枝”并茂,更加有力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5.3要注重“学”和“乐”并容

传承采茶舞文化,一定要利用音乐、体验、视频等方式,使得文化学习更加充满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6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保护传统文化的任务越来越艰巨,高校体育引入传统采茶舞文化,是适应时代潮流,进行文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引进教学课程时,不能够照搬照抄原始的舞蹈,要结合学校的教学目标和特色,加以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文化。

作者:白杨 单位:常州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

[1]倪东业,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2):63-64.

[2]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5):78-82

[3]李兰,反思性教学中的文化植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145-146.

[4]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2):105-109.